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不良习惯

合集下载

口腔科论文口腔修复论文: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与错牙合畸形的相关性分析

口腔科论文口腔修复论文: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与错牙合畸形的相关性分析

口腔科论文口腔修复论文: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与错牙合畸形的相关性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与错牙合畸形的关系。

方法:对421例就诊儿童采用视诊问诊和口腔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患儿有无口腔不良习惯及错牙合畸形的发生。

结果:421例儿童中,错牙合畸形230例,发生率为54.63%。

患有口腔不良习惯的患儿102例,发生率为24.23%,替牙期儿童发生率较高,错牙合畸形患者中,有不良习惯者66例,占28.70%,正常牙合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发生率为18.85%。

结论:口腔不良习惯与错牙合畸形有关,口腔不良习惯是引起错牙合畸形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错牙合畸形;口腔不良习惯;儿童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儿童口腔预防保健工作愈加受到重视。

本文对来我科门诊就诊的421名儿童采用视诊、问诊和口腔检查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与错牙合畸形之间的关系,这对早期发现和破除不良习惯,阻断错牙合畸形的发生,促进儿童口腔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421例儿童中,男196例,女225例,年龄3~16岁,平均8.5岁。

按牙龄分期,乳牙期125例,替牙期187例,恒牙期109例。

1.2方法1.2.1调查方法:对来就诊的421名儿童进行视诊问诊和口腔检查,有意与疑有口腔不良习惯的儿童聊天,观察其自然状态下某些不良习惯的动作,然后有针对性的进一步询问其不良习惯起始时间、频繁程度,口腔检查确定其不良习惯对患儿牙、牙合、颌面的影响情况。

1.2.2评价标准:包括咬指咬物习惯、舌习惯、唇习惯、口呼吸、异常吞咽、偏侧咀嚼和夜间磨牙,凡以上某一固定动作次数≥15次/天为口腔不良习惯[1]。

1.2.3统计学处理:将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整理,采用描述性统计及χ2检验。

2结果2.1正常牙合、错牙合与口腔不良习惯的发生率具有错牙合畸形的儿童的口腔不良习惯发生率为28.70%,比正常牙合儿童的口腔不良习惯发生率18.85%要高,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口腔不良习惯与错牙合畸形之间有内在联系。

孩子咬唇的很可怕

孩子咬唇的很可怕

孩子咬唇的很可怕有些宝宝有咬唇的习惯,很主要的原因是孩子口腔期没有获得足够的支持。

父母花了很多精力和时间养育孩子,教导他们养成良好习惯。

但在口腔卫生上,很多口腔不良习惯却被家长忽视了,例如咬手指或咬嘴唇、吮手指等。

不良的口腔习惯不仅引起牙齿错位畸形,还有可能影响面部发育的协调性。

咬嘴唇应愈早纠正愈好。

儿童的口腔不良习惯还有咬物习惯(比如上课的时候咬笔),偏侧咀嚼习惯等,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牙齿的正常排列,妨碍颌骨的正常发育,甚至造成面部发育的不对称。

医生提醒,家长们要及时发现和治疗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主要有吮指、吐舌、咬唇、咬物、偏侧咀嚼等。

吐舌习惯:儿童处于换牙期在6岁左右。

这一阶段的小朋友好奇心强,喜欢用舌尖舔松动的乳牙、乳牙残根或初萌的恒牙,常形成吐舌习惯。

吐舌习惯就是儿童把舌伸至上下前牙之间,使前牙咬合不上,上下颌牙齿唇向倾斜,长大后可表现为“哨牙”,严重者会影响上下颌骨的正常发育。

广东是“哨牙”的高发地区,除了有遗传因素外,不良的口腔习惯也有可能是造成“哨牙”发生的重要诱因。

吮指习惯:表现为咬食指或拇指,是婴幼儿最初学会神经反射的生理活动,在2、3岁前可视为正常的生理活动,如果在4~6岁后仍习惯性咬手,要及早给予干预。

很小的一个咬手指的动作,危害可不小。

咬手指习惯可造成前牙间咬合不上、开唇露齿、闭不拢嘴和牙弓狭窄,严重者甚至影响颌骨的正常发育和导致呼吸系统障碍。

咬唇习惯:小女孩在生气或受批评犯错误时,出现咬唇动作,日久即形成咬唇习惯。

咬唇习惯影响牙齿在正常位置上的排列,可造成牙齿错乱不齐。

对于如何治疗咬唇等不良习惯,父母可以这样做:不要强化他这个行为,父母老盯住他这个行为可能从反面使他更坚持这个行为以得到你的注意。

转移注意力的东西“强度”要加大,也就是说是很新颖的、他非常喜欢的,玩起来比他从咬嘴唇得来的乐趣大得多。

外出短期旅游或到亲友家小住,彻底改变生活模式,很可能回来就改了。

口腔不良习惯与错颌畸形关系的相关性探讨

口腔不良习惯与错颌畸形关系的相关性探讨

口腔不良习惯与错颌畸形关系的相关性探讨作者:郑秀辉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8期【摘要】目的了解口腔不良习惯与错颌畸形之间的关系,探讨口腔不良习惯与错颌畸形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对60例错颌患儿进行问卷调查,与薛氏位片及关节检查,重点查患儿的口腔不良习惯,同时对体征,咬合及髁状突位等进行检查。

结果所有错颌畸形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口腔不良习惯,经过分析显示口腔不良习惯与错颌畸形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

结论口腔不良习惯对错颌畸形的发生与发展有直接影响,纠正儿童的口腔不良习惯对预防错颌畸形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口腔;错颌畸形;不良习惯在错颌畸形的致病因素中,口腔不良习惯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各类错颌畸形的致病因素中约占1/4。

儿童在生活中养成的口腔不良习惯会导致上下牙弓中间与其内外中间肌肉动力发生不平衡,从而造成各种牙颌畸形[1]。

为了解口腔不良习惯与错颌畸形之间的关系,本文对60例该病患儿进行了观察探讨,现将结果呈现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选择了自2005年10月——2010年7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错颌畸形患儿,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为3-13岁,平均年龄为(8.4±2.4)岁;此外,选择同期740例非错颌畸形儿作为参照,其中男性464例,女性276例,年龄为4-15岁,平均年龄(9.7±2.7)岁,通过发放口腔不良习惯相关问题的问卷进行调查。

1.2方法1.2.1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所选研究儿童进行不良习惯的调查。

调查内容有:吮指;吐舌,伸舌以及舔舌等舌习惯;咬唇;咬衣物,指甲等习惯;偏侧咀嚼,下颌向前突出,用口呼吸或是托腮,偏侧睡眠等不良睡眠姿势。

年龄过小、无法读写的儿童由其家长填写[2]。

1.2.2检查方法对于错颌畸形患儿开展颅面外形和对称性,唇舌位置及侧貌形态、牙颌状况、咬合情况以及髁状突位等进行检查。

对畸形情况加以分类统计,此外对患儿是否存在关节杂音,畸形下颌的运动状况以及关节区的疼痛程度[3]等进行检查。

改变口腔不良行为习惯对错颌畸形矫治影响的研究

改变口腔不良行为习惯对错颌畸形矫治影响的研究

改变口腔不良行为习惯对错颌畸形矫治影响的研究摘要:口腔不良习惯是发生于口腔环境的有害的、异常的习惯性行为。

口腔不良习惯是错龅牙合畸形的主要病因之一,影响了颌骨的发育,破坏了建牙合的动力平衡,因而导致错牙合和畸形的产生。

因此,口腔不良习惯的防治,是错牙合畸形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大力加强卫生宣教,防止口腔不良习惯的产生。

对已出现的口腔不良习惯应及时纠正,将殆、颌、面的发育导向正常,减少错殆畸形发生率。

关键词:口腔;不良习惯:错颌畸形矫治要选取60名错颌畸形患者,并且把他们分为两组人数相同的患者,并对其中的一组进行就纠正口腔不良行为习惯,而且还要进行正畸治疗,每天都观察情况。

1错颌畸形的患者资料与治疗方法1.1错颌畸形的患者资料随着时间的发展,所以对错颌畸形的治疗也变得很重要了。

选取近年来具有错颌畸形的患者,一共选择60名患者,这些患者的类型有前牙拥挤的,有前牙反合的。

这些患者的牙齿都是咬不紧的,而且每个牙齿的拥挤程度都是不一样的,而且还要选择中等的磨牙程度的牙齿,而且磨牙关系也是中性的。

这里面的磨牙关系就是要选择上颌的第一恒磨牙的咬合,还有第一恒磨牙在沟内。

通过检查,排除比较严重错颌畸形或者口腔畸形严重的患者。

把这60名患者分为两组,每组都有30人,第一组男性要比女性多两人,而且年龄要选择在十岁到十三岁之间的,平均治疗为18个月。

另一组,男性要比女性多八名,年龄要选择在十一岁和十四岁之间的,并且平均矫治时间大约为21个月。

1.2错颌畸形的患者治疗方法对这两组患者用不一样的治疗方法,一组佩戴可以活动的矫治器,另一组固定的矫治器进行治疗。

而且要求患者每天二十四小时都要佩戴。

实验组患者同时给予纠正口腔不良行为习惯:(1)、口腔卫生维护:每次进食后必须刷牙,使用含氟牙膏及必要时用漱口水漱口,彻底清洁牙齿各面与托槽四周,避免牙龈炎与龋齿的发生。

护理人员要教会患者最正确的刷牙的方法。

使用专门治疗正畸的专用牙刷进行刷牙,并且还要用牙线清理牙刷刷不到的地方,保持口腔的干净。

影响口腔健康

影响口腔健康

影响口腔健康口腔健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与我们的饮食、表情和社交行为息息相关。

然而,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恶劣的生活方式以及一些常见的疾病等因素都可能对口腔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因素,以及如何保持良好的口腔健康。

1. 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是导致口腔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正确的刷牙技巧和频率、不使用牙线或漱口水以及不定期更换牙刷等问题都可能导致牙菌斑的堆积和牙周疾病的发生。

为了保持口腔健康,我们应该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并定期拜访牙医进行口腔检查和清洁。

2. 恶劣的生活方式恶劣的生活方式也会对口腔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吸烟、酗酒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都可能导致口腔疾病的发生,如口腔癌、牙龈炎和龋齿等。

为了维持良好的口腔健康,我们应该远离吸烟和酗酒,减少糖分摄入,并增加食用水果、蔬菜和坚果的数量。

3. 口腔疾病一些常见的口腔疾病也会对口腔健康产生影响。

例如,龋齿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它会导致牙齿腐烂和疼痛。

此外,牙龈炎和口腔溃疡等疾病也会给我们的口腔带来不适和疼痛。

定期拜访牙医并采取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是预防和治疗口腔疾病的重要方法。

4.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对口腔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压力和焦虑状态下,我们可能容易糖分摄入过多或滥用不良口腔卫生习惯。

同时,牙齿磨损和颌面肌肉紧张也可能是精神压力的结果。

为了维持口腔健康,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应对压力,并寻求必要的心理支持。

5. 其他因素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也会对口腔健康产生影响。

例如,口味观念的改变可能导致对口腔卫生的忽视,进而影响口腔健康。

此外,口腔外伤和口腔畸形也可能导致口腔健康问题的发生。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对口腔健康的关注,并在有需要时寻求专业的口腔医生的帮助。

总结起来,口腔健康对于我们的整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远离有害生活方式,及时预防和治疗口腔疾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关注口腔健康的细节,我们可以有效地维护口腔健康并降低口腔健康问题的发生率。

咬指甲对小孩的口腔卫生有什么影响

咬指甲对小孩的口腔卫生有什么影响

咬指甲对小孩的口腔卫生有什么影响儿童期是口腔卫生养成的重要阶段,而咬指甲是许多孩子常见的不良习惯之一。

咬指甲不仅影响手指的健康,还对口腔卫生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

本文将从口腔卫生的角度,探讨咬指甲对小孩的口腔健康有何影响。

一、引言儿童期是孩子口腔卫生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正常的口腔卫生习惯能够有效预防龋病和其他口腔疾病的发生。

然而,咬指甲作为一种不良习惯,会给口腔卫生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二、咬指甲导致细菌感染的风险增加小孩咬指甲时,常常用牙齿咬碎指甲并将其咽下。

这样的行为不仅容易导致食物中的细菌进入口腔,同时还增加了细菌感染的风险。

细菌感染可能导致口腔溃疡、牙龈炎等口腔疾病的发生,从而对口腔卫生产生不利影响。

三、咬指甲引发龋病的问题小孩咬指甲的习惯会引发龋病的问题。

指甲上可能残留食物颗粒和细菌,当孩子咬指甲时,这些食物和细菌容易附着在牙齿上,形成牙菌斑。

牙菌斑中的细菌会利用食物残渣产生酸性物质,从而腐蚀牙齿,引发龋病的发生。

四、咬指甲对牙齿正常生长的影响咬指甲不仅导致牙齿易受外界物质的侵蚀,还对牙齿的正常生长造成一定的阻碍。

孩子习惯性地咬指甲,会导致牙齿在咬合过程中承受异常的力量,可能导致牙齿错位、龅牙等问题。

牙齿错位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对咀嚼功能和发音能力产生影响。

五、咬指甲引发嘴唇和口腔软组织的伤害常年习惯性咬指甲,会造成嘴唇和口腔软组织的伤害。

牙齿过度咬合指甲时,可能造成口角的皮肤裂开,引起口角炎、口腔溃疡等疾病。

同时,咬指甲还可能导致口腔黏膜破损,增加口腔炎症的机会。

六、预防和纠正儿童咬指甲的方法为了保护儿童的口腔健康,减少咬指甲带来的负面影响,家长应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预防和纠正。

1. 培养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包括定期刷牙、漱口、使用牙线等。

这些习惯有助于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同时也可以让孩子注意口腔的清洁。

2. 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压力:咬指甲可能是孩子面对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的一种应对方式。

小儿口臭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小儿口臭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口臭,是指口腔中散发出的难闻气味。

小儿口臭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问题,给孩子带来不适和困扰,也给家长带来烦恼。

口臭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口腔卫生不良、口腔疾病、饮食习惯、消化系统问题等。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小儿口臭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首先,口腔卫生不良是小儿口臭的主要原因之一。

孩子口腔内的细菌和食物残渣长时间积累,会产生恶臭。

因此,家长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包括刷牙、漱口、定期洁牙等。

此外,口腔疾病如牙龈炎、龋齿等也会导致口臭问题,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其次,孩子的饮食习惯也会影响口臭的产生。

长期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食用过多的葱蒜类食物、喜欢吃甜食等都会导致口腔异味。

因此,家长要指导孩子合理饮食,避免食用过多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口腔清洁。

另外,消化系统问题也可能是小儿口臭的原因之一。

消化不良、胃肠道疾病等都会导致口臭。

因此,家长要关注孩子的饮食消化情况,避免给孩子吃易引起消化不良的食物,保证孩子的饮食规律和营养均衡。

针对小儿口臭问题,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方法进行治疗和预防。

首先是加强口腔卫生管理,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带孩子到口腔医生处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

其次是指导孩子合理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口腔清洁。

另外,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消化情况,避免给孩子食用易引起消化不良的食物,保证孩子的饮食规律和营养均衡。

总之,小儿口臭问题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和预防。

通过加强口腔卫生管理、指导孩子合理饮食和关注孩子的消化情况,可以有效缓解和预防小儿口臭问题的发生。

希望家长们能够重视孩子的口腔健康,让孩子远离口臭困扰,拥有健康的笑容。

不良口腔习惯对儿童错合畸形的影响

不良口腔习惯对儿童错合畸形的影响郑新宇【摘要】目的:探讨不良口腔习惯对儿童错合畸形的影响,制定预防儿童错合畸形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收集120例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救治的错合畸形的儿童患者为实验组,其中男性患儿68例,女性患儿52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为(6.2±1.5)岁;同时收集同时期来我院救治的无错合畸形的患儿120例为对照组,男性患儿66例,女性患儿54例,年龄3岁至12岁,平均年龄为(6.5±1.2)岁.然后通过观察及询问的方式来分析与统计两组患儿所具有的不良口腔习惯.结果:本研究中患儿存在舔舌、吮唇、吮指、咬物、磨牙及单侧咀嚼等不良习惯.实验组患儿口腔不良习惯的发生率(42.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15.8%);具有不良口腔习惯的儿童错♂畸形的发生率高达72.9%;实验组患儿的错合畸形的类型有反合、牙列排列不齐、颌前突、深覆合、缩合及开合等,而其中牙齿排列不齐患儿的主要不良口腔习惯为舔舌与咬物,反合患儿的主要不良口腔习惯主要为舔舌与吮唇,颌前突患儿的不良口腔习惯比较广泛.开合患儿所拥有的不良口腔习惯最高,据统计高达60.0%.结论:儿童的不良口腔习惯与儿童错合畸形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要对具有不良口腔习惯的儿童及时纠正,以防儿童错合畸形的形成.【期刊名称】《河北医学》【年(卷),期】2016(022)003【总页数】4页(P430-433)【关键词】口腔;儿童;错合畸形【作者】郑新宇【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中医医院口腔科, 山东菏泽 274000【正文语种】中文错合畸形为临床上口腔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是由于遗传及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处于生长发育期儿童的牙齿、颌骨、牙弓及颅面的关系的不协调,是一种畸形,严重者会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1]。

儿童正处于人格开始形成的初级阶段,而且儿童的自我认同感也在增强,不协调的牙合关系会给患儿的人格发育及自我评价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2]。

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导致错[牙合]畸形的临床分析和预防措施探讨

全科口腔医学杂志General Journal Of Stomatology2018年8月 第5卷/第23期Vol.5, No.23 Aug. 2018106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导致错畸形 的临床分析和预防措施探讨刘明奎(浙江省宁海跃龙刘明奎口腔诊所,浙江 宁波 315600)【摘要】目的 对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导致错畸形的临床疗效及预防措施进行研究。

方法 选取我诊所2016年3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0例口腔不良习惯导致错畸形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个组别,每组各5例。

临床对两组患儿均实施口腔错畸形矫正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实施针对性口腔不良习惯矫正和预防护理,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健康宣教,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结果 研究组经矫正治疗后错畸形全部得到修复,且口腔状态良好,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接受矫正治疗后,2例患儿出现牙齿松动表现,经再次治疗后,恢复良好,总有效率为60.0%,两组对比差异突出,x 2=8.947,P <0.05。

结论 加强儿童口腔不良习惯的早期矫正干预,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预防牙齿错畸形。

【关键词】儿童;口腔不良习惯;错畸形;临床疗效;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8.23.106.02错畸形是临床常见的口腔疾病,其中,口腔不良习惯导致儿童错畸形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研究显示,乳牙期患儿因口腔不良习惯导致的错畸形发生率约为55%,不仅会对儿童牙齿咀嚼功能造成影响,而且对其口腔美观性也十分不利,是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育和成长的重要因素[1]。

下文以我诊所2016年3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0例口腔不良习惯导致错畸形儿童为例,对其临床疗效及预防措施进行总结对比,以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诊所2016年3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0例口腔不良习惯导致错畸形儿童,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各5例。

儿童不良口腔习惯与牙颌畸形的相关性研究

儿童不良口腔习惯与牙颌畸形的相关性研究作者:向娅凌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4年第07期【摘要】目的:研究儿童不良口腔习惯与牙颌畸形的关系。

方法:对来我院口腔科就诊的儿童208例,利用视诊、问诊和口腔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临床检查,观察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与牙颌畸形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208例儿童中具有不同口腔畸形的患儿112例,具有口腔不良习惯的患儿96例;112例患有牙颌畸形的患儿中具有口腔不良习惯的59例,占52.7%正常口腔儿童中具有不良口腔习惯的37例,占38.5%。

结论: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对牙颌畸形的关系密切,口腔不良习惯是否引起牙颌畸形与口腔不良习惯的强度、频率颌持续时间有关。

【关键词】儿童;口腔不良习惯;牙颌畸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健康意识的提高,牙颌畸形也受到了医学界和患者自身的高度关注,牙颌畸形的发病原因不外乎遗传因素和外在因素两种,而在外在因素中口腔不良习惯占有很大比例,儿童期骨骼发育迅速,口腔不良习惯很容易造成牙颌畸形的发生,进而影响口腔和胃肠道的功能,严重者还能引起面部的畸形,影响面部的美容,给儿童造成心理上的严重伤害,本文旨在讨论儿童不良口腔习惯与牙颌畸形的关系,以便引起对口腔不良习惯的高度注视,预防牙颌畸形的发生,降低牙颌畸形的发病率。

1 研究对象与观察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来我院口腔科就诊的儿童208例,其中男102例,女106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8.5岁。

1.2 研究方法使观察对象处于安静状态一段时间,其原有不良习惯就会得到暴露,医务人员在旁进行仔细观察,发现不良口腔习惯后与孩子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确定其不良口腔习惯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频度和强度等,并进行口腔检查确定有无牙颌畸形、畸形程度并积极寻找造成不良口腔习惯的病理性诱因,如慢性鼻炎、鼻窦炎引起的口呼吸,慢性扁桃体炎造成的伸舌习惯。

1.3 评价标准唇习惯、舌习惯、口呼吸、咬物习惯、吸允手指、偏侧咀嚼、磨牙等同一动作》15次每天,称为不良口腔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吮指习惯
吮指活动与口腔肌肉密切相关。

Prendran认为,吮指是婴幼儿最初学会神经反射的一种行为。

正常儿童几乎都有吮指习惯,儿童在2岁或3岁前有吮指习惯可视为正常的生理活动,这种习惯通常在4-6岁以后逐渐减少而自行消失。

在这之前强制中止是很难的事,在这之后继续存在则属于不良习惯,可导致明显的错合畸形。

吮指习惯的产生与儿童口腔生理功能的改变、牙齿的替换及某些欲望得不到满足等有关。

也有的与儿童的生活环境以及某些疾病有关,例如,儿童在饥锇、烦躁、疲劳或替牙时均可发生海天医学。

吮指习惯发病较高,Foster对2岁半儿童的调查研究中发现,33%的儿童有吮拇指或吮指习惯。

Buttner调查发现55.4%的6岁儿童和16.6%的11岁儿童,有吮指活动,有些儿童甚至持续到12-15岁。

吮指习惯所造成错合畸形的类型与吮指部位、颊肌收缩的张力及吮吸时的姿势有关。

其严重程度与吮吸的力量、持续时间,频率等因素有关。

如吮拇指时,将指放置在正在萌出的上下前牙之间,则会阻止前牙的正常萌出,形成前牙圆形开合。

在此基础上,可继发伸舌习惯,又加重开合程度。

有人证实,吮拇指是幼儿神经肌肉性本能的最初尝试。

吮拇指动作时,由于颊肌收缩,口腔内气压降低,而牙弓狭窄,上前牙前突,开唇露齿,并伴有单侧后牙反合。

拇指压在硬腭上,可使其造成凹陷,防碍鼻腔向下发育。

吮小指或食指时,一般形成局部小开合。

有长期吮指习惯的儿童,常见到手指上有胼胝及手指弯曲等现象,这是诊断吮指习惯的一个重要标志。

2.舌习惯
儿童在替牙期常用舌尖舔弄松动的乳牙、乳牙残根或初萌的恒牙,因而形成吐舌或舐牙习惯。

由吮指及口呼吸等习惯,造成开合之后,极易继发舌习惯。

Mogers认为,患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咽喉炎等疾病的儿童,为了使呼吸道畅通,常将舌向前伸,借以促进舌的功能活动从而引发伸舌习惯。

舌习惯是一组症候群,因舌习惯性质不同,造成其错合畸形的机制及症状也不同。

患儿有伸舌习惯时,经常将舌尖伸在上下前牙之间,使恒牙不能萌至合平面,形成局部开合。

因为舌的两侧薄中间厚,故开合隙成梭形,两侧后牙咬合可能属正常范畴。

有时舌向前伸,舌尖置于上下前牙之前,并使下颌向前移位,造成前牙开合畸形及下颌前突畸形。

替牙期时,患儿常用舌舔下前牙的舌面或松动的乳牙,形成舔牙习惯,增大舌肌对下前牙的作用力,促使下前牙唇向倾斜,出现牙间隙,甚至形成反合。

如果舌同时舔上下前牙则形成双牙弓或双颌前突。

3.唇习惯
唇习惯多发生在6-15岁之间,常由于儿童情绪不好,被老师或家长批评之后或模仿别人,出现咬唇动作,日久即形成咬唇习惯。

女孩较多见。

唇习惯可单独存在,也可伴有吮指习惯。

多数情况是咬下唇,也有咬上唇现象。

鉴于咬上下唇对牙齿的压力不同,造成的错合畸形也有异。

(1)咬下唇习惯:下唇处于上前牙舌侧和下牙唇侧,从而增加了对上前牙舌侧的压力及对下前牙唇侧的压力,使上前牙向唇侧倾斜移位出现牙间隙。

阻碍下牙弓及下颌向前发育并压下前牙向舌侧倾斜移位呈拥挤状态,在上下前牙之间形成深覆盖。

深覆盖颜面表现为开唇露齿,上唇短而厚,上前牙前突和下颌后缩等症状。

(2)咬上唇习惯:形成的错合畸形机制与咬下唇者的压力相反,容易形成前牙反合,下颌前突及近中错合等畸形。

(3)覆盖下唇:由于口腔不良习惯或其他因素,造成前牙深覆盖,则下唇自然处于上下前牙之间,而被上前牙所覆盖,这种不正常现象称为覆盖下唇或称为继发性下唇卷缩。

下唇
的压力,可加重上前牙唇侧移位,并加重下颌远中错合畸形的发展。

4.偏侧咀嚼习惯
多发生在乳牙后期。

偏侧咀嚼可见于一侧有磨牙深龋,或有乳磨牙早失,或有错合存在,从而影响了该侧牙列的正常咀嚼,儿童愿意用健侧咀嚼食物,形成偏侧咀嚼习惯。

偏侧咀嚼下颌经常偏向咀嚼侧运动,牙弓向咀嚼侧旋转,趋于远中合关系,废用侧趋于近中关系,下前牙中线向咀嚼侧偏移,颜面左右两则发育不对称。

健侧牙颌发育较充分,有自洁作用。

废用侧咀嚼功能低下,牙颌发育较差且缺乏自洁作用,使牙垢、牙石堆积,易发生龋病和牙周病。

5.咬物习惯
多见咬铅笔和啃指甲,还可见咬指、三角板、衣角、袖口、手帕、被角、枕角及吮吸橡皮奶头等。

咬物固定在牙弓的某一部位,常形成局部小开合畸形。

6.睡眠习惯
儿童睡眠时,经常用手、肘或拳头枕在一侧的脸下,有时用手托一侧腮部读书或思考问题,都可障碍合、颌、面的正常发育及面部对称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