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汇总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1.太阳下影子变化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等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呼啦圈上。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动转动。

实验结论: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2.实际试验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答: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3、设计试验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实验名称: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准备:凸透镜、凹透镜、白纸等实验过程:(1)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物体。

(2)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观察聚焦情况。

(3)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观察成像的情况。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的作用,能聚光成像。

凹透镜有缩小物体的的作用。

4、设计试验证明光的行进方向。

实验准备:手电筒、三张带孔的纸板等试验过程:把三张纸板平行放置让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照,光能穿过三个小孔;让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光不能通过小孔。

试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5.实验名称:研究电磁铁的磁极(自制的电磁铁)实验方法:(1)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钉帽一端与指南针接近,如果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吸,那电磁铁的这端就是南极;(2)改变电池的正负极,发现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斥,这时电磁铁的南极变成了北极。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两极会改变,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后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6、问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假设与线圈圈数有关。

线圈匝数多,磁力大;线圈匝数少,磁力小。

保持不变的是:电池数量、铁钉粗细等。

需要改变的是:线圈匝数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五年级科学上册1 实验名称:土壤的渗水能力实验器材(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1分):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烧杯3个、三种不同的土壤、水、纱布、细线、剪刀实验步骤:5分1)取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纱布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支架上,在瓶口下面放一只同样大小的烧杯。

2分2)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2分3)对三只烧杯收集到的从瓶中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1分实验现象:从沙质土中渗出的水最多,其次是壤土,最少的是黏质土。

1分实验结论: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1分一分钟自由发挥1分整理好实验器材1分2 实验名称:测量水温的变化实验器材(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1分):100毫升烧杯、100毫升锥形瓶、2支温度计、热水、冷水、铁架台、纸板。

实验步骤:5分1)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80摄氏度左右),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冰水。

1分2)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个孔。

1分3)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冰水中。

1分4)观测两个容器中水的初始温度和间隔1分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2分实验现象:把冷水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时,冷水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最后达到共同温度后一块变成室温。

1分实验结论: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1分一分钟自由发挥1分整理好实验器材1分3 实验名称:物体传热实验器材(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1分):铁架台、铁棒、酒精灯(或蜡烛)、火柴、凡士林、小木棍实验步骤:5分1)把铁棒固定在铁架台上,把小木棍的一端用凡士林依次粘在铁棒下。

(注意:凡士林用量要相同,小木棍粗细要相同)2分2)点燃酒精灯,对铁棒的一端加热。

2分3)观察实验现象。

1分实验现象:小木棍会按照距酒精灯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落下。

1分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1分一分钟自由发挥1分整理好实验器材1分4 实验名称:颜色与吸热实验器材(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1分):两个大小一样的泡沫塑料、两支温度计、小刀、两张大小一样的白纸和黑纸实验步骤:5分1)在两块泡沫塑料上各挖一条槽,槽内分别放入一支温度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一、实验一:观察水的变化1. 实验目的:观察水在加热和冷却后的变化。

2. 实验材料:水、烧杯、酒精灯、冷水。

3. 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

(2)将酒精灯点燃,将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3)观察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4)当水沸腾后,将烧杯从酒精灯上取下,迅速倒入冷水中。

(5)观察水在冷却过程中的变化。

4. 实验结果:水在加热过程中逐渐变热,沸腾后迅速冷却,温度逐渐降低。

5. 实验结论:水的状态可以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二、实验二:研究金属的特性1. 实验目的:研究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2. 实验材料:金属导线、电源、灯泡、铁钉、铝条、铜片、热水壶。

3. 实验步骤:(1)将金属导线连接电源和灯泡,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2)将铁钉、铝条、铜片分别放入热水壶中加热,观察它们的导热性。

(3)将铁钉、铝条、铜片分别用锤子敲打,观察它们的延展性。

4. 实验结果:金属导线可以使灯泡亮起,说明金属具有导电性。

铁钉和铝条在热水壶中加热后变得很热,说明金属具有导热性。

铜片在锤子敲打后没有变形,说明金属具有延展性。

5. 实验结论: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三、实验三:观察土壤中的生物1. 实验目的:观察土壤中的生物,了解土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 实验材料:显微镜、放大镜、镊子、土壤样本。

3. 实验步骤:(1)用镊子取一小块土壤样本放在载玻片上。

(2)用显微镜观察样本,可以看到许多微小的生物,如细菌、原生动物和线虫等。

(3)用放大镜观察样本,可以看到土壤中的一些较大生物,如蚯蚓和蜈蚣等。

4. 实验结果:观察到土壤中存在着多种生物,包括细菌、原生动物、线虫、蚯蚓和蜈蚣等。

这些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 实验结论:土壤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其中存在着多种生物,这些生物对于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四、实验四:研究植物的生长条件1. 实验目的:研究植物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生长状况。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1实验: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演示实验)实验目的:验证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适量的水实验材料:菜豆或黄豆10—12粒,玻璃小瓶或培养皿两个实验过程:1、在两个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并在每个瓶中放入5—6粒菜豆的种子。

2、保持1号内的种子干燥,经常向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

3、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

4、记录种子在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的萌发的情况。

实验现象:1号瓶中的种子没有萌发,2号瓶中的种子萌发了。

实验结论:种子在干燥的环境中不会萌发,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

2实验:渗水比赛(分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发现不同土壤渗水能力的大小实验材料:三个相同的塑料瓶,纱布,橡皮筋,沙质土壤土黏质土,水,三只烧杯,支架实验过程:1、取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纱布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支架上,在瓶口下面各放一只同样大小的烧杯。

2、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3、过一段时间,对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实验现象:沙质土渗出的水最多,黏质土渗出的水最少实验结论: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3实验:研究根的作用(演示实验)实验目的:研究根的作用实验材料:透明的玻璃瓶,水,一株完整的植物,植物油。

实验过程:1、把一株完整植物的根浸在盛水的小瓶里,并在水面上滴一层植物油。

2、用彩笔在水面处做一个标记。

3、把实验装置放到向阳处。

4、过一段时间,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瓶中的水面下降了。

实验结论: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4实验:茎的作用(分组实验)实验目的:研究植物茎的作用实验材料:烧杯,一段新鲜芹菜,水,红墨水实验过程:1、将芹菜等植物的茎插入到滴有几滴红墨水的的瓶中。

2、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茎的变化。

3、然后将茎纵切和横切,观察茎的颜色变化实验现象:茎的横切面上出现一圈小红点,在茎的纵切面上出现一条条红线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实验汇总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实验汇总

两个小组不同的条件:一组有阳光,一组没有阳光。

实验的方法:
(1)分别将3粒种子放到垫有纸巾的盘子里,并加入适量的水。

(2)往一个盘子上扣一个大个不透明的杯子,另一个扣透明的杯子。

实验现象:两天后,两个的盘子中的绿豆都发芽了。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

实验三: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我们想研究的问题: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我们的猜想: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用到的材料:两盆生长状况相同的绿豆芽。

我们要改变的条件:阳光。

我们不改变的条件:水、适宜的温度、空气。

实验的方法:
把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另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相同。

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现象:一周后,阳光下的绿豆芽茎和叶都是深绿色的,茎比较粗;黑暗处的绿豆芽茎和叶呈淡黄色,茎又细又长。

实验结论: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实验四:研究问题: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还是喜欢干燥的生活环境呢?
我的猜想: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一、火山的形成我的猜想:火山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内部巨大的压力.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岩浆通过岩石的裂缝向上升,当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我的方案:1在铁盘里摆一些土豆泥,堆上成山的形状,在土豆泥中间挖出个大洞。

2往洞里放入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遮住。

3把铁盘放在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冷却,观测现象。

我的发现:番茄酱溢了出来。

实验说明火山喷发是由于地球内部巨大的压力。

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岩浆通过岩石的裂缝向上升,当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二、地震的形成我的悖论:地震就是由于地球内部非常大的压力。

地下岩层在压力的促进作用下能出现变形,当受的力小至无法忍受时,岩层就可以出现忽然、快速的脱落。

岩层脱落产生的地震波传至地表就可以引发地表振动,这就是地震。

我的方案:1拿一根竹片,慢慢用力弯曲,观察现象。

2换成筷子试一试我的辨认出:筷子、竹片慢慢伸展,然后脱落,手深感麻木。

实验表明地震的构成就是由于地球内部非常大的压力。

地下岩层在压力的促进作用下能出现变形,当受的力小至无法忍受时,岩层就可以出现忽然、快速的脱落。

岩层脱落产生的地震波传至地表就可以引发地表振动,这就是地震。

三、温度变化对岩石的毁坏促进作用我的猜想:温度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我的方案:熄灭酒精灯,用镊子卡住一小块岩石放到酒精灯上冷却,然后放进冷水中。

2、再冷却,再放进冷水中,反反复复几次。

3观测实验现象。

我的发现:岩石出现裂缝,破碎。

实验说明温度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四、声音的产生我的悖论: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我的方案:1在鼓面上放几粒豆粒,敲响鼓,观察现象。

2敲响音叉,听到声音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

我的辨认出:鼓面振动,豆粒在鼓面上跳动。

音叉在振动,水面上存有波纹,水珠飞溅出。

实验表明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五、空气传播声音我的猜想:气体能传播声音。

我的方案:1、熄灭两根蜡烛,放到锣的一侧,一根距鼓近,另一根离鼓离2奏响锣,观测蜡烛的变化。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全集(2021新苏教版上册)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全集(2021新苏教版上册)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全集(2021新苏教版上册)实验一:物体的浮力实验目的研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现象,了解浮力的原理。

实验材料1. 一个透明玻璃2. 水3. 各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如纸张、木块等)实验步骤1. 将透明玻璃装满水。

2. 选取一个物体,将其放入水中观察。

3. 观察物体在水中的现象,记录下来。

4. 重复步骤2和3,使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进行观察。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放入水中的物体会浮起来,而且浮起的程度不同。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物体在液体中会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

2.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3. 物体在液体中浮的程度取决于物体的密度,密度越小,浮得越高。

实验二:光的传播实验目的研究光的传播路径和特性,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现象。

实验材料1. 一张白纸2. 一支手电筒3. 一面镜子实验步骤1. 将白纸固定在桌子上。

2. 打开手电筒,将其正对着白纸发出光线。

3. 观察光线在白纸上的传播路径,记录下来。

4. 将镜子放在光线路径上,观察光线的反射现象,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光线在直线上传播,并且当光线遇到镜子时会发生反射。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光线在真空和透明介质中直线传播。

2. 光线遇到镜子会发生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呈相等的角度。

3. 光的传播路径可以用直线表示。

实验三:电流的通路实验目的研究电流的传导路径和条件,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

实验材料1. 一个电池2. 一根导线3. 一个小灯泡实验步骤1. 将电池连接到灯泡的两端,形成一个电路。

2. 打开电路开关,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3. 断开电路,观察灯泡是否熄灭。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当电路通路畅通时,灯泡会亮起;当电路中断时,灯泡会熄灭。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电流需要通过一个闭合的电路才能流动。

2. 电流的通路必须连通,不能中断。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整理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整理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整理第一单元1.对比实验。

会制定对比实验计划(我们研究的问题、我们的推测、实验方法、两个组相同的条件、两个组不同的条件、实验步骤)(1)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参考:作业本第1页,书本第4页的图)(2)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空气吗?(参考:书本第4、6页的图)(3)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吗?(参考:书本第4、6页的图)(4)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参考:书本第7页)(5)绿豆芽生长需要水吗?(参考:书本第8页)(6)蚯蚓喜欢黑暗还是明亮的生活环境?(参考:书本第9、10页)(7)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生活环境?(参考:书本第10、11页)(8)蚯蚓喜欢温度高还是温度低的生活环境?(参考:作业本第4页)2.食物链。

会写食物链,会指出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3.生态瓶。

(1)会设计生态瓶。

指出生态瓶中的生物、非生物各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参考:作业本第6页)(2)如果减少了生态瓶中的水、植物、动物,生态瓶会有什么变化?第二单元1.影子的特点。

会做实验研究影子的特点(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挡光物和遮挡物之间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参考:课本第25页)2.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会做实验研究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是怎样的。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早晨和傍晚最长,中午最短)3.光的直线传播。

会做实验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

4.光的反射。

会做实验研究光的反射现象,并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物品)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5.光和热。

会做实验研究“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知道“哪些仪器会把光线聚起来想成强光和高温?”(凹面镜、凸透镜)(参考:课本第34页)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知道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阳光下的黑色纸袋温度上升最;知道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的关系(阳光直射时光线最强烈、物体得到热量最多)地形图上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水草增多,产生的氧气量增多,所以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减少。但生态瓶里的植物不是越多越好,多到一定程度,影响了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小动物的活动空间,对生态系统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实验名称
实验所需仪器
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变化的特点。
手电筒、4开的白纸卡(屏)、3块长方形小木块
1、用手电筒从直管的一端向里照射,观察管的另一端是否有光射过来。
2、用手电筒从弯管的一端向里照射,观察管的另一端是否有光射过来。
3、比较两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名称
实验所需仪器
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光在传播途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吗?
手电筒、书、小镜子、玩具
让手电筒的光斜射桌子
2、将捉来的蚯蚓5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
3、实验要反复做几次。
蚯蚓喜欢阴暗的生活环境。
实验名称
实验所需仪器
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蚯蚓喜欢干燥的环境还是潮湿的环境?
长方形盒子1个、蚯蚓10条、干土、湿土
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润的,一端铺干燥的。
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生态瓶中的动植物将因此无法正常生活。
实验名称
实验所需仪器
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增加生态瓶里的小鱼(改变生物环境)
两个相同的生态瓶、小鱼若干、漏网。
选择两个相同的生态瓶
选择两个相同的生态瓶,在其中一个生态瓶里增加一倍小鱼,仔细观察,记录下生态瓶里的小鱼在动物多时和动物少时一分钟内浮出水面的次数。
2、比较两个种植盒里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
绿豆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种在土壤中。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内容、材料及现象
实验名称
实验所需仪器
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
塑料盒2个、标签2张、纸巾2块、绿豆种子6粒、滴管1支
得不到水叫对照组;得到水的叫实验组。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两个差不多的生态瓶
一个生态瓶里的水和生物的数量保持不变,叫做实验组另一个生态瓶里的水倒掉一半,保持生态瓶里生物的数量不变,叫做对照组。
1、将一个生态瓶里的水和生物的数量保持不变,叫做实验组
2、将另一个生态瓶里的水倒掉一半,保持生态瓶里生物的数量不变,叫做对照组。
3、记录生态瓶里的小鱼在水多时和水少时一分钟内浮到水面上来的次数。
2、把第二或第三张卡纸向左或右移动5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上的小孔。观察最后一张纸屏,用箭头标出光前进的路线。
3、比较两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名称
实验所需仪器
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验证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空心弯管和直管、手电筒
用手电筒从直管,弯管照射,观察管的另一端是否有光射过来。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过程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本领有关
三个同样的黑色纸袋、温度计
纸袋分别按和地面水平、垂直、和太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
把三个同样的黑色纸袋分别按和地面水平、垂直、和太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看看那个升温快。
得到合适温度的叫试验组;得不到合适温度的叫对照组;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1、把一组种子放在常温下,得到合适的温度,叫实验组;
2、把另一组种子放到冰箱里,得不到合适的温度,叫对照组。
3、这个实验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坚持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把发现记录下来。
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合适的温度。
实验名称
实验所需仪器
1、找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润的,一端铺干燥的。
2、将捉来的蚯蚓10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
3、实验要反复做几次。
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
实验名称
实验所需仪器
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设计生态瓶
透明的大塑料瓶1个、一些洗干净了的沙子和小石子、自然水域中的水、水草、浮萍等小植物、小鱼、小虾等小动物
实验名称
实验所需仪器
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验证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手电筒1个、同一个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3张、无孔卡纸1张、票夹4个
每张卡纸之间间隔15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米的地方,再放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
1、在三张长方形卡纸的同一位置打一个洞,大小约为一枚硬币。把这些卡纸分别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上,每张卡纸之间间隔15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米的地方,再放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一定距离,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观察最后一张纸屏,在记录纸上画出光前进的路线。
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本领有关,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实验名称
实验所需仪器
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做一个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
大纸盒、泡沫塑料、小饮料瓶、锡箔纸、透明塑料纸等
1、把瓶子支起来,背面用锡箔纸反光。
2、对着光的一面用透明塑料纸盖住。
3、盒子可以改变角度,使得盒子时刻与太阳垂直。
3、比较两次的实验数据。
光强温度高,光弱温度低。
实验名称
实验所需仪器
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
白色纸、粉色纸、黑色无光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温度计、记录表
这5个纸袋同时放到同一地方受阳光照射
将白色纸、粉色纸、黑色无光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成纸袋,再将5支温度计分别插入5个不同颜色的纸袋中,并将这5个纸袋同时放到同一地方受阳光照射,仔细观察温度计的显示,每2分钟记录一次。
改变光线照射的角度和方向,不改变远近
1、将木块放在桌面上,用手电筒从不同的位置照射(改变光线照射的角度和方向,不改变远近)。在桌面上的白纸上画下实际的影子。
2、用手电筒照射距离墙面不同远的三个木块。在墙面上的白纸上分别画出它们的影子。
3、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个长方体,分别在墙上的白纸和桌面上的白纸上画出它们的影子。
实验名称
实验所需仪器
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土吗?
两个塑料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潮湿的土壤、塑料勺。
有土的是实验组,无土的是对照组。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1、准备两个种植盒,在一个盒内加一些土,并用塑料勺将土壤顶部弄平。另一盒内垫上纸巾。同时往两个种植盒内滴相同的水量,用手按出两个小洞种进两颗绿豆种子。有土的是实验组,无土的是对照组。用标签标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把标签贴在种植盒的外面,并把同一条件的绿豆种子编上号。
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小鱼或小虾等小动物
1、找一个透明的大塑料瓶,清洗干净后剪掉上面一部分。
2、在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再装入大半桶自然水域中的水。
3、在桶里种上几颗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浮萍等小植物。
4、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小鱼或小虾等小动物
实验名称
实验所需仪器
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动物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1、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
2、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
3、这个实验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坚持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把发现记录下来。
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实验名称
实验所需仪器
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合适的温度吗?
塑料盒2个、标签2张、纸巾2块、绿豆种子6粒、滴管1支、冰箱
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实验名称
实验所需仪器
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观测阳光下的影子及变化
铅笔1支、橡皮泥1块、白纸1张、尺子1把、平滑的木板1块
放在能照到阳光的地方,每隔一段时间观察一次
1、让手电筒的光斜射桌子上的书,书被照亮,画出光的传播路线。
2、让手电筒的光斜射桌子,书对着手电筒立起来,不能被光射到,用一面小镜子,把手电筒的光反射到书上,画出光的传播路线。
3、让手电筒的光斜射桌子,书对着手电筒立起来,不能被光射到,书的阴影里有一个玩具,用一面小镜子,把手电筒的光反射到玩具上,画出光的传播路线。
2、比较两个种植盒里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
绿豆种子发芽不需光。
实验名称
实验所需仪器
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发芽的绿豆种子、两个花盆
过一段时间后,将其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另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相同。
把发芽的绿豆种子种在两个花盆中,过一段时间后,将其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另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相同,过一段时间观察。
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实验名称
实验所需仪器
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是否很大?
塑料盒1个、纸巾2块、刚长出根的绿豆种子5粒、滴管1支
刚长出根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