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风情

合集下载

少数名族风情

少数名族风情
族盘玉节
藏 文
藏服
二、羌族风情
羌族简介
羌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自称“日麦”、“尔玛”, 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传说5000年前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大 战,战败后炎帝率其大部与黄帝部落融合,形成华夏族(汉族); 少部分西迁南迁,形成羌族、藏族、彝族等。 羌族主要聚居地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 理县,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凤县部分地区。现有人口 约309,576人(2010年)。
苗族图片
苗 族 刺 绣
苗族人民
苗族龙船节
五、瑶族风情
瑶族简介
瑶族是中国一支古老的民族,民风淳朴且彪悍,人口多居住在 山区,因此有“无山不有瑶”之说。 中国的瑶族人口为285.3万(2010年),其中有59.9%在广西壮 族自治区(171万),24.7%在湖南省(70.5万),7.1%在广东省 (20.3万),6.6%在云南省(19万),1.4%在贵州省(4.4万)。 瑶族跨境而居,在越南、老挝、泰国北部也有广泛的分布。是越 南的54个民族之一。越南瑶族人口在80万以上,是越南第9大民族。 在东南亚国家排华的年代里,部分还飘洋过海移民到美国、法国、 加拿大、墨西哥等地。
羌族图片
羌族碉楼
羌族人民
羌族民居
三、傣族风情
傣族简介
傣族(Tai nation),也称“傣泰民族”或“泰老民族”,傣泰民 族源于中国的云贵高原,曾多次在云贵高原建立政权,后因中原王朝 及其他民族的挤压,逐步向中南半岛及南亚次大陆迁徙,分布在泰国、 老挝、缅甸、越南、柬埔寨、印度、中国等多个国家。 傣族有暹罗、兰纳、大泰三大方言及若干个次方言。 傣族一般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但也有一些地区的傣族信仰原始 宗教及印度教。 傣族大多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 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 。

四川藏羌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四川藏羌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四川藏羌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四川藏羌族有什么风俗习惯羌族源于古羌,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古羌对中国历史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那么四川藏羌族有风俗习惯呢?下面跟店铺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四川藏羌族的风俗习惯造小塔藏族信奉习惯。

以印模压抑泥胎,经烧制而成。

为上尖下大的锥形塔,巨细纷歧,小者数寸,大者尺许。

塔内有的装密宗咒语纸条,有的装少量青稞。

一样平常用于敬神,放在大佛塔周围或佛像及佛龛之前。

在阿坝藏区,造小塔还作为祈求丰收的勾当。

每年藏历二三月,春耕之前,人们将造好的小塔安排在村边、路旁,或埋在田间,以为可以没落虫灾,使粮食得到丰收。

绕佛塔藏族信奉习惯。

佛塔为释教重要符号之一,一样平常内藏佛经,外刻佛像,素来为释教徒所恭顺。

藏人每见佛塔,心按顺时针偏向绕塔一周,口念六字真言,手捻念珠,以求。

有的人则绕塔数周,或在塔前置供品。

转经轮藏族信奉习惯。

藏族人广泛信奉喇嘛教,即藏传释教。

信教必需常常念佛,但许多人不识字,于是便转经轮,转发一圈经轮,相等于念一遍。

因此,转经轮成为很多藏人的一般勾当,很多人家都有手摇经轮。

经轮有巨细和质地的差异,但内里都装有经卷。

转经轮时,黄教长短是曲时针偏向转,黑教信仰反时针偏向转,不然被为对菩萨不敬。

跳神藏族信奉习惯,藏传释教祈福禳灾的典礼。

风行于阿坝州北部等藏族地域。

每年藏历十二月三十日除夕,各寺院都要进行驱除鬼魔、预庆吉利快意的法会。

会上,喇嘛身着古装,头戴面具,装成各类神佛鬼魅,在广场或寺院厅内跟着钹、鼓、唢呐、海螺等的.伴奏,分批登场,自左至右,边跳边行,并大声叫嚣,以驱除鬼魔。

内地民间以此驱邪鬼。

菩萨出嫁藏族信奉习惯。

风行于金川县。

内地藏族以为,每年夏历五月初五日是菩萨出嫁的日子。

因此,各寺喇嘛都要抬着木头菩萨在村寨周围转一转。

听说,这样可保一年次序。

人们连着数日玩狮灯,跳猴戏。

以示道贺。

忌捕鹰雕藏族信奉习惯。

藏族人民以为鹰雕是神鸟,捕杀会不祥瑞。

羌族人的家乡风俗作文

羌族人的家乡风俗作文

羌族人的家乡风俗作文哎呀呀,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羌族人,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我们羌族的风俗习惯吧!嘿嘿。

我们羌族一般都是几十户人家聚在一起居住,村寨大多建在半山腰或者高山上,看起来就像城堡一样,所以也叫羌寨。

羌寨的房子都是方形平顶的,墙壁是用片石砌成的。

我们羌族的建筑手艺可是非常高超的,砌墙的时候不用画图,也不用吊线,随手一砌,墙壁就平整笔直,棱角分明,结构也很匀称。

从远处看,这些房子就像碉堡一样,所以也被人们称为碉楼。

我们的房子一般有两层或者三层半,最上面一层是用来存放东西的,中间一层是主人家住宿和起居的地方,下面一层则是用来养牲畜的。

房顶还可以用来脱粒、晒粮和晾衣服呢!以前,我们的窗户都很小,这样虽然光线不好,烟尘也不容易散出去,但是可以防寒防盗。

现在,大多数人家都把窗户改成大窗户啦!以前我们上下楼都是用独木梯,现在基本上都改用宽体木板梯了。

在房子的中层起居大堂中间,我们会用石料砌一个火塘,用来取暖做饭。

在我们羌族,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习俗,那就是喝咂酒。

咂酒是我们羌族人民自己酿制的一种酒,味道非常醇厚。

喝咂酒的时候,我们会用一根细竹管插入酒坛中,然后轮流吸酒。

大家一边喝酒,一边聊天,气氛非常热闹。

嘿呀,那种感觉真的很棒!
我们羌族还有很多其他的风俗习惯,比如跳锅庄、唱羌歌等等。

这些都是我们羌族人民的传统文化,我们会一直传承下去。

怎么样,我们羌族的风俗习惯是不是很有趣呢?哈哈!。

羌族传统节日

羌族传统节日

羌族传统节日羌族是我国西部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我们都知道所有的少数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羌族也是一样,它也有属于自己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接下来店铺给大家介绍羌族传统节日,希望可以帮到大家!羌族传统节日羌历年羌族最重要的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

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一般为3-5天。

节日期间停止劳动、出门。

聚集家中,用面粉做成各种形状的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以祭祀祖先和天神。

有的地方还由端公跳神至神树林,杀羊撒血在祭坛前敬神,羊肉分给各家带回,再合家并请亲友饮自制的咂酒,唱酒歌、跳锅庄舞,共庆丰收。

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男女老少大都会唱本民族的民歌,不论是在劳动生产、婚丧嫁娶,都要唱歌跳舞。

而节日则是唱跳的最好时机。

因此,逢年过节,羌民都要尽情歌舞。

酒歌是年节时"咂酒"对唱的一种传统的歌唱形式。

唱时主客并排而坐,轮流对唱,节奏缓慢而旋律优美,声音高吭,拖腔婉转,具有典雅朴素的优美风格。

歌词长,多表达吉祥,视贺与酬谢谢意或叙述家史与追忆祖先业绩。

节日的歌唱常常伴以舞蹈。

羌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形式有"跳锅庄","跳盔甲"、"皮鼓舞"等,而以"跳锅庄"最为流行。

舞蹈时,一唱一落,男女互相变换位置,造成节日热烈欢乐的气氛。

约半分钟后,一阕才终二阕又起。

参加的男女多至数十人,并伴以唱咂酒,往往歌舞达旦。

歌舞时伴奏的乐器主要是羌笛。

这是一种古老的六声阶的双管竖笛。

此外是小锣、手铃、唢呐、羊皮鼓、胡琴、口弦等乐器。

这些乐器能吹、奏、弹出具有独特风格的民族乐调,使节日的人们异常欢乐。

羌族最早是以太阳历推算年月。

秦朝时期,太阳历改为月亮历(即现在的农历)。

因此,现在的羌历年均以农历推算,即每年的十月初一。

春节羌族过春节极为隆重且历时已久。

虽春节不是本民族传统节日,但羌族把羌年节的内容移入春节,使其别具特色。

羌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羌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羌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羌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羌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羌族的风俗,希望大家喜欢!羌族的风俗习惯介绍服饰今天的羌族人,大多还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

羌族人民的服饰朴素、美观而具特色。

古代羌族多着皮制、毛制衣装。

明代以来纺织业发达起来,则较多以麻布衣服取代皮、毛装。

解放后至今,服饰的面料更加多样化。

男子喜包青色头帕,冬季有的还喜带狐皮帽,穿麻、棉、绸、毛面料的长衫,有的长衫饰有花边。

外套为无袖的羊皮或毛、棉制皮褂,可以防寒、遮、垫坐,且适于劳动。

男子脚裹毛制或麻、棉制的绑腿,有的饰有花纹,能保温、滤水、护腿,脚穿皮鞋、云云鞋、绣花编耳子鞋和胶、布、草等鞋。

束毛、麻、棉制腰带,系吊刀、火镰和皮、绣花绸、绵裹兜子,用以装钱、子弹、火药及烟等物。

妇女服饰鲜艳多彩。

头饰因区域不同分三类。

一类绝大多数包青色头帕,绣以花纹,再覆绣花头巾,鲜丽多彩。

黑虎地区妇女则包白色头帕,纪念传说中的英雄格鲁从波,以为孝。

西北部包括赤布苏、理县等地妇女头顶瓦状绣花黑头帕。

羌族妇女皆着绣花长衫,系黑色羊毛腰带或红棉腰带、绣花围腰,后腰系绣花飘带。

喜戴银牌、领花、耳环、耳坠、手镯子、戒指等金、银首饰和称为“色吴”的椭圆形项链。

每逢节日喜事,羌女盛装艳丽,雍容华贵。

建筑羌族一般由几十户聚寨而居,村寨多建在半山腰、高山上,形如城堡,故名羌寨。

现代羌族的住房方形平顶,墙壁以片石砌成。

羌族建筑手艺高超,砌墙时不绘图、不吊线,信手而成。

壁面平整,棱角分明,结构匀称。

远看似碉堡,故俗称碉楼。

屋有立柱、大梁,椽子上加油竹或树枝,上糊泥土盖顶,坚固耐用。

一般为二层或三层半,顶层客房储物,中层为主人家住宿、起居,下层养畜,房顶可脱粒、晒粮、晾衣。

传统窗口很小,光线差,烟尘不易散出但利于防寒防盗,现大多已改为大窗户。

传统上下楼用独木梯,现绝大多数已改用宽体木板梯。

中层起居大堂中间用石料砌一火塘,用于取暖做饭。

火塘上置三个精制石桩或置铁三足架,用以置铁锅等。

青海的风土人情和特色

青海的风土人情和特色

青海的风土人情和特色
青海是中国西北的一个省份,处于青藏高原上,是中国五大民族
自治区之一。

青海的风土人情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以下
是一些青海的特色。

一、藏传佛教文化
青海是藏传佛教的重要中心之一,有着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


州寺、塔尔寺、雷波寺等众多佛教寺庙保存完好,成为了人们向往的
精神家园。

茶马古道、祁连山草原、三江源等地,也是藏传佛教文化
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播地。

二、羌族风情
青海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羌族是青海的主要民族之一。

羌族的服饰、风俗等都具有独特的风情。

羌族的刺绣艺术、马衔花饮
食等都是青海的民俗文化代表。

三、高原草原
青海是中国草原面积最大的省份之一,崇山峻岭、广袤草原、雄
伟山水等风景令人叹为观止。

青海湖、祁连山、玉树等地的壮丽景色,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四、藏文化艺术
青海也是中国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藏族的语言、服饰、音乐、舞蹈等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著名的唐卡画和木雕工艺,展现了
藏族艺术的独特魅力和艺术水平。

总之,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姿多彩的地方,其风土人
情和特色非常丰富。

羌族的家乡风俗作文

羌族的家乡风俗作文

羌族的家乡风俗作文
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四川西南部,羌族居住的地方是四川最早的羌区。

羌族人有自己的语言,但与汉族人无异,羌语称汉语为“羌”,汉语称羌语为“羌”。

他们的风俗与汉族差异很大,但在其他方面与汉族差不多。

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间,人们都要举行盛大的“跳神”活动。

传说“跳神”是为了驱邪,使大家平安吉祥。

人们先在一块平整的地上盖上一块木板或石板,然后把自己准备好的牛、羊、猪等家畜宰杀后,带到“跳神”地点;接着点燃篝火,人们围着篝火跳起欢乐的舞蹈;最后在地上放一块木板或石板,人们用手或脚在上面不停地踩踏。

直到把木板或石板踩踏成平整的石板地为止。

羌族人的房屋大都是用石头和木材盖成的,其中以木结构建筑最为普遍。

一般人家多为两层楼或三层楼;顶层有天窗,便于通风和采光;底层是灶房和储藏粮食的地方。

羌族人喜欢用竹子作门楣、窗楣、屋檐、门帘等装饰品。

他们在门上都画有各种图案:有太阳、月亮、山川等图案;还有动物形象:老虎、狮子、麒麟等;也有植物图案:牡丹、莲花等。

—— 1 —1 —。

羌族风情

羌族风情

羌族风情一、羌族概况:说到羌族大家一定不陌生。

他们自称尔玛、尔麦,居住的地方称为邛笼,全世界共有19.83万羌族人,全部聚居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岷山山脉的茂县、理县、黑水县、松潘县以及龙门山那边的北川县等地。

在我国多民族的大家庭中,羌族是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汉民族的前身----华夏民族的主要族源之一。

并创造了灿烂的牧业文化及独特的邛笼文明。

由于羌族没有文字,他们的历史是靠口传至今。

据羌族口传史诗《羌戈大战》中说,在很久以前,突然魔兵从北而来,有可能是秦皇统一六国时的秦军,也可能是元朝的军队,羌人在首领阿巴白构率领下从黄河上游一带迁到了四川岷山及龙门山一带。

与这里的戈基人展开大战,羌人屡战不胜。

后来阿巴白构在梦中得到天神阿罗巴木比塔的指引,在每个人的颈上系羊毛线为标志,用坚硬的白石与木棍作武器,才战胜了用麻杆和雪团作武器的“戈基人”,从而定居了下来。

阿巴白构居住在古日补坝也就是今天茂县境内,后来人口增长,阿巴白构的9个儿子分别住在北至松潘,南至都江堰的岷江上游一带。

第九子乐国住在巨达地方,即今天北川县境内。

羌族信仰万物有灵和祖先崇拜。

如羌语“阿爸尔嘿比”原意是“羌人的祖先”,新意为“天神”,体现了对祖先的崇拜。

天地之间万物的一切神灵很多,羌族均以崇拜。

如白石神、羊神、牛神、山神、火神、水神等等。

因这种石头帮助羌族打败戈基人建立了自己的家园。

再加上古代没有火的时候,“阿爸尔嘿比”托梦给羌人,用两块白云石敲击取火,为羌族带来了火种,所以白云石成为羌民族最高保护神。

羌语称白云石为“哦许”。

放在门窗、塔上和地里,被视为天神的象征,能避邪也能保佑家宅平安。

刚初生的婴儿床上放或佩戴白云石,能保佑它健康成长。

大年初一,拿白云石进屋,象征进宝。

过人户串亲戚,送一块白云石,并喊“财来了”象征送财宝。

打猎放羊佩戴或祈祷白云石,都会得到白石神的保佑,从而吉祥顺利。

除此以外,在山上和寨子的附近,有一种方形的小石塔,约1.5米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羌 族 刺 绣 图 案
羌绣简介
羌族精美的刺绣艺术,显示了羌族人民 特别是羌族妇女的智慧和艺术才能,它在我 国工艺美术史上亦有一定的地位。传说尧、 舜、禹时代,羌族人就在衣服上作画刺绣了。 早在明清时代刺绣在羌族地区已极为盛行, 其中挑绣是羌族妇女最喜爱也是最擅长的表 现手法。
▪ 羌族刺绣多在黑色的织物上用杜鹃花的红 色、天空的蓝色、花蕊的红色等自然界中 的色彩来刺绣图案。
羌族风情
▪ 羌族一般建在半坡上,故称为“云朵中的 民族”,他们有独特的语言和习俗。羌族 人与羊的关系极为密切,至今任然保留着 供奉“神羊”的习俗。
▪ 羌族舞蹈分为巫舞和跳锅庄两大类。 ▪ 羌族食物以黄色的玉米和白色的大米为主,
肉类以羊肉猪肉和鸡为主。 ▪ 羌族乐器主要是羌笛
羌族舞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羌族服饰
▪ 羌语称碉楼为“邓笼”。早在2000年前 《后汉书'西南夷传》就有羌族人“依山居 止,垒石为屋,高者至十余丈”的记载。 碉楼多建于村寨住房旁,高度在10至30米 之间,用以御敌和贮存粮食柴草。碉楼有
四角、六角、八角几形式。有的高达十三
四层。建筑材料是石片和黄泥土。墙基深 135米,以石片砌成。石墙内侧与地面垂直, 外侧由下而上向内稍倾斜。修建时不绘图、
羌族的传统服饰为男女皆穿麻布长衫、羊皮坎肩, 包头帕,束腰带,裹绑腿。男女都在长衫外套一 件羊皮背心,俗称“皮褂褂”。男子长衫过膝, 梳辫包帕,腰带和绑腿多用麻布或羊毛织成,一 般穿草鞋、布鞋或牛皮靴。 喜欢在腰带上佩挂镶嵌着珊瑚的火镰和刀。女子 衫长及踝,领镶梅花形银饰,襟边、袖口、领边 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绣花围裙与飘带,腰带上也 绣着花纹图案。未婚少女梳辫盘头,包绣花头帕。 已婚妇女梳髻,再包绣花头帕。脚穿云云鞋。喜 欢佩戴银簪、耳环、耳坠、领花、银牌、手镯、 戒指等饰物。
羌族风情
▪ 羌族现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其余散居在 汶川、理县、黑水、松潘等地。人口198252人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羌族自称“尔玛”, 意为“本地人”。其族源可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左 羌人。早在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 人的记载,他们主要活动在中国的西北部和中原 地区。秦汉以来,古代羌人中的冉、(马+龙) 部落居住在今川西北一带。唐时,一部分羌人同 化于藏族,另一部分同化于汉族。今天的羌族是 古代羌族人中保留下来的一支。
吊线、柱架支撑,全凭高超的技艺与经验。 建筑稳固牢靠,经久不衰
取材于自然的羌绣无不具有 美好的寓意
牡丹 石榴 鸳鸯 蝴蝶
欢乐 幸福 多子多福 美满 小结—羌绣纹样的特点: 羌绣多取材于现实生活的 自然景物,无不具有美满 的寓意。
色彩搭配特点: 鲜艳、多用对比色
羌绣纹样的排列特点:
单独纹样
连续纹样
羌族碉楼
▪ 羌族建筑以碉楼、石砌房、索挢、栈道和 水利筑堰等最著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