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心理学模拟试卷及答案(5)

合集下载

医学心理学 试卷五及参考答案

医学心理学 试卷五及参考答案
29.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病情,通常指( )。
A.儿童病人 B.青年病人 C.中年病人 D.老年病人
30.主动一被动型医患关系( )。
A.病人是急性感染 B.医患如同父母一儿童
C.病人处于休克昏迷 D.医患有同等权力
31.指导一合作型医患关系( )。
A.病人是(服从)合作者B.医患关系如同父母一婴儿
C.病人多是慢性疾病D.帮助病人自助
32.共同参与型医患关系( )。
A. 临床应用严重外伤B.病人作用是合作关系的参加者
C. 医生仅告诉病人做什么 D. 病人只能接受不能反对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心理评估的常用方法包括,调查法、__________、会谈法、作品分析法、__________。
2.根据测验方法,心理测验可以分为 ______、操作法和______ 。
医学心理学 试卷五
一、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迁移 2.思维 3.心境 4.心理治疗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32分)
1.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不包括( )。
A.知觉特点 B.迁移 C.功能固着 D.年龄
2.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对学习新知识技能所产生的一种影响,称为 ( )。
A.定势 B.迁移 C.功能固着 D.知觉特点
9.注意具有的特征是( )。
A.集中性 B.分散性 C.间接性 D.逻辑性
10.没有预定目的,不需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 D.随意前注意
11.从一个对象的活动转到另一个对象的活动上,称为( )。
A.转移 B.定向 C.分心 D.干扰
12.偏离当前进行的活动的注意,称为( )。
6.将灰色的方块放在绿色的背景上,可见灰色的方块略带有( )。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心理学)模拟试卷5(题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心理学)模拟试卷5(题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心理学)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4. 名词解释 6. 判断题7. 简答题8. 案例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提出“孩子有一百种语言”的是( )。

A.卢梭B.马拉古齐C.皮亚杰D.维果斯基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心理学2.古往今来的儿童都爱游戏,爱活动。

这一现象说明儿童心理年龄阶段特征具有( )。

A.阶段性B.稳定性C.可变化性D.整体性正确答案:B解析:儿童心理发展的稳定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每一个阶段的发展过程、速度是大致相同的,心理发展的趋势也是相对稳定不变的。

古往今来的儿童都爱游戏,爱活动体现了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

知识模块:心理学3.被心理学家称为“第二断乳期”的是( )。

A.幼儿期B.学龄初期C.青春期D.学龄晚期正确答案:C解析:青春期被心理学家称为“第二反抗期”,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

故本题选C。

知识模块:心理学4.幼儿教师在教授动作示范时往往采用“镜面示范”,原因是( )。

A.幼儿是以自身为中心来辨别左右的B.幼儿好模仿C.幼儿分不清左右D.使幼儿看得更清楚正确答案:A解析:幼儿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是:上、下、前、后、左、右。

而左右方位的辨别是从以自身为中心逐渐过渡到以其他客体为中心。

一般来说,幼儿5岁时才能以自我为中心辨别左右,7-8岁才能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

所以,教师要求幼儿使用左右手或左右脚、腿做动作时,或者要求幼儿向左右转时,要考虑幼儿的发展特点,应该面对幼儿做示范动作,示范左右方位的动作需要和幼儿学做的动作正好相反,如同照镜子做出的动作一样,这就是“镜面示范”。

故本题选A。

知识模块:心理学5.学前儿童在游戏中,一会儿把一根木棍当成枪,一会儿又当马骑。

这是属于( )。

A.记忆活动B.想象活动C.思维活动D.注意活动正确答案:B解析: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023年心理学测试题库(含答案)

2023年心理学测试题库(含答案)

2023年心理学测试题库(含答案)一、选择题1. 在心理学中,"自我实现"是指:A. 个体追求满足欲望的过程B. 个体达到最高水平的自我发展C. 个体与他人的协同作用D. 个体处理冲突和压力的能力2. 下列哪项不属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 记忆B. 注意C. 个体差异D. 推理3. 心理学中,"情绪智力"一词用来描述个体的:A. 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B. 抑制和冲动控制能力C. 感知和情感识别能力D. 运动和协调能力4.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A. 群体行为B. 人格与个体差异C. 人际关系与沟通D. 疾病与治疗5. 下列哪项不属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婴儿的认知发展B. 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C. 成年人的性格特征D. 老年人的智力衰退二、简答题1. 请简述经典条件作用是什么?2. 什么是心理测试?简单描述心理测试的基本原理。

3. 请阐述压力与情绪之间的关系。

4. 什么是研究理论?简述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之间的区别。

5. 简要解释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三、问答题1. 请列举并解释至少三种心理疾病,并简述其症状和治疗方法。

2. 简述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并解释其中一种人格理论。

3. 请阐述社会认知理论的基本原理并提供一个例子。

4. 什么是心理干预?请结合一个具体的案例说明心理干预的过程和效果。

5. 解释智力的定义,并简要讨论智力测量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四、综合题请结合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角度给出以下方面的建议:1.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维护方法2. 压力管理和应对策略3. 社交支持和人际关系的建立4. 积极的情绪调节和疾病预防5. 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与维持五、附加题请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在心理学领域编写一道选择题,并提供其答案和解释。

六、答案解析1. B:个体达到最高水平的自我发展。

个体实现自我潜能和成长的过程称为自我实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试题库及答案_最新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试题库及答案_最新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试题库及答案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仅供学习参考, 切勿通篇使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题数:40, 共40.0 分)1人们从一个人的一种品质的存在推断出他还具有其他一些品质的倾向, 这种从一种已知的特征推知其他特征的普遍倾向的效应是()(1.0分)1.0 分A、预言效应B、首因效应C、晕轮效应D、投射效应我的答案:C2自我评价过高, 强调客观理由, 拒绝接受批评, 受到质疑好争论, 好斗, 甚至有冲动攻击行为。

属于哪类人格。

()(1.0分)1.0 分A、强迫型B、分裂型C、抑郁型D、偏执型我的答案:D3把认识你自己这句话作为自己哲学原则宣言的是:()(1.0分)1.0 分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苏格拉底D、我的答案:C4活泼好动、敏感, 适应性强, 善于交往。

这些都是()的气质类型。

(1.0分)1.0 分A、多血质B、胆汁质C、抑郁质D、黏液质我的答案:A5人类认知的感知运动阶段是()。

(1.0分)1.0 分A、02岁B、27岁711岁D、11岁之后我的答案:A6出于寂寞而谈恋爱, 属于()爱情。

(1.0分)1.0 分A、忘我式B、友谊式C、游戏式D、激情式我的答案:C7自我认同感有()种状态。

(1.0分)1.0 分A、23C、4D、6我的答案:C8情绪能够激励人的活动, 提高人的活动效率, 属于情绪的()功能。

(1.0分)1.0 分A、自我防御功能B、社会适应功能C、动力功能D、强化功能我的答案:C9下列哪一条不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存在心理困扰的标准?()(1.0分)1.0 分A、他与环境的关系是否协调B、他的行为是否可被人理解C、他对情绪具有多大的容忍D、他的过去是否有阴影我的答案:D10理性情绪疗法也称为ABC疗法, 其中B指的是()(1.0分)1.0 分A、诱发情绪的事件B、对诱发事件的态度、解释C、情绪的结果行为的结果我的答案:B11当一个人的外表充满魅力时, 他的其他一些实际同外表无关的特征, 也会得到更好的评价, 这叫做()效应。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现代心理学诞生和发展的重要历史渊源是A.近代哲学B.实验生理学C.物理学D.化学正确答案:A,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学发展简史的了解与掌握。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受近代哲学思潮和实验生理学的影响最大。

近代哲学是指17一19世纪欧洲各国的哲学,其中主要指法国17世纪的唯理论和英国17一18世纪的经验论,近代哲学为西方现代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现代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则直接来源于实验生理学。

19世纪中叶,生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生理学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生理学和感官生理学的发展,对心理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故本题应选AB。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2.影响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的因素有( )。

A.编码时的意识状态B.加工深度C.加工深度D.组块正确答案:A,B 涉及知识点:普通心理学3.消极词汇是指( )。

A.意义消极的词汇B.儿童不能理解的词汇C.儿童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汇D.儿童既能掌握又能理解的词汇正确答案:B,C解析:D项是积极词汇的含义,A项则属于望文生义。

知识模块:发展心理学4.拉文格用于测量自我发展的工具是( )。

A.句子完成测验B.实验法D.投射测验正确答案:A,C 涉及知识点:发展心理学5.青少年期是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期,下列对同一性扩散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青少年做出了自我投入,但没有进行探索B.个体没有进行自我探索C.个体没有进行自我投入D.青少年正处于同一性危机之中正确答案:B,C解析:A选项属于同一性早期封闭类型,D选项是同一性延缓的表现。

知识模块:发展心理学6.人格具有的特征包括( )。

A.独特性B.稳定性C.统合性D.功能性正确答案:A,B,C,D解析: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同一的心理品质。

从上述人格的概念来看,人格具有许多本质特征,包括: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和功能性。

精选最新2019年《心理学》试题库模拟题库300题(答案)

精选最新2019年《心理学》试题库模拟题库300题(答案)

2019年《心理学》试题库300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面选项中属于无意想象的是(D)A、理想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梦2.“一目十行”反映的是注意的哪个品质?(A)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3.强度较小、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是(A)。

A、心境B、激情C、应激D、情感4.马斯洛认为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D)。

A、安全需要B、归属与爱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二、多选题5.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是(ABD)。

A、气质可以使同一性格的人有不同的表现。

B、气质可以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

C、性格是气质形成的前提。

D、性格可以制约气质的表现。

E、性格可以任意塑造气质的类型。

6.人的高级的社会性情感主要包括(CDE)A、恐惧感B、友谊感C、道德感D、美感E、理智感7.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包括(BCDE)等几种。

A、强壮型B、不可遏制型C、活泼型D、安静型E、抑制型8.感受性变化的规律包括(ABC)。

A、感觉适应B、感觉的相互作用C、感受性的练习D、感觉阈限的降低E、感受阈限的提高9.英国心理学家华莱士(Wallas)把创造思维分为哪几个阶段?(ACDE)A、准备期B、发现期C、酝酿期D、豁朗期E、验证期10.下列选项中属于自我意识的认知形式的有(ADE)。

A、自我感觉B、自我体验C、自我控制D、自我观念E、自我分析11.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把智力区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ABE)A、内容B、操作C、评价D、认知E、产品判断题12.情绪评价学说的创建者是詹姆士。

0正确错误13.从需要对象的角度看,可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1正确错误14.新上任的班主任总是要听听原班主任对该班学生的看法,而这些看法又自然而然会影响到他对该班的看法,这是一种社会刻板效应。

0正确错误15.梦是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0正确错误16.根据动机的起源,可以把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变态心理学)模拟试卷5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变态心理学)模拟试卷5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变态心理学)模拟试卷5(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10.00)1.简述睡眠障碍的种类。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睡眠障碍有以下种类:(1)失眠症:或称之为入睡和保持睡眠的障碍,这是最为普遍的睡眠障碍。

失眠症有3种不同的类型,都有慢性睡眠障碍和白天倦怠的主诉。

①入睡障碍性睡眠,致入睡困难。

②保持睡眠障碍性失眠,以频繁的夜间易醒为特征。

③终末性失眠,指清晨早醒,而且不能再度入睡,这些类型可单独发生,也可合并出现,但在环境允许睡眠的情况下,出现通宵失眠者比较少见。

(2)过度嗜睡性障碍,其中最常见的是发作性睡病,其典型症状是睡眠发作,猝倒,睡眠麻痹或称睡瘫,入睡前幻觉。

(3)睡眠一觉醒时间程序的障碍,包括高速飞行时引起的暂时性生理节奏紊乱,和上班时问更改引起的暂时性睡眠障碍。

(4)深眠状态:指一些出现在慢波睡眠阶段且大多在睡眠Ⅲ、Ⅳ期间的临床表现,但其睡眠过程本身并无异常,其中之一是梦游症,多见于儿童及成人的癔症。

患者其他这类睡眠障碍还包括睡中惊恐,遗尿和夜间磨牙。

)解析:2.试述导致睡眠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影响个体容易出现睡眠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包括:(1)睡眠期待。

研究显示失眠者对其睡眠需要的时间期望不现实;对失眠的后果考虑与现实不符。

(2)文化差异。

跨文化睡眠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儿童。

(3)内心冲突。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失眠是未解决的内心冲突的某种表现。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5(题后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5(题后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人类获得的外界信息主要来自A.视觉B.听觉C.味觉D.嗅觉正确答案:A解析: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感觉。

在人类获得的外界信息中,80%来自视觉。

因此,本题选A。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2.颜色的色调主要取决于A.光波的波长B.光波的波幅C.照明的强度D.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正确答案:A解析:颜色视觉具有三个基本属性,即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色调主要决定于光波的波长,对光源来说,占优势的波长不同,色调也就不同。

明度指颜色的明暗程度,明度决定于照明的强度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光源的照度越大,物体表面的反射率越高,物体看上去就越亮。

饱和度是指某种颜色的纯、杂程度或鲜明程度,纯的颜色都是高度饱和的,如鲜红、鲜绿等。

因此,本题选A。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3.黄色颜料与蓝色颜料混合后的颜色是A.黑色B.橙色C.紫色D.绿色正确答案:D解析:颜料混合是一种减法过程,即某些波长的光被吸收了。

黄色颜料反射黄光和绿光,吸收红、橙和蓝色光线。

蓝色颜料反射蓝光和绿光,吸收红、橙和黄光。

当两种颜色混合后,黄光和蓝光被对方吸收,只剩下绿色部分被反射回来,因而使混合后的颜色看上去是绿色的。

因此,本题选D。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4.三色说的提出者是A.托马斯.杨(Young)B.黑林(Hefing)C.冯.贝克西(V on Bekesy)D.韦弗尔(Wever)正确答案:A解析:托马斯.杨(Young)是三色说的提出者。

黑林(Hering)是四色说的提出者。

冯.贝克西(V onBekesy)是听觉理论中行波理论的提出者。

韦弗尔(Wever)是听觉理论中神经齐射理论的提出者。

因此,本题选A。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5.关于视觉适应表述正确的是A.暗适应是视觉感受性降低的过程B.暗适应持续时间约为30-40分钟C.明适应持续时间约为30—40分钟D.暗适应时,只有棒体细胞起作用正确答案:B解析:暗适应是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C】。

A.行为系统B.意识特点C.心理特征D.品德2.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从身高、体重和【C】身体外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A.头部B.面部C.头面部D.骨骼3.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和【B】。

A.道德修养B.道德意志C.道德学习D.道德素质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心理现象是【C】。

A.感觉对比B.后象C.感觉适应D.联觉5.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B】。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正迁移D.负迁移6.根据概念的外延特征,可以分为单独概念、普通概念和【B】。

A.具体概念B.集合概念C.科学概念D.人工概念7.绝大多数的梦都会发生在【D】阶段,波消失。

A.入睡期B.潜渡睡眠期C.中度睡眠期D.快速眼动睡眠期8.由于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是【B】。

A.外在动机B.内在动机C.有意识动机D.生理性动机9.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C】。

B.活泼型C.安静型D.弱型10.“一好百好”,“一坏百坏”,这种社会认知效应称为【C】。

A.刻板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首因效应[page]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教师能力主要包括【ABD】。

A.教育教学能力B.组织管理能力C.知识归纳能力D.系统学习能力E.判断能力2.初中生人格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BD】。

A.自制需求B.意识高涨C.价值观的确立D.反抗心理E.意识的发展3.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是【ABCDE】。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概括说D.关系转换理论E.认知结构说4.空间知觉是对客观世界三维特性的知觉,包括【ACD】。

A.形状知觉B.颜色知觉C.大小知觉D.深度知觉E.气味知觉5.常用的测量保持量的方法有【BCDE】。

A.记忆法B.重建法C.回忆法D.再认法E.再学法6.根据概念所反应的事务属性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可分为【CDE】A.具体概念B.抽象概念D.析取概念E.关系概念7.注意的功能有【ABD】。

A.调节和监督功能B.维持功能C.抑制功能D.选择功能E.启动功能8.意志的品质有【ABDE】。

A.自觉性B.果断性C.顺序性D.坚韧性E.自制力9.从机能范围看,利他行为可分为【BCD】。

A.紧急型利他行为B.亲属性利他行为C.互惠性利他行为D.平衡性利他行为E.自我利他行为10.人际印象形成的特点有【ABC】。

A.一致倾向性B.评价的中心性C.核心特性作用D.片面性倾向E.全面性倾向[page]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人格包括人格倾向性和__________两方面。

2.__________是机体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

3.青少年品德不良形成的客观原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__________。

4.听觉理论包括地点说和__________。

5.看到闪电想到雷雨就是由于两种现象相继出现,这种联想是__________。

6.问题解决的特征有目标指向性、操作系列性和__________。

7.__________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8.__________是指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

9.根据个体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划分,可分为内倾型和__________。

10.__________是人与人之间一切直接或间接的交流和物质方面的交换。

填空题答案1.人格心理特征2.条件反射3.社会环境4.频率说5.接近联想6.认知性操作7.意志8.挫折9.外倾型10.人际交往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人格心理特征的相互关系。

答:(一)性格与能力性格和能力是有区别的,能力反应一个人的智慧特征,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基本条件。

性格则表现为人的活动指向什么、采取什么态度、怎样进行。

(二)性格与气质(1)性格与气质是有区别的,首先,性格是再后天的生活环境种形成的,而气质主要是神经活动类型特点所决定的,具有先天性。

其次,气质具有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不易改变。

性格虽然具有稳定性,但通过个体的主观努力可以发生变化,可塑性大。

再次,气质反映一个人的自然实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反映一个人的社会实质,具有社会评价意义。

(2)性格与气质又紧密联系、相互影响。

首先气质使性格带有某种独特的色彩。

其次,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的迅速。

再次,性格对气质也产生一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的掩盖和改造气质的某种特征,使之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气质类型相同的人当然容易形成相同性格的倾向,但也可以相成不同类型的性格。

气质类型不同的人容易形成不同的类型性格,但也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倾向。

2.简述人际吸引及其条件。

答: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交往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

人际吸引的条件有:①熟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除了在少数时候把喜欢的情感投向自己认同的歌星、影星、体育明星之外,更多的时候都把这种情感投向周围与自己有直接交往的对象,并在其中选择交往或合作的伙伴。

②个人特征。

包括才能、外貌、人格品质。

③相似与互补。

④爱情。

3.简述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现代心理学是一个科学体系,包含多种多样的心理学分支。

按照他们研究的目的和取向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四个层次:(一)基础研究:主要研究心理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其中包括心理学史、理论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

(二)心理现象研究:包括感觉心理学、知觉心理学、记忆心理学、思维心理学、动机心理学、能力心理学、动机心理学和性格心理学等。

(三)心理对象研究:按照人的某一年龄阶段或人的某一特定社会生活领域,我们可以把心理学分为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变态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民族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四)活动领域层次:心理学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相结合,可以产生以应用为研究目的心理学分支,其主要目的是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教育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劳动心理学、管理心理学、领导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

可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产生和发展,说明心理学本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心理学正在成为一棵枝繁叶茂的科学大树。

4.中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

答:(1)随着初中生生理和心理所发生的一系列特殊的变化,人格发展上也出现了许多新特点。

主要体现在:①意识高涨。

②反抗心理。

③中学生在交朋友方面也显示出与童年完全不同的特点。

交友范围缩小、重视友谊、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与父母关系的变化、与教师关系的变化。

(2)与认知能力发展相呼应,高中生的各种人格品质也已趋于稳定和成熟,而且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及生活经验的积累,高中生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①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

②价值观的确立。

③自治需求。

[page]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一、展开“幻想”的翅膀想象力是人类运用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推断和设想的思维能力。

在思维过程中,如果没有想象的参与,思考就发生困难。

特别是创造想象,它是由思维调节的。

幻想不仅能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物,而且还能激发我们作出新的努力,探索,去进行创造性劳动。

二、培养发散思维、直觉思维。

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倘若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那就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考的方向往外散发,找出适当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个正确的答案。

人在这种思维中,可左冲右突,在所适合的各种答案中充分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性成分。

所谓直觉思维是指不经过一步一步分析而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

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它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它即是发明创造的先导,也是百思不解之后突然获得的硕果,在创造发明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三、培养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是创造力的三个因素。

流畅性是针对刺激能很流畅地作出反应的能力。

灵活性是指随机应变的能力。

独创性是指对刺激作出不寻常的反应,具有新奇的成分。

这三性是建筑在广泛的知识的基础之上的。

可采用所谓急骤的联想或暴风雨式的联想的方法来训练大学生们思维的流畅性。

速度愈快表示愈流畅,讲得越多表示流畅性越高。

这种自由联想与迅速反应的训练,对于思维,无论是质量,还是流畅性,都有很大的帮助,可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四、培养强烈的求知欲要激发自己创造性学习的欲望,首先就必须使自己具有强烈的求知欲。

而人的欲求感总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没有精神上的需要,就没有求知欲。

要有意识地为自己出难题,或者去“啃”前人遗留下的不解之迷,激发自己的求知欲。

2.论述中学生一般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一、“自卑心理”与“期望效应”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遇到障碍和干扰而不能得到满足时。

会丧失对自己的信心,形成自卑心理。

“期望效应”是当人们预期自己的行动将会达到某个向往的目标时,就会被激励起来,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

对于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要合理地运用“期望效应”。

教师要对学生给予积极期望,使他们改变“自我镜像”,恢复对自己的信心,从而努力地表现自己的长处,教师以极大的热情对待这些学生,使学生处于一种和谐的教育环境中,学生受到教师的热情期待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向上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并由此激发出巨大的内驱力。

二、“闭锁心理”与情感沟通闭锁心理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

它表现为个体放弃与外界接触的意向,处处拒绝与他人沟通。

把自己闭锁在一个小小的自我空间,总是拒人千里之外。

造成闭锁心理的原因与当事人的童年的体验和成长过程的不幸经历有关。

作为教师应更多的与学生交流情感,沟通心情,打开学生的封闭的心灵之门,向自己倾述,向自己敞开心扉。

三、“学习心理障碍”及解决之策焦虑心理。

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但学习基础差,经常处于心理紧张焦虑状况中,从而形成心理障碍。

恐惧心理。

学习基础差,完不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家长又不了解孩子学习实际,对其要求又高。

孩子既怕老师差作业又怕家长打骂,处在恐惧中。

对学习冷漠、绝望心理。

后进生。

失去学好功课的信心,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天天混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