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一、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却说真君与大圣变做法天象地的规模,正斗时,大圣忽见本营中妖猴惊散,自觉心慌,收了法象,掣棒抽身就走。
真君见他败走,大步赶上道:“那里走?趁早归降,饶你性命!”大圣不恋战,只情跑起。
将近洞口,正撞着康、张、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一齐帅众挡住道:“泼猴!那里走!”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做个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作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
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正嚷处,真君到了,问:“兄弟们,赶到那厢不见了?”众神道:“才在这里围住,就不见了。
”二郎圆睁凤目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作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
大圣见了,嗖的一翅飞起去,变作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
二郎见了,急抖翎毛,摇身一变,变作一只大海鹤,钻上云霄来嗛。
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作一个鱼儿,淬入水内。
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
心中暗想道:“这猢狲必然下水去也,定变作鱼虾之类。
等我再变变拿他。
”果一变变作个鱼鹰儿,飘荡在下溜头波面上,等待片时。
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急转头,打个花就走。
二郎看见道:“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鳃上无针。
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变的。
”赶上来,刷的啄一嘴。
那大圣就撺出水中,一变,变作一条水蛇,游近岸,钻入草中。
二郎因嗛他不着,他见水响中,见一条蛇撺出去,认得是大圣,急转身,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
水蛇跳一跳,又变做一只花鸨,木木樗樗的,立在蓼汀之上。
二郎见他变得低贱,故此不去拢傍,即现原身,走将去,取过弹弓拽满,一弹子把他打个躘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名著导读 《西游记》

名著导读 《西游记》
-14-
【艺术特色】 《西游记》不仅思想内容深刻,艺术成就也很高。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可读性强;人物
形象栩栩如生,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读者过目不忘;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 大胆奇特的夸张。
名著导读 《西游记》
-15-
【实战演练】
一、作家与作品
1.《西游记》,是长篇 章回体小说 (体裁),取材于唐贞观年间 玄奘远出西域取经
名著导读 《西游记》
-7-
智取红孩儿 红孩儿用计骗了唐僧后,又用狂风卷走了他。孙悟空找到红孩儿并与之展开大战。 红孩儿口吐三昧真火,孙悟空无法取胜,便去求四海龙王施雨灭火,可是无济于事;又让 八戒去向观音求救,结果半路上八戒被红孩儿假扮的观音擒了去;孙悟空变作牛魔王去 救,也没有成功;孙悟空只好亲自到南海向观音求救。观音到了洞前,红孩儿几次问她话 她都不应答,只留下莲台便走了。红孩儿不知就里,坐上莲台结果被擒,但他死性不改, 最终观音又给他戴上金箍儿,让他成了座前的善财童子。
C.八十一
D.九十九
名著导读 《西游记》
-16-
二、人物与情节 1.《西游记》第四十七、四十八回,唐僧师徒四人在 通天河 遇阻,夜宿陈家村,巧遇 观音菩萨莲花池里的 金鱼 变成的妖怪灵感大王祭祀,孙悟空与其斗法,救得童男童 女。 2.《西游记》中,师徒一行历经千难万险,最终修成正果,唐僧被封为“ 旃檀功德佛 ”, 孙悟空被封为“ 斗战胜佛 ”,猪八戒被封为“ 净坛使者 ”,沙僧被封为“ 金身罗汉 ”, 白龙马被封为“ 八部天龙马 ”。 3.猪八戒法号 悟能 ,他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 云栈洞 为妖;沙僧法号 悟净 ,他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被贬下界,在 流沙河 为妖。后二人皆保唐僧取经,修成正果。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课件(共35张PPT)

《五猖会》
关键词: 迎神赛会、 《陶庵梦忆 》《鉴略》
对比手法:文章前半部分通过描述迎神赛会、明朝赛 会,从正反两面为后文来之不易的五猖会做铺垫,更加 突出“我”对五猖会的期待,与下文的失落形成鲜明 的对比,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五猖会》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批判了封建教 育的不合理性,反映出刻板、严酷的教育束缚了儿童的 天性的现象。
题目解说
《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 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这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 提》,“朝花夕拾”的含义是“早 晨的花晚上拾起”,这里指鲁迅先 生在晚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 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 目录 ● 《小引》 ● 1、《 狗·猫·鼠》 ● 2、《阿长与<山海经>》 ● 3、《二十四孝图》 ● 4、《五猖会》 ● 5、《无常》 ●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7、《父亲的病》 ● 8、《琐记》 ● 9、《藤野先生》 ● 10、《范爱农》 ● 《后记》
关键词: 长妈妈、福橘、 长毛、“三哼经”
阿长名字的由来 切切察察的毛病 睡相不好,在床上摆成一“大”字
令人烦恼的规矩 讲长毛的故事 给“我”买《山海经》
➢ 请梳理《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填写下表。
人物 出处
长妈妈
《阿长 与〈山 海经〉 》 《从百 草园到 三味书 屋》
关系
典型情节及人物形象
①喜欢切切察察,在床上摆“大”字,给“
8.《琐记》
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 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 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 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 “乌烟瘴气”。作者叙述了最初接触《进 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 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革 命青年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导读+识记(含答案)

《朝花夕拾》导读+识记一、阅读建议先看目录,通过标题猜测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可能会写什么?再读文章——快速阅读。
粗略阅读各篇,在此过程中,不细究每个字、词、句的含义,但要注意了解各篇大意。
如有感悟,可以先用三两个词简要记录,等到精读时再作探究。
分析阅读。
精读各篇文章,边读边体会文章主题。
阅读过程中,要注意记录下自己的疑惑,然后通过精读文章、查阅背景资料,借助注释、文本互读以及与父母、老师、同学讨论等方法,仔细推敲,力求解除疑惑。
阅读检测——对应导读问题,思考自己是否能回答这些提问,如果不能,带着问题再回到文本,找出答案,做好记录。
不建议同学们直接拿着老师提供的答案背诵,比如填空题,除了基本的文学常识外,别的都是出自书本,所以先去文章中找答案,看看答案出处,加深对答案的印象。
内容概括+主题思想(主题思想要求背诵√)《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
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与可悲。
七年级上册语文西游记名著导读

翻译佛经
他对许多早年的翻译都不满意,有选择地进 行了重译。玄奘译经的数量也很大。
他善于交际,曾请唐太宗为他的译经做序, 大家所熟悉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就是唐太 宗写的。这就是流传广泛的《圣教序》。后 来唐高宗也写了序。
在全国范围内邀请了有学问的10名高僧来参 与译经,翻译的经费由国库支付。
《西游记》在说什么?
《西游记》是一部充满幻想、情节离奇的小说,容 易作出附会的解释,清人所论,“或云劝学,或去 谈禅,或云讲道,皆阐明理法,文词甚繁”(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
近时研究者,又有从“反映农民起义”或“反映市 民阶层的斗争”立论的。
但应该看到,《西游记》只是一部神话小说,而不 是什么哲理、道德或政治的寓言。
西游记的故事有四个来源:
第一个是唐高僧玄奘取经的这个传记 第二个来源是根据这个传记,后来在民间流传的
宋元戏曲话本 第三个西游记里有一部分故事是来源于佛经故事 第四个部分最重要,这就是作者吴承恩的创造。
历史上玄奘
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 始人,河南洛阳人 ,其先 颍川人[2] ,俗家姓名“陈 祎”,法名“玄奘”,被 尊称为“三藏法师”,后 世俗称“唐僧”,与鸠摩 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 教三大翻译家。
《西游记》地位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西游记》是一部思 想性和艺术性都臻于第一流的伟大作品。
它也是明代长篇小说的重要流派之一神魔 小说的代表作。
它在神魔小说中的地位,相当于《三国志 演义》之于历史演义小说。
成书过程
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也和《水浒传》、《三国 演义》相似,是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演变才形成的。
玄奘在印度留学期间学习优异,当时小乘佛教 叫他“解脱天”,大乘佛教叫他“大乘天”。 “玄奘” 的中文名字印度人不熟悉,提到 “大乘天”、“解脱天”很多印度人都知道。 临回国时,玄奘又参加了一次 “无遮大会”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名著导读

1.繁星春水 2.伊索寓言
名著,是具有推崇价值的有名的作 品,
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典范的语言, 在于精彩的故事,在于典型的人物, 在 于深刻而独到的主题,给予人心灵的滋 养,——这就是文学的魅力,
阅读指导
阅读方法:
1.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 2.略读与精读相结合, 3.做点读书笔记, 4.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
作品介绍
伊索寓言
内容摘要:
以动物为主角,通过一篇篇短短的小 故事,用生动活泼的内容、富有趣味的情 节,让我们懂得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具 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作品主题
作为古人智慧的结晶,伊索寓言包含的内容 十分丰富,大部分是动物语言,少部分以神或人为 主人公,往往间接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 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书中不少 内容是影射当时社会现实的,更多的篇章表现的 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这些故事源于 生活又高于生活,既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闪烁 着智慧的光芒,是伊索寓言的魅力所在,
万千的天使, 要起来歌颂小孩子; 小孩子, 他细小的身躯里, 含着伟大的灵魂,
——繁星
作品主题
二、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春天的早晨, 怎样的可爱呢, 融洽的风, 飘扬的衣袖, 静悄的心情,
——繁星
作品主题
三、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我们 称这部分诗为哲理诗,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春水
其实,无论做什么事,首先要去考虑事情的 结果,然后再去做,所谓三思而后行,要是不考 虑结果,盲目地去做的话,就容易上当受骗,世 界上许多坏人用甜言蜜语诱骗人们,所以更要 认清这种人的真面目,时时刻刻提防他们,否则 到时候就会后悔莫及,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学常识及名著导读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学常识及名著导读文学常识1.《春》选自《朱自清选集》,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为自清,字佩弦。
散文家、诗人。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2.《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语言大师”。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3.《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史称“诗仙”。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与杜甫并称“李杜”。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5.《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约1251-1321 以后),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
辑本有《东篱乐府》一卷。
6.《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作者史铁生(1951—2010),当代作家。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代表作有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笔记》,长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等。
7. 散文诗《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作者泰戈尔(1861 年—1941 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代表作有《吉檀迦利》《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国王与王后》等。
1913 年,他以《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8. 散文诗《荷叶·母亲》选自《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冰心全集》),作者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当代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人教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

通过对《朝花夕拾》的精读、略读和浏览,我们了解 了鲁迅的成长经历,感受到了他笔下那些人物的鲜明性格, 也体会到了他心中丰富的情感。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学会 了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这将有助于我们提高阅读能力, 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希望同学们能继续深入阅读《朝花夕拾》,从鲁迅的 文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期待大家在阅读中不断成长,收 获更多的知识和感悟。
我们在日常阅读中,不妨将精读、略读 与浏览结合起来。如阅读《朝花夕拾》, 可以先浏览目录、小引和后记,了解本书的 创作背景、鲁迅的创作初衷,再挑选自己感 兴趣的篇目精读,略读其他篇目。
任务1:鲁迅生活的“那些年”
《朝花夕拾》是鲁迅从自己童年、少年、 青年时代的“记忆中抄出来的”片段,展现了 他的一段段人生历程。浏览全书,精读部分篇 章、段落,小组合作,从时空、事件等角度梳 理书中鲁迅的成长经历,以自己喜欢的形式, 有创意地呈现“鲁迅成长史”。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 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 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 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 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1928年结集 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作为“回忆的记事”, 多角度地反映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 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 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 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 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 国教书的经历。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创作于1926年, 最初在《莽原》杂志上发表。
1926年,北洋军阀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 惨案。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 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 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1926年 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四:名著导读
引入专题: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
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
下列方法可借鉴:
1.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
2.略读和精读相结合。
3.做点读书笔记。
本专题要学习的名著有《繁星》《春水》《伊索寓言》。
课例赏析:
《繁星》《春水》
【资料助读】
1.《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
(1)作者访谈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
原籍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
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代表作《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等。
(2)内容概述
《繁星》《春水》这两本诗集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到一个诗集里。
其诗集的主题是:母爱、童真、自然。
主题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这本诗集把对母爱的歌颂,对童真的呼唤,对自然的咏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个至善至美的世界,感情诚挚深沉,语言清新典雅,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启迪,是冰心小诗中最美的篇章之一。
(3)艺术特色
在艺术上,《繁星》《春水》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
特别是在语言上,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训练题:
1.冰心的《繁星》诗中发人深省的格言式小诗触目皆是,如“成功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当初她的芽儿,___________________,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
2.冰心的著名散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冰心于l923年发表的两部诗集是_______、________,创作上受到印度诗人__________的影响,其诗歌作品,在当时吸引了很多青年的模仿。
4.冰心于1923年发表的两部诗集是()、(),创作上
受到印度诗人()的影响,其诗歌作品,在当时吸引了很多青年的模仿。
内容包括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等等。
答案:《繁星》《春水》泰戈尔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5.下面这首小诗的作者是谁?请你简要说说阅读这首小诗后的感悟。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答案:冰心。
感受到母亲的伟大,母亲的崇高;在诗中运用类比、比喻方法抒情。
6.名著阅读。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这是冰心的一首哲理小诗。
诗人把人生事业的成功比喻为花,把成就事业的起步阶段比喻为花的(1),把(2)比喻为培养花的“泪泉”,把自我牺牲比喻为滋润花的(3),生动贴切,发人深思。
答案:(1)芽儿(2)奋斗的辛劳(3)血雨
7.聪明人,
抛弃你手里幻想的花罢!
她只是虚无缥缈的,
反分却你眼底春光。
冰心这首小诗告诉人们:。
答案(示例):要脚踏实地,丢掉幻想,勇敢面对现实,在现实中求进步。
类文赏析:
1.阅读“主题阅读丛书”第六册中“诗歌中的色彩和旋律”——冰心的《小诗选》(P224)
2.下面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诗,请你读一读,完成(1)~(4)题。
想念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只是在游戏中间,/有时似乎有一段歌调在我玩具上①(A.回旋 B.旋转),/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时候所哼的那些歌调。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但是当初秋的早晨,/合欢花香在空气中
②(A.游动 B.浮动),/庙殿里晨祷的xīn香向我吹来像母亲一样的气息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只是当我从卧室的窗里仰望yōu远的蓝天,/我觉得我母亲凝住在我脸上的眼光,/
③(A.填满 B.布满)了整个天空。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歌调()晃()动 xīn()香 yōu()远(2)加粗加斜的“凝”字,查字典应查部首,它在诗中的含义是。
(3)根据诗意,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依次填在横线上。
(只填字母)
(4)在诗歌创作上,我国现代作家冰心受泰戈尔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
下面的诗选自她的《繁星•春水》,请从内容和形式上谈谈这首诗的特点。
附答案:
(1)diào huàng 馨悠(幽)
(2)两点水含义:聚集、集中
(3)①A ②B ③B
(4)从内容上看,告诉人们要脚踏实地,不要夸夸其谈,富有哲理;从形式上看,篇幅短小,语言形象、精炼,对比鲜明。
《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1)作者访谈
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寓言家。
他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他曾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曾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
自由后,伊索开始环游世界,为人们讲述寓言故事,深受古希腊人民的喜爱。
现存的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世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2)内容概述
《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
作为古人智慧的结晶,《伊索寓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
①影射当时社会现实,如《狼和小羊》《猫和鸡》就以绝妙的讽刺笔法,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
②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和蛇》的故事就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③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如《蚂蚁和蝉》讽刺好逸恶劳。
(3)艺术特色
《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动物寓言,少部分以神或人为主人公。
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
它们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语言不多却值得回味,艺术上成就很高。
特别是动物寓言部分,广泛采用拟人化手法,表现了动物各自的习性,诸如豺狼的凶残、狐狸的狡猾、狮子的威猛、山羊的怯懦,都刻画得栩栩如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训练题:
1.《伊索寓言》是一部()。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奴隶,善于讲()。
现存的《伊索寓言》,是()、()时代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答案:寓言故事集动物故事古希腊古罗马
2.请在横线处填上相应故事的寓意。
《伊索寓言》中故事篇幅短小,寓意深刻,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狼和小羊》的故事说明对恶人做任何正当的辩解都是无效的;《农夫和蛇》的故事说明();《龟兔赛跑》的故事说明了()。
答案: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他们的邪恶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奋发图强的弱者也能战胜骄傲自满的强者。
3.仔细阅读下文,说一说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野猪,马与猎人
从前,野猪和马常常在一起吃草,但是野猪经常使坏,不是践踏青草,就是把水搅浑。
马非常生气,一心想要报复他,便跑去请求猎人帮忙。
猎人说除非马愿意套上辔头让他骑,才会帮助马惩治野猪。
马报复心切,就答应了猎人的要求。
于是,猎人骑在马背上打败了野猪。
然后又把马牵回去,拴在马槽边。
马终于成了被猎人奴役的工具。
(选自《伊索寓言》)
答: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对他人宽容,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想去报复他人,否则会给自己带来不幸。
(写出基本意思即可) 4.①填空:《伊索寓言》往往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特别是动物寓言部分广泛采用()的修辞手法,表现动物各自的特性,刻画栩栩如生,给人深刻印象。
②请概括寓言《狐狸和葡萄》的寓意。
答:
③《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深受各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
请你谈谈从某则《伊索寓言》中得到的启示。
答:
附答案:
①拟人
②示例一:有些人看到别人取得了成绩,心存嫉妒,便说那成就并没什么了不起。
示例二: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
③示例一:《农夫和蛇》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示例二:《狐狸和山羊》警示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
5.根据你的理解,填写这则故事的寓意。
《伊索寓言》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骆驼羡慕牛有一对非常厉害的角,于是向宙斯请求赐予,宙斯非常生气,认为骆驼已经拥有了众多的好处还不知满足,就把它的耳朵变小了——这个寓言说明()答案:贪得无厌的人最后往往会失去更多。
6.阅读下面的寓言,用简略的语言写出寓意。
乌龟和老鹰
乌龟请求老鹰教他飞翔,老鹰劝告他,说他的本性根本不适合飞翔。
乌龟再三恳求,老鹰便把他抓住,带到空中,然后扔下。
乌龟掉到石头上,摔得粉碎。
寓意:
答案:①万事万物都有其客观规律,不可以违背;②做人不可以好高骛远,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
类文赏析:
推荐阅读“主题阅读丛书”第六册中“寓言如镜”(P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