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完整版)地方标准编制说明.doc

7、桥梁工程:本章分桥梁基础、下部构造、上部构造、桥梁附属工程、桥梁维修加固、涵洞维修共六节。其中桥梁基础节中又分为钻孔灌注桩、挖孔灌注桩、沉入桩、扩大基础及承台四个分项;下部构造节中又分为墩台身、墩台帽盖梁两个分项;上部构造节中又分为先张法预应力施工、后张法预应力施工、预制与安装、支架上现浇箱梁、悬臂浇筑预应力连续箱梁、节段梁预制与悬臂拼装、桥面整体化及调平层共七个分项;桥梁附属工程节中又分为垫石及支座安装、桥面排水、护栏、伸缩装置共四项;桥梁维修加固节中又分为混凝土表层缺陷处理、混凝土裂缝的处理、粘贴钢板加固、粘贴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固、体外预应力加固、增大截面加固、扩大基础加固、桥面病害处理、支座更换、伸缩缝更换等;本章各分项分别按上述各项内容的材料要求、施工工艺、质量检测检验和管理进行了具体规定。
3、总体框架:范本主要内容有招标公告/投标邀请书、投标人须知、评标办法、合同条款及格式、工程量清单、图纸、技术条款、投标文件格式等八个篇章。
4、总则其中第100章承包人驻地建设应按照安全、环保、实用的要求,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少占农田的原则可以自建条件允许可以刻租赁。项目管理机构、驻地建设、拌合站建设等应根据项目规模,结合项目特点等因地制宜进行建设。对规模较小的项目,可借用现有的或附近的设备、设施。
安徽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规程》在编写过程中始终遵循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一致性、规范性的原则,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安徽省工程实际,在充分调查研究、紧密结合实践、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满足市场需求、技术内容完整、可操作性强的标准。
依据的相关标准有:《外墙外保温系统用钢丝网架模塑聚苯乙烯板》GB 2654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411、《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5057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 144、安徽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 1466、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 5076等。
2020年7月,形成征求意见稿,提交主管部门公开征求意见。
2、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必要性:
我国建筑房屋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大多采用的是外保温技术。外墙外保温是通过粘贴或外挂等方式将保温材料与墙体连接,这种保温技术易产生空鼓、裂缝、渗漏、脱落等隐患,与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同步,导致后期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和维修费用,且不能满足现行防火规范的设计要求。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是对传统建筑外保温技术的一次重大变革,它将保温节能功能与墙体围护功能融为一体,从根本上改善了结构节能和结构防火的问题,有效解决了外墙外保温技术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实现保温系统与建筑物同寿命。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范文

地方标准
《。
》
编制说明。
单位
一、工作简况
编制地方标准《。
》,旨在。
,指导。
、规范。
、统一。
等等。
1.任务来源
本标准任务来源于。
文件、。
通知、。
政府单位等等
2.起草单位。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目前,。
处于。
水平,制定《。
》后有什么效果。
三、主要起草过程
本《。
》。
开始、参与人员、相关部门、人员指导。
四、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制定过程中参考了《。
》、《。
》、《。
》等标准。
本标准符合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五、主要条款的说明
简要介绍一下《。
》中的各个条款
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
在本标准起草和编制过程中,征求了相关单位意见,同意该标准的内容。
七、作为推荐性或强制性标准的建议及其理由
建议《。
》编写标准作为。
标准发布实施。
理由。
八、贯彻执行的措施建议
为了《。
》执行,建议。
,加强培训指导,。
达到。
效果。
《。
》标准
起草小组
年六月。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地方标准是指由地方政府或相关行业组织制定的,具有地方特色和地方实际情况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
地方标准的编制对于规范地方产业发展、提高产品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地方标准的编制进行详细说明。
一、编制依据。
地方标准的编制应当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依据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充分调研和分析当地的产业发展需求和技术水平,确保地方标准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并能够满足地方产业的实际需求。
二、编制程序。
1. 立项阶段,确定编制地方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成立编制工作组织机构,确定编制计划和编制周期。
2. 调研阶段,开展相关产业的调研工作,收集相关技术资料和标准文件,分析当地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3. 制定阶段,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地方标准的初稿,征求相关专家和企业的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
4. 审批阶段,经过内部审查后,将地方标准提交给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审批,确保地方标准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5. 发布阶段,经过审批后,将地方标准正式发布,并向社会公开,确保地方标准的实施。
三、编制要求。
1. 专业性,地方标准的编制应当由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专家组成,确保地方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 可操作性,地方标准应当符合地方产业的实际需求,能够在实际生产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3. 统一性,地方标准的编制应当与国家标准相衔接,确保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的一致性,避免重复和矛盾。
4. 适用性,地方标准应当考虑到地方的特殊情况和特色,确保地方标准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四、编制成果。
地方标准的编制成果应当包括标准原文、标准解释、标准实施指南等相关文件,确保地方标准的有效实施和推广。
五、编制管理。
地方标准的编制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地方标准的质量和效果。
六、总结。
地方标准的编制是地方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只有科学规范地进行地方标准的编制工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提高产品质量。
安徽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来安花红”由野生海棠长期演变而来,原名林檎,又称沙果、文林郎果,栽培历史已有年左右。最早在明朝《来安县志》就有记载,据清版《来安县志》记载牧副渔业类中花红为来安地方果木。
来安花红为苹果属,落叶小乔木,、月开花,月果熟,每株年产公斤左右,最高能产公斤。花红色泽鲜艳、皮薄肉脆、香甜多汁、渣滓少。除生食外,泡茶可解酒,泡酒能止泻,过夏后食用有医治痢疾之功,亦可酿酒。
来安花红有四大特点:()形似苹果,但小巧玲珑;()色泽青黄、红晕分明,鲜艳美观;()皮薄肉脆、汁多渣少,酸甜爽口、香味浓郁;()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有益于人体的健康物质,营养价值较高,和怀远石榴、砀山黄梨、萧县葡萄并称为安徽四大水果。民间有谚语“桃子饱人杏伤人,李子树下抬死人,唯有花红最养人”。
来安花红的特有品质既得益于来安先民在漫长岁月中契而不舍地对花红的培育,也得益于来安特有的地理环境和生长条件,主要表现在(一)来安县地处于安徽省东部,介于长淮之间,地势北高南低,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部山区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无霜期长,为来安花红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花红成熟季多雨且气温较高,月份时常出现高于℃连续高温,有利于花红着色,形成特有的感官效果。(二)种植区内土壤多为岩成土,马肝土,平均值在之间,非常适合来安花红的生长。种植区内土层平均厚度在米,腐殖质厚度厘米,有机质,土壤呈中性,富含微量元素,但汞、铅、砷、铬、镍等重金属之含量极低,满足了花红生长的各方面条件,同时保证了产品质量,使来安花红富含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
、《地理标志产品来安花红》标准严格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和国家质检总局[]第号公告批准的地理标志产品来安花红的《质量技术要求》制定。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玲珑茶”地方标准编制说明“地理标志产品玲珑茶”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任务由来及说明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下发的《关于批准对清流黄羊、铜官陶瓷、玲珑茶、萝岗甜橙、盘县火腿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桂东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与桂东县玲珑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公室成立了申报地方标准制订领导小组,下达了制订桂东县玲珑茶的地理标志产品地方标准体系《地理标志产品玲珑茶》的任务。
填报了‚地理标志产品玲珑茶‛标准制订项目任务书,在任务书中阐明了修定该标准的目的和意义、技术内容、工作进度计划等,经过申报地方标准制订领导小组的组织申报工作小组人员近6个月的研究,并多次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在原桂东县玲珑王茶叶开发有限公司的‚桂东玲珑茶‛企业标准的基础上撰写了制订标准的送审稿。
二、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1、玲珑茶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桂东产茶历史悠久,玲珑茶以采摘细嫩、制工精巧而蜚声各地。
在桂东县茶叶产业化项目区所在地的清泉镇和桥头乡,至今还保存着一条南部地区充满神秘传奇的茶马古道,这是宋时黑风峒起义军活动范围五条湘赣古道之一,东通江西的遂川、赣州,南往韶关、广州,西往兴宁、郴州,北可达酃县、衡阳,穿插迂回十万平方公里。
宋时,南部马帮队极少,但当时齐云山、八面山、诸广山和罗霄山,就出现了一支神秘的马帮。
马帮将茶叶、花豆、山鸡、虎皮、豹骨、野鹿、石羊和乌獐等土特产与山外换取食盐、粮食,由此推断玲珑茶的种植生产可上溯至宋代。
明清时期桂东茶叶已形成规模种植,并成为进贡朝廷的贡品,成书于清朝的《桂东县志》记载:‚货之属曰桂东土茶焉‛。
明清时期,县令即以茶叶进贡。
1929年《湖南各县特产调查笔记》载:‚茶叶为八面山天然产,饮之凉生两胁,可以消烦涤虑‛。
桂东多山,高低错落,云蒸霞蔚,冬暖夏凉,民风淳朴,‚田头无旷土,郊野无惰农‛,物产奇丰,茶叶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有‚高山云雾茶‛之称。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地方标准是指由地方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制定、发布并实施的,对本地区特定领域的产品、工艺、服务等方面的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和规定。
地方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和引导地方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促进地方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方标准的制定依据。
地方标准的制定应当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和特点,充分考虑当地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等因素,确保地方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地方标准的制定还应当充分征求相关利益相关方的意见,确保地方标准符合社会公众的利益和期待。
二、地方标准的编制程序。
1. 立项阶段,确定制定地方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明确编制地方标准的目标和范围,制定编制计划和工作方案。
2. 起草阶段,组织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调研和论证,搜集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技术资料,明确地方标准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3. 征求意见阶段,将初稿提交给相关利益相关方和公众进行征求意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和完善。
4. 审定阶段,经过征求意见阶段的修改完善后,将地方标准草案提交给地方政府或者有关部门进行审定,确保地方标准符合法律法规和地方政策要求。
5. 发布实施阶段,经地方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批准后,将地方标准正式发布并实施,同时进行宣传和推广,确保地方标准的有效实施和落地。
三、地方标准的管理和监督。
地方标准的管理应当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明确责任部门和管理程序,加强对地方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同时,建立健全地方标准的动态调整和更新机制,确保地方标准与时俱进,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变化。
四、地方标准的作用和意义。
地方标准的制定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地方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强地方环境保护,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地方标准的实施可以有效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提升地方企业的竞争力和核心技术水平。
五、地方标准的发展趋势。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起草组组成成员及其所做的主要工作等);任务来源:本标准来源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丘陵沟壑区红枣生态经济模式丰产优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6BAD09B07)”、陕西省科学院重点项目和产业化专项“佳县红枣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2013k-02),以及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课题“红枣裂果及主要害虫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KTZB02-03-01)。
根据《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4年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陕质监标[2014]7号)文献),“红枣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枣食芽象甲”(项目编号:SDBXM21~2014)于2014年4月27日正式下达编制任务。
并依据陕西省技术监督局文件开始编写《枣食芽象甲测报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从2015年开始提出了本规范的征求意见稿。
协作单位:本规范由陕西省动物研究所与佳县红枣产业办公室共同起草完成。
主要工作过程:本规范以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在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基础上,拟订编写工作计划,开展与标准制定相关科学试验研究主要有枣食芽象甲田间发生规律,田间分布调查及测报技术应用等;同时开展枣食芽象甲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试验等主要研究工作,在总结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枣食芽象甲测报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起草组成员及其所做的主要工作:1、项目承担单位陕西省动物研究所联合佳县红枣产业办公室两个起草单位及时成立标准制定小组,明确任务分工,制定编写要求,统一思想,规划工作思路,为标准制定建立了组织保障。
标准制定成员有张锋、洪波、刘晨、李英梅、杜军峰、王晶玲、李慧杰、李艳、张淑莲、陈志杰。
具体见表12、数据收集整理和标准起草,2015年制定组对收集到的试验数据和技术应用进行了讨论,标准起草制定后进行专家意见送审。
2015年4-6月数据收集整理阶段。
2015年7-8月制定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