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美洲第一课时说课稿
(完整word版)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美洲第一课时说课稿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美洲》讲课稿各位老师好,今日我讲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美洲》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讲课: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课程序。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作用本节是作为第六章“认识大洲“中必不行少的一个部分,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介绍了美洲的地理概略,将南、北美洲的地理环境差别做对照介绍,使学生对美洲大陆有必定的认识,进一步完美本章的内容,促进学生形成正确全面的世界观。
2 . 教课目的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美洲的地理地点,认识“地理大发现”与“新大陆”的联系,认识北美洲、南美洲、拉丁美洲的界限和范围。
2)运用地图,概括南、北美洲的地形特色,并比较南、北美洲的地形差别,学会运用比较法认识地理事物的异同。
3)察看大洲的地形特色,学会绘制其余地形简图。
4)能独立描绘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并形成娴熟的技术。
前四点是对教材内容的基本掌握,第五点是侧重培育学生综合剖析能力此中第三点与第四点为本节的教课难点与要点,我将侧重的解决这两个目标的教课。
二、说教课的重难点本着地理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以下教课要点和难点。
教课要点:南北美地形特色,要点的依照是只有掌握了南北美地形特色,才能理解和掌握南北的天气形成原由。
教课难点:南北美地形差别的比较,难点的依照是该知识点需要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长进一步概括整理,需要学生有较高的概括水平。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课目的,我再从教法上说说。
三、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地理是一门培育人的感知察看以及实践能力的更要学科。
所以,在教课过程中,不单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纳直观教课法,并辅之以学生自主议论法让学生踊跃主动地参加到教课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梦想。
指引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辨能力,侧重心理状况。
七年级地理下册6_3美洲教案1湘教版

美洲课题美洲主备主核使用补充使用者初一地理组课型新授课使用日期教学目标1、运用图了解美洲大陆的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2、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的居民组成和语言与美国、加拿大的差异。
3、在白令海峡的阅读材料中,介绍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概念并学会计算两侧的日期,培养学生的地理换算能力。
4、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美洲的居民组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计算国际日期变更线两侧的日期教学难点学会计算国际日期变更线两侧的日期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讲述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故事。
提问:美洲是新的大陆吗?阅读课本回答。
2、讲述新课:A、新大陆:(1)、读图:说出美洲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北美洲南美洲纬度位置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在温带跨热、温、带,主要在热带,没有寒带半球位置主要在西半球,在北半球主要在西半球,大部分在南半球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邻墨西湾,西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隔海与南极洲相望(2)、通过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的对比,突出巴拿马运河重要的地理位置。
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学生看图学生填表学生看图填出并识记.举例说明国际日期变更线学生回答学生填空并识记学生小结所属国家巴拿马埃及大洲分界线南北美洲亚非洲沟通海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3)、了解“新大陆”的几个地点:a、白令海峡:重点介绍国际日期变更线,如何计算两侧的日期。
阅读教材24页1穿越白令海峡的三线指的是哪三线?2如果白令海峡附近的俄罗斯是4月30日,附近美国是几月几日?b、中美地峡1.为什么中美地峡多火山地震?2.为什么中美地峡以种植热带经济作物为主?3.中美洲包括几个国家?4.中美地峡居民有什么人种?c、西印度群岛西印度群岛在加勒比海和大西洋之间,最大的岛屿是古巴岛。
(4)、国家和语言1、北美洲最大的国家是加拿大其次是美国_,两国都通行英语。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3《美洲》第1课时教案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型以____ 合作探究 展示质疑 达标检测
气候和____
气候为主。
活动一:探究美洲的地理位置 (详见课件) 活动二:探究南、北美洲的自然环境 (详见课件) 完成配练 P-优化作业、课节作业拓展提高。
知识结构 (板书)
教学反思: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单元主题 主备人
第六章认识大洲 苏延清
课题 审核人
第三节 美洲 总时数
课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1. 知道“新大陆”的含义、地理位置以及巴拿马运河等重要地理界线的作 用。 学习目标 2. 通过对“南北美洲地形图”和“南北美洲气候分布图”的分析,掌握北美 洲和南美洲气候特征,理解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通过南北美洲气候图的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气候的特点,并分析南北美洲地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法设计 形对气候的影响。 区域气候图分析的一般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资料分析法等。 导 激趣导课 (温故知 新) 目标导读 预习先行 学 环 节 二次备课
自学展示
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____
。
4. 与北美洲类似, 南美洲西部也分布着年轻高大的山脉—— —____ 。____ 纵贯南美大陆,全长近 9000 千米,为世界上 最长的山脉。山脉以东,地域广阔,____ 相间分布。 5. 北美洲和亚洲一样,地跨____三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但 是 ,北 美洲大 部分地 区位 于 ____ ,以 ____ 气候为 主, ____ 范围相对狭小。 6 南美洲____ 范围广阔,温带面积不大,____ 缺亚美利哥写了一本《海上旅行故事 集》 ,向世界宣布美洲这个“新大陆”的存在,并仿照其它大洲 的名称词尾形式称为“亚美利加州” ,简称“美洲” 。 阅读《配套练习》 “知识结构分析” ,预习教材 p-,并做完 P,P, P 的活动题。 一、 “新大陆” 1. 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____ ,其次是 ____ 。它们都曾是 ____ 等国的殖民地。 2. 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因为历史上长期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 殖民统治,目前主要通行____语和____语。由于这两种语言都 源于拉丁语,所以人们通常将美国以南的美洲部分称为____ 。 二、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 3. 北美洲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____ ,中部
七年级地理下册 6.3 美洲(第1课时)教案 湘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地理下册6.3 美洲(第1课时)教案(新版)湘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地理下册6.3 美洲(第1课时)教案(新版)湘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地理下册6.3 美洲(第1课时)教案(新版)湘教版的全部内容。
《美洲》(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纬度、海陆).(2)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的国家及通用语言.(3)通过读图分别了解两个大洲的地形特征.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形图,对比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地形异同之处.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和素养,认识到不同地理事物存在的差异。
【教学重点】(1)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
(2)南、北美洲的地形特征.【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南、北美洲的地形特征差异,熟练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问题导入:位于西半球的大洲主要有哪些?(学生回答)明确:北美洲和南美洲。
过渡:同学们,你对美洲了解多少?你知道美洲的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块曾经的“新大陆”吧!二、新课学习(一)“新大陆”(1)“新大陆”的由来美洲的全称:“亚美利加洲”由来:美洲又被称为“新大陆".因为在500多年前,生活在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居民,几乎不知道它的存在。
15~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才结束了亚欧大陆与美洲“新大陆”之间长期相互“隔绝”的局面。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三节 美洲(第1课时)教案 湘教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针对学生展示中的疑难问题讲解
组织学生强化识记主要知识点
组织学生达标检测题
组织学生结合答案,自查自纠,必要时教师给以指导和帮助
组织学生结合本节内容,谈谈心得与收获。
回忆,思考回答
倾听,激起对新知识的探索
熟悉学习目标,以便在学习中有的放失。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以培养学生任务型阅读的习惯。
生生课时)
课 题
第六章第二节美洲(第1课时)
备课人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2.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居民组成和语言与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
激情互动
激情展示
精讲点拨
强化识记
当堂检测
反馈纠正
拓展延伸
复习提问:
1、简述非洲的地理位置?
2、非洲的地形有何特点?
导入:上节课我们对非洲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将来认识一下美洲。
组织学生口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
1、简述美洲的位置?
2、美洲的国家主要有哪些?
组织各小组交流自主学习结果
通过读图,分别了解两个大洲自然环境在地形方面的特征
难点
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
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的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
同。
教法
指导自学、讲练结合
教具 学具
教学挂图
教学程序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美洲》说课稿

第三节《美洲》说课稿金塔县第四中学政史地组葛妍妍一、说教材1、教材的分析、处理(1)教材的内容《美洲》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的课文。
本节教材的内容有:(1)新大陆;(2)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3)移民和经济。
教学建议为3个课时,其中美洲的地形和气候部分内容安排为第2课时。
(2)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前后联系本节课依次讲授美洲的地形以及气候,由于一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往往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形成起着决定作用,所以教材这样设计是非常合理的,可以说是为后面的气候学习起铺垫的作用。
2、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通过对课本26页27页的地形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地形的特点。
通过对课本28页29页的气候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气候的特点。
通过对图1-41、图1-42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②能力目标:通过读地形图、统计图表对比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的水文特征。
③情感目标: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的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3、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本26页27页的地形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地形的特点。
通过对书28页29页的气候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气候的特点。
通过对图1-41、图1-42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②教学难点:通过对书28页29页的气候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气候的特点。
通过对图1-41、图1-42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4、教学用具:多媒体二、说教法和学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三、说教学过程情景导入:(观察一组配乐图片,直观了解美洲。
)通过展示一组配乐图片,提问:这组图片所展示的是哪一地区的风光?讲述新课: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1、美洲的地形观察26页图1-35,要求学生找出北美洲主要的山脉、平原和高原,并在地图上圈画出这些地理区域的名称。
交流北美主要的地形区:西部是高大的山系:海岸山脉、落基山脉;中部是广阔的平原:大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6章第3节美洲说课稿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6章第3节美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6章第3节美洲,主要介绍了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美洲各国的主要地理特点。
本节内容较为丰富,旨在让学生了解美洲的基本概况,掌握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城市等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城市等地理特征;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资料搜集、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城市等地理特征;2.教学难点:美洲各国的主要地理特点,以及地形、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地图观察、资料搜集、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美洲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2.地图观察:让学生观察美洲地图,了解美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3.资料搜集:让学生搜集有关美洲气候、资源、人口、城市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4.案例分析:分析美洲各国的主要地理特点,如美国、巴西等;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美洲地理特征的认识;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美洲地理特征1.地理位置2.地形特点3.气候类型4.资源分布5.人口分布6.城市分布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采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
湘教版七下地理6.3美洲说课稿1

湘教版七下地理6.3美洲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6.3《美洲》这一节主要介绍了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美洲各国的主要地理差异。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美洲的整体认识,为后续学习美洲各国地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示了美洲的风光和地理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地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他们对美洲的认识相对较浅,对于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各国地理差异的了解还不够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中获取信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美洲各国的主要地理差异。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全球地理现象的意识,增强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美洲各国的主要地理差异。
2.教学难点:美洲各国的主要地理差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等,直观地展示美洲的地理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美洲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美洲的地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3.课堂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地图,详细讲解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美洲各国的主要地理差异。
4.案例分析:选取美洲各国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地理特点,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
《美洲》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美洲》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节是作为第六章“认识大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介绍了美洲的地理概况,将南、北美洲的地理环境差异做对比介绍,使学生对美洲大陆有一定的了解,进一步完善本章的内容,促使学生形成正确全面的世界观。
2.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美洲的地理位置,了解“地理大发现”与“新大陆”的联系,了解北美洲、南美洲、拉丁美洲的界线和范围。
2)运用地图,归纳南、北美洲的地形特征,并比较南、北美洲的地形差异,学会运用比较法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3)观察大洲的地形特点,学会绘制其他地形简图。
4)能独立描述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并形成熟练的技能。
前四点是对教材内容的基本把握,第五点是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其中第三点与第四点为本节的教学难点与重点,我将着重的解决这两个目标的教学。
二、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地理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南北美地形特征,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南北美地形特征,才能理解和掌握南北的气候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南北美地形差异的比较,难点的依据是该知识点需要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整理,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归纳水平。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上谈谈。
三、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地理是一门培养人的感知观察以及实践能力的更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
要采取直观教学法,并辅之以学生自主讨论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心理状况。
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5分钟)
由一段简短的视频导入新课。
设计的依据:视频的播放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激发他们一定的兴趣,从而有助于教学的开展。
2.讲授新课:(35分钟)
知识点一:美洲的位置
我将在PPT上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说出美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并在PPT上表明。
知识点二:白令海峡、巴拿马运河、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拉丁美洲的辨识与拓展这前四个名词的教学我将结合书本P21—22页的阅读材料,我会从知识点一的世界
地图中将这四个名词带领同学们在图中一个一个的标出,每标出一个我会带着学生更加详细的去了解该地方:
1)白令海峡部分是提出一个趣味性思考性比较强的问题,让同学们去小组讨论,推选代表进行解答。
2)巴拿马运河、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以及美洲的国家和语言的知识点则是展示我在PPT上准备好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地图动画,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书本相关材料并
对照PPT上的地图自主形成答案,几分钟后请同学回答,我将在他们给出答案后
带领他们校正答案,并在书本上画出相关重要内容。
3)拉丁美洲的概念则是在讲美洲国家和语言知识点中带出,并把拉丁美洲的具体范围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在PPT上使同学们更加明确,在图上分辨拉丁美洲和南美洲两
个概念范围。
知识点三:美洲的地形特点
这个知识点是本课时的重难点问题,我将着重的讲解这一部分。
我将这一部分知识点分成南北美两部分分别讲解。
首先会先给出北美的地形图,然后请同学来描述在图中他所看到的地形,根据他的答案,引导他将这些地形分类,并带领同学们试着归纳出这些地形形成了北美洲的三条纵裂带,通过以北纬40°这条纬线形成的地形剖面图来验证答案,并在PPT上明确知识点,带领同学们进一步强化。
然后在北美地形图中标出格陵兰岛以及五大湖地区,让学生明确格陵兰岛和五大湖重要的地理意义。
关于南美洲的地形教学和北美洲相似,同样给出南美洲的地形图,带领请同学说出南美洲的主要山脉、高原和平原(引导他们按照方向说出),在PPT上用不同颜色的线标出不同的地形,让学生就线段形成的图形来总结特点,由此引出南美洲地形的特点并在PPT上明确知识点。
最后为了进一步使同学巩固南北美地形的知识点,我会让同学们完成P24页活动T1和T2的前两个小问,重点在于T2的第二个小问的解答从第一个小问归纳总结,形成第二个小问,问题和答案都会在PPT上展示。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这些教学手
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华。
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3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我的板书设计是: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