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近代婚姻家庭观念的变革现代婚姻家庭观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婚姻观念的变迁

中国近代婚姻观念的变迁

摘要:婚姻是人们一直都在关注的话题,其重要性小则关系家庭幸福,大则关系国家兴亡。

近代中国处于传统向现代转型时期,婚姻观念也显现出巨大变化,新的观念冲击着人们对于婚姻的再思考,两性关系渐趋平等,婚姻自由观念不断发展,传统家长制下的包办婚姻被打破,这些对于推动男女平等、家庭幸福和社会进步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婚姻;家庭;婚姻观念;变迁“婚姻,是男女两性结合的社会形式,是建立家庭实现人类自身生产的前提"[1]。

婚姻与家庭,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一对范畴,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建立并延存至今的一种社会关系。

社会不断进步使人们对于婚姻的理解不断加深,国人的婚姻观念更是在近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随着新思想的传播,西方婚恋观念进入中国,国人开始吸收新观念以求糅合中西,突破封建包办婚姻,逐步走上注重两性平等、自由恋爱、以爱情为婚姻基础的道路.一、中国传统包办婚姻中国传统家庭中男性多占有绝对领导权,女性则是婚姻生活的附属品,女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家庭诞下子嗣、传宗接代。

《礼记?昏义》记载:“婚姻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2]。

爱情在古代婚姻中多不占主要方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婚姻不单单是两个人的事,而是牵扯到两个家庭甚至是两个家族.中国古代社会的男女双方结婚必须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婚姻由家长掌控,若不经过父母或媒人同意,两人自由结合的婚姻是不被认可和保护的,不合礼法,甚至被嘲笑和鄙视.《战国策。

燕策》记载:“处女无媒,老旦不嫁,舍媒而自衔,?哦?不售”[3]。

在封建时代,作为婚姻当事人的青年男女大多没有权利在自己的婚姻问题上有自主权,尤其是女性,更是处在“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地。

封建制度下的门第观念深入社会各个阶层,“门当户对”多成了古代婚姻家庭的标准,像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横跨在追求爱情的青年男女之间,适婚男女只能在与其门当户对的家庭范围内选择结婚对象,选择配偶的范围大大缩小,甚至出现了“老夫配少妻”、“佳人配愚钝”的婚姻家庭,但他们大多并未对这种婚姻模式多做抨击.二、中国近代婚姻观念变化中国封建社会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时期,终在清朝后期衰落,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同时也为中国带来了文明开放的气息,中国近代的婚姻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婚姻改革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拉开了序幕。

家庭婚姻观念的时代变迁

家庭婚姻观念的时代变迁

家庭婚姻观念的时代变迁随着时代的变迁,家庭婚姻观念也在不断地演变。

从传统的家庭观念到现代的家庭观念,从传统的婚姻观念到现代的婚姻观念,每个时代的家庭婚姻观念都有其特点和变化。

本文将探讨家庭婚姻观念的时代变迁,以及这种变迁所带来的影响。

一、传统家庭观念在传统社会中,家庭被视为一个紧密的集体,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

在传统家庭观念中,夫妻之间的关系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家庭的核心是夫妻之间的感情。

传统家庭观念还强调家庭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即家庭的成员应该共同度过一生的时间。

然而,传统家庭观念也有其局限性,如缺乏个人自由、过于依赖婚姻关系等。

二、现代家庭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现代家庭观念逐渐形成。

现代家庭观念强调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性,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紧密的集体,而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和互惠的基础上。

在现代社会中,婚姻不再是唯一的选择,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单身或选择不同的婚姻形式。

此外,现代家庭观念还强调家庭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即家庭成员可以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三、传统婚姻观念在传统社会中,婚姻被视为一种社会制度,旨在维护家族的利益和延续家族的血脉。

在传统婚姻观念中,婚姻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是一种稳定社会秩序的手段。

传统婚姻观念强调男性的主导地位和女性的从属地位,以及夫妻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合作。

然而,传统婚姻观念也有其局限性,如忽视了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性、缺乏平等的地位等。

四、现代婚姻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现代婚姻观念逐渐形成。

现代婚姻观念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平等地位,不再把婚姻看作是一种社会制度的义务或责任。

现代婚姻关系中,夫妻之间不再是主仆关系或合作关系,而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

此外,现代婚姻观念还强调夫妻之间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以及夫妻之间的个人自由和独立性。

这种现代婚姻观念为现代社会的平等、开放和平等关系提供了基础。

综上所述,家庭婚姻观念的时代变迁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

中国近代婚姻观念的变迁

中国近代婚姻观念的变迁

中国近代婚姻观念的变迁婚姻是人类社会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它不仅代表了个体间的关系,更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中国近代婚姻观念的变迁,是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变革的缩影。

本文将从传统婚姻观念、改革开放以及当代社会等方面,探讨中国近代婚姻观念的变迁。

一、传统婚姻观念中国传统婚姻观念源远流长,以“妻妾成群、夫权无限”为特征。

在传统观念中,婚姻的目的是延续家族血脉、维护家族利益,男性在婚姻中拥有绝对的地位与权力。

婚姻的选择往往由父母和长辈决定,女性的地位被动且被动化,婚姻的幸福与否与她们的意愿无关。

这种传统观念的束缚使得婚姻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二、改革开放的冲击改革开放的兴起使得中国社会经历了持续不断的变化与发展,婚姻观念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人们开始接触到了来自西方国家的先进思想和文化。

与传统婚姻观念相比,改革开放为婚姻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模式。

首先,改革开放为个体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由于经济上的发展,工作和学业的机会不断增加,人们对婚姻对象的选择范围也大大扩展。

传统的门当户对观念逐渐淡化,人们开始更加注重双方的个性、兴趣和价值观的匹配。

这使得婚姻不再仅仅是一种面子或者利益的象征,而更多地强调双方的感情和共同目标。

其次,改革开放使得女性地位的提升成为可能。

过去,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相对较低,经济上独立的女性较少。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女性开始积极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她们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和独立性。

这使得婚姻关系更加平等,夫妻之间的权力分配逐渐变得公平。

三、当代社会的新婚姻观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当代社会形成了一种新的婚姻观念。

在这种观念下,婚姻不再仅仅是传统观念中的婚姻,更多地强调个体之间的平等、自由和幸福。

当代社会中的婚姻观念变得更加多样化,人们开始更加注重婚姻的质量和互动的平等性。

首先,当代社会中的人们重视感情和共同目标。

婚姻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传统结合,而是建立在爱情和信任的基础之上。

婚姻观的变革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认知

婚姻观的变革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认知

婚姻观的变革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认知婚姻观的变革: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认知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年轻人对待婚姻的态度和认知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传统的婚姻观念不再像过去一样被完全遵循,而是逐渐演变为更加自由、平等和多元的形式。

这一变革围绕着婚姻的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展开,给年轻人带来了一系列全新的婚姻认知。

首先,现代年轻人看待婚姻的目的已经不再仅仅是传统观念中的生育和延续家族血脉。

他们更注重婚姻的品质,将感情和互相支持作为建立婚姻的关键因素。

婚姻被重新定义为彼此扶持、共同成长的伴侣关系,而非仅仅是为了前途、经济利益或社会地位而契约结合。

其次,现代年轻人对婚姻的价值观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传统观念中,婚姻往往被看作是“一夫一妻”的制度,强调忠诚、责任和终生承诺。

但在当下,人们对于婚姻的定义更加开放和包容。

同性婚姻的合法化、婚外关系的日益普遍以及对性别角色的重新思考,都表明年轻人对于婚姻价值观的理解更为多样化和灵活适应当下社会的需求。

此外,现代年轻人对于婚姻责任感的认知也发生了转变。

过去,婚姻被视为一种固定的社会角色,要求个体按承诺和角色义务行事。

然而,如今的年轻人更加注重婚姻中的平等和自主,并强调个人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他们更加强调尊重个体的需求和权利,并将婚姻视为一种共同协商和平衡的关系,而非一种单向的牺牲和妥协。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年轻人在婚姻观念的变革中还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社会的个体主义价值观日益盛行,个人的幸福感和自由选择权利被赋予更高的重要性。

其次,婚姻模式的多样化和社交媒体的普及,让年轻人对婚姻的选择和评估具有更多的参考依据。

再者,女性独立能力的提升也使得婚姻中的平等关系得以更好实践。

在总结上述观点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认知发生了重要的变革。

他们不再追求传统的婚姻模式,而是更加注重婚姻品质、价值观和责任感。

这种变革意味着婚姻观念的多样化和灵活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自由和机会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婚姻关系。

近代婚姻家庭的变迁

近代婚姻家庭的变迁

近代婚姻家庭的变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传统习俗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与融合:随着社会的现代化,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逐
渐受到挑战,如包办婚姻、男尊女卑等。

同时,现代自由、平等的价值观逐渐融入到婚姻家庭中,使得夫妻关系、家庭角色等都发生了变化。

2. 女性地位的提高:在近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教育、参与工作,女性的经济
和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

这使得女性在家庭中也获得了更多的权利和地位,对婚姻家庭的形态和功能产生了影响。

3. 婚姻家庭制度的变革:随着社会的进步,婚姻家庭制度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一夫
一妻制的出现和确立,以及离婚法的改革等,都反映了社会对于婚姻家庭制度的重新认识和规范。

4. 家庭规模和结构的变化: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家庭规模和结构也发生了变
化。

例如,核心家庭(即只有父母和孩子的家庭)的数量逐渐增多,而大家庭(即三代同堂的家庭)的数量逐渐减少。

此外,单亲家庭、丁克家庭等多样化的家庭结构也逐渐增多。

5. 婚姻观念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开放和进步,人们的婚姻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
晚婚、不婚、离婚等现象逐渐增多,人们对婚姻的期望和要求也更加多元化。

总的来说,近代婚姻家庭的变迁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部分,其背后反映了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

这种变迁既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婚姻观的变革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认知

婚姻观的变革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认知

婚姻观的变革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认知婚姻观的变革: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认知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迁,现代年轻人对待婚姻的认知与传统观念有了明显的差异。

婚姻不再只是一纸文件或家族的联姻,而是更多地注重个体的需求、情感的选择以及平等的伴侣关系。

本文将探讨当代年轻人对婚姻的认知变革,并分析其原因及影响。

一、自由选择与亲密关系在传统观念中,婚姻往往是由父母或长辈安排的。

然而,现代年轻人更加强调自由选择和个人意愿。

他们希望通过相互了解与配对,找到自己心目中的终生伴侣。

这种自由选择的婚姻观,让年轻人更加注重双方的亲密关系,强调彼此在感情上的契合度和相互支持。

二、平等与共同成长与以往婚姻观念不同的是,现代年轻人更加看重婚姻中的平等和共同成长。

他们认为婚姻不应该建立在传统家庭角色划分的基础上,而是应该是两个人平等尊重、共同承担家庭责任的伴侣关系。

在这种观念下,男女在婚姻中扮演的角色趋于平衡,共同努力实现个人与家庭的发展。

三、婚姻与幸福感现代年轻人对婚姻的认知中,幸福感成为重要的衡量指标。

他们认为婚姻的本质就是双方共同追求幸福的伴侣关系,而不是单纯的经济和生活责任的维持。

因此,现代年轻人更加重视双方的情感交流、共同的兴趣爱好以及相互支持。

这种追求幸福感的观念,也推动了年轻人对婚姻的认知变革。

四、经济独立与自主选择在传统观念中,男性往往是家庭的经济支柱,而女性则被期待成为贤妻良母。

然而,现代年轻人更加重视经济独立和自主选择。

他们认为婚姻应该是建立在双方都有事业、都能自给自足的基础上,而不是依附于对方。

经济独立的婚姻观使得现代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体的发展,同时也减轻了婚姻中的经济压力。

综上所述,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念在社会进步和观念变革的影响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们更加追求自由选择、平等关系、幸福感和经济独立。

这一新的婚姻认知对于婚姻关系的品质和稳定性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对传统观念和家庭结构提出了挑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婚姻观的变革必将持续深化,伴随着现代家庭的多元化发展。

现代社会的婚姻观念与家庭结构的变迁

现代社会的婚姻观念与家庭结构的变迁

现代社会的婚姻观念与家庭结构的变迁婚姻是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婚姻观念和家庭结构也不断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着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人们对婚姻的理解和对家庭结构的构建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婚姻观念的变迁传统观念中,人们普遍认为婚姻是一种必然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用于维护家族的利益和传宗接代。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独立和思想观念的逐渐解放,人们对婚姻的看法发生了转变。

1.婚姻的自由选择现代社会强调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因此婚姻的自由选择变得越来越受到重视。

婚姻不再是父母之命、媒人之言,而是由个人主动选择伴侣,包括爱情婚姻、同性婚姻和跨国婚姻等多样化形式。

2.婚姻的平等与共赢与传统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不同,现代社会追求婚姻的平等与共赢。

夫妻双方共同分担家庭和事业的责任,形成共同成长和共同发展的婚姻关系。

3.婚姻的多样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价值观念的差异,婚姻的多样性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

除了传统的一夫一妻制婚姻,现代社会还涌现出同性婚姻、丁克家庭(不愿意生育的夫妻)、单亲家庭等多种新型婚姻形态。

二、家庭结构的变迁与婚姻观念相伴随的是家庭结构的变迁。

传统家庭结构以父母与子女为核心,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结构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1.核心家庭的衍变过去,核心家庭主要由夫妻和子女构成,强调血缘和传统家庭结构。

但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单身和晚婚率的增加,核心家庭逐渐由以夫妻和子女为核心转变为以单身或双职工家庭为核心。

2.单亲家庭的增加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和未婚生育率的增加,单亲家庭成为现代社会的实际存在。

单亲家庭由单亲父或母独立承担起家庭的所有责任和义务,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压力。

3.多元化家庭的涌现现代社会中,随着同性婚姻的合法化和丁克家庭的增加,多元化家庭开始出现。

这些家庭结构超越了传统的家庭模式,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与可能性。

结语现代社会的婚姻观念与家庭结构的变迁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人们对婚姻和家庭的不断探索与思考。

当代婚姻观念与实践变迁

当代婚姻观念与实践变迁

当代婚姻观念与实践变迁一、当代婚姻观念的变迁在当今社会,婚姻观念的变迁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传统的婚姻观念也在不断地被重新审视和重新定义。

过去,婚姻被视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人们会在一定的年龄段内结婚,生子,组建家庭。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婚姻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倡导自由恋爱和自由婚姻。

他们认为婚姻不应该是一种束缚,而是一种选择。

人们应该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伴侣,而不是被迫接受父母或社会的安排。

这种观念的变化,也导致了婚姻的形式和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

例如,同居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先同居再结婚,以此来测试彼此的相处能力和情感是否真挚。

二、当代婚姻实践的变迁除了婚姻观念的变迁,当代婚姻实践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

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和性别观念的转变,家庭中的男女角色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

过去,男性通常是家庭的经济支柱,而女性则是家庭的主要照顾者。

然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事业和家庭并重,而男性也开始承担起家庭中的家务和育儿责任。

此外,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开放程度的提高,婚姻的形式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

除了传统的一夫一妻制外,同性婚姻、跨国婚姻等新型婚姻形式也逐渐被社会所接受。

人们开始尊重每个人选择伴侣的权利,不再因为性别、种族或国籍而对婚姻进行歧视。

三、结语总的来说,当代婚姻观念与实践的变迁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婚姻将会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包容。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选择伴侣的权利,不再对婚姻进行传统的束缚和限制。

让每个人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建立一个更加和谐包容的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族谱日记反映出父权意识下降:
陕西茂陵张氏族谱中载有‚世风日降, 在 宗之人迫于饥寒, 虽父子不相顾, 况远至 数世‛, “虽兄弟不相顾, 况疏若比邻。‛
2.分居、异财及新式小家庭的出现。
家庭观念从‚家本位‛向‚人本位‛转移,分 居离析者增多:兄弟东西,各操其业 一夫一妇新式小家庭出现: 婚姻自由、男女平等、 生活民主、经济独立
二、中国近代婚姻家庭观念变革的 基本内容
(一)婚姻方面:打破非人道的婚姻制 度,建立男女交往公开、恋爱自由的婚 姻制度,取消包办买卖婚姻、简化婚礼, 使男女当事人成为婚姻的主体,婚后生 活则提倡夫妻平等。
1.婚姻自主权的下移: 由父母包办向自主择婚转变
“不得任一肩,赞一辞,惟默默焉立于旁 观之地。” “民国以来,蔑古益甚,男女平权之说 倡,而婚配自泽”。(河北盐山) “不完全由父母主持,一般先征得子女 同意。”(山西忻县)
(三)离婚:离婚观念的改 变是家族主义破灭、个性自 由解放的一种表现
如何看待离婚、离婚是否合乎 道德(文绣、徐志摩)
文绣与溥仪的离婚证(1931)
文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个离婚的皇妃
三个条件:
彻底脱离,各不相扰 日常衣物开列清单,应照此单全部 付给 必须拨付赡养费15万元
徐志摩(1897-1931):中国 近代史第一位离婚人
启示之二:婚姻家庭观念的变革是曲 折而复杂的。传统道德根深蒂固,同 时人们对新的婚姻家庭观念不能彻底 了解,容易盲目冲动。
赵五贞自杀事件 毛泽东:‚这件事的背后,是婚姻制 度的腐败,是社会制度的黑暗,意想不能 独立,恋爱不能自由。‛ 胡适剧本《终身大事》
启示之三:近代婚姻家庭观念 的变革存有偏激情绪,尤其表 现在“独身主义”、“废婚” 和对家庭情感的冷漠方面。
清朝的结婚照
清末民初的结婚照
1919年“五四“运动 前,中国人结婚崇尚 红色,新人是绝对不 允许穿白色衣服的。
20世纪20年代的婚礼
20世纪20年代
40年代
3.婚后生活注重夫妻平等、相敬相爱
部分妇女‚人‛的意识开始觉醒,不再 满足于依附地位,而是要求夫妻平等: ‚相敬相爱,如友如宾,有敌体之义, 无尊卑之分。 陈独秀:‚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 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三、中国近代婚姻家庭观念变革的 特点
中国近代婚姻家庭观念的变革充满着 矛盾与冲突: 新旧观念的冲突 地域、阶层上的不平衡 思想与行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 (胡适、吴虞)
四、中国近代婚姻家庭观念变革的 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婚姻家庭观念的变革不只 是限于思想领域,还应当有社会经济、 政治领域的全面变革。新的婚姻家庭 观念由于缺乏社会经济政治基础而难 以立足。
《笑解烦恼结》 (送幼仪)
这烦恼结, 是谁家扭得水尖儿难透? 这千缕万缕烦恼结,是谁家忍心机织? 这结里多少泪痕血迹,应化沉碧! 忠孝节义——咳,忠孝节义谢你维系 四千年史髅不绝, 却不过把人道灵魂磨成粉屑, 黄海不潮,昆仑叹息, 四万万生灵,心死神灭,中原鬼泣! 咳,忠孝节义!
东方晓,到底明复出,如今这盘糊涂账, 如何清结? 莫焦急,万事在人为,只消耐心共解烦恼结。 虽严密,是结,总有丝缕可觅, 莫怨手指儿酸,眼珠儿倦, 可不是抬头已见,快努力! 如何!毕竟解散,烦恼难结,烦恼苦结。 来,如今放开容颜喜笑,握手相劳; 听晚后一片声欢,年道解散了结儿, 消除了烦恼!
‚求其配偶也,必求知识相当、情 性契合之人‛。 婚姻 ‚宜以爱情结合,而不容夹入 他种之观念‛。 蔡元培的择偶观
2.婚姻礼仪的删繁趋简:
婚姻程序上:《论婚礼之弊》抨击旧 式婚礼的‚繁文缛节之弊‛时说: “以一 人之事, 动劳百千之众, 揆之公德, 已 属有亏; 况以耳目之故, 驱人于奴隶之 域, 上以病国, 下以殃民。‛ 新式文明婚礼的出现
由遵从媒妁之言向 媒介多样化转变
征婚广告、通信订婚法
蔡元培(1868-1940)的征婚广告:
(一)女子须不缠足者; (二)须识字者; (三)男子不娶妾; (四)男死后,女可再嫁; (五)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
1900年,第一任夫人王昭病逝, 后与黄世振(仲玉)结为夫妻
蔡元培的第二份征婚广告:
(一)原有相当认识; (二)年龄略大; (三)熟谙英文而能为研究助手者。
让妇女可以摆脱家庭的束缚,谋求 自身解放;也有利于打破家庭制度 避免妇女成为生育机器,节制人口, 提高人口素质。
小 结
从婚姻、家庭、离婚、贞操、男系制与 遗产制、儿童公育及产儿限制等六个方面 的观念变革,我们可以感觉到近代社会那 种急风骤雨般的的思想大颠覆。 然而,这种变革往往带着对传统观念 的过度蔑视以及对现代观念的过度崇尚, 激情之后平静下来,人们就会发现思想变 革之路充满着荆棘与坎坷,尤其是在新旧 思想交替之际,各种冲突尽显其中。
1.中国传统道德失去权威
“儒家学说从一直是无可怀疑的信
仰中心,变成其基本特征是可疑的 和有争议的一种思想体系。”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1901-1991)
2.西学输入:
京师同文馆,上海同文馆、广 州同文馆、江南制造局译书局, 上海格致书院、广学会、益智 书会 “由这三个系统形成了当时输 入西学的基本规模,并以比较 稳定的平稳的速度向前发展”
58岁时娶第三任夫 人周峻(养浩)
通信订婚法:
王健善首创通信订婚法: ‚余以为宜由男女互通信, 先各抒 衷曲, 质疑问难, 徐议订 婚。‛‚创法请自我始, 敢告女同 志, 如欲与余通信, 可照下开住址 邮寄, 信到誓不示他人, 并望亦示 地址。‛
பைடு நூலகம்
择偶标准由 “门当户对”向重 感情、品行、学识方面转变
1862京师同文馆
赴欧美官员和知识分子(刘锡鸿、张德彝): “西人不知有父母,„凡为子者,自成人后, 即各自谋生,不与父母相闻。” “男女婚配皆自择,女有所悦于男,则约男至 家相款洽,常避人密语,相将出游,父母之不 禁,款洽既久,两意投合„„ 使自主焉。” “西国女子之嫁也,不待父母之命,不须媒妁 之言。” “男女私交,不为例禁。”
鲁迅《我之节烈观》
认为节烈救世说是残 害妇女的畸形道德,发誓 ‚要除去虚伪的脸谱,要 除去世上害人害己的昏迷 和强暴‛
主张新的婚姻贞操观, 男女双方都有守节的义务
(五)男系制和遗产制方面: 女子也可以承袭遗产
1919年,李超死亡事件
1920年,陈独秀《男系制与遗 产制》,讨论继承权问题。
(六)儿童公育与产儿限制:
(二)家族观念: 传统家族伦理观念 受到挑战,新式小 家庭出现
1.父权意识下降
‚子孙受长上诃责, 不论是非, 但当俯首 默受, 毋得分理。‛ ——司马光《家范》
吴虞认为父子:“不必有尊卑的观念, 却当 有互相扶助的责任。同为人类, 同做人事, 没有什么恩, 也没有什么德。要承认子女 自有人格, 大家都向‘人’的路上走‛。 ——吴虞《说孝》
封建礼教强迫寡妇守节有四大害: 一,苦寡妇数十年之身,是为害人; 二,绝女子天与生育之事,是为逆天; 三,寡人类孳生之数,是为损公; 四,增无数愁苦之气,是为伤和。 人之生而有生殖之器,则不能无交合色 欲之事。 —— 康有为《大同书》
童而精少,老而闭房,鸟兽 方春而交,轮轴缘气而动。平 淡无奇,发于自然,无所谓不 乐,自无所谓乐也。今悬为厉 禁,引为深耻,沿为忌讳,是 明诲人此中有至甘焉。 —— 谭嗣同《仁学》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二)中国传统家庭结构赖以 存在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 逐步瓦解,传统的农业文明开 始向近代社会文明转型。
1894年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
资本种类 外国资本 洋务企业 民族资本 企业 投资总额 279.14 万 元 经营或创 办资本 197.14 万 元 4500万两 500多万两 企业总数 工人数
40个 136个
13 000 -20 000 30 000
一批城市“边缘人”“既无家 庭思想之维持,复无安土重迁之观 念”。家庭不再是人们进行经济、 社会活动的中心,地方行政力量增 强,父权家长制基础开始动摇。
(三)中国社会的文化结构发生 空前变化,传统道德文化权威开 始丧失,儒家独尊的文化一统格 局受到“西学”的冲击。
第三,在现代社会,许多贞操问题, 如寡妇再嫁、处女守贞等等问题的是非 得失,都还有讨论的余地,法律不当以 武断的态度制定褒贬的规定。 第四,法律既不奖励男子的贞操, 又不惩罚男子的不贞操,便不能单独提 倡女子的贞操。
第五,以近世人道主义的眼 光看来,褒扬烈妇烈女杀身殉夫, 都是野蛮残忍的法律,这种法律 在今日没有存在的理由。
观近 念代 的婚 变姻 革家 庭
第 四 讲
主要内容:
一、历史背景 二、基本内容 三、特点 四、启示 五、现代发展
一、近代中国婚姻家庭观念变革的 历史背景
(一)严重的民族危机使中国走到了 亡国灭种的边缘,救亡图存成了这一 时代的主题。先觉者沉痛反思批判自 己的传统伦理价值体系。 三个阶段: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 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
(四)贞操观念:压抑女性自由的封 建贞操观、节烈观受到猛烈抨击,新 的婚姻贞操观正在形成之中。 胡适《贞操问题》
鲁迅《我之节烈观》
胡适《贞操问题》:
认为传统的贞操论是不合 人情不合天理的罪恶, 并申明自己反对贞操法律 的五大理由。
第一,贞操既是个人男女双方对 待的一种态度,诚意的贞操是完全自 动的道德,不容外部的干涉,不须有 法律的提倡。 第二,若用法律的褒扬为提倡贞 操的方法,势必造成许多沽名钓誉, 不诚实、无意识贞操举动。
孙中山先生倡导男女平权。 在一九○六年《军政府宣言》 中明确表示:“我汉人同为 轩辕之子孙,国人相视,皆 伯叔兄弟诸姑姊妹,一切平 等。”还规定废除奴婢制度 和禁止缠足,以解放妇女。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
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 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 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 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 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 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 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 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