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第 2 单元第 4 课《古诗三首》重点知识归纳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第 2 单元第 4 课《古诗三首》重点知识归纳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 2 单元第 4 课《古诗三首》重点知识归纳一、摘要本重点知识归纳涵盖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二单元第四课《古诗三首》,为同学们提供全面的复习资料。

通过对诗词基本信息、内容理解、结构分析、艺术特色探究以及历史文化价值的深入剖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诗词。

二、诗词基本信息1.《山行》●作者及朝代:杜牧,唐代诗人。

●时代背景对诗词创作的影响: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杜牧生活在晚唐,政治腐败,社会动荡。

《山行》一诗通过描绘秋天的山林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可能蕴含着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2.《赠刘景文》●作者及朝代:苏轼,北宋诗人。

●时代背景对诗词创作的影响:苏轼一生历经坎坷,这首诗是他在元祐五年(1090 年)任杭州知州时送给好友刘景文的。

当时刘景文已年近六十,仕途不顺。

苏轼以诗相赠,鼓励他珍惜时光,乐观向上。

3.《夜书所见》●作者及朝代:叶绍翁,南宋诗人。

●时代背景对诗词创作的影响: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入侵,社会动荡不安。

叶绍翁的这首诗通过描写秋天的夜晚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和人们的不安情绪。

三、诗词内容理解1.《山行》●逐句解析:“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 意思是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升腾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意思是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主旨:通过描绘秋天的山林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2.《赠刘景文》●逐句解析:“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

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1、注意斜(xié)的读音,斜的意思是弯弯曲曲。

2、《山行》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写了秋天的深山、石铺的小路和白云缭绕处隐约可见的人家。

3、停车后,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诗人看到经秋霜打过的枫叶简直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4、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诗人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观察的,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远”字点明诗人是从远处观察;“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停车”一词足以说明诗人描写的景象就在眼前,是近处。

5、《赠刘景文》前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人以“荷尽”“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已无”与“犹有”形成对比,歌颂了菊花傲视风霜的气节,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6、《赠刘景文》这首诗写的是哪个节的景色?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首诗写的是秋末的景色,是从“荷尽”----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看出来的。

7、《夜书所见》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8、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

《山行》知识点1.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

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诗文释义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⑵、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⑷、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背诵古词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背诵古词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背诵古词本文档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全面背诵古词,以提高语文水平。

课文古诗
第一课《小学生》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第二课《我的家》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第三课《秋天的童话》
- 秋天的童话,是金色的林梢,是天蓝色的河畔,是丰收的喜悦。

- 彩叶飘飘,送我一份金黄的美梦,一片片洒落,给生命更多的色彩。

第四课《捕鱼儿》
- 西北望,射天狼,东南飞,击昆仑。

- 燕子来时新社,梅花点缀二月。

第五课《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功夫古诗
-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以上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的古诗古词,希望同学们认真背诵,加强语感和语文素养。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生字、课文解析知识点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生字、课文解析知识点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生字、课文解析知识点《古诗三首》生字、课文解析知识点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第四课是《古诗三首》,本课主要讲述了三首古诗的内容和背后的故事。

在学习这一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掌握一些新的字词,还能够了解古诗的魅力和意蕴。

本文将对课文中的生字以及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解析。

一、生字解析1. 镇(读音:zhèn)例句:这个村庄非常宁静,给人一种安定的感觉。

解释:镇指安定、平静的状态或者地方。

2. 钟(读音:zhōng)例句:一天被分为24小时,每小时有60分钟,每分钟有60秒钟。

解释:钟即时钟,用来计算时间的仪器。

3. 看(读音:kàn)例句:他们聚在一起,一起看着电视剧。

解释:看指用眼睛观察、察看。

4. 无(读音:wú)例句:他无法相信自己取得了如此好的成绩。

解释:无表示没有、没有一点。

5. 与(读音:yǔ)例句:他喜欢与朋友一起玩耍。

解释:与表示和、同。

二、课文解析《古诗三首》这篇课文中包括了三首古诗,分别为《秋思》、《画》和《初秋》。

这些古诗通过艺术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自己内心情感的流露。

1. 《秋思》这首诗由作者戴叔伦创作,描述了一个人在秋天思念远方亲人的心情。

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2. 《画》这首诗由唐代文学家王维创作,通过对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

诗中提到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形象地描绘了画中人物的美丽和优雅。

3. 《初秋》这首诗由唐代文学家元稹创作,通过对初秋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辛勤劳动的农民的敬佩之情。

诗中提到的“看取眼底事”,意味着作者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对农民劳作的赞美。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还可以学习到一些表达情感和描绘景物的技巧。

同时,这些古诗也富含哲理,使我们在欣赏的同时能够思考生活和人生的意义。

三、知识点解析1. 古诗的韵律和格律古诗是汉字文化的瑰宝,它有着独特的韵律和格律。

2019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古诗和日积月累复习资料大全,包括译文和赏析

2019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古诗和日积月累复习资料大全,包括译文和赏析

2019年12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和日积月累期末复习资料大全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8),清代文学家。

字子才,号简斋,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主要作品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等。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回荡在山林中。

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忽然间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在深秋时节的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

在白云飘浮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几户人家。

我不禁停下车来,因为太喜欢这晚秋的枫林,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艳。

古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答:分别写到了“山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山行》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白云生处有人家”中的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等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没有了,菊花虽然开败了,但是还有傲寒斗霜的枝干。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水调歌头》《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赏析】“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作者以“荷尽”“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这两句诗揭示了怎样的道理?答: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深秋虽然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

作者借此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第二单元◆词语盘点生字盘点第四课古诗三首径(jìng)斜(xié)赠(zèng)刘(liú)残(cán)犹(yóu)傲(ào)君(jūn)橙(chéng)橘(jú)挑(tiǎo)寒(hán)霜(shuāng)盖(gài)菊(jú)送(sòng)径:(小径)(路径)(捷径)斜:(歪斜)(倾斜)(斜角)赠:(赠送)(赠予)(赠品)刘:(姓刘)残:(残留)(残疾)(残缺)犹:(犹如)(犹豫)(犹疑)傲:(骄傲)(孤傲)(傲骨)君:(君子)(君王)(君主)橙:(橙子)(橙黄)(橙花)橘:(橘子)(橘黄)(橘皮)挑:(高挑)(挑事)(挑拨)寒:(寒冷)(寒心)(寒冬)霜:(霜降)(冰霜)(霜花)盖:(盖子)(盖上)(锅盖)菊:(菊花)(秋菊)送:(送别)(赠送)(送礼)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洼(wā)印(yìn)凌(líng)增(zēng)棕(zōng)靴(xuē)洼:(坑洼)(洼地)(水洼)印:(印章)(印记)(印痕)凌:(凌空)(冰凌)(凌乱)增:(增加)(增强)(增大)棕:(棕色)(棕榈)(棕树)靴:(靴子)(长靴)(马靴)第六课秋天的雨钥(yào)匙(shi)缤(bīn)枚(méi)争(zhēng)勾(gōu)喇(lǎ)叭(bā)厚(hòu)曲(qǔ)丰(fēng)盒(hé)颜(yán)料(liào)票(piào)飘(piāo)仙(xiān)淡(dàn)闻(wén)梨(lí)钥:(钥匙)(锁钥)匙:(钥匙)(汤匙)缤:(缤纷)(五彩缤纷)(落英缤纷)枚:(一枚)(不胜枚举)争:(争吵)(争抢)(争先)勾:(勾起)(勾引)(勾手)喇:(喇叭)(喇嘛)(哈喇子)叭:(喇叭)(叭哒)厚:(厚薄)(厚重)(厚实)曲:(曲线)(弯曲)(歌曲)丰:(丰富)(丰厚)(丰收)盒:(盒子)(饭盒)(盒饭)颜:(颜料)(颜色)(颜面)料:(颜料)(材料)(料想)票:(钞票)(门票)(邮票)飘:(飘荡)(飘扬)(飘散)仙:(神仙)(仙人)(仙境)淡:(咸淡)(淡薄)(淡漠)闻:(听闻)(闻到)(耳闻)梨:(梨子)(鸭梨)(雪梨)第七课听听,秋的声音抖(dǒu)蟋(xī)蟀(shuài)振(zhèn)韵(yùn)掠(lüè)吟(yín)辽(liáo)阔(kuò)抖:(发抖)(抖落)(颤抖)蟋:(蟋蟀)蟀:(蟋蟀)振:(振动)(振奋)(振作)韵:(韵味)(韵律)(气韵)掠:(掠夺)(掠过)(掠取)吟:(吟诵)(吟哦)(低吟)辽:(辽阔)(辽远)(辽国)阔:(广阔)(宽阔)(阔绰)◆日积月累描写秋天的成语: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风习习一叶知秋金桂飘香层林尽染五谷丰登果实累累春华秋实◆走进课文一、近义词、反义词汇总(一)近义词明朗—晴朗潮湿—湿润熨帖—舒服平展—平整规则—规矩凌乱—杂乱增添—增加愉快—愉悦清凉—凉爽温柔—温顺炎热—炽热香甜—甘甜叮咛—叮嘱辽阔—广阔饱满—丰满(二)反义词明朗—昏暗凌乱—整齐增添—减少愉快—悲伤清凉—炎热温柔—粗暴辽阔—狭隘饱满—干瘪二、多音字组词1.tiǎo (挑头) 1 .qǔ(歌曲)挑曲2.tiāo (挑选) 2.qū(弯曲)三、课文主要内容1.古诗三首《山行》: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古诗词)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古诗词)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古
诗词)
以下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的古诗词内容:
1. 《蜗牛》
蜗牛角上远上看,天地高低复不平。

伸头缩颈也能成,用心动力愈壮健。

2. 《梅花二首》
白玉堂前有梅花,冰雪严寒一朵开。

春风送暖迎春来,梅花香气弥漫延。

3. 《折桂令·咏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 《忆江南·江南忆》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5.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7.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 《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9. 《悯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0.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以上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的古诗词内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学习复习。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含答案(古诗)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含答案(古诗)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含答案)古诗六首一、我沿着蜿蜒的山路而行,那美丽的枫林美景,红的似火,我想到了朝诗人写的《》。

古诗描写的是(季节)的美景,我从“,”可以看出来。

二、《赠刘景文》是朝诗人写的季节的景色,其中“,”表现出了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霜斗雪的气节。

三、萧萧()声,()。

(),夜深()一灯明。

《夜书所见》这首诗是(朝代)诗人所写。

这首诗描写了(季节)(时间)的景色。

通过对、、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四、我会理解。

根据所给句子写诗句。

1.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菊花虽然开败了,但是还有傲寒斗霜的枝干。

2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吧,因为夜深了,忽然看见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3.不禁停下车来,因为太喜欢这晚秋的枫林,那经霜打过的枫叶竟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艳。

五、默写古诗:《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六、《望天门山》是代诗人所作,人称,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

2.这首诗通过、六个3. 《望天门山》第一句中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二、三句中、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

4、《望天门山》中,碧水,山,帆,日。

构成了一幅色彩明丽的画卷。

七、《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作者是朝诗人。

描写西湖晴天美景的诗句是“”;描写西湖雨天的风姿的诗句是“”;后两句作者大胆想象,用来比作西湖。

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

2、“西子”指的是。

3、写出这首诗中对仗的词语。

水光对()潋滟对()晴对()4.《望洞庭》的作者是代诗人。

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把比作,把比作,把比作。

诗中描写的是的景色。

八、默写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

答案:一、唐杜牧山行秋季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二、宋、苏轼、秋末冬初、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三、梧叶送、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篱落宋、叶绍翁、秋季。

秋风、梧叶、小孩捉蟋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释: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由两首诗歌构成的一 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 空蒙:迷茫的样子。 亦:也。 欲:可以;如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
9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天门山:今安徽省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两 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楚江:即长江。长江中下游地带在古代属于楚 地,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 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出:突出,出现。
必背古诗词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诗 词 大 比 拼பைடு நூலகம்
2
诗词对对碰 接下句



































3
诗词对对碰 接上句


























4
精词简意
我会借助注释,理解难懂的诗句。
5
注释:
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欲:想要。 立:站立。
注释:
发:启程。 白帝: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 城,位于长江上游。 辞:告别。 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 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 还:归;返回。 住:停息。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释:
采莲曲:古曲名。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 水国风光,采莲女劳动生活情态。 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 裙子。 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芙蓉:指荷花。
14
诗 情 画 意
15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孤帆一片日边来
18
下笔如神
结合给出的语境,抓关键词。
19
谢谢 观赏
20
注释:
刘景文:诗人的好朋友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犹:仍然。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注释:
萧萧: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知:料想。 挑: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促织:俗称蟋蟀,也叫蛐蛐。 篱落:篱笆。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注释: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生:产生,生出。 坐:因为。 红于:比……更红。
山行
[唐]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
[宋]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洞庭: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北部。 镜未磨:未被打磨的铜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 作、磨成。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 君山。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