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违规收费典型案例

商业银行违规收费典型案例
商业银行违规收费典型案例

商业银行违规收费典型案例

一、只收费不服务

案例一:与贷款捆绑收取投融资财务顾问费,服务质价不符。

A银行涉嫌违规收取投融资财务顾问费,未提供相关服务或少服务,主要事实如下:

1. 与贷款捆绑收费。

一是贷款定价时明确中间业务收入。如A银行2011年9月20日与某电力工程公司签订《投融资财务顾问服务协议》,协议为该企业补充流动资金1.3亿元设计融资方案,并采取分期付款方式收取投融资财务顾问费430.3万元,其中第一笔173万元于2011年9月30日支付。经查,A银行2011年9月28日向该电力工程公司贷款1.3亿元,在贷款定价申报表、贷款定价基本情况表、贷款定价计算表中分别注明中间业务收入172.9万元,中间业务收益调节系数1.33%,并在放贷理由中明确“贷款发放后预计中间业务收入172.9万元”,与收取的财务顾问费金额高度吻合,时间非常接近。

二是投融资顾问费的收取时间、建议融资金额与贷款发生时间、金额高度重合。如2011年4月15日A银行与某

发电有限公司签订了3亿元的流动资金贷款合同,2011年4月15日至12月20日期间共分7次发放2.23亿元。与此同时,2011年4月15日至2011年12月22日期间,双方共签订7份《投融资财务顾问协议》,每份协议签订日期和建议融资金额与放贷时间、放贷金额高度重合。

三是投融资顾问费与贷款金额存在比例关系。如A银行在2013年1月31日至12月31日期间分12笔收取某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常年财务顾问费25.2万元。经测算,此项收费与贷款挂钩,收费标准为放贷金额7700万元×基准利率6.56%×上浮5%。

2. 投融资财务顾问服务质价不符,未提供或少提供相关服务。

一是融资方案报告书多从贷前调查报告摘抄,与企业申请贷款方案基本一致,没有个性化和实质性的服务内容。A 银行2012年9月份收取某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融资顾问费36万元,该公司2012年9月7日提出贷款申请,融资顾问服务报告书是贷前调查报告修改而成,2013年8月份再次收取该公司融资顾问费36万元,该公司股权结构已经发生变化,融资方案报告书还使用2012年9月贷款调查报告内容。A银行2012年4月24日与某铁路客运专线有限公司签订14.6亿元人民币贷款合同,于2012年6月提供融资方案设计报告书,融资建议方案内容多为贷前调查报告抄袭而

来,甚至融资方案报告大篇幅地出现其他公司的数据和内容,抄袭痕迹明显。

二是部分服务报告出现较多逻辑问题或明显错误,后补痕迹明显。如2012年6月为某铁路客运专线有限公司形成的融资顾问报告中有“近日铁道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的内容,实际上该文为2011年下发。经查,该融资顾问报告是从2011年的贷前调查报告中抄袭而来;某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的融资顾问报告形成时间2012年11月,却出现了该企业2012年全年统计数据;某实业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融资顾问报告形成时间2012年1月20日,却出现了1月末的公司总资产等数据资料;某化工有限公司的融资顾问报告形成时间为2013年3月28日,却出现“展望2012年”等表述,明显为抄袭2011年起草的贷前调查报告。

案例二:与贷款捆绑收取账户资金托管费,除自身职责外无实质性服务。

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A银行向包括B企业在内的6家贷款企业收取了18笔账户资金托管费,除了履行自身职责外没有其他实质性服务,违规收费金额660万元。主要事实如下:

1. 与贷款捆绑收费。

一是A银行所有资金托管企业的档案资料中都有向该行

提交的《关于对贷款资金进行监督支付的申请》报告,说明业务托管的资金就是A银行发放的贷款资金。

二是收费标准与贷款利率水平挂钩。A银行审批信贷的内部文件《客户(项目)信贷准入通知书》均明确提出某项贷款的“综合收益率较基准利率上浮不低于**%”的要求,经推算,收取资金托管费与综合收益要求吻合。如A银行与某商业控股有限公司2012年10月24日签订5000万元的信贷合同,贷款期限为2年,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6.15%),《客户(项目)信贷准入通知书》明确提出该项贷款的“综合收益率较基准利率上浮不低于10%”。2012年10月25日A银行与该企业签订了资金托管协议,协议托管资金为5000万元,协议托管资金业务手续费为75万元,收费金额与综合收益要求吻合。

2. 未提供实质性托管服务。

一是A银行资金托管协议明确的主要服务内容是开立托管账户、保管托管资金、根据甲方合规指令进行资金划转,根据甲方的委托提供还本付息管理等,除此之外的服务内容还有提供托管报告,提供行业资讯等。经查,A银行提供的资讯信息主要来源于该行的外部信息资源库,均为公开渠道可获取的资料,无针对性。

二是多家贷款企业反映并不需要托管服务。调取A银行相关资料发现,6家企业在申请贷款时就已确定了贷款使用

方式,在申请提款时明确了贷款支付对象和支付时间,并在A银行放款到托管账户的当日或次日,即将款项支付给交易对象,托管账户仅为一个过渡性账户。如2013年8月23日,A银行向B公司发放贷款650万元,B公司在银行放款当天即将全部金额从托管账户转走。

案例三:与贷款捆绑收取投融资顾问费,无实质性服务。

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在对公贷款过程中,A银行向B公司等3家贷款企业收取了融资顾问费5笔,没有提供实质性服务,违规收费金额780万元。主要事实如下:

1. 融资顾问费与贷款捆绑强制收取。

一是从投融资顾问协议和贷款审批文件来看,融资标的金额等于贷款金额。如2012年6月21日与B公司签订的《投融资顾问业务服务协议》约定,本次融资标的额为6000万元,2012年6月28日A银行获批向该公司发放一笔6000万元的贷款,投融资标的金额与贷款金额相等。

二是从投融资顾问业务实际操作流程来看,银行发放贷款与融资成功紧密相关。如与B公司签订的《投融资顾问业务服务协议》约定,乙方(A银行)为甲方(B公司)成功提供的融资顾问服务,甲方应向乙方支付成功费,具体标准为本次融资标的额6000万元的 2.3%(即6000万元×2.3%=138万元)。2012年6月29日,A银行向B公司发

放一笔6000万元贷款,相当于为该公司注入了融资标的金额,B公司于同日向A银行支付了一笔138万元的融资顾问服务费。

三是签订投融资顾问协议时间、收取融资顾问费时间与贷款发放时间接近,进一步佐证了收费与贷款捆绑的事实。如A银行于2012年6月21日与B公司签订融资顾问协议,6月29日向该公司收取融资顾问费,同一天向其发放了贷款。

2. 融资顾问服务缺乏针对性、个性化,没有实质性服务。

一是约定的服务实际未提供。如与B公司合同约定的服务内容有对项目和审查提咨询意见,经比对,实际服务档案中没有对项目和审查提咨询意见的相关资料。

二是服务无针对性。如向B公司提供的“融资顾问服务方案”,主要内容多为银行业务和产品介绍,对几种融资方式只是做了介绍性说明,没有结合该企业财务状况、行业特点对融资方式进行比较分析,未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计划建议。

三是服务没有实质性内容。如向B公司提供的财务分析报告仅是对财务指标进行了分析,未指出财务运行中的问题,未向企业提出改善财务状况的建议和方案,对企业没有实质性帮助。

四是财务顾问方案大幅雷同。如2012年1月至3月与B公司先后签订了两份投融资顾问协议,先后收取了两笔融

资顾问费211.5万元和282万元。经比对,A银行向B公司提供的两份方案框架结构基本一致,主要包括该公司基本情况、融资方案、方案遵循的原则、项目管理与服务、总体评价及建议五个方面,除个别数据有所修改外,内容大幅雷同。

五是服务记录造假,同一客户经理同一时间为两家企业提供服务。根据A银行提供的收费档案中《回访记录》显示,某客户经理于2013年1月7日上午10点至11点期间同时为两家客户提供上门服务,且两家企业距离较远。

案例四:与贷款捆绑收取常年财务顾问费,存在质价不符的服务。

A银行涉嫌违规向6家信贷客户收取常年财务顾问费,主要事实如下:

1. 与贷款捆绑收费。

6家企业均为A银行信贷客户,A银行与上述客户借款合同签订时间、贷款发放时间与财务顾问协议签订时间、财务顾问费收取时间高度一致,存在明显的挂钩关系。如A银行向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放流动资金贷款1亿元,收取财务顾问服务费100万元,双方贷款合同签订时间、贷款发放时间与财务顾问协议签订时间、财务顾问费收取时间全部发生在2012年5月12日同一天。

2. 提供财务顾问服务质价不符。

一是财务顾问服务不具有个性化,没有实质性服务内

容。A银行收取常年财务顾问费的6家企业涉及矿业、工贸、玻璃、煤化工、政府融资平台等领域,但对6家客户提供的《财务顾问服务报告》均为银行简介、客户概况、财务分析、对本行业务、产品等方面的介绍等,涉及的企业基本情况多为从贷前调查报告或者企业提交资料中摘抄。

二是不同企业服务内容基本一致,相互抄袭迹象明显。A银行为B市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和C市某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两家客户提供的《财务顾问服务报告》内容雷同;为B市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财务顾问服务报告前言出现了致C市某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名头和C市某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数据。

三是对同一家企业连续两年收取财务顾问费,提供的服务报告内容一致。A银行为某玻璃有限公司2012年与2013年提供的《需求调查报告》内容完全一致,2012年服务档案中2份玻璃行业分析、3份会议纪要内容完全一致;为某工贸有限公司提供的2012年2份《财务顾问服务报告》内容基本一致。

四是为部分企业提供的服务报告质量较差。A银行为企业提供的服务报告内容多为贷前调查报告内容,且部分服务报告出现了大量拼凑和逻辑错误。如在提供给某投资有限公司的2012年《化肥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中,出现“最近,韩国农林部宣布,计划在2004年前再减少30%,并在2010

年前减少50%的用量……”等逻辑错误;在提供给某玻璃有限公司2013年的《需求调查报告》中出现“二线计划于2012年10月份左右点火投产……”等错误;在提供给某市政建设集团公司2013年6月的《财务顾问服务报告》中出现“2012年将投资1562亿元实施11大类共123项城建项目……”等错误。

五是部分财务顾问服务资料后补痕迹明显。如为B公司提供的常年财务顾问服务报告与签收回执时间明显矛盾,报告制作时间是2012年1月26日,但是签收回执显示B公司在2012年1月15日就已经收到该报告,即还未提供服务,客户就已经签收。又如C公司纸质财务顾问服务报告注明报告形成日期为2012年1月9日,通过查阅客户经理的电脑内文档,发现该电子文档创建日期为2012年10月31日。

案例五:向部分个人客户收取理财咨询报告手续费,只收费不服务。

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0日,A银行向38名个人客户收取了个人理财咨询报告手续费200万元,收费后服务质价不符,存在只收费不服务问题。主要事实如下:一是没有实质性内容。向上述个人收取理财咨询报告手续费后,体现的主要服务是出具一份《综合规划报告》。如有的客户月收入几千元,但财务报告按照月收入几万元提出建议。

二是没有服务记录。个人收费后缺少书面成果和服务记录,无法体现银行提供质价相符的服务。

三是客户反映服务针对性不足。通过向客户了解,A银行收费后提供的服务主要是基金、保险、贵金属、理财产品等产品投资讯息,属A银行拓展业务常规工作。

二、超出价目表收费

案例六:超标准收取银团贷款承诺费。

某银行与A企业签订银团贷款合同,向A企业提供9.5亿元银团贷款,并在收费合同中约定按照当年未用余额的0.2%收取银团贷款承诺费。此后银行向A公司收取银团贷款承诺费190万元。实际上,A公司当年已使用贷款余额为2.1亿元,未用余额应为7.4亿元,应按照7.4亿元×0.2%收取银团贷款承诺费148万元,而非按照全额9.5亿元收取190万元,银行未按照价目表规定标准收费,多收42万元,违反了《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第九条“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服务价格,由商业银行总行自行制定和调整,其他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不得自行制定和调整价格”的规定。

案例七:超范围收取小额账户管理费。

根据某银行价目表中公示内容,小额账户管理费是对余额低于200元的账户按照1元/月的标准收取。经查,该行对A客户在发卡之日起1年后,从第13个月开始每月月初按照卡内实际余额的10%计收账户管理费,直至账户余额为

0。账户余额在10元以内(含10元)时,一次性全部扣除。

案例八:超范围收取银团贷款承诺费。

2013年1月14日,A银行与B银行、C企业签订了《固定资产银团贷款合同》,约定发放贷款45000万元,贷款期限三年,A银行作为牵头行和代理行,承贷25000万元,B 银行作为参与行承贷20000万元。2013年1月21日至3月18日,A银行与B银行向C企业发放贷款45000万元,之后无未用余额。但A银行2013年3月21日仍向C企业收取银团贷款承诺费138.375万元(其中支付B银行61.5万元)。

根据《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银团贷款业务指引>(修订)的通知》(银监发〔2011〕85号)第四十一条和A银行《银团贷款管理办法》规定:“银团承诺费一般按未用余额的一定比例每年根据银团贷款合同约定的方式收取”。A、B银行在贷款发放完毕后仍收取银团贷款承诺费,违背了上述规定。

案例九:超标准收取资金监管费。

A银行于2013年3月28日与B信托公司签署资金监管协议,按监管资金的1.12%收取监管费;于2013年6月26日与C信托公司签署资金监管协议,按照监管资金的1.6%收取监管费。但根据A银行对外公示的服务收费手册显示,A银行资金监管费的收费标准为监管资金的0.1%-0.3%,上述收费行为已超出价目表上限,形成超标准收费。

案例十:独家贷款收取银团服务费。

2012年1月,A银行牵头组成间接银团和B企业签署了银团贷款合同,约定A银行作为牵头行。A银行委托下属某支行,分别于2012年2月10日和2013年2月8日向借款人收取安排费200万元,合计400万元。

根据A银行间接银团暂行办法,“间接银团是指牵头行单独与借款人签订贷款合同并向借款人发放或承诺发放贷款后,牵头行再将其分别转让给其他愿意提供贷款的银行,安排其他愿意提供贷款的银行发放贷款,由牵头行和受让贷款的银行共同组成银团发放的贷款”。“只有在该行转让并由其他银行提供贷款的情况下,才组成银团并按照银团贷款收取相关费用”。A银行并未对贷款额度进行转让,且单家向借款人发放全额贷款,并不能收取安排费。

案例十一:超标准收取企业信用等级评估费。

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A银行向5家公司提供企业信用等级初审评估业务时,收取10万元至88万元不等的费用。但依据A银行对外公示的价目表显示,企业信用等级评估初审费按照年末总资产的0.04%收取,最低2000元,最高3万元。A银行上述收费行为已超出价目表上限,形成超标准收费。

案例十二:自立项目收取额度管理费。

2012年1月26日,A银行向B企业收取额度管理费

33万元,收费开具的票据收费名称分别为“财务服务费”、“合同收费—手续费”,入账科目为“循环额度借款承诺费”。经A 银行公司部客户经理反映,“额度管理费是以承诺额度为基数,按照年费率0.2%收取”。但在A银行对外公示的价目表中,并无额度管理费这一收费项目。

三、违规收取委托贷款手续费

案例十三:将应由委托人缴纳的委托贷款手续费转嫁由借款人支付。

A银行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共办理委托贷款业务76笔,全部向借款人收取委托贷款手续费,合计金额1535万元。

根据A银行收费价目表的规定,委托贷款服务内容是“受委托人委托进行资金投向监管和利息划转,协助委托人进行贷后管理并催收贷款本息,协助委托人办理展期、还旧借新或借新还旧处理”,这表明委托贷款服务是银行为委托人服务,应向委托人进行收费,除非委托方与借款人达成协议由借款人承担。在委托人未与借款人约定的前提下,A银行向借款人收取委贷手续费,违反了上述规定。

四、转嫁成本

案例十四:转嫁贷款抵押登记费。

A银行在办理住房抵押登记过程中,没有支出抵押登记费,而是由借款人或者抵押人承担,经查,A银行个人购房

抵押贷款合同、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显示未支出抵押登记费,相关情况说明和负责人的笔录证明抵押登记费由抵押人承担。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规范房屋登记费计费方式和收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08〕924号)规定:“按规定需由当事人双方共同申请的,只能向登记为房屋权利人的一方收取”、“住房登记收费标准为每件80元;非住房房屋登记收费标准为每件550元”。根据上述规定,房屋抵押登记费应由作为权利人的银行一方承担,故A银行存在转嫁成本的违规现象。

五、强制服务并收费

案例十五:向贷款客户捆绑强制收取个人汇款套餐手续费。

A银行在办理个人贷款业务过程中,分别以1888元、3888元、5888元、8888元的标准(或其中两个标准以上)向57名办理个人贷款的客户捆绑强制收取个人汇款套餐手续费,涉嫌违规。具体事实如下:

一是该行下发通知要求在办理个贷的同时配比业务收入。该行于2013年7月26日给行内个贷团队下发了《关于加强服务收入的通知》,要求自2013年7月29日起上报审查的个贷业务必须逐笔配比服务收入,服务收入除满足执行利率与定价利率之间利差50%左右标准外,原则上还要不低

于贷款额的2%。

二是该行个人信贷业务中的《情况说明》,明确写明借款人同意缴纳汇款套餐费。如该行调查人员向行领导起草的关于某借款人《情况说明》中写有“借款人同意缴纳财务顾问费,即同时办理我行的8888元和5888元的两款汇款套餐业务”的表述。三是该行《个人汇款套餐手续费情况统计表》和对贷款申请人收取个人汇款套餐手续费收费凭证表明该行收取了此项费用。

案例十六:强制以承兑汇票形式提供融资并加重企业负担。

2014年7月,A银行强制B公司以银行承兑汇票方式进行融资,并增加企业负担,主要事实如下:

B公司于2014年7月向A银行提出总额40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申请,随后A银行进行了放款。放款后A银行要求B公司将贷款全部作为保证金,并据此开具银行承兑汇票,由B企业在本行贴现。B企业实际获得融资金额仅3830万元,除支付流动资金贷款利息之外,还支付了4000万元承兑汇票的手续费和贴现利息164万元。与采取流动资金贷款相比,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了35%。

六、不执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

案例十七:违规收取国家明令取消的人民币个人账户密码挂失费。

2011年7月中下旬,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地方价格主管部门对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进行了暗访和检查。检查发现,一些网点存在7月1日后违规继续收取国家明令取消的人民币个人账户密码挂失费,与《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免除部分服务收费的通知》(银监发〔2011〕22号)要求相违背。此外,部分商业银行总行违反规定,擅自推迟取消人民币个人账户密码挂失费的时间,分别致使其银行营业网点7月13日和7月9日后才取消人民币个人账户密码挂失费。

针对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7月1日至5日违规收取的人民币个人账户密码挂失费,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责成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将违规收费全额退还给客户;对于7月6日后仍在收取人民币个人账户密码挂失费的,除依法责令退还外,要处以违规收费金额5倍的罚款。

对于部分商业银行擅自推迟取消人民币个人账户密码挂失费时间的行为,8月中旬,国家发展改革委依法对有关银行作出罚款180-200万元的行政处罚。

股份制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比较-2019年精选文档

股份制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比较 企业核心竞争力可定义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种是外在的、已显露出来的竞争优势。可称之为表层竞争力;另一种是未来的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称之为深层竞争力。“表层竞争力”以“深层竞争力”作为支撑,后者的实质就是一个企业所具有的持续的创新能力,这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长期发展的基石。如果企业只有“表层竞争力”而缺乏“深层竞争力”,企业的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不可持续。 一、评价指标体系 1、表层竞争力评价指标。将商业银行表层竞争力实力进行分解,将其描述为“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成长性”四维指标的最终表现。用以评价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实力表现,即表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表层竞争力=(盈利性指标,流动性指标,安全性指标,成长性指标) (1)盈利性指标。经调整的资产利润率=(税后盈利+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资本利润率=税后利润,资本总额x100%=净收益,股东权益×100% 资产费用率=财务损益表中“营业费用本年累计数”,全年资产平均余额

非利息收入占比=(营业收入一利息收入)/营业收入 ×100% (2)流动性指标。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存款总额×100%流动性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贷存比= 贷款余额,存款余额×100% 中长期贷款比例=逾期一年以上(不含一年期)中长期贷款期末余额,逾期一年以上(不含一年期)中长期存款期末余额 ×100% (3)安全性指标。资本充足率=资本总额/加权风险资产总额x100%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一核心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 贷款不良率: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按贷款“五级分类法”,将贷款按实际偿还可能性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后三者称为“不良贷款”。 拨备覆盖率=呆账准备余额,不良资产余额x100% (4)成长性指标。 利润增长率=(本期利润总额一上期利润总额),上期利润总额x100% 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100% 存款增长率=本年存款增长额,年初存款总额x100% 贷款增长率=本年存款增长额,年初存款总额×100% 这四维16个指标囊括了客户、员工、监管者、股东、经营者不同利益方对银行经营绩效的要求。 2、深层竞争力评价指标。仅仅从财务指标数据对比分析商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小微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论文

互联网金融为国内的小额度信贷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作为同样为中小企业或农户、低收入群体提供持续性小额度贷款的小微金融机构,创新能力不 足、技术水平低下等短板导致其在与互联网财政金融的竞争中不占优势。调 整发展战略,加强人员配置,提升技术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设法将互联网 金融带来的冲击降到最低,对小微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当前,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放缓,但小额度贷款的需求却在不断增加。 互联网金融和小微金融机构作为专门提供小额贷款的平台,在解决小微企业 和低收入群体贷款困难、加强金融市场资源配给有效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 作用。由于目标客户和业务种类较为相似,互联网金融对小微金融机构业务 开展造成的影响不可小觑。如何在互联网金融飞速成长的今天谋求可持续发 展,是每一个小微金融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 20xx年xx月发布的《关于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互联网金融包括互联网支付、借贷、股权众筹、基金销售、保险、信托等六种业 务形态[1]。互联网金融的基础是移动支付,金融资产的支付和转移可通过移 动互联网平台进行,支付、清算电子化,替代实物货币流通。互联网用户产 生的大量行为数据,通过云计算技术处理,不但可及时、准确、有针对性地 发布资金供需信息,也可用于评价借贷双方的信用状况,有效地降低交易成 本和风险水平,使金融市场资源得到更有效地配置。 二、互联网金融相较于小微金融机构的优势。

小微金融机构是专门向中小型、微型企业和农户、中低收入阶层提供持续性、小额度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机构,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的特点。其信贷业务 具有前期调查快、放款速度快、审批机制灵活、还款方式灵活、担保方式多 样化等特点,是目前中国金融市场不可或缺、最有活力的角色。而相较于小 微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庞大的客户基础、创新的金融产品以及便捷的服务 方式,打破了传统金融信贷业务一成不变的模式,在业务开展方面具有一定 优势。 (一)互联网金融拥有庞大的客户基础。 近年来我国网民持续增长,截至20xx年xx月,互联网普及率已达48.8%,网民规模达 6.68亿[2],电子商务呈井喷式发展。在电商的带动下,互联网 金融行业突飞猛进——2xx年,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开始起飞,20xx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大数据引领下的众筹、P2P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及 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迅猛发展。 互联网金融和小微金融机构的客户群体大都是融资额度较小或容易被商 业银行拒贷的小微经济体,但互联网金融平台不但拥有电子商务或社交网络 积累的庞大客户基础,且互联网信息技术记录、筛选的用户行为数据也提供 了得以评估客户投资偏好和信用等级的数据基础。相较于互联网金融,大部 分小微金融机构的客户资源分散,客户质量较差,且缺乏征信手段,使得其 交易成本和风险水平居高不下。 (二)互联网金融提供创新的融资方式。

商业银行产品介绍---电子银行业务

电子银行业务 电子银行业务概述 电子银行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服务渠道,已经对银行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正在进一步改变着银行业服务方式、管理模式和竞争格局。所谓电子银行是指银行业提供的各种电子化服务渠道的总称,银行采用计算机、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改造商业银行传统的工作方式,为客户提供传统的和创新的金融服务。广义上讲,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企业银行和无人自助银行等都属于电子银行的范畴。 1997年10月,商业银行在因特网上建立了主页,向外界宣传商业银行业务,为广大因特网用户提供业务指南。2000年初,总行首先在会计结算部成立网上银行处,网上银行业务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四个城市开始试点,随着网上银行业务逐步在广东、江苏、浙江、吉林、深圳、青岛、厦门、大连、宁波等分行推广,业务领域不断扩大,并相继开发了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新的电子银行产品。目前,电子银行是增强我行竞争力、深化集约化经营的主要手段,正在逐步成为我行业务的主流之一。 第一节网上银行 一、网上银行综述 1、概念 网上银行是指通过因特网这一公共资源及其技术实现银行与客户之间安全、方便、友好的虚拟电子银行,是商业银行为适应信息社会中电子商务蓬勃兴起的新趋势而推出的高新技术产品。网上银行业务是指以因特网为媒介,为客户提供账户信息查询、转账付款、在线支付、代理业务等金融服务的一种业务。 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使得客户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只要借助因特网便可以进行银行业务交易,充分享受到安全、快捷、方便的服务。尤其是对于分支机构众多的集团公司,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设计了特别的业务处理模式,可使集团公司总部随时随地掌握各分支机构的资金信息,灵活调度资金,成为集团公司理财的好帮手。客户访问商业银行的网站和登录的时间只需几秒钟,电子付款指令转账付款的资金只需2小时就能到账。 2、服务对象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金融市场对经济发展的稳定与促进作用越来越大,在这之中,商业银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关系到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同时也是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保障。商业银行是以信用为基础,以经营货币信贷和结算业务为主的高负债高风险行业。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具有隐蔽性和扩散性特点,一旦经营风险转化为现实损失,不仅会导致银行破产,还会对整个国家经济造成强烈的破坏。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经营风险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本文着重从内控以及会计方面对商业银行风险防范与控制进行剖析并研究,落足于我国独有的环境下,提出对商业银行风险防范与控制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风险;防范与控制 目录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介绍 (1)

(一)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业务.................................................. 1.. (二)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风险.................................................. 1.. (三)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主要特点.............................................. 2.. (四)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主要形式.............................................. 2.. 二、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防范与控制的现状 (3) (一)商业银行风险防控现状措施介绍............................................ 3.. (二)外部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4.. 三、银行经营风险防范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5) (一)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防范与控制的环境制约................................ 5. 1.商业银行经营目标与原则之间关系的协调不够................................... 5. 2.市场竞争激烈导致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 5.. (二)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防范的基础措施不到位.................................... 5. 1.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5... 2.相应的技术措施缺失......................................................... 5... (三)商业银行风险防控体制问题................................................ 6.. 1.缺少严格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 6.. 2.商业银行中会计对经营风险的监管工作缺失..................................... 6. (四)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问题.................................................. 6.. (五)缺乏对客户信用情况的调查................................................ 7.. 四、加强防范与控制银行经营风险的设想 (7) (一)加强经营风险防范与控制理念.............................................. 7.. 1.银行本身要明确风险理念问题................................................. 7.. 2.银行本身要树立经营风险观念................................................. 7.. (二)建立严格有效的内控制度.................................................. 8.. (三)发挥商业银行会计的监督监管作用.......................................... 8.. (四)加强由体制变动而引发的奖惩机制的建设.................................... 9. (五)加强信息披露与社会监管的作用.......................................... 1..0参考文献 . (11)

年度中国最大的家商业银行排名

2007年度中国最大的50家商业银行排 名 《中国金融》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课题组 依据2007年年末的所有者权益数据,我们对中国159家商业银行进行了排名,列出其中最大的50家银行,同时列出了这些银行的总资产排名,以及相应的税前利润、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资本资产比等指标。159家商业银行包括1家政策性银行,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4家城市商业银行和17家农村商业银行。此次排名首次纳入国家开发银行,并首次从资产规模的角度对50家大银行进行了分组比较。 总体数据分析 2007年,中国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6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4%。与实体经济的增长同步,中国金融业得到进一步发展,银行业资产总额达到52.6万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10.8%,比年初增长19.7%。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0.1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3万亿元,增长15.2%;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7.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9万亿元,增长16.4%。 2007年,我国50家最大商业银行依然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所有者权益、总资产年增长率分别达到51.46%和31.49%,是6年来增长

最快的一年;税前利润总额上升85.18%,达到5321.22亿元。2007年,我国50家大银行的税前平均资本利润率(ROE)和平均资产利润率(ROA)分别为24.59%和1.37%,均为6年来最高。 2007年所有者权益排名前三的银行依次是:中国 (4.18,-0.02,-0.48%)、(3.22,-0.02,-0.62%)和中国 (4.62,-0.04,-0.86%),与2006年相比并无变动;总资产前三名也与2006年一致,依次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连续6年居总资产排名榜首,也是连续两年所有者权益和总资产均列首位。国家开发银行首次被纳入排名,位列所有者权益第四位,总资产第五位。报告期内,国家开发银行获得汇金公司200亿美元的注资,(5.10,-0.05,-0.97%)和(26.05,-0.67,-2.51%)成功上市,(4.97,-0.02,-0.40%)定向增发股份充实核心资本,这四家银行的所有者权益均增长一倍以上。2007年所有者权益增长率前10位的银行均进行了增资扩股或通过上市补充资本金。 所有者权益持续增长 2002年首次排名时,入围50家银行的所有者权益合计为7825.21亿元。6年后,入围银行的所有者权益达到了2428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0.78%。特别是近两年,随着中国银行业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增长也随之加快。与2006年相比,2007年入围

发展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111213

中小银行发展小微金融服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加强和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积极创新和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信贷结构的一项新创举,也是银行信贷营销理念和风险管理理念的一次新突破。我行《2011-2015年改革与发展战略规划》明确指出,要坚持“差异化生存、特色化发展”的战略思路,大胆尝试独特的发展路径,努力开拓细分市场和业务蓝海,通过创新业务模式,改造业务流程,成功打入微小企业市场,并形成比较竞争优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力发展小微金融服务,是落实我行五年战略规划、实践“五个一”和“八个好”战略指导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我行推进“二次改革、二次创业”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发展小微金融服务是培育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途径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以孟加拉格莱珉银行(Grameen Bank)为代表,小微金融机构开始利用为一个联保群体发放贷款的方式向低收入家庭提供免抵押担保小额信贷。这种贷款金额微小、手续简便、还款率较高、高利率和可持续性强,取得了一定成功,掀起了一场“小微金融革命”。近年来,国内银行同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小微企业及其富裕的企业主对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战略意义,纷纷加大了小微客户金融产品和营销模式的研发推广,涌现出一系列针对性强、便利性好、适用性优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例如,中国银行的“信贷工厂”、民生银行的“商贷通”、北京银行的“小巨人”等中小企业

金融服务品牌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国内银行学习和借鉴的典范。其中,以民生银行“商贷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最具影响力。据了解,截至2011年6月末,作为民生银行战略业务的“商贷通”贷款余额达到2076.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86.6亿元,增幅30.6%,占全部贷款增量的57.5%。从国际先进经验和中国最佳实践看,小微金融服务是银行经营模式创新的一片蓝海。为此,我们一定要抓住大多数兄弟行小微金融服务尚处于论证期、探索期和成长初期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我行经营体制活、决策链条短、执行效率高的优势,“认好形势布好局”,积极探索可持续的小微金融服务商业模式,力争成为国内最佳小微金融服务提供商。 二、发展小微金融服务是提升资本效率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我行改革步伐持续加速,公司治理、内控制度、资本充足建设和贷款质量管理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全行的整体实力和抗风险水平得到了新的提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行还没有完全摆脱粗放型经营模式,贷款主要向中型偏大客户集中,仍然是走一条“高风险、高耗能”的外延式扩长路径。然而,预计今后一个时期银行业资本监督力度将不断提高,这会对我行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提出严峻挑战。日前,银监会发布《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大幅提高了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并且明确了新监管标准实施的时间表。按照新标准,正常条件下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0.5%,若出现系统性的信贷过快增长,商业银行还需计提不超过2.5%的逆周期超额资本。同时,引入杠杆率监管标准,

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实验报告

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 实验报告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实验》实验报告书 一、实验目的 《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实验》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系统,采用以总行为数据中心的集中式数据网络系统方式,把银行日常业务处理的流程和各个环节全部纳入计算机处理,形成覆盖银行管理全方位的科学体系,实现网络互联、信息共享、查询自如、方便快捷的电子化管理,实现“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风险控制为核心、以量化分析为主”的管理机制。本课程采用的实验平台是“深圳智盛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系统”,该系统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模拟的交易环境加强学生对现代商业银行理论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满足专业课程的实验、实习及课程设计任务,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一个理论结合实际的实验环境,促使学生关注最新的商业银行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金融专业及其它相关专业的学生走向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 二、实验意义 1、通过对模拟银行软件和相关银行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具体操作,加深学生对银行实务中基本业务流程的理解和掌握,熟悉业务操作的关键要素。 2、由于本次模拟系统采用面向管理、服务、产品、客户和数据的全新概念设计,提出面向客户信息的设计方法,以客户信息文件为基础,构造客户信息管理子系统,为银行综合掌握客户状况、提供全面的客户追踪和决策分析手段提供便利,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理解现代商业银行综合业务面向客户的管理体系。 3、通过本课程教学,加强学生把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管理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能力,促进学生充分理解和运用金融法律、银行规章等知识,提高学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业务发情况综述

行小微企业业务发展情况综述 二、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存在问题 (一)小微企业本身的不足 经营管理能力不强。小微企业很多都是由个人或是家庭所建立的,其中个人素养和管理水平也大不相同,很多的企业都没有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治理构造,很多小微企业对业主个人资产和企业资产的情况不够明确、市场定位不准确、缺少对产品的创新力度。 信息不相符。因为小微企业个人信息不能向外公布,信贷人员不能够及时准确的了解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使得很多金融机构不能对信息和风险进行准确的把握和识别,其中的成本代价也比较高。 财务制度不完善。很多小微企业业务在开展的时候,不能够实现实行实收实付的制度,其中有会计报表信息不完善,财务资料不真实,报表情况不能及时的反映实际情况,没有加强监管力度。4、经营风险不容易控制。小微企业经常受到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其中往往出现经济状况不稳定、死亡情况较多、没有抵押等多方面的风险问题。 (二)银行发展小微业务经济效益不显著 首先,从成本角度来看,商业银行的基本经营原则是保证经营安全和实现最佳收益。小微企业行业分散,业务频繁,导致信用信息也较为分散。为了发展小微企业业务,商业银行势必会增加网点,加大运营设备和人力投入,从而导致了交易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银行贷款业务无论数额大小,其投入的交易成本和信息费用差别并不大,与大中型企业贷款相比,小微贷款的单位成本明显较高,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效益,商业银行倾向更具规模、资金需求量更大的大中企业发展贷款业务。 (三)风控难题待解 从风险角度来看,由于小微企业生产规模小,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缺少规范健全的财务制度,透明度低,存在许多不规范和不易监控,导致信息采集较难,具有较高的违约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管理,一般参照大企业贷款模式,仅从以往企业的财务状况来判断小微企业的偿还能力。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方法以及现在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对小微企业的中风险问题没有进行准确的辨识,使得商业银行无法准确的判断小微企业的授信风险。 (四)小微金融的要求与大银行现有业务模式不匹配 大型商业银行的传统客户是大中企业。银行的业务流程、体制机制都是针对大中企业的情况而设计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因其“短、小、急”等特点,其业务从本质上讲与传统的针对大中型企业的信贷业务有着十分明显的不同,在业务成本和业务风险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商业银行目前仍需要探索适应小微金融需要

某某市商业银行网上银行 业务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某市商业银行网上银行业务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简单介绍一下商行的情况,为什么要开展网上银行业务,以下是一个范例)某某市商业银行作为一家国有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过十年的创业与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的股权结构、规范的经营管理体制、布局合理的机构网络、现代化的业务支持系统、广泛的同业合作基础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的良好局面。伴随着业务的发展,某某市商业银行电子化建设工作在促进业务发展、规范业务流程、拓展新型银行服务、改善经营管理手段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目前某某市商业银行已经初步实现了各类业务处理的电子化,主要包括: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管理会计系统、阳光卡(借记卡)系统、国际结算系统、个人消费贷款系统、网上银行系统和电话银行系统等等。同时,某某市商业银行还完成了各系统的处理大集中、数据大集中,率先成为全国第一家实现银行业务数据集中式处理的商业银行,并在同城灾备、网络建设等方面也达到较高水平。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外金融环境要求银行在挑战中求生存、求发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地位,这对银行电子化建设提出了很高要求。某某市商业银行现有的网上银行系统已难以满足业务和管理的需求。为此,某某市商业银行决定加快推进银行电子化建设进程,从银行战略发展的高度,并根据现代化商业银行先进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法,建立完整的某某市商业银行网上银行新系统。

二、网上银行发展历史网上银行,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一个是机构概念,指通过信息网络开办业务的银行;另一个是业务概念,指银行通过信息网络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传统银行业务和因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新兴业务。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提及网上银行,更多是第二层次的概念,即网上银行服务的概念。网上银行业务不仅仅是传统银行产品简单从网上的转移,其他服务方式和内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且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又产生了一系列全新的业务品种。网上银行最早起源于美国,其后迅速蔓延到Internet 所覆盖的各个国家。美国安全第一网 3 络银行(SFNB)从1996 年就开始了网上金融服务。目前,国际上提供网上银行服务的机构分两种:一种是原有的负担银行(incumbent Bank),机构密集,人员众多,在提供传统银行服务的同时推出网上银行系统,形成营业网点、ATM、POS 机、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的综合服务体系;另外一种是信息时代崛起的直接银行(Direct Bank),机构少,人员精,采用电话、Internet 等高科技服务手段与客户建立密切的联系,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现举例说明这两种银行的发展情况。(一)高效、快速发展的直接银行:德国的Entrium Direct Bankers Entrium Direct Bankers,1990 年作为Quelle 邮购公司的一部分成立于德国,最初通过电话线路提供金融服务,1998 年开辟网上银行系统。目前已经成为德国,乃至欧洲最大的直接银行之一。截至1999 年底,拥有客户77 万,其中使用网上银行系统的客户达15 万;资产总额38.18 美元:控制德国直接银行界30%的存款和39%的消费贷款。Entrium 没有分支机构,员工共计370 人,依靠电话和因特网开拓市场、提供服务。370 人服务77 万客户,人均资产达1000 万美元,大大高于亚洲的领先银行水平(新加坡发展银行人均资产580 万美元,中国农业银行人均资产50 万美元);而且Entrium 认为现有系

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本学期教务处为我们安排了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实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渐理解与掌握了银行日常业务的处理,包括个人储蓄业务与对公业务的处理;对现代商业银行的架构、运营模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十几周的学习中,我们将银行经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地实践、体验与学习银行业务的相关业务,拓展了知识面,提高了我们学习、判断、操作、分析等各个方面的能力。接下来按实验操作过程对相关业务的操作情况进行描述分析。 (一)个人储蓄业务 一、储蓄柜员初始操作 操作内容:登陆个人储蓄系统→修改密码与学号并增加尾箱→用尾箱登录在开始银行模拟业务前,老师给我们每个人分配了一个个人账号。我们可以用此账号作为用户名登陆模拟系统,然后进入“信息中心”修改个人资料并增加尾箱,同时设置尾箱密码以及登录密码,这样方可保证每位柜员都有属于自己的操作空间,避免她人修改银行业务的相关数据。本次模拟实验采取实名制,我们每个人都要在个人资料中填写自己的真实姓名,以便日后老师查瞧各位同学的实验进度以及得分。修改完后,每次登陆后右边信息栏中就会出现自己的相关信息。 在本模块操作中一定要牢牢记住自己的柜员号以及所设置的密码,否则就无法登陆银行模拟系统进行业务操作,这样就只能重新申请一个柜员号。 二、储蓄柜员日初操作 操作内容:凭证领用→重要空白凭证出库→现金出库→凭证综合查询→重要空白凭证查询 银行柜台工作人员进行日初业务处理首先应领用凭证。凭证及现金出库到柜员个人钱箱后才能进行柜员的日常业务操作。我们必须注意到凭证“开始号码”与“结束号码”不能与其她柜员领取的号码相同。自己领取的凭证号码应记下,以便接下来的业务操作使用。在实验过程中,若我们想了解凭证的使用情况,则可以进行凭证综合查询与重要空白凭证查询。

浅谈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浅谈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一、商业银行一般存在的风险 1、人员配备不足风险 该风险主要是指业务机构由于人员配备不足引发的各种非系统性管理风险。其主要表现和危害是:业务岗位的设置和管理缺乏应有的检查和制约机制,基层行人员配备达不到制度要求,混岗,兼岗、业务处理一手清等现象大量存在,业务分级授权制度无法落实,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银行内部业务操作成为“良心活”,为职业道德败坏的内部人员作案提供了可乘之机,形成潜在风险。 2、账户管理风险 账户管理风险是指由于主客观因素影响,放松对客户开户条件的审查和账户活动情况的监督从而导致的风险。这里所说的客户既包括公司客户,也包括私人客户。该风险的主要表现为:一是不按银行账户管理有关规定开立和使用账户,开户手续不全或资金性质与账户类别不符;二是不按规定与开户单位定期办理对账,使存在的问题长期难以发现;三是对长期不动户清理不及时。 3、单位预留印鉴卡片及客户签章(字)管理风险 印鉴卡管理风险主要是银行对印鉴卡管理不善,为犯罪分子所用进而盗取银行或他人资金的风险。其风险表现一是银行对单位预留印鉴卡片的管理不严,未分人保管,及时核对,相互制约;二是银行工作人员对单位更换印鉴手续的审查未按照规定要求执行,使犯罪分子得以“掉包”印鉴实施诈骗;三是由于单位人员不慎,致使印鉴为犯罪分子获取并拓制,利用银企对账和重要空白凭证等管理漏洞窃取单位资金。印鉴卡管理上存在的风险既有单一的外部作案,也有相当数量的内外勾结作案。 客户签章(字)管理风险主要是银行柜员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对客户签章要求不严,产生漏签、代签等现象,使银行资金出现风险损失。其风险表现一是银行柜员对客户签章(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尤其是对私人客户,在挂失、领用卡折、重要凭证、更改客户信息等业务中审查不严,导致出现风险时客户逃避责任、银行垫付资金的现象。二是办理业务时对授权代理现象缺乏法律意识,造成无效代理、过期代理等行为出现,一旦客户恶意逃避银行债务,就会形成银行损失的被动局面。 4、章、证、押(压)的管理风险 章、证、押管理的风险主要是会计部门章、证、押(压)保管不善,未严格执行分工制约、交接登记等制度规定的手续,为内部人员所利用,办理非法的结算业务等引发的风险。其主要表现为:章、证、押(压)未进行有效的三分管,办理结算业务一手清;岗位责任制不落实;会计业务用公章与重要空白凭证、汇票专用章、压数机、密押器、汇票凭证保管、使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使用交接及相关检查登记制度未有效执行等。危害主要表现为内部作案和内外勾结,监守自盗,一旦作案得逞往往形成较大的资金损失,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5、凭证审核风险 凭证审核环节的风险包括收入凭证与支付凭证审核两大类,主要是由于对凭证要素审查不严,造成银行与客户之间的纠纷或者使犯罪分子诈骗成功,基于票据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形

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发展史

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发展史 中国国有四大银行是: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 银行 新中国的银行,一直是国家的一个行政机关,和国家财政一样,行使为国家理财的基本职能,改革开放后发生了质的变化。1983年9月7日颁布的《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分设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专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主要办理工商信贷业务,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以基本建设投资为主要业务,中国银行以涉外信贷为主,中国农业银行主要服务于农业开发和建设,逐步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以专业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 尔后的十几年中,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各专业银行的业务界限逐步被打破,几家专业银行均在“专业”业务的基础上,开设了其它各种金融业务,逐渐形成了在各有侧重的基础上又相互交叉的局面。 1993年12月《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银行体系的构架基本形成。其主要包括: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和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 参考资料:周平的《网上银行》 中国有哪几家银行是私人银行?交通银行和招商 银行算不算私人银行? 一般的招商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等都是股份制银行,但都是国有银行,因为是国家控股或是全股. 银行目前仅有三家可以算是民营银行,因为在他们其中民营资本占控股地位,他们是:民生银行\徽商银行\浙商银行. 2005年我国共有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3万多家。主要包括: 3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4家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1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投资银行、招商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海南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渤海银行), 115家城市商业银行, 626家城市信用社, 30438家农村信用社, 57家农村合作(商业)银行, 238家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 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商业银行小微金融地发展及现状

内容摘要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渠道,是创业富民的重要途径。但是小微企业的融资一直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在政策指引与社会需求下,商业银行开始大力发展小微金融业务。但在其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本文首先参照相关文献,对我国小微企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其次,以泰隆商业银行为例,探究泰隆银行发展小微金融中成功的因素。最后,从商业银行方面提出了发展的对策,为把握小微金融的方向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小微企业、商业银行、小微金融、发展

ABSTRACT Small and micro-sized enterprise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ut stimulating the growth of these industries is also an important method for creating jobs and improving the common person’s living standard. Nevertheless, the financing of small and micro-sized enterprises is not always easy, straightforward, or with out problems. Under the guidance of governmental and banking policies and the demands of social need, commercial banks globally began vigorously developing the microfinance sector. The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are no exception to this rule and have also been developing microfinance business rapidly; however, the banks have encountered various problems with this financial industry. Studying the current approach of Chinese and other foreign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microfinance sector serves as a foundation for this paper’s examination of how commercial banks develop microfinance here in China. KEYWORDS: Small and micro sized enterprise, commercial bank, microfinance, development

各大商业银行网银业务优劣势比较

各大商业银行网银业务的优劣势 一、中国银行 1.中国银行网银业务优势 2.中国银行网银业务劣势 二、中国工商银行 1.中国工商银行网银业务优势 2.中国工商银行网银业务劣势 三、中国农业银行 1.中国农业银行网银业务优势 2.中国农业银行网银业务劣势 四、中国建设银行 1.中国建设银行网银业务优势 2.中国建设银行网银业务劣势

一、中国银行: 它是中国领先的国际化的银行,其分支机构遍布全球。业务包括传统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业务在的全面的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对公网上银行,提供7×24小时的财务管理、资金集中管理和现金管理服务。中国银行的在线银行的业务比较多,除网上银行外还包括了银行、手机银行和家居银行,这几项服务都可进行查询、转帐、支付和结算等业务。它的服务有汇划即时通,对公账户查询,报关即时通,BOC网银系统-SAP财务系统,境外管理项目。所以它的功能是最全面的,其安全性也是很高的,使用了IBM的安全技术,提高了安全性。 它的网上服务功能:服务,投资服务,信用卡服务,网上支付,资讯服务等。服务有账户信息查询、个人账户转账、代缴费、个人账户管理等。中国银行个人网上银行提供从信息查询到个人账户转账等全面的账户服务,可以掌握最新的财务状况。 投资服务包括外汇宝、银证转帐、银券通、开放式基金等功能,个人网上银行还有外汇宝、银证转帐、银券通、开放式基金等多种自助投资服务,可以实现在家就能进行各银行的互相转换和投资等。除此之外,中国银行网上银行在进入时设置了开户地,可以让用户能快速地进行交易,还有长城国际卡和中银信用卡,据了解,国有银行中只有中行才有信用卡.这是它与其它银行最大的不同之处。 1.中国银行网上银行优势

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实验

齐鲁工业大学实验报告成绩 课程名称金融模拟实验指导教师崔凌云实验日期 2013年12月23日-31日 院(系)商学院专业班级金融10级2班实验地点七机房 学生姓名何慧恩学号 201008021042 同组人无 实验项目名称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模拟的交易环境加强学生对现代商业银行理论知识的理解,训练实际动手能力,满足专业课程的实验、实习及课程设计任务,为走向社会提供一个理论结合实际的实验环境,促使学生关注最新的商业银行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金融专业的学生走向社会提供一个理论结合实际的实习环境。 二、实验原理 通过系统将所学的银行理论知识与现代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相结合,通过对本系统的模拟实验操作,充分理解所学的银行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系统的联系。本系统的开发严格遵循我国的金融制度、金融法规,在功能和操作流程上与现行的商业银行业务系统完全保持一致。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钱箱管理 系统(指导老师)对网点设立柜员钱箱。柜员钱箱在柜员第一次登录系统注册时柜员钱箱号不输(此时此柜员钱箱不存在),要柜员注册系统后做增加柜员钱箱后柜员才生成钱箱号。在柜员钱箱生成后不能办理现金业务,需退出系统重新注册系统(此时此要输入柜员钱箱号)后才能办理现金业务。柜员钱箱,只允许本柜员使用,如果一个柜员不注册钱箱,则只能做转账业务而不能做现金业务。 柜员第一次使用新系统时没有柜员钱箱。具体操作是:根据更具老师给定的号,柜员登录,进入界面,在通用模板的钱箱管理处的增加钱箱,输入相应内容,完成钱箱和操作员等操作。然后退出系统,重新登录,输入用户注册名、钱箱号码、用户密码,回车后进入业务界面。以后每次登录时必须输入钱箱号码,否则只能做转帐业务而不能做现金业务。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研究 摘要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它不仅是银行赢利性和安全性的需要,而且也是适应不断严格的国际监管规则和当今金融业生存与发展激烈竞争的需要。如何控制风险,在竞争中不断繁荣发展,提升整体实力,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关注的首要问题。本文依据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特点及经营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结合我国银行业内外部环境,同时借鉴欧洲银行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对如何有效管理、防范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做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控制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大和银行是日本名列第12位的大型国际性商业银行

大和银行是日本名列第12位的大型国际性商业银行。1995年9月25日,该行纽约分行主管交易的执行副总裁井口俊英坦言自己在长达11年的时间中累计隐瞒了高达11亿美元的巨额亏损;随即,大和银行被迫对外宣布其亏损。井口俊英成为继巴林银行交易员里森之后又一个令国际银行界为之震惊的人物。 早在二战结束时,日本就通过了《证券和交易法》,其中第65 条严令禁止日本的银行参与国内证券业。该法案类似于美国《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旨在保证存款人利益不受证券市场大幅度波动的影响。然而,日本银行业的利润来源因此大受限制,在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竞争中也显然处于不利地位。于是,日本银行业纷纷积极拓展国际证券业务,通过国际渠道进行国内证券投资,以此增加利润,积累经验,等待国内金融管制的放松。许多日本银行将其海外分支机构作为对国内人员进行证券交易培训的基地。由于膨胀太快,交易人员缺乏必要的素养和经验,交易机构又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机制,这就为恶性事件的发生埋下隐患。 井口俊英1976年开始在大和银行纽约分行工作,三年后被提升为交易部主任,从此负责前台交易、后线结算和债券保管。如此三权集于一身,显然违背了资金交易中前线和后线相互分离、相互监督的风险管理原则,为井口俊英的违规交易提供了机会。自从1984年井口在美国的政府债券市场上亏损20万美元后,他便开始利用职务之便篡改客户账目,把客户账上的债券出售,再造假账说明这些债券并未卖掉。年复一年,假账和亏损积聚迅速,然而大藏省、美国联邦储

备银行及大和银行总行均未曾检查出问题直到井口俊英自感难以为 继才主动坦白。 大和银行纽约分行被关闭的主要原因 1995年9月,日本大和银行纽约分行员工井口俊英账外买卖美国联邦债券,造成11亿美元的巨额亏损的事件曝光。为了掩盖这笔 巨额亏损,井口在11年内伪造了3万多笔交易记录。如此长时间和 涉及如此大金额的伪造文件在11年后才被发现,当时一度成为人们 谈论的焦点。是什么给了一个银行职员如此大的权限,引起了多方讨 论。 井口1977年进入银行方面都没有发现。1995年,井口终于没有办法继续隐瞒造成的亏损,于是向有关部门自首,事件终于被披露。 1995年9月26日日本大和银行因管理混乱流失11亿美元 1995年3月7日英国巴林银行破产。无独有偶,9月26日,日本大和银行宣布因纽约分行雇员帐外买卖美国债券,使该行的11亿美元付诸东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巴林事件的日本版,它又再次警示人们:加强金融监督机制是何等重要。 9月26日,总部设在大阪的日本大和银行行长藤田彬宣布,由于驻纽约分行雇员井口俊英从1984年开始在帐外买卖美国债券,使该行蒙受了1100亿日元(约合11亿美元)的巨额损失。长期以来,日本经济界和国际金融界由于巨额坏帐问题,已经对日本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颇有疑虑。这个消息传开后,人们的心里又罩上了一层阴影。现年44岁的井口俊英曾就读于美国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