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
减数分裂(修改)

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1.减数分裂的染色体复制发生在什么时候? 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染色体出现了哪些特殊的行 为?这对于生物的遗传有什么重要意义?
对于生物遗传的重要意义:
这一过程可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这样再通过以后发生的两性配子结合,形 成合子(受精)卵,就能维持生物前后代体 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保证遗传的 稳定性。
如图:有2个四分体,分别是A与B,C与D
(4)交叉互换: 四分体中同源染色体的 非姐妹染色单体 之间发生交叉
互换的现象。如图中a与b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等。
(5)数量关系:
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MⅠ)
间期 分裂期
前:联会、四分体 次级精 中:同源染色体排 列在 母细胞 赤道板上 N 后:同源染色体分离
三、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
A精子的形成部位: 睾丸的曲细精管中
B精子的形成过程:
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了几次?细胞分 裂了几次?结果是一个细胞分裂成几个子细胞? 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相比如何?
间 期
精子的形成过程
场所: 睾丸
过程: 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减 Ⅰ) → 次级精母细胞(减 Ⅱ) → 精细胞(变形)→精子 体细 胞
何种
减数 分裂
23
精子
父方 母方
46
分裂
卵细胞
受 新 受精作用 有丝分裂 ? 何种作用 精 何种分裂 个 卵 体
46 46
23
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
一、染色体 染色体行为— 是指在细胞周 期中染色体在 形态和结构方 面所表现出的 一系列有规律 的变化。
2008届生物课堂重点章节熟记资料(必修2)

1、减数分裂⑴减数分裂中,DNA分子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最终产生性细胞和极体。
⑵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⑶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DNA分子数目变化规律:⑷精子形成过程:卵细胞形成过程: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不同:①一个精原细胞产生4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形成3个极体和1个卵细胞②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是均等(量上)分裂的,卵细胞形成中细胞质两次是不均等的分裂的。
③精子是由精细胞变形的,卵细胞不需要变形2.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以2N、精细胞形成为例)⑴细胞图像特征比较:细胞图形独有特点分裂方式细胞名称①前期染色体随机分布在细胞内,有染色单体,中心体向两极移动。
②中期染色体有规律分布在赤道板位置③后期纺缍丝牵引染色体移向两极同源染色体的概念:●联会中配对的两个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的含义:来源于同一个物种)。
●在绘图中,有时用阴影和空心两种方式来表示不同的来源(父方或母方),进而从形状和大小上是否相同来区别同源染色体。
●复制得到的染色单体分离后形成的染色体在遗传物质上是一样的。
在讨论子细胞的遗传物质或基因(型)时要注意这一点理解染色体、染色单体与DNA的关系:在染色体复制之后,着丝点分裂之前的时期内,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染色体的数目以着丝点的数目计数),此时每条染色单体的组成情况与复制前的染色体相同。
若细胞中存在染色单体,则DNA数目是染色体数的2倍,若细胞中无姐妹染色单体,则DNA数和染色体数相等。
⑵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过程比较①减数分裂有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出现四分体,在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在次级精(卵)母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均有同源染色体且不出现以上特征。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染色体减半,在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保持一致,分裂结束时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两倍,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变。
2011年指定科目考试研究用试题生物解析

99指考研究用试题生物解析第壹部分:选择题一、单选题1.参考答案:(A)考题难度:易(1)命题出处:基础生物生命的特性-细胞分裂解题策略:减数分裂的过程染色体复制→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互换→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第二次分裂(中节分裂、二分体分离)→形成四个配子(4个精子、1个卵+3个极体)解答说明:(A)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复制→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互换→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第二次分裂(中节分裂、二分体分离)。
2.参考答案:(A)考题难度:易(1)命题出处:高二生物动物的生殖和遗传-人类遗传学;高三生物遗传学原理-族群遗传解题策略:ABO血型解答说明:(A)子女为A型或B型(B)子女为A型或O型(C)子女为B型或O 型(D)子女为AB型、A型、B型或O型。
3.参考答案:(B)考题难度:中(2)命题出处:高三生物遗传学原理-族群遗传解题策略:哈温定律在较大的理想族群中,对偶基因A与a的频率可保持稳定∵A 频率=p ,a 频率=q ,p +q =1,(p +q)2=p 2+2pq +q 2∴AA =p 2,Aa =2pq ,aa =q 2解答说明:隐性基因a 的出现频率q =1%,显性基因A 的出现频率p =99%,族群中携带疾病因子者(异型合子Aa )的频率2pq =2100991001⨯⨯=2% 4.参考答案:(A)考题难度:易(1) 命题出处:基础生物 生命的特性-细胞的化学组成;高三生物 生物的基本构造与功能-维持生物体的基本物质解题策略:脂肪酸解答说明:(B)不饱和脂肪酸的碳链中含有双键 (C)脂肪酸含有C 、H 、O 元素,不含P 元素 (D)自然界中的脂肪酸通常含有16-18个碳原子。
5.参考答案:(C)考题难度:易(1)命题出处:基础生物 生物与环境-生态系 解题策略:生物塔的种类解答说明:(C)能量塔:能量随着食物链在营养阶层逐层递减的现象有如金字塔;越低营养阶层保有越多能量,越高营养阶层保有越少能量。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变化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变化
减数分裂是生物体为了产生生殖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即来自父母双方的相同染色体)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这些变化确保了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从而保证了后代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减数分裂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即两条同源染色体通过交换部分片段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这个过程被称为联会,它确保了同源染色体在后续的分裂过程中能够正确地分离。
随着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进行,同源染色体在中期时会排列在赤道板上。
到了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这个过程是减数分裂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因为它确保了每个生殖细胞只获得了一半的染色体数目。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已经分离的同源染色体再次进行分离,形成最终的生殖细胞。
这个过程与有丝分裂类似,但没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交换过程。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变化,不仅保证了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还通过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交换,增加了遗传物质的多样性,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可能。
同时,这种机制也确保了后代能够继承到来自父母双方的遗传信息,维持了遗传的稳定性。
高考生物复习—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知识详解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丝分裂(一)过程时期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特点①变化: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②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①出现染色体,②核膜、核仁消失,③出现纺锤体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①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个子染色体。
并分别向两极移动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②核膜、核仁重现,③纺锤体消失,④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后期:一分为二向两极。
末期:两消两现新壁现。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相同点分裂过程基本相同,染色体变化规律相同不同点前期由细胞两极发出的_纺锤丝形成纺锤体由两组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末期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细胞壁,将细胞均分为两个子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央_凹陷,将细胞缢裂成两部分一、减数分裂(一)相关概念①. 同源染色体:两个形状、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在减数分裂中要配对的染色体。
1和2或3和4 都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数目: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体细胞染色体数减半)②.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行为。
如图③.四分体:含有四个姐妹染色单体的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1和2或3和4各组成一个四分体(一个四分体中有两个着丝点、两条染色体、四个DNA分子,四条染色单体)(数目:四分体数= 同源染色体对数= 体细胞染色体数减半)④.非姐妹染色单体:不是连在同一个着丝点上的染色单体(二)减数分裂的过程(精子形成过程为例)间期:精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初级精母细胞形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特点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出现,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同源染色体分离向细胞两极,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细胞种类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特点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着丝点分裂,染色体一分为二,姐妹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分裂结果形成四个精子细胞细胞种类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三)、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区别第一次分裂第二次分裂1个极体2个极体滋长(2N)(N)3个极体1个卵原细胞1个初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N)(2N)复制(2N)1个次级母细胞(N)1个卵细胞(N)精原复制初级四分体(交叉互换)次级单体分开精变形精细胞精母分离(自由组合)精母细胞子染色体2N 2N N 2N N NDNA 2C 4C 4C 2C 2C C C比较精子卵细胞不同点形成部位动物精巢,植物花药动物卵巢,植物胚囊形成特点均等分裂,有变形期不均等分裂,无变形期三、DNA 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图1、减数分裂DNA 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图n n母细胞 母细胞 母细胞 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DNA 的复制发生在间期,此时DNA 数目加倍但是染色体数目不变。
《减数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次级精母细胞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 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3.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次级精母细胞
3.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次级精母细胞
3.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次级精母细胞
3.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次级精母细胞
3.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次级精母细胞
3.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减数第一次分裂(减Ⅰ前期)
初级精母细胞
2.减数第一次分裂(减Ⅰ前期)
初级精母细胞
前期:染色体、纺锤体出现,核仁消失、 核膜解体,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精子
(来 自 父方)
受精
卵细 胞
(来自 母方)
受精卵
有丝分裂
体细胞
配对的两条染色 体形状和大小一 般都相同,一条 来自父方,一条 来自母方的染色 体,叫做同源染 色体。
次级精母细胞
3.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次级精母细胞
3.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Nhomakorabea次级精母细胞
后期:着丝粒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姐妹染色体向两极移动
3.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3.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3.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3.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3.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3.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同,不配对的染色体
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 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 =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 =4DNA=8条脱氧核苷酸链
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
人类染色体
第 男性:XY 23 对 女性:XX
减数分裂

方才算是有同源染色体
(3)三看是否存在染色体特殊行为
(联会、四分体、成对排列、同源染色体分离、非
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存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 不存在 有丝分裂
受精卵
前置作业检测:
1、减数分裂是进行
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
细胞(
或
)时所进行的
的细胞分裂。
2、减数分裂的特点是:染色体复制
次,
细胞连续分裂
次
3、减数分裂的结果 是: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卵原 细胞
初级 卵母 细胞
次级卵母细胞 极体
1个卵细胞 3个极体
合作探究一:概念辨析
1、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 2、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 3、联会、四分体 4、交叉互换
合作探究一:概念辨析
1、哪两条可表示同源染色体?哪两条可表示非同源 染色体?
2、哪两条可表示姐妹染色单体? 哪两条可表示非姐妹染色单体?
减
四分体
数
第 一
联会
次
精原
分
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裂
减 数 第 二 次 分 裂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精子
2、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何时? 答:减数第一次分裂 3、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实质是什么?
答:联会、出现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 赤道板两侧、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源染色体分离 4、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实质是什么? 答: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着 丝点分裂;着丝点分裂 5、减数分裂各期染色体、DNA数量变化如何? (用曲线图表示)重点讲解
精子和卵细胞分裂图像的比较 :
一看染色体的行为;二看细胞质的分配情况
初级…..
减数分裂

矮茎
×
(杂交)
高茎
反交
(子一代)
F1
高茎
F1
(子一代)
高茎
●
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亲本)
P
高茎
×
(杂交)
矮茎 为什么子一代中 只表现一个亲本 显性性状:杂种一代 的性状(高茎), 表现出来的性状 而不表现另一个 隐性性状:杂种一代 亲本的性状或不 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高不矮?
(子一代)
F1
高茎
●
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7、某生物基因型为AaBBRr,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 色体上,在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该生物产生的 配子类型中有( A ) A、ABR和aBR B、ABr和abR C、aBR和AbR D、ABR和abR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精子 卵细胞
相 都是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同 形成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原始细胞 点 的一半
细胞质均等分裂 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不 一个精原细胞形成四 一个卵原细胞形成 同 个精细胞 一个卵细胞 点
精细胞形成精子需要 卵细胞的形成不变形 变形
纺锤丝组成纺锤体。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叫联会。 联会后每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含 四个染色单体,叫做一个四分体 图中有多少四分体?
减I中期: 四分体(注意,一个 四分体包含两个染色体, 四个染色单体)整齐地排 列在细胞中央。
减I后期: 1、同源染色体分开(注 意着丝点没有分裂) 2、同源染色体分别在纺 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 (同源染色体分开的同时非 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P
黄色圆粒
×
F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图像识别:图像见表后面的图
有丝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 期 ① ② ③ ①与②的主要区别在于同源染色体的排列方式不同; ①与③、②与③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同源染色体
3.图像识别:图像见表后面的图
有丝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中 期 ④ ⑤ ⑥ ④与⑤的主要区别在于同源染色体的行为特点不同; ④与⑥、⑤与⑥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同源染色体
请问:这些成群结队的精子从哪里来的?
一、精子形成的过程 精原细胞 (原始生殖细胞)
(一)场所:
睾丸
有丝分裂 体细胞
2N
精原细胞
细胞分化
2N
睾丸
精子的形成过程
返回
精子形成过程:
初级 精母 细胞
精原 长大 细胞 间期
第一次 分裂
次级 精母 细胞
第二次 分裂
精细胞
精 子
动画1
动画2
重组
减数第一次分裂
父本 亲代 (2N) 母本 精子 ( N) 受精卵 (2N)
卵细胞
子代个体 (2N)
减数分裂:
生物: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 从原始的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的生殖细胞
的过程中。 如:精原细胞 如:卵原细胞
→ →
精子 卵细胞
结果: 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
胞的减少一半
一、精子的形成过程(以哺乳动物为例)
为什么卵细胞通过减数分裂最后只形成一 个较大得卵细胞?
•
卵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初级卵 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时细胞质都 是不均等分裂得,最终产生三个较小得极 体和一个较大得卵细胞,而三个极体最后 又退化消失,所以只剩下一个较大的卵细 胞。 • 目的:为以后受精卵的早期分裂提供营 养物质和能量
精原细胞
联会
四分体
初级精母细胞 有 丝 分 裂 细 胞 分 化
体细胞
精子
精子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染色体变化曲线
8
4
2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子细胞
核DNA 变 化 曲 线
8
4
2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子细胞
数目
曲线
(二)卵细胞形成过程
形成部位:卵巢 (卵巢内部有许多发育程度不同的卵泡,中央的一个是卵细胞)
推理:
2N 2N
(有丝分裂)
精 N 子 2N 受精 4N 2N 发育 4N 2N 新个体
?
N 2N
卵 细 胞
受精卵
错误
魏斯曼预言
与孟德尔同时代的生物学家魏斯曼 (A.Weismann,1834—1914)从理论上预测: 在卵细胞和精子成熟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个特殊 的过程使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受精时,精子和 卵细胞融合,恢复正常的染色体数目。 这个过程实际上是特殊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赤道板上 后: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前:联会、四分体
分裂期
2对(4条)
四 分 体
2条
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 减少了一半 同源染色体分离 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特点
1、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 2、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3、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4、分裂产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问题 1.减数分裂的染色体复制发生在什么时候?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动画1
动画2
重组
减数第二次分裂
• 1、减Ⅱ前期
减数第一 次分裂和 减数第二 次分裂之 间通常没 有间期, 或者间期 很短,染 色体 不再 复制
2、减Ⅱ中期
3、减Ⅱ后期
变形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精子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特点
整个过程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存在, 染色体不再复制.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精子(N)
1. 保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2. 引起后代变异类型的多样性
精细胞和卵细胞末期比较图
精细胞减数1末期 精细胞减数2末期
卵细胞减数1末期
卵细胞减数2末期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型比较
有丝分裂
精子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二、细胞分裂图像的判断 1.三看识别法:
2.根据细胞质的分裂方式判断:
问题1:
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有何异同?
精子的形成过程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相 同 点
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同,即染色体先复制,在 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姐妹染色体 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 由组合,第一次分裂结束后染色体数目减半; 第二次分裂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 裂形成四个精子细胞, 再经变形而成四个精子 两次细胞质分裂均为不 均等分裂,结果一个卵 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 一个卵细胞,没有变形
• 1、减Ⅰ前的间期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DNA分子复 制和蛋白质的合成),体积稍稍增大,成为 初级精母细胞。
• 2、减Ⅰ前期
联 会
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
几个概念
• 2、减Ⅰ前期
联 会
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
几个概念
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3.图像识别:图像见表后面的图
有丝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后 期
⑦
⑧
⑨
⑦与⑧比较:⑦中染色单体分离,⑧中同源染色体分 离;⑦与⑨比较:⑦中有同源染色体,⑨中无同源染 色体;⑧与⑦、⑨比较:⑧中有染色单体,⑦⑨中无 染色单体
不 同 点
有丝分裂
特 殊
间
减Ⅰ 联会
前
四分体
中
后
末
减Ⅱ
二、受精作用
精子的顶体是特化 的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 酶类,能够溶解卵细胞的 外被,产生孔道,使精子 进入卵细胞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母本)高等动物(2N)(父本)
有丝分裂
减 数 分 裂 受精卵(2N) 受精作用 减 数 分 裂
卵细胞(N)
减Ⅰ的四分体 时期,四分体 中的非姐妹染 色单体之间相 对应的部位常 常发生交叉互 换一部分染色 体。
动画1
动画2
重组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后的结果。
1 1 2
3
3 2
3
4 4 2 1 4
或者
动画1
动画2
重组
减数第一次分裂(减Ⅰ)
间期
精原 染色体 初级精 细胞 复制 母细胞
次级精 中:同源染色体排 列在 母细胞
基因在哪里? 悠悠 百年,寻寻觅觅 。 怀疑、争论、推理……
最终是观察和实验,
探明它神秘的踪迹!
第二章 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细胞周期
间 前 中 后 末 期 期 期 期 期
动物分裂 动植区别 数据变化 变化曲线 返 回
有丝分裂?
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 只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结 果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染色 体形态数目相同的子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