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缺乳的中医疗法

合集下载

产后缺乳的中医疗法

产后缺乳的中医疗法

n诊断:病史:顺产后食欲不振。
n
症状:乳汁少甚全无;头晕腰酸,心慌纳少;
n
检查: 乳汁质稀,乳房不胀;面色少华,舌
n
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n辨证:气血虚弱
.
30
小结
定义 :哺乳期内乳汁甚少或全无。
诊断 :病史 ;症状;检查。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根据乳汁的稀稠,乳房的胀软,结
合全身症状,分析属于虚症或实证。
少,婴儿不食牛乳,使患者苦之,情志
不畅。现觉头昏目眩,心烦易怒,乳房
胀痛。
查:型体瘦弱,舌边偏红,苔薄白,
脉弦。
.
29
病案分析
• 张××,27岁,已婚。 患者于2014年9月顺产一女,产后食欲不振,乳汁日显
不足,质稀,45天开始乳汁全无,乳房不胀,伴头晕腰酸, 面色少华,时有心慌,纳少。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
中医病因病机
气血虚弱
肝郁气滞 乳汁运行受阻
5
症状:
哺乳情况 排泄情况 睡眠 体重 神情
临床表现
.
6
临床表现
体征:
乳房柔软 不涨不痛 无乳汁排出或排出少
.
7
诊断
辨病要点
根据产妇哺乳时无 乳汁分泌或乳汁甚少 的临床表现及乳房检 查多见即可确诊。
.
8
辨证要点
证候特点 乳房柔软,乳汁清稀,面色少华
1、胎盘娩出后致使血中雌激素及孕酮水 平下降,解除了对泌乳素(PRL)的抑制
2、吸吮及哭声的刺激通过神经-体液- 内分泌系统,使垂体后叶释放PRL
3、腺管排空,可以作为一种刺激,通过 下丘脑-垂体促使PRL分泌
.
4

中医治疗产后缺乳ppt课件

中医治疗产后缺乳ppt课件
本方出自《古今医彻》,主治乳汁不通,膨闷。
辨证论治
针灸治疗
基本处方:乳根 膻中 少泽 加减应用:气血亏虚——脾俞 足三里
肝气郁滞——内关 太冲 痰浊阻滞——阴陵泉 丰隆 《针灸大成》:“无乳膻中灸,少泽补此二穴神效”。
食疗
1、猪蹄2只,通草24克,同炖,去通草 食猪蹄,饮汤。
2、花生米120克,黄豆120克,炖猪蹄 3、鲤鱼100-150克,葱50克,煎汤饮
成痰,阻滞乳脉乳络。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病史:产时失血过多,或产后情志不遂,素体肥胖 临床表现:乳汁甚少或全无
或原有乳汁,情志刺激后突然缺乳。 检查:乳房柔软或胀硬,乳汁清稀或浓稠,
乳腺发育正常或欠佳。
鉴别诊断
乳痈:乳痈是发生于乳房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临床特点: 乳房部结块、肿胀疼痛 伴有全身发热,溃后脓出稠厚 常发生于哺乳期妇女
服 4、木瓜
治疗提示:
治疗该病证主要应突出一个早字,并要 积极刺激乳头(吸吮)及加快乳腺排空,对 于增加泌乳量非常重要。若哺乳过迟,是 哺乳过迟,使乳腺得不到排空及吸吮刺激, 而自行减少泌乳量,甚至回乳。
食疗
1、猪蹄2只,通草24克,同炖,去通草 食猪蹄,饮汤。
2、花生米120克,黄豆120克,炖猪蹄 3、鲤鱼100-150克,葱50克,煎汤饮
服 4、木瓜
母乳喂养好处多
提供营养、利于发 育
提高免疫、利于防 病
口腔运动、利于牙 齿
促进心理发育
促进宫缩、防出血
哺乳闭经、推迟妊 娠
降低患乳腺癌、卵 巢癌危险
价廉、方便、减少 劳动
预防与调摄
孕前乳房护理(乳头凹陷者) 孕后及早吸吮,乳房按摩 早期哺乳、定时哺乳,促进乳汁分泌 加强产后营养,多进汤水 保持乐观情绪,心情舒畅

中医治疗产后缺乳临床

中医治疗产后缺乳临床

案例三
总结词
苓桂术甘汤可有效治疗水湿内停型产后缺乳,通过健脾利湿,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
详细描述
一位35岁的经产妇,产后一周出现缺乳现象,乳房柔软,无胀感,经中医诊断为水湿内停型产后缺乳 。医生采用苓桂术甘汤治疗,组方包括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等中药材。治疗一周后,产妇的泌乳 量明显增加,乳房胀满,婴儿吸吮有力,产妇身体状况良好。
其他因素
如产妇年龄过大、患有某些疾病等也可能导 致缺乳。
中医对产后缺乳的
02
认识
产后缺乳的中医病因
01
02
03
体质虚弱
产妇体质虚弱,影响气血 生化,导致乳汁不足。
情志不畅
产妇精神压力大,心情抑 郁,影响肝气疏泄,导致 乳汁不通。
饮食不当
饮食不节或不洁,导致脾 胃受损,影响气血生化, 使乳汁不足。
饮食调理
指导产妇进行合理的饮食搭配,多吃 营养丰富的食物,促进乳汁分泌。
心理疏导
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精神压 力,促进乳汁分泌。
中医治疗产后缺乳
03
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总结词
黄芪四物汤能够有效治疗气血虚弱型产 后缺乳,改善产妇的泌乳情况,提高母 乳喂养率。
VS
详细描述
一位30岁初产妇,产后一周出现缺乳现 象,乳房柔软,无胀感,经中医诊断为气 血虚弱型产后缺乳。医生采用黄芪四物汤 治疗,组方包括黄芪、当归、川芎、熟地 黄等中药材。治疗一周后,产妇的泌乳量 明显增加,乳房胀满,婴儿吸吮有力,产 妇心情愉悦。

减轻副作用
中药治疗可以减轻西药治疗的副 作用,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缩短疗程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缩短疗程, 提高治疗效率。

1对药,1对穴,国医大师这样治产后缺乳

1对药,1对穴,国医大师这样治产后缺乳

1对药,1对穴,国医大师这样治产后缺乳乳少,又称为缺乳,是指产后产妇乳汁分泌过少或者无乳汁分泌,不能满足婴儿的饮食需求。

由于现在女性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乳少成为了产妇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网上有很多催乳的方法,甚至催生了催乳师这一独具特色的职业,但其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些国医大师吕景山教授催乳的妙招。

对药:路路通、王不留行这里介绍一对常用的对药,即路路通、王不留行。

路路通味苦,性平,《纲目拾遗》载:“通行十二经。

”功专祛风通络、行气活血,利水除湿。

王不留行味苦,性平,入肝、胃经,《本草纲目》谓其:“能走血分,乃阳明冲任之药”,《得配本草》记载:“壬不留行甘苦平,入心肝二经血分”,本品苦泻宣通,入血分通利血脉,行而不止,走而不守,故有活血通脉之功,二药伍用,共奏化瘀通乳之功。

这对药可以平时用于煎汤服用,路路通用10g,王不留行用10g。

对穴:乳根、少泽乳根:正坐或仰卧,于乳头直下,当第五肋间隙中点取穴。

少泽:微握拳,掌心向下,伸小指,于小指爪甲尺侧缘和基底部各作一线,两线相交处取穴。

针对乳少,我们常常采用乳根配伍少泽这组对穴。

乳根为足阳明胃经腧穴,居于乳房根部,有宣通乳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少泽为手太阳小肠经腧穴,为本经脉气所出,为井金穴,有清心火,散郁热,通经活络,开窍通乳之效。

乳根为病所取穴,少泽为循经远道配穴。

二穴伍用,一远一近,通经活络,散瘀消肿,增加乳汁益彰。

乳根——少泽伍用,用于治疗妇人产后乳汁不足诸症。

但乳少一证,详审病情,而有虚实之分。

实证表现为产后乳汁少、浓稠,或乳汁不下,乳房胀硬疼痛,同时伴有胸胁胀满,情志抑郁等。

根据临床体会,乳根、少泽合用,以治实证者为宜。

并常与膻中穴伍用,以增强调气散瘀之功,可针刺或按摩。

虚证多见产后哺乳时乳汁不足,甚或全无。

乳房无胀感而柔软,乳汁量少清稀。

同时伴有面色无华,神疲倦怠,进食量少等。

症属虚证者,乳根、膻中重用灸法,亦可与足三里、三阴交参合,用以调和脾胃,益气生血,增加乳汁来源。

中医怎样治疗产后缺乳

中医怎样治疗产后缺乳

中医怎样治疗产后缺乳?对本病主要应辨别虚实,虚者补而通之,实者化而通之。

但主要是气血阴精不足,故以补养而通之。

1.气血虚弱证主证:乳汁不下,或下而量少,乳汁清稀,乳房无胀满感,面乏华色,神疲乏力,头晕纳差,舌质淡白或淡胖,苔白,脉象细弱。

治法:补气养血,佐以通乳。

方药:通乳丹加味。

党参、黄芪各12克,炒当归10克,麦冬8克,木通、桔梗、甘草各6克,猪蹄1对。

服法:以猪蹄煎汤后,再入煎上药。

每日1~2剂温服。

加减:头晕心悸者,加入枸杞子、丹参各10克,炒枣仁6克;纳呆腹胀者,加入广陈皮6克,广木香9克,省头草9克;腰俞酸楚者,加入川断、寄生各12克。

若出现阳虚者,证见乳汁少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胀满,纳欠神疲,腰酸尿频,形体畏寒,舌质淡红,苔白腻,脉象细弱。

治法:温阳益气,佐以通乳。

方药:参茸丸加味。

红参3克,鹿角片(先煎)10克,山药10克,熟地10克,仙灵脾9克,黄芪10克,肉桂(后下)3克,紫河车9克,炒当归10克,通草3克,炙甘草6克。

服法:每日1~2剂,水煎分2~4次服。

若出现阴虚者,证见乳汁少或全无,乳房无胀满感,头晕腰酸,烦热口渴,午后低热,夜寐差,寐则盗汗,舌质花裂偏红,苔薄黄腻,或舌质光红少苔,脉细弦带数。

治法:滋阴养血,佐以通乳。

方药:归芍地黄汤加减。

炙鳖甲(先煎)、丹参、白芍、生熟地、山药、桑椹子、炒丹皮、茯苓各lO克,山萸肉6克,麦冬、玄参各9克,炙白薇6克,通草3克。

服法:每日l~2剂,水煎分2~4次服。

2.肝郁气滞证主证:两乳房胀满作痛,乳汁不下,量少不畅,乳汁色黄质稠,精神抑郁,胸胁作痛,时欲嗳逆,食欲减退,舌质黯红,苔薄黄,脉象细弦。

治法:疏肝解郁,通络下乳。

方药:下乳涌泉散。

当归、赤白芍各10克,川芎6克,生地9克,柴胡、青陈皮各6克,天花粉、漏芦各9克,桔梗、白芷、木通各5克,炙山甲片9克,王不留行12克,甘草5克。

服法:每日1~2剂,水煎分2~4次服。

加减:大便偏溏者,上方去生地、天花粉、当归,加入炒白术10克,煨木香,砂仁各5克;夜寐甚差,烦躁口渴者,去川芎、白芷,加入莲子心3克,合欢皮9克,炒枣仁9克。

古今名医验方秘方=产后缺乳

古今名医验方秘方=产后缺乳

古今名医验方秘方=产后缺乳产后缺乳[通治方]张锡纯:滋乳汤,治少乳由于气血虚或经络瘀者,服之皆有效验。

生黄芪30克当归15克知母12克玄参12克穿山甲(炒捣)6克路路通(大者,捣)3枚王不留行(炒)12克用丝瓜瓤作引,无者不用亦可。

若用猪前蹄两个煮汤,用以煎药更佳。

《衷中参西》上册吴震西:补益通乳汤临床应用已30余年,收到良好效果。

一般产后缺乳,服用4~6剂,乳汁即可通畅。

潞党参10克炙黄芪12克炒白术10克当归身10克川芎6克炮山甲10克王不留行10克通草6克陈皮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千家妙方》下册[辨证方]1、虚证傅山:妇人产后绝无点滴之乳,人以为乳管之闭也,谁知是气与血之两涸乎!方用通乳丹。

人参30克生黄芪30克当归60克(酒洗) 麦冬15克(去心) 木通0.9克枯梗0.9克七孔猪蹄2个(去爪壳)水煎服。

2剂而乳如泉涌矣。

《傅青主女科》卷下陈复正:产妇气血大虚无乳者,用药:全当归9克正川芎6克穿山甲(炙) 王不留行各4.5克川木通1.5克猪蹄1只煮药,以猪蹄烂为度,去药,服汤并蹄,立通。

《幼幼集成》卷一2、实证韩百灵:下乳涌泉散,治肝郁气滞乳汁不通。

当归9克白芍9克生地9克川芎6克柴胡6克青皮6克花粉9克漏芦9克桔梗9克通草9克白芷6克甲珠9克王不留行9克甘草6克猪蹄汤煎服。

减去白芷,加川楝9克,可助调理肝气之功。

《百灵妇科》[食疗方]孙思邈:下乳汁鲫鱼汤方。

(虚证)鲫鱼1尾(长20厘米) 猪肪25克漏芦24克钟乳24克上4味,切猪肪、鱼,不须洗治,清酒1200毫升合煮,鱼熟药成,绞去滓,适寒温分5服,即乳下。

《千金要方》卷二陈直:治产后乳汁不下。

(热证)母猪蹄两只(净洗,锉) 木通45克(锉作10段)先将木通以水2000毫升,煎取1600毫升,去木通,和猪蹄入五味如常法,煮羹任意食。

《寿亲养老新书》卷二。

产后缺乳中医护理方案

产后缺乳中医护理方案

产后缺乳中医护理方案产后缺乳是指婴儿出生后母乳分泌不足以满足婴儿需求的情况。

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调节食欲、调理气血、激活脏腑、提高产后体质等方面。

以下是一套中医护理方案,具体内容如下:一、中医诊断和分析根据患者的主诉、病史和望闻问切等检查,征询患者和家属的意见,了解产后缺乳的原因,如产妇食欲不振、体力透支、气血不足等因素造成。

二、中医治疗原则1.调养脾胃:产后脾胃功能较弱,容易影响消化吸收,进而影响乳汁分泌。

应通过中药调理,促进脾胃功能恢复,改善消化吸收能力。

2.活血化瘀:产后身体循环系统容易出现血瘀症状,影响乳汁的正常分泌。

适当的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可以调理产后体质,促进乳汁分泌。

3.补充气血:产后气血不足会影响产后的身体恢复和乳汁分泌。

应通过中药补气补血,提高产后的身体免疫功能。

1.饮食调理:产妇应饮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糯米红枣粥、山药莲子糖水等。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进食,避免暴饮暴食。

2.足浴温灸:采用足浴温灸的方式刺激腹部,促进气血流通,激活脏腑功能。

可以选取适当的中药材和穴位,进行足浴或温灸治疗。

3.推背通络:通过推背通络的方式促进气血循环,刺激经络,增加产后产妇的乳腺血液供应。

可以采用中医的推拿按摩技术,进行专业的推背通络护理。

4.中药调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一些具有补气血、健脾胃等功效的中药,制成中药汤剂,以温热方式服用,促进产妇的身体恢复和乳汁分泌。

四、中医护理效果评价产后缺乳是个复杂的问题,中医护理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固定的方案才能得到改善。

联合营养和饮食调理相结合,通经活络的温灸推背,以及定期的中药调理等方法,能有效地改善产后缺乳的状况。

催乳指标是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产妇自身感受,通过医护人员的监测,产妇缺乳情况改善和乳汁分泌恢复即为治疗有效。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方案包括饮食调理、足浴温灸、推背通络、中药调理和心理疏导等多方面的综合治疗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产后缺乳问题,并提高产妇的身体恢复和乳汁分泌情况。

产后奶水不足的解决办法

产后奶水不足的解决办法

中医认为,产妇缺乳主要有两种发病机理:气血虚弱、肝郁气滞。

其中,气血虚弱型缺乳多由产时或产后出血过多,或素体脾胃虚弱、气血亏虚引起。

乳汁由气血化生,血不足,乳汁化生无源,则表现为奶少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痛感;面色少华,指甲颜色暗淡,食欲不振,身体疲劳,精神不振等。

这就可用传统方剂“通乳丹”治疗。

通乳丹药方
【组成】人参30克;生黄耆30克;当归60克(酒洗);麦冬15克(去心);木通0.9克;桔梗0.9克;七孔猪蹄2个(去爪壳)。

【用法】水煎服。

二剂乳如泉涌。

【功用】补气血,通乳汁。

【主治】产后气血两虚,乳汁不下。

肝郁气滞型缺乳可能跟新妈妈在产后生气、精神压力大及素性抑郁有关,临床表现为产后乳汁分泌少,乳房胀痛,胸胁胀满,心情抑郁不乐,或有低热,舌苔薄黄。

这类产妇可使用“下乳涌泉散”。

下乳涌泉散
【来源】《清太医院配方》。

【组成】当归川芎天花粉白芍药生地黄柴胡各30克青皮漏芦桔梗木通白芷通草各15克穿山甲45克王不留行90克甘草7.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

每服6~9克,临卧时用黄酒调下。

此外,新妈妈还可采用食疗下奶,如通草与猪蹄一起熬汤,效果不错。

产妇还应放松心情,保持乐观情绪,做好乳头清洁,掌握正确的哺乳方法,这些都对防治缺乳有帮助。

另介绍几种偏方:
1、王不留行10g 穿山甲6g 通草10g布包与猪蹄同炖汤服,效果还不错,就是穿山甲价格太贵。

2、酒酿煮鸡蛋效果特佳,酒酿活血通络,鸡蛋补充营养,配伍合理,据验证,效果很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胎盘娩出后致使血中雌激 素及孕酮水 平下降,解除了
对泌乳素(PRL)的抑制
2、吸吮及哭声的刺激通过神
经-体液-内分泌系统,使
-
4
中医病因病机
津液竭、经血 不足是导致 无乳的基本 病机。
妇人或因啼哭 悲怒郁结,气 溢闭塞,以致 乳脉不行。
•气血虚弱
• 肝郁气滞 • 乳汁运行受

-
5
症状:
哺乳情况 排泄情况 睡眠 体重 神情
主证:产后乳少或全无,乳汁清晰,乳房柔软,无胀 感。
兼证: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心悸头晕。 舌脉:舌淡,少苔,脉虚细。 治法:益气养血,佐以通乳。 方药:通乳丹(《傅青主女科》 )加减。
-
16
•人
•黄


•当
•麦


•桔 梗
•通 草
•猪
-

17
方解:党参、黄芪—大补元气;
当归、麦冬—养血滋液;
-
初起恶寒发热
11
治疗
治疗思路 早吸吮,母婴同室,刺激乳头,乳腺排空,治
疗配合食疗、调护。
-
12
治疗
一般治疗 加强营养,充分休息,按需哺乳。
-
13
治疗
西药治疗 大量维生素B类药物,
超声波,红外线乳房 照射。
-
14
中医治疗
虚则补之,实则疏之
具体治法--调理气血,通络下乳
-
15
辩证论治 1.气血虚弱
少,婴儿不食牛乳,使患者苦之,情志
不畅。现觉头昏目眩,心烦易怒,乳房
胀痛。
查:型体瘦弱,舌边偏红,苔薄白,
脉弦。
-
29
病案分析
• 张××,27岁,已婚。
患者于2014年9月顺产一女,产后食欲不
振,乳汁日显不足,质稀,45天开始乳汁全
无有诊断心,:乳慌病房,史:纳不顺胀少产,。后食舌伴欲头质不晕淡振。,腰酸苔,薄白面色,少脉华细,弱时。
猪蹄—补血通乳;
木通—宣络通乳;
桔梗—载药上行。
-
18
加减:
食欲不振,大便溏泄——茯苓、山药、扁豆 头晕心悸——阿胶、白芍、何首乌 肾气不足,腰酸腿软——紫河车、鹿角胶、
巴戟天、熟地黄
-
19
辩证论治 2.肝郁气滞
主证: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乳汁浓稠,乳房胀硬或 疼痛。
兼证:情志抑郁,或有微热,食欲不振。 舌脉:舌质正常或黯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治法:疏肝解郁,通络下乳。 方药:下乳涌泉散(清太医院配方)。
•其他疗法
食疗
1、猪蹄2只,通草24克,王不留行30克,同炖,去通 草,王不留行,食猪蹄,饮汤。
2、花生米120克,木瓜1只,八爪鱼适量,炖猪蹄。 3、鲤鱼100-150克,葱50克,煎汤饮服。 4、红小豆,梗米适量,煲粥。 5、多食小米粥。
-
27
•预防与调摄
孕前调治:尽早诊治乳腺发育不良,肥胖者加 强锻炼。
症状:乳面色少华,舌
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辨证:气血虚弱
-
30
小结
定义 :哺乳期内乳汁甚少或全无。
诊断 :病史 ;症状;检查。
辨证论治:
• 1、辨证要点:根据乳汁的稀稠,乳 房的胀软,结合全身症状,分析属于虚症 或实证。

2、治疗原则: -虚症要调治气血以通 31
肝郁 气滞
-
9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依据乳汁和乳房的情况辨虚实 虚-乳房柔软不胀不痛,挤压乳汁点滴而出,质稀。
实-乳房胀满而痛,挤压乳汁疼痛难出,质稠。
-
10
鉴别诊断
泌乳情况 乳房症状
产后缺乳
乳汁量少 甚至皆无
乳房柔软无胀 皮肤无改变
急性乳腺炎 可表现为缺乳
乳房红肿热痛 甚化脓溃破
全身情况
无全身症状
-
20
•当
•白
•川
•生地
•柴





•青
•天花
•漏
•通




•白
•穿山甲 •王不留- •甘
•桔 梗
21
方解: 青皮、柴胡舒肝解郁; 四物、天花粉养血滋液; 穿山甲、王不留行、漏芦活络下乳; 桔梗、通草宣络通乳; 甘草调和诸药。
-
22
加减:
身热——黄芩、蒲公英 乳房胀硬——橘络、丝瓜络、路路通 乳房胀痛——蒲公英、全瓜蒌、夏枯草
-
23
(三)其他治疗
• 1、外敷法:热水或葱汤熏
洗乳房,或橘皮煎水湿敷乳房。 • 2、体针:主穴取膻中、乳根, 配穴取少泽、天宗、合谷。 穴位按摩:膻中、乳根,少泽、
足三里每穴10分钟
-
24
-
25
(二)中成药
• 1.催乳丸 • 2.涌泉散 • 3.十全大补丸 • 4.柴胡疏肝丸或逍
遥丸
-
26
临床表现
-
6
临床表现
体征:
乳房柔软 不涨不痛 无乳汁排出或排出少
-
7
诊断
辨病要点
根据产妇哺乳时无 乳汁分泌或乳汁甚少 的临床表现及乳房检 查多见即可确诊。
-
8
辨证要点
证候特点 乳房柔软,乳汁清稀,面色少华

舌淡 少苔
脉 虚细
证型
气血 虚弱
乳房胀硬或疼痛,乳汁浓稠,伴胸胁胀闷,舌苔薄黄 脉弦 情志不遂
产后缺乳
-
1
目的要 求
掌握:产后缺乳的中医辨证论治。
熟悉:产后缺乳的中医病因病机。
了解:产后缺乳的外治法。
-
2
定义
产后缺乳:产后哺乳期内,乳腺无乳汁分泌, 或泌乳量少,不能满足喂养婴儿者,称产后缺乳。
产后缺乳多发生在产后2-3天或半个月内,也 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
-
3
西医病因病理
决定泌乳主要有三个因素
孕期保健:纠正贫血,调畅情志,清洁乳房、 牵拉乳头,穿着宽松。
产后调摄:调畅情志;注意恶露的情况,足够
睡眠,早吸吮,正确哺乳,合理营养,饮食不可 过于滋腻
早期治疗(半月内疗效较好)
-
28
提问: 1、诊断 2、辨证 3、治法
复习
病案:
孙××,女,28岁。
主述:产后七天,乳汁极少。
病史:顺产后三天乳房微胀,乳汁极
•THANK YOU
-
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