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新订版)
土地调查实习工作报告

实习工作报告实习单位:XX县土地调查测绘中心实习时间: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实习内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测绘、数据整理与分析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合理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全面掌握我县土地利用现状,提高土地资源管理水平,根据国家和省市关于土地调查的政策要求,我县决定开展土地调查工作。
作为一名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学生,我深知土地调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积极参加了这次实习,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测绘和数据整理与分析等工作。
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本次实习的核心内容。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利用卫星遥感图像、地形图等资料,通过野外实地调查,记录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等信息。
在调查过程中,我认真观察地形地貌,详细记录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如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并对不同类型的土地进行面积测算。
通过这次调查,我对我县土地利用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锻炼了自己的实地调查能力。
2. 土地测绘在实习的第二阶段,我参与了土地测绘工作。
测绘工作主要包括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和界址测量等。
在控制测量阶段,我学会了如何利用全站仪、GPS等仪器进行坐标测量,并掌握了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在地形测量和界址测量阶段,我跟随导师学会了如何阅读地形图,利用测量仪器进行实地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
通过这次测绘实习,我对土地测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3. 数据整理与分析在实习的后期,我参与了土地调查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工作。
我学会了如何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录入、查询、修改和删除,并掌握了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得出了我县土地利用现状的基本结论,并为下一步土地资源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
首先,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土地调查、测绘和数据分析方面的专业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土调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资源日益紧张。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管理政策,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我于2021年7月至9月在XX市XX局土地利用规划科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土地调查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管理政策。
2. 掌握土地调查的基本方法、技术和流程。
3. 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为今后从事土地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三、实习内容1. 土地资源现状及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土地资源现状及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工作。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实地考察、与当地村民交流等方式,对调查区域内的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类型、土地权属、土地利用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了解。
2. 土地调查技术及方法学习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土地调查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制、土地权属调查、土地调查数据处理与分析等。
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了相关软件的使用技巧,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土地管理政策学习实习期间,我重点学习了我国土地管理政策,包括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土地规划、土地征收与补偿等。
通过学习,我对土地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从事土地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础。
4.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提升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事共同完成了多项工作任务,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协作、沟通。
在遇到问题时,我们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习体会与收获1.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习,我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调查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从事土地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础。
2.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实习期间,我与同事共同完成了多项工作任务,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协作、沟通。
在遇到问题时,我们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3. 对土地管理工作的认识实习使我深刻认识到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明白了土地资源对于国家、社会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土地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

土地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土地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1、准备工作下午,在吴老师、张老师和常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向目的地出发,进行路线勘察工作。
每到一个小组的目的地,老师们都进行了认真的讲解如何辨认自己在地图上的位置和如何确定工作区域的边界。
然后,带领其他小组继续前进。
我们小组被分在最远的区域刘李庄周围的土地,正好有几条道路穿过整个区域,把我们的区域分割成几部分有利于我们展开分布调查。
我们首先进行初步的调查,熟悉调查的技术和技巧,然后在从最远处向近处开始调查,在熟悉的调查技术的情况下完成整个村庄典型区域的调查。
下午进行了村边的绘制,由于村的南头,有几外扩建的新建筑,我们进行实地补测,并结合工作底图,进行绘制上图。
今天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刘李庄村内和东西北边廓,在东边廓处。
由于地形和地图的原因,一度找不到我们所在的位置,经过一块认真的讨论和研究,并借助gps定位仪,最终找到了我们的位置,并绘制上图。
第四天周四上午7:00我们于饮马河畔进行补测。
截止到昨天,工作基本完成剩下就是测一下北头的边界和剩下的检查补测,我们于10:00左右完成了所有的绘制上图工作。
3、室内拼图对各个小组的几天来的调查进行总结,并对各个小组完成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侵蚀图进行拼接。
在绘制各个图之前,现在每组的薄膜上确定了控制点,方便拼合是图幅能够准确匹配,我们先按控制点将四个小组的图拼合后者在一张较大的薄膜上将各个小组的图绘制到一张上去。
拼合完成后进行对图幅进行修饰,绘制图例、比例尺和图幅名称等。
五实习总结与心得体会通过这次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实习活动,我们对这门课程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巩固了课堂基本理论知识,引证、丰富已学过的专业课程内容,提高我们在生产实际中调查研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增强了我们对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土壤调查与评价的认识,了解如何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的土壤调查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土地调查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土地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掌握土地资源现状,提高土地管理效率,我国积极开展土地调查工作。
作为一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土地调查实习,以下是实习报告。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土地调查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方法。
2. 掌握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和管理的相关知识。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4.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今后从事土地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习内容1. 实习前期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学习了土地调查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土地调查的定义、目的、方法、程序等。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和土地管理政策。
2. 野外调查实习期间,我们分组进行了野外调查。
主要内容包括:(1)土地类型识别:通过观察地表植被、地形地貌、土壤质地等特征,识别不同类型的土地,如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了解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等情况,并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
(3)土地权属调查:核实土地权属,了解土地权属单位、使用权人、土地用途等。
(4)土地质量评价:根据土壤、植被、地形等指标,对土地质量进行评价。
3. 实习后期整理实习结束后,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1)绘制土地利用现状图:根据野外调查结果,绘制土地利用现状图,并标注各类土地的分布。
(2)编制土地调查报告:总结实习期间的工作成果,对土地资源现状、土地利用变化、土地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
四、实习收获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团队合作精神: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了团队精神。
3. 拓宽视野:实习让我了解到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和土地管理政策,拓宽了我的视野。
4. 提高综合素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协调,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五、实习建议1. 加强实习指导:在实习过程中,指导老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确保实习质量。
土地资源调查实习情况报告

实习情况报告我于2023进行了土地资源调查的实习。
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土地资源调查、数据整理和报告撰写等工作。
通过实习,我对土地资源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实习的第一周,我主要进行了土地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包括地图阅读、野外调查技巧和数据采集等。
此外,我还学习了如何使用土地资源调查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通过这些学习,我对土地资源调查的流程和要求有了清晰的认识。
在实习的第二周,我参与了土地资源调查的实际工作。
我和团队成员一起,深入农村和农田,对土地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记录。
我们查看了农田的土壤质量、作物种植情况和土地利用状况等,并与农民进行了交流和访谈,了解他们的土地利用需求和问题。
通过实地调查,我深刻了解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管理的复杂性。
在实习的第三周,我开始进行数据整理和报告撰写的工作。
我和团队成员一起,将实地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制作了土地资源调查报告。
在报告中,我详细描述了调查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土壤质量和作物种植情况等,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
通过这项工作,我提高了自己的数据分析和写作能力。
在实习的最后一周,我参与了实习总结和报告答辩的环节。
在总结会议上,我与其他实习生分享了实习经验和收获,并接受了导师的指导和反馈。
在报告答辩环节中,我向导师和同学们展示了实习成果,并回答了他们提出的问题。
通过这个环节,我提高了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土地资源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认识到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
同时,我也了解到土地资源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和土地质量退化等。
因此,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024土地调查实习报告2篇

2024土地调查实习报告 (2)2024土地调查实习报告 (2)精选2篇(一)实习报告2024年土地调查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2024年是我所在学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实习年份。
本次实习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他们了解和熟悉土地调查的流程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土地资源管理的认识。
实习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确定、调查设计的制定、调查数据的采集和整理等。
二、实习目的1.了解土地调查的实际操作流程和方法;2.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3.熟悉土地调查数据的采集和整理方法;4.加深对土地资源管理的理解。
三、实习内容和主要工作1.调查对象的确定:在实习开始前,根据老师的指导,我们小组确定了调查对象,主要是某个县的农村土地资源状况。
2.调查设计的制定: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并制定了调查问卷和调查表格。
3.调查数据的采集:为了获取准确的数据,我们到调查对象地区进行实地调查,通过问卷和实地考察的方式获取相关数据。
4.数据整理和分析:回到学校后,我们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对土地资源进行图像分析。
5.撰写实习报告:根据实习的整体情况和数据分析结果,我们撰写了实习报告,总结了实习的过程和结果。
四、实习心得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土地调查是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只有了解土地的实际状况和利用情况,才能更好地制定管理政策和措施。
同时,我也发现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重要作用,它们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土地相关数据,并通过空间分析的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土地资源状况。
此外,实地调查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有亲身观察和实地考察,才能更真实地了解土地的情况。
通过实习,我不仅积累了实践经验,还对土地资源管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相信,这次实习对我的职业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并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总结本次实习使我深入了解了土地调查的实际操作流程和方法,掌握了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应用,加深了对土地资源管理的理解。
土地调查实习报告总结

土地调查实习报告总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与了土地调查的实习项目。
这次实习让我对土地调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习的总结。
首先,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土地调查的重要性。
土地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对土地资源的调查和了解对于我们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习,我了解到土地调查不仅涉及到土地的利用现状、土地质量、土地权属等方面,还包括了对土壤、气候、地形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分析。
这次实习让我明白了土地调查的复杂性和严谨性。
其次,实习期间,我学到了许多实用的土地调查技术和方法。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进行了现场踏勘、采样、测量等工作。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如何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如何进行土地利用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分析土地利用数据,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调查报告中。
这些实践经验对我今后从事土地调查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
再次,实习期间,我加强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实习项目中,我们需要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调查任务。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密切配合,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如何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工作。
这次实习让我认识到,团队合作是完成大型项目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
最后,实习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理论知识方面还有待加强,对于一些土地调查的专业术语和理论概念还不够熟悉。
同时,我在实际操作中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比如在测量数据时出现的误差等。
这些发现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我将努力学习土地调查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这次土地调查实习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通过实习,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土地调查的知识和技能,还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相信这次实习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未来的土地调查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土地实习报告【四篇】

⼟壤学实习教学作为⼟壤学教学中的重要实践环节,在对学⽣能⼒培养以及科研思维和团队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作⽤和意义。
本⽂是为⼤家整理的⼟地实习报告【四篇】,仅供参考。
⼟地实习报告【⼀】 ⼀、实习⽬的 ⼟壤圈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和浅⽔域地的⼟壤所组成的⼀种连续体活覆盖体,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进⾏物质能量的交换。
⼟壤是地球陆地表⾯具有肥⼒能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具有⽣物活性和孔隙结构的介质。
⼟壤与⼈类关系⼗分密切,⼈类⽣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资源⼤部分来源与⼟壤,故了解⼟壤,分析⼟壤,创造良好的⼟壤环境,维护植物的正常⽣长发育,是提⾼⼈类物质⽂化⽣活⽔平的重要⽅⾯! 野外教学实习是⼟壤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壤类型调查的基本⽅法,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掌握⼟壤剖⾯性状观察的⽅法,了解⼤明⼭和弄拉⾃然保护区主要⼟壤类型的分布、成⼟条件、剖⾯特征及改良利⽤措施和实现⼟壤的可持续开发利⽤。
⼆、实习概况 1、实习地点:武鸣县、上林县、⼤明⼭⾃然保护区、弄拉⾃然保护区。
2、实习时间:xx年x⽉x⽇到xx年x⽉x⽇ 3、实习器材:铁铲、PH指⽰剂、软卷尺、⽐⾊卡、⼟⼑、标杆、蒸馏⽔等。
4、实习⼈员:⼴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11级地理科学全体学⽣共120⼈和指导⽼师2⼈。
5、指导⽼师:周兴⽼师、罗献宝⽼师。
三、实习基本理论依据 1、⼟壤剖⾯形态观察分析 ⼟壤剖⾯是指从地⾯向下挖掘后露出来的垂直剖⾯。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点挖掘⼟坑,⼟坑深度按实际需要⽽定,标准剖⾯要⼀⽶宽两⽶长,⼀直挖到基岩。
挖出的表⼟、⼼⼟分别放置在两旁,挖好⼟坑后,把向阳的坑壁垂直削平,⽤为观察的⼀⾯,观察上保持原状,不要践踏及堆放⼟壤。
观察剖⾯时,应先从上⽽下划分若⼲层次(⼀般以层颜⾊、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观察⼟壤的形态、特征,并做好记录。
观察项⽬主要有:⼟层厚薄、颜⾊、质地、结构、酸碱度、松紧度以及根系情况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新订
版)
Practice report on land survey and mapping
( 实习报告 )
汇报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用于工作总结/工作汇报/年终总结/全文可改
土地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新订版)
一、实习区概况
昌黎县东临渤海,北枕碣石,西南挟滦河,是连结华北与东北两大经济区的"经济走廊",区位优势明显。
全县辖10镇、6乡、1个城郊区,446个行政村,人口54.8万人,总面积121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4万亩。
昌黎县由山丘、平原、浅海和滩涂构成了多相性资源结构,自然资源丰富。
昌黎镇素有花果之乡之美誉。
近年来,花卉栽培长足发展,大量中高档花卉,远销京、津、唐、东北等中城市,走进家庭,美化环境。
昌黎碣石山路水果品种丰富,久负盛名,葡萄、苹果、桃、梨等干鲜果品不断得到品种改良优化,大大丰富了果品市场。
城郊区刘李庄村位于昌黎县城郊区东侧,与县城接壤,临近外环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同时辐射周边西沙河村、太平庄村、东高庄村、中卓庄村、西钱庄村、东钱庄村。
城郊区刘李
庄村是秦皇岛市无公害蔬菜水果生产基地,每年种植大棚甘蓝、菜花XX多亩,油桃400亩,草莓100多亩,年生产各类蔬菜XX多万斤,年产油桃160万斤,年产草莓100万斤。
二、实习目的
为培养学生野外研究土壤和环境的工作能力,使学生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一般程序、原则、原理和主要内容。
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体质,逐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特进行本次教学实习。
通过本教学实习要求学生能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树立为资源环境事业献身的思想奠定基础。
三、实习计划
实习时间共安排5天,分野外调查和室内制图两个阶段。
1.野外调查阶段
1)上午进行基本路线调查的原理和技术的讲解,领取实习工具。
下午,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到达刘李庄,同时进行路线勘察,了解刘李庄的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第一天)
2)开始对刘李庄进行详查,并绘制成图。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上午)
2.室内制图阶段
1)
室内拼图。
各小组进行边界区域的拼接,对差异较大的地区需在进行野外定点调查。
(第四天下午,第五天上午)
2)写实习报告。
(第五天下午)
四、实习内容与过程
本次实习是以1:1正射影像为工作底图,调查作业面积为2kmx1km,应用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原理与方法完成刘李庄周边的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与制图。
1、准备工作
周一,我们于上午8:00在资源与环境实验室开始实习准备工作。
吴老师首先把我们分成了六个工作小组,并在每个组选出两个小组长,负责统筹本组的工作。
然后,就实习内容、步骤、出图精
度、验收标准及安全等相关事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指出在实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接着,每个小组分到一套实习工具:底图(航片)一张,地形图一张,三角板一套,圆规一套,铅笔一支,小刀一把,gps定位仪一台,标杆一个,卷尺一个,橡皮一块,木板一块,书包一个,地质罗盘仪一个。
最后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区域制定了勘察路线和工作计划。
下午,在吴老师、张老师和常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向目的地出发,进行路线勘察工作。
每到一个小组的目的地,老师们都进行了认真的讲解如何辨认自己在地图上的位置和如何确定工作区域的边界。
然后,带领其他小组继续前进。
我们小组被分在最远的区域刘李庄周围的土地,正好有几条道路穿过整个区域,把我们的区域分割成几部分有利于我们展开分布调查。
我们首先进行初步的调查,熟悉调查的技术和技巧,然后在从最远处向近处开始调查,在熟悉的调查技术的情况下完成整个村庄典型区域的调查。
2、调绘与补测
周二,我们上午7:30到达目的地,开始进行调绘,由于刚刚
开始,找不到工作的特点,进度稍慢。
首先对南和西的边界以内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gps定位。
并绘制上图,具体工作方法是:将实行区的同一土地利用的边界进行gps定位。
并换算出在地图上实际到我们所在位置的距离,进行绘制上图。
gps仪是经三个点校准后的,纬度不差,经度差-4.5′。
测完西边及南边后,向东走,调查大棚里种植情况。
毛桃、油桃和草莓居多,然后我们将各大棚进行定位。
并测绘上图。
然后,由工作底图上的路结合实地情况绘制图斑,最后绘制耕地。
下午进行了村边的绘制,由于村的南头,有几外扩建的新建筑,我们进行实地补测,并结合工作底图,进行绘制上图。
由于是第一天,不论从精力上和熟练程度上都不是很高,进度稍慢,但经过我们团结协作,还是超额完成了第一天的任务。
周三上午7:00,我们在刘李庄及以北地区进行调绘和补测。
吸取昨天的经验,并延长工作时间以确保实习工作的顺利完成,我们7:00就已经抵达刘李庄,并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首先,我们对昨天的图面进行了简单的整理,以确保今天的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今天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刘李庄村内和东西北边廓,在东边廓处。
由于地形和地图的原因,一度找不到我们所在的位置,经过一块认真的讨论和研究,并借助gps定位仪,最终找到了我们的位置,并绘制上图。
中午,我们为了节省时间,没有回学校吃饭和休息。
下午1:30左右就开始了勘查和实测。
由于刘李庄北边有一条饮马河,故在其周围出现了许多桃树种植大棚。
经过与老乡的交谈得知:由于饮马河过去三年一来水,将大量的有机质积累到河的两岸,使大堤上的土壤非常的肥沃,适合于蔬菜和果树的栽培。
当谈及效益问题时,老乡流露出无比喜悦的笑容:每亩地种植桃树大概为110棵,每颗的产值大约有260元人民币,然后减去15元的投资,大约净产值为240元这样算下来,每亩地大约有26000元的效益。
他称,自己种了7亩地,也就说,这一年,利润达18万之多。
然后我们将饮马河周围的大棚进行了gps定点,然后经过计算将其标在图上。
第四天周四上午7:00我们于饮马河畔进行补测。
截止到昨天,工作基本完成剩下就是测一下北头的边界和剩下的检查补测,我们
于10:00左右完成了所有的绘制上图工作。
3、室内拼图对各个小组的几天来的调查进行总结,并对各个小组完成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侵蚀图进行拼接。
在绘制各个图之前,现在每组的薄膜上确定了控制点,方便拼合是图幅能够准确匹配,我们先按控制点将四个小组的图拼合后者在一张较大的薄膜上将各个小组的图绘制到一张上去。
拼合完成后进行对图幅进行修饰,绘制图例、比例尺和图幅名称等。
五实习总结与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实习活动,我们对这门课程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巩固了课堂基本理论知识,引证、丰富已学过的专业课程内容,提高我们在生产实际中调查研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增强了我们对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土壤调查与评价的认识,了解如何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的土壤调查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仅仅依靠平时
课堂上的听课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课外亲身实习,亲自去完成老师布置的实习任务才能更全面的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对这门课有更感性的认识。
最后,在这里要感谢吴老师及其他两位老师在课程实习过程中给予我们的帮助与指导。
(如有需要该处可填写单位名称)
Please fill in the name of the unit if necess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