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婚姻家庭观与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比较

合集下载

大学生恋爱观中的婚姻观念与家庭观念

大学生恋爱观中的婚姻观念与家庭观念

大学生恋爱观中的婚姻观念与家庭观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变化,大学生的恋爱观念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在这个时代,大学生恋爱观中的婚姻观念与家庭观念变得尤为重要。

婚姻与家庭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因此大学生对于婚姻观念与家庭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婚姻观念和家庭观念两个方面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中的变化和影响。

首先,大学生的婚姻观念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对于传统观念中婚姻视为一生的承诺和责任,大学生往往更加注重婚姻的个人幸福感。

他们更加看重婚姻中的爱情和浪漫。

与传统风俗不同的是,大学生更加开放和自由,他们更重视自我实现和追求个人的幸福。

因此,在选择对象时,他们更加注重双方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的匹配,以追求自由与平等的婚姻关系。

其次,大学生的家庭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在过去,家庭观念往往是以父权制为核心的,大学生对于家庭的理解和期望也主要围绕着父母居中。

而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大学生开始强调独立、平等和尊重的家庭观念。

他们倡导夫妻之间要互相支持、平等相待,重视家庭责任的共同承担和共同发展。

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们正逐渐形成尊重父母意愿、维持亲缘关系的家庭观念,尽管他们追求自由和独立,但也重视家庭的联系和传统价值观。

此外,大学生的婚姻观念与家庭观念的变化也与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进步紧密相关。

在我国,随着性别平等观念的普及和婚姻法的修订,大学生开始更加注重婚姻中的平等与尊重。

他们强调夫妻之间的合作和默契,而不是单一的男主外、女主内角色分工。

同时,大学生的婚姻观念与家庭观念的变化也与教育理念的进步密不可分。

当代大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加注重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的能力,他们更加注重个人的情感和需求。

这种教育理念的变化对于大学生的恋爱观念和家庭观念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之,大学生恋爱观中的婚姻观念与家庭观念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

他们更加注重婚姻的个人幸福感,追求自由与平等的婚姻关系。

同时,他们也越来越重视独立、平等和尊重的家庭观念,强调夫妻之间的共同发展和责任的共同承担。

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念与传统观念的差异

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念与传统观念的差异

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念与传统观念的差异现代社会中,婚姻观念经历了巨大的改变。

年轻人对于婚姻的态度与传统观念明显有所不同。

本文分析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念以及与传统观念的差异,并探讨这种差异背后的原因。

第一部分:婚姻观念的转变首先,现代年轻人对于婚姻的定义发生了变化。

传统观念中,婚姻被视为一种责任和义务,人们选择伴侣更多是基于经济、家族背景和传统价值观。

然而,现代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人的感受和幸福感,更倾向于选择与自己性格、兴趣和志向相符的伴侣。

其次,婚前恋爱和同居现象越来越普遍。

传统观念中,婚姻是恋爱和婚前同居的前提条件。

然而,现代年轻人更加注重双方感情的深度和长久性,婚前恋爱和同居成为了他们了解对方、建立感情连接的重要方式。

他们认为通过婚前恋爱和同居可以更好地了解对方的个性、习惯和价值观,为婚姻的稳定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传统观念的影响虽然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念有所改变,但传统观念仍然对他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家庭压力。

尽管现代社会更加开放和包容,但在一些传统家庭中,父母对于子女的婚姻仍然有着较大的话语权。

传统观念中,家族的荣誉和传承被视为重要,父母会希望子女选择符合传统标准的伴侣。

这导致年轻人在婚姻选择时面临着内外的压力。

其次,社会观念的影响。

传统观念中,男性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女性则负责家庭事务和照顾子女。

尽管现代社会女性的地位有所提升,但这种传统观念仍然存在。

年轻人在婚姻选择时可能会受到社会对男性和女性角色的期待和约束。

第三部分:婚姻观念差异的原因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念与传统观念的差异源于多重原因。

首先,社会发展的变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婚姻的需求和期望也发生了变化。

经济独立、平等、个人自由的价值观逐渐被认同,对婚姻关系的期待也更加多元化。

其次,教育的影响。

现代年轻人接受了不同于传统观念的教育。

他们更加注重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追求平等和尊重的伴侣关系。

教育的多元化和开放性为他们形成独特的婚姻观念提供了基础。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中的婚姻观与家庭观念演变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中的婚姻观与家庭观念演变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中的婚姻观与家庭观念演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革,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婚姻观和家庭观念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将从不同维度探讨大学生恋爱观中的婚姻观与家庭观念的变化。

一、自主选择婚恋对象在过去,婚姻选择一般由父母或其他长辈负责。

然而,现在的大学生更倾向于自主选择婚恋对象。

他们追求的是心灵的契合和个人的幸福感,而不是传统观念中的门当户对。

这种变化表明了当代大学生更加重视婚姻的平等和个人的价值观。

二、追求伴侣共同成长过去,婚姻看重的是物质基础和家族背景。

然而,当代大学生更加看重伴侣的内在素质和共同发展。

他们希望在婚姻中能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并共同面对各种挑战。

这种婚姻观反映出大学生对于婚姻关系的理性思考和长远考量。

三、家庭观念的转变旧时代的家庭观念更加强调家族的延续和传统的维护,而当代大学生对家庭观念的认识则更加注重个人价值和家庭的平等。

他们认为家庭应该是一个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空间,成员之间应该互相支持和鼓励。

这种家庭观念的转变反映出大学生对于家庭关系的重新定义和期待。

四、家庭角色的多样化在过去,男性在家庭中承担着经济支持的角色,而女性则更多地负责家务和照顾子女。

然而,现代大学生的家庭观念中,男女角色的分工逐渐趋于平等。

他们认为男性和女性在家庭中应该一起承担责任,共同致力于家庭的建设和发展。

五、重新定义婚姻和家庭在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中,婚姻和家庭的定义逐渐发生变化。

他们认为婚姻是基于爱情和共同理想的结合,而不是纯粹基于经济或其他因素的利益结合。

对于家庭而言,他们将家庭定义为一个相互尊重和平等协商的空间,婚姻伴侣和子女在其中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六、面对挑战与困难的态度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婚姻观和家庭观念演变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态度。

与传统观念中“船到桥头自然直”的看法不同,大学生更加注重积极应对问题和寻求解决方案。

他们愿意主动与伴侣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努力实现彼此的个人和家庭目标。

大学生恋爱观的婚恋观念与家庭观念

大学生恋爱观的婚恋观念与家庭观念

大学生恋爱观的婚恋观念与家庭观念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一代,他们的恋爱观、婚恋观念以及家庭观念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也受到个人成长和家庭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本文将从大学生的角度探讨他们对于恋爱、婚姻以及家庭的观念和看法。

一、大学生的恋爱观念大学时期是人生中恋爱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

相较于传统观念,大学生对于恋爱有着更为开放和自由的看法。

他们认为恋爱是一种情感交流和经验积累的方式,更多地看重的是彼此的共同语言、兴趣爱好和性格契合。

1. 独立性和自由选择大学生普遍更加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自由选择的权利。

他们希望在恋爱中能够保有自己的独立性,享受恋爱带来的快乐和自由。

相对于过去婚姻中的依赖性和牺牲精神,大学生更追求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关系。

2. 注重情感和体验大学生对于恋爱更加注重情感和体验的积累。

他们认为恋爱是人生必经的阶段,通过与不同类型的人相处,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锻炼社交能力和获得情感支持。

情感与经验的累积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的婚姻观念大学生对于婚姻的观念相较于上一代有了较大的变化。

他们更倾向于把婚姻视为两个人共同追求幸福和实现个人价值的方式,而不再把婚姻视为一种传统和责任。

1. 个人的自主选择大学生在面对婚姻时更加注重个人的自主选择权。

他们认为婚姻不应受到家庭、社会的强制影响,而是应该基于双方的自愿和爱情基础。

大学生更愿意在婚前充分了解对方,确保双方生活观念、价值观的契合。

2. 幸福感和个人价值对于大学生来说,婚姻的本质是两个人共同追求幸福和实现个人价值。

他们更关注婚姻带来的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的平衡。

大学生更倾向于一个富有情感、相互支持和有共同目标的婚姻关系,而非单纯的责任和附属关系。

三、大学生的家庭观念家庭观念是社会心理学中重要的概念,也是大学生婚恋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对于家庭的定义和期望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1. 自主选择和平等关系大学生更强调自主选择并倾向于平等的家庭关系。

传统与现代的婚姻观念对比

传统与现代的婚姻观念对比

传统与现代的婚姻观念对比一、引言婚姻观念是社会文化背景下对婚姻理念和价值观的认知和态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演进,传统的婚姻观念逐渐受到现代思潮的冲击和改变。

本文将对传统与现代的婚姻观念进行对比,探讨两者的特点和差异。

二、传统婚姻观念的特点1. 社会期望重传统婚姻观念中,婚姻被视为社会期望的履行和责任的承载。

家庭的延续和传承被认为是婚姻的主要目的,夫妻的角色被明确地定义为家庭的维系者和传统价值的传递者。

2.家族联姻常见传统婚姻观念强调家族和亲族间的联姻,重视血缘和地位平衡。

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更是家族间联系和利益的延续。

双方的婚姻决策往往由家长和长辈来决定,个人意愿在这过程中被相对忽视。

3. 男权思想根深蒂固在传统婚姻观念中,男性通常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并享受更多的权力和决策权。

女性的地位受到限制,并承担家务劳动和照顾子女的责任。

三、现代婚姻观念的特点1. 个人价值至上现代婚姻观念强调个人的幸福感和自由选择的权利。

婚姻被看作是个人追求爱情和满足情感需求的方式,个人的意愿和感受在婚姻决策中被更加重视。

2. 平等与合作现代婚姻观念中,夫妻关系更加强调平等和合作。

男女双方在婚姻中享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力,共同分担家庭责任,互相支持和尊重对方的个人发展。

3. 多元化和自由选择现代婚姻观念鼓励多元化的婚姻形式和自由的婚后选择。

婚前恋爱、同居、婚后离婚等现象逐渐被社会接受和认同,个人的选择权得到了更大的尊重和支持。

四、传统与现代婚姻观念的差异1. 婚姻目的的转变传统婚姻注重家庭的延续和传统价值观的传承,而现代婚姻更注重个体的情感满足和自我实现。

2. 婚姻决策权的变化传统婚姻中,决策权多由家庭和长辈来决定,现代婚姻中,婚姻决策权由个人主导,更加注重个人的意愿和自主性。

3. 男女角色的变迁传统婚姻中,男性在经济和决策权上占据优势,而现代婚姻中男女双方相对平等,共同承担家庭责任。

4. 婚姻形式的宽容度传统婚姻更倾向于家族联姻和传统婚姻形式,相对保守;现代婚姻中,个人选择得到更大尊重,多元化的婚姻形式逐渐被接受。

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念与传统观念的差异

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念与传统观念的差异

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念与传统观念的差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年轻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婚姻观念方面,现代年轻人与传统观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这些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一、婚姻观念的定义婚姻观念是指人们对于婚姻的理解、态度和价值评判。

传统观念中,婚姻被视为家庭的基石,婚姻的目的是为了延续家族血脉、传承家族财产以及实现男女双方的繁衍后代的责任。

而在现代社会,婚姻观念逐渐转变,强调婚姻的平等、自由和幸福。

二、婚姻观念的差异1. 对婚姻的目的理解不同在传统观念中,婚姻的目的是为了繁衍后代和延续家族血脉。

而现代年轻人更加注重婚姻的平等和幸福,更倾向于将婚姻作为两个人共同发展和实现个人价值的方式。

2. 对婚姻的责任态度有所不同传统观念中,婚姻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强调夫妻之间的相互扶持和柴米油盐的生活。

而现代年轻人更加重视婚姻中的个人需求和自我实现,更倾向于追求自由和独立。

3. 对婚姻的权力分配有所不同在传统观念中,男性往往扮演着家庭的领导者和经济支柱的角色,拥有更多的权力。

而在现代社会,性别平等的观念得到了普遍认可,男女双方在婚姻中的地位更加平等。

4. 对婚姻的理解与期望不同传统观念中,婚姻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是一生一世的承诺和责任。

而现代年轻人更加注重自由和个性,对婚姻的期望更加现实和务实,强调相互尊重和共同成长。

三、婚姻观念差异的原因1. 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交圈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经济独立和职业发展成为他们婚姻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对而言,传统观念中的婚姻更多地依赖于家庭的经济支持和社会地位。

2. 社会观念的变化和多元化现代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和开放性使得年轻人的思想观念得以自由发展。

对于婚姻而言,现代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人的情感需求和幸福感,也更加接受多元化的婚姻形式和关系结构。

3. 教育水平的提高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现代年轻人对于自身权益和平等的追求更加强烈。

老传统与新趋势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念比较

老传统与新趋势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念比较

老传统与新趋势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念比较老传统与新趋势: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念比较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各个方面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婚姻观念也不例外。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传统的婚姻观念与新趋势的婚姻观念在现代年轻人中产生了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不同的婚姻观念,并分析其影响和趋势。

一、老传统的婚姻观念老传统的婚姻观念往往包含着重视家庭价值观念、责任感和传统角色分配的特点。

在这种观念中,婚姻被视为一种家族的延续,意味着承担起家族责任的重任。

年轻人常常受到家庭长辈或社会舆论的影响,认为婚姻是一生的大事,需要慎重考虑并且延续传统。

1、家庭价值观念的重视传统观念认为婚姻是两个家庭的结合,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

因此,很多年轻人尊重家庭价值观念,重视婚姻对家庭的意义和作用。

他们相信,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事情,而且是承担起家庭责任的开始。

2、责任感的追求传统观念中的责任感促使年轻人在选择婚姻对象时更加注重对方的优秀品质和信任度。

他们认为婚姻是一种承诺,需要两个人共同经营和维持,因此责任感成为衡量婚姻是否稳定的重要因素。

3、传统角色分配的习俗在老传统的婚姻观念中,男人常常被期望担当起家庭经济支柱的角色,而女人则被期望承担照顾家庭和孩子的责任。

虽然一些年轻人已经迈出了改变这种观念的步伐,但在一些传统社会中,这种角色分配习俗依然根深蒂固。

二、新趋势的婚姻观念新趋势的婚姻观念突出了个人自由、平等和合理选择的价值观。

现代年轻人更加注重自己的内心需求和个人发展,婚姻对他们而言并不是唯一的人生选择。

1、个人自由的追求新趋势的婚姻观念强调个人自由与幸福的追求。

现代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体的权利和自主性,不愿意为了传统而束缚自己的选择。

他们追求真爱,但也更愿意将自己的幸福和满足放在首位。

2、平等的关系现代年轻人倾向于选择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婚姻关系。

他们强调共同进退、相互扶持和独立自主的原则。

在这种婚姻观念中,两个人的发展和成长都是平等重要的,并且需要相互支持和理解。

当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念与前辈有何不同

当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念与前辈有何不同

当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念与前辈有何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念发生了诸多变化,与前辈的观念有着明显的不同。

传统的观念逐渐被颠覆,新一代年轻人对婚姻的态度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幸福感。

本文将从自由婚姻观念、婚姻观念的多元化以及对待婚姻责任的态度等方面,探讨当代年轻人与前辈之间婚姻观念的差异。

一、自由婚姻观念的兴起在过去,婚姻往往是基于传统的安排婚姻观念,父母的决策权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年轻人多是在父母的安排下进行婚姻。

然而,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信息的便利获取以及个人权利观念的觉醒,当代年轻人开始追求自由婚姻观念。

他们强调婚姻的自愿性和平等性,认为婚姻是属于个人选择的范畴。

这种观念的兴起,与前辈们的婚姻观念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婚姻观念的多元化与过去单一的婚姻观念相比,当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念更加多元化。

传统观念中,婚姻被看作是一种固定的关系,具有明确的家庭角色。

然而,当代年轻人更倾向于追求自由、平等和开放的婚姻伴侣关系。

他们认为婚姻应该基于共同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而非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

更多的年轻人愿意追求与伴侣共同成长和实现个人目标的婚姻观念。

这种多元化的观念也带来了当代婚姻关系的新型态。

三、对待婚姻责任的态度另一个年轻人和前辈之间婚姻观念的差异体现在对待婚姻责任的态度上。

以前,婚姻被视为一种必然的责任,个人的幸福则往往处在次要位置。

而现在,当代年轻人更加注重自己的幸福感和生活品质。

他们更加看重婚姻的自由性和灵活性,追求公平、平等的伴侣关系。

当事人更倾向于在婚姻中追求快乐和幸福,并将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视为婚姻关系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总结当代年轻人与前辈的婚姻观念存在明显的差异。

自由婚姻观念的兴起、婚姻观念的多元化以及对待婚姻责任的态度都反映了年轻人对婚姻看法的变化。

他们更加追求婚姻自由,注重个人幸福感,追求平等和开放的伴侣关系。

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为婚姻关系增加了多样性和活力。

然而,正如每个时代都面临的挑战一样,当代年轻人面临着更多的选择和责任,如何在婚姻中平衡个人发展和家庭稳定,是摆在他们面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生婚姻家庭观与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比较——以内蒙古师范大学盛乐校区为例田 雨内容提要:本文是一篇对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与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对比的调查报告,文章首先运用文献资料对传统的婚姻家庭观进行论述,总结出传统的婚姻家庭观的一些特征,然后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将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与传统的观念进行对比;论述观念变化的原因、分析由于观念变化带来的影响等。

关键词:大学生婚姻家庭传统观念一.导言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家庭诞生的那天起,它就与社会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并相互影响。

一定的社会制度,在不同的程度之上影响着人们的婚姻家庭观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会有相应的婚姻家庭观念与之相适应。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变革,都不可避免的给婚姻家庭制度提出新的要求,灌注新的内容,赋予新的形式;婚姻家庭作为社会设置②的一个方面,并不只是被动的受社会制度的制约,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起着反作用。

一种和谐良好的婚姻家庭观,不仅对一个家庭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同时对一个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抛开家庭对社会的反作用暂且不说,我们谈一下婚姻家庭观对社会的影响。

本文就是在社会转型的基础之上,探讨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中国近代社会经历过几次大的转型,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新中国的诞生,第三次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在这次改革春风的沐浴之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国外的文化纷纷传入中国。

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国民众的思想观念也得到改变,家庭的功能在这样的冲击之下或多或少的丧失,中国传统的婚姻家庭观自然而然的受到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民众究竟应该何去何从?是全盘接受外来文化还是有批判的继承;父母、婚姻、子女对他们究竟意味着什么?责任、累赘还是甜蜜的负担,这一切引起了笔者的兴趣。

已经说过,一个良好的婚姻家庭观不仅会对家庭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同时对一个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婚姻家庭观不只是针对已经成家立业的公民而言,因为一种良好的风气的形成,是从小,从青少年时期培养的结果,因而笔者将这一目光投向当代大学生。

大学生是这个社会特殊的群体,年轻的一代,正处在社会化的重要阶段。

他们积极向上,对生活充满期望与热情,容易接受外来的新鲜事物,对大学生婚姻家庭观的调查有助于笔者了解当代年轻人的思想;更为主要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对整个社会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所发挥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家庭、婚姻或许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人类社会的文明史上,家庭已存在了数千年,人类对家庭的思考和研究也有了几千年,然而关于家庭社会学的研究只有150年左右的历史。

时间虽短,但是学者们对家庭内容的研究涉及到了方方面面,因为家庭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笔者将从两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一)文献回顾:由于家庭、婚姻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发展史上相当重要的问题,涉及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从古至今,从未中止过。

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孝经》等思想和著作中都有对家庭观念的论述,但是系统的研究应是在社会学传入中国以后。

在中国早期社会学的繁荣时期20世纪30年代,产生了许多有关家庭研究的论著:如《中国婚姻史》、《中国之家庭问题》、《人口问题》③等。

一些有关家庭的社会调查在当时也很多,如李景汉所做:《五百一十五农村家庭之研究》、《北京郊外之乡村家庭》、《定县社会概况调查》等。

由于战争及“文革”等原因,社会学研究曾一度被中断。

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社会学在中国恢复以后,家庭研究成了倍受人们关注的一个领域。

其中“中国五城市家庭研究”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课题列为社会学学科三大重点之一,而且,并开始了在社会学领域建国以来首次用定量方法进行大型的抽样调查;“七五”规划十三个社会学重点课题中,“中国农村家庭研究”也是其中的一个,在1979-1987年的社会学研究选题中,婚姻家庭研究占13.1%为最多;1981年以后的社会学研究中婚姻家庭研究及关于该方面的书籍、文章也居首位,由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于1985年创办的《婚姻与家庭》杂志曾是专业性的学术刊物。

④由于中国社会在转型阶段,人们的注意力已经从研究家庭转向了对城乡差距、农民工流动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研究上,家庭研究一度走入低谷。

但是随着离婚率的上升、人口老龄化但经济却停滞以及由于家庭问题带来的一系列不良现象的出现,中国家庭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因而,家庭问题应是被再度关注的时候了。

(二)笔者独特的视角: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许多国外的文化传入中国。

由于历史背景、知识结构的不同,这些西方文化或多或少的带给中国民众一些负面的影响。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大学生的家庭观念,即对父母的态度、对婚姻的态度、对子女的态度,虽然大学生本身在对婚姻和子女的问题上还并未有亲身的经历,所以本次调查仅仅是一个探索性调查:笔者关注的是当代大学生对家庭究竟抱有什么态度,比如在面对不断增长的离婚率时,我们在为离婚自由、解放人性、保护人权欢呼雀跃的同时,是否考虑到它对社会、家庭及个人带来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在面对老龄化的社会,我们是否想到:中国社会真的富了吗?笔者认为,大学生是一个可塑性极强的群体,在面对不断转型中的社会,他们是积极的应对或是消极的抵抗,这都将决定着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他们对婚姻家庭报什么样的态度,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社会。

因而,笔者认为,此次调查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三.样本与资料(一)样本的选择:在社会调查中,调查者样本的选取与调查者所处的客观环境、经济状况有直接的关系,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将调查地点选取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盛乐校区,也同样是由调查者的客观环境决定的:首先,由于调查者是一名生活在盛乐校区的大学生,对周围环境有所了解,故有助于调查者把握总体的状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其次,由于个人精力有限,在样本的选取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调查者所利用的样本根据2007年4月的一次调查的数据选取(首先从盛乐校区的19个院系中随机抽取9个院系,同时从就业指导处获得这9个院系的学生人数,如表一)由于历年的招生比例没有特别大的变化,所以在分层时对样本没有较大的影响;再次,本次调查在大样本的选择上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具体到每个个案的时候,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只好采取分层抽样和配额抽样相结合的方式构成最终的调查对象,即首先通过分层抽样统计出各个院系需要被调查的人数,再运用配额抽样的方法去各个院系中寻找符合条件的个人,这样做会对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不足以影响整体的效果。

本次调查是一次小型调查,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制约,调查者只选取了100个调查对象。

具体的选取方法如下:1.在选取调查对象时,调查者用了分层抽样,即以院系和各院系的男女生人数、汉授蒙授生人数为分层的标准,计算出男女生的比例,蒙授与汉授人数的比例。

根据调查报告的内容及撰写的需要,笔者不考虑授课语言的影响,只将男女生(即性别因素)作为条件列于下表:抽样院系数据表表一 单位:人院系 总人数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外国语学院 1116 157 959经济学院 544 210 334法政学院 832 281 551文学院 1388 356 1032科学史与科技管理系 182 90 92旅游学院 204 49 155地理科学学院 757 357 400历史文化学院 395 162 233教育科学学院 811 214 597抽样人数合计 6229 1876 4353盛乐校区人数合计 10112 3328 6784学生工作与就业指导处盛乐综办2007年3月统计2.根据该表,可以粗略的计算出盛乐校区的男女生比例,盛乐校区总人数为10112人,其中男生3328人,占总数的32.91%;女生6784人,占总数的67.09%,即盛乐校区男女生比例为3︰7。

抽样样本100人,根据3︰7的比例,被调查的男生应为30人,女生为70人。

样本总数为100,数量较少,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调查者仅根据男女生3︰7的比例,利用非概率抽样——偶遇抽样(又称方便抽样)与主观抽样(又称判断抽样或立意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法,构成样本。

(二)问卷的设计、修改与回收:本次调查主要采取调查研究的方法,即通过自填式问卷(见附录一)的发放对被调查者进行调研。

问卷设计历时两周,并经过四次修改。

问卷中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即大学生对父母的态度、对婚姻的态度、对子女的态度,通过对这三个内容的调查,从家庭伦理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共发放100份问卷,收回96份问卷,回收率为96%;其中除去漏填或错填的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并不影响调查结果。

四.分析与结果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笔者总结了一些关于传统家庭观念和当代中国民众婚姻家庭观的特征。

说起家庭观念,我们不得不提及的一个概念是“家庭伦理”,家庭伦理是指调整家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与准则,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恋爱道德、婚姻道德和家庭道德。

这与笔者在本文中定义的家庭观念有一些吻合之处,但这并不能说明这两者是同义词语。

一种观念的形成,与一个社会所崇尚(或摒弃)的行为规范准则有一定的关系,一种观念的改变,也与一个社会规范的改变有关。

笔者认为,家庭伦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家庭观念,甚至可以说是家庭观念的核心,家庭观念是家庭伦理观的一种表现形式。

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决定认识是马克思社会实践论的一个主要内容,也是一个永恒的真理。

人们的家庭伦理观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与外界联系的增强而不断改变。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社会中,男女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女子服从于男子;家长制占统治的社会中,父母之命是“圣旨”;私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中,为了保障财产的不流失,一般将门当户对视为准则;直到工业社会后,随着社会的进步,思想的不断发展,女性的地位得以提升,才开始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

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将内容划分为三个方面,即大学生对父母的态度,对婚姻的态度,对子女的态度。

本文只是对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与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进行对比,重点在于将大学生的家庭观念量化并以数据的形式表示出来,说明家庭观念的变化及变化带来的影响,而非侧重于对传统观念进行论述。

因而,本文接下来仅用很少的笔墨叙述传统的家庭观念,为了和调查内容一致,也从三个方面来说明:传统观念中,“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单元,承担着经济、心理、教化等功能,这些功能对家庭成员来说意义重大,不可或缺。

在对待父母的态度上,以“孝”为核心,强调父慈子孝,儿子要为父母养老送终;传统的婚姻建立在传统的礼教之上,⑤注重婚姻本身,忽视婚姻本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商品化的婚姻关系成为了传统婚姻的主要表现形式,“休妻”就是一种不平等的婚姻关系,它表明传统社会中的男权主义、夫为妻纲、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仍然是一种男尊女卑的思想,重男轻女,认为男孩才能延续香火,而且迷信多子多福,认为后代越多越好“子子孙孙无穷尽也”才是一种福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