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处置间及污水处理管理规定
医疗废物处置间及污水处理管理规定

医疗废物处置间及污水处理管理规定为了有效管理医疗废物的处置和污水的处理,保障医疗废物处置间及污水处理设施的安全、规范运行,确保环境和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如下管理规定。
一、医疗废物处置间管理规定1.医疗废物处置间应设置在医院或诊所等医疗机构内,占地面积应满足医疗废物的存放、分拣、打包、暂存、消毒等功能的需要。
2.废物处置间应由专职人员负责管理,接受相关职业培训,并持有合格的岗位证书。
3.废物处置间应设置标有“医废处置间”字样的明显指示牌,室内应保持明亮通风。
4.处置间内应设有足够数量、合理布局的操作平台、工作台和必备的消毒设备。
5.废物处置间应定期维护设备,确保设备功能完好。
6.废物处置间内的垃圾桶应分设颜色标识,分类存放废弃物。
7.处置间内严禁存放其他非医疗废物。
8.废物处置间内应设置有紧急处理区域,存放有临时密闭容器,用于应对突发情况,如溢出、泄露等。
9.废物处置间应根据瞬时储容量,定期将已处理过的医疗废物送往专业垃圾处理单位处理。
10.废物处置间应保持清洁,有害气体应进行有效防护。
1.医疗机构应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并设专人负责管理和操作。
2.污水处理设施应设置标有“污水处理设备区域,禁止闲入”的明显指示牌。
3.污水处理设施应设有足够数量、合理布局的沉淀池、调节池、曝气池、污泥脱水设备等,以确保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4.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不得存在超标排放现象。
5.污水处理设施应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6.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培训,持有合格的岗位证书。
7.医疗机构应定期委托专业的环保监测机构对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8.污水处理设施必须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对排放的污水进行监测和分析。
9.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过程中如出现故障,应及时报修,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污水溢出或造成其他污染。
10.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巡检组织,定期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巡查,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和污水处理管理制度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和污水处理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是指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含有病菌、病毒、毒素、遗传材料等有害物质的各种废弃物品。
医疗废物的处理和管理对于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以下是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应包括的内容:一、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应按照其性质和来源进行分类管理。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废物分类标准》等规定,医疗废物分为四类:感染性医疗废物、病理性医疗废物、化学性医疗废物和一般性医疗废物。
医疗机构应制定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制度,对不同类型的医疗废物进行专门处理。
二、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和处置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和处置制度。
医疗废物应当专门设立收集容器,并严格进行标记和封装。
不同类别的医疗废物应当互相隔离。
医疗废物的转运应当由符合条件的运输企业进行,必须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
医疗废物处理应当符合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及规范。
三、医疗废物管理人员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人员应当受过专业培训,掌握医疗废物的分类、封装、收集、转运和处置等知识和技能,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废物管理人员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控制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和处置流程。
四、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相应的医疗废物处理设施,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并定期评估其运行情况。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处置计划,制定医疗废物处理的具体方案。
污水处理管理制度污水是指在生产、生活等活动中形成的废水,其中包含各种有机物、无机物、营养物、微生物等,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环境中,将会对水质造成严重的污染。
污水处理的管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污水排放管控制度在污水排放前,必须把排放口建在规划区域内,必须经过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方可建设,而且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设施完善和接入污水管道。
对于非规划区域,必须立即停用并在规定内进行整治。
二、污水排放标准制度根据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所有排污单位应按照国家或地方制定的排污标准排放,不得超标排放。
医疗废物、污水处理管理制度与规定

医疗废物、污水处理管理制度与规定一、医疗废物管理制度1. 医疗废物定义及分类医疗废物是指医疗机构、个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无法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网或者生活垃圾中的废弃物。
医疗废物根据其危害程度,可分为四类:一类、二类、三类和四类。
•一类医疗废物:指传染性、化学性等高度污染性能致人感染、中毒、变异或危及健康的废弃物。
•二类医疗废物:指具有创伤性、感染性、毒性等的废弃物,但不属于一类医疗废物的废弃物。
•三类医疗废物:指对环境有潜在的污染危险、或有妨碍环境卫生的病原体、化学污染物等非感染性医疗废弃物。
•四类医疗废物:指在正常的医学活动中产生、无环境和健康危害的废弃物。
2. 医疗废物的处理方式医疗废物应通过严格的分类、包装、标记、存放、运输和无害化处理等环节来控制、消灭或隔离。
国家有关的处理方式和设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原处置设施:即在医疗机构内搜集、分类、包装、标记和暂时贮存医疗废物的设施。
2.无害化处理设施:无害化处理设施是指对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设施,一般包括焚烧设施和细菌灭活设施等。
3.医疗废物运输设施:是指将医疗废物从医疗机构运输至无害化处理设施的运输设施。
3. 医疗废物处理管理规定为了规范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的处理,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国家对医疗废物处理作出了一系列的管理规定。
包括:•《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11年颁布,2018年修订);•《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范》(2016年版本);•《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管理规范》(2018年颁布)。
二、污水处理管理制度1. 污水处理的定义污水是指排入自然水体的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排水以及其他污水等。
污水处理是指对污水进行收集、输送、处理,最终排放到水体中。
2. 污水处理的目的污水处理的目的是达到有害物质的去除、杀灭和浓缩等,使水质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并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
3. 污水处理管理制度污水处理管理制度是对污水处理过程中必要的管理和控制措施进行规定和监督,以保障水质的达标排放。
医疗废物、污水处理管理制度与处理规范

医疗废物、污水处理管理制度与处理规范引言概述: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是现代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正确管理和处理医疗废物和污水可以有效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本文将介绍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的管理制度和处理规范。
一、医疗废物管理制度1.1 医疗废物分类管理:- 感染性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感染性材料等,应采取严格的消毒和隔离措施。
- 医疗废液:如化疗废液、药物废液等,应进行专门采集和处理。
- 医疗废弃物:如废纸、废塑料等,应分类、储存和处置。
1.2 医疗废物采集和运输:- 废物采集容器:应使用符合标准的密闭容器,以防止废物泄漏和传播。
- 废物运输车辆:应配置专用车辆,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废物安全运输。
- 废物运输记录:应建立废物运输记录,包括废物来源、数量和运输路径等信息。
1.3 医疗废物处理:- 热处理:通过高温灭菌的方式处理医疗废物,确保无害化处理。
- 化学处理:使用化学药剂对医疗废物进行处理,如氯化钠溶液消毒等。
- 物理处理:如粉碎、压实等方式对医疗废物进行处理,减少体积和危害。
二、污水处理管理制度2.1 污水采集和预处理:- 污水采集系统:建立完善的污水采集系统,确保污水能够顺利进入处理设施。
- 污水预处理:对污水进行初步处理,去除悬浮物、沉淀物和油脂等。
- 污水调节池:设置调节池,平衡进水量和处理能力,避免处理设施过载。
2.2 污水处理工艺:- 生物处理:采用生物反应器,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减少污水中的污染物。
- 深度处理:使用物理、化学方法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去除难降解的有机物质和微量污染物。
- 消毒处理: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确保出水质量达标。
2.3 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 运行监测:建立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测系统,定期检测和记录处理效果。
- 设备维护:定期对处理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 废水排放监管:监测和管理污水排放,确保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三、医疗废物处理规范3.1 医疗废物采集和储存规范:- 废物采集容器:使用标准化的废物采集容器,容器内部应保持清洁和干燥。
医疗废物及污水管理制度

医疗废物及污水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及污水管理制度1. 前言在实际的医疗服务工作中,产生了大量的医疗废物和污水。
这些医疗废物和污水的处理不当,不仅会污染环境,还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建立科学的医疗废物和污水管理制度非常紧要。
本文将简要介绍医疗废物和污水的分类、特征及处理方法,并阐述医疗废物和污水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
2. 医疗废物分类及处理方法2.1 医疗废物分类依照危害性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可分为四类:感染性医疗废物、不安全化学品医疗废物、尖锐器刃具医疗废物和一般医疗废物。
感染性医疗废物:包括各类被感染的医疗废物,如注射器、药品瓶、吸管、带血纱布等,具有传染的不安全。
不安全化学品医疗废物:包括药品残渣、药品过期、化疗药品残渣等。
尖锐器刃具医疗废物:包括各类尖锐器、刀片、镊子等。
一般医疗废物:包括非感染性、无危害的废物,如:废纸张,废塑料,废玻璃等。
2.2 医疗废物处理方法感染性医疗废物一般采纳高温高压的灭菌方式进行处理。
不安全化学品医疗废物应经过分类、收集、包装、标识、贮存和处置等环节。
尖锐器刃具医疗废物应直接放入刃具废物容器中。
一般医疗废物应按类别分类存放,如:可燃、不可燃、可回收物品等。
3. 医疗污水特征及处理方法3.1 特征医疗污水具备以下几大特征:(1)水质多而杂:病原微生物、药物残留、化学试剂、重金属等,使用过的药物和化学试剂,由于其毒性,很简单造成水质的污染。
(2)水量波动大:医院患者数量、医务人员数量、医疗设备数量等因素都会导致医院污水量的波动,波峰值、波谷值之间差异大。
(3)污水性质不均:医院污水来自各种部门,如:诊疗、手术、化验、洗涤等,每种污水性质都有所不同。
3.2 处理方法医院污水处理常常由机械处理,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三种方式构成。
(1)机械处理:机械处理是通过物理手段分别固液相,降低水中悬浮颗粒物和沉淀物浓度的一种目前普遍使用的处理方式。
(2)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是在水处理领域的一种典型方式,能够有效地处理有机污染物。
医疗废物、污水处理监管制度

医疗废物、污水处理监管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医疗废物、污水处理的监管力度,发挥主管部门的应有作用,提高医疗废物、污水处理运行效率和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制定如下管理办法。
第一条管理方法
(一)检查制度
1、定期或不定期对医疗废物、污水处理进行现场检查、督导,发现问题,立即下发整改通知单,要求迅速整改,并跟踪检查整改结果。
2、落实一线管理法,对医疗废物、污水处理24小时全程跟踪管理。
坚决杜绝偷排、停运等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
3、操作规程:运行操作规程齐全,操作人员熟悉掌握并执行到位。
4、设备现实参数各项进出水水质检测情况、现场巡视。
(二)定期上报制度
要求污水处理每天将污水处理量、进出水水质、加药量等有关数据及时填写;每月上报记录数据并根据上报材料有针对性地展开管理。
(三)设施设备管理
1、设备:查看设备外观是否整洁,螺栓齐全牢固,无腐蚀、渗漏,润滑充分,电气设备符合安全等相关要求,附属设备工作正常,整机运行平稳可靠,仪器仪表准确灵敏,设备台帐及维护、检修记录齐全。
2、构筑物:查看构筑物有无渗漏、表面有无鼓起和脱落现象,油漆是否良好无锈蚀,堰口出水是否均匀,池面清洁。
医疗废物处置间及污水处理管理规定

医疗废物、污水处理管理制度与处理规范1.医疗废物是指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它危害性的废物和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医院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严格的管理,未经消毒或无害化处理,不得排放、清掏或作农肥;2.要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医疗废物的收集、贮存、运送、处置处理等进行监控,并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关法律、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3.各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按类别分装于专用的有警示标识的黄色包装袋或容器内,并进行登记,内容包括废物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处置办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每日由专人到各科室收集医疗废物,暂贮于指定的安全贮存点,每2天集中焚烧一次,并做好登记和人员防护;4.严禁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禁止在运送过程中丢弃或在非贮存地倾倒医疗废物;5.医院必须设置污水、污泥处理装置,并有专人负责;污水处理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正确掌握有关卫生知识及设备操作技术;6.医院污水应经污水处理站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并定期检测,达到国家医院污水排放标准后,方可排人城市下水系统;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的排泄物应消毒处理,再排入医院下水;7.化学毒性废物的管理遵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执行;放射性废物的管理遵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执行;8.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对医疗废物、医院污水处理设施与效果进行一次监测评价并存档;9.关于医疗废物和医院污水处理,本制度未涉及的内容或与国家有关规定相冲突的地方,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为依据执行;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包括: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5大类;感染性废物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废弃的被服;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4.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5.废弃的血液、血清;6.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包括:A、医用针头、缝合针;B、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C、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病理性废物1.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2.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3.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药物性废物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包括:致癌性药物,如硫唑嘌呤、苯丁酸氮芥、萘氮芥、环孢霉素、环磷酰胺、苯丙胺酸氮芥、司莫司汀、三苯氧氨、硫替派等;可疑致癌性药物,如: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苯巴比妥等;免疫抑制剂;3.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化学性废物1.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2.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3.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医疗废物和污水管理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医疗废物和污水管理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篇一:医疗废物和污水管理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医院污水处理原则医院排出的污水必须经过处理和严格消毒,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已消毒处理的污水,每次取样500毫升进行检查,连续3次都未检到肠道致病菌和结核杆菌。
二、大肠杆菌群数不得超过500个/升。
三、如果进行漂白粉消毒(即氯化法),要求接触时间和接触池出水中的余氯含量应达到要求,其中综合医院污水接触漂白粉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余氯含量不得低于4~5毫克/升,肠道传染病医院污水不得少于1小时,余氯不低于4~5毫克/升,结核病医院污水不得少于1.5小时,余氯含量不低于6~8毫克/升。
四、为了提高医院污水处理效果,在消毒以前必须进行一级处理和二级处理,必要时还要进行三级处理。
五、污水处理流程不仅要根据水质要求来确定,还要考虑医院污水的排向要求(指根据排入地下水道、农作物灌溉区、鱼贝类养殖场或排入海域的不同作出不同的处理方案)。
医院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一、根据《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的规定,医院对污水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医院污水处理包括:1.一级处理,又称机械处理,主要是用物理方法除去污水中漂浮的和悬浮的污染杂质,主要采用化粪池、调节池、沉淀池等方式;2.二级处理,又称生化处理,主要是用生物化学方法除去经一级处理后在污水中溶解的和胶状的有机物质,主要采用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塔滤、氧化渠等方式;3.三级处理,这是在排水要求较高的情况下,要求在作出机械处理和生化处理后再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将水质进一步净化,常用的方法有石灰混凝(脱磷)、过滤(去除污水中悬浮物)、活性炭吸附(去除溶解性有机物、色度、臭味、油类)、离子交换(除铬等)、化学混凝(除重金属)等。
二、根据排放条件来确定工艺流程1.凡排入城市下水道者,主要是先经过一级处理后,再加氯接触消毒;2.凡排入河湖及其他地面水源或自然环境者,应按照国家三废排放标准及有关规定,对污水中所含有机物、悬浮物、色、臭、味等进行全面处理,对病原体必须严格消毒灭除,使水质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渔业水质标准》等要求;3.凡传染病医院或综合医院传染病区要考虑建立独立的排水系统和处理构筑物,对综合医院来说,必须对传染病区、普通病区、职工生活和行政区的污水分别进行处理;4.对医院放射性污水处理要进行特殊处理,方式根据放射性物质活性水平高低(即低活性、中活性和高活性污水)而决定,分别采用衰减法、稀释法、浓缩法、生物法等,最常用的方法是建立连续式衰变池. 5.要同时做好医院污水中的污泥处理和利用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废物处置间及污水
处理管理规定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医疗废物、污水处理管理制度与处理规范
1.医疗废物是指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它危害性的废物和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医院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严格的管理,未经消毒或无害化处理,不得排放、清掏或作农肥。
2.要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医疗废物的收集、贮存、运送、处置处理等进行监控,并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关法律、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
3.各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按类别分装于专用的有警示标识的黄色包装袋或容器内,并进行登记,内容包括废物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处置办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
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每日由专人到各科室收集医疗废物,暂贮于指定的安全贮存点,每2天集中焚烧一次,并做好登记和人员防护。
4.严禁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禁止在运送过程中丢弃或在非贮存地倾倒医疗废物。
5.医院必须设置污水、污泥处理装置,并有专人负责。
污水处理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正确掌握有关卫生知识及设备操作技术。
6.医院污水应经污水处理站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并定期检测,达到国家《医院污水排放标准》后,方可排人城市下水系统。
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的排泄物应消毒处理,再排入医院下水。
7.化学毒性废物的管理遵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执行。
放射性废物的管理遵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执行。
8.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对医疗废物、医院污水处理设施与效果进行一次监测评价并存档。
9.关于医疗废物和医院污水处理,本制度未涉及的内容或与国家有关规定相冲突的地方,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为依据执行。
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医疗废物包括: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5大类。
感染性废物
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
其他各种敷料;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废弃的被服;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
4.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5.废弃的血液、血清。
6.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
损伤性废物
损伤性废物包括:A、医用针头、缝合针。
B、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
C、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
病理性废物
1.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
2.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3.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药物性废物
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
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包括:致癌性药物,如硫唑嘌呤、苯丁酸氮芥、萘氮芥、环孢霉素、环磷酰胺、苯丙胺酸氮芥、司莫司汀、三苯氧氨、硫替派等;可疑致癌性药物,如: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苯巴比妥等;免疫抑制剂。
3.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化学性废物
1.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
2.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
3.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