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13植物的光合作用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13植物的光合作用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13课,主题为“植物的光合作用”。
详细内容包括:植物的光合作用概念、过程、意义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等。
具体涉及教材第二章第三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了解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科学方法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他们保护植物、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意义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植物光合作用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实验报告单、学习笔记、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与光的关系,引出本节课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意义,让学生对光合作用有全面的认识。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 例题讲解:分析实验结果,讲解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如光照、二氧化碳、水分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实验数据和教材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光合作用2. 内容:(1)光合作用的概念(2)光合作用的过程(3)光合作用的意义(4)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2)列举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
(3)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
2. 答案:(1)植物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意义:为生物圈提供能量,维持生态平衡。
(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水分、温度等。
(3)实验设计:将两盆相同的植物分别放在光照充足和黑暗的环境中,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
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5.4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共48张ppt)

美国科学家阿尔农发现在光照下,叶绿体合成ATP的 过程总是伴随着水的光解 4、尝试用示意图来表示ATP的合成与希尔反应的关系
H2O 叶 光绿照体 O2 +NADPH+能量
ADP+Pi+ ATP
光合作用的过程十分复杂,它包括一系列化学反应 。根据是否需要光能,这些化学反应可以概括地分 为光反应和暗反应(现在也称为碳反应)两个阶段
能量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活跃的化学能,暗 反应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光合作用总过程:
可见光
2H2O O2
光解
酶
吸收
4[H]
色素分子
ATP 酶
还 原
能
ADP+Pi
2C3 固定 CO2
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酶 C5
(CH2O)
光反应
光能
6CO2 + 12H2O 叶绿体
暗反应
C6H12O6 + 6H2O + 6O2
减 C光 止 光 变停光结体O少照C照(2止 照供OC合内或不不H2应供2O图的停变变不应)运止,,光解C变C停输光减O5反2分化止供受照少应应阻析合或不停:物光和[增减A增H加T少下C]加P↓3的减↓化减增少植合少加物物减突增的增还受少加加然含原阻停量止如输些如CC光何3受物何5 ↑照↓变减阻质变减减后化(成少少少C?含化,量H?2O减这量?其)合少
阅读教材P103-104,回答下列问题: 1、 暗反应的场所及反应条件? 2、 暗反应中物质变化、能量转化过程是怎样的? 3、光反应中产生的NADPH和ATP用于暗反应哪一步?
类囊体膜
H2O
酶
NADPH
ADP +Pi ATP
第五章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人教版)

状况。
水中出现气泡
2.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试管后发生哪种实验现象?
卫生香复燃
3.分析该实验结果,获得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黑藻在光下产生氧气
实验结论:光合作用还产生氧气
三、光合作用还需要水 圆圈内的叶片就 没有水供应了
银边部位不 变蓝
光合作用示意图
光二合氧作化用碳表+达水式:光
有机物 + 氧
(原料)
叶绿体(储存着能量)(产物)
五、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量
问:在农业生产上,应怎样才能提高产量呢? 1.合理密植。 2.延长光照时间 3.增加光照强度 4.提高植物周围二氧化碳浓度等方法。
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只有植物的绿色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可能是光合作用的场
四、光合作用的实质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 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 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 主体: • 场所: • 条件: • 原料: • 产物:
绿色植物 叶绿体 光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贮存了能量)、氧气
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作出假设: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设计实验方案:
1、设计实验方案的原则是什么? 对照、单一变量 2、实验变量是什么?如何控制变量? 二氧化碳
3、选用哪些器料(植物、仪器、试剂)? 4、实验步骤如何?各步操作有什么意义? 5、预测结果如何?
方案一:
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普里斯特利实验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和小鼠呼吸而变浑浊的空气。
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5.4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共21张ppt)

光照不变
减少
增加
增加
减少
增加
增加
减少
增加
减少
增加
光照由弱到强, CO2供应不变
CO2供应由充足到不足, CO2供应由不足到充足,
光照不变
光照不变
04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NYDIA·C
四、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B
C EF
D
G
A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强度: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 制造糖类的数量
意义:直接关系农作物产量,研究影响光合作 用强度的因素很有现实意义
滤液细线的要求 细、齐、直、重复多次
层析液 20份石油醚 + 2份丙酮 + 1份苯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绿叶中的色素
叶绿素(3/4)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b(黄绿色)
类胡萝卜素(1/4)
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素(黄色)
异常现象分析
滤液中绿色颜色过浅 滤纸条色素带重叠
胡萝卜素 叶黄素 叶绿素a 叶绿素b
滤纸条看不到色素带
色素带位置和宽度分别有什么含义?
NYDIA·C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 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NYDIA·C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叶绿体的结构适于光合作用
NYDIA·C
02
探索光合作用的部分实验
NYDIA·C
二、探索光合作用的部分实验
实验材料选的好 01
实验材料选择水绵和需氧细菌。水绵的叶绿 体呈螺旋带状分布,便于观察;用需氧细菌 可确定释放氧气多的部位
实验材料 选的好
02 排除干扰方法好
2024年新课标光合作用教案

2024年新课标光合作用教案高中生物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光合作用》,具体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影响因素及实际应用。
主要涉及章节第3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与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光合作用实验装置。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际应用案例,如光伏发电、温室栽培等,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
3. 例题讲解讲解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实质及其联系与区别。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第3节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光合作用产物的。
6. 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分析实验现象。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概念2.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3.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4. 光合作用的实际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概念及过程。
(2)举例说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3)结合实际应用,谈谈光合作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答案(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
(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3)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为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同时影响气候变化。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课件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氧气
3、用一句话描述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__叶__绿__体___,利用_光__能___, 把_二___氧__化__碳__和__水___转化成储存能量的__有___机__物_(如淀粉), 并且释放出_氧___气__的过程。
实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物质变化: 无机物(二氧化碳、水)→有机物
想一想,他是否忽略了其他因素呢?
光合作用原料探究--海尔蒙特实验
每天用雨水浇灌
五年后
树苗:2.5kg
树苗:83.5kg(增加80kg)
土壤:20kg
土壤:19.9kg(减少100g)
结论:水是合成柳树体内有机物的原料。
想一想:水是对实验产生作用的唯一因素吗?他是否忽略了其他因素呢?
该实验忽略了空气的因素。
能量转变: 光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条件:
气孔
筛管由上 往下运输:
导管由下 往上运输
1分钟默写光合作用的公式
光合作用的过程的表达式:
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__叶__绿__体___,利用_光__能___, 把_二___氧__化__碳__和__水___转化成储存能量的__有___机__物_(如淀粉), 并且释放出_氧___气__的过程。
实施计划
装置一
暗处理
装置二
光照
装置一
装置二
碘液染色
酒精脱色
探究性实验
无二氧化碳
有二氧化碳
氢氧化 钠溶液
清水
安装 实验 装置
暗 处 理
光 酒精 漂 滴 照 脱色 洗 碘
液
观 察
实验结果:含氢氧化钠装置叶片 不变蓝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含清水的装置中叶片 变蓝 。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2022-2023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一 光合作用的原理课件 (67张)

二、光合作用过程分析 列表比较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
比较项目
光反应阶段
暗反应阶段
反应场所 _叶__绿__体__的__类__囊__体__薄__膜__上__ _叶__绿__体__的__基__质__中__
பைடு நூலகம்
反应速度 区别
与光的关系
_较__快__ 必须在__光___下进行
_较__缓__慢__ 不需要叶绿素和光,需 要多种酶
C.水、矿质元素和土壤
D.光、矿质元素和空气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黄瓜幼苗可以吸收水,增加鲜重;也可以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元素, 合成相关的化合物;也可以利用大气中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 有机物增加细胞干重。植物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了有机物中的化 学能,并没有增加黄瓜幼苗的质量,故黄瓜幼苗在光照下增加的质 量来自水、矿质元素、空气。综上所述,A项符合题意。
(4)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ATP可以为细胞内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 (5)14CO2中C的转移途径是14CO2→14C3→14C5→(14CH2O)( × )
核心探讨
一、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索实验分析 1.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如下,O2是来自H2O还是来自CO2,请据实验结果进 行分析。 CO2+H2O —叶—光绿—能—体→ (CH2O)+O2 (1)实验一:鲁宾和卡门实验 ①实验思路:用_同__位__素__示__踪__法来研究物质的去路。 ②材料:小球藻。
(2)暗反应阶段 ①条件:_有__没__有__光__都能进行。 ②场所:_叶__绿__体__基__质__。 ③过程(卡尔文循环) a.CO2的固定:C5+CO2 —— 酶→_2_C_3_。 b.C3的还原:2C3—A—TP—、—酶N—A—D—PH→ (CH2O)+C5。
5-4-2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课件 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3)

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太阳能 H2O
CO2类囊体 O2源自叶绿体基质 CH2O温故知新
酶 色素
类囊体
在叶绿体内部类囊体的膜表面上,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 在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光合作用
这一阶段光合作用的相关化学反应,有光无光 都能进行,所以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
资料6:
阿尔农发现,在黑暗条件下,只要供给了ATP和NADPH,叶绿体就能 将CO2转化为糖类,同时ATP和NADPH含量急剧下降。
1、卡尔文循环呈现有机物的形成过程,与前面水的光解产生氧气 过程是否存在一定联系?
H2O 光照 O2 + H+ + 能量
一、光合作用的原理
探索光合作用原理的部分实验
资料1:19世纪末,科学界普遍认为,在光合作用中,CO2分子的C和O被 分开,O2被释放,C与H2O结合成甲醛,然后甲醛分子缩合成糖。
CO2
O2 C + H2O
(CH2O)
甲醛
1928年,科学家发现甲醛对植物有毒害作用,而且甲醛不能通 过光合作用转化成糖。
思考:从该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ATP的合成场所:类囊体;合成条件:需光(酶)
讨论4.尝试用示意图来表示ATP的合成与希尔反应的关系。
H2O 光照 O2 + H+ + 能量
ADP+Pi
ATP
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自水,氧气的产生和糖
类的合成不是同一个化学反应,而是分阶段进行的。光合作用
初步判断: 氧来自二氧化碳的可能性较小,较可能来源于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三中
孟进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叶绿体结构 1、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色素如何提取和分离? 2、色素如何提取和分离? 3、叶绿体的色素有哪些? 叶绿体的色素有哪些?
光合作用的结构基础
外膜 内膜 基质 基粒
绿叶
叶片中的叶肉细胞
叶肉细胞 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返回
叶绿体的功能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 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 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 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 多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多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1.某同学在做绿叶中色素提取实验时,收集到的色素提 某同学在做绿叶中色素提取实验时, 某同学在做绿叶中色素提取实验时 取液为淡绿色,分析产生该结果的可能原因( 取液为淡绿色,分析产生该结果的可能原因( ) 研磨不充分, ①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 无水乙醇加入量太多, ②无水乙醇加入量太多,稀释了色素提取液 ③无水乙醇家的太少色素未提取出来 未加CaCO3粉末,色素分子已被破坏 粉末, ④未加 A. ① ② B. ③ ④ C. ① ② ④ D. ① ③ ④ 2.把叶绿体色素溶液放在自然光源和三棱镜之间,从 把叶绿体色素溶液放在自然光源和三棱镜之间, 把叶绿体色素溶液放在自然光源和三棱镜之间 镜的另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变暗的主要区域是( 镜的另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变暗的主要区域是( ) A.红光和蓝紫光区域 红光和蓝紫光区域 B.黄光和蓝紫光区域 黄光和蓝紫光区域 C.绿光和红光区 绿光和红光区 D.黄光和绿光区域 黄光和绿光区域
叶绿体亚显微 结构模式图
1.下列标号各代表: 下列标号各代表: 下列标号各代表 ① 外膜 ② 内膜 ③ 基粒 ④ 类囊体膜 ⑤ 基质 2.在④上分布有光合作用所需的 在 色素 和 酶 ,在⑤中也分布有光 合作用所需的 酶 。 ⑤ ①
叶绿体是进行 光合作用 的场所
②
③
④.
叶绿体的功能
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
萨克斯的实验
光照
暗处理
脱色
结论: 结论:
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氧气还有淀粉。 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氧气还有淀粉。
探究六
结论:氧气是叶绿体产生的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结论 氧气是叶绿体产生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氧气是叶绿体产生的
探究七
光合作用氧来源的探究
返回
探究八
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又是怎样合成的呢? 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又是怎样合成的呢? 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14C 标记的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 追踪检测其放射性,最终探明了CO2中碳在 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这 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探索】要生成1分子的C 探索】要生成1分子的C 分子的H 2 O和C O 2 ? 分子的H
6
H12 O 6,需要多少
类囊体的薄膜上 需光、色素和酶
水的光解: 水的光解:2H2O 光
光
暗反应阶段
叶绿体的基质中 不需光 色素 需 不需光、色素;需多种酶
CO2的固定:CO2+C5 的固定: 2C3 C3的还原:2C3 的还原:
[H] ATP (CH2O)+C5+H2O ) 酶
4[H]+O2
ADP+Pi
酶
ATP
ATP
酶
ADP+Pi
在这一过程中,光能到哪里去了? 在这一过程中,光能到哪里去了?
1845年 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化 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 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 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探究五
一在 半暗 曝处 光放 ,置 一几 半小 遮的 光叶 片
探究三
普里斯特利实验
想一想
假如你是普利斯特利, 假如你是普利斯特利,当时你会 得到什么结论? 得到什么结论? 普利斯特利的结论:
植物能“净化”因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 植物能“净化” 浊的空气, 浊的空气,使空气变好。即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探究四 英格豪斯的实验
英格豪斯通过实验证明 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 能净化空气,他还发现, 光照下的绿色植物能够 释放气体,这种释放气 体的能力在夕阳西下是 降低,日落后完全停止.
(2)暗反应阶段 暗反应阶段 场所: 场所: 叶绿体的基质中 条件: 条件:多种酶
CO2的固定: 的固定: CO2+C5 酶 ATP [H] 、
酶
2C3
物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化: 物质变化:
(CH2O) ADP+Pi 糖类 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糖类等 中活跃的化学能 能量变化: 能量变化: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糖类等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 不溶于水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 和叶绿素b不溶于水 但 和叶绿素 不溶于水,但 易溶于酒精、丙酮、石油醚等有机溶剂中。 易溶于酒精、丙酮、石油醚等有机溶剂中。
叶片为什么往往是绿色的呢?
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吸收光谱的最强 主要吸收
区域400—500nm的蓝紫光部分 的蓝紫光部分 区域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主要吸收红光
叶绿素吸收光谱 的最强区域有两 个:一个是在波长 一个是在波长 为650—680nm 的红光部分,另一 的红光部分 另一 个是在波长为 430—450nm的 的 蓝紫光部分,对其 蓝紫光部分 对其 它光吸收较少,其 它光吸收较少 其 中对绿光吸收最 少.
实验原理:提取 (无水乙醇)、分离(层析液) 目的要求: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及色素的种类 材料用具:新鲜的绿叶、定性滤纸等、无水乙醇等 方法步骤: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2.制备滤纸条 3.画滤液细线 4.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5.观察和记录 讨论: 1.滤纸条上色带的数目、排序、宽窄? 2.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
D
C
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1、什么是光合作用? 、什么是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 光合作用 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 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 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糖类通常指葡萄糖), ),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 (糖类通常指葡萄糖),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 程。
C
A
3.在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要使色素带清晰又整齐, 在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要使色素带清晰又整齐, 在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 下列哪项措施与之无关( 下列哪项措施与之无关( ) A.定性滤纸要干燥 定性滤纸要干燥 B.剪去滤纸条一端的两角 剪去滤纸条一端的两角 C.滤液细线划的细、齐、均匀 滤液细线划的细、 滤液细线划的细 D.盖培养皿盖 盖培养皿盖 4.在圆形滤纸的中央点上,对叶绿体的色素进行色素层 在圆形滤纸的中央点上, 在圆形滤纸的中央点上 会得到近似同心的四个色素环, 析,会得到近似同心的四个色素环,排列在里面圈的 色素呈( 色素呈( ) A.橙黄色 B.蓝绿色 橙黄色 蓝绿色 C.黄绿色 D.黄色 黄绿色 黄色
方法与步骤
称取5g左右的鲜叶, 剪碎,放入研钵中。加 少许的石英砂(充分研 磨)和碳酸钙 (中和细 胞中的酸,防止镁从叶 绿素分子中移出)与 10ml无水乙醇。在研钵 中快速研磨。将研磨液 进行过滤。
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几个关键问题
滤液中含有较多的色素; 取叶要新鲜 , 滤液中含有较多的色素; 研磨要迅速充分,防止乙醇挥发,同时可以得到色素浓度较大的滤液; 研磨要迅速充分,防止乙醇挥发,同时可以得到色素浓度较大的滤液; 画滤液细线要重复2 画滤液细线要重复2-3次,以便色素带清晰; 以便色素带清晰; 滤液细线要细、直,防止色素带重叠; 滤液细线要细、 防止色素带重叠; 滤液细线勿浸入层析液,防止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 滤液细线勿浸入层析液,防止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 层析时,烧杯要加盖,避免苯等有毒物质挥发出来污染空气; 层析时,烧杯要加盖,避免苯等有毒物质挥发出来污染空气; 实验结束,要用肥皂洗手,因为实验中可能接触了苯等有毒物质; 实验结束,要用肥皂洗手,因为实验中可能接触了苯等有毒物质; 滤纸条要避光保存, 滤纸条要避光保存,防止褪色
ATP
场所: 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膜上 场所: 色素、 条件 :光、色素、 酶 光能 [H] + O2 水的光解: 水的光解:H2O 还原剂) (还原剂) 物质变化: 物质变化: 酶 ATP的合成: ADP+Pi +能量(光能) 的合成: 的合成 能量(光能) ATP + 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贮存在ATP中 能量变化:光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贮存在 中 能量变化:光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贮存在
3、光合作用的过程 、 光反应 暗反应 划分依据: 划分依据:反应过程 是否需要光能
类囊体膜
H2O
酶
[H] Pi +ADP ATP
三碳化合物 2C3 CO2 五碳化合物 C5 蛋白质 脂质 糖类
C3 的 CO2的 多种酶 还原 固定 基质
类囊体膜
H2O
酶
[H]
(1)光反应阶段 光反应阶段
Pi +ADP
ATP中活泼的化学能转化为糖 中活泼的化学能转化为糖 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1、光反应是暗反应的基础,光反应为暗反应的进行提供[H] 、光反应是暗反应的基础,光反应为暗反应的进行提供 和ATP 2、暗反应是光反应的继续,暗反应为光反应的进行提供合成 、暗反应是光反应的继续,暗反应为光反应的进行提供合成 ATP的原料 的原料ADP和Pi 的原料 和 3、两者相互独立又同时进行,相互制约又密切联系,是缺一 相互独立又同时进行, 、两者相互独立又同时进行 相互制约又密切联系, 不可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