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上、下)复习题

合集下载

(完整版)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与答案

(完整版)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与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一、名词解释题(每题 3分):2.化学需氧量:表示利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所需的氧量。

3.滤速调节器:是在过滤周期内维持滤速不变的装置。

4.沉淀::是固液分离或液液分离的过程,在重力作用下,依靠悬浮颗粒或液滴与水的密度差进行分离。

5.沉降比:用量筒从接触凝聚区取100mL水样,静置5min,沉下的矾花所占mL数用百分比表示,称为沉降比。

6.水的社会循环:人类社会从各种天然水体中取用大量水,使用后成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它们最终流入天然水体,这样,水在人类社会中构成了一个循环体系,称为~.7.接触凝聚区:在澄清池中,将沉到池底的污泥提升起来,并使这处于均匀分布的悬浮状态,在池中形成稳定的泥渣悬浮层,此层中所含悬浮物的浓度约在3~10g/L,称为~。

8.总硬度:水中Ca2+、Mg2+含量的总和,称为总硬度。

9.分级沉淀:若溶液中有数种离子能与同一种离子生成沉淀,则可通过溶度积原理来判断生成沉淀的顺序,这叫做分级沉淀。

10.化学沉淀法:是往水中投加某种化学药剂,使与水中的溶解物质发生互换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盐类,形成沉渣,从而降低水中溶解物质的含量.11.电解法:是应用电解的基本原理,使废水中有害物质,通过电解过程,在阳、阴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转化成为无害物质以实现废水净化的方法.12.电渗析:是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利用阴。

阳离子交换膜对溶液中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而使溶液中的溶质与水分离的一种物理化学过程。

13.滑动面:胶粒在运动时,扩散层中的反离子会脱开胶粒,这个脱开的界面称为滑动面,一般指吸附层边界。

14.吸附:是一种物质附着在另一种物质表面上的过程,它可发生在气-液、气-固、液-固两相之间。

15.物理吸附:是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的分子引力产生的吸附.16.化学吸附:是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由于化学键力发生了化学作用,使得化学性质改变。

17.平衡浓度:当吸附质在吸附剂表面达到动态平衡时,即吸附速度与解吸速度相同,吸附质在吸附剂及溶液中的浓度都不再改变,此时吸附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就称为~.18.半透膜:在溶液中凡是一种或几种成分不能透过,而其它成分能透过的膜,都叫做半透膜。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题第一、二章一.填空题1,污水根据其来源一般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初期污染雨水,城镇污水。

12,污水污染指标一般可分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

3,污水物理性质的污染指标主要有温度,色度,嗅和味,固体物质24,污水生物性质的污染指标主要有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病毒。

115,河流的自净作用从净化机制来看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20二.名词解释1,BOD:生化需氧量,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间接反应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

82,COD:化学需氧量,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93,TOC:总有机碳,水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114,河流的自净:指河水中的污染物质在河水向下游流动中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

5.水环境容量:456.水体自净:20三.简答题1,什么叫富营养化?17富营养化是湖泊衰老的一种表现,湖泊中植物营养元素含量增加,导致水生植物和藻类大量繁殖,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致使鱼类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少。

而且藻类的种类逐渐减少,而个体数则迅速增加的一种现象。

2,氧垂曲线的特点是什么?图表示一条被污染河流中生化需氧量和溶解氧的变化曲线。

横坐标从左到右表示河流的流向和距离,纵坐标表示生化需氧量和溶解氧的浓度。

将污水排入河流处定为0点,向上游去的距离去负值,向下游区的距离取正值。

在上游未受污染的区域,BOD5很低,溶解氧(DO)接近饱和值,在0点有污水排入。

污水排入后因有机物分解作用耗氧,耗氧速率大于大气复氧速率,DO从0点开始向下游逐渐减低,直至降至最低点,此点称为临界点。

该点耗氧速率等于大气复氧速率。

临界点后,耗氧速率小于大气复氧速率,DO又开始逐渐回升,最后恢复到近于污水注入前的状态,在污染河流中DO曲线呈下垂状,故称为溶解氧下垂曲线(简称氧垂曲线)。

第二章污水的物理处理一.名词解释1.表面水力负荷:又称溢流率,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常用符号q 表示。

水污染控制工程 复习题

水污染控制工程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生物膜法生物膜法是一大类生物处理法的统称,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及生物流化床等工艺形式,其共同的特点是微生物附着生长在滤料或填料表面上,形成生物膜。

污水与生物膜接触后,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污水得到净化。

2、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

活性污泥法是向废水中连续通入空气,经一定时间后因好氧性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污泥状絮凝物。

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然后使污泥与水分离,大部分污泥再回流到曝气池,多余部分则排出活性污泥系统。

3、生物脱氮生物脱氮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氮和氨态氮转化为N2 和NxO 气体的过程。

其中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反应过程。

(PPT 版)含氮化合物经过氨化、硝化、反硝化后,转变为氮气而被除去的过程。

(课本版)4、泥龄微生物平均停留时间,又称污泥龄,是指反应系统内的微生物全部更新一次所用的时间,在工程上,就是指反应系统内微生物总量与每日排出的剩余微生物量的比值。

以θC表示,单位为d。

5、污泥比阻单位质量干滤饼的过滤阻力m/kg,比阻抗值越大的污泥,越难过滤,其脱水性能也差。

6、水体自净河流的自净作用是指河水中的污染物质在河水向下游流动中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

7、废水生物处理定义1:利用微生物的氧化分解及转化功能,以废水有机物作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被降解、转化,废水得以净化。

定义2:污水的生物处理是利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个体微小、代谢营养多样、适应能力强的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对污水进行净化的处理方法。

8、破乳破坏液滴界面上的稳定薄膜,使油、水得以分离。

9、有机负荷(NS)污泥负荷率是指单位质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承受的BOD5 量,kg BOD5/(kgMLVSS·d)。

10、SVI曝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在静置30min 后,每克悬浮固体所占的体积(mL)称为污泥体积指数(SVI)。

(完整版)水污染控制工程下期末复习试题

(完整版)水污染控制工程下期末复习试题

一、名词解释1.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

2.BOD: 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3.污水的物理处理:通过物理方面的重力或机械力作用使城镇污水水质发生变化的处理过程。

4.沉淀法: 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和水的密度差, 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 已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5.气浮法: 气浮法是一种有效的固——液和液——液分离方法, 常用于对那些颗粒密度接近或小于水的细小颗粒的分离。

6.污水生物处理: 污水生物处理是微生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 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 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分解和转化。

7、发酵:指的是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 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

8、MLSS: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质量, 也称之为污泥浓度。

9、MLV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 指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含量, 它包括Ma、Me、及Mi三者, 不包括污泥中无机物质。

P-10210、污泥沉降比: 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沉淀污泥的体积分数, 通常采用1L的量筒测定污泥沉降比。

P-10311.污泥体积指数: 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 每单位质量干泥形成的湿污泥的体积, 常用单位为mL/g。

P-10312.污泥泥龄:是指曝气池中微生物细胞的平均停留时间。

对于有回流的活性污泥法, 污泥泥龄就是曝气池全池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以天计)。

(网上搜索的)13.吸附:当气体或液体与固体接触时, 在固体表面上某些成分被富集的过程成为吸附。

14、好氧呼吸: 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称为好氧呼吸。

15.缺氧呼吸: 以氧化型化合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称为缺氧呼吸。

16.同化作用:生物处理过程中, 污水中的一部分氮(氨氮或有机氮)被同化成微生物细胞的组成成分, 并以剩余活性污泥的形式得以从污水中去除的过程, 称为同化作用。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 (1)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 (1)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1、下列不属于水中杂质存在状态的是()。

A. 悬浮物B. 胶体C. 溶解物(正确答案)D. 沉淀物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格栅用以阻截水中粗大的漂浮物和悬浮物B. 格栅的水头损失主要在于自身阻力大(正确答案)C. 格栅后的渠底应比格栅前的渠底低10-15 cmD. 格栅倾斜50-60o,可增加格栅面积3、每天的删渣量大于()m3时,宜采用机械清渣法。

A. 0.2(正确答案)B. 0.3C. 0.5D. 0.84、下面不属于平流式沉淀池进水装置的是()。

A. 横向潜孔B. 竖向潜孔C. 穿孔墙D. 三角堰(正确答案)5、不属于胶体稳定的原因的是()。

A. 漫射(正确答案)B. 布朗运动C. 带电D. 水化膜6、采用氢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去除废水中的金属铜,树脂应用()再生。

A. 氯化钠B. 强氧化钠C. 盐酸(正确答案)D. 丙酮7、按照水中悬浮物的性质、浓度及絮凝性能,沉淀类型不同。

浓缩池中污泥的浓缩过程属于()。

A. 自由沉淀B. 絮凝沉淀C. 拥挤沉淀D. 压缩沉淀(正确答案)8、关于氧垂曲线,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受污点即亏氧量最大点(正确答案)B. 曲线下降阶段耗氧速率>复氧速率C. 曲线上升阶段耗氧速率<复氧速率D. 曲线末端溶解氧恢复到初始状态9、膜分离法中,不同方法选择性透过物也有不同,其中反渗透法采用半透膜,可透过的物质为()。

A. 阴阳离子B. 溶质C. 溶剂(水)(正确答案)D. 小分子溶质和溶剂10. 水处理中使用的离子交换树脂,交联度为()。

A. 5~7%B. 7~10%(正确答案)C. 25~30%D. 30~50%11. 颗粒在沉砂池中的沉淀属于()。

A. 自由沉淀(正确答案)B. 絮凝沉淀C. 拥挤沉淀D. 压缩沉淀12. 根据斜板沉淀池原理,若将池深H分为三层,则()。

A. 不改变流速v和最小截留速度u0,则池长L缩短1/3B. 不改变流速v和最小截留速度u0,则池长L缩短2/3(正确答案)C. 不改变流速v和最小截留速度u0,则池长L增长1/3D. 不改变流速v和最小截留速度u0,则池长L增长2/313. 不属于吸附剂表面引力的是()A. 范德华力B. 表面张力(正确答案)C. 化学键力D. 静电引力14. TOD是指()A. 总需氧量(正确答案)B. 生化需氧量C. 化学需氧量D. 总有机碳含量15. 过滤中和法中,不可以作为滤料的石材有()。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完整版)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完整版)

一、名词解释1.水体自净:指污染物在水中,经过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基本恢复或完全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

2.4种沉淀类型:自由沉淀:在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独立完成沉淀过程,颗粒的物理性质,如形状、大小及相对密度等不发生变化,颗粒的沉淀轨迹呈直线。

絮凝沉淀: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互相聚集增大而加快沉淀,颗粒的质量、形状和沉速是变化的,沉淀轨迹呈曲线。

成层沉淀: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他颗粒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

压缩沉淀: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压成团状结构,互相接触,互支承,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

3.污泥容积指数(SVI):指曝气池混合液沉淀30min后,每单位质量干泥形成的湿污泥的体积(ml/g)4.活性污泥:由细菌、菌胶团、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群体及吸附的污水中有机和无机物质组成的、有一定活力的、具有良好的净化污水功能的絮绒状污泥。

5.软化,除盐(分别去除什么,用什么方法)软化就是降低水中Ca2+、Mg2+的含量,以防止其在管道设备中结垢。

基本方法有:加热软化法、药剂软化法(石灰法、石灰—纯碱法与石灰—石膏法)。

除盐就是减少水中溶解盐类(阴阳离子)总量,方法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应用最广)。

6.BOD: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氧化分解污水或受污染的天然水样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氧量(20℃,5天)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有机物被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氨;第二阶段主要是氨被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7.COD:用化学方法氧化分解废水水样中有机物过程中所消耗的氧化剂量折合成氧量(O2)(mg/L)8.水环境容量:指在满足水环境质量的要求下,水体容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9.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质量,也称之为污泥浓度。

(完整版)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与答案

(完整版)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与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一、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1.生化需氧量:表示在有氧的情况下,由于微生物的活动,可降解的有机物稳定化所需的氧量2.化学需氧量:表示利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所需的氧量。

3.滤速调节器:是在过滤周期内维持滤速不变的装置。

4.沉淀::是固液分离或液液分离的过程,在重力作用下,依靠悬浮颗粒或液滴与水的密度差进行分离。

5.沉降比:用量筒从接触凝聚区取100mL水样,静置5min,沉下的矾花所占mL数用百分比表示,称为沉降比。

6.水的社会循环:人类社会从各种天然水体中取用大量水,使用后成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它们最终流入天然水体,这样,水在人类社会中构成了一个循环体系,称为~。

7.接触凝聚区:在澄清池中,将沉到池底的污泥提升起来,并使这处于均匀分布的悬浮状态,在池中形成稳定的泥渣悬浮层,此层中所含悬浮物的浓度约在3~10g/L,称为~。

8.总硬度:水中Ca2+、Mg2+含量的总和,称为总硬度。

9.分级沉淀:若溶液中有数种离子能与同一种离子生成沉淀,则可通过溶度积原理来判断生成沉淀的顺序,这叫做分级沉淀。

10.化学沉淀法:是往水中投加某种化学药剂,使与水中的溶解物质发生互换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盐类,形成沉渣,从而降低水中溶解物质的含量。

11.电解法:是应用电解的基本原理,使废水中有害物质,通过电解过程,在阳、阴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转化成为无害物质以实现废水净化的方法。

12.电渗析:是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利用阴。

阳离子交换膜对溶液中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而使溶液中的溶质与水分离的一种物理化学过程。

13.滑动面:胶粒在运动时,扩散层中的反离子会脱开胶粒,这个脱开的界面称为滑动面,一般指吸附层边界。

14.吸附:是一种物质附着在另一种物质表面上的过程,它可发生在气-液、气-固、液-固两相之间。

15.物理吸附:是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的分子引力产生的吸附。

16.化学吸附:是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由于化学键力发生了化学作用,使得化学性质改变。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2套)含答案1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2套)含答案1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一)一、名词解释1、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

2、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3、污水的物理处理:通过物理方面的重力或机械力作用使城镇污水水质发生变化的处理过程。

4、沉淀法: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已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5、气浮法:气浮法是一种有效的固——液和液——液分离方法,常用于对那些颗粒密度接近或小于水的细小颗粒的分离。

6、污水生物处理:污水生物处理是微生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分解和转化。

7、发酵:指的是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

8、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质量,也称之为污泥浓度。

9、MLV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指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含量,它包括Ma、Me、及Mi三者,不包括污泥中无机物质。

P-10210、污泥沉降比: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沉淀污泥的体积分数,通常采用1L的量筒测定污泥沉降比。

P-10311、污泥体积指数: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每单位质量干泥形成的湿污泥的体积,常用单位为mL/g。

P-10312、污泥泥龄:是指曝气池中微生物细胞的平均停留时间。

对于有回流的活性污泥法,污泥泥龄就是曝气池全池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以天计)。

(网上搜索的)13、吸附:当气体或液体与固体接触时,在固体表面上某些成分被富集的过程成为吸附。

14、好氧呼吸: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称为好氧呼吸。

15、缺氧呼吸:以氧化型化合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称为缺氧呼吸。

16、同化作用:生物处理过程中,污水中的一部分氮(氨氮或有机氮)被同化成微生物细胞的组成成分,并以剩余活性污泥的形式得以从污水中去除的过程,称为同化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下)复习题第一章排水系统概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容量2、排水体制二、填空1、污水按照来源不同,可分为、、3类。

2、根据不同的要求,经处理后的污水其最后出路有:、、。

3、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分为:和两种类型。

三、简答题1、污水分为几类,其性质特征是什么?2、何为排水系统及排水体制?排水体制分几类,各类的优缺点,选择排水体制的原则是什么?3、排水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用途是什么?4、排水系统布置形式有哪几种?5、排水工程基建程序分为几个阶段?答案一、名词解释1、环境容量答:污水的最终处置或者是返回自然水体、土壤、大气;或者是经过人工处理,使其再生成为一种资源回到生产过程;或者采取隔离措施。

其中关于返回到自然界的处理,因自然环境具有容纳污染物质的能力,但具有一定界限,不能超过这种界限,否则会造成污染。

环境的这种容纳界限称环境容量。

2、排水体制答:在城市和工业企业中通常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

这些污水是采用一个管渠系统来排除,或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来排除。

污水的这种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做排水系统的体制(简称排水体制)。

二、填空1、污水按照来源不同,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3类。

2、根据不同的要求,经处理后的污水其最后出路有:排放水体、灌溉农田、重复使用。

3、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

三、简答题1、污水分为几类,其性质特征是什么?答:按照来源的不同,污水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3类。

生活污水是属于污染的废水,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如蛋白质、动植物脂肪、碳水化合物、尿素和氨氮等,还含有肥皂和合成洗涤剂等,以及常在粪便中出现的病原微生物,如寄生虫卵和肠西传染病菌等。

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中所排出的废水,来自车间或矿场。

由于各种工厂的生产类别、工艺过程、使用的原材料以及用水成分的不同,使工业废水的水质变化很大。

降水即大气降水,包括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一般比较清洁,但其形成的径流量较大,则危害较大。

2、何为排水系统及排水体制?排水体制分几类,各类的优缺点,选择排水体制的原则是什么?答:在城市和工业企业中通常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

这些污水是采用一个管渠系统来排除,或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来排除。

污水的这种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做排水系统的体制(简称排水体制)。

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

从环境保护方面来看,如果采用合流制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全部截流送往污水厂进行处理,然后再排放,从控制和防止水体的污染来看,是较好的;但这时截流主干管尺寸很大,污水厂容量增加很多,建设费用也相应地增高。

分流制是将城市污水全部送至污水厂进行处理。

但初雨径流未加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对城市水体也会造成污染,有时还很严重,这是它的缺点。

合理地选择排水系统的体制,是将城市和工业企业排水系统规划和设计的重要问题。

它不仅从根本上影响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管理,而且对城市和工业企业的规划和环境保护影响深远,同时也影响排水系统工程的总投资和初期建设费用以及维护和管理费用。

通常,排水系统体制的选择应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根据当地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而环境保护应是选择排水体制时所考虑的主要问题。

3、排水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用途是什么?答:城市污水包括排入城镇污水管道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将工业废水排入城市生活污水排水系统,就组成城市污水排水系统。

城市生活污水排水系统由下列几个主要部分组成:1)室内污水管道系统及设备。

其作用是收集生活污水,并将其排送至室外居住小区污水管道中去。

2)室外污水管道系统。

分布在地面下的依靠重力流输送污水至泵站、污水厂或水体的管道系统统称为室外污水管道系统。

3)污水泵站及压力管道。

污水一般以重力流排除,但往往由于受到地形等条件的限制而发生困难,这时就需要设置泵站。

4)污水厂。

供处理和利用污水、污泥的一系列构筑物及附属构筑物的综合体称污水处理厂。

5)出水口及事故排出口。

污水排入水体的渠道和出口称出水口,它是整个城市污水排水系统的终点设备。

工业废水排水系统,由下列几个主要部分组成:1)车间内部管道系统和设备。

主要用于收集各生产设备排除的工业废水,并将其排送至车间外部的厂区管道系统中去。

2)厂区管道系统。

敷设在工厂内,用以收集并输送各车间排出的工业废水的管道系统。

3)污水泵站及压力管道。

4)废水处理站。

是回收和处理废水与污泥的场所。

雨水排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1)建筑物的雨水管道系统和设备。

主要是收集工业、公共或大型建筑的屋面雨水,并将其排入室外的雨水管渠系统中去。

2)居住小区或工厂雨水管渠系统。

3)街道雨水管渠系统。

4)排洪沟。

5)出水口。

4、排水系统布置形式有哪几种?答: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有:正交式、截流式、平行式、分区式、分散式、环绕式。

5、排水工程基建程序分为几个阶段?答:1、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行性研究是论证基建项目在经济上、技术上等方面是否可行。

2、计划任务书阶段,计划任务书确定基建项目、编制设计文件的主要依据。

3、设计阶段,设计单位根据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的计划任务书文件进行设计工作,并编制概预算。

4、组织施工阶段,建设单位采用施工招标或其他形式落实实施施工工作。

5、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阶段,建设项目建成后,竣工验收交付生产使用是建筑安装施工得最后阶段。

第二章污水管道系统的设计一、填空题1.污水在管道中的水深h和管道直径D的比值称为(),当h/D=1时称为();h/D<1时称为()。

2.污水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为()。

3.给定设计充满度条件下,管径越大,相应的最小设计坡度值越()。

4.管道定线一般按()、()、()顺序依次进行。

5.管道衔接的方法通常有()和()两种。

二、名词解释1.日变化系数、时变化系数、总变化系数2.设计流速3.不计算管段4.覆土厚度、埋设深度5.本段流量、传输流量、集中流量三、简答题1.污水管段定线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是什么?2.何谓污水管道系统的控制点?通常情况下如何确定其控制点的高程?3.当污水管道的埋设深度已接近最大允许埋深而管道仍需继续向前埋设时,一般采取什么措施?4.城市污水回用工程的意义?回用系统的组成?四、计算题1、下图为污水设计管道示意图,已知1-2管段生活污水设计流量为50l/s,工厂集中流量q=30l/s,2-3管段生活污水本段流量为40l/s,求2-3管段的污水设计流量。

q1322、某肉类联合加工厂每天宰杀活牲畜258t,废水量定额8.2m3/t 活畜,总变化系数1.8,三班制生产,每班8h。

最大班职工人数560人,其中在高温及污染严重车间工作的职工占总数的50%,使用淋浴人数按85%计,其余50%的职工在一般车间工作,使用淋浴人数按40%计。

工厂居住区面积9.5ha,人口密度580cap/ha,生活污水定额160L/cap*d,各种污水由管道汇集送至污水处理站,试计算该厂的最大时污水设计流量。

答案:一、填空题1.设计充满度,满流,不满流2.0.6m/s3.小4.主干管,干管,支管5.水面平接,管顶平接二、名词解释1.日变化系数:一年中最大日污水量与平均日污水量的比值;时变化系数:最大日中最大时污水量与该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总变化系数:最大日最大时污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

2.设计流速:和设计流量、设计充满度相应的水流平均速度叫做设计流速。

3.不计算管段:一般根据最小管径在最小设计流速和最大充满度情况下能通过的最大流量值,进一步估算出设计管段服务的排水面积。

若设计管段服务的排水面积小于此值,即直接采用最小管径和相应的最小坡度而不再进行水力计算。

这种管段称为不计算管段。

4.覆土厚度:管道外壁顶部到地面的距离;埋设深度:管道内壁底到地面的距离。

5.本段流量:从管段沿线街坊流来的污水量;传输流量:从上游管段和旁侧管段流来的污水量;集中流量:从工业企业或其它大型公共建筑物流来的污水量。

三、简答题1.污水管段定线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是什么?答:定线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是:应尽可能地在管线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区域的污水能自流排出。

定线时考虑的几个因素是:地形和用地布局;排水体制和线路数目;污水厂和出水口位置;水文地质条件;道路宽度;地下管线及构筑物的位置;工业企业和产生大量污水的建筑物的分布情况。

2.何谓污水管道系统的控制点?通常情况下如何确定其控制点的高程?答:在污水排水区域内,对管道系统的埋深起控制作用的地点称为控制点。

确定控制点的标高:一方面应根据城市的竖向规划,保证排水区域内各点的污水都能够排出,并考虑发展,在埋深上适当留有余地。

另一方面,不能因照顾个别控制点而增加整个管道系统的埋深。

3.当污水管道的埋设深度已接近最大允许埋深而管道仍需继续向前埋设时,一般采取什么措施?答:当管道埋深接近最大埋深时,为提高下游管道的管位,一般设置泵站。

4.城市污水回用工程的意义?回用系统的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