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型白酒地方标准编制说明.doc

合集下载

小曲清香型白酒标准编制说明【模板】

小曲清香型白酒标准编制说明【模板】

小曲清香型白酒标准编制说明一、标准背景及任务来源1.标准背景为了规范我省小曲清香型白酒生产,维护我省白酒在全国白酒行业的地位,提高小曲清香型白酒的产品质量,引导和促进小曲清香型白酒产业的健康发展。

根据省委、省政府精神,打造和提升以茅台酒为代表的贵州白酒的整体形象。

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经调研,制定了小曲清香型白酒地方标准。

2.任务来源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项目下达文件名称小曲清香型白酒。

项目编号:号。

二、主要工作过程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国家酒类及饮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贵州省质检院仁怀分院、贵州盘县盘龙酒业有限公司、黎平县承德酒业有限公司、贵州盘县岩博酒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兴林、张倩、段俊、欧阳广西、田志强、张建、陈仁远、翟泽昆、胡名志工作计划:第一阶段(2013年11月~2014.01月)基础调研:完成标准制订立项论证;第二阶段(2014年2月-6月)调查和取样工作:有针对性的调查我省小曲清香型白酒生产企业的基本情况,抽样、检验、等工作,第三阶段(2014年7月~8月):组织感官品评,汇总相关资料,结合我省小曲清香型白酒企业的实际情况,起草小曲清香型白酒草稿,并在小范围征求意见(主要在一些企业),修改后形成正式的征求意见稿,报请省卫生厅挂网征求意见和向各部门、相关企业等征求意见反馈情况后再行修改。

第五阶段(2014年9月):草稿继续向企业及相关部门征求意见,组织相关管理、检测机构、企业等专家座谈,对草稿再次征求意见,同时在省卫生厅网站挂网征求意见,通过对专家意见的整理,并对草稿文本进行进一步修改,形成标准改定稿。

第六阶段(2014年10月)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专家对标准(送审稿)进行评审。

专家组经过审查,同意该标准通过审定,报批。

三、标准制定原则和主要技术内容确定的依据(一)标准制定原则1、制定标准的格式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代用茶编制说明

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代用茶编制说明

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代用茶》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一、立项背景及任务来源(一)立项背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贵州市场上代用茶产品琳琅满目,但至今尚无该类产品的国家标准,贵州省内企业生产销售基本都自行制定企业标准。

在日常检测工作中,经常发现该些标准项目和要求参差不齐,建立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代用茶产品标准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经调研和统计,目前贵州省已经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代用茶企业有50余家,产品品种覆盖了叶类、花类、根茎类和混合类等,本次制定《代用茶》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使贵州省境内的生产企业能得到资源共享,有利于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利润空间。

制定代用茶产品的贵州省地方标准,不但可以规范我省的代用茶产品加工技术,更重要的是提升我省食品生产的技术水平,指导企业生产,稳步提高产品质量,消除食品质量安全隐患,从而增强我代用茶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为管理部门有效监管提供技术依据,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为了规范引导和促进代用茶生产的健康发展,2013年11月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向贵州省卫生厅提出制定《代用茶》地方标准的申请。

(二)任务来源《贵州省卫生厅关于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的通知》(黔卫函〔2014〕26号)。

二、标准编制过程本标准的编制工作从 2014年3月份开始,由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国家酒类及饮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牵头,贵阳高新英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贵阳山里妹食品有限公司共同承担。

在拟订标准编制工作进度后,收集了国内外相关标准,调取了以往全省160多个代用茶样品的检测数据,并采集了贵阳高新英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苦荞香茶,贵阳山里妹食品有限公司的野生苦丁、苗家凉茶及市场采购了大麦茶、薄荷叶、甘草、荞麦茶、野生苦丁茶、菊花、茉莉花、荷叶、刺梨果茶、山楂果茶、柠檬果茶等共14个样品进行检测,数据汇总见附件1、附件2。

经过大量数据整理、对比分析,课题组对起草文本反复进行讨论和修改,于2014年6月起草完成了《代用茶》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

《酱香型白酒产品质量等级认证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酱香型白酒产品质量等级认证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酱香型白酒产品质量等级认证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酱香型白酒现尚未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但以我国酒神—贵州茅台酒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早已形成具有独立香型的白酒酒种。

为使再我国已有悠久历史的酱香型白酒以其行业认同的香型和质量参与酒类产品质量等级认证,我中心参照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Q/MTJ02.30-2004《茅台王子系列》、Q/MTJ02.30-2004《茅台迎宾酒系列》;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Q/XJ1-2004《酱香型白酒》;四川郎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Q/20505082-9.01-2003《酱香型郎酒》、Q/20505082-9.02-2003《低度酱香型郎酒》制定《酱香型白酒产品质量等级认证技术规范》
制定依据如下(扩号内容:为注明指标数据的参考标准):
1.1 感官要求(参照Q/20505082-9.01-2003《酱香型郎酒》)
1.2 酱香型白酒理化要求
1.3低度酱香型白酒理化要求
为满足酱香型白酒认证市场需求,规范酱香型白酒生产,促进酱香型白酒产品品质的提高,我中心特此向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申请制定《酱香型白酒产品质量等级认证技术规范》,以作为酱香型白酒产品质量认证的依据。

《地理标志产品 西渡湖之酒 》编制说明8.2.pdf

《地理标志产品 西渡湖之酒 》编制说明8.2.pdf

湖南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 西渡湖之酒》(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西渡湖之酒”主产区为湖南省衡阳县西渡镇,西渡镇处于东经112.37°,北纬26.97°,位于衡阳县县境南部,北靠虎形山脉,南濒蒸水河,有蒸水、武水交汇于中洲,衡邵高速、高铁线、315省道贯通其南北,蒸水河纵贯县城。

地势平坦,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经济繁荣,现为衡阳县政府驻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享有“衡州第一镇”的美称。

西渡湖之酒是湖南省衡阳县的传统特色产品,西渡湖之酒酒体晶莹透亮,温润如玉,光泽鲜明,其态宛若流金,清香四溢,醇香延绵不绝,窑香浓郁,口感鲜甜、浓而不腻、圆润浑厚、清明爽快,低度,高糖,酸度适中,且具有不上头的风格,小酌一口,细腻、柔顺、舒适、愉快。

并含有人体必须的多种氨基酸、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营养丰富,是款属于保健型的黃酒。

“西渡湖之酒”始于西汉,盛于三国,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形成中国黄酒独具魅力的“色泽鲜明,醇厚绵香、浓而不腻、圆润浑厚、清明爽快、不上头”的风格。

独有的酿酒原料——麻矮糯、天然的优质地下水、秘制的酿酒酒曲(饼药)及独有的气候及地理特征,成就了“西渡湖之酒”独有的品质及魅力。

,2014年西渡湖之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获得审批,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关于批准对三湖黄桃等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14年第41号第九项),明确了保护范围和质量技术要求。

二、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为了有效实施地理标志保护,规范西渡湖之酒的生产,提升西渡湖之酒产品质量,特制定湖南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 西渡湖之酒》标准。

三、编制的原则和依据1、科学性原则标准制定过程中充分收集各方面的意见,标准中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都有详实的检验检测数据,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关于批准对西渡湖之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14年第41号)关于西渡湖之酒的有关规定。

白酒的地方标准

白酒的地方标准

白酒的地方标准一、前言本标准规定了白酒的地方标准,包含了从原料要求到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白酒的质量、安全和卫生。

二、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在本地方生产的所有白酒产品。

三、标准内容原料要求白酒的原料应选用优质的高粱、玉米、小麦、大米、糯米等粮食,严禁使用发霉、变质、掺杂异物等不合格的原料。

水源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生产工艺生产工艺应符合传统的固态发酵工艺要求,包括原料粉碎、蒸煮、发酵、蒸馏、陈酿、勾兑等工序。

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温度、湿度、时间等参数,确保酒体口感醇厚、香味浓郁。

质量指标白酒的质量指标包括酒精度、总酯、己酸乙酯、固形物、甲醇、铅等。

各项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规定。

包装标识包装材料应选用无毒、无害、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材料。

标签应清晰、准确,标明产品名称、酒精度、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

储存运输白酒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运输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防止破损和泄漏。

安全卫生生产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卫生规定,确保生产环境、设备、工具等清洁卫生。

员工应定期进行体检,确保身体健康,防止疾病传播。

检验规则产品出厂前应进行全面的质量检验,包括理化指标和感官指标的检测。

检验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规定进行,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监督管理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生产企业进行检查和抽检,确保企业遵守国家相关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规定。

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和生产企业,应依法进行处理。

四、标准的实施和修订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五、附则本标准的解释权归本地方标准化管理机构所有。

如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向该机构咨询或提出。

六、附录附录中可包括具体的检测方法、设备要求等补充信息。

七、标准的有效性本标准在有效期内具有法律效力,过期后需进行修订或重新制定。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框架性的白酒地方标准文档,具体的内容和指标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法规进行调整和完善。

成都市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邛酒(浓香型白酒)》编制说明【模板】

成都市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邛酒(浓香型白酒)》编制说明【模板】

成都市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邛酒(浓香型白酒)》编制说明●标准制定任务来源邛崃酿酒,有文字记载的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建国后经过多年的发展,现邛崃有各类白酒生产企业160多家,拥有固定资产20多亿元,酿酒车间总面积40余万平方米,年产量达10万吨,年产值37亿元,约占全川白酒产量的20%,是“中国白酒原酒之乡”。

邛崃气候温和,水质优良,土质宜于醅香,适合微生物生长发酵,形成了邛酒独特的品质:酒色澄清透明、口感浓香馥郁、酒体醇厚、回味净爽。

2012年邛酒被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本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区域性地方标准“一品一标”的原则,制定了区域性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邛酒(浓香型白酒)加工技术规范》。

根据新《标准化法》的要求,2018年原标准已废止,制定邛酒地方标准已迫在眉睫。

为了助力邛酒的健康发展,需制定一个新的地方标准,让邛酒生产企业有标准可依,进一步推进邛酒生产企业标准化生产,保障邛酒独有品质和地域特色,提高市场知名度及品牌价值。

●标准起草有关工作情况说明2020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成立了由**市酿酒协会、**市邛酒发展中心、四川省文君酒厂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文君井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古川酒业有限公司、四川天府川酒酒业有限公司、成都有缘坊酒业有限公司、四川邛崃金六福崖谷生态酿酒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的标准起草小组。

期间,标准起草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起草了标准文本,发布《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邛酒(浓香型白酒)》修订征求意见函,重点就标准中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产品质量特色描述等内容进行征集后,形成了标准送审稿。

标准所确定的基本技术要求和依据说明1、本地方标准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四川省标准化监督管理条例》制定。

参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主要为: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 2762-20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5009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标准》GB/T 10781.1 《浓香型白酒》GB/T 10345 《白酒分析方法》GB/T 10346 《白酒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GB/T 15109 《白酒工业术语》2、本地方标准在充分考虑上述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原《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邛酒(浓香型白酒)加工技术规范》和国家推荐性标准《浓香型白酒》征求意见稿以及邛酒的实际情况,对邛酒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安全限量指标作出了相应的要求,较好地满足了制定本标准的主要目的,而且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因此本标准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白酒工业术语》国家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白酒工业术语》国家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白酒工业术语》国家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根据《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2014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白酒工业术语》国家标准列入修订计划,计划编号为20140432-T-607,合〔2014〕67号),由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归口。

(二)主要工作过程1、起草阶段《白酒工业术语》国家标准白酒行业基础标准之一,2015年-2018年,白酒标委会开展白酒标准体系全面修订工作,完成白酒主要香型产品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为保持标准体系协调,白酒标委会秘书处根据白酒标准体系修订工作进展情况和行业调研情况,于2018年着手开展本标准修订工作,形成标准草案,并在白酒标委会十个白酒分技术委员会内部广泛征集意见,并于2019年2月开始筹建起草工作组,国内白酒企业及相关单位积极参与。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秘书处综合各方意见和历次工作会议结论及相关产品标准的审查结论,秘书处对标准草案修改和完善,提出征求意见稿。

二、制标依据和对主要条款的说明(一)制标原则充分反映白酒行业生产现状,保护传统,鼓励创新,利于国际交流。

(二)主要条款的说明1、原料部分除明确以大米为原料的香型白酒,其余白酒香型产品在定义中均描述“以粮谷为原料”,但一直以来缺乏粮谷的定义,因此在原有术语和定义基础上,本部分参考GB271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粮食》,增加了“粮谷”术语和定义,引用GB1312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谷物加工卫生规范》增加“谷物”术语和定义。

同时参考GB/T 11760-2008 《裸大麦》国家标准给出“裸大麦”即“青稞”的术语和定义。

2、生产设备部分根据白酒机械化生产工艺现状,增加了“发酵槽”、“装甑机”等设备,同时修改了“不锈钢贮酒罐”的定义。

3、制曲部分参照QB/T 4258-2011 《酿酒大曲术语》,调整大曲主要类型术语和定义,并删除QB/T 4258中已有的大曲制作过程相关术语和定义。

浓香型白酒编制说明

浓香型白酒编制说明

《浓香型白酒》国家标准(报批稿)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根据《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2014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14〕67号),《浓香型白酒》国家标准列入修订计划(计划编号:20140434-T-607),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浓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会、中国酒业协会等单位主要负责起草,由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归口。

二、目的和意义白酒是我国民族传统产品,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浓香型白酒在我国白酒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产品标准是衡量、验证浓香型白酒质量优劣的重要依据,对于规范浓香型白酒生产以及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我国酿酒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对白酒产品属性的认知水平的提高,原标准中的一些内容已经不适应我国白酒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必要结合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国外蒸馏酒法规,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使标准制定更加科学、严谨、合理,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有利于公民健康,保障我国传统优势白酒产业保持健康有序、发展,同时通过产品标准与国际接轨逐步走向世界酒精饮料市场,进一步完善我国白酒技术标准体系。

三、编制过程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浓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会自2008年12月份成立以来,致力于白酒标准体系的研究与推行中国白酒产业国际化,努力推进浓香型白酒标准体系建设。

分委会在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指导引领下,秘书处承担单位五粮液集团公司和各委员单位配合,充分利用五粮液股份公司和各委员单位在白酒酿造技术、理化分析检测的优势,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联合,通过分委会的平台,共同开展浓香型白酒标准研究。

在行业内开展浓香型品质提升及白酒稳定性研究,并利用每年的分委会年会、平台技术交流、委员信息交流等方式向各委员单位征集浓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的修订意见。

自2010年以来,分委会秘书处在充分收集行业和市场信息的基础上,汇集各委员单位意见,认为GB/T10781.1-2006《浓香型白酒》国家标准已经不能很好满足当前白酒现状,对指导消费与确保行业监管存在一定局限,一定程度上对行业的创新与发展、服务消费和强化行业监管都产生了影响,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分委会一致认为需要对现行国标进行修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香型白酒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立项背景及任务来源
(一)立项背景
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贵州湄窖酒业有限公司新开发生产的茶香型白酒,利用湄潭当地绿茶为主要原料,配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等原料,采用传统工艺、经固态发酵、蒸馏、贮藏、勾调、精滤而成,除具有白酒香味外,兼具舒适的茶香,风格独特,得到国内白酒大师沈怡方、高景炎、于桥、庄名扬、徐岩、贾翘彦等夸赞,也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但至今尚无适用于该类产品的国家标准,为了保证该类产品的生产质量安全,满足市场及消费者的需求,保证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特制定本标准。

茶香型白酒地方标准的制定,使贵州白酒诞生出一新香型,是茶产业与白酒产业完美结合,对充分利用贵州茶资源优势与白酒资源优势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对规范茶香型白酒的生产,稳步提高产品质量,消除食品质量安全隐患起到切实的保障作用。

(二)、任务来源
《贵州省卫生厅关于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的通知》项目编号:黔卫计办函【2015】94号。

二、主要编制过程
本标准的编制工作从 2015年8月份开始,由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国家酒类及饮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牵头,贵州湄窖酒业有限公司共同承担。

先是根据项目实施要求,制订了详细的标准制定方案与工作分工,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进行收集与分析;再是对贵州湄窖酒业有限公司茶香型白酒的生产车间进行了数次实地调研,2015年8月-2016年3月完成调研、样品抽取检验、感官品评、检验结果分析整理等工作,2016年4月-2016年5月提出标准征求意见稿。

三、制标依据和对主要条款的说明
1、制标原则
①确保食品安全;
②指标及其对应的分析方法要积极参照采用国家标准;
③标准要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
④要结合省内情况和产品特点;
⑤与相关标准法规协调一致;
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与技术进步
2、主要条款的说明
①产品定义
进一步从原料等方面固化茶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的关键要素,突出其典型性。

同时规定不得直接或间接添加食用酒精和其他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色、呈香、呈味物质,与固液法白酒和液态法白酒产品区分。

原料方面:突出以粮谷、绿茶或红茶等为主要原料。

②酸酯总量
根据标准制定过程中行业调研和样品分析情况,白酒尤其是低度白酒在贮存一段时间后,在自然条件下,总酸和总酯发生可逆的平衡反应,相互转化,总酯含量下降,总酸含量则上升,酸酯是白酒中重要的风味物质,酸酯含量的变化将会影响白酒风格,另外由于总酸和总酯分析方法中分别以乙酸和乙酸乙酯计,而茶香型白酒中酸类和酯类成分复杂,乙酸和乙酸乙酯并不能完全代表其中酸类和酯类,因此为客观、科学的体现茶香型白酒中酸酯平衡和酸类、酯类物质总量表征问题,本次标准制定中将总酸和总酯分别根据其分析方法折算成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毫摩尔数加和以表示产品中的酸酯总量。

③制标过程中所做数据验证
在制标过程中主要分析了茶香型白酒中的醇类、酯类、酸类、醛类、吡嗪类、挥发性酚类等呈香呈味物质,还检测了茶多酚等茶叶中的特征物质。

3、理化要求
①酒精度的表示:低度茶香型白酒的酒精度定为28.0% vol~
40.0% vol,高度茶香型白酒的酒精度含量定为41.0% vol~55.0%vol。

②固形物:高度酒≤0.5 g/L,高度酒≤0.7 g/L。

③酸酯总量:单位体积茶香型白酒中的酸类物质和酯类物质的总和,以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毫摩尔数量表示,单位为mmol/L,根据茶香型白酒样品的普查数据,酸酯总量设置如下:酸酯总量(高度酒优级)≥25(mmol/L);酸酯总量(高度酒一级)≥20(mmol/L);
酸酯总量(低度酒优级)≥15(mmol/L);酸酯总量(低度酒一级)≥10(mmol/L)。

④卫生安全要求:相关卫生安全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茶香型白酒地方标准制定小组
2016年5月20日
附录茶香型白酒样品测定数据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