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焊与气割的安全技术(最新版)
气焊(气割)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气焊(气割)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一、工作环境安全规范1. 工作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确保气体排放畅通,不得存在明火,有防火设备。
2. 工作区域应有明确的警示标识和隔离措施,确保他人不会意外接近。
3. 在施工场地上应保持整洁,工作区域应保持平整,没有障碍物。
二、安全用具和防护设备1. 工人必须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包括焊接手套、防爆眼镜、防护面具、防火工作服等。
2. 工作期间必须佩戴适当的防护面罩,以防止火花、灼伤和烟尘。
3. 使用气瓶时必须检查其安全性和正常使用,定期检查气瓶是否有变形、损坏等,严禁使用问题气瓶。
三、施工前的检查和准备1. 施工前必须检查气焊设备的完整性和使用性能。
如发现异常情况,必须及时修理或更换设备。
2. 清理工作区域,确保没有易燃物或易燃气体,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3. 施工前应清理、检查焊接切割区域,并确保没有腐蚀、漏气或其他问题。
四、焊接/切割操作规范1. 确保焊接工具和设备的工作平稳,施工时应遵循相关操作规范和安全操作程序。
2. 气焊和气割时必须远离可燃物,确保安全距离。
3. 在焊接/切割操作中严禁草率行事,必须注意焊接/切割区域的局部温度,并避免操作过热引起火灾。
4. 严禁使用不可靠的气源进行焊接/切割,必须确保使用的气源充足、稳定。
五、火灾预防和应急措施1. 工作期间应随时注意周围环境,预防火灾的发生。
2. 随时保持焊接/切割区域的清洁,避免引燃附近物体的可能。
3. 准备灭火器材,并确保其可用性和有效性。
4. 一旦发生火灾,立即采取灭火措施并报警,确保自身安全后才能救火。
六、气瓶使用和存储安全1. 使用气瓶时必须戴上防爆眼镜和呼吸面具。
2. 气瓶必须远离火源和其他易燃物。
3. 气瓶储存必须遵守相关规定,严禁将其暴露于阳光下或高温环境中。
七、安全意识和技术培训1. 气焊(气割)工应定期接受安全培训,提升自己的安全意识和技术能力。
2. 对新员工必须进行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指导。
气焊、气割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规程(5篇)

气焊、气割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规程一、引言气焊和气割作为常见的金属加工方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然而,由于操作不当或安全意识不强,往往会引发事故并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制定并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十分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气焊、气割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规程。
二、安全操作规程的目的1. 维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 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事故和财产损失;3. 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4. 保护环境,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气焊、气割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规程(2)1. 检查工作场所气焊作业前,必须对工作场所进行检查,确保没有可燃物、易燃气体和其他危险物品存在,保证作业安全。
2. 配戴个人防护装备气焊作业人员应佩戴防火面罩、耳塞、防护手套、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
防火面罩要确保视野清晰,耳塞能有效隔绝噪音,防护手套和防护服要具备良好的防火性能。
3. 确保气瓶安全a. 气瓶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定期检验和充装;b. 使用前检查气瓶是否有渗漏、变形或其他损坏;c. 气瓶禁止接触火源、电源和刺激性物质;d. 气瓶存放在通风良好、安全固定的位置。
4. 操作前检查设备a. 检查气焊设备是否正常运行,防止故障引发事故;b. 检查气焊枪、切割剂等工具是否完好和适当安装。
5. 操作规范a. 操作人员应按照工艺要求进行焊接,不得随意修改焊接参数;b. 操作时,焊枪与作业件必须保持适当距离,避免直接接触;c. 焊接时,不得离开工作岗位,要随时观察焊缝情况,并及时处理异常;d. 气焊过程中,禁止吸烟、接打手机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6. 切断电源气焊作业结束后,必须切断电源,关闭气源,清理及时,并将设备和工具妥善存放。
气焊、气割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规程(3)1. 检查工作场所气割作业前,必须对工作场所进行检查,确保没有可燃物、易燃气体和其他危险物品存在,保证作业安全。
2. 配戴个人防护装备气割作业人员应佩戴防火面罩、耳塞、防护手套、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
气焊与气割的安全操作事项

气焊与气割的安全操作事项
气焊和气割是常见的金属加工工艺,但同时也是相对危险的操作。
为了保障安全,操作人员需要遵守一定的安全操作事项,下面介绍气焊与气割的安全操作事项。
一、气焊操作
1. 确保气气瓶固定
在使用气焊过程中,需要使用氧气和乙炔气瓶,使用前应首先检查气瓶是否固定。
使用之前,应在工作区域内,用链条或绳索将气瓶牢固地固定在墙壁或地面上,以确保气瓶不会倾倒或滚动。
使用时,需要在固定的气瓶上安装气嘴和压力调节器等设备。
2. 戴好防护装备
在进行气焊作业之前,操作人员需要穿戴好防护装备,包括防火衣、手套、面罩、防毒面具等,以保护身体和面部。
同时,需要注意衣物必须选择不易燃的材料,防护装备需要保持干燥,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3. 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在使用气焊设备之前,确保已经阅读并熟悉了气焊设备的使用说明和操作规程,确认操作人员已掌握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操作时应按照规程进行操作,不可任意调节压力等参数。
4. 保持工作区域整洁
1。
气焊与气割的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

气焊与气割的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气焊与气割的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气焊和气割是常见的金属加工方法,但是这两种方法都伴随着一定的危险性。
为了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必须严格遵守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
首先,进行气焊或气割前,必须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这包括防护面罩、防火服、耐高温手套和护目镜等。
这些装备可以保护我们的眼睛、面部和身体免受火焰和金属飞溅的伤害。
其次,在进行气焊或气割前,需要确保工作区域的通风良好。
因为气焊和气割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烟雾,如果没有足够的通风,这些废气和烟雾可能会引发火灾或中毒。
第三,操作人员在进行气焊或气割时,必须保持警觉和集中注意力。
任何分心或疏忽都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因此,操作人员应避免在疲劳、生病或服用药物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第四,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气焊和气割设备的操作方式和原理。
只有熟练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才能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导致的意外事故。
在使用气割设备时,操作人员应确保切割火焰的方向与金属工件的位置相对应,避免误破坏其他设备或物品。
第五,操作人员应定期检查和维护气焊和气割设备。
设备的损坏或故障可能会导致操作不稳定和危险情况的发生。
因此,定期检查设备的连接、阀门和管道是否完好,并及时更换磨损的部件。
最后,进行气焊或气割时,操作人员应保持与其他人员的适当距离,以防止伤害他人。
同时,操作人员应远离易燃物和可燃物,以防止火灾的发生。
总之,气焊和气割是有风险的操作,但只要严格遵守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操作人员的安全可以得到有效保障。
通过穿戴个人防护装备、保持良好通风、集中注意力、熟悉设备操作、定期检查设备以及保持安全距离,我们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气焊与气割的安全技术规范

一、概述(一)气焊与气割的基本原理和安全特点气焊是利用可燃气体与氧气混合燃烧的火焰,将金属连接处熔化,使之牢固连接的焊接方法.气焊所用的可燃气体主要有乙炔和液化石油气.气焊使用的设备包括:氧气瓶、乙炔发生器(或乙炔气瓶)。
应用的器具有:焊炬、减压器、橡皮气管等.这些设备和器具的应用情况如图1所示。
焊缝的填充材料称为焊丝,根据不同的焊件分别选择低碳钢、铸铁、黄铜、青铜等焊丝。
焊接铸铁、不锈钢和有色金属时,还需要加焊粉,其目的是熔解和清除焊件上的氧化膜,并在熔池表面形成熔渣,保护熔池不被氧化,排除熔池中的气体、氧化物及其它杂质,改善熔池中的气体、氧化物及其它杂质,改善熔池中液态的流动性,获得优质接头。
例如焊接铝材时,采用氯化物(KCl、NaCl)和氟化物(NaF)等组成的焊粉。
气焊主要应用于薄钢板、铸铁件、刀具和有色金属的爆件、硬质合金等材料的堆焊以及磨损零件的补焊.气割是利用可燃气体与氧气混合燃烧的预热火焰,将被切割金属加热到燃烧点,并在氧气射流中剧烈燃烧而将金属分开的加工方法。
可燃气体与氧气的混合以及切割氧的喷射是利用割炬来完成的。
气割所用的可燃气体主要是乙炔.气割所用的设备和器具,除割炬外均与气焊相同。
气割在工业企业中广泛应用于各种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的下料工序。
气焊与气割过程中都存在着不安全和有害因素,所使用的乙炔、丙烷、氢气和氧气等都是易燃易爆气体;乙炔瓶、氧气瓶、液化石油气瓶和乙炔发生器等,均属于压力容器。
在焊补燃料容器和管道时,还会遇到其它易燃易爆气体及各种压力容器。
由于在气焊和气割操作中需要与可燃气体和压力容器接触,同时又使用明火,如果焊接设备或安全装置有缺陷,或者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就有可能造成爆炸和火灾事故。
在气焊火焰的作用下,尤其是气割时氧气射流的喷射,使火星、熔珠和铁渣四处飞溅,容易造成灼、烫伤事故。
而且熔珠和铁渣能飞溅到距离操作点5m以外,遇有易燃易爆物品,也会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
气焊与气割作业安全操作要点范文(二篇)

气焊与气割作业安全操作要点范文气焊和气割是常见的金属加工工艺,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操作涉及高温、高压和易燃易爆等危险因素,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要点,以确保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下面将介绍气焊和气割作业的安全操作要点。
1. 预防火灾(1)在操作区域周围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确保周围人员了解作业情况。
(2)操作前检查气焊和气割设备的密封性能,确保无燃气泄漏。
(3)确保作业区域通风良好,避免气体积聚。
(4)禁止在作业区域内吸烟,防止火源引发火灾。
(5)在作业现场配备灭火器材,并保持其有效性能。
(6)操作结束后,及时关闭气缸阀,切断气源。
2. 个人防护(1)操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面罩、耳塞、防护服、防护手套等。
(2)戴上安全帽、防护眼镜,确保头部和眼睛的安全。
(3)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以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4)对皮肤裸露部位涂抹防护霜,避免受到高温辐射。
(5)禁止穿戴宽松的衣物和首饰,以防被卷入设备或引发事故。
3. 设备操作(1)进行气焊和气割前,必须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2)确定工件固定牢固,防止在操作过程中移动或倾斜。
(3)操作时要保持设备稳定,避免在不稳定的环境中操作。
(4)使用正确的工具和设备,避免不当操作导致事故。
(5)在操作前将设备布置整齐,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6)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的使用说明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 紧急情况处理(1)如遇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做好现场安全防护措施。
(2)及时报告上级主管和维修人员,共同解决问题,确保安全。
(3)在紧急情况下,应迅速撤离作业区域,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4)如发生火灾,应使用灭火器迅速扑灭,或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5)安全事故发生后,进行事故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以上是气焊和气割作业的安全操作要点。
通过严格遵守这些要点,可以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气焊和气割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气焊和气割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气焊和气割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常用的金属加工和焊接技术,但由于其操作中涉及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危险因素,因此必须加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下面是气焊和气割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一些建议,供参考:一、气焊和气割操作区域的安全措施1. 操作区域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且地面应保持清洁干燥,以防火花引发火灾。
2. 操作区域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标明“禁止明火”、“危险区域”等,以提醒他人注意安全。
3. 操作区域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以排除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烟雾。
4. 具备专用的操作平台或安全护栏,以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5. 操作区域应隔离非工作人员,避免干扰操作和造成事故。
二、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1. 操作人员应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隔热防护服、隔热手套、安全鞋等防护用品。
2. 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防护眼镜或面罩、防尘口罩等防护用品,防止烟雾、火花等对眼睛和呼吸道的伤害。
3. 长发的操作人员应佩戴帽子,以防止头发被火花点燃。
4. 操作人员应定期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了解安全操作规程和紧急处理措施。
5. 操作人员应严禁饮酒、吸烟或吃东西,以免引发事故。
三、气焊和气割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1. 气焊和气割设备必须经过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其运行正常且安全可靠。
2. 气焊和气割设备使用前应进行预热,以增加燃烧稳定性。
3. 气焊和气割设备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关掉气源和电源,并放置在指定的安全位置。
4. 气焊和气割设备的气瓶应定期进行检验和充装,并按规定进行储存和管理。
5. 气焊和气割设备的电源线应经过专业人员的安装和维修,以防止漏电和短路现象。
6. 气焊和气割设备的操作人员应遵守操作规程,并严禁擅自改变设备参数和操作方式。
四、紧急处理措施1. 火灾事故:在火灾发生时,应立即关闭气源和电源,并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若情况严重应立即通知消防队。
2. 气体泄漏事故:在气体泄漏时,应立即将泄漏源迅速封堵,并通风排气,以防止气体积聚导致爆炸。
气焊、气割操作安全技术

气焊、气割操作安全技术气焊和气割是常见的金属加工工艺,但由于涉及高温和火焰操作,所以在进行气焊和气割操作时必须重视安全。
下面是一些气焊和气割操作安全技术。
1. 确保场地安全:在进行气焊和气割操作前,需要确保工作场所的通风良好,并清除易燃物和可燃性气体。
操作区域应有足够的空间,并且应尽量避免有其他人员在附近工作。
2. 选择合适的气源:使用气焊和气割设备时,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气源,例如氧气、乙炔等。
在使用气瓶前,需检查气瓶的密封性是否良好,是否有漏气现象。
3.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进行气焊和气割操作时,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火服、手套、护目镜、安全鞋等。
这些装备可以保护操作人员免受高温和飞溅物的伤害。
4. 学习正确的操作技巧:在进行气焊和气割操作之前,必须接受专业的培训,学习正确的操作技巧和使用方法。
只有熟练掌握了操作技能,才能够在操作中减少事故的发生。
5. 控制火焰和火源:在气焊和气割操作中,要随时监控火焰的大小和火源的位置,避免火焰波及到不需要焊接或割断的部位。
同时,操作过程中还要保持火焰与操作者和周围物体的安全距离。
6. 防止气体泄漏:在操作气体的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气瓶和管路是否有漏气的情况。
如果发现气体泄漏,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如关闭阀门、更换管路等。
7. 避免与液体接触:在进行气割操作时,要注意避免火焰和熔化的金属与水或其他液体接触。
因为金属和水接触后可能会产生爆炸或喷溅,导致伤害。
8. 定期维护和检查设备:对于气焊和气割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对于有损坏或老化的部件,应及时更换或修理,以保证操作的安全性。
9. 建立应急预案:在进行气焊和气割操作时,要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预案应包括应急疏散路线、急救措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等。
10. 加强安全意识培养:持续加强对气焊和气割操作的安全意识培养,通过安全教育和培训,使所有操作人员充分认识到操作的风险和安全措施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气焊与气割的安全技术(最新版)气焊与气割的安全技术(最新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
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一、概述(一)气焊与气割的基本原理和安全特点气焊是利用可燃气体与氧气混合燃烧的火焰,将金属连接处熔化,使之牢固连接的焊接方法。
气焊所用的可燃气体主要有乙炔和液化石油气。
气焊使用的设备包括:氧气瓶、乙炔发生器(或乙炔气瓶)。
应用的器具有:焊炬、减压器、橡皮气管等。
这些设备和器具的应用情况如图1所示。
焊缝的填充材料称为焊丝,根据不同的焊件分别选择低碳钢、铸铁、黄铜、青铜等焊丝。
焊接铸铁、不锈钢和有色金属时,还需要加焊粉,其目的是熔解和清除焊件上的氧化膜,并在熔池表面形成熔渣,保护熔池不被氧化,排除熔池中的气体、氧化物及其它杂质,改善熔池中的气体、氧化物及其它杂质,改善熔池中液态的流动性,获得优质接头。
例如焊接铝材时,采用氯化物(KCl、NaCl)和氟化物(NaF)等组成的焊粉。
气焊主要应用于薄钢板、铸铁件、刀具和有色金属的爆件、硬质合金等材料的堆焊以及磨损零件的补焊。
气割是利用可燃气体与氧气混合燃烧的预热火焰,将被切割金属加热到燃烧点,并在氧气射流中剧烈燃烧而将金属分开的加工方法。
可燃气体与氧气的混合以及切割氧的喷射是利用割炬来完成的。
气割所用的可燃气体主要是乙炔。
气割所用的设备和器具,除割炬外均与气焊相同。
气割在工业企业中广泛应用于各种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的下料工序。
气焊与气割过程中都存在着不安全和有害因素,所使用的乙炔、丙烷、氢气和氧气等都是易燃易爆气体;乙炔瓶、氧气瓶、液化石油气瓶和乙炔发生器等,均属于压力容器。
在焊补燃料容器和管道时,还会遇到其它易燃易爆气体及各种压力容器。
由于在气焊和气割操作中需要与可燃气体和压力容器接触,同时又使用明火,如果焊接设备或安全装置有缺陷,或者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就有可能造成爆炸和火灾事故。
在气焊火焰的作用下,尤其是气割时氧气射流的喷射,使火星、熔珠和铁渣四处飞溅,容易造成灼、烫伤事故。
而且熔珠和铁渣能飞溅到距离操作点5m以外,遇有易燃易爆物品,也会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
气焊、气割时,其火焰温度高达3000℃以上,被焊接金属会散发出金属蒸气。
如焊接黄铜时产生大量锌蒸气;焊接铝时产生铝和氧化铝的蒸气等有害物质。
焊粉也会产生氯盐和氟盐的燃烧后产物。
在焊接过程中,还会遇到工件等其它方面产生的毒气和毒物。
这些有害物质都有损于焊工的安全和健康,尤其是在密闭容器、管道内的焊接作业,更可能造成焊工中毒。
(二)易燃易爆气体的性质1.乙炔它也叫电石气,是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化学式是C<sub >2<sub>H<sub>2<sub>,在常温下和大气压力下是无色气体。
工业用的乙炔有特殊臭味,这是因含有H<sub>2<sub>S和PH<sub >3<sub>等杂质。
在标准状态下,乙炔的密度为1.17kg/m<sup>3<sup>,比空气稍轻。
乙炔的自燃点为480℃,在空气中的着火点为428℃。
它与空气混合燃烧时火焰温度为2350℃,而与氧气燃烧时火焰温度为3100~3300℃。
乙炔的燃烧火焰在空气中传播的最高速度为2.87m/s,在氧气中传播的最高速度为13.5m/s。
2)压力增加压力也促使和加速乙炔的聚合和分解。
温度和压力对乙炔的聚合作用与爆炸分解的关系可用图2的曲线表示。
从图中看出,在温度等于或低于540℃,压力小于3×10<sup>5<sup>Pa(3个表压)时,乙炔主要是聚合过程。
当压力为1.5×10<sup>5<sup>Pa,温度超过580℃时,就开始乙炔的爆炸分解。
压力越高,聚合作用能够转化为乙炔爆炸分解所必须的温度就越低。
根据这个特点,乙炔发生器工作压力极限不超过15×10<sup>5<sup >Pa(表压),温度达不到580℃,乙炔只是聚合作用,不会引起爆炸分解。
3)触媒剂触煤剂能把乙炔分子吸附在自己表面上,使乙炔局部浓缩增高,加速了乙炔分子之间的聚合和爆炸分解。
4)存放容的器形状和大小器壁有阻力和冷却作用,容器管径越小,越不易爆炸。
5)乙炔纯度乙炔与空气、氧气混合时,增加爆炸的危险性。
乙炔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2.2~81%,自然温度为305℃。
乙炔与氧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2.8~93%。
含7~13%乙炔的乙炔-空气混合气和含有30%乙炔的乙炔-氧气混合气,爆炸波传播速度可达300m/s,爆炸压力可超过35×10<sup>6<sup>Pa。
6)乙炔与铜等金属及其盐类长期接触,会生成乙炔铜等爆炸性化合物,当受到摩擦或冲击时就会发生爆炸。
乙炔和氯、次氯酸盐等化合,遇光或加热就会燃烧或爆炸。
工业用乙炔往往含有磷化氢、硫化氢,这是因为电石中含有微量磷化钙和硫化钙其与水作用生成的。
磷和硫不仅降低焊缝质量,还易自燃。
气态磷化氢在温度为100℃时就会自燃。
一般规定乙炔中磷化氢含量低于0.08%,硫化氢含量低于0.15%。
当乙炔在空气中含量达到40%时,因含有磷化氢、硫化氢及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长期接触会引起中毒,损伤中枢神经系统。
2.液化石油气它的主要成分是丙烷(C<sub>3<sub>H<sub>8<sub>),含量为50~80%,还有丁烷(C<sub>4<sub>H<sub>10<sub>)、丁烯(C<sub>4<sub>H<sub>8<sub>)等。
在常温和大气压下是气态,若加上(8~15)×10<sup>5<sup>Pa的压力即成为液态,装入瓶内贮存、运输。
液化石油气的密度为1.8~2.5kg/m <sup>3<sup>。
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需氧量大,燃烧不充分会产生一氧化碳,会使人中毒。
液化石油气本身也有一定的毒性,在空气中浓度>10%时有中毒的危险。
液化石油气的几种主要成分均能与空气、氧气构成有爆炸性气体,但爆炸极限范围小。
与空气混合,丙烷的爆炸极限为2.1~9.5%,丁烷为1.5~8.5%,丁烯为1.7~9.6%。
液化石油气与氧气混合的爆炸极限范围为3.2~64%。
液化石油气燃烧火焰温度低,它比乙炔安全,适用于钢材切割及有色金属焊接。
3.氢气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比重为0.07,是最轻的气体。
它扩散速度快,导热性高,极易漏泄,点火能量低,是极危险的易燃易爆气体。
氢氧火焰的温度可达2770℃,应用于水下火焰切割。
氢气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鸣气,其爆炸极限范围为4~80%,氢气与氧气混合气的爆炸极限范围4.65~93.5%,氢气与氯气的混合气(1:1)受光即行爆炸,它的自燃点为240℃。
氢与氟化合时能发生爆炸,甚至在阴暗处也会爆炸,因此它是一种不安全的气体。
4.氧气氧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
比重为1.1053。
它是一种活泼的助燃气体,是强氧化剂,与可燃气体混合燃烧的火焰温度高。
有机物在氧气里的氧化反应,具有放热性质。
增高氧的压力和温度,会使氧化反应显著加快,并增加放出的热量。
当压缩的气态氧与矿物油、油脂细微分散的可燃物质(炭粉、有机物纤维等)接触时,能够发生自燃。
氧的突然压缩所放出的热量、摩擦热和金属固体微粒的碰撞热、高速气流中的静电火花放电等,也可以引起火灾。
因此当使用氧气时,特别是压缩状态下,必须注意不要使它与易燃物质相接触。
氧气能与所有可燃气体和液体燃料的蒸汽混合形成爆炸性的混合气,这些混合气体具有很宽的爆炸极限范围。
氧气越纯,它的燃烧火焰温度越高。
焊接用的氧气纯度一般为二级,即含氧量不低于98.5%。
氧气瓶内的压力一般为1.5×10<sup>7<sup>Pa,输送管道内氧气压为(5~15)×10<sup>5<sup>Pa。
二、电石使用安全(一)电石的物理、化学性质电石即碳化钙,分子式为CaC<sub>2<sub>。
它是坚硬的块状体,呈紫褐色或深灰色,密度为2.2g/cm<sup>3<sup>。
一般电石块大小为2~80mm,小于2mm的很少使用。
工业用的电石含碳化钙约70%,含杂质氧化钙约24%,含碳、硅铁、磷化钙、硫化钙等共为6%左右。
因有以上杂质,所以有臭味。
1.电石与水的化合作用电石属于遇水燃烧的危险品。
它与水化合极为活跃,同时生成乙炔气和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
这时电石夺去氢氧化钙所含水而分解,熟石灰呈密实态包围在电石块外层,阻止电石继续分解,引起剧烈地过热,当温度超过300℃,压力超过1.5×10<sup>5<sup>Pa(1.5表压),就可能引起乙炔的燃烧爆炸。
为使电石分解过程正常和防止爆炸,要供给乙炔发生器足够的水量,一般1kg电石需要5~15kg水(其中包括冷却水),并要及时换水。
2.电石分解速度电石与水作用的分解速度(或乙炔气生成速度)是以1kg电石在分解时间内所产生的乙炔气体积(1)来表示。
它与电石的纯度、粒度、水的纯度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1)电石、水的纯度高,分解速度快。
水温高也能加速分解。
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分解速度就减慢。
(2)电石块尺寸越小,分解速度越快。
电石尺寸大,分解速度慢,而每kg电石的乙炔总生成量增加。
在电石与水接触的最初2~4mm内分解速度最快,随着电石表面逐渐粘附熟石灰,分解速度也减慢。
电石粒度与分解时间的关系见表1。
表表1电石粒度与分解时间的关系表1中所谓完全分解时间,是以电石产生乙炔总量的98%时所用的时间。
不同粒度的电石完全分解时间也不同。
因此,在设计乙炔发生器时,要考虑并规定出电石的大小。
在使用中如果违反规定,采用了小颗粒的电石,则发生器内气体的压力迅速增加。
部分乙炔就会经安全阀排入大气,造成浪费,当安全阀失效时,就会发生事故;反之,采用了大块电石,分解速度慢,气体压力就不稳定,不利于焊接的正常进行。
在一般结构的乙炔发生器内,严禁使用电石粉(俗称芝麻电石),因为电石粉遇水后即分解,发出高热并结块,可能促成乙炔自燃。
当发生器内有空气时,就会引起燃烧爆炸。
3.硅铁杂质,电石中含的杂质有硅铁,硅铁受摩擦碰撞容易产生火花,成为乙炔燃烧爆炸的火源。
(二)电石失火爆炸的原因1.由于包装不严密,电石受潮,桶内空间形成乙炔与空气的爆炸性混合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