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鼻饲病人误吸原因及护理进展
鼻饲患者预防误吸的护理

【关键词】预防误吸鼻饲患者预防误吸的护理(pdf)对于昏迷、病情危重、不能经口进食等患者常通过鼻饲给予营养支持以及供给药物,以利疾病的早日康复。
但鼻饲可因患者意识改变、置管位置不当、呕吐等因素引起误吸,一旦发生,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后果,并增加了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此,预防误吸在鼻饲护理中尤为重要。
临床上误吸的预防多从胃管置入法,营养液供给方法、量、速度和温度及喂养时患者的体位等方面施行。
现对其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1 鼻饲患者易发生误吸的原因胃排空延迟、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退和昏迷者较易发生误吸[1],通常在误吸48 h 后就会形成肺炎,重要的致病物质是胃酸和食物等。
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都会增加误吸发生率,而且往往是多因素共同参与、共同作用的结果。
有学者报道,在不同状态下,误吸发生率不同,睡眠状态约为45%;意识障碍者约为70%;放置肠内喂养管约为50%;气管插管约为50%~75%[2]。
1.1 意识状态改变处于昏睡、昏迷状态的患者,因咽部感觉迟钝、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吞咽困难或无力吞咽使胃肠液反流至口腔,从而导致胃肠液体被吸入气管。
在这种情况下,误吸的可能性或严重程度都会大大增加,其严重程度与吸入胃肠液的量和质有关。
1.2 胃管的影响1.2.1 胃管移位鼻饲喂养期间,导管位置移动常见原因为脊髓损伤、鼻胃管滑脱需再放置、更换床单(或洗澡、更衣)、因诊断性检测和治疗而移动患者等因素,均可导致喂养管移位。
1.2.2 胃管留置长度的测量传统方法测量留置胃管的长度,胃管插入深度为45~55 cm,通过抽出少量的胃液或仅能听到气过水声来证明胃管在胃内;按眉心至脐体表标志测量留置胃管长度,插管深度为55~63 cm,可使胃管侧孔全部进入胃内。
传统法体表留置长度与实际胃管留置长度有一定差距,而眉心至脐体表测量长度与实际胃管留置长度接近[3,4]。
1.2.3 留置胃管对生理环境的改变由于鼻咽腔、食管内留有胃管,鼻饲患者原有的消化道生理环境被改变。
长期鼻饲老年患者误吸原因及预防护理

长期鼻饲老年患者误吸原因及预防护理摘要:目的:探讨长期鼻饲老年患者引发误吸的原因和预防护理对策。
方法:选取了福建省漳州市医院、天津武清中医医院、重庆医科大学永川医院、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本溪中心医院共5家医院的研究,统计鼻饲老年患者误吸原因和护理措施。
结果:长期鼻饲老年患者发生误吸与鼻饲体位、意识障碍、鼻饲管的影响、胃肠道功能和鼻饲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可改变患者的体位、采用合适的鼻饲方式以及选择合适大小和长度的鼻饲管等帮助降低鼻饲误吸的风险。
结论:及时发现长期鼻饲老年患者误吸原因,并采取措施能够减少误吸发生。
关键词:鼻饲;老年;误吸;1引言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差和各种疾病导致不能用口进食。
对于胃肠功能正常的患者,通常采用鼻饲的方式帮助患者进食。
鼻饲是将导管经鼻插入胃内,通过在导管内注入食物或药物给予的过程。
鼻饲能够为老年患者提供机体所需的营养和防止老年人因吞咽反射减弱造成的急性误吸。
但胃管的插入会刺激到患者咽部,造成咽部环状括约肌发生损伤和功能障碍。
这种情况肉眼看不见但也可能引起误吸。
当患者误吸最可能引发的就是吸入性肺炎,从而导致患者窒息,威胁到生命安全。
研究表明,老年患者鼻饲误吸的发生率高至 83.93%[1],目前,在临床上误吸已经严重影响老年慢性病鼻饲病人的生活和生命安全,正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近年来,为防止患者误吸,许多医护人员对长期鼻饲老年患者误吸的原因进行了大量临床研究,以此找到合适的措施预防误吸的发生。
因此,本文对福建省漳州市医院、天津武清中医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本溪中心医院[2-6]共5家医院的鼻饲老年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对误吸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控制措施有了系统的认识。
2研究方法与对象2.1研究方法本研究在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等多个数据库中输入关键词“鼻饲”、“老年”和“误吸”进行文献筛选,选取了福建省漳州市医院、天津武清中医医院、重庆医科大学永川医院、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本溪中心医院共5家医院的鼻饲老年患者误吸的原因和护理对策。
气管切开鼻饲患者误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气管切开鼻饲患者误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鼻饲是危重患者气管切开后常用的营养支持方式,但大量的临床经验表明,患者鼻饲时常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又以误吸较为常见,可使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因此,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于减少误吸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中笔者现就气管切开鼻饲患者发生误吸的原因进行分析,且结合自身经验,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标签:气管切开;鼻饲;误吸;原因;护理气管切开患者由于长期以异常通路进行呼吸,特别是给予机械通气处理后,丧失了有效的咳嗽及呑咽反射能力,主要呈吞咽功能丧失、咳嗽及肌肉松弛等表现,而针对该类患者,临床上主要通过鼻饲方法进行胃肠道营养支持,但患者鼻饲时常出现误吸等并发症,使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甚至导致ARDS,危及患者生命[1]。
同时,因受到患者鼻咽部结构变化及意识障碍等因素的影响,明显增大了患者的误吸发生率。
因此,针对气管切开鼻饲患者的误吸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且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误吸的发生原因1.1气管切开相关调查显示,气管切开患者进行鼻饲时的误吸发生率约为30%左右[2],气管切开者,气管插管及鼻饲管都位于咽后部,会出现吞咽障碍、咽肌萎缩,故常引发误吸情况。
气管切开者的上呼吸道防御能力降低,分泌物增加,进行吸痰、咳痰均易导致腹内压上升,从而明显增加了患者的误吸发生率。
同时,呼吸机辅助通气也易导致腹内压上升而引发误吸。
1.2意识障碍需行气管切开患者的病情通常比较危重,常合并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延缓胃排空,减弱患者的贲门括约肌功能,降低患者的吞咽功能,从而使患者的胃内容物逐渐反流至喉部而导致誤吸。
1.3鼻饲护理因素1.3.1体位因素气管切开患者常合并多种神经系统疾病,部分疾病患者具有特殊的体位需求,从而明显增大了患者护理的难度。
相关报道显示,持续取仰卧体位会增大患者的误吸率,而坐位体位可导致患者的腹内压上升,从而增大患者的误吸发生风险[3]。
降低气管切开鼻饲误吸的发生率的护理研究

( 广 东省德庆县人 民医院 , 广东 德庆 , 5 2 6 6 0 0 )
关键词 :气管切开 ; 鼻饲 ;误吸;发生率 ;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 4 7 3 . 6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 — 2 3 5 3 ( 2 01 3 ) 2 2 — 1 5 2 — 0 2 1 3 OI :1 0 . 7 6 1 9 / j c mp . 2 0 1 3 2 2 0 6 7
气管 切 开 的患 者病 情重 , 不 能经 口进食 , 通过 鼻 饲予 以营 养支持 、 药 物供 给 , 鼻 饲患者 由于鼻咽
腔、 食管 内留有 胃管 , 胃管 的 留置 会使食 管 相对关
道; 鼻 饲后没 有保 持好 体位 。
1 . 4 计 划和 改善 流程
1 . 4 . 1 胃管 置入 方 法 :① 留置 胃管 前 详 细评 估 患者 颅 内压 及 呼吸 道情 况 。先 清 理 呼 吸道 、 清 除 V I 鼻 分 泌物 , 吸尽 口咽 、 气 管 内痰 液 , 降颅压 措 施 后置 管 ; ② 置管 时 患者 取平 卧 或颈 下垫 一软 枕 , 保持 头 、 颈、 躯 干在 水 平 线 上 。当 胃管 置 人 l 6 ~ 1 8 c m( ¥ H 当于 气管切 开部 位 ) 感 阻力增 加 时 , 由辅 助人 员拔 出气管 套 管 0 . 5 ~1 . 0 c m, 操 作 者将 胃 管顺 势往 下插 入 , 待 胃管通 过 气 管切 开 部 位后 辅 助人 员再将 气 管套 管 还 回原 位 , 操 作 者 继 续将 胃 管 置入 胃内。③延 长 胃管 的插 入长度 。 胃管置 人 常规 长度 增 加 1 0 ~1 5 c m, 置 人 深 度 应 为 胃管最 末 1 个侧 孔距 尖 端 的距 离 , 即 胃管插 入 长 度 为发
气管切开患者鼻饲时发生反流误吸的原因及体位摆放

气管切开患者鼻饲时发生反流误吸的原因及体位摆放目的分析气管切开患者鼻饲时发生反流误吸的原因,并探讨体位摆放对预防反流误吸的效果。
方法选择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保持仰卧位,并注意调节胃管深度及鼻饲速度,避免剧烈吸痰等;观察组患者采取头高脚低30°的斜坡卧位,在鼻饲前15 min尽量避免吸痰,鼻饲后30 min内保持斜坡卧位,避免改变体位及翻身拍背等操作,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呛咳、反流、误吸的比例及鼻饲期间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发生呛咳、反流、误吸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鼻饲后30 min、1 h和2 h,观察组患者胃内回抽留置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鼻饲时采用头高脚低30°斜坡卧位能加快胃排空,有效减少发生呛咳、反流、误吸等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生命体征的维持。
标签:气管切开术;鼻饲;反流误吸;体位气管切开患者因为长时间的经异常通路进行呼吸,尤其是在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后,失去了正常的吞咽反射和咳嗽反射等保护性反射能力,表现为肌肉松弛、咳嗽、吞咽能力丧失,但鉴于患者合并疾病的要求,其对每日营养的要求仍然存在,甚至更高,所以有效的胃肠道营养必不可少,而针对此类患者行胃肠道营养供应时一般采用经鼻饲管注入流质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但要注意流质的注入速度,同时患者的体位也十分重要[1]。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气管切开患者鼻饲时发生反流误吸的原因,并对摆放体位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2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气管切开需要进行鼻饲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
观察组中,男23例,女17例;颌面外伤合并颅脑外伤28例,舌癌部颈淋巴清扫8例,下颌骨肿瘤4例。
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喉梗阻11例,喉癌29例。
鼻饲患者误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不 全 所 致 _1]。通 常 对 不 能经 口进 食 或 进 食 量 少 不 能供 应机 体 流 ,还可使 口咽部的分泌 物向咽部 聚积 ,以刺激 吞咽 ,减 少咽
能 量 者 ,可 通 过 鼻 饲 给 予 营养 支 持 ,从 而保 持 肠 黏 膜 细 胞 及 其 部感染 的机 会 。鼻饲后应保 持床头抬高 30~60 rain,有利
Hale Waihona Puke 能缓 慢 ,以 免 胃急 剧扩 张 或 胃 内 压 突 然 升 高 而 增 加 食 管 反 流 和误 吸 。有 些人 主 张 以持 续 滴 注 代 替 间 歇 喂 养 ,可 减 少 胃 残 余 量 ,降 低 胃内 压 和 食 管 反 流 J。一 般 采 用 鼻 胃管 输 注 营 养 液 ,起始 速 度 30~50 mL/h,待 适 应 后 2~3 d改 为 70~ 80 mL/h,采用 营养泵持续输注 ,同时使用 电子加温器 ,放在靠近 胃管端 ,可 保 持 温 度在 37~40℃ 。鼻 饲 前 通 过 回抽 胃内 容 物 来 确定 胃残 留 量 。 多 数 研 究 认 为 胃 内容 物 不 应 大 于 或 等 于 100mL或 150mL,而 临 床 常 用 150~200 mL来 诊 断 胃 肠 动 力 功 能 是 否 紊 乱 。 当 胃残 留 量 达 150~200 mL时 ,证 明 胃
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在鼻饲前将痰液分泌物吸除干净鼻饲中及鼻饲后尽量不吸痰如吸痰应先停用鼻饲每次吸痰时间不可过长次数不可过频以防引起呕吐同时加强口腔护理减少分泌物消除致病菌
维普资讯
- 1860 · 现 代 中西 医 结 合 杂志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07 May,16(13)
气管切开鼻饲病人误吸原因及护理进展

气管切开鼻饲病人误吸原因及护理进展关键词误吸气管切开鼻饲护理引言经鼻饲给予营养支持对于危重病人机体的康复极为重要,然而肠内营养在应用过程中常发生许多并发症,其中误吸是鼻饲最严重的并发症,它可以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甚至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1】,加之气管切开病人鼻咽部解剖结构改变,且病人多伴有意识障碍,这些因素都使误吸的发生率大大增加。
下面就对气管切开病人误吸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进行综述,帮助临床医护人员预防误吸的发生。
1气管切开病人误吸发生的原因1.1气管切开与机械通气有研究表明气管切开患者鼻饲反流率高达30%【2】,气管切开的患者,鼻饲管与气管切开插管同时在咽后部,会厌关闭不全、咽肌萎缩、吞咽功能障碍,常导致误吸的发生。
且气管切开的病人上呼吸道防御能力下降,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痰和吸痰等操作均可增加腹内压,这均加重了误吸的发生。
机械通气也可以增加腹内压,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而发生误吸。
1.2意识障碍气管切开病人病情危重,常伴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胃排空延缓,贲门括约肌功能减弱,吞咽功能下降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部引起误吸的发生。
有学者研究表名,格拉斯哥评分(GCS)<9分,误吸的发生率将明显增加【3】。
1.3鼻饲护理方面的原因1.3.1体位的选择由于气管切开鼻饲病人多伴有神经系统疾病,有些疾病对于卧位的选择有要求,这就加大了体位护理的难度。
多数学者认为,持续的仰卧位可使误吸的发生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坐位可增加腹内压,也可增加误吸的危险【4】。
对于床头角度的选择,有研究表明【5】,床头抬高30。
或45。
误吸的发生较少,但抬高床头并不能减少胃内容物从胃反流至食管的次数,而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促进食管的排空从而使误吸的发生率降低。
1.3.2鼻饲方式的选择鼻饲液的喂养方式包括持续输注和间歇灌注,关于喂养的速度和方式,国内外研究存在很多分歧。
多数学者认为持续输注可以使鼻饲液与消化液充分接触,延长消化的时间,防止胃潴留的发生,所以建议应用持续滴注法,由稀到稠,缓慢滴注并逐渐增加滴注的速度,直到病人耐受为止,滴速一般为100-150ml/h【6】。
危重病人在ICU监护期间发生误吸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行胃肠减压 医护人员协助病 病员取半卧位休 压,胃肠减压
<50ml,询问病 员取端坐卧位,
息。
<20ml,予营养液
人,病人自述无 拍背后病员自主
约150ml鼻饲
腹胀。给予营养 咳出痰液。
液约100ml鼻饲。
病员生命体征平 稳,未见呕吐, 呛咳等不适。协 助翻身拍背,可
自主咳嗽咳痰
病员7月9日凌晨4:00病员心率快、呼吸困难,予二次插 管.
误吸的预防护理措施
4
总结
1.案例分析
病员严XX于7月5日因心脏骤停、冠心病、心衰入我科, 来时予以气管插管。于7月6日开始给予肠内营养。 以下为7月8日上夜鼻饲的基本情况:
12345
17:30
17:50
18:10
21:00
23:00
确认病人胃管长 医生在充分吸痰 遵医嘱给予无创 病员自述饥饿,
度为55cm左右, 后拔出气管导管, 呼吸机辅助呼吸。 于21:30行胃肠减
每次鼻饲前未用空针抽 吸胃内容物,如果胃管 堵塞,胃肠减压器不能 将胃潴留的东西充分引 流出来
带无创呼吸机的患者没有定 时给予胃肠减压。因大多数 病人不能顺应呼吸机的气流 而张口呼吸,气体将会进入 胃肠道而引起胃胀气
THANK.5 及时发现误吸
3.误吸的预防护理措施
3.1确保胃管位置正确
放置胃管后,每次间断喂养前或持续滴注前 均须检查胃管位置。尤其是刚置管时,误将 胃管置入气管、支气管是很危险的。因此护 理人员要注意区别胃管是置入胃肠道还是呼 吸道。传统检查胃管位置的方法有听气过水 声,观察水下气泡,回抽胃内容物等
3.误吸的预防护理措施
3.5及时发现误吸
大量胃内容物误吸可导致窒息,少量误 吸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表现为呕吐、剧 烈咳嗽后呼吸加快,而昏迷病人往往无 咳嗽等症状,不易发现误吸,一旦病人 发生呕吐,应立即使病人头偏向一侧, 及时吸干净口腔内的呕吐物。做好口腔 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管切开鼻饲病人误吸原因及护理进展关键词误吸气管切开鼻饲护理引言经鼻饲给予营养支持对于危重病人机体的康复极为重要,然而肠内营养在应用过程中常发生许多并发症,其中误吸是鼻饲最严重的并发症,它可以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甚至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1】,加之气管切开病人鼻咽部解剖结构改变,且病人多伴有意识障碍,这些因素都使误吸的发生率大大增加。
下面就对气管切开病人误吸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进行综述,帮助临床医护人员预防误吸的发生。
1气管切开病人误吸发生的原因1.1气管切开与机械通气有研究表明气管切开患者鼻饲反流率高达30%【2】,气管切开的患者,鼻饲管与气管切开插管同时在咽后部,会厌关闭不全、咽肌萎缩、吞咽功能障碍,常导致误吸的发生。
且气管切开的病人上呼吸道防御能力下降,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痰和吸痰等操作均可增加腹内压,这均加重了误吸的发生。
机械通气也可以增加腹内压,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而发生误吸。
1.2意识障碍气管切开病人病情危重,常伴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胃排空延缓,贲门括约肌功能减弱,吞咽功能下降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部引起误吸的发生。
有学者研究表名,格拉斯哥评分(GCS)<9分,误吸的发生率将明显增加【3】。
1.3鼻饲护理方面的原因1.3.1体位的选择由于气管切开鼻饲病人多伴有神经系统疾病,有些疾病对于卧位的选择有要求,这就加大了体位护理的难度。
多数学者认为,持续的仰卧位可使误吸的发生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坐位可增加腹内压,也可增加误吸的危险【4】。
对于床头角度的选择,有研究表明【5】,床头抬高30。
或45。
误吸的发生较少,但抬高床头并不能减少胃内容物从胃反流至食管的次数,而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促进食管的排空从而使误吸的发生率降低。
1.3.2鼻饲方式的选择鼻饲液的喂养方式包括持续输注和间歇灌注,关于喂养的速度和方式,国内外研究存在很多分歧。
多数学者认为持续输注可以使鼻饲液与消化液充分接触,延长消化的时间,防止胃潴留的发生,所以建议应用持续滴注法,由稀到稠,缓慢滴注并逐渐增加滴注的速度,直到病人耐受为止,滴速一般为100-150ml/h【6】。
程艳爽【7】等人通过检测食管内PH值的方法,得出结论应用营养泵以10ml/h的速度匀速泵入可以减少反流和误吸的发生。
但是,也有学者提出了相反的意见,王蕊【8】等人通过比较机械通气病人间歇灌注、注射器持续输注和注射泵持续输注三种肠内营养方式得出结论:持续输注所引起的呕吐、反流较间歇灌注发生率高。
因为胃排空的速度与胃内容物的体积成直线关系,胃内容物由50ml增至1500ml时,胃内压力很少增加而胃排空的速度却大大加快,所以间歇喂养更加安全有效。
临床中由于病情、急性期病人对于肠内营养耐受程度,资金和可行性等问题,还是建议采用由持续喂养过渡到间歇喂养的方法。
何贤君【9】通过对ICU病人采用先连续喂养,3天后过渡到间歇喂养的方式,有效地防止反流,避免了误吸的发生。
1.3.3鼻饲途径的选择目前主要的肠内营养途径包括鼻胃管、鼻肠管及空肠造口。
有研究表明经鼻肠管营养可有效避免营养液的反流及误吸【10】。
临床中留置鼻肠管较为复杂,管路需要通过胃肠的蠕动进入空肠,可能延误初期喂养时间。
空肠造口也可预防反流和误吸的发生,但是为创伤性操作,给护理带来一定困难,所以临床中如果病人未发生严重的呕吐与反流还是建议应用鼻胃管,赵晓辉【11】等人通过延长胃管插入深度,即胃管插入长度为耳垂-鼻尖-剑突,再加上硅胶管末端测孔距尖端的长度,一般为55-70cm,可有效防止反流和误吸的发生。
1.3.4胃管移位及管径由于气管切开病人多为昏迷病人,在给病人翻身叩背的过程中胃管可能脱出进入食管,引起误吸的发生。
对于胃管管径选择,多数学者认为小管径可有效预防误吸的发生。
1.4护理方面的原因由于临床工作繁忙,护士很难掌握每一个病人的情况,无法正确的选择鼻饲时间,以及翻身叩背,吸痰的时机,口腔护理不彻底,不能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这都促使了误吸的发生。
李杏崧【12】等人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误吸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护理计划,成立肠内营养专业小组,对预防误吸的发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5老年人有研究显示老年病人管饲后误吸而导致吸入性肺炎的比例占70%【13】。
老年病人吞咽功能下降、咳嗽、便秘导致的腹内压增高均可导致误吸的发生。
2防止气管切开病人发生误吸的护理措施2.1气管切开处护理2.1.1合理安排吸痰时间及深度鼻饲前应彻底吸痰,鼻饲后1小时内尽量不吸痰,尽量减少对气管的刺激【14】。
而吸痰的深度应结合患者咳嗽反射的强弱选择深吸和浅表吸痰,咳嗽反射强者应选择浅表吸痰,浅表吸痰可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15】。
2.1.2气囊放气时间选择在保证每日正常放气囊的次数下,尽量在鼻饲后1-2小时内不要放松气囊【16】,气囊充气与放气时应匀速缓慢,行高压氧治疗前应确保气囊为充气状态,以免在密闭氧舱中发生误吸,延误抢救。
2.1.3观察气管切开处分泌物的颜色性质如果气管切开处析出食物残渣和胃液,应积极吸痰,进一步检测PH值的变化,进一步判断是否发生误吸,严密观察患者体温变化。
2.2合理进行鼻饲喂养2.2.1肠内营养制剂选择平衡型整蛋白制剂进入肠道后刺激消化腺体分泌消化液,帮助消化和吸收,适用于气管切开意识不清伴吞咽困难的昏迷病人,减少反流和误吸的发生[17]。
2.2.1鼻饲前护理确保鼻饲管位置正确,临床上判断胃管位置的方法有听诊气过水声,回抽胃液,和观察鼻饲管末端是否有气泡出现,然而这些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很多学者经过实验发现这些方法的准确性并不高,通过标记胃管穿出鼻孔的位置,可以及早发现胃管的移位【15】。
临床工作中应妥善固定鼻饲管,每次鼻饲前应测量鼻饲管的长度。
2.2.2鼻饲时的护理鼻饲喂养应从小剂量开始,经鼻胃管输入营养液起始速度一般为20-40ml/h,经空肠输入起始速度为80-100ml/h【1】,由稀到稠,根据个体情况从连续喂养慢慢过渡到间歇喂养方式,鼻饲时床头抬高30-45。
,鼻饲管末端安装加温器。
鼻饲中和鼻饲后30min-60min,尽量保持体位相对稳定,避免翻身、叩背,以减少反流和误吸的发生【18】。
2.2.3鼻饲后护理鼻饲后对于胃残留量的判断对于防止误吸的发生至关重要,然而由于鼻饲管较细或较软则不易抽出胃内容物。
对于抽吸液重新注入胃内还是丢弃也存在分歧,有研究表明注入营养液8小时后残余量达到高峰,所以这一时期要严密监测误吸的发生【4】。
临床中应增加腹部环形按摩,并监测患者的肠鸣音次数,增加肠蠕动,加速胃排空。
如发生误吸,应尽快右侧卧位抽出胃内容物,以免病情加重。
2.3良好的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误吸入气道的物质包括:口咽细菌、微粒物质或酸性胃内容物。
有研究表明,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可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然而临床工作中由于患者肌张力高,常常牙关紧闭这就给口腔护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对于如何有效地进行口护的研究并不多见,徐绍莲【19】等人通过在加强口腔护理的同时向口腔内间断吹氧的方法有效治疗口腔溃疡和牙龈红肿的发生,提高昏迷患者的口护质量。
小结对于气管切开鼻饲病人引起误吸的原因很多,很多学者在鼻饲体位,输注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多项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但是临床工作中,误吸依然时常发生且常常引起患者体温升高,甚至发生吸入性肺炎。
这就提醒我们,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营养计划,加强护理才能有效地控制误吸的发生。
参考文献【1】秦环龙,管饲喂养发生误吸的危险因素及防治[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3,10(4)244-247【2】Stroud M,Duncan H,Nightingale J.Guidelines for enteral feeding in adult hospital patients.Gut,2003,52:1-12【3】Joshi,Localio R,Hamory B.A predictive risk index for nosocomial pneumonia in intensive care unite[J].Am J Med,1992,93(2):135-142【4】Stephen A,McClave MD,Leslie k,et al.Enteral tube feeding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Factors impeding adequate delivery[J]. Crit Care Med,1999,27(7):1252-1256【5】程艳爽,王建荣,马燕兰.鼻饲体位与方式对创伤昏迷病人胃内容物反流与误吸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6,20(8):1992-1995【6】王新宜,陈艳秋,宗敏,等.管饲方法与临床病人耐受性和并发症的关系[J].肠内与肠外营养,2002,9(2):75-76【7】程艳爽,王建荣,马燕兰,等.不同鼻饲体位与方式食管PH检测结果的变化[J].现代护理,2007,13(1):10-12【8】王蕊,阚春梅,张艳芳.机械通气病人肠内营养3种鼻饲方式的比较[J].护理研究,2007,21(1):57-58【9】何贤君.危重病人的鼻饲方式与胃-食管反流关系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43【10】贾灵芝,许立平,陈晓琳,等.重度颅脑外伤病人螺旋形鼻肠管置管方法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10B):2699-2700【11】赵晓辉,刘晓联,阎书展.老年卧床病人不同鼻饲方法的比较,2003,19(10):11-12【12】李杏崧,张莉,苏敏谊,等.改良为重病人肠内营养护理方法降低误吸发生率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1929-1931【13】孔曲,赵黎明,任素琴,等.老年患者长期管饲并发症的病因探讨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89-90【14】彭苹,梁素娟,周佳.气管切开患者食物反流性肺炎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77【15】石红荣,张满萍,邵如意.气管切开患者不同吸痰深度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9):64-65【16】陈强谱.临床肠内营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18-159【17】朱明炜崔红元.肠内营养制剂的合理应用[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9,7(6):14-17【18】赵晋瑞,刘成象.应用循证护理预防常规留置胃管鼻饲液反流及误吸[J].护理研究,2008,22(6):1466-1468【19】徐绍莲,方萍,周云华,等.口腔内间断吹氧在昏迷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9,24(13):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