对我国婚姻与家庭现状的再认识
中国婚姻家庭关系的现状分析

中国婚姻家庭关系的现状分析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中国婚姻家庭关系也经历了许多变化。
本文将从婚姻意识、结婚观念、家庭结构等方面,对中国婚姻家庭关系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婚姻意识中国传统文化中,婚姻被视为一种责任和道德义务,婚姻意识非常强烈,但是在现代社会,这一传统观念已经逐渐改变。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将婚姻看作是一种自由选择,不再仅仅是家庭与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二、结婚观念在传统文化中,结婚是一种家庭的安排,父母和长辈往往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个人自由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自己的意愿,而不局限于家庭的安排。
同时,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在婚姻选择中也具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三、家庭结构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传统家庭中,男性通常扮演着家庭的主要角色,女性则往往承担着家务和子育 responsibilities。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采用双职工或单亲家庭的模式,男女角色逐渐变得平等,家庭生活中的分工也日益细化和多样化。
四、婚姻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问题也日益突出。
其中,最常见的问题包括婚姻破裂、婚姻暴力、家庭暴力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婚姻和家庭的健康和稳定,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五、婚姻新变化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婚姻和家庭关系的认识逐渐变得更加复杂。
一些人对婚姻和家庭观念不再满足于传统模式,他们希望寻求更加平等、自由的关系方式。
这也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如同性婚姻、单身家庭等。
六、政府的政策和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也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促进婚姻和家庭关系的健康发展。
其中包括婚姻法、反家庭暴力法等,这些法规不仅确保了婚姻和家庭的权利和利益,也对于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具有积极意义。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中国婚姻家庭关系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
不管是传统的婚姻观念还是现代的自由选择,这些变化都反映了人们对于个人自由和尊严的追求。
婚姻制度的现状与变革

婚姻制度的现状与变革婚姻制度一直以来都是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幸福,也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改变,婚姻制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现状和变革。
本文将就婚姻制度的现状和变革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婚姻制度的现状婚姻制度的现状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观察和分析。
首先,传统婚姻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
在很多地区和国家,传统的男女婚姻模式仍然是最主要的选择,即男女双方通过相亲、介绍或求婚等方式结为夫妻。
其次,晚婚晚育现象逐渐普遍化。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推迟结婚和生育,追求事业发展或个人自由。
再次,同性婚姻合法化进程逐渐加快。
尽管在一些地区和国家,同性婚姻依然存在争议,但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承认和保护同性婚姻的合法权益。
最后,婚姻观念的多元化不断增加。
传统的一夫一妻制婚姻观念逐渐被打破,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开放婚姻、同居婚姻、多角关系等多种婚姻形式。
二、婚姻制度的变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婚姻制度也在悄然发生着变革。
首先,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开始在婚姻中主动发声和权益保护。
越来越多的女性拥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和思想意识,她们追求平等和尊重,对婚姻权益有更加明确的要求。
其次,婚姻多元化成为趋势。
传统的一夫一妻制婚姻观念正在被挑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非传统婚姻形式,如同居婚姻、开放婚姻等,以寻求更自由和多样的婚姻关系。
此外,同性婚姻合法化进程不断推进。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同性婚姻已经合法化,对同性夫妻的权益保护和婚姻认可程度逐渐提高。
三、婚姻制度的挑战与前景在婚姻制度的变革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传统观念和制度的惯性仍然存在,对于新兴婚姻模式的认同和接受需要时间。
其次,婚姻制度的多元化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婚姻关系的稳定性和家庭责任的重新定义等。
此外,婚姻制度变革的过程中还需加强法律和社会保障的配套政策,为不同婚姻形式的人群提供必要的保护和支持。
婚姻家庭问题的现状及其解决对策

第十二讲讲稿婚姻问题:婚姻家庭问题的现状及其解决对策一般认为,恋爱的目的是为了结婚,结婚以恋爱为前提,而婚姻的形成产生家庭,家庭以婚姻为基础。
由于恋爱、婚姻、家庭三者的内在联系,人们习惯把恋爱婚姻问题和家庭问题统称为婚姻家庭问题,但婚姻问题与家庭问题是有明显区别的,前者侧重于男女两性特别是夫妻关系问题,后者则关注包括孩子、老人在内的家庭成员及其相互关系问题。
必须指出,当我们关注、研究当代中国的婚姻家庭问题的时候,并不意味都会所有人的婚姻和所有的家庭都出现了值得关注的严重问题,更不是说,天下不存在恩爱夫妻和幸福家庭。
而只是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特定阶层和部分人群中,已经显现的婚姻家庭问题及其社会后果,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1、婚姻问题宇宙有多浩瀚,两性关系就有多复杂。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缔结婚约,走进婚姻的围城,成为夫妻,从此,两个人的世界就开始出现交叉、重叠、兼容、磨合、摩擦、矛盾、紧张、冲突甚至战争等现象,在剧烈变化的当代社会,西方国家曾经出现过的包括离婚率攀升、婚外情,甚至同性恋在内的诸多婚姻问题,在我国都已经出现且有趋于严重之势。
――离婚率上升。
有关离婚率的统计,永远是一个模糊的数字。
它一方面与结婚的人数有关,另一方面,每天都在变化。
此外,还有更难统计的所谓隐性离婚――夫妻双方感情已经破裂,在家庭内部分居,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如财产、孩子、手续麻烦、好面子、不想叫人知道等,双方没有履行法律上的离婚手续。
据我国民政部门统计,1980年,中国离婚对数为34.1万对,1990年为80万对,2001年为121万对,2003年为133.1万对,2005年为161.3万对。
从绝对离婚对数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离婚人数增加迅速。
另据一项不完全统计,在离婚人群中,因夫妻双方无法沟通、感情冷漠离婚的占60%,由于第三者的出现而离婚的占20%,因性生活不和谐以及夫妻社会地位悬殊等原因离婚的占20%。
i 从总体上来看,离婚率的上升,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的婚姻与家庭

中国的婚姻与家庭婚姻与家庭一直都是中国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和社会基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婚姻被视为一种神圣的纽带,将两个家庭联系在一起。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中国的婚姻和家庭观念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将探讨中国婚姻与家庭的现状和变化趋势。
一、传统观念与现实挑战在传统观念中,中国婚姻与家庭是以男性为中心的。
男方要求具备良好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女方则被期望具备温柔、贤良和愿意承担家务劳动的品质。
婚姻被看作是两个家族的联姻,而不仅仅是两个人私人的感情纽带。
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传统婚姻观念面临许多现实挑战。
女性的地位和权益得到了更多关注和尊重,她们也在追求独立和事业发展。
相反,男性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社会角色的转变。
这使得传统的男权观念在现代社会中受到了质疑和挑战。
二、晚婚与少子化近年来,在中国的大城市中,晚婚现象越来越普遍。
这是由于年轻一代对个人价值观和经济条件的改变所致。
他们更加重视个人事业的发展和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
与此同时,中国也面临着严重的少子化问题。
由于经济压力、教育成本和高房价等原因,许多年轻夫妇选择推迟生育,或者干脆不生育。
少子化现象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和家庭结构带来了诸多挑战。
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导致养老问题的日益突出,家庭支持体系的压力加大。
此外,由于家庭规模减小,家庭关系的紧密程度也受到影响,传统的家庭价值观正在逐渐褪色。
三、性别平等与婚姻自由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更新,中国正在逐渐向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婚姻观念转变。
性别平等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且得到了法律的保障。
女性在就业和社会事务中的平等地位得到了提升,她们也更加倾向于与伴侣进行平等的家庭分工和责任分享。
婚姻自由也成为年轻一代的选择。
相对于过去被父母包办的婚姻,现在的年轻人更加注重自己的幸福感和感情认同。
他们更加愿意选择自己的伴侣,并关注在婚姻中的个人满足和幸福感。
四、家庭关系的变化除了婚姻观念的变化,中国的家庭关系也在不断演化。
中国年轻人对婚姻和家庭观念的调研

中国年轻人对婚姻和家庭观念的调研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变革和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年轻人对婚姻和家庭观念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年轻人的调查研究,探讨他们对婚姻和家庭的认知和期望。
一、婚姻观念的变化在传统观念中,婚姻被视为一种家族责任和社会期望,而现代社会的变革,使得中国年轻人对婚姻的看法有了较大的转变。
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求婚姻的自由和平等。
他们更加注重婚姻伴侣的个性和兴趣相投,而不再仅仅把婚姻看作是经济基础和传宗接代的手段。
此外,中国年轻人对婚姻的期待也发生了变化。
相比于过去,如今的年轻人更加强调婚姻中彼此的关心、理解和沟通。
他们希望能与伴侣共同成长,实现彼此的理想和目标。
这种变化表明,中国年轻人对婚姻有更高的要求和期待,他们希望能够建立起平等、尊重和幸福的婚姻关系。
二、家庭观念的转变与婚姻观念的变化相呼应,中国年轻人对家庭观念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传统观念中,婚后的女性主要承担起照顾家庭和孩子的责任,而男性则承担经济养家重任。
然而,现代社会的变革使得性别角色的界限变得模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追求家庭责任的均衡。
调查显示,近八成的年轻人认为夫妻应该共同分担家庭的责任,包括家务劳动和孩子的抚养。
他们反对传统观念中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希望能够在家庭中实现相互的平等和合作。
此外,中国年轻人对子女教育的观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他们越来越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并希望他们能够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梦想。
相比于过去,现代年轻人更加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差异,鼓励他们更多地参与社会和公益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
三、影响婚姻和家庭观念变化的因素中国年轻人对婚姻和家庭观念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经济独立的增加使得年轻人在婚姻和家庭中更加注重个人的追求和发展。
其次,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年轻人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和选择权,对婚姻和家庭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和期待。
再次,媒体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年轻人对婚姻和家庭的观念,他们更加切实地认识到婚姻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当代婚姻家庭生活状态

当代婚姻家庭生活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
在婚姻家庭生活方面,今天的人们有着不同以往的理念和期望。
以下从婚恋、家庭和生活等方面进行探讨:第一类:婚恋状态当代人们对于婚恋关系的期望和追求有所不同。
传统的婚恋观念已经逐渐淡化,单身和择偶自由成为婚姻市场的主流趋势。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通过网络与社交媒体寻找另一半,而传统途径则逐渐被遗忘。
此外,婚姻中的两性关系也变得更加平等,妇女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独立和自主权利,人们的心态也更加重视爱情和情感。
第二类:家庭状态当代家庭在规模、结构和形式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总体上,家庭规模减小,核心家庭成为主流。
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由,不再像过去那样依附在大家庭。
此外,异地分居和分居后依然维持婚姻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针对不同需求人们有了不同形式的家庭——友情家庭、同居家庭、单亲家庭等,人们不再被传统的家庭观念所束缚。
第三类:生活状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如今,除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外,人们还寻求高品质的婚姻和家庭生活。
对生活品位的追求反映在婚房选址、装修和家居设计等方面,人们更注重独立成套的住房,并且在家具及布置方面注重高品位和典雅。
此外,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于互动和社交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很多人喜欢通过旅游、运动、聚会等方式来丰富生活。
总之,当代人们在婚姻家庭生活方面有了更多选择和机会。
人们逐渐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寻求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然而,这一切变化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
如何保持婚姻稳定、如何处理各种不同形式的家庭关系和如何应对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与困难等,这些都是当代人们需要思考和应对的问题。
当前我国婚姻现状分析及其道德建设

3、当前婚姻道德建面临的挑 战
在当前的婚姻道德建设中,面临着多种挑战。首先,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给 婚姻道德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会影响人们对婚姻 的理解和态度,一些人可能持有非传统的婚姻观念,对于传统的婚姻道德产生质 疑;其次,现代社会中的诱惑和压力也对婚姻道德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人可能会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牺牲婚姻道德;此外, 婚姻教育也是婚姻道德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然而,当前的婚姻教育存在一些 问题,如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等,需要进一步完善。
4、积极推进婚姻道德建设
面对当前的婚姻现状和道德建设面临的挑战,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推 进婚姻道德建设。首先,加强婚姻教育。学校和社会应该重视婚姻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和活动,帮助年轻人了解婚姻的内涵和责任,培养他们正确 的婚姻观念;其次,注重家庭价值观的培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应该在家庭教 育中强调家庭价值观的重要性,让年轻人懂得珍惜家庭和婚姻;此外,强化法律 制度保障。
谢谢观看
二、婚姻道德建设
1、道德的内涵
道德是指一系列行为准则和规范,旨在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 序和公正。婚姻道德是指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具体来说,婚姻道德包括尊重对方、忠诚、信任、责任等多个方面。
2、婚姻中的道德问题
在婚姻关系中,道德问题常常表现为夫妻之间的不信任、不尊重、不忠诚等 现象。例如,有的夫妻之间存在沟通障碍,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导致双方产生误解和矛盾;有的夫妻中一方对另一方不忠诚,出现了背叛和欺骗 的行为;还有的一方过于强调自己的个人利益,忽略了家庭和另一半的感受。这 些问题都与道德建设密切相关,需要夫妻双方共同努力解决。
中国现代婚姻观念现状及思考

中国现代婚姻观念现状及思考说起来,咱们聊聊中国现代婚姻观念的现状吧,这可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
如今的社会,变化快得让人眼花缭乱,连婚姻这事儿也跟着潮流跑,变得多姿多彩起来。
老一辈的人常说,婚姻就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讲究的是门当户对,稳稳当当过一辈子。
那时候,爱情这个词儿,在婚姻里头似乎没那么重要,更多的是责任和担当。
而今呢,咱们年轻人可就不一样了,讲的是自由恋爱,追求的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爱情,成了婚姻里不可或缺的灵魂。
没有爱情的婚姻,就像没有灵魂的躯壳,走不远,也过不舒坦。
现在啊,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婚姻观也跟着五花八门起来。
有的人觉得,婚姻是两个人爱情的归宿,得找个志同道合的伴侣,一起奋斗,一起享受生活的甜酸苦辣。
这种观念,挺让人羡慕的,毕竟能和自己爱的人共度一生,是多少人的梦想啊。
可也有的人,对婚姻的看法就开放了许多。
他们觉得,婚姻不是人生的全部,也不是必须要走的一条路。
一个人也能过得很好,何必非得找个伴儿呢?这种想法,虽然有点“特立独行”,但也挺有道理的。
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自己开心,怎么活都行。
还有的人啊,对婚姻抱着一种“试试看”的态度。
觉得两个人在一起合适就继续,不合适就分开,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种“合则来,不合则去”的观念,虽然听起来有点随意,但也反映了现代人对婚姻的一种洒脱和淡然。
不过啊,说到婚姻,咱们也不能光看表面的热闹。
毕竟,婚姻这事儿,可不是儿戏。
两个人决定走到一起,就得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得互相包容,互相理解,才能一起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
要是只想着自己的感受,不考虑对方的想法,那婚姻迟早得出问题。
所以啊,我觉得现代人的婚姻观念,虽然多样化了,但也得更理智一些。
不能光凭着一股子热情,就冲动地走进婚姻的殿堂。
得好好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婚姻?能不能承担起婚姻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当然了,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对婚姻的看法也各有千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我国婚姻与家庭现状的再认识
(一)当前我国婚姻家庭的主流
就总体而言,我国日前婚姻家庭生活的主流是好的。
它以平等的新型夫妻关系取代了旧式的以夫为主的婚姻格局,这已成为城乡家庭生活的主流;“独立门户”取代了“男娶女嫁”的传统婚姻模式,核心家庭逐渐增多;“少生优育”的生育观念和行为被普遍接受或认同;90%以上的家庭婚姻状况相对稳定。
人们描绘为:理想很高远,生活很实在,根基很传统。
在情感上,人们有浪漫化、理想化倾向,而涉及到具体的婚姻生活,人们往往比较务实。
大多数婚姻处于从“温饱型”走向“精神型”的过渡阶段,是一种“感情加日子”的比较典型的夫妻恩爱式婚姻。
但它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拜金主义的侵袭,在普遍稳定中潜藏着动荡和变异的可能。
(二)千奇百怪的“重婚”、“纳妾”、“拼居”之风死灰复然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着每个家庭,各种诱惑无孔不入,致使离婚率上升,据1994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表明,1994年离婚比例由1990年的5.9%上升到7.1%,增加了1.2%个百分点。
这个调查结果证明了我国离婚率正以较快的速度上升。
离婚率比例偏高的地区在北京、辽宁、吉林、上海、青岛、新疆和西藏,其离婚比例均超过10%。
尤其在外遇、拼居、重婚、纳妾现象增多。
人们对“妾”、“小妻”、“偏房”、“小老婆”之类的字眼并不生疏。
它曾在我国旧社会婚姻生活中长期盛行,成为富裕人家富贵的象征。
新小国成立后,废除了旧社会的婚姻痼疾——一多妻制,并用法律形式规定一夫多妻为重婚犯罪行为。
近几年,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规陋习日益抬头,千奇百怪的“重婚”、“纳妾”、拼居之风,又死灰复燃,并且愈演愈烈,严重影响安定的社会秩序和正常的婚姻关系。
“重婚”、“纳妾”是拜金主义作怪和道德观念低下所致,这些现象存在着多种情况:在经济发达地区尤为突出,妻妾“和平共处”的多、隐蔽和公开的形式并存;重婚男方以有权势的厂长、经理、包工头、个体户为主;屡次犯罪,多处重婚、纳妾或饼居。
“重婚”、“纳妾”这一违法行径,不仅造成家庭动荡,也影响到计划生育政策和社会治安,败坏了社会风气。
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一个人的经济地位与家庭地位是密切相关的,特别是对于在几千年封建意识支配下一直被认为是丈夫的附属品的妇女来说,更是如此。
没有了经济地位,妇女便没有了自主自立的条件,在感情基础不稳固的婚姻中,丈夫便很容易对妻子产生轻视;同时退居家庭、远离社会,又使得妇女与远离的丈夫产生众多方面的距离与隔膜,从而为这些男子喜新厌旧造成契机,矛盾一旦爆发,暴力又成为这些男子的杀人锏。
“如果确信婚姻已经死亡,就不要在死亡的婚姻之树上吊死,重要的是参与社会,自强自立,找回自我,开
拓新生。
”然而,家庭矛盾带有隐私性质,历来属邻里不问、居委会不管、执法部门不理的“三不”范畴,仅仅因为当事人之间存在着“夫妻关系”,施暴对象是“妻子”,许多违法犯罪事实便淡化为“两口子的事”或“家庭纠纷”一类小事,即使是对造成严重伤害后果的犯罪行为的量刑处理上,也因打不破“家庭关系”的框框而造成处理偏轻。
为此,家庭暴力期待法律的制裁,受害妇女呼唤法律的保护。
时下,“试婚”现象出现,它不但对我国神圣的《婚姻法》提出了挑战,对严肃的家庭生活、夫妻生活提出了挑战,而且还留下了一系列经济和民事纠纷。
热衷于“试婚”者看来,把家庭视做“人生的包袱”,追求于家庭无负担的两性关系。
应该说“试婚”现象已把我国的法律送入了一个两难的处境。
因为“试婚”纯属两厢情愿,既不同于以经济为交易的卖淫嫖娼,有不同于重婚纳妾。
目前法律对这类现象还没有惩处条文。
但“试婚”现象的出现又实实在在地亵渎了《婚烟法》的神圣与尊严,扭曲了良好的社会风貌,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团结,妨碍了精神文明的建设。
对于这样一个十分棘手而又尖锐的社会难点已摆在我们的面前,需要全社会关注,并通过完善法律和道德力量以唤起“试婚”者的良知。
与此同时,“试离婚”,在我国一些大城市悄悄出现,虽然还是少数,但已成蔓延之势。
所谓“试离婚”,就是夫妻双方尝试离婚,但不解除法律上的婚姻关系。
“试离婚”者的心态多是四个“灵活机动”,既保了“名份”,又给双方提供了自由支配的空间。
有的夫妻双方感情虽然破裂,却懒得离婚,有的夫妻双方根本没有想真正的离婚,“试离婚”只是一种化解矛盾的方法。
对于悄然而兴的“试离婚”现象,社会各界人士褒贬不一。
“试离婚”的出现意味着人们婚姻自主观念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从而更自觉地关心自己的婚姻质量,较之以往的轻率离婚更多了一份成熟和冷静,它的出现有人在探索如何避免不幸家庭悲剧的发生。
社会各界人士认为,爱需要理智,不爱也需要理智。
如何在众说纷纭中,对“试离婚”这一客观公正的认识,同样需要清醒的理智。
在农村,虽然自文婚姻已占主导地位,但是封建的残余影响还很深,还有市场。
具体表现:包办婚姻依然存在。
有的地方从7—12岁就订婚结亲,有的2—3岁就开始。
有的地区还搞转亲、换亲;正当的恋爱婚姻受到干涉,有的地方还干涉寡妇改嫁;存在以彩礼多少为缔结婚约的主要条件的现象。
在个别贫困地区,一些家长还借女儿婚事向男方索取大量财物,用来娶儿媳;有的地方“17订婚18嫁,19就抱小娃娃,早得子来早得福”,已成为农村的一种“时髦”;虐待老人的问题比较突出。
还有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即一个村落,几十户、数百户人家,世世代代在这狭小的范围里通婚,彼此之间的亲缘关系必然越来越近,这就不可避免导致人口质量下降。
在城市,虽然婚姻自主程度比农村高,但也存在着一些与农村不相同的问题。
例如,一些年轻人在选择对象时,首先看父亲的职业、职务、“郎才女貌”的旧思想很有市场;家长干涉儿女婚姻自由、包办儿女婚姻事。
其中有的干部存在着“门当户对”的旧思想,只许儿女与自己地位、级别相仿的干部子女中找对象;一些人道德败坏,喜新厌旧;少数年轻人追求“性自由”、“性解放”。
(三)我国婚姻家庭正经历着变革潮流的冲击
我们应清醒地看到,社会经济关系是婚姻与家庭发展的决定因素,但是社会经济因素对婚姻与家庭的影响,又往往借助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化等这个中心环节。
在我国现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变化,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也正在经历着空前的变革潮流的全面冲击。
社会变革中的进步与成就、困难与矛盾,都必然反映在人们的婚姻家庭观念与行为之中。
在这里我们看到,一部分人在恋爱、婚姻、家庭和性关系方面遇到了种种困难、矛盾、挫折或失败,致使生活、学习、工作、身心健康备受影响。
例如,婚前性行为的增多,将导致早孕、未婚人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婚恋中的个性主义倾向也特使婚外恋问题、离婚问题更加严重;夫妻离异后子女无法管教问题,导致青少年犯罪;性爱的庸俗化和拜金主义倾向对社会无异于腐败剂;一段时间大员宣扬性爱和扩大生活方式;非理性、非科学的书刊杂志充斥市场、泛滥成灾,严重污染着人们的思想,等等。
所有这些都不可避免地给社会造成动荡和家庭生活的调适困难,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与警惕。
我们应看到,市场经济带来的物质文明,并不自然而然推动精神文明的进步,而婚姻家庭的健康与两性关系的文明,正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整个社会来说,如何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则是需要从政府的发展现划、政策法规,以及教育措施等方面加以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