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巧治产后缺乳

合集下载

产后缺乳中医保健研究进展

产后缺乳中医保健研究进展

产后缺乳中医保健研究进展1. 引言1.1 产后缺乳的定义和危害产后缺乳是指产后妇女乳汁产量不足或完全无法哺乳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产后缺乳不仅影响了母婴间的情感交流,还可能导致宝宝营养不良、体弱多病。

在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等因素的影响,产后缺乳的情况逐渐增多,给母婴健康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产后缺乳对宝宝的健康有着明显的危害。

乳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对宝宝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如果宝宝长期缺乳,容易导致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甚至影响智力发育。

而对于产妇来说,产后缺乳也可能引发乳腺炎、情绪不稳等问题,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影响。

产后缺乳是一种值得重视的问题,需要寻找有效的方法来解决。

中医保健在产后缺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中医调理可以帮助产妇恢复产后身体机能,增加乳汁分泌,保障宝宝的营养需求。

在研究和实践中不断总结中医保健方法在产后缺乳中的应用效果,为产后缺乳的防治提供更多有益的经验。

【以上内容共计286字】1.2 中医保健在产后缺乳中的作用产后缺乳是指产后妇女乳汁不足或无法满足宝宝需求的情况,会影响宝宝的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甚至影响母婴关系。

中医保健在产后缺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产后缺乳不仅仅是乳腺问题,还涉及到脏腑功能平衡、气血调畅等方面。

中医保健在产后缺乳中的作用包括调理气血、调养脾胃、激活乳腺等。

通过中医的药物、食疗、按摩等方法,可以调理产后妇女的身体,促进乳汁分泌,改善乳汁质量,从而达到满足宝宝需求的目的。

中医认为,产后妇女需要养血补气、健脾和胃,使乳汁得以顺利分泌。

中医保健在产后缺乳中的作用不仅在于调理身体,还在于调整情绪。

产后妇女常会出现焦虑、压力大等情绪问题,中医保健通过药物、穴位按摩等方法可以帮助产后妇女舒缓情绪,促进乳汁分泌。

中医保健在产后缺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帮助产后妇女调理身体、调整情绪,保障母乳喂养顺利进行。

针灸结合手法治疗产后缺乳127例

针灸结合手法治疗产后缺乳127例
别 从左 、 下 腹 引 出并 固定 缝 合 切 口结 束手 术 。 右 13 术 后 处 理 . 术 后予 以禁 食 、 胃肠 减 压 、 制 胰 酶 分 泌 药 抑 物 、 炎 、 脉 营 养 支 持 治 疗 及 持 续 腹 腔 灌 洗 引 流 。灌 洗 时 抗 静 间 7~1 , 引 流 液 清 晰 , 流 管 基 本 无 引 流 液 引 出 , 流 0d 至 引 引
流 , 情 及早 得 以 控制 , 得 理 想 的治 疗 效 果 。 病 取 LL P D术 治 疗 早 期 S P手 术 创 伤 小 、 血 少 、 时 短 , A 出 费 可 对 整 个 腹 腔 、 腔 及 网膜 囊 进 行 准 确 的 探 查 , 确 放 置 引 流 盆 准
手 术 均 顺 利 完 成 ,P D手 术 时 间 ( 5 2±2 . )mi, LL 6. 73 n术

l2・ 5
国匿堂剑

第8 卷第 l 期
M d aI oao h aJna . 1 。o 8N . ei ln vtn f i , ur 2 1V 1 1 c n i oC n a y 0 . 0
坏死 , 则沿胰腺纵轴切开胰腺被膜 减压 , 细探查胰腺 各部 , 仔 清除胰腺坏死组 织 , 并用生 理盐 水反 复冲洗 , 吸尽腹 腔 内液 体后 , 于膈下 、 网膜囊 、 侧结肠 旁 沟放置 硅胶 引流 管 , 小 双 分
渗液 和胰周坏死组 织 , 切开 胰腺被 膜 , 为肿 胀胰腺 减压 。同
时 , 腹 腔 内 含有 大 量 胰 酶 、 道 革 兰 阴 性 杆 菌 、 死 组 织 、 将 肠 坏
内毒素等用液体冲洗引流 , 使胰腺周 围及腹腔 内脏 器受损减
轻 , 身 中毒 症 状 明显 缓 解 , 膜 炎 症 状 减 轻 , 起 到 防 治 发 全 腹 可

产后缺乳的穴位调理法

产后缺乳的穴位调理法

产后缺乳的穴位调理法
产后缺乳是指新妈妈在生育后出现乳汁分泌不足或者完全缺乏的现象,这种情况严重
影响了宝宝的健康,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治疗,还可能产生其他相关的健康问题。

按摩和针
灸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能够调整身体的平衡、促进血液循环、刺激神经末梢和促
进新陈代谢。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产后缺乳可以采用的穴位调理法。

穴位推拿法:
1、原点穴:位于乳房下方的中心位置,即脐下三指宽,您可以用一只手在该点位周
围轻轻按摩静脉和淋巴回流。

2、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的中央,当您用力按摩时能感觉到一定的酸痛感。

每次按
摩可持续10-15分钟,帮助调节内分泌平衡,促进产后缺乳的恢复。

3、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与踝骨上端之间,这个穴位推拿能够调节肝脾胃的功能,
通过增加血液流量来帮助乳腺恢复。

4、天突穴:位于胸骨正上方,该穴位是乳汁分泌所需的气血集中的地方,刺激这个
穴位将有助于产后乳汁分泌的恢复。

1、按揉回缩穴:将针头插入乳头上,当您感到酸痛时,可以轻轻按摩,每次按揉
10-15分钟。

2、相合穴:位于手臂内侧的位置,刺激这个穴位可以调节内分泌平衡,增加乳汁的
分泌。

3、听会穴:位于耳后的地方,在这个穴位进行中医针灸,可以通过调节脾胃功能,
促进乳腺的恢复。

总之,产后缺乳需要及时的治疗和调理,穴位推拿和针灸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能够在不影响婴儿喂养情况下促进乳汁的分泌,缓解因产后缺乳导致的压力,帮助新妈妈
尽快恢复健康。

针刺结合按摩治疗产后缺乳86例疗效观察

针刺结合按摩治疗产后缺乳86例疗效观察

足婴儿哺乳需要 。近年 来 , 随着 我 国孕产妇 年龄 增高 、 剖
宫 产 人 数 增 多 及 社 会 心 理 因 素 的 影 响 , 后 缺 乳 发 病 率 呈 产
12 一般 资料 .
全部 8 6例均 为河 北省 曲 阳县 中医医 院
妇产科患者 , 诊 1 , 院 7 门 6例 住 0例 , 机 分 为 2组 。 治 疗 随
l0 22
塑 主匡 至 生 墨
卷第 8 期
H bi C A gs21 .o3 No 8 eeJ M,uut0 1V l 3 . T

针 刺 结 合 按 摩 治疗 产 后 缺 乳 8 疗 效 观察 6例
张慧敏 许 雷 苏红光
( 北 省 曲阳县 中医医 院针灸科 , 北 曲 阳 0 30 ) 河 河 7 10
泉( 双侧 ) 太冲 ( 、 双侧 ) 泻法 。均 留针 2 i。针刺后 予 , 5 mn
按摩 。 患 者 取 仰 卧 位 , 乳 根 周 边 施 以 揉 法 3— 在 4圈 , 力 用 要 轻 , 从 乳 周 沿 乳 腺 向乳 头 推 抚 双 乳 各 3~5r n 拇 指 再 i, a 点按 膻 中 、 根 ( 侧 ) 灵 墟 ( 侧 ) 鹰 窗 ( 侧 ) 1— 乳 双 、 双 、 双 各
刺 0 1 0 2寸 , .~ . 以局 部 胀 痛 为佳 。气 血 亏 虚 型 加 中 脘 、 气 海 、 元 、 阴 交 ( 侧 ) 补 法 ; 气 郁 滞 型 加 中 脘 、 陵 关 三 双 , 肝 阳
发育不 良, 或有严重 的乳房 疾病 , 肿瘤 , 如 致乳 腺破 坏者 ;
服 用 影 响催 乳 激 素 水 平 的其 他 药 物 ; 并 有 心 血 管 、 、 合 肝 肾

产后缺乳中医保健研究进展

产后缺乳中医保健研究进展

产后缺乳中医保健研究进展【摘要】产后缺乳是困扰许多新妈妈的问题,中医保健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备受关注。

本文首先介绍了产后缺乳中医保健研究的意义和背景,进一步分析了中医理论对产后缺乳的观点。

接着探讨了中医保健方法在产后缺乳中的实际应用,并深入研究了经络调理、穴位按摩以及中药调理对产后缺乳的影响。

最后总结了中医保健在产后缺乳中的作用,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研究结果表明,中医保健方法在缺乳问题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并为产后缺乳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帮助产后妈妈解决缺乳问题、促进健康产后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产后缺乳、中医保健、研究进展、中医理论、经络调理、穴位按摩、中药调理、作用、展望1. 引言1.1 产后缺乳中医保健研究进展意义产后缺乳是指产后妇女乳汁分泌不足或乳汁分泌不畅的情况,对婴儿的喂养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中医保健研究在产后缺乳方面的进展意义重大。

中医保健方法能够针对产后妇女体质特点和脏腑功能进行调理,增强体内气血运行,促进乳汁分泌。

中医保健方法注重气血调和、经络畅通,有助于改善产后妇女的身体状况,提高乳汁质量。

经络调理与产后缺乳关系研究显示,通过调整体内经络的运行,可以有效改善产后妇女的乳汁分泌情况。

穴位按摩对产后缺乳的影响也备受关注,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调理产后妇女的脾胃功能,从而增加乳汁分泌量。

中药调理产后缺乳的研究表明,一些中药具有滋补气血、调理脾胃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产后妇女的乳汁分泌情况。

中医保健研究对产后缺乳具有重要意义,有望为产后妇女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保健方法。

1.2 研究背景产后缺乳是指产后妇女出现乳汁分泌不足或完全停滞的情况,给新生儿的喂养带来了困难和困扰。

产后缺乳不仅会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还会引起产妇自身身体的不适和心理压力。

研究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产后缺乳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传统中医医学认为,产后缺乳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等。

中医如何治疗产后缺乳

中医如何治疗产后缺乳

中医如何治疗产后缺乳乳汁是由乳腺分泌的白色或略黄色液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脂肪、蛋白质、乳糖、无机盐及微量元素。

因此,母乳不仅可以给新生儿提供丰富全面的营养,还可以增强其抵抗力,是新生儿最好的食物。

产后缺乳又叫“产后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是指产妇在哺乳期内乳汁量少的一种症状。

中医认为,产后缺乳是由于产妇气血亏虚、不能生化乳汁,或因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所致。

隋代《诸病源候论》将此证列为“产后乳无汁候”,认为其病因是“既产则血水俱下,津液暴竭,经血不足”。

宋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指出,产后缺乳“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者,有血少气弱涩而不行者,虚当补之,涩当疏之”。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大多数产后乳汁缺乏的产妇均伴有先天乳腺发育不良或贫血等慢性疾病的患病史,或生产时失血过多、产后情志不遂、过食肥甘、劳逸失常及哺乳不当等情况。

因此,笔者认为治疗此病应首先根据产妇乳房有无胀痛、乳汁清稀或浓稠以及舌诊和脉诊的情况辨清疾病的虚实,再结合其他症状对症进行治疗。

下面就介绍一下辨证治疗产后缺乳的3个典型病例:病例一:患者霍某,女,24岁,工人,产后乳汁稀少。

其面色少华、气短懒言,乳房柔软,无红肿硬块,食欲尚佳,二便正常,且无不愉快之事,舌淡苔薄白,脉沉弱。

经辨证,笔者认为霍某所患的产后缺乳属于气血两虚型,在治疗上应以健脾益气、补血通乳为主,可使用以下方药:人参、黄芪各30克,当归60克(酒洗),麦冬15克(去心),木通、桔梗各0.9克,猪蹄2个(去爪壳)。

将上述药材放入锅中用清水煎煮,饮汤食肉,可每日服1剂。

此外,这类患者也可选用八珍丸、十全大补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

霍某服用笔者为其选用的中药方剂治疗5天后,其上述症状明显减轻,乳汁渐多。

病例二:患者郭某,女,26岁,生产30天后与家人发生争吵,自觉心中烦乱、咽部梗阻、胸胁满闷、纳少便溏,而后乳汁渐渐减少,不足儿食。

患者形体肥胖,体温正常,乳房丰满,按之松软无胀感,脉弦滑,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

半刺法配合按摩治疗产后缺乳98例

半刺法配合按摩治疗产后缺乳98例
3 河北石家庄婴儿妈妈中医理疗所 (0 50 09 1)
讨 论 产后缺乳是指妇女在哺乳期内, 乳汁甚 少或者全无, 不足以喂养婴儿者。 中医学认为乳汁乃气 血津液化生, 若气血亏虚 , 津液不足, 则无以生乳 , 致乳 汁减少或不足; 或七情所伤 , 肝气郁结可致乳络闭塞 , 不通而致缺乳。 笔者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 , 采用半刺法配合按摩 的治疗方法, 不仅患者容易接受和坚持治疗 , 且疗效满 意。 治疗主要选用任脉、 肾经、 胃经、 脾经、 小肠经和膀 胱经的腧穴及督脉循行线, 根据 “小肠主液” ,“脾胃为 气血生化之源” 的理论, 其中半刺胸部腧穴气户、 神藏、 灵墟、 神封、 周荣、 胸乡、 天溪、 乳根、 膻中 , 结合按摩, 可 调畅气血 , 疏通乳络 , 消肿散结; 半刺背部腧穴肩井、 天 宗、 膈俞、 肝俞、 脾俞、 胃俞、 肾俞, 结合按摩督脉 循行 线, 可调理阴阳 , 补益气血, 诸穴诸法共凑增乳通乳之 效。 大凡妇人产后 , 是生理、 心理方面出现重要变化的 时期 , 尤其是产后乳少, 不足以喂养婴儿 , 往往焦虑不 安, 此期多数产妇体能和心理承受能力下降 , 对中药及 一般针刺方法不易接受, 因此选择一种让患者在心理 和躯体上完全乐于接受的治疗操作方法就显得非常必 要。 为减少患者对针刺的恐惧 , 在针刺操作时选用极短 极细的毫针进行半刺 , 所刺甚浅, 快刺快出 , 毫无疼痛 或仅有瞬间微痛, 患者容易接受。 半刺之法出于 《灵枢 官针》 ,“半刺者, 浅内而疾发针 , 无针伤肉 , 如拔毛状 ……” , 因其刺入极浅 , 不全刺入, 出针急速 , 如拔毫毛 故名。 半刺之后, 结合乳房局部及背部督脉按摩 , 既有 利于疏通乳房局部经脉 , 气血运行通顺条达 , 又使患者 感觉舒适 , 并且对产妇年龄较大、 产后缺乳时间较长者 也有较好疗效。 笔者认为治疗期间, 让产妇树立母乳哺育婴儿的 信心十分重要 , 同时保持心情舒畅 , 让婴儿充分吮吸乳 汁, 针刺推拿才能 “借力助力” ,医 2008 年第 29 卷第 7 期

现代产后缺乳的中医诊治综述

现代产后缺乳的中医诊治综述

1# 楼主现代产后缺乳的中医诊治综述发表于 2011-9-30 12:06 | 只看该作者 huchunhua 现代产后缺乳的中医诊治综述现代产后缺乳是指产妇在产后2~10天内没有乳汁分泌和分泌量过少;或者在产褥期、哺乳期内乳汁正⾏之际,乳汁分泌减少或全⽆;不够喂哺婴⼉的,统称为缺乳。

亦称“乳汁不⾏”或“乳汁不⾜”。

《诸病源候论》有“产后乳⽆汁候”,《经效产宝》有“产后乳⽆汁”⽅论。

现代医学认为泌乳的内分泌及神经机制较复杂,孕激素、雌激素、胎盘催乳素、泌乳素、⽪质醇及胰岛素,皆与乳房系统⽣长发育及泌乳功能有关,内分泌及神经调节失常皆可导致产后缺乳。

此外,乳汁开始分泌后,若发⽣营养不良、精神恐惧或抑郁,可直接影响丘脑下部,致使垂体前叶催乳素分泌减少,⽽致乳汁不分泌或分泌量减少 。

婴⼉哺乳不当,也可造成乳汁分泌不⾜。

【病因病机】乳汁来⾃⽓⾎,为⽔⾕精微所化⽣,赖⽓以运⾏和控制。

“⽆⽓则乳⽆以化,⽆⾎则乳⽆以⽣”。

乳头乳房分别络属⾜厥阴肝、⾜阳明胃经,故⽣乳、排乳功能与肝胃之经密切相关。

乳汁缺乏,多因⾝体虚弱,⽓⾎⽣化之源不⾜;或因肝郁⽓滞,乳汁运⾏受阻,乳不得下;亦可因脾虚⽓弱,过⾷膏粱肥⽢,中州失运,聚湿成痰,壅阻乳络所致。

以往常将缺乳分为⽓⾎虚弱、肝郁⽓滞两种类型。

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现代产后缺乳的不断变证;在不断总结前⼈经验的基础上遴选出以下三种类型,综述如下。

1、⽓⾎虚弱 乳汁为⾎化⽣,赖⽓运⾏。

⽓⾎来源于⽔⾕精微,若脾胃素弱,⽣化之源不⾜,复因分娩失⾎过多,以致⽓⾎亏虚,不能化为乳汁,因⽽乳汁甚少或全⽆。

《景岳全书·妇⼈规》云:“妇⼈⽆汁,乃冲任⽓⾎所化,故下则为经,上则为乳。

若产后乳迟乳少者,由⽓⾎之不⾜。

⽽犹或⽆乳者,其为冲任之虚弱⽆疑也。

”2、肝郁⽓滞 ⼥⼦乳头属肝,乳房属胃。

产后情志抑郁,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机不畅,以致经脉涩滞,阻碍乳汁运⾏,因⽽乳汁不⾏。

《儒门亲事》云:“或因啼哭悲怒郁结,⽓溢闭塞,以致乳脉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针灸巧治产后缺乳
产后乳汁分泌甚少或全无,不能满足婴儿需要,称为“缺乳”,亦称“乳少”。

本病多见于产时产后出血过多、剖宫产、哺乳方法不正确、产后抑郁及营养缺乏的产妇。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大龄产妇的增多,本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中医学认为,缺乳多与气血亏虚或肝气郁结有关。

宋代陈无择认为:“产妇有两种乳脉不行,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者,有血少气弱涩而不行者,虚当补之,盛当疏之。

”以针刺治疗本病,有安全可靠、效果显著的特点。

主穴:膻中、乳根、少泽。

膻中为气会,有通经催乳之功;乳根既可调理阳明气血,又可疏通局部乳络;少泽为通乳的经验效穴。

气血亏虚者加脾俞、胃俞、足三里,肝郁气滞者加太冲、期门。

笔者临床发现,以虚实夹杂者即气血亏虚兼肝郁气滞者多见,针刺治疗效果较好。

在治疗的同时,产妇要加强营养,保证充足睡眠,调节情绪,另外及时不断地排空乳房也是泌乳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