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标准及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标准及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标准及课程标准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四川省,服务建筑行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和建筑工程施工及管理能力,主要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及管理工作,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服务面向与人才培养规格1.服务面向2.人才培养规格(1)知识方面:①具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法律的知识;②具有数学、制图、计算机、建筑力学等基础知识和体育运动的基本要领;③具有一定的建筑结构知识;④具有较扎实的建筑材料、房屋构造、建筑施工等专业技术知识;⑤具有一定的外语基础知识;⑥具有一定的文秘基础知识。

(2)能力结构①具有读图、审图和图纸交底的能力;②具有合理选用建筑材料的能力和试验检测能力③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处理图文资料的能力;④具有进行施工现场的定位、放线、抄平等测量工作能力;⑤具有编制施工工艺、确定施工方法、合理地选用建筑机械和制定安全保障措施的能力;⑥具有建立建筑工程完整的竣工资料,并能绘制单位工程竣工图的能力;⑦具有分析和处理施工中所出现的问题的能力;⑧具有单位工程施工预算的初步能力;(3)基本素质要求①思想素质:通过专业教学实践,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敬业奉献、团结协作精神;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热爱劳动;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干精神和不断追求新知识、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要求操行评定合格。

②文化素质:通过专业教学实践,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普通话)表达能力、善于沟通交流、协作办事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素质;具有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阅读翻译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善于创业的精神和科学素养。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课程标准课程代码:505002221 建议课时数: 60 学分:3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先修课程: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砌体工程施工后续课程:毕业设计、顶岗实习一、前言1.课程的性质《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是由施工技术、施工管理、工程法律法规等知识相互融合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系统构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需的技术、管理、法律法规等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应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分析并解决施工实际问题能力;同时对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认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性质,明确工作岗位要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设计思路1.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课程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项目课程体系,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结合施工现场工作岗位要求,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施工管理能力。

2.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本课程大部分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已经在相关课程中进行了系统学习,因此课程重点主要体现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实务部分,提高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课程按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运用模块式课程结构,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以工作过程知识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理论部分以够用和满足岗位和职业能力的需要为原则,重点以提高学习者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宗旨,力图在以学生为本位的理念下,为建立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而服务,通过相关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强化职业技术实践活动,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1)知识目标1)了解常用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和应用。

2)掌握建筑结构技术要求,熟悉民用建筑构造要求。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1、竣工验收备案管理
2、竣工验收备案的实施
4
3
任务三
施工质量验收
1、施工质量验收基本规定及术语
2、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3、施工质量验收程序及组织
4
4
任务四
工程准备阶段文件
1、立项文件
2、建设用地、拆迁文件
3、勘察、设计文件
4、招投标文件
5、开工审批文件
6、工程造价文件
8
5
任务五
监理文件
1、监理管理文件
2、质量控制文件
一、课程考核
1.过程考评占50%,期末考评占50册
2.过程考评由自主学习20%;普通作业与课堂问答20%;实验课成果40%;出 勤与课堂纪律20%组成
二、实训考核
出勤与课堂纪律20%;实训期间表现、问答20%;按时提交阶段性实训成果20%;
实训成果40%。
《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工程资料管理
10
结构施工图的识读
1、结构施工图概述
2、基础平法施工图
3、柱平法施工图
4、剪力墙平法施工图
5、梁平法施工图
6、板平法施工图
7、楼梯平法施工图
8
实训项目
1.识读结构施工图,熟悉结构概况、基础、地下室、柱、剪力墙、梁、板、 楼梯等结构施工图及构造做法。
2.结构施工图图纸自审。
教学方法 建议
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通过参观实训基地、参观 建筑物等实践,注重识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6
6
基础
1、基础类型介绍
2、基础施工图
4
7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 凝土房屋结构
1、多层与高层结构体系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建筑施工技术》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施工组织与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72+实训1周,6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施工组织与管理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和案例解析能力的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施工员等岗位需求,围绕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关键能力,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所涉及的基础知识为主线,以训练项目为载体,将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遵循学生认知和技能形成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进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养成良好的工程施工习惯,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1.熟悉建筑工程流水施工的基本原理,掌握流水施工时间参数的计算方法。

2.了解单代号网络图、双代号网络图的基本要素,能准确计算单代号、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并能够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进度计划进行优化和调整。

3.熟悉建筑工程的建设程序及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规则,能够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课程标准课程编码〔23010020〕承担单位〔建筑工程学院〕制定〔〕制定日期〔2022.10.08〕审核〔建筑工程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2022.10.23〕批准〔〕批准日期〔2022.10.23〕(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是该专业必修课程。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建筑行业建设、监理、施工等单位施工员、质检员、监理员、预算员、资料员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在基本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资料按有关规范进行整理、加工,作为竣工验收及为工程的检查、维护、改造、扩建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工程准备与验收阶段资料、监理资料、施工资料及计算机辅助资料管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施工内业管理的内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内业管理的基本程序及管理方法,毕业后能胜任施工内业管理工作。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

项目管理,后续课程有毕业设计。

2.学习目标(1)总目标:具有手工填写整理或计算机填写整理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能力,具备资料员的基本素质要求。

(2)分目标①知识目标:了解施工内业管理的内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内业管理的基本程序及管理方法,毕业后能胜任施工内业管理工作。

②能力目标:具备资料员的基本要求,并能把资料管理应用于施工项目管理之中。

③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树立严谨务实、统筹兼顾的大局观,学会处理复杂问题的综合协调能力。

3.课程设计4.教学设计《建设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课程。

设置该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全面、系统地验证、巩固和掌握所学的课程理论知识,能根据实际的工程项目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资料进行整理组卷,且能分析不合格资料的原因,配合施工管理,同时,使学生通过完成实践性教学环节后,能缩短毕业生的就业使用期,提高其职业适应能力。

建筑质量安全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

建筑质量安全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
2
思政教学内容选择与呈现方式
课程的育人目标终需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和实现,让学生在
辩论等方式开展,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得出结
论,实现价值认同。
“课后”环节进行问题讨论和答疑,还可以布
置拓展阅读任务,
强化思政教学效果。
“教与学”的碰撞中有所思,有所悟。通过挖掘和整合思政元素, 4 教学考核与评价
育”

“智育”
的融合,实现
“立德树人”
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字:课程思政;
教学设计;
混合式教学;
质量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A
《建筑质量安全管理》课程是紧密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三管、三控、一协调”中质量与安全两大核心任务而设立的,课
程体系以建筑业现场管理岗位的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等岗位
从事质量管理、质量控制、安全管理、文明施工等方面的工程技
术人才。建筑质量安全管理课程作为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
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内容与学生德育之间存在天然联系[2],更
应承担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基于移动通信设备、线上学习与课堂讨
论相结合,为学生创造一种真正高度参与、个性化的学习体验的
因时因地将思政教育融入现有的课程内容,需要从总体出发重
好的教学设计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教学考核与
新进行学习情景创设和思政教育内容设计,本文根据《建筑质量
安全管理》课程标准,参照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
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也用于教师教学设计
的反思和改进,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思政教(下转第 216 页)
文章编号:1001-6945(2021)09-214-01

【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安全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以建筑材料、建筑与装饰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设计等知识为基础,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等专业课程一起,为建筑工程类专业的学生提供基本专业技能。

二、课程设计思路按照课程设计的理念,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岗位技能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开发重点,建设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课程。

1、通过校企合作,编写完善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教材、实训任务书、教学及学习评价体系。

通过校企合作,进一步提高师资水平,扩大师资范围。

并建立稳定的实训保障体系,为课程提供有效的外部保障。

2、课程与岗位技能密切对接,理论不求完备,以对岗位技能的满足为前提。

3、课程的开展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动力,按照工作过程的开发方法进行课程的组织与教学。

4、课程教学强调开放性、实践性。

教学不拘泥于教室,授课不拘泥于校内教师,学生不拘泥于被动学习,形成开放性的教与学体系。

5、以学生为主题,充分体现职业性。

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因而,教学的方方面面的设计和组织,均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为核心。

6、课程教学围绕“真实职业能力培养”开展。

教学内容设置、实训环境和实训任务,都强调“真实”。

三、课程目标(一)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环节,本着我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强调掌握基本概念、基础内容和实际应用,但不局限在现有的教材内容之内;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基本知识,基本规律,结合实际应用,使学生能基本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最终实现基本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创新应用。

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安全管理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内理论知识与试验、科技活动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相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4版《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

2024版《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
混凝土浇筑与养护
在张拉完成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并进行养护和保 护。
预应力损失控制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预应力损失,确保结构的安全 性和耐久性。
05
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技术
抹灰与镶贴面砖技术
抹灰工程分类与组成
包括一般抹灰和装饰抹灰,介绍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抹灰材料与技术要求
讲述抹灰所需的材料、工具和技术要求,包括基层处理、抹灰层厚 度控制等。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 常见建筑施工工艺和技术,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建筑施工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与要求
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土方工程、基础工程、砌筑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混凝土 工程、结构安装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等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内容。
强夯法
利用重锤自由下落时的冲击能来夯实浅层填土地基,使表面形成一层较 为均匀的硬壳层,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减少沉降。
03
振冲法
利用振动器水冲成孔,借振动器的水平及垂直振动,振密填料、形成碎
石桩体与原地基构成复合地基,或不加填料在软弱土层中成孔后,靠振
动力使土振密挤实,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
桩基础施工技术
环保施工技术
采用环保型施工材料和施工工艺,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07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与管理
1 2
施工现场总平面图设计 包括临时设施、材料堆场、加工场地、施工机械、 道路、水电管网等布置。
施工现场管理 确保现场整洁、有序,实现文明施工,包括现场 围挡、标识标牌、消防设施等设置。
3
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 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施工噪音、粉尘污染,合理利 用资源,减少能源消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安全管理》
课程标准
、课程定位
《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以建筑材料、建筑与装饰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设计等知识为基础,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等专业课程一起,为建筑工程类专业的学生提供基本专业技能。

二、课程设计思路
按照课程设计的理念,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岗位技能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开发重点,建设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课程。

1、通过校企合作,编写完善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教材、实训任务书、
教学及学习评价体系。

通过校企合作,进一步提高师资水平,扩大师资范围。

并建立稳定的
实训保障体系,为课程提供有效的外部保障。

2、课程与岗位技能密切对接,理论不求完备,以对岗位技能的满足为前提。

3、课程的开展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动力,按照工作过程的开发方法进行课程的组织与教学。

4、课程教学强调开放性、实践性。

教学不拘泥于教室,授课不拘泥于校内教师,学生不拘泥于被动学习,形成开放性的教与学体系。

5、以学生为主题,充分体现职业性。

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因而,教学的方方面面的设计和组织,均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为核心。

6、课程教学围绕“真实职业能力培养”开展。

教学内容设置、实训环境和实训任务,都强调“真实”。

三、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环节,本着我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强调掌握基本概念、基础内容和实际应用,但不
局限在现有的教材内容之内;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基本知识,基本规律,结合实际应
用,使学生能基本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最终实现基本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创新应
用。

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安全管理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内理论知识与试验、科技活
动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相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目标
1)学习、贯彻国家质量管理标准的有关规定。

2)学习掌握质量检测基本知识,提高施工过程中质量检验的能力。

3)熟练掌握施工安全管理知识。

4)学习掌握施工安全技术基本理论及要求,培养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提出施工安全技术方案的能力。

5)为进一步学习建筑施工等方面后续专业课程打牢基础。

(三)能力目标
1)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学习,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资料收集整理能力制定、实施工作计划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2)通过该课程各项实践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经历基本的工程技术工作过程,学会使用相关工具从事生产实践,形成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服务未来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工程质量及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深刻领会,以及教学实训过程中创新方法的训
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
维习惯,掌握基本的思考与设计的方法,在未来的工作中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4)养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四)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踏实严谨、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
2)培养学生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论文写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我提升、开拓创新的能力
(五)职业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结合相关专业知识进行一般建筑单位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及质量控制的相关工作,初步具备施工现场管理的能力。

2、掌握质量、安全控制的各种措施,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相关表单,会编制填写及相关的检测方法。

3、职业资格能力:具有助理项目管理师和施工员的能力,具有质量员和安全员的能力,具有造价员和资料员的能力。

4、社会能力要求: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计划、组织和协调能力,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典型工作任务
本课程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的作用,企业参与课程开发,以“二级建造师” 、“质量员”、“安全员” “施工员”等岗位知识和技能要求为标准,结合行业发展与新时期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项目管理能力,使其具备从事建筑技术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职业素质。

五、课程整体设计
六、课程学习单元内容与要求
课程学习单元(2)
课程学习单元(8)学习单元名称:施工机械与安全用电管理
七、课程考核与评价
1基本概念和理论部分测试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

2、基本技能测试题,如案例分析和论述题。

考核成绩的分配比例
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其中平时成绩中出勤占40%,作业占40%, 课堂提问和实习占20%。

八、教材及相关资源
1教材
《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张瑞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年4月第二版
2、参考教材
(1)刘嘉福主编的《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一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2)俞国风,熊杭青主编的《建设工程质量分析与安全管理》一一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5
(3)蔡雪峰主编的《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一一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2002年7月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