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缺乳的中医治疗

合集下载

中药验方治疗产后少乳

中药验方治疗产后少乳

No1 .1
中药验方治疗产后少乳
陈 静 ( 中杨士岗镇人民政府 , 宁 辽 辽
沈阳 ,12 0 100 )
【 擒要 】 益气补血中药为主药的方药用于产后 乳汁不足 的产妇往往可 以收效满意疗效
【 关键词】 母乳喂养; 益气补血
母乳喂养是新生儿最理想的喂养方式,母乳是母亲专 为 自己婴儿生产的最完善 的天然营养食 品,具有任何乳类 所不能比拟的优点。然而 , 产后乳汁不足 、 缺乳是影响母乳 喂养的重要 因素 。从长期 的经验 中笔者发现以益气补血 中 药为主药的方药用于产后乳汁不足 的产妇往往可 以收效满 意疗效 , 现介绍如下。
为显效 , 以产妇乳汁仅能保证其婴儿 5% 6% 0 ~0 母乳喂养 为 有效 ,以产妇的乳汁量增加不 明显量少于婴儿每天需要 喂 养量的 3 %为疗效不佳 , 药前后 七天内未见乳 汁明显增 0 服
加 为无 效 。 2 结 果
5 例产妇服药 7 6 天后 , 显效 3 , 5例 有效 巧 例 , 6例疗 效不佳 , 未见无效者 。 所有用药产妇及其婴儿均无任何不适
血也 。若乳汁不行 , 多属血虚 , 而兼忧怒所伤 。” 傅青主女 《 科》 中也有 “ 乳汁之化 , 原属 阳明 , 然阳明属土 , 壮妇产后 , 虽 云亡血, 而阳明之气 , 实未尽 衰 , 必得肝木之气 以相通 , 能 始 化成乳汁 , 未可全责之 阳明也。” 所以方 中加柴胡疏肝解郁
为 :乳 头 属 厥 阴 , 房 属 阳 明 , 汁 则 手 少 阴 、 太 阳 二 经 “ 乳 乳 手
I 资料 选择 2 0 = 02 1— . 1 0 6 1/0 0 3的 5 6例产妇 , 年龄 2 3 4 3 岁, 正常产 3 , 4例 剖宫产 2 例 。 2 产后时间 1 周至 1 个月 , 其 中剖宫产 的产妇产后时间均在 1 天 以上。 O 所有来取药的均 为产妇家属 ,其 中 l 6例基本无乳 汁,O例产妇乳汁缺少 , 4 不能满足其婴儿需要 , 每次哺乳后均需要加奶粉喂养。 依家 属主诉所有产妇均为单纯产后乳少 ,无乳房胀痛 、精神抑 郁、 胸肋胀痛等症状 , 饮食 均正常 , 且产前体检显示身体均 健 康无 内分 泌疾病 、 心血管疾病 , 恶性肿瘤 , 肾和造血系 肝 统疾病 。既往服用过中药且无过敏情况 出现。 1 方药 及用法 益气补血通乳方 由药店 以往 咨询中医 . 2 师提供 , 药物组成 : 当归 5g 黄芪 3 g麦冬 1g 通草 1 g 0, 5, 5, 0, 桔梗 1g 柴胡 1g 远志 肉( )0 , 5, 0, 制 2 g 路路通 1g王 不 留行 0, 2g 1 , 5。日 剂 猪蹄一个加水一起煎煮 3次 , 合汤汁分 2次 口 服 。同时嘱咐产妇亲属必须配合母婴 同室 , 勤吸吮 , 对乳房 进行按摩 , 促进乳房血液循环 , 以利于腺体分泌及流通 。 1 疗效统计及评价 以家属最后一次购药询问疗效结果 , . 3 以服药后产妇的乳 汁基本能保证其婴儿每天全母乳喂养者

产后缺乳不必苦恼,试试中医治疗效果好

产后缺乳不必苦恼,试试中医治疗效果好

产后缺乳不必苦恼,试试中医治疗效果好发布时间:2021-08-26T09:25:23.669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1年8月8期作者:曹思华[导读] 但是很多妈妈都出现了产后缺乳现象,这也是产后妈妈需要解决的一块心病。

绵阳市涪城区石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绵阳 621000在母乳中含有非常丰富的免疫物质,可以帮助宝宝对外界病菌进行抵抗,母乳对于宝宝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宝妈都会出现奶水不足的苦恼,宝妈也会怕因为自身的奶水不足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

在针对产后缺乳现象,可以通过中医的方法进行调理,调理效果相对较好,因此本文针对此方面进行的科普。

在新生儿降临之后对于一个家庭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一件非常值得庆幸的事情,从对新生儿哺乳来看,母乳是最健康,最理想最直接的食品之一,但是很多妈妈都出现了产后缺乳现象,这也是产后妈妈需要解决的一块心病。

1什么是产后缺乳产后缺乳其实就是产妇在哺乳阶段,乳汁分泌相对较少,无法满足婴儿成长的正常需求,一般的情况下乳汁缺少的情况主要出现在产后的2~3个月之间,同时也会在哺乳期间突然出现,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产妇发生缺乳的问题比较常见,在临床方面,缺乳已经成为常见疾病和发生概率较高的疾病,女性缺乳的发病率在20%~30%之间。

2女性如何判断自身是否存在缺乳问题若是健康的女性在完成顺利分娩之后,就会立马出现乳汁分泌等现象,在正常的情况下,乳汁分泌量会保持在1000~1500ml范围内,可以为婴儿的正常生活提供满足。

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需要根据婴儿的个性差异进行判断,在确定女性是否具有缺乳问题时,需要观察婴儿日常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无法进行精准和绝对值的计算。

在中医的角度来看,若是女性在产后出现了缺乳情况,则是因为自身身体较为虚弱,气血不足所导致的,并且还会受到肝脏功能以及乳汁运行的直接影响。

产后缺乳具有虚实之分,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不能一味的使用通乳,而是需要良好的梳理才能获得最终的疗效。

产后缺乳中医护理方案

产后缺乳中医护理方案

产后缺乳中医护理方案产后缺乳是指婴儿出生后母乳分泌不足以满足婴儿需求的情况。

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调节食欲、调理气血、激活脏腑、提高产后体质等方面。

以下是一套中医护理方案,具体内容如下:一、中医诊断和分析根据患者的主诉、病史和望闻问切等检查,征询患者和家属的意见,了解产后缺乳的原因,如产妇食欲不振、体力透支、气血不足等因素造成。

二、中医治疗原则1.调养脾胃:产后脾胃功能较弱,容易影响消化吸收,进而影响乳汁分泌。

应通过中药调理,促进脾胃功能恢复,改善消化吸收能力。

2.活血化瘀:产后身体循环系统容易出现血瘀症状,影响乳汁的正常分泌。

适当的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可以调理产后体质,促进乳汁分泌。

3.补充气血:产后气血不足会影响产后的身体恢复和乳汁分泌。

应通过中药补气补血,提高产后的身体免疫功能。

1.饮食调理:产妇应饮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糯米红枣粥、山药莲子糖水等。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进食,避免暴饮暴食。

2.足浴温灸:采用足浴温灸的方式刺激腹部,促进气血流通,激活脏腑功能。

可以选取适当的中药材和穴位,进行足浴或温灸治疗。

3.推背通络:通过推背通络的方式促进气血循环,刺激经络,增加产后产妇的乳腺血液供应。

可以采用中医的推拿按摩技术,进行专业的推背通络护理。

4.中药调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一些具有补气血、健脾胃等功效的中药,制成中药汤剂,以温热方式服用,促进产妇的身体恢复和乳汁分泌。

四、中医护理效果评价产后缺乳是个复杂的问题,中医护理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固定的方案才能得到改善。

联合营养和饮食调理相结合,通经活络的温灸推背,以及定期的中药调理等方法,能有效地改善产后缺乳的状况。

催乳指标是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产妇自身感受,通过医护人员的监测,产妇缺乳情况改善和乳汁分泌恢复即为治疗有效。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方案包括饮食调理、足浴温灸、推背通络、中药调理和心理疏导等多方面的综合治疗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产后缺乳问题,并提高产妇的身体恢复和乳汁分泌情况。

中医适宜技术对产后缺乳的预防效果

中医适宜技术对产后缺乳的预防效果

中医适宜技术对产后缺乳的预防效果产后缺乳是指母亲在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的情况,导致婴儿无法得到足够的营养,甚至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

在中医理论中,产后缺乳主要与气血不足,肾气不固,肝郁气滞等因素有关。

中医适宜技术在预防产后缺乳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效果。

本文将介绍中医适宜技术对产后缺乳的预防效果,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中医适宜技术的概念和特点中医适宜技术是指中医药理论和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结合,以适宜的方法和手段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一种技术。

中医适宜技术强调因材施治,辩证施治,因人而异,个性化治疗,注重调理防病,预防为主。

中医适宜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 辩证施治。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对于产后缺乳,可以根据患者的气血状况,肾气的固而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

2. 个性化治疗。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产后缺乳的预防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理。

3. 预防为主。

中医强调预防为主,注重调理身体,改善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1. 调理气血,增加乳汁分泌。

中医认为气血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乳汁的分泌,在产后应该通过中药、针灸等方法调理气血,促进乳汁分泌。

2. 固肾益气,增加乳汁营养成分。

中医认为肾气不足会影响乳汁的形成,在预防产后缺乳时,应该通过中药调理肾气,增强乳汁的营养成分,保证婴儿的营养需求。

3. 疏肝解郁,保持情绪稳定。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情绪不畅会导致气机郁滞,影响乳汁的分泌,因此在预防产后缺乳时,需要通过中医药调理情绪,保持情绪稳定,保证乳汁的正常分泌和排泄。

4. 营养膳食,补充营养。

中医强调饮食调理,合理搭配膳食,补充营养对于产后缺乳的预防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中药食疗的方法来调理体质,增强乳汁的营养成分。

三、中医适宜技术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1. 中医药调理。

可以通过中药调理气血,固肾益气,疏肝解郁,促进乳汁分泌。

但是在使用中药时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体质来选用适合的中药,不可盲目使用。

产后缺乳的中医治疗

产后缺乳的中医治疗
[] 方鹤松, 恕诚 , 宗析 , . 1 段 懂 等 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临床 儿 J.
科 杂 志 ,94 1( )18 19 ,2 3 :4
法, 所异者法耳 。 明确 了药物外治 的理论依据 。小 儿腹泻 乃因 ”
外感 六淫 , 乳食不节 , 胃虚弱 , 治疗 或清热利湿 , 脾 其 清肠止泻 ,
20 2 () 13 05, 3 :9 0
【 ] 任艳红, 4 吕秀华 . 儿腹泻贴配合病毒唑治疗4 J 腹泻 10 J . 小 ,L 8 倒[ ]
中 国 中 医 药信 息 杂 志 ,03,0 1)6 2 0 1(0 :4
( 收稿 日期 :060 0 20 92 )
征 稿
名医经验
释 古方新用
11 患 者多有产 后 出血过 多 、 . 生气 或慢 性 肠炎。乳 腺 发育 不
良 等病 史 。
2 22 肝气郁滞 : .. 产后 乳 汁量少 , 甚或全无 , 乳房胀痛 , 胸胁 胀
12 产妇精 神欠 佳 , . 面略黄 , 弱无 华 , 房柔软 , 头无 乳汁 瘦 乳 乳
流 出或 流 出乳 汁 很 少 。 汁 多 为 清 稀 状 。 乳
< 理龠骈文》 出; 外治 之理 , 内治之 理 , 治之 法 即 内治 之 指 “ 即 外
丁桂儿脐贴H 由丁香 , 肉桂 , 筚拨 等中药 中提取 有效成分 , 运用 世界先进 的 ’ s透皮缓 释技术 , 药 , I 1 集 穴疗及 内病外 治 于

体制成 。其 中丁香 温 中 降逆 , 芳香 和 胃, 寒 辟秽 , 吐 止 散 止
1 临床 诊 断 要 点
治宜补 气养血通乳 , 方用 通乳丹加味 。党参 3g 黄芩 3 g 当归 0, 0,

缺乳的中医辨证论治

缺乳的中医辨证论治

缺乳的中医辨证论治1.缺乳,产后乳汁甚少或乳汁全无。

又称产后乳汁不行。

缺乳多因素体脾胃虚弱,产时失血耗气,产生气血津液生化不足,乳汁生成无源,或素体抑郁,产时不顺,产后肝失条达,气机不畅,经脉滞涩,阻碍乳汁运行等引起[辨证论治]2.缺乳有虚实两端。

一般乳房柔软、乳汁清稀者,多为虚证;乳房胀硬而痛,乳汁浓稠者,多为实证。

虚者补气养血,实者疏肝解郁,均宜佐以通乳之品。

一、气血虚弱型主要证候:产后乳少,甚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满感,神倦食少,面色无华,舌淡,苔少,脉细弱。

证候分析:气血虚弱,乳汁化源不足,无乳可下,故乳少或全无;乳腺空虚,故乳房柔软,无胀满感;气血不足,阳气不振,脾失健运,故神倦食少;气虚血少,不能上荣,则面色无华。

舌淡,苔少,脉细弱,为气血不足之征。

治疗法则:补气养血,佐以通乳。

方药举例:通乳丹(《傅青主女科》)。

人参、生黄芪、当归、麦冬、木通、桔梗、七孔猪蹄方中人参、黄芪大补元气;当归、麦冬养血滋液;猪蹄补血通乳;木通宣络通乳;桔梗载药上行。

全方共奏补气养血,宣络通乳之效。

若纳少便溏者,酌加炒白术、茯苓、山药以健脾止泻。

二、肝气郁滞型主要证候:产后乳汁涩少,浓稠,或乳汁不下,乳房胀硬疼痛,情志抑郁,胸胁胀闷,食欲不振,或身有微热,舌质正常,苔薄黄,脉弦细或弦数。

证候分析: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乳脉淤滞,致令乳汁不得出而乳汁涩少;乳汁淤积,则乳房胀硬、疼痛,乳汁浓稠;肝脉布胁肋,肝气郁滞,失于宣达,则胸胁胀闷;肝气不舒,则情志抑郁;木郁克土,脾失健运,则食欲不振;乳淤日久化热,则身有微热。

舌质正常,苔薄黄,脉弦细或弦数,为肝郁气滞或化热之征。

治疗法则:疏肝解郁,活络通乳。

方药举例:下乳涌泉散(《清太医院配方》)。

当归、川芎、天花粉、白芍药、生地黄、柴胡、青皮、漏芦、桔梗、通草、白芷、穿山甲、王不留行、甘草方中青皮、柴胡舒肝解郁;四物、天花粉养血滋液;穿山甲、王不留行、漏芦活络下;乳;桔梗、,草宣络通乳;甘草调和诸药。

产后缺乳的诊断与治疗

产后缺乳的诊断与治疗

产后缺乳的诊断与治疗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称缺乳。

乳汁的分泌除与乳腺的发育、催乳素的分泌及全身情况密切相关外,尚与哺乳方法不当、营养不良、精神恐惧和休息有关。

其中任何因素的异常均可导致产后缺乳。

中医称为“产后乳汁不行”、“无乳”,多由产时失血,气随血耗,或肝失调达,疏泄失职,乳络壅塞所致。

一、产后缺乳的诊断1.产后无乳汁分泌,或乳汁甚少,无发热、恶寒等症状。

2.检查乳房柔软,无乳汁感,挤压时仅有点滴乳汁。

3.血液检查无异常。

二、产后缺乳的鉴别诊断乳腺炎:虽乳汁不通或缺乳,但有畏寒发热,乳房局部红肿痛热。

三、中医治疗产后缺乳1.辨证论治:(1)气血虚弱:[证候]产后乳少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心悸,头晕,舌淡红,少苔,脉虚细。

[治法]补气养血,增液通络。

[方药]通乳丹:人参10g、黄芪30g、当归10g、麦冬10g、木通10g、桔梗10g、猪蹄120g、甘草6g。

(2)肝气郁滞:[证候]产后乳汁少或全无,乳汁浓稠,乳房胀硬或疼痛;情志抑郁,或有低热,食欲不振,舌淡红,苔薄黄,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通络下乳。

[方药]下乳涌泉散:当归10g、川芎10g、天花粉12g、白芍15g、生地12g、柴胡10g、青皮10g、通草10g、桔梗10g、白芷10g、穿山甲15g、王不留行15g、甘草6g。

2.针灸治疗:(1)体针:取主穴膻中、乳根,配少泽、天宗、合谷,1次/日,留针15~30分钟。

(2)耳针:取胸区、内分泌、乳腺穴、脑点穴,1次/日,每次留针15分钟。

3.单方验方:(1)通络增乳汤:王不留行12g、炮甲12g、路路通9g、漏芦9g、川芎9g、天花粉9g、麦冬9g、丝瓜络15g。

若气血亏虚者加党参12g、黄芪15g、当归9g、白术9g、神曲9g、通草3g,去炮甲;若肝气郁滞者,加柴胡6g、青皮6g、桔梗9g、通草3g。

将诸药用纱布包好放入去内脏公鸡腹内,温水泡半小时,以慢火煎,开锅后再煎半小时。

产后奶水不足的解决办法

产后奶水不足的解决办法

中医认为,产妇缺乳主要有两种发病机理:气血虚弱、肝郁气滞。

其中,气血虚弱型缺乳多由产时或产后出血过多,或素体脾胃虚弱、气血亏虚引起。

乳汁由气血化生,血不足,乳汁化生无源,则表现为奶少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痛感;面色少华,指甲颜色暗淡,食欲不振,身体疲劳,精神不振等。

这就可用传统方剂“通乳丹”治疗。

通乳丹药方
【组成】人参30克;生黄耆30克;当归60克(酒洗);麦冬15克(去心);木通0.9克;桔梗0.9克;七孔猪蹄2个(去爪壳)。

【用法】水煎服。

二剂乳如泉涌。

【功用】补气血,通乳汁。

【主治】产后气血两虚,乳汁不下。

肝郁气滞型缺乳可能跟新妈妈在产后生气、精神压力大及素性抑郁有关,临床表现为产后乳汁分泌少,乳房胀痛,胸胁胀满,心情抑郁不乐,或有低热,舌苔薄黄。

这类产妇可使用“下乳涌泉散”。

下乳涌泉散
【来源】《清太医院配方》。

【组成】当归川芎天花粉白芍药生地黄柴胡各30克青皮漏芦桔梗木通白芷通草各15克穿山甲45克王不留行90克甘草7.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

每服6~9克,临卧时用黄酒调下。

此外,新妈妈还可采用食疗下奶,如通草与猪蹄一起熬汤,效果不错。

产妇还应放松心情,保持乐观情绪,做好乳头清洁,掌握正确的哺乳方法,这些都对防治缺乳有帮助。

另介绍几种偏方:
1、王不留行10g 穿山甲6g 通草10g布包与猪蹄同炖汤服,效果还不错,就是穿山甲价格太贵。

2、酒酿煮鸡蛋效果特佳,酒酿活血通络,鸡蛋补充营养,配伍合理,据验证,效果很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缺乳的中医治疗
【摘要】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缺乳或称乳汁不足。

其发生或因身体虚弱,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或因肝郁气滞、乳汁运行受阻所致。

临床根据病因病机分为两类:气血虚弱型,肝郁气滞型。

我科运用中医护理特点,在整体观的指导下辨证施护、配合治疗,收到满意效果。

【关键词】产后缺乳;中医;护理;治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425-02
产后缺乳是指产妇在产后没有乳汁分泌和分泌量过少;或者在产褥期、哺乳期内乳汁正行之际,乳汁分泌减少或全无;不够喂哺婴儿的统称为缺乳。

亦称“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

我们依据中医护理特点,在整体观的指导下辨证施护,配合中医护理技术治疗,收到满意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分娩初产妇,年龄22-34岁,平均27.3岁。

病程为产后2-15天内,其中手术产44例,顺产34例;无乳汁31例,乳汁少27例,乳汁浓稠不下20例。

将78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两组经临床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中医辨证分型
1.2.1气血虚弱型:症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脉大无力者乳房柔软、乳汁量很少或无、乳汁稀薄。

1.2.2肝郁气滞型:情志抑郁不乐、食欲不振、胸胁痞闷、头晕腰酸、失眠多梦、口苦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脉弦乳房胀痛、乳汁浓稠。

2 中医护理治疗
2.1情志护理
2.1.1健康教育:向病人讲解相关知识和服中药的作用机制及优势,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使患者消除顾虑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1.2 产妇宜保持乐观,避免过度的精神刺激,以致乳汁分泌发生异常。

多体贴患者,保正充足睡眠,保持舒畅的心情良好的心理状态。

2.1.3 肝郁气滞者情志抑郁,肝失调达、气机不畅、乳络乳脉涩滞、乳汁适行受阻[2]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情志护理,避免紧张焦虑悲伤情绪,保持愉快的心情。

2.2 喂养护理
2.2.1 母婴同室、早吸乳产后半小时内即开始,按需哺乳,昼夜7-8次;增加哺乳次数,这是增加乳量的最重要措施。

2.2.2 哺乳的姿势及方法:采用座位或卧位姿势,座位哺乳前母亲应全身放松,体位舒适,一手抱着新生儿头部稍高,另一手托住乳房用乳头刺激新生儿的口唇,当新生儿张嘴时立即将乳头放入。

并让其吸入大部分乳晕,不要堵住婴儿的鼻孔。

2.3 乳房的护理
2.3.1 产妇每次喂奶前均应勤洗手,清洁乳头,一侧乳房吸空后再吸另一侧。

2.3.2鼓励产妇做乳房按摩:乳房胀痛者产后尽早哺乳,哺乳前用湿热毛巾热敷乳房5分钟疏通腺管,同时双手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按摩乳房,刺激乳头和乳晕,以引起排乳反射,每次按摩15分钟,每日2-3次。

或用手掌托住乳房,作上下左右抖动用拇指示指及中指捏住乳头进行牵拉,每日一次。

促进血液循环,使乳汁分泌增加,预防乳汁淤积。

2.3.3 婴儿吸吮不充足时借助吸奶器吸引吸尽剩余乳汁。

2.3.4 有乳头凹陷者按摩乳头或用吸奶器吸出乳头。

有乳头皲裂者多数是婴儿没有含住大部分乳晕产妇没有掌握
正确的哺乳姿势造成的,局部涂抹复方安息香酊或鱼肝油制剂,哺乳前用温水擦净。

2.4饮食护理
2.4.1 合理营养:食物清淡富含蛋白质及新鲜蔬菜,补
充足够的汤水,忌食辛辣酸咸。

如豆浆、牛奶、肉汤、多吃蔬菜及豆制品,多饮水
2.4.2气血亏虚者多食用红枣、鱼汤、猪蹄花生汤、鸡汤等。

肝郁气滞者宜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菜。

2.5 用药护理
2.5.1 遵医嘱正确合理使用药物,不随意乱服、漏服和停服。

2.5.2 气血亏虚者每天一剂水煎二次,取汁600ml,分三次温服;肝郁气滞型每天一剂水煎二次,取汁600ml分三次凉服。

2.6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观察乳汁排出量、色、质,乳房疼痛程度、性质以及伴随症状。

3 中医辨证治疗
气血虚弱型:给予艾灸乳根、膻中、少泽、气血不足加脾俞、胃俞;失血过多加肝俞、膈俞一日一次。

同时给予中药以补气养血,佐以通乳如人参、黄芪、当归、麦冬、木通、桔梗[1]一日一[剂一日三次服药后乳汁充足则停药。

肝郁气滞型:给予艾灸乳根、膻中、少泽、肝气郁结者加肝俞、太冲胃脘胀满加中脘一日一次,高热者可应用针法。

同时给予中药当归、白芍、川芎、柴胡、漏芦、穿山甲、王不留行、甘草[2];若伴发热乳房胀硬加地丁草、蒲公英、玄
参、黄芩水煎服一日一剂,一日三次服药后乳汁通畅正常则停药。

治疗组:中医护理治疗方法和中医辨证治疗。

对照组:中医护理治疗方法,合理饮食安排每日粮食450―600g、蛋类50-100g、鱼肉类100-150g、豆制品100g、牛奶350g、蔬菜400g少吃多餐;用热水或葱汤熏洗按摩乳房。

4 结果:治疗有效:乳汁充足乳房硬度正常。

好转:乳汁分泌较以前增多。

无效:无乳汁分泌。

5 讨论:乳汁源于水谷精微,产妇先天虚损,分娩时又失血过多,以致乳汁的化生,造成乳汁减少。

又如肝郁气滞,气血运行不畅,乳汁壅滞不利则出现无乳。

故临床护理要分清二者,效果才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