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发展史概要
中国诗发展史

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上古神话、甲骨卜辞孕育诗的雏形。
中国的诗歌
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
起来的。
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
承担者是巫现,传为神农时的《蜡辞》,就是上古流传下来的驱祸
祈福的咒语歌谣。
此外,甲骨卜辞、《易》卦爻辞中有些作品,句
法简单整齐,偶尔协韵,是早期诗歌创作的萌芽。
2. 第二阶段:《诗经》《楚辞》奠定传统诗歌的风骚精神。
西
周时期学在官府,贵族成了文学主要创作者,比如《诗经》中的三颂、大雅和小雅。
民间歌谣经专人采集后演奏给天子听。
“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内容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具有现实主义精神。
《楚辞》和《诗经》奠定了以风、骚为基础的传统诗歌的创作规范。
3. 第三阶段:汉代乐府诗及魏晋南北朝民歌时期。
诗歌在汉代
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民
歌呈现出更加繁荣的景象,尤其是南朝民歌,其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英文名称(050105)●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要求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作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4、本学科要求学生掌握较厚的古代文学和古代文献学底子,并在专业知识上注意相关学科、邻近学科、兄弟学科的研究动向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同时具有较深的知识装备和较广的学术视野。
(二)研究方向1、中国古代小说Chinese Ancient Fiction(孙逊、李时人、詹丹、顾鸣塘)2、中国古典诗学Chinese Classical Poetics(曹旭、黄刚)3、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and Culture(翁敏华、王从仁、赵维国)4、断代文学Chinese Literature of Different Periods(李时人、严明、翁其斌)(三)学制三年(四)课程设置1、必修课程:(1)学位公共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2学分)哲学Philosophy(2学分)第一外国语First Foreign Language(2学分)计算机应用Computer Application(2学分)(2)学位基础课(中英文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献学Chinese Classic Bibliography(3学分)中国古代思想史History of the Chinese Thoughts(3学分)中国文学批评史(3学分)(3)学位专业课中国小说史Research of the Chinese Fiction History中国小说研究史Research History of the Chinese Fiction红楼梦研究Research of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s中国古代小说专题研究Research of the Ancient Chinese Special Subject of Fiction中国小说史研究Research of the Chinese Fiction History中国小说与中国文化研究Research of the Chinese Fiction and Culture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史Research History of the Ancient Chinese Fiction中国古代小说名著研究Research of the Classic Ancient Chinese Fictional Works明清文学史研究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the Ming and Qing Literature明清诗文研究Research on the Poetry and Prose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明清戏曲研究Research on the Ming and Qing Drama明清小说研究Research on the Ming and Qing Fiction名家治学方法Academic Methods of Prestigious Scholars魏晋南北朝文学专题研究Monographic Studies on the Literature of the Wei, Jin andthe South-North Dynasties中国诗词学Studies on the Chinese Poetry and "Ci" Poetry唐诗文献入门边塞诗研究Study of frontier Poetry隋唐五代诗学研究Study of Five-Dynasties Portry宋诗学研究Research on the Song Poetics旅游与中国文化民俗旅游学中国旅游史中国旅游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戏剧史History of the Ancient Chinese Drama文艺民俗学Literary and Art Folklore曲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Musical Arts东亚戏剧文化比较研究Comparison Studies on the Eastern Dramatic Culture明清诗歌史专题研究明清散文史专题研究明清女性文学研究明清时期东亚汉诗研究古代小说文献学古代戏曲史料学中国小说专题研究二十世纪学术名家经典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美学小说文献学古代小说与社会《诗经》研读《左传》研读先秦两汉文学接受史先秦两汉诗学史2、选修课程(中英文课程名称):中国文化史History of the Chinese Culture(学分)现代文论Modern Literary Criticism(学分)中外文论Chinese and Foreign Aesthetics(学分)中国民俗学Chinese Folklore(学分)文化市场学Culture Marketing(学分)3、实习4、社会实践活动(五)教学和培养方式专题讲授和自学讨论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期论文和学位论文相结合。
20世纪中国文学概要

中长篇丰收:茅盾《子夜》;巴金 《家》;老舍《骆驼祥子》;沈从文 《边城》;曹禺《雷雨》
左翼文学
以左联作家为代表
主张:文学革命化、政治化
左联作家:鲁迅、冯雪峰、柔石、蒋
光慈、钱杏邨、茅盾、瞿秋白等
海派文学*
上海
主张:文学走向商业化
艺术上追
求变与新
以张资平、叶灵凤(30年代前)、刘 呐鸥、穆时英、施蛰存(30年代:新 感觉派)等人为代表
“十七年”文学
十七年文学(1949、7——1966)
又称工农兵文学 主旋律: 放声歌唱--自愿选择;人为性、 政治性 文学主题: 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领袖和人民
文学格调:豪迈明快
较成熟之作:
《红旗谱》、《青春之歌》、《创业 史》、《山乡巨变》、《茶馆》等
历史局限
题材、主题单调 英雄人物的塑造代替了普通人物的描写;有形 的现实追求遮蔽了无形的精神揭示, 文学结构模式:战争时两军对阵的二元对立思 维模式 文学创作和批评,普遍存在概念化、公式化的 倾向。
3、文学创作*
1)鲁迅《狂人日记》 2)白话新诗:胡适、刘半农、沈尹默、郭沫若 等 3)问题小说*、乡土小说*和自叙体小说*: 鲁迅、冰心、叶圣陶、许地山等;王鲁彦;郁 达夫 4)杂文、美文: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等 5)话剧:洪深、田汉、丁西林 鲁迅《呐喊》《彷徨》、郭沫若《女神》
4、外国文学译介
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的联系与
区别
明确几个概念
(中国)现代文学: 1917年文学革命—1949新中国成立 (中国)当代文学: 1949年共和国成立—20世纪末新时期文 学 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 1917年文学革命—20世纪末新时期文学
中国文学史第3版下PPT第二十五章 北宋词坛

这篇作品采用了一位歌妓的自述口吻。上片回顾入风尘以来学歌习舞、陪欢卖笑的 生涯,流露出找不到归宿的担忧。下片向一位心爱的男子表述心曲,恳求他帮助自 己脱离苦海,以便建立家庭,过上一个正常人的生活。全词明白如话,真实感人。 后人评价此作,认为:“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冯煦 《宋六十一家词 选·例言》)
16
作为一名落魄文人,柳永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心灵世界。他被上流社会遗弃,浪 迹江湖,心中充满了漂泊无依的凄凉感受。这些感受被写入词中,并加以渲染, 遂成 为柳词又一重要方面。此类创作与前举的作品有所不同,显示出了文人词的 特色。譬 如:“望处旷野沉沉,暮云黯黯。行侵夜色,又是急桨投村店。认去程 将近,舟子相 呼,遥指渔灯一点。”(《安公子》)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 波去。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更回首、重城不见, 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采莲令》)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 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 阳。”(《玉蝴蝶》)“不忍登高临远, 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 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八声甘州》)实际上,这些 作品中表达的人生感受才是柳词最深沉、最有特色的部分。南 宋评论家认为,柳 词 “尤工于羁旅行役”(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可见 当时人已 经看出了这一点。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 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 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 似于唐代的韩愈。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 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影响。他的平易文风, 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古诗十九首概要课件

《登鹳雀楼》
通过登高望远,表达了诗人对壮 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向往。 鉴赏时应注意体会诗歌的雄浑壮
阔和激昂向上。
THANKS
感谢观看
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主题。
古诗十九首的解读方法
文字解读
对古诗十九首的文字进行解读,包括 字词的含义、句子的结构等,是理解 诗歌的基础。
意象解读
通过分析古诗十九首中的意象,理解 其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能够更深入 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背景解读
结合古诗十九首的创作背景进行解读 ,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时代意义和 价值。
诗评家们高度赞扬古诗十九首的情感 表达方式,认为其情感真挚、深沉,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肯定其开创性
诗评家们普遍认为古诗十九首具有开 创性,对五言诗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 深远影响。
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古诗十九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承和 弘扬的价值,能够增强人们对传
的意境。
结构严谨
各篇诗歌在结构上严谨 、完整,遵循一定的韵
律和节奏。
02
古诗十九首的主题内容
人生苦短的感慨
人生苦短
古诗十九首中有很多诗歌表达了作者 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如“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等。
及时行乐
由于认识到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古诗 十九首中的一些诗歌主张及时行乐, 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如“昼短苦夜 长,何不秉烛游”。Leabharlann 游子思乡之情漂泊异乡
古诗十九首中有许多诗歌描述了游子漂泊异乡、思念家乡的情景,如“客行虽 云乐,不如早旋归”。
乡愁之苦
这些诗歌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反映了他们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如“羁旅无终极,忧思独伤心”。
人教版 高中 必修二 人教版 高中 必修二 示范教案第二单元7诗三首

7 诗三首教材概述《涉江采芙蓉》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亲人。
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
《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一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曹操的《短歌行》这首诗,前半部分的情调和汉乐府诗歌相近,后半部分古雅雄浑,气度非凡,又完全是他自己的风貌了。
整首诗,让人不能不由衷赞叹曹操的心胸肝胆。
写忧思,自然随意,反反复复,将它写得无处不在,难以排解,让人产生共鸣;写壮志,头角峥嵘,完全是豪杰气象,又非他人所能比,结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何等有气魄!理解和欣赏这首诗,可能有两个难点:一是对诗中引用的《诗经》里诗句的意思的理解,一是对诗中情绪断续、起伏、变化的把握。
《归园田居》共五首,课文里选的是第一首,从内容上看,它带有开篇和总括的性质。
诗的开头两句,概括叙述了自己从出仕到归园田的缘起。
接下来“误落尘网中”一句,道出了诗人对官场生活极端厌恶的心情。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表达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
“方宅十余亩”至“鸡鸣桑树颠”八句,是对田园生活的描述。
“户庭无尘杂”以下四句,是对归返田园生活的总结和赞美,也是对官场生活的否定。
“返自然”照应开头“爱丘山”,表示自己长久的愿望到今天才真正成为现实,即使一草一木也感到格外亲切,大自然的一切都令人神往。
教学重、难点: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设计(一)林芳华,现执教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本文曾发表于《网络科技时代》2007年第17期【教学目标】《诗三首》为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课要求“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这是教学目标综合中的“过程和方法”方面的要求。
“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体现在“不同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
“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又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三个维度目标的具体体现如下。
中国现代新诗发展概要-20年代

• B、小诗:冰心、宗白华 • C、自由体诗:郭沫若 • D、新格律诗:闻一多、徐志摩、朱湘 • E、象征诗:李金发、王独清、穆木天
早期白话新诗
• 1917年《新青年》刊出胡适的《白话诗 八首》,是新诗最初的尝试之作。
• 此后不久,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 陈衡哲、俞平伯、罗家伦、傅斯年、康 白情、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在 《新青年》《新潮》《星期评论》《少 年中国》《学灯》《觉悟》上发表了一 批初期白话新诗,使新诗“在文学上的 正统地位以立”。
你老的好心肠,饱不了我的饿肚皮, 我年纪小拉车,警察还不管,你老又是谁?”
客人点头上车,说:“拉到内务部西。”
• 胡适:“我现在回头看我这五 年来的诗,很像一位缠过脚后 来放大了的妇人回头看他一年 一年的放脚鞋样,虽然一年放 大一年,年年的鞋样上总还带 着‘缠脚时代’的血腥气。”
相隔一层纸(刘半农)
• 1、对反抗、叛逆、创造精神的歌唱,以及对 理想世界的热切呼唤。《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凤凰涅槃》
• 2、充分表达了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对自我 的崇尚和对自然的礼赞。《天狗》《太阳礼 赞》
• 3、爱国情愫的热情表达。《炉中煤》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我们华美,我们芬芳,
我们欢乐,我们和谐。
一切的一,芬芳。
一切的一,和谐。
一的一切,芬芳。
一的一切,和谐。
芬芳便是你,芬芳便是我。 和谐便是你,和谐便是我。
芬芳便是他,芬芳便是火。 和谐便是他,和谐便是火。
古代典籍概要复习大纲

10、请结合一部总集,谈谈你理解的总集体例特点和内容特点
《周礼》汉初名为《周官》,以六官记载官制
《仪礼》记载士大夫阶级生活各个方面的礼仪制度
《礼记》解释《礼经》的资料,阐发解释礼制的汇编
《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鲁国国史,记载时间: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包括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
《》
史:
《尚书古文疏证》《资治通鉴纲目》《廿二史劄记》《唐会要》
楚辞:《楚辞章句》东汉王逸(最早);《楚辞补注》宋洪兴祖(最重要。收录:楚辞正文、王逸的《楚辞章句》,五臣注《文选》、南唐王勉《楚辞释文》的考异资料、洪兴祖《楚辞考异》、洪兴祖《楚辞补注》“补曰”);朱熹《楚辞集注》(三部分:楚辞集注、楚辞辨证、楚辞后语);明汪瑗《楚辞集解》;清戴震《屈原赋注》;清王夫之《楚辞通释》;
F《文选》在文学史上的作用和影响、局限
G部分史志目录和官私书目史部类目一览表
梁《七略》;唐《隋书·经籍志》;五代《旧唐书·经籍志》;北宋《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南宋《通志·艺文略》《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元《文献通考·经籍考》《宋史·艺文志》;清《明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书目答问》;民初《清史稿·艺文志》;今《中国古籍善本书总目》
18、名词解释
古文经:一般指用战国时期六国文字书写的经书古本,包括一直流传的经书古本,如《易经》和西汉重新发现、收集的经书古本,例如《孔壁古文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诗歌发展史概要
诗歌概说
诗歌起源(诗源人生,诗缘情发,谣—歌——诗,歌、诗、舞、乐)
诗歌特征(感情强烈,语言凝练,结构跳跃,音韵和谐)
诗体演变:二言、三言、四言、五言、七言
1、突如,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周易•〈离〉卦九四》
2、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吴越春秋•弹歌》
3、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
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
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
不我过,其啸也歌。
——《诗经〈召南•江有汜〉》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周南·关雎〉》
5、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
6、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鲍照《拟行路难》
诗歌欣赏
诗风:风格、情志
诗意:字面之意、深层之意、言外之意
诗境:形象、意象、意境
先秦诗歌
《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全书分为“风”、“雅”(大雅、小雅)、“颂”几部分。
《诗经》全书共有作品305篇。
《诗经》创作年代约为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到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叶的500年间。
《诗经》的思想内容
1. 反映古代周朝部落发展历史过程
2. 揭露阶级压迫,反映人民痛苦生活
3. 反映当时农业生产状况和生产力水平
4. 表达对战争的不同态度
5. 反映当时社会爱情和婚姻状况
6. 反映当时社会文化习俗和制度
《诗经》的艺术成就
1. 赋、比、兴手法
2. 四言体句式
3. 字、句、段的重复
4. 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韵律和谐
楚辞
一、从四言句式为主体的诗歌形式向杂言(以六言为主的骚体诗)的诗歌形式发展
二、从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向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重的方向发展
三、从短篇的抒情诗歌向长篇叙事兼抒情的诗歌发展
四、从群众创作(无名创作民间流传)向文人创作(个人署名)的方向发展
五、从全国各地统一的文学样式向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学样式发展
屈原的作品
《离骚》
——屈原代表作,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九章》《九歌》《天问》《招魂》
屈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一)思想内容
(1)厚重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2)为实现理想苦苦求索的斗争精神
(二)艺术特色
(1)鲜明的艺术个性
(2)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3)创新的诗歌语言
两汉诗歌
两汉乐府民歌
两汉乐府民歌的思想性
反映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和苦难遭遇
反映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的无穷苦难
揭露豪门权贵的荒淫生活和丑恶风气
表达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的抗争
两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性
1 运用典型人物或事件,形象具体地说明主题
2 叙事性的写作手法
3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
4 寓言诗的写作手法
5 杂言和五言诗体的形成
6 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孔雀东南飞》
——汉乐府民歌最杰出的作品。
——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
深刻的思想主题和浓重的感情色彩
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个性性格
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风格的结合
优美生动精炼流畅的语言
东汉文人诗
《古诗十九首》——代表了东汉时期文人五言诗创作的最高成就
创作主题:表达游子思亲恋家的乡情;抒发怨妇思夫盼归的哀愁。
艺术特色: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表现力,文字简洁生动,意境优美深邃,结构整齐,语句清新,擅长用典,叠字运用颇有韵味。
魏晋南北朝诗歌
魏晋诗歌
建安风骨
建安诗人多数曾卷入到动荡纷争的时代漩涡中,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以至诗歌情调“慷慨悲凉”,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现实主义的精髓。
建安诗人的政治地位、生活经历与文学修养不同于一般文人,诗作写出作者切实的生活体会,表现鲜明的个性色彩,取得较高艺术水平,成为后世诗人学习的典范。
建安诗人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女诗人——蔡琰(文姬)
魏晋诗人
正始诗人:阮籍——《咏怀诗》嵇康——《秋胡行》
西晋诗人:左思——《咏史八首》刘琨——《扶风歌》
郭璞——《游仙诗》
陶渊明诗歌的内容
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哲理诗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1)崇尚自然,抱朴含真。
(2)情、景、事、理浑然一体。
(3)巧妙利用意象。
南北朝诗歌
南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手法
1. 现实主义精神
2. 五言四句的抒情短诗
3. 双关语的运用
《木兰诗》
塑造英雄形象,歌颂爱国精神。
全诗结构严谨,详略得当,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艺术手法巧妙独特,感情慷慨激昂,诗风豪放刚健。
南北朝文人诗歌
谢灵运、鲍照、谢脁、沈约、庾信
唐代诗歌
唐代诗歌兴盛之因
(一)经济发达的社会环境
(二)开放融和的文化氛围
(三)诗歌发展的内在规律
(四)统治阶级的大力倡导
(五)诗人创造的丰富成果
初唐诗歌
初唐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