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人旅游

合集下载

文人旅游景点

文人旅游景点

文人旅游景点
以下是一些被誉为"文人旅游景点"的地方:
1.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古代帝王的皇宫,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2. 西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被誉为"天下之秀",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写作和赞美。

3. 泰山:位于中国山东省,是中国五岳之一,登临泰山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的壮丽景色和哲思。

4. 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被誉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吸引了众多文人的游览和描绘。

5. 乌镇:位于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是一个古老的水乡小镇,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吸引了许多文人前来游览。

6. 园林:如苏州的拙政园、留园、锦江乐园等,以及扬州的个园、壶园等,这些园林是中国古代文人触发灵感、写作和倾诉情怀的场所。

7. 诗圣杜甫故居: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故居,保留了许多历史建筑和文物。

这些地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常常能够激发人们的灵感和创作力。

浅析柳宗元的柳州游记

浅析柳宗元的柳州游记

引言柳宗元(公元773——819)字子厚,祖籍山西永济,位于黄河以东,被称为“柳河东”。

晚年迁居柳州又被称为“柳柳州”。

生于长安,少年时博览诗文,颇具才华,青年时就有“颇慕古之大有为者”[1]的志向,有“励材能,兴功力,致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2]的政治抱负。

贞元九年中进士科,公元789年中博学宏司科,有“辅时及物,利安元元之势”的政治理想。

贞元二十七年,任蓝天蔚县,两年后升为监察御史行里,结识了韩愈、刘禹锡、吕温等人。

深受王叔文的赏识,于顺宗年间参加了由王叔文和王伾倡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后因顺宗失利“永贞革新”失败了。

王叔文和王伾相继被赐死,其他的参与运动的人都被贬为司马。

史称“二王八司马”。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十年后(元和十年(815年)二月)他满怀希望的奉召回京,不料在同年六月被迁为柳州刺史,“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3]现出心灰意冷的失望情绪。

虽迁为柳州刺史,但是把他发放到离政治中心更远的柳州,对他而言,可谓是人生的又一大打击。

他更深切的体会到“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仕途之险,发出了“花不看开人易老”(《减字木兰花》苏轼)的人生悲情。

在柳州,尽管他那“十年践踏久已劳”[4]的身体又患上了“奇疮钉骨状如剑”[5]“支心揽腹戟与刀”[6]的疾病,甚至还出现过“鬼手脱命争纤毫”[7]的险情,但他没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自嘲》鲁迅),而是强扶病体,身体力行,不仅实现了“皇风不异于遐迩,深泽无间于华夷”[9]的愿望,他还辅佐教化、开发资源游历了桂州的奇山秀水并将之投著于笔墨,不仅传承和发展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对柳州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宣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后代柳州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意义。

柳州时期他的游记创作主要有《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柳州复大云寺记》、《桂州裴中臣作訾家洲亭记》、《柳州东亭记》。

本文通过浅析他的柳州游记发掘他对柳州的贡献。

第一章:简洁平淡的创作特色柳州时期,他的游记虽然不多,但也能反映作者在柳州的思想轨迹。

中国古代的旅游活动

中国古代的旅游活动

中国古代的旅游活动中国古代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古代的旅游活动也有着自己的特色与魅力。

以下将介绍几种古代的旅游活动。

一、登山观景在中国的古代,登山观景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旅游活动。

中国地处亚洲大陆东部,地势复杂多样,山岳众多。

因此,中国的古代文人墨客喜欢登山欣赏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他们不仅仅是为了健身和欣赏美景,更是为了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升华。

著名的登山胜地有黄山、华山等。

二、泛舟江河在古代,泛舟江河也是一项受欢迎的旅游活动。

中国拥有众多的江河湖泊,著名的有长江、黄河、西湖等。

古代的人们会租船游览江河,欣赏沿途的美景,并享受水上的悠闲与宁静。

泛舟不仅能感受到江河之美,还能体验船行的刺激和乐趣。

三、参观名胜古迹古代的中国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这些古迹不仅有着自己的历史背景,还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中国的文化遗产很多,例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都是游客们喜爱参观的景点。

参观名胜古迹不仅能了解历史文化,还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四、品尝地方美食古代的中国各地方都有着独特的美食文化,品尝地方美食也是一项受欢迎的旅游活动。

例如,广东的点心、四川的火锅、江苏的苏菜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美食。

旅游者除了欣赏美景,还能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体验不同地域的风味。

总而言之,古代的中国旅游活动多样且丰富。

无论是登山观景、泛舟江河、参观名胜古迹还是品尝地方美食,都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并享受其中的乐趣。

这些旅游活动也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多元魅力和人文底蕴。

在古代中国的旅游活动中,还有许多其他有趣和独特的体验。

五、参与传统节日庆典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参与其中是一种独特的旅游体验。

例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期间人们会放鞭炮、舞龙舞狮、观看灯会等。

清明节是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人们会扫墓、踏青、放风筝等。

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时刻,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还有传统的中秋游园活动。

参与传统节日庆典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体验热闹的节日氛围。

中国历史有关旅游的人和事

中国历史有关旅游的人和事

中国历史有关旅游的人和事中国历史上与旅游相关的人和事情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类:古代著名旅行者、著名旅游胜地和旅行文化的发展。

一、古代著名旅行者1. 张骞:公元前2世纪,汉代张骞率领使团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推动了中西文化交流和旅游活动的发展。

2. 玄奘:唐代高僧玄奘在公元7世纪初期前往印度求取佛教真经,历经多国风风雨雨,14年后回到中国,其丰富的旅行经历成为了后世士人盛行的三藏法师背景。

3. 马可·波罗:13世纪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踏上了穿越亚洲的奇幻之旅,将中国的风土人情、文化艺术等信息带回欧洲,推动了东西方交流与旅游活动的繁荣。

二、著名旅游胜地1. 长城:作为中国古代的重要军事工程,长城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登高、徒步旅行等。

2. 故宫:位于北京的故宫是中国古代皇宫宫殿的代表,以其雄伟壮丽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物和艺术品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3. 兵马俑:陕西西安的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这座宏大的陵墓群保存了大量的兵马俑雕塑,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

三、旅行文化的发展1. 杂剧:中国古代的戏曲杂剧中,有不少以旅行为题材,描绘了各种不同的旅行经历和旅途中的人文景观,成为了传承中国旅行文化的重要形式。

2. 古代诗词:中国古代文人多以旅行为灵感,创作了许多关于旅途风景、行旅心境的优美诗词,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3. 祭祀活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有许多与旅行有关的活动,如清明时期的踏青、端午节的龙舟竞渡等,这些活动促进了民众对于旅行的兴趣和参与度,推动了旅游文化的发展。

通过对中国历史上与旅游相关的人和事的概述,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旅行者的勇敢和开拓精神,以及中国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和旅行文化的繁荣发展。

这些都为今天的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文化积淀,也为各国游客提供了探索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机会。

中国古代文人旅游[1]

中国古代文人旅游[1]
《逍遥游》 是庄子的哲 学名篇。
中国古代文人旅游[1]
《庄子》书中记载说,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 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 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有一天庄子做梦,梦见直接变成了一只蝴蝶,他十分得 意,完全忘了自己是庄周。醒来后,他感到有点不可思 议的是自己又变成了庄周。那么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 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子呢?
五。宋代
(1)戎装之旅 (2)游未忘忧
(3)理学之游 (4)文学之游
中国古代文人旅游[1]
中国古代的各个历史阶
先秦时 期
段 一春秋战国时期
二 秦汉时
封建社会 时期

三 魏期晋南北朝时 四 隋唐期时
五 宋期 元 明清时

中国古代文人旅游[1]
一.春秋战国时期
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文化最活跃的时期, 也是相对自由民主的阶段。 知识分子阶层——士人 在这一时期迅速崛起,他们凭借个人的 文化修养,知识才干,思想主张来服务 社会,成为列国纷争中,旅游于天南海 北最为庞大,最为活跃的队伍,成为当 时各种旅游活动中的中坚骨干。
中国古代文人旅游[1]
转 彩 流描 光形 纳绘 美影 景画
缤 纷
孔子
孔子34岁问礼老子,35岁向 齐太师学习韶乐,51岁向老 聃问道。
孔子在外14年,游历宋,卫, 陈,齐,楚等国,广泛宣传儒 家思想。
“苛政猛于虎”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智者动,仁 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
后路
中国古代文人旅游[1]
游宦 : 1.春秋战国时期士人离开本国至他国谋求官职。
2.泛指外出求官或作官。 宦游 : 〈书〉为求做官而出外奔走:~四方。

06011旅游学概论复习资料

06011旅游学概论复习资料

06011旅游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部分1.凡是足以吸引旅游者亲临其境的自然和社会因素,并且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都统称为旅游资源。

2.旅游者就是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异国他乡访问超过24小时的人,但不包括就业移民的人。

3.1927年中国出现最早的旅游组织是中国旅行社,其创始人是陈光甫。

4.采取由政府机关、工作单位、工会和社会团体提供资助的办法,组织员工外出旅游度假,这便是所谓的社会旅游。

5.春秋时代,孔子带领几十个随从弟子周游列国,这属于中国古代旅行形式中的政治游说。

6.旅游活动的媒介是旅游业。

7.现代旅游不是纯粹的游山玩水,而被用来作为教育、贸易、文化交流等活动的形式和手段,这表明了现代旅游的社会性。

8.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18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国及第四大客源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市场的中坚力量。

9.在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时,它所处的自然环境是评价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10.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

11.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旅游是精神上的高层次消费活动、旅游是一种以审美为特征的休闲活动。

12.旅游动机是人们做出旅游决策并付诸实施时,对旅游效果产生的一种心理预期。

13.享乐旅行是指出自消遣娱乐和享受人生价值的需要而进行的非功利性的旅行活动。

14.直至1984年,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才成为真正的企业。

15.旅游业供求平衡包括三个方面,其中旅游产品可供量与社会购买力相适应是供需数量上的平衡。

16.就某项具体的旅游资源而言,它可能对某些旅游者吸引力很强,而对另外一些旅游者无多大吸引力,甚至根本没有吸引力,这体现了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定向性利用交通为旅游者设计并串联若干旅游点和旅游城市的合理走向,旅游界称之为旅游路线。

17.微笑服务,热情周到,耐心细致,面对面进行服务,体现了旅游服务的直接性。

18.旅游业供求平衡包括三个方面,其中旅游产品可供量与社会购买力相适应是供需数量上的平衡。

中国古代的旅游活动

中国古代的旅游活动

中国古代的旅游活动中国古代的旅游活动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商周时期,但真正盛行的时期是隋唐宋元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人们开始到各地旅行,并且旅游产业也开始发展起来。

1. 朝圣在古代,朝拜神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

许多人会前往寺庙或宫殿,以向神灵祈求健康、富裕和平安。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前往佛教圣地的朝圣。

例如,唐朝时期,许多人会前往印度朝圣,去拜访佛教圣地鹿野苑。

2. 温泉浴温泉浴在古代也是一项非常流行的旅游活动。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大量的温泉资源,这些温泉被认为可以治愈许多疾病。

因此,许多人会前往温泉浴场进行体检和治疗。

3. 参观风景名胜古代中国也有许多著名的风景名胜,例如西湖、黄山、庐山等。

这些地方不仅景色绝美,还有许多历史古迹和文化背景。

在古代,许多文人墨客会前往这些地方寻找灵感,以创作诗歌和文章。

4. 漫游官道古代中国的官道被称为大路。

在唐宋时期,大路上建成了许多驿站和客栈,以供旅客休息和食宿。

因此,漫游官道也成为了一种古代旅游活动。

旅客可以沿着官道前行,欣赏沿途的景色,并在驿站和客栈休息。

5. 拜访名流在古代中国,文人雅士的地位非常崇高,因此,许多人会前往他们的门下拜访。

拜访名流也成为了古代旅游活动的一部分。

通过拜访名流,旅客可以接触到文化艺术的精髓,并与名流交往,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思想。

总结以上是古代中国的五种旅游活动。

这些旅游活动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还说明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美景和文化遗产的热爱和重视。

今天,这些古代旅游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人们对美好旅游体验的追求永远没有改变。

中国古代旅行的主要形式

中国古代旅行的主要形式

中国古代旅行的主要形式在中国古代旅行的种类丰富多样,其主要形式:(1)帝王巡游帝王巡游是当时一种极为重要的旅行形式。

而且,这方面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其中,周穆王、秦始皇、汉武帝、隋炀帝、康熙、乾隆等更是最典型的几个代表。

虽然其巡游、巡幸、巡狩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其中总要包含或多或少的享乐的原因和休闲游览的欲望,这些,由于帝王所处的特殊的地位,都必然影响到当时的社会范围内的旅行的发展。

(2)官吏宦游由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国古代官吏的宦游也十分繁多。

奉帝王之命往返于国内各地的官员有时可以说是数不胜数,甚至部分官员为了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原因千里迢迢远赴异域出使,可以说,这也是现代公务旅游的早期阶段。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大概要数西汉的张骞和明代的郑和两人。

(3)经商旅行其中最为著名的包括:“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等。

(4)文人游学中国自古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语。

因此,中国的很多文人都有游学的经历,他们走遍了中国的名山大川,漫游名胜古迹,留下了很多经典的传世佳作。

其中,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柳宗元、欧阳修、苏东坡等人都是此中典型的代表。

以我国唐代著名大诗人李白为例。

(5)专业旅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很多专业技术水平都远远领先于当时世界其他国家,这就要求有众多的有识之士投身于专业研究。

而很多的专业研究又都要求一定的旅行经历,这就形成了另一种旅行形式,专业旅行。

其中比较典型的代表包括:郦道元、徐霞客和李时珍。

(6)宗教云游象其他许多宗教国家一样,由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拜火教、犹太教先后传入我国,我国从很早开始就有了宗教云游的记载。

玄奘出使天竺、鉴真则是以其6次东渡日本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抵达日本弘扬佛教与中国文化所取得的积极而重要的历史意义传为美谈。

(7)节庆聚游人们为了节日出去旅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淫奔的诗”他是不舍得删弃的,美人南子是要见的, 闻音乐至于三月不知道肉味,坐于杏林之中,悠然的鼓 着琴,这生活真是一首优美的诗歌。”——郭沫若
所谓逍遥游是指不计功利,不惜任何外力,不受任 何限制和约束的自由遨游。
•所以道家不爱游说,只爱游学。不爱都市市肆之游, 只爱山泽之游。旅游就是逍遥,就是使游子获得精 神上的满足和自由,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物我两忘, 心旷神怡。
淡淡流水。沦胥而逝。泛泛 柏舟。载浮载滞。微啸清风。 鼓檝容裔。放棹投竿。优游 卒岁。 《四言诗之一》
阮籍
他深知政治的残酷,经常以醉酒装傻,:“发言玄远,口 部臧否人物”。 除了饮酒以外,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登山临水,而且一出游 就“终日忘归”。 在登广武山鸟瞰楚汉古战场时,对刘邦轻蔑地评价“时无 英雄,遂使竖子成名”成为千古名句。
秦汉时期历史背景 • 秦汉初时,一度销声匿迹的文人 宦游热情又高涨起来,但是在一 统天下的中央集权下,与春秋战 国时致力于拜将入相,治国平天 下而朝秦暮楚的游说已有很大不 同,一般充当帝王诸侯宫廷中的 文学侍臣,陪伴帝王诸侯舞文弄 墨,过着清闲舒适的生活
(1)汉代的游宦与宦游
这里的“游宦” 是指 士人为得到一官半职,去园离乡奔赴京 城,或直指宫门 毛遂自荐,或广交朋友,沽 名钓誉,这些被称为“游宦”
诸子百家的创始人都是旅行家,他们为了 施展抱负而奔走于道,纷纷提出治国平天 下之策,他们普遍信奉学而优则仕,纷纷 踏上了游说之道,朝秦暮楚,周游列国, 弘扬主张,以求 受到赏识,建功立业
孔子
转 彩 流描 光形 纳绘 美影 景画 缤 纷 孔子34岁问礼老子,35岁向 齐太师学习韶乐,51岁向老 聃问道。 孔子在外14年,游历宋,卫, 陈,齐,楚等国,广泛宣传儒 家思想。
(3)羁旅之游
• 这种旅游在先秦旅游史上称为:流放’或 放逐。 • 代表人物: 屈原
屈原曾经二度放逐。第二 次放逐长达八年,直到楚 国国都被攻破,屈原复国 无望,最后以死殉国。屈 原的羁旅之游是去国还乡 的人生悲歌。放逐是政治 惩罚而形成的一种被迫抑 郁的,但是又是相对自由 的非常高洁的羁旅生活。
封建社会时期
1840年,鸦片战争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 端
秦汉时期— —明清时期 为封建社会 时期
即中国古代指的是公元前2070年--1840年, 即夏朝到鸦片战争前
文人
在朝为官的士人
放志于自然山水的文人隐士
目录
中国古代文人旅游
1.中国古代的各个历史阶段
2.中国古代各个阶段的历史背景
3.中国古代各个阶段文人的主要旅游形式
所谓玄游, 是指因不满黑暗政治与名教礼制, 一些文人漠视功名利禄,思慕老庄 顺应自然地“逍遥游“,逃避现实, 寄情山水,甚至辞官归隐,远离尘 世,遨游于山林之中,并在此参悟 玄机,此类旅游活动被称为玄游
嵇康
他主张“返乎自然“向往登 高长啸,竹林弹琴,渴了饮 石钟乳,饿了吃些野菜充饥, 他还十分喜欢追随道士一起 玄游。
这一时期文人的旅行活动
• • • • • • • • 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游学与游说之旅 主要代表人物: 孔子,孟子,墨子,商鞅,李斯,毛遂, 张仪,苏秦 (2)“扶摇而上九万里“的逍遥游 主要代表人物:庄子 (3)羁旅之游 主要代表人物:屈原
(1)游学与游说之旅
指 诸子学者,不辞路遥,不问艰辛,纷 纷去列国四方,边塞山林,城郊树下的 聚学之所,或授业解惑,或拜访名师, 或问学习礼。
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统治 集团内部矛盾错综复杂的社 会背景下,却意外迎来了旅 游历史的第二个发展高潮
•(1)建安风骨的军旅之游
汉朝末年,群雄蜂起,诸侯割据,野心家, 枭雄,红脸,白脸,黑脸纷纷登台亮相, 把中国大地冲杀得兵慌马乱, “白骨蔽平原”“千里无鸡鸣”
而汉朝4百多年来的文化积淀,使这些乱世 乱世中的英雄们颇具文化修养,他们竟然 能够把残酷征战与旅游抒情和审美糅合在 一起,形成了一种慷慨悲凉的军旅之旅
庄子
《史记》中的《老子韩非子列传》中说: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史,与 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子无所不窥,然其要本 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 也。
庄子
“道不行,乘桴浮之于海。”
他宁可在贫穷中自在,也不愿意受到束缚。庄子喜欢自然, 自然是他的生命,也是他取之不尽的智慧源泉。
4.不同旅游形式的的主要代表人物 5.主要代表人物的相关介绍
一.春秋战国时期
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文化最活跃的时期, 也是相对自由民主的阶段。 知识分子阶层——士人 在这一时期迅速崛起,他们凭借个人的 文化修养,知识才干,思想主张来服务 社会,成为列国纷争中,旅游于天南海 北最为庞大,最为活跃的队伍,成为当 时各种旅游活动中的中坚骨干。
L/O/G/O
中国古代文人旅游
章碧兰 120340126
中国古代的时间界定
史前社会 公元前2070年(夏 朝建立)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 中国第一个奴隶制 王朝的建立。 夏朝以前是史前社 会 奴隶制社会时期 夏朝——春秋战国 时期是奴隶制社会 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朝 建立。标志着中国 由奴隶社会转变为 封建社会
“苛政猛于虎”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智者动,仁 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 比德伦的山水观
孔子活着的时候是“颇吃苦头的” 他常年旅途奔波,吃的是土磨麦粉,多含灰沙, 泥路又不平,甚至多凹凸,胃里带着沉重的面 食,七颠八颠的,胃就被坠得大起来,得了个 胃扩张的毛病,消化力也随之减弱,时时作痛, 每次非吃生姜不可。——鲁迅
所谓考察旅行, 是指后人对前人的遗著的正误进行考证或者探索 世界奥秘而形成的治学和旅游相结合的实践活动。 这是自古以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中国 优秀文化传统之一。
一些文人学者或矢志求学之士,通过长期艰苦的 实地考察旅行,在学术和科学上取得巨大成就的 同时,也成为了著名的旅行家。
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126年)20 岁的司马迁走出书斋,离开长安, 漫游大江南北,名山大川,考察历 史传闻,收集历史资料,这个行程 万里的读书式游学一走就是10年。 此后,他又随汉武帝巡视西北和长 城,还奉武帝之命到巴蜀云南一带 考察民情物产。司马迁这十多年的 壮游足迹遍及全国,他把沿途的所 见所闻,收集到的一手资料,与皇 家珍藏的大量文献资料加以比较和 研究,为《史记》的创作打下来的 坚实的基础,史记是司马迁一生旅 游考察经历的结晶,司马迁也因此 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学术考察旅 游的先行者。
代表人物: 三曹 建安七子
曹操
他御军30余年,几乎连年征战,在行军跋 涉之中,他既看到了“千里无鸡鸣,生民 百遗一“的民生凋敝的社会景象,也领略 到了”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的美妙壮观的自然景象。
步出夏门行·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中国古代各个阶段Βιβλιοθήκη 人的主要旅游形式宦游与漫游两大基本形态
二.秦汉时期 (1)汉代的游宦与宦游 代表人物:司马相如,杨雄 (2)学术考察旅游 代表人物:司马迁 三:魏晋南北朝 (1)建安风骨的军旅之游 (2)无为避世的玄游 (3)隐逸与修道融合的仙游 (4)踏迹览胜游(学术考察旅游)
四:隋唐时期 (1)豪游 (2)边塞之旅 (3)田园抒怀 (4)宦游
南北朝
一方面是统治集团也接受了老庄无为而治思想的影响, 提倡“为政务在清净”于是帝王大臣带头恣情山水。
•另一方面,士大夫们也不那么清高了,既要流觞曲水, 游乐痛饮,又要侧身朝廷,光耀门楣,于是出现了所谓 的“朝隐”之风。
这些当朝“隐士”都是些高官大臣,也是玄游好手,除 了他们外,社会上的文人名士的玄游也在进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背景
政治上: 这个时期的大部分 时间政治分裂而黑 暗,社会动荡不安, 生命朝不保夕
经济文化上: 这个时期随着经济中 心的南移,经济文化 相对发展,各族人民 的交流加强,形成了 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民 族大融合的高潮。
上层建筑方面: 上层建筑方面也急剧变化,,门 阀士族逐渐走向衰落,庶族地主 登台亮相,儒教手挫,玄学兴起, 佛教道教畸形发展,形成了思想 文化史上第二次大解放浪潮。
北朝郦道元
隋唐时期
隋唐以贞观之治为代表,象征着中国封建文 明的高峰,也是中国古代旅游文化的鼎盛时 期。封建知识阶层在唐代同样创造了云游四 方的崭新的局面。 唐太宗李世民推行开明积极的治国安邦的政 策,大唐王朝国泰民安,富足升平,文化昌 盛。唐承接隋朝制度,确立了科举选士制度。 宽容的文化政策更加引发了文士知识阶层的 激情
五。宋代 (1)戎装之旅 (2)游未忘忧 (3)理学之游 (4)文学之游 六,元代 (1)隐逸之旅 (2)军旅之游
七.明清时期 (1)宦游 (2)浪游 (3)逃逸云游 (4)考察之旅
中国古代各个阶段文人的主要旅游形式
二.秦汉时期
(1)汉代的游宦与宦游 • 代表人物: • 司马相如 • 杨雄 (2)学术考察旅游 • 以增长知识,促进学问为目的的旅游 • 代表人物:司马迁
东晋时期的玄游又有了新的特点, 开始走出空论有无,清淡玄虚,志 在参悟玄机和印证玄理的老庄思想 的巢穴, 转向自觉地追求自然山水的审美情 趣。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 三日,王羲之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 兴兰亭修褉(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 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 之即兴挥毫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 序》。
谢灵运
开创了山水诗派
“登山鞋”——谢公履。
隐逸与修道融合的仙游
• 将隐逸和修道相融合,世称“仙游” • 代表人物: • 葛洪,陆修静,陶弘景,寇谦之
葛洪
葛洪(284~364或343)为东晋道教学 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 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 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 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 居罗浮山炼丹。著有《神仙传》、《抱 朴子》、《肘后备急方》、《西京杂记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