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剖析

合集下载

总体把握 细致描摹——叶圣陶《苏州园林》说明方法剖析

总体把握 细致描摹——叶圣陶《苏州园林》说明方法剖析

2020.7·学术2020年7月语文教学通讯July,2020第1106卷第7期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Vol.1106No.7秦敏亚(张家港市第一中学,江苏苏州215600)———叶圣陶《苏州园林》说明方法剖析总体把握细致描摹摘要:《苏州园林》是现代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创作的一篇说明文,文章不仅采用了总分总的叙述结构,同时还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从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摹状貌及作诠释五个方面剖析叶圣陶《苏州园林》所用说明方法,以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欣赏园林美景,使学生掌握说明事物的方法,并在以后的实践中加以运用。

关键词:说明方法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摹状貌作诠释中图分类号:I20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097(2020)07-0073-03DOI:10.13525/ki.bclt.202007024作者简介:秦敏亚(1979—),女,江苏张家港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

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与研究。

◆经典重读《苏州园林》是现代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创作的一篇说明文。

文章以苏州园林为说明对象,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色及细节作了详细的介绍。

苏州园林是我国最富民族特色的建筑群之一,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同时也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理念。

为了向读者充分地展示苏州园林与众不同的特色,作者不仅采用了总分总的叙述结构,同时还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例如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摹状貌及作诠释等,不同说明方法的运用使得作者的叙述有条不紊,秩序井然。

一、作比较在文章第三自然段当中,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进行了介绍,并将苏州园林的布局特征与其他地方的园林进行比较:“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苏州园林》赏析

《苏州园林》赏析
苏州园林,以其不拘一格的层次美与错落有致的设计,彰显了江南园林建筑的独特韵味。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避免严格的对称性,转而追求一种更为自然与雅致的风格。他们因地制宜,巧妙地将自然元素融入其中,力求展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美感。这种对于自然的敬畏与尊重,使得苏州园林在繁华的城市中独树一帜,成为宁静优美的绿洲。园内景色保留了最大程度的天然性,野性而不失和谐,让人置身于其中便能感受到心灵的舒畅与自然的回归。同时,苏州园林的建筑构图也极具图画美,无论站在哪个角度,眼前总能呈现出一幅完美的画卷。色彩的运用上,园林以广漆的梁柱、白色的墙壁和浅灰色的水磨方砖为主,搭配草木的绿色,营造出安静舒适的环境氛围。而在花开时节,各色花卉更是明艳动人,为园林增添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苏蕴含的退隐文化和高雅情致,使得苏州园林成为众多历史文化遗迹中脱颖而出的存在。如今,这种独特的园林风格也对现代家居装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更多的人们能够在自己的家中感受到苏州园林的魅力。

苏州园林的孔隙结构剖析

苏州园林的孔隙结构剖析

苏州园林的孔隙结构剖析
苏州园林的孔隙结构剖析是一项分析苏州园林在空间上的连接方式,以及这些连接之间的界限和功能。

通常情况下,苏州园林的孔隙结构由“大堂”、“小庭院”、“水道”、“桥”和“树林”五个主要元素构成,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孔隙空间。

其中,“大堂”指的是园林中最重要的元素,包括两个大门、一条中轴线和若干支路,是所有景物连接的中心,也是观赏景物的最佳位置。

“小庭院”是大堂中最重要的成分,也是园林中最受欢迎的景点,它们往往是围绕着一个中央池塘而建造的,池塘中有清澈的湖水,由几株树木和一些植被组成的景观,使小庭院更加美丽动人。

“水道”是一系列连接各小庭院的水渠,水渠中穿插着许多桥梁,这些桥梁不仅对水道的装饰效果有帮助,而且可以使人们从一个小庭院到另一个小庭院,景色更加美丽。

“桥”是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景观之一,它们大多数位于水渠的中央,让人们可以在桥上俯瞰园林的风光,也为园林的景观增添不少精彩。

最后,“树林”也是园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树林中有着各种形态的树木,为园林的景色增添更多的生机。

总的来说,苏州园林的孔隙结构可以为游客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景色,游人可以在这种孔隙结构中感受到园林景观的优雅和美丽,从而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

苏州园林之美深度解读

苏州园林之美深度解读

苏州园林之美深度解读
苏州,位于中国江苏省,闻名于世的园林古城。

作为中国四大园林之一,苏州园林以其精巧的设计、独特的艺术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享誉世界。

本文将从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设计理念、艺术特点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深度解读苏州园林之美。

一、历史背景
苏州园林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经过多个朝代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独有的风格和特点。

尤其是明清时期,苏州园林的建设达到了巅峰,成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

二、设计理念
苏州园林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哲学思想和审美理念。

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人为本、取材于自然、追求平衡和谐等。

整个园林被划分为一个个独立的空间,并通过亭、台、楼、阁等建筑物相连,形成了错落有致、景色独特的景观。

三、艺术特点
苏州园林以其精巧的构造和纤巧的布局而闻名于世。

园林中常常运用水景、假山、廊亭、花木等元素,通过精心安排和巧妙组合,展现出一幅幅别具风格的景观画。

同时,园林中还融入了诗、书画、雕刻等艺术形式,增添了园林的文化内涵。

四、文化遗产保护
苏州园林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得到了广泛的保护和传承。

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管理、修缮古建筑、传承园林艺术等,以确保苏州园林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同时,苏州园林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分享其保护经验,为世界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

五、结语
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

其独特的风格和卓越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世界园林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苏州园林将继续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震撼。

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与特点——教案剖析

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与特点——教案剖析

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与特点——教案剖析。

一、苏州园林的历史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建造的代表之一,起源于三国时期的东吴,经过隋唐时期的发展,直至清代达到了最高峰。

苏州有“东方威尼斯”的美誉,主要是因为其如水般的河网环绕着城市,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苏州园林的建造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即明代和清代。

明代的苏州园林主要求华丽奢靡,而清代则更注重意境的表现。

苏州园林区别于其他园林的最大特点是注重“神韵意境”的表现,强调“景即物以形为美,物以景为神”的美学思想。

苏州园林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即明朝中叶至清朝中叶的黄金时期。

二、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意境”方面。

意境是指通过艺术手段表达出来的情感或者印象,是艺术作品的灵魂和内涵。

在苏州园林中,每一个景点、每一个布景都围绕着一个主题或者一种印象来打造,从而塑造出人们所期望的美感和神韵。

苏州园林注重的不仅仅是空间美感的表现,更在意时间、气质、灵韵等方面,把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苏州园林独特的意境美学。

三、苏州园林的特点1、精美绝伦的建筑苏州园林以其绝佳的建筑艺术享誉全球。

这些园林不仅有精美的景观,还有独特的建筑结构和设计。

这些建筑分为三种风格,即私家园林、市井园林和官宦园林。

其中私家园林结构巧妙,设计灵活,构造疏密有致;市井园林受到社会各阶层喜欢;而官宦园林则以庄重、婉约为主,考究景致的意境效果。

2、精神内核的表现苏州园林的特点不仅在于其建筑艺术,更在意境美学的表现上。

园林内部所营造的环境和景观,经过精心的设计,总是能使游客产生深深的情感体验。

苏州园林的神韵、形式和意境的协调,使游客徜徉其中,会觉得其浑然天成,宛若在仙境之中。

四、教学案例的剖析1、课题主题:苏州园林内容: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和特点2、知识目标1.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和现状。

2.理解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和特点。

3.掌握苏州园林的艺术风格和美学原则。

4.实地考察苏州园林,体验苏州园林的魅力。

总体把握 细致描摹——叶圣陶《苏州园林》说明方法剖析

总体把握 细致描摹——叶圣陶《苏州园林》说明方法剖析

总体把握细致描摹——叶圣陶《苏州园林》说明方法剖析⒈作比较:①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 突出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②在了解花草树木时说,“没浇水得像是宝塔那样的松柏,没阅兵式似的道旁一棵”。

打比方、并作比较、飞白状貌促进作用:注重苏州园林浇水树木立足于画意。

③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与北京的园林的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突出苏州园林的色彩美。

⒉举例子例如:第2自然段,以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例子(引用)真切有力地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

再例如第5自然段中,以几条园里的古藤为基准,打比方、举例子生动形象地表明栽种和浇水树木立足于画意。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引用\举例子作用:真切有力的说明池沼追求自然美。

⒊飞白状貌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⑵ 高树与低树滚转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⑶花时不同的各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描绘) 促进作用:生动形象地表明苏州园林栽种树木着眼于画意。

⒋分类别池沼分两种:一种宽敞,一种成河道模样。

讲出以下句加粗的词的促进作用——⑴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⑵ 务必并使游览者无论东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轻松的图画。

⑶中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⑷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相同,极少采用彩绘。

⑸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答案:⑴“ 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

表明用语准确,严密。

⑵ “ 务必”“ 无论”“ 总是”说明设计者始终如一的崇尚,起至特别强调注重促进作用。

说明用语精确,严格。

⑶“ 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

表明用语准确,严密。

⑷“ 极少”则从数量上予以管制。

说明用语精确,严格。

⑸“ 大多”在范围上限制,概括一般现象,不排除个别池沼没有引用活水的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对中国古典建筑苏州园林进行分析

对中国古典建筑苏州园林进行分析

02
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通过巧妙的空间利用和景观设计,
创造出丰富多变的游览路线和引人入胜的景观。这些园林不
仅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也反映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
趣和文化内涵
01.
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以"文人园"为代表,强调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园中的建筑多以木材 和砖石为主要材料,结构简洁而典雅,雕刻精致。屋顶多采用坡屋顶形式,以青瓦覆盖, 具有鲜明的江南特色
也能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6
历史价值与传承意义
历史价值与传承意义
苏州园林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作为历史文化 遗产的重要载体,它们记录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审美 观念和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通过对苏州园林的研究和保护, 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同时,苏州园林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们 代表着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对世界园林艺术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通过保护和传承苏州园林这一世界级文化遗产, 我们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2
1 2 3 4
概述 建筑风格 水景处理 植物配置
目录
CONTENTS
5 6 7
文化内涵 历史价值与传承意义
保护与传承
01
苏州园林以其精湛的造园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这些园林大多建于明清时期,少数可追溯到宋朝。它们以水
景为主导,注重借景、堆山、理水、植物配置等元素的协调,
营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自然氛围
促进传承发展:通过 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 教育活动和文化交流 活动,加强对苏州园 林历史和文化内涵的 传承与弘扬。鼓励社 会力量参与园林的保 护和开发利用,促进 苏州园林在当代社会 中的可持续发展

对苏州园林分析与感受

对苏州园林分析与感受

对苏州园林分析与感受摘要:中国是世界三大园林发源地之一,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意境是其美学灵魂。

苏州园林在自然景观的运用上,主张因地制宜、相地合宜。

造园技艺包括营造建筑、掇山选石、栽植花木、通源理水、辟径铺路几个方面。

园林艺术包含丰富的人文感受,同时也是宝贵的历史文化实体资料。

其代表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苏州园林以虚拟艺术表现一个具体生活世界,其本意是封存身体、放松精神、训练感觉,我们应该将此种意境代入当下的生活之中。

关键词:苏州园林意境自然缩景园林本意1中国园林文化1.1中式园林特色中国是世界三大园林发源地之一,园林文化历史悠久,形象典雅而精致,中国园林的最大特色在于其造园手法,“虽由人做,宛自天开”,与大自然交融的同时,也体现了浓郁的人文修养。

“园”,游息之所也;“林”,树木丛生者。

“园林”二字,将山水花木、文化意境、亭台楼阁收容于一体。

中国园林,多运用借景与对景,讲究“步移景异”,对景物的安排、游赏的位置进行巧妙设计,这是区别与西方园林的最主要特征。

1.2中国传统文化意境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同时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灵魂。

意与境乃虚实相生,意胜的“有我之境”注重以我观物、得意忘象,这构成了园林文化的主观色彩;境胜的“无我之境”则为以物观物、畅神怡情,在营造中运用技艺发挥景物。

园林中的意境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造园者赋予园林景观的诗情画意、名士大雅及民俗风情。

游园观景,游人触景生情,这不仅源于景致本身,更与游赏者本身的情致、修养紧密相连。

2苏州园林特色苏州沉淀了厚重的吴文化底蕴,园林建筑在此间应运而生,形成苏州独有的人文特色。

此地既有烟波浩淼的气韵,又有小桥流水的诗意;明丽如春暖花开,空灵似湖光山色。

苏州的地灵化生出才俊雅士的人杰,人们在此地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以缩景为手法开垦园地,辟造出其独特的古典园林景观。

2.1苏州园林中自然景观的运用白居易的《草堂记》有言:“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之翘楚
内容大纲
Table of Contents
01 园林概况 02 历史沿革 03 园林名录 04 造园手法 05 四大名园
园林概况
苏州园林,在汉族建筑中独树 一帜,有重大成就的古典园林 建筑。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 典园林”, 以私家园林为主。 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 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 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 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 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 外 开 放 的 园 林 有 十 九 处 。 1997 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 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 录》,并为第一批全国文明风 景旅游区示范点,被胜誉为 “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 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
1917年为颜料买办商人贝润生购得,经9年修建、扩建,仍名狮子林
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明姓和尚托钵化缘于长安,重建狮子林圣恩 寺、佛殿,再现兴旺景象。至康熙年间,寺、园分开,后为黄熙之父、衡州 知府黄兴祖买下,取名“涉园”。
公元1703年2月11日康熙巡游至此,赐额“狮林寺”,后乾隆皇帝六游狮子 林,先后赐“镜智圆照”、“画禅寺”及现存“真趣”等额匾。清乾隆三十 六年(公元1771年),黄熙高中状元,精修府第,重整庭院,取名“五松 园”。至清光绪中叶黄氏家道衰败,园已倾圯,唯假山依旧。
沧浪亭
沧浪亭是一处始建于北宋 时代的汉族古典园林建筑, 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 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 近,在苏州现存诸园中历 史最为悠久。沧浪亭占地 面 积 1.08 公 顷 。 园 内 有 一 泓清水贯穿,波光倒影, 景象万千,属于世界文化 遗产之一。
历史沿革
“沧浪亭”始为五代时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宋代 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题名“沧 浪亭”。
园林名录
苏州主要园林有: 私家园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
师园、艺圃、环秀山庄、耦园(被列入《世界遗 产名录》) 佛教园林:报恩寺(北寺塔)、西园、寒山寺、 双塔、瑞光塔 王家园林:虎丘(吴王阖闾墓)、灵岩山(吴王 行宫)
造园手法
游苏州园林,最大的看点便是借景与对景在中式园林设计中的应 用。中国园林讲究“步移景异”,对景物的安排和观赏的位置都 有很巧妙的设计,这是区别与西方园林的最主要特征。中国园林 试图在有限的内部空间里完美地再现外部世界的空间和结构。园 内庭台楼榭,游廊小径蜿蜒其间,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得以流畅、 流通、流动。透过格子窗,广阔的自然风光被浓缩成微型景观。 题词铭记无处不在,为园林平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涓涓清流脚 下而过,倒映出园中的景物,虚实交错,把观赏者从可触摸的真 实世界带入无限的梦幻空间。就技法来说,借景或把园外的美景, 通过精心选择和剪裁,收纳到园林中来,这称为远借;或用一处 景致映衬另一处景致,这称为互借,等等。这样不仅使得面积有 限的苏州园林能够提供更丰富的景观,更深远的层次,而且还极 大地扩展了欣赏者的空间感受。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
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 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 究对称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假山的堆 叠,是一 项艺术而 不仅石岸,总 是高低屈曲任 其自然。
讲究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
讲究色彩的搭配
讲究门、窗的图案美
苏州园林景观
四大名园
苏氏之后,沧浪亭几度荒废,南宋初年(12世纪初)一度 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 巡抚宋荦重建此园,把傍水亭子移建于山之巅,形成今天沧 浪亭的布局基础,并以文征明隶书“沧浪亭”为匾额。
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再次重建,遂成今天之貌。
狮子林
狮子林是汉族古典私家园 林建筑的代表之一。属于 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 已有672年的历史 。位于 苏州市市城东北园林路。 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 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 者",又因天如禅师惟则 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 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 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 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 “狮子林”。
历史沿革
苏州园林起始于春秋时 代,在吴国建都后,吴 王阖闾就利用苏州郊外 一带的自然山水,,兴建 了规模浩大的姑苏台等 离宫别馆。吴王夫差五 年 ( 前 491 年 ) 扩 建 了 姑 苏台,夫差还在吴县建 有梧桐园,在嘉兴建有 会景园。这些园林穿池 凿地,建亭营桥,多植 花木,充分利用自然山 水的有利形势,尽量加 以雕凿,使其展现奇异 光彩。
• 留园 • 拙政园 • 狮子林 • 沧浪亭
苏州园林,在汉族建筑中独 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古典园 林建筑。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 典园林, 以私家园林为主。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 和留园并称苏州四大园林,代 表着宋(公元960~1278年)、 元(公元1271~1368年)、明 (公元1368~1644年)、清 (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 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 大名园。
公元1917年,上海颜料巨商贝润生(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叔公)从民 政总长李钟钰手中购得狮子林,花80万银元,用了将近7年的时间整修,新 增了部分景点,并冠以“狮子林”旧名,狮子林一时冠盖苏城。公元1945年 贝润生病故后,狮子林由其孙贝焕章管理。解放后,贝氏后人将园捐献给国 家,苏州园林管理处接管整修后,于公元1954年对公众开放。
历史沿革
狮子林原为菩提正宗寺的后花园,公元1341年,高僧天如禅师来到苏州讲经, 受到弟子们拥戴。翌年弟子们买地置屋为天如禅师建禅林。园始建于元代至 正二年(公元1342年),由天如禅师惟则的弟子为奉其师所造,初名“狮子 林寺”,后易名“普提正宗寺”、“圣恩寺”。天如禅师谢世以后,弟子散 去,寺园逐渐荒芜。
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古城苏州东北隅(东北街178号), 截至2014年,仍是苏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园林, 占地78亩(约合5.2公顷)。全园以水为中心, 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 江南汉族水乡特色。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 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 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园南为住宅区, 体现典型江南地区汉族民居多进的格局。园南 还建有苏州园林博物馆,是国内唯一的园林专 题博物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