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学期科学实验题总汇

五年级上学期科学实验题总汇

五年级上学期科学实验题总汇以下是五年级上学期科学课中的一些实验题总汇,供参考使用。

实验一:测量水的密度材料:水、烧杯、天平、瓶子水、烧杯、天平、瓶子步骤:1. 用烧杯取一定量的水。

2. 将瓶子放在天平上,记录瓶子的质量,记作A。

3. 将瓶子装满水后再放在天平上,记录瓶子加水后的质量,记作B。

4. 计算出水的质量,即水的质量 = B - A。

5. 根据水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水的密度,即密度 = 水的质量/ 水的体积。

实验二:探究物体的浮力材料:水、玻璃杯、苹果、测量尺、天平水、玻璃杯、苹果、测量尺、天平步骤:1. 用测量尺量取苹果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记录下来。

2. 将玻璃杯装满水。

3. 将苹果放入玻璃杯中,记录玻璃杯的水位。

4. 用天平称量苹果的质量,记作A。

5. 用天平称量等量的水的质量,记作B。

6. 计算出苹果的体积,即苹果的体积 = 苹果的长度 ×苹果的宽度 ×苹果的高度。

7. 计算出苹果的密度,即密度 = A / 苹果的体积。

8. 计算出水的密度,即密度 = B / 苹果的体积。

9. 比较苹果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分析苹果在水中的浮力现象。

实验三: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材料:水、锅、火源水、锅、火源步骤:1. 将一定量的水倒入锅中。

2. 将锅放在火源上,调节火力大小。

3. 观察水的温度变化:水开始加热时,温度逐渐上升;当水温达到100°C时,水开始沸腾。

4. 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水中会冒出气泡,并且产生蒸汽。

5. 记录下水开始沸腾的温度。

实验四:探究光的折射现象材料:透明玻璃板、直尺、铅笔、白纸透明玻璃板、直尺、铅笔、白纸步骤:1. 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作为光线的传播路径。

2. 用铅笔在直尺两侧分别标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

3. 将透明玻璃板放在白纸上,使光线从玻璃板上通过。

4. 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并记录下来。

5. 移动玻璃板,改变光线的入射角度,再次观察并记录下夹角的变化。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专项练习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专项练习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专项练习实验一:水的状况变化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况变化,了解水的物态变化和特性。

实验材料
- 烧杯
- 温水
- 冷水
- 温度计
实验步骤
1.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温水。

2. 用温度计测量温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3. 将烧杯中的温水放置在桌面上,观察它的变化。

4. 将烧杯中的温水倒掉,倒入适量的冷水。

5. 用温度计测量冷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6. 将烧杯中的冷水放置在桌面上,观察它的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温水在放置后会逐渐变凉,水面上会出现水蒸气。

2. 冷水在放置后会逐渐变热,水面上会出现水滴。

实验结论
水在不同温度下会呈现不同的状况变化,经过加热后会变成水蒸气,经过冷却后会凝结成水滴。

实验二:简单电路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组装简单电路,了解电流的流动和电灯的发光原理。

实验材料
- 电池
- 电线
- 电灯泡
实验步骤
1. 将电池的负极和电灯泡的一端用一根电线连接起来。

2. 将电池的正极和电灯泡的另一端用一根电线连接起来。

3. 将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用一根电线连接起来。

实验结果与分析
当电池连通电线后,电流开始流动,电灯泡就会发光。

实验结论
电流的流动是使电灯泡发光的原因。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专项练习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实验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实验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实验题专题训练1.学习了水的作用会对地球表面的地形产生影响之后,为了探究雨水对土地带来的变化,科学小组做了如下实验,步骤如下:①塑料盒底下铺上报纸,在塑料盒里动手制作一个小山丘模型,并在土壤表面撒上红色的沙子。

①用喷壶中的水喷洒小山丘的顶部,观察“雨水”对小山丘的影响。

①比较“降雨”前后小山丘发生的变化。

(1)下列各物体分别模拟的是什么?请连线。

塑料盒收集的水雨水喷壶中的水自然界中的地形塑料盒中的小山丘在地面流动的水(2)在土壤表面撒一些红色沙子是为了()。

A.使小山丘更结实B.使实验现象更明显C.使小山丘更美观沙子出现在山丘(填“底部”或“顶部”)。

(4)比较“降雨”前后小山丘的变化,说明雨水降落到地面会土地。

2.强强为了探究地震的成因,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地震的成因。

实验材料:剪成两半的小盒、塑料铲、土、塑料薄膜、水等。

实验步骤:①将小盒的两半拼接起来,在上面铺一层塑料薄膜。

①将土、水和成泥,并将它铺在有塑料薄膜的小盒中。

①等泥变干后,将这个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挤压。

①观察发生的现象。

根据上述实验以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在实验中,和成的泥模拟的是()。

A.土壤B.岩层C.地幔现泥土发生了。

(填“断裂”或“隆起”)(3)根据上述实验分析:地震的成因是由于地下的发生了弯曲,产生了断裂、错位。

(4)拓展:地震对地表的改变是的。

(填“剧烈”或“缓慢”)3.水利部发布的2019年度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显示,2019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271.08万平方千米,与2011年第一次全国普查数据相比,减少23.83万平方千米,总体减幅为8.08%,流失面积以平均每年近3万平方千米的速度减少。

我国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好转,生态环境整体进一步向好态势发展。

(1)由此材料可以看出,全国水土流失面积()。

A.呈上升趋势B.呈下降趋势C.保持不变(1)摆动一次的计算方式是()。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

五年级科学上册1 实验名称:土壤的渗水能力实验器材(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1分):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烧杯3个、三种不同的土壤、水、纱布、细线、剪刀实验步骤:5分1)取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纱布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支架上,在瓶口下面放一只同样大小的烧杯。

2分2)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2分3)对三只烧杯收集到的从瓶中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1分实验现象:从沙质土中渗出的水最多,其次是壤土,最少的是黏质土。

1分实验结论: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1分一分钟自由发挥1分整理好实验器材1分2 实验名称:测量水温的变化实验器材(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1分):100毫升烧杯、100毫升锥形瓶、2支温度计、热水、冷水、铁架台、纸板。

实验步骤:5分1)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80摄氏度左右),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冰水。

1分2)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个孔。

1分3)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冰水中。

1分4)观测两个容器中水的初始温度和间隔1分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2分实验现象:把冷水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时,冷水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最后达到共同温度后一块变成室温。

1分实验结论: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1分一分钟自由发挥1分整理好实验器材1分3 实验名称:物体传热实验器材(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1分):铁架台、铁棒、酒精灯(或蜡烛)、火柴、凡士林、小木棍实验步骤:5分1)把铁棒固定在铁架台上,把小木棍的一端用凡士林依次粘在铁棒下。

(注意:凡士林用量要相同,小木棍粗细要相同)2分2)点燃酒精灯,对铁棒的一端加热。

2分3)观察实验现象。

1分实验现象:小木棍会按照距酒精灯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落下。

1分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1分一分钟自由发挥1分整理好实验器材1分4 实验名称:颜色与吸热实验器材(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1分):两个大小一样的泡沫塑料、两支温度计、小刀、两张大小一样的白纸和黑纸实验步骤:5分1)在两块泡沫塑料上各挖一条槽,槽内分别放入一支温度计。

五年级上学期科学实验题总汇

五年级上学期科学实验题总汇

五年级上学期科学实验题总汇本文档汇总了五年级上学期科学课学生需要完成的实验题。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理解科学知识,并培养实验探究的能力。

实验一:光的大会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光的传播和反射,了解光的基本特性。

实验材料- 镜子- 手电筒- 针孔板- 牛奶盒子实验步骤1. 在牛奶盒子上钻一个小洞,将针孔板放在洞的内侧。

2. 打开手电筒,将光线照射在针孔板上。

3. 将镜子放在牛奶盒子前方,观察光线的传播和反射情况。

实验结果观察到光线从针孔板传播出来后,会在镜子上发生反射,并形成不同的光线。

通过观察不同角度的反射光线,可以了解光的基本特性。

实验二: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重力加速度,了解地球引力的大小。

实验材料- 弹簧秤- 定时器- 木球实验步骤1. 将木球挂在弹簧秤上,测量木球的重量。

2. 将球从一定高度落下,计时木球从落下到落地所需的时间。

3. 根据公式 $g = \dfrac{2h}{t^2}$,计算重力加速度 $g$ 的大小。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得到重力加速度的值为$9.8\text{m/s}^2$ 左右,这一数值与已知的地球引力加速度的大小相近。

实验三:水的沸点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的沸点,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实验材料- 烧杯- 温度计- 水实验步骤1. 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

2. 将温度计放入水中。

3. 在加热的过程中,不断观察水的温度变化。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水的沸点为$100^\circ\text{C}$ 左右。

这一结果表明了水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的物理性质。

......通过以上实验,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

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大全(精选10个实验)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大全(精选10个实验)

本册实验一、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吗?我的猜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实验材料:两个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相同条件:温度、空气、各组3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不同条件:水实验方法:1.在两个种植盒中,垫上纸巾,各放3粒绿豆。

2.实验组让绿豆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

3.对照组让绿豆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

4.观察并作好记录。

实验现象:实验组盒中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对照组盒中的绿豆种子没有发芽。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

二、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光吗?我的猜测:绿豆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阳光。

实验材料:两个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黑色塑料袋。

相同条件:温度、空气、水、各组3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不同条件:光实验方法:1.在两个种植盒中,垫上纸巾并滴相同的水量,各放3粒绿豆。

2.实验组把一个种植盒放在窗台上3.对照组用一个用黑色塑料袋把种植盒罩起来(留有气孔),放在窗台上。

4. 观察并作好记录。

实验现象:实验组盒中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对照组盒中的绿豆种子也发芽了。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阳光。

三、提出问题: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我的猜测: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实验材料:发芽的绿豆种子、两个花盆。

相同条件:温度、空气、水不同条件:阳光实验方法:1.把发芽的绿豆种子种在两个花盆里。

2.实验组将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另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

3.对照组将另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

4. 观察并作好记录。

实验现象: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花盆绿豆芽长得茁壮且颜色深绿,放在黑暗地方的花盆中的绿豆芽比较嫩且颜色浅。

实验结论: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四、提出问题:蚯蚓喜欢有光明的生活环境还是黑暗的生活环境?我的猜测:蚯蚓喜欢黑暗的生活环境。

实验材料:长方形纸盒、蚯蚓5条、吸水纸。

相同条件:空气、温度、湿度、10条蚯蚓不同条件:光明、黑暗实验方法:1. 把长方形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盒子的盖子的一端剪掉一块,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实验题答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实验题答案

有无植被覆盖
地形、降雨量、 降雨高度等
瓶子 地壳运动
相同 相同
减弱
风 破坏
地形、降雨量、降雨高度等

植物
搬走
往返一次 伽利略
等时性
60 越来越小 各不相同
相同
摆绳的长度、摆动的幅度 摆锤的质量
无关
摆锤的质量 一个条件
摆动的幅度 不能
摆锤的质量、摆动的幅度 摆绳的长度
有关
摆绳的长度
减少5厘米
60
继续缩短摆绳长度 增加摆绳长度
肌肉

骨骼

关节
关节
肌肉
支撑身体
保护内脏器官
适当体育锻炼、均衡营养
疲劳
心脏 血管
血液
收缩
心跳 等于 良好的睡眠、均衡的营养、适当的体育锻炼
左侧 舒张出现光斑来自没有光斑沿直线传播的
不能穿过非透明物体 一条直线上
土豆泥 番茄酱 酒精灯
护目镜
地幔
火山口湖
火山喷发
火山岩小山
火山口湖
地壳
高 大
火山喷发
火山岛
地壳 剧烈的
断裂
地壳运动
隆起
公路毁坏
山体滑坡

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喷壶
沟壑
被冲到山丘底部
山丘底部

顶部
改侵蚀土地
三角洲 水流平缓,泥沙堆积 缓慢的
逐渐沉积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全套实验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全套实验题

三、蚯蚓的生活环境实验1、蚯蚓的生活环境(一)实验名称:蚯蚓喜欢明亮的环境还是黑暗的环境?实验方法:①、找一个长方形的盒子,把盒子里面涂成黑色,盒子的盖子的一端剪掉一块,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

②、将捉来的蚯蚓10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

③、反复做几次,和同学们交流我们的发现。

实验现象:多数蚯蚓爬向黑暗的一边。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黑暗的生活环境。

7、蚯蚓的生活环境(二)实验名称:蚯蚓喜欢干燥的环境还是潮湿的环境?实验方法:①、找一个盒子,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润的,一端铺干燥的。

②、将10条蚯蚓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

③、反复做几次,交流我们的发现。

实验现象:多数蚯蚓爬向湿土中。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

五、改变生态瓶1、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实验名称: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小鱼生活得好吗?实验猜想: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小鱼生活得不好。

相同条件:相同的小鱼、水草、瓶子等。

不同条件:水的多少。

实验方法:(1)一个瓶子注入5厘米高的水,另一个瓶子注入10厘米高的水。

(2)在两个瓶子里放入相同的水草,各放两条相同的小鱼,瓶子放在同样的地方。

(3)观察并做好记录。

重复做几次。

实验现象:小鱼一分钟内浮到水面上的次数2、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1)实验名称:水草多了,小鱼生活的好吗?实验猜想:水草多了,小鱼生活的较好。

相同条件:相同的小鱼、水量、瓶子等。

不同条件:水草多少的不同。

实验方法:(1)在两个瓶子中放入相等的水,各放2条相同的小鱼,瓶子放在同样的地方.(2)在一个瓶子中放4条水草,另一个瓶子中放8条相同的水草。

其他条件都相同,观察并做好记录。

(3)重复做几次。

实验现象: 1分钟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纪录表生态瓶的情况第1次观察第2次观察第3次观察我们的解释水草少时 3 3 4 水草多了,水中氧气增水草多时 1 0 0 加,小鱼生活的比较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1.在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中,选择一个条件设计实验。

问题: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猜想: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材料:绿豆种子、盒子、水、滴管、纸巾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法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水两个组相同的条件:空气、温度、绿豆种子及数量实验过程:(1)准备6粒完整的绿豆种子和2个盒子。

(2)在盒子内都垫上一些纸巾。

(3)每个盒子里各放3粒绿豆。

(4)在一个盒子里经常滴水,保持湿润。

另一个盒子不滴水,保持干燥。

(5)把两个盒子放在相同的地方(6)每天观察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并记录。

实验现象:保持湿润的种子发芽了,干燥的种子没发芽实验结论: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问题:种子发芽必须要有(空气)吗?猜想:种子发芽必须要有空气材料:绿豆种子、盒子、水、滴管、纸巾、透明塑料袋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法两个组不同的条件:空气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水分、温度、绿豆种子及数量等实验过程:(1)准备6粒完整的绿豆种子和2个盒子。

(2)在盒子内都垫上一些纸巾。

(3)每个盒子里各放3粒绿豆。

(4)在两个盒子里都保持湿润。

(5)把两个盒子放在相同的地方(6)把其中一个盒子装进透明塑料袋内,抽出空气,扎紧袋口。

(7)每天观察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并记录。

实验现象:有空气的环境里种子发芽了,隔绝空气的种子没发芽实验结论:种子发芽必须要有空气问题: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光)吗?猜想: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光材料:绿豆种子、盒子、水、滴管、纸巾、透明杯子、不透明杯子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法两个组不同的条件:光照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水分、温度、空气、绿豆种子及数量等实验过程:(1)准备6粒完整的绿豆种子和2个盒子。

(2)在杯子内都垫上一些纸巾。

(3)每个盒子里各放3粒绿豆。

(4)在两个盒子里都经常滴水,都保持湿润。

(5)把两个盒子放在相同的地方。

(6)在其中一个盒子外罩一只透明杯,在另一个盒子外罩一只不透明杯。

(7)每天观察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并记录。

实验现象:两组种子都发芽了实验结论:种子发芽不需要光2.在绿豆芽生长所需的条件中,选择一个条件设计实验。

(参考上一题)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绿豆芽生长需要水吗?3. 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问题:蚯蚓喜欢黑暗还是明亮的生活环境?猜想:蚯蚓喜欢黑暗的生活环境。

材料:蚯蚓、盒子、吸水纸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法两个组不同的条件:光线两个组相同的条件:土壤的湿度、蚯蚓品种与数量、土质、温度、空气实验过程:(1)找一个长方形盒子,里面涂成黑色。

(2)在盒子的一端剪掉一块,底部铺上吸水纸。

(3)在盒子的中间放一些(5条或更多)蚯蚓,盖好盖子。

(4)等待5分钟以后观察:哪边的蚯蚓要多,记录下来。

(5)反复做几次。

实验现象:黑暗环境中的蚯蚓要多。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黑暗的生活环境问题: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生活环境?猜想:蚯蚓喜欢湿润的生活环境。

材料:蚯蚓、盒子、干土、湿土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法两个组不同的条件:土壤的湿度两个组相同的条件:光线、蚯蚓品种与数量、土质、温度、空气实验过程:(1)找一个长方形盒子。

(2)在盒子的一端铺上干土,另一端铺上湿土。

(3)在盒子的中间放一些(5条或更多)蚯蚓,盖好盖子。

(4)等待5分钟以后观察:哪边的蚯蚓要多,记录下来。

(5)反复做几次。

实验现象:湿润环境中的蚯蚓要多。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湿润的生活环境4.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我的问题:物体的吸热本领与颜色有关系吗?我的猜想:物体的吸热本领与颜色有关系材料:黑色纸、粉色纸、铝箔纸、黑色蜡光纸、白纸实验方法:比较实验法实验时要控制不同的条件:物体的颜色保持相同的条件:纸的大小、实验场地、温度计实验过程:(1)奖五种不同颜色的纸折成大小相同的纸袋,平放在同一个有阳光的地方(2)在每个纸袋里插上一支温度计。

(3)每隔2分钟观察一次并记录,直到温度停止上升。

实验现象:纸袋中的温度不同,从高到低依次是:黑纸、黑色蜡光纸、粉色纸、、白纸、铝箔纸实验结论:物体的吸热本领与颜色有关系,颜色越深,吸热能力越强。

5.模拟实验:岩石会改变摸样吗?(参考:作业本第23页、书本第50页)问题:冷和热的作用能使岩石改变摸样吗?猜想:冷和热的作用能使岩石改变摸样材料:岩石、酒精灯、镊子、烧杯、水实验过程:(1)点燃酒精灯。

(2)用镊子夹住岩石,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岩石。

(3)奖烧热的岩石立即放入冷水中。

(4)反复做几次。

(5)观察岩石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石块产生小的裂缝,甚至看到石屑掉落实验结论:冷热作用会使岩石破碎问题:流水的作用能使岩石改变摸样吗?猜想:流水的作用能使岩石改变摸样材料:岩石、瓶子、水实验过程:(1)准备一个塑料瓶,装一些水。

(2)将几块岩石放入瓶内剧烈晃动一段时间。

(3)观察岩石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岩石的棱角变得光滑实验结论:流水的作用能使岩石改变摸样问题:植物的作用能使岩石改变摸样吗?猜想:植物的作用能使岩石改变摸样材料:杯子、石膏、豌豆、水、盘子实验过程:(1)准备一个杯子,倒入石膏糊。

(2)撒上几粒豌豆(或其它种子),再倒入一些石膏糊.(3)将结成块的石膏糊放入盛水的盘子里。

(4)观察豌豆发芽后的石膏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石膏块裂缝,豌豆苗从缝隙钻出实验结论:植物的作用能使岩石改变摸样6.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原因(土地坡度、有无植物覆盖、雨量大小)问题:土地的坡度对侵蚀有影响吗?猜想:坡度大,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大;坡度小,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小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法两个组不同的条件:土地的坡度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有无植物覆盖、雨量大小实验过程:(1)制作两块坡度不同的土地模型。

(2)用喷水器从同样的高度“降雨”,降雨量相同。

(3)观察两块土地被侵蚀的情况。

实验现象:坡度大的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大;坡度小的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小实验结论:坡度大,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大;坡度小,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小问题: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有影响吗?猜想:有植物覆盖的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小;无植物覆盖的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大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法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有无植物覆盖两个组相同的条件:土地坡度,雨量大小实验过程:(1)制作两块相同的土地模型,一块有植物覆盖,另一块没有植物覆盖。

(2)用喷水器从同样的高度“降雨”,降雨量相同。

(3)观察两块土地被侵蚀的情况。

实验现象:有植物覆盖的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小;无植物覆盖的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大实验结论:有植物覆盖的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小;无植物覆盖的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大问题:雨量大小对侵蚀有影响吗?猜想:雨量大,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大;雨量小,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小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法两个组不同的条件:雨量大小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植物覆盖情况,土地坡度实验过程:(1)制作两块相同的土地模型。

(2)用喷水器“降雨”,一块下大雨、一块下小雨。

(3)观察两块土地被侵蚀的情况。

实验现象:雨量大,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大;雨量小,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小实验结论:雨量大,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大;雨量小,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小7. 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实验材料:小车、细绳、回形针、垫圈(拉力大小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实验过程:(1)安装一个小缆车。

细绳拴在小车上的位置要与运动方向一致,细绳的长度要适中。

(2)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

(3)从挂一个垫圈开始,一个一个增加垫圈,直到小车可以动起来。

(4)再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

实验结论:拉力越大(垫圈个数越多),小车运动越快。

8、物体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与什么有关呢?问题: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程度有关系吗?猜想: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程度有关系材料:小车、一面光滑一面粗糙的木板、弹簧秤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法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接触面光滑程度两个组相同的条件:物体重量、物体运动方式实验过程:(1)把小车放在光滑的表面上,用弹簧秤拉动小车,测出摩擦力。

(2)把小车放在粗糙的表面上,用弹簧秤拉动小车,测出摩擦力。

(3)反复做几次并记录、比较。

实验现象: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实验结论: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问题: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重量有关系吗?猜想: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重量有关系材料:小车、钩码(或其它重物)、弹簧秤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法两个组不同的条件:物体重量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接触面的光程度、物体运动方式实验过程:(1)用弹簧秤拉动小车,测出摩擦力。

(2)在小车放一个钩码(重物),用弹簧秤(或垫圈)拉动,测出摩擦力。

(3)增加小车上重物的数量,用弹簧秤(或垫圈)拉动,测出摩擦力。

(4)反复做几次并记录、比较。

实验现象: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小。

实验结论: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小。

问题: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有关系吗?猜想: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有关系材料:小车、弹簧秤、透明胶带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法两个组不同的条件:物体运动方式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接触面的光程度、物体重量实验过程:(1)用弹簧秤拉动小车,测出车轮滚动时的摩擦力。

(2)用透明胶带固定车轮。

(3)用弹簧秤拉动小车,测出车轮滑动时的摩擦力。

(4)反复做几次并记录、比较。

实验现象:车轮滚动前进时,摩擦力小;车轮滑动前进时,摩擦力大。

实验结论:在接触面情况和重量相同时,物体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比滚动时大9. 找一找:自行车上有哪些设计是增大来了摩擦力?哪些设计减小减小了摩擦力?(各回答3个)增大摩擦力的设计有:刹车片、轮胎表面有花纹、脚踏板上的凸起减小摩擦力的设计有:滚珠轴承、车轮滚动向前、轴承里加润滑油10. 赛车时速要达到300千米以上,同时要尽量做到平稳、安全。

怎样设计?(参考:书第86页)(1)轮胎的设计要能够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

(2)要设计力量很大的发动机。

(3)车身要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要宽,可以使赛车的行驶更稳定。

(4)设计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