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朗诵设计

合集下载

幼儿园诗朗诵之《黄河颂》:课堂教学方案与实践

幼儿园诗朗诵之《黄河颂》:课堂教学方案与实践

《黄河颂》是一首经典的中国古诗,在幼儿园教育中常常被用作诗朗诵的素材。

幼儿诗朗诵是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基于幼儿园诗朗诵之《黄河颂》的课堂教学方案与实践,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课堂教学方案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诗朗诵《黄河颂》,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引导他们对祖国河流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黄河颂》的内容,理解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对祖国河流的热爱之情。

3. 教学内容:通过幼儿园教师的引导,学习《黄河颂》的诗句,了解其中所表达的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4.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听、说、看、做等多种途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诗朗诵能力。

5.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黄河的地理位置和对中国人民的意义。

(2)学习诗句:逐句学习《黄河颂》的诗句,让幼儿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3)诗朗诵:教师进行示范朗诵,并引导幼儿跟读和朗诵。

(4)情感体验:通过描绘黄河的情感,引发幼儿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6. 教学评价:观察幼儿学习《黄河颂》的情况,包括对诗句的理解和诗朗诵的表现,以及对黄河的态度和情感体验。

二、实践探讨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黄河颂》的诗句和图书、图片等教材,引导幼儿了解黄河的风景和文化,激发他们对祖国河流的热爱之情。

诗朗诵也可以结合手工制作、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幼儿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黄河颂》所表达的情感。

三、观点与理解幼儿园诗朗诵《黄河颂》的课堂教学方案与实践,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审美情趣,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这样的诗朗诵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诗歌积累,还能够引导他们对祖国的自然风景和文化传统产生浓厚的情感,对幼儿的全面素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幼儿园诗朗诵《黄河颂》的课堂教学方案与实践需要教师细心设计和精心引导,让这首古诗在幼儿们的心中扎根,为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2. 让学生理解《黄河颂》的内容和主题。

3. 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韵律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让学生理解《黄河颂》的内容和主题。

2. 难点: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韵律之美。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 通过讲述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和作者(10 分钟)
- 介绍作者光未然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 讲解《黄河颂》的创作背景。

3. 解读《黄河颂》的内容和主题(15 分钟)
- 逐句解读《黄河颂》的内容,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

- 引导学生思考《黄河颂》的主题,如民族精神、爱国情怀等。

4. 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10 分钟)
-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诗歌韵律的理解。

- 引导学生从音韵、节奏等方面,体会《黄河颂》的韵律之美。

5. 课堂总结(5 分钟)
- 与学生一起总结《黄河颂》的主题和内容。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黄河颂》这首诗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体会到诗歌的韵律之美。

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2023年《黄河颂》教案范文9篇

2023年《黄河颂》教案范文9篇

2023年《黄河颂》教案范文9篇《黄河颂》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认读、理解、识记、运用本课词语。

3、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知识;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状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并在朗诵中想象、感受黄河的气势和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去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为朗诵打好基础。

2、采取听、读、诵、背等灵活多样的朗诵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3、在讨论交流,品味质疑探究中,感受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并献身于祖国。

2、树立对母亲河的忧患意识,行动起来,拯救母亲河。

◆教学步骤:一、引入,激发: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指哪条河?学生回答后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黄河的地理位置,并说说你对母亲河——黄河知多少?(提示:可从河长、流经省份、流域面积及人口、历史文化等方面回答)学生回答后屏幕显示相关资料,并让学生齐读:黄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5464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绥远、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30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公里。

黄河流域有肥原沃土,物产丰富,山川壮丽,居民几占中国总人口四分之一,耕地则约占全国四成,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观看屏幕显示图片,了解黄河与华夏文明的关系:蓝田人头像;仰韶文化中的器皿;殷墟发掘的甲骨文;秦始皇兵马俑:《清明上河图》等图片,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教师顺势导入课题:既然我们的母亲河如此之伟大,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满怀激情地歌颂她吧!二、板书课题《黄河颂》,并对作者、作品、创作背景作简介:1、词作者——光未然:诗人和文学评论家。

原名张光年。

湖北光化人。

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词《五月的鲜花》,谱曲后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广泛传唱。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通用5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通用5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篇1课时计划20xx年上期总第课时计划课时第课时课题:黄河颂教学内容:《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能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教学语言诗意化,环节紧凑,学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学习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3、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重难点及策略: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设计: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

以诗歌第二节的关键词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教学资源与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1)、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啊!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

黄河,伟大的母亲河!(2)、学生欣赏。

黄河奔腾不息的画面。

师(配画音):这就是的黄河!这就是勇往直前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3)、师:1938年,日本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国领土,黄河危在旦夕,中华民族危在旦夕。

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华夏民族的优秀儿女啊!带着黄河的英雄气魄,投入了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之中。

板书:黄河颂。

二、欣赏《黄河颂》,感受激情1、师: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

让我们来欣赏一曲黄河的深情颂歌。

(听录音磁带。

)2、师:同学们,欣赏了《黄河颂》,老师的胸中也激越澎湃呀!我也要高歌一曲,你们觉得老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呢?明确:激昂、雄健、悲壮!3、教师配乐诗朗诵。

《黄河颂》教案9篇

《黄河颂》教案9篇

《黄河颂》教案9篇《黄河颂》教案篇1课型:导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字、词的积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1.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2.培养热爱祖国的热情。

教学难点: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读、悟、赏教学媒体:录音机;电视机;VCD;投影仪教学过程设计:1.以黄河波涛汹涌的画面配以朗颂词引入;2.整体感知(1)录音范读,学生体验作品语感和感情;(2)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诗歌内容;(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把握好诗歌基调--热情、悲壮、豪迈)(3)(配乐)齐读(4)找出你喜欢的诗句,并朗读;3.质疑4.深入探究(用投影片展示问题)(1)第一节歌颂了黄河什么?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2)第二节"颂前"哪个系统领诗句?诗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黄河?此诗文坛人仅仅是歌颂黄河吗?5.思维拓展:(1)第二节中"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你知道哪些英雄的故事,(抽生讲)再放英雄故事的画面,让学生猜,画面中的英雄是谁?最后放《英雄赞歌》来结束对英雄的赞颂?"(2)仿写:"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写你熟悉的事物。

(3)放《黄河颂》的录音,让同学们感受这首诗的悲壮感情。

(4)齐唱《保卫黄河》并配以黄河的画面。

6.小结:《黄河颂》这首诗不仅歌颂、赞美了黄河,赞美了黄河,而且赞美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并让我们炎黄子孙学习这种精神。

7.板书设计:黄河颂光未然序曲(朗诵)--(歌唱)主体---尾声伟大坚强望--颂学习黄河精神《黄河颂》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黄河颂》教学设计5篇

《黄河颂》教学设计5篇

《黄河颂》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地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激发学生朴素的爱国感情。

3、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1、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2、把握诗歌的结构。

3、理解诗歌的主旨。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1、学生:解决生字词;熟读诗文;查找有关《黄河大合唱》资料;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2、教师:查阅有关光未然和《黄河颂》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播放《黄河颂》学生欣赏,谈有关《黄河颂》的知识;2、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病情不屈的意志。

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3、板书课题。

二、检查生字词(可用大屏幕投影)三、朗读课文教师范读。

(播放音乐配音)学生仿读。

(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过渡)同学们仿读得很好,自己读一读试试。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欣赏到雄壮画面,以时代歌手口吻来读。

教师指导朗读:这是首颂诗,要把握豪迈、慷慨、激昂的感情基调,朗读时要精神饱满,声音宏亮,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

(如果学生读不好,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教)例:伟大而又坚强。

这句话概括了黄河的根本气概,因此在读这句时伟大坚强应重读而且应有停顿。

学生配乐,表情朗读。

四、感知课文内容学生带问题读诗文。

大屏幕投影问题组: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用自己的话概括)2、诗人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

板书:朗诵词歌词五、研讨与赏析(一)教师导学:这首颂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

颂黄河是诗人写作主体,可朗诵词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幼儿园诗歌之旅:《黄河颂》诗朗诵教学案例

幼儿园诗歌之旅:《黄河颂》诗朗诵教学案例

幼儿园诗歌之旅:《黄河颂》诗朗诵教学案例1. 介绍幼儿园诗歌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幼儿园诗歌教学是培养幼儿审美情感、语言表达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有限,如何引导幼儿理解和表达诗歌成为教师们面临的挑战之一。

2. 谈论选择《黄河颂》作为诗歌教学的原因和意义《黄河颂》是一首描写壮丽河山、颂扬民族精神的优秀诗歌,适合幼儿园的教学内容。

通过学习和朗诵《黄河颂》,可以引导幼儿了解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怀。

3. 阐述《黄河颂》的教学目标和意图通过教学《黄河颂》,旨在培养幼儿的音韵感、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希望通过这首诗歌的教学,让幼儿在美的享受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4. 探讨《黄河颂》诗朗诵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1)了解《黄河颂》内容和背景:通过讲故事、观看图片、感受音乐等形式,让幼儿对《黄河颂》的内容和背景有初步了解。

(2)学习诗句和韵律:通过分段教授、反复朗读、模仿跟读等方式,帮助幼儿掌握《黄河颂》的诗句和韵律。

(3)理解诗歌内涵:以问答、讨论、表演等形式,引导幼儿理解《黄河颂》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4)朗诵演绎:分角色朗诵、集体合唱、个人表演等形式,让幼儿尽情展示对《黄河颂》的理解和表达。

5. 总结回顾《黄河颂》诗朗诵教学的成果和收获通过诗朗诵教学,《黄河颂》不仅让幼儿感受了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魅力,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韵感。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满足了幼儿园教学大纲的要求,更增强了幼儿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认同感。

6.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进行《黄河颂》诗朗诵教学时,我深切感受到幼儿的活泼可爱和聪明伶俐。

他们在朗诵中表现出的可爱和纯真让我更加坚定了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让我对幼儿园诗歌教学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与幼儿的交流和成长。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深入分析了《黄河颂》诗朗诵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成果收获。

《黄河颂》教学设计(精选5篇)

《黄河颂》教学设计(精选5篇)

《黄河颂》教学设计《黄河颂》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黄河颂》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黄河颂》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词语积累与运用。

2.了解诗人光未然及组诗《黄河大合唱》。

3.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借歌颂黄河来歌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2.揣摩某些语句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教师:1.搜寻有关黄河的摄影作品和影像作品。

2.准备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学生:1.查阅资料,了解诗人光未然及组诗《黄河大合唱》。

2.查阅历史与地理资料,了解黄河在中国历史上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作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1.用多媒体播放关于黄河的照片和影像片段,然后请一两个学生代表谈观后感。

2.请两名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黄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教师小结:“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它凭借天险屏障,抵御了一次又一次外族的入侵,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今天,我们来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去领会黄河的英雄气魄。

二、朗读诗歌1.教师示范朗颂。

2.朗读指导:3.学生根据指导反复品读。

三、内容研讨1.这首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朗诵词起什么作用?2.歌词部分,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颂》朗诵设计
男1: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男2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男合: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男1: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男2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女1: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男女集体: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女2: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男女集体: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女1:啊!黄河!(女生朗诵)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伸出双手,面带微笑,目视前方)
女合:中华民族的摇篮
女2: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男合: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男2:啊!黄河!(男生朗诵)
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双手握拳,举至眼前)集体: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女2: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举左手,向前方平移)集体: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男1女1: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集体:伟大精神
男2女2: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集体:发扬滋长
男1女1: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昂首挺胸,目视前方)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集体: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全体握拳,举右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