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铁熔炼操作规程
熔铸车间铸造工操作规程范文(二篇)

熔铸车间铸造工操作规程范文一、安全与健康管理1.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口罩、防护手套等。
2.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持工作场所整洁,并随时清理滑倒、摔伤的隐患。
3.禁止在熔炉周围放置可燃物品,保持熔炉周围的环境整洁,确保安全生产。
4.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特别是对于与熔铸作业有关的职工,必须定期接受体检,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二、熔炼操作1.操作人员在进行熔炼操作前,必须熟悉熔炼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确保能够正确操作。
2.在进行熔炼时,必须按照规定的配比添加原料,并严格控制加热温度,避免熔炉过热或者温度过低。
3.在熔炼过程中,如果发生异常情况,如温度异常上升或者下降,必须立即停止熔炼操作,并上报相关负责人进行处理。
4.禁止在进行熔炼操作时离开工作岗位,必须全程监控熔炼设备的运行情况。
5.熔炼结束后,必须及时将残渣清理干净,并检查熔炉设备是否有损坏或者漏油等问题,确保设备良好状态。
三、浇注操作1.在进行浇注操作前,必须检查浇注设备是否完好,并进行润滑保养。
2.在浇注过程中,必须保持浇注设备的稳定,避免晃动或者倾斜,确保浇注的准确性。
3.禁止在浇注过程中离开工作岗位,必须集中精力进行浇注操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4.在浇注结束后,必须及时清理浇注设备,避免残渣积存导致设备堵塞。
5.在浇注作业后,必须检查浇注质量,并及时进行记录,以便后续的追溯和分析。
四、材料管理1.对所有进入熔铸车间的材料,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质量符合要求,并进行录入管理。
2.材料的存放要求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分类,并进行防尘、防潮、防日光等措施,确保材料的质量。
3.禁止将材料放置在通道上、消防通道上或者阻挡出口,保持通道畅通。
4.熔铸车间使用的材料,必须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标记,并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材料质量。
五、设备维护与保养1.每日对熔炉设备进行检查,包括检查熔炉的供电、加热装置和温度控制器等,确保设备正常使用。
熔炼工安全操作规程

广海熔铸车间熔炼工安全操作规程一、熔炼前旳准备1、所有要入炉旳原材料,都必须无水分、泥砂、油污、带水旳铝屑应烘干,加入外来废料时一定要确定,废料里没有水分和易燃易爆品。
2、加入锯屑和棒头时一定要分开,以免棒头和锯屑混杂夹杂水分引起爆炸。
3、检查风机、油枪、油路与否正常,炉出水口与否塞好。
4、装炉前应将炉底、炉壁清理洁净,将炉渣扒出炉外。
5、准备好操作用旳铁扒子和装炉用旳叉车、吊机,灰车和铁扒子一定要保持干燥,并穿戴好劳保用品。
二、装炉1、先将烘干旳铝屑铺在炉底或放少许碎型材垫底,再投大块铝锭及废料。
2、装炉应尽量装满炉,所有旳大块料都应一次性在开火熔炼之前装入炉内,推入中间或里头,注意不要堵塞烧火口、烟道口和炉门口。
三、倒铝液1、当日车吊起铝液包时,其他工作人员必须离开安全通道,倒铝液时,其他工作人员一定要远离到安全位置。
2、倒铝液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好劳保用品,佩戴好防护面罩,当铝液包停稳时,才可以打开包扣和包口,打开包口时操作人员应偏离包口,防止铝水过满洒落烫伤。
3、倒铝液时要把包口对准流槽口,包口和流槽口保持30cm左右,确定稳、准后来才可以转动包盘。
4、在铝液流动过程中,不准急速转动包盘,以免铝液飞溅,防止流槽口堵塞铝液洒落,引起烫伤。
5、铝液倒完后来,要等铝包停稳至合适高度,才可以回转包盘,以免天车在回拉铝包过程中碰伤。
四、熔炼1、点火时将火种引到烧咀前面,打开回油阀,启动油泵和风机慢慢打开油枪阀,使炉内火焰呈短焰白亮光、无黑烟,将炉门关上保持一定间隙,进入正常熔炼。
2、当表层金属熔化后,应将未熔化旳大块铝推到里头高温区加速熔化。
3、当炉底金属所有熔化后常温到600-700℃停火加边角料并将其压沉到炉底,让铝液将其覆盖和熔化,直到成糊状时停止加废料,再开火升温到710℃-740℃进行精炼。
五、扒渣1、停火后将铝液充足搅拌,用扒子推扒炉底,炉壁,此时金属中旳渣和附于炉底、炉壁旳渣将上浮。
2 、将浮渣扒到炉门口附近,撒上打渣剂按1/1500-1/2500旳比例,并轻轻搓动浮渣,尽量使渣中旳铝分离出来,此时浮渣将由团状变成粉末状,将其扒出炉外旳锅中。
铸铁熔炼工艺流程

铸铁熔炼工艺流程
1.铁水准备:首先需要准备好高品质的铁水,通常使用生铁和废铁进行混合,经过预处理后,铁水中的杂质和气体会被去除。
2. 加料:将铁水倒入炉中,加入石灰、矽石、生石灰等辅助材料,以调整炉内化学反应的平衡,以及提高炉渣的流动性。
3. 加热:通过燃烧高热值的燃料,如焦炭或重油,使炉内温度升高,将材料熔化。
4. 炼铁过程:在高温下,铁水中的碳和硅等元素进行化学反应,形成不同种类的铸铁,如灰铸铁、球墨铸铁等。
5. 出铁:在适当的时间,将熔化的铁水倒入铸造模具中,冷却后即可得到成品铸铁。
6. 炉渣处理:在熔炼过程中,产生的炉渣需要处理,通常采用炉渣处理设备进行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
以上就是铸铁熔炼的基本工艺流程,不同的生产厂家和生产工艺会有所不同,但一般都会包括以上几个步骤。
- 1 -。
铸铁熔炼操作规程

加强现场技术管理,规范中频炉熔炼操作。
2;范围适用于中频炉熔炼铸铁的操作。
3:职责3.1原材料准备⑾原生铁、回炉料、增碳剂、废钢、硅铁、锰铁、铜、球化剂、孕育剂的质量标准应符合公司铸造材料标准。
⑿每批外购的生铁、废钢、废机铁、硅铁、锰铁应该分类堆放,不可混杂(生铁、硅铁、锰铁、球化剂、孕育剂应附有对方或本公司的检测报告)⑶炉料应进行破碎,用电子吸盘直接加料尺寸应符合表1,注:用手工加料的不受此限制。
不得混有合金钢废料。
⒂新生铁回炉料、浇冒口表面粘附的泥砂应清除。
⒃铁屑应按材质种类分类堆放,不得混有油污泥砂和抹布等杂物。
⒄根据浇注铁水总量和配料比例,开炉前要备足各种炉料,并且分好类。
3.2修炉⑴每开炉之前,应将炉壁上附着的釉渣进行清理,并检查炉衬的尺寸大小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⑵应仔细对炉衬各部分特别是炉底进行检查,发现有严重侵蚀及裂纹等情况,应用修补炉衬材料进行修补。
⑶将炉领上附着的釉渣进行清理,并按工艺要求进行修整,保证出铁时,铁液不溢出炉外。
3.3 开炉前检查3.3.1每次开炉前一小时,要全面检查以下方面,发现问题要及时排除才能开炉熔化:A)炉体、炉衬、炉领、中频电源漏炉报警装置,内循环和外循环冷却水系统液压倾炉机构等是否正常。
B)炉体各紧固件有无松动和移位;C)水管有无破损漏水等。
3.3.2 炉前地坑和炉体周围不得有积水,地坑内可铺一层干砂。
3.4加料熔化3.4.1 第一炉冷料启动时,其加料量一般为1.5~2.5吨,最好在炉体的中间加入一件重量为150~300公斤的起熔块,两边再用生铁锭或小块废钢填实,装料时禁止站在炉台上往炉丢入铁块,以免将炉体坩埚砸坏。
3.4.2第一炉熔化先用300~500KW左右的小功率送电半小时,使生料逐渐变红,观察炉衬,当生料和炉衬从底部到顶部都变得明亮时,保温半小时,然后进入正常熔化。
3.4.3 加入到电炉内的各种原材料严格按工艺员出具的配料单要求,用电磁吸铁盘或手工分批吊入,计量要求准确,加入顺序为:废钢加入炉底部,然后加入生铁锭和回炉料,并做好记录。
铸铁机安全操作规程

铸铁机安全操作规程铸铁机是一种用于熔炼和浇铸铸铁制品的设备,它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铸铁机操作涉及到高温、高压以及大型机械设备,因此,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以下是针对铸铁机的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工作人员安全的重要事项:1. 经过培训和合格认证:所有使用铸铁机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获得相关的合格认证。
只有熟悉设备原理和操作步骤的人员才能操作铸铁机。
2.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在操作铸铁机前,操作人员必须正确佩戴相关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火服、耐高温手套、防护眼镜、安全鞋等。
3. 设备检查:操作人员在每次使用铸铁机之前,必须仔细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
检查炉体是否有漏风、渗水等问题,并确保机械设备运行正常。
4. 清洁操作区域:操作人员应确保操作区域的干净整洁,清除杂物和堆积物,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5. 熟悉铸铁机的操作流程:操作人员应熟悉铸铁机的操作流程,并按照设备操作说明书进行正确的操作。
不得擅自更改设备参数或操作步骤。
6. 加载铁水时注意安全:在将铁水倒入铸铁机时,操作人员必须保持身体平衡,缓慢倾倒铁水,并避免产生溅射。
7. 遵守防火安全规定:铸铁机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防火安全规定。
禁止在操作区域内吸烟、使用明火或其他易燃物品。
8. 防止烧伤和灼伤:操作人员必须小心触摸铸铁机,特别是在高温下。
在进行维护和清洁时,应使用专门的工具,并在接触高温表面前戴上耐高温手套。
9. 维护和保养:定期对铸铁机进行维护和保养,清洁设备并及时修理或更换损坏的部件。
任何发现的故障或异常情况必须报告给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10. 废弃材料处理:废弃的铸铁材料、废渣和废料必须妥善处理,遵守环境保护规定。
11. 紧急情况应急措施:操作人员必须了解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并熟悉使用灭火器等灭火设备。
12. 遵守使用手册:操作人员应认真阅读和遵守设备的使用手册,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13. 禁止无关人员入内:除了经过培训和认证的操作人员之外,其他无关人员禁止进入操作区域。
铸铁技术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总则1. 为确保铸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质量和效率,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2.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铸铁生产的操作人员。
二、操作前的准备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关操作资格证书。
2. 操作前应检查设备、工具、模具等是否完好,如有损坏或不符合要求,应及时报修。
3. 确保生产环境整洁,通风良好,消防设施齐全有效。
4. 操作人员应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工作服、防护眼镜、手套等。
三、操作步骤1. 铸造准备(1)烘干:对于干模造型烘干工艺,要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烘干时间为8小时以上,以防因烘干不透而造成砂、气孔等缺陷。
(2)制作模样:制作模样是铸造生产的主要工艺装备,要保证几何尺寸的同时,也要考虑生产规模及使用方便性。
在制作过程中,要考虑其工艺结构和性能,提高生产率,保证质量。
2. 铸造过程(1)摆放模具和中注管:放置模具和中注管时,要挂双绳套,先在旁边落到适当的高度,然后停车,再对准管砖慢慢落下。
(2)放置冒口:放置冒口时,需要先搭好作业台,不得在潮湿或有水的坑内放置模具。
(3)浇注:浇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防止发生跑火、冒烟等事故。
3. 模具维护(1)模具在使用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发现磨损、裂纹等缺陷要及时更换或修复。
(2)模具存放时要保持干燥、通风,避免受潮、变形。
四、操作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自改变工艺参数。
2. 操作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设备运行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操作,排除故障。
3. 操作人员应保持工作场所整洁,不得乱扔垃圾、杂物。
4. 操作人员应加强安全意识,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五、操作后的清理1. 铸造完成后,要及时清理生产现场,包括清理模具、设备、工具等。
2. 清理过程中,要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不得随意丢弃废弃物。
3. 清理完毕后,对生产现场进行检查,确保无安全隐患。
六、附则1. 本规程由生产部门负责解释。
2.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球墨铸铁熔炼、浇注工艺操作规程

球墨铸铁熔炼工艺规程本规程适用于中频电炉熔炼球墨铸铁件一、原材料要求1、新生铁Q10和Q12符合GB/T1412—2005要求其中Mn≤0.20、P≤0.020、Ti≤0.050。
2、废钢符合GB/T4223—1984要求块度不得大于240×240mm。
3、回炉料仅限球墨铸铁回炉料回炉料必须抛丸清理去除泥沙。
不得使用其他材质的回炉料。
4、硅铁牌号FeSi75—C符合GB/T2272—1987要求。
5、锰铁牌号FeMn68C7.0符合GB/T3795—2006.6、稀土镁硅铁合金球化剂牌号FeSiMg8Re3符合GB/Y4138—2004要求。
二、熔炼操作1、炉前操作工人必须是经过专业培训且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际中频炉操作经验。
2、炉前操作工人应按要求穿戴安全劳动保护用品。
3、检查所需要的原材料、辅料是否齐备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各检验、测量和实验设备是否合格各设备使用状况是否良好正常。
4、炉料配比QT450—10牌号新生铁5570、废钢57、回炉料2340。
配料比以满足炉前成分为准在特殊情况下可作适当变化。
5、按配料通知单上注明的各种炉料重量准确计量加入炉。
6、投料顺序为新生铁后废钢在回炉料。
7、熔炼过程中要经常捣料防止炉料“搭桥”或结壳。
8、炉料全部投入后温度达到1300℃时加入稻草灰或覆盖剂对铁水进行保护熔炼防止铁水氧化。
9、炉内铁水温度达到1400℃光学高温剂后取样分析化学成份。
10、炉前成份C3.754.00Si1.301.70Mn≤0.50P≤0.07S≤0.035.11、球化包采用1000kg专用球化除了包球化处理前球化包应烘烤至暗红色。
12、球化处理采用堤坑处理包冲入法。
球化剂FeSiMg8Re3按出铁量的1.301.60加入覆盖FeSi粉按出铁量的0.300.40加入。
装包顺序球化剂→覆盖硅铁→压铁。
每层适当捣实在边角处适当加入少量的冰晶石粉。
球化反应时间控制在1分30秒至5分钟之间。
熔铸车间操作规程模版

熔铸车间操作规程模版一、熔炼操作规程1. 熔炼操作前的准备工作1.1 检查熔炉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各部件正常工作;1.2 清理熔炉内外的杂物和残渣,保证熔炉干净;1.3 检查熔炉内的炉衬和保温材料,确保其完好无损;1.4 准备好熔化所需的原材料,并按照配比要求进行称量和混合;1.5 将熔炼所需的原材料送至熔炉,并正确装配炉盖和加热设备。
2. 熔炼操作步骤2.1 打开熔炉进气阀,启动熔炉加热设备,将温度调至适宜的熔化温度;2.2 监测熔炉内的温度,确保其在稳定范围内;2.3 适时添加剩余原材料,保持熔池的稳定;2.4 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温和翻砂操作;2.5 在熔池温度达到要求后,进行温度记录和取样分析;2.6 关闭熔炉进气阀和加热设备,待熔池温度降至安全范围后,开始倒炉操作。
3. 熔炼操作注意事项3.1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防护设备,避免直接接触高温部件;3.2 操作过程中禁止随意打开熔炉门,以免引起熔池溅射和烟尘外泄;3.3 熔炉操作时必须保持专注,避免操作失误引发事故;3.4 操作结束后,必须及时清理熔炉内部和周围的残留物,确保安全和环境卫生。
二、铸造操作规程1. 铸造操作前的准备工作1.1 检查铸造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各部件正常工作;1.2 清理铸造机台和模具,确保其干净无油污;1.3 检查铸造机台和模具的温度,确保其处于使用状态;1.4 准备好铸造所需的合金材料,并按照合金比例要求进行配料;1.5 将合金材料送至铸造机台,并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合金预热。
2. 铸造操作步骤2.1 启动铸造机台,调整好合适的压力和速度;2.2 放入预热好的合金材料,密封好铸造腔体;2.3 监控铸造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2.4 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操作;2.5 铸造完成后,关闭铸造机台,取出铸件;2.6 对铸件进行外观检查和尺寸测量,确保其符合要求。
3. 铸造操作注意事项3.1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防护设备,避免直接接触热模具和熔融合金;3.2 铸造机台运行时,禁止随意触摸和调整机台部件;3.3 铸造过程中严禁超负荷操作,以免引发设备故障和事故;3.4 操作结束后,必须及时清理铸造机台和模具,确保安全和环境卫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现场技术管理,规范中频炉熔炼操作。
2;范围
适用于中频炉熔炼铸铁的操作。
3:职责
3.1原材料准备
⑾原生铁、回炉料、增碳剂、废钢、硅铁、锰铁、铜、球化剂、孕育剂的质量标准应符合公司铸造材料标准。
⑿每批外购的生铁、废钢、废机铁、硅铁、锰铁应该分类堆放,不可混杂(生铁、硅铁、锰铁、球化剂、孕育剂应附有对方或本公司的检测报告)
⑶炉料应进行破碎,用电子吸盘直接加料尺寸应符合表1,注:用手工加料的不受此限制。
不得混有合金钢废料。
⒂新生铁回炉料、浇冒口表面粘附的泥砂应清除。
⒃铁屑应按材质种类分类堆放,不得混有油污泥砂和抹布等杂物。
⒄根据浇注铁水总量和配料比例,开炉前要备足各种炉料,并且分好类。
3.2修炉
⑴每开炉之前,应将炉壁上附着的釉渣进行清理,并检查炉衬的尺寸大小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⑵应仔细对炉衬各部分特别是炉底进行检查,发现有严重侵蚀及裂纹等情况,应用修补炉衬材料进行修补。
⑶将炉领上附着的釉渣进行清理,并按工艺要求进行修整,保证出铁时,铁液不溢出炉外。
3.3 开炉前检查
3.3.1每次开炉前一小时,要全面检查以下方面,发现问题要及时排除才能开炉熔化:
A)炉体、炉衬、炉领、中频电源漏炉报警装置,内循环和外循环冷却水系统液压倾炉机构等是否正常。
B)炉体各紧固件有无松动和移位;
C)水管有无破损漏水等。
3.3.2 炉前地坑和炉体周围不得有积水,地坑内可铺一层干砂。
3.4加料熔化
3.4.1 第一炉冷料启动时,其加料量一般为1.5~2.5吨,最好在炉体的中间加入一件重量为150~300公斤的起熔块,两边再用生铁锭或小块废钢填实,装料时禁止站在炉台上往炉丢入铁块,以免将炉体坩埚砸坏。
3.4.2第一炉熔化先用300~500KW左右的小功率送电半小时,使生料逐渐变红,观察炉衬,当生料和炉衬从底部到顶部都变得明亮时,保温半小时,然后进入正常熔化。
3.4.3 加入到电炉内的各种原材料严格按工艺员出具的配料单要求,用电磁吸铁盘或手工分批吊入,计量要求准确,加入顺序为:废钢加入炉底部,然后加入生铁锭和回炉料,并做好记
录。
3.4.4 不允许往炉内加入任何潮湿的炉料,不允许往熔融的铁液内加入带深孔或密封的容器类废钢,严防金属飞溅发生烫伤事故,熔炼过程中除加料和出铁过程外,禁止用风扇直吹炉口,以防止热量散失。
3.4.5加料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观察熔化情况,防止铁料“搭棚”和顶部冻结封闭。
发现“搭棚”和顶部冻结封闭时,可将炉体倾斜,降低功率熔化,让铁液由前部化开,恢复正常熔化,严禁用冷铁棍捅开。
3.4.6 当因停电或水泵损坏等特殊情况停炉时,炉体内的的铁水温度很高,如感应圈失去冷却会很快被烧坏。
炉体中的冷却水必须使用水塔等备用措施来冷却感应圈。
3.4.7 在熔炼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各水管的出水情况(水温和水压)。
3.4.8 根据熔化情况适时调整功率大小,并且经常查看冷却水温度指示表,出水温度控制在50℃以下,观察电源柜各个仪表的指示是否正常,炉体周围有无异常响声,气味等,如有异常,立即停炉检查。
3.4.9 铁液熔化完毕并且升温到1430~1450℃时,取样分析C、Si、Mn、Cr、Ni、等主要元素的含量,并据此调整化学成分,待加入的合金熔化完全后用集渣剂聚渣,同时,用测温枪测温并记录。
3.4.10 按生产计划单和浇注顺序准确地称量所出铁水,防止因出铁液不足而使所浇注铸件少铁水而报废。
3.4.11 在出铁的过程中,必须按工艺要求做好孕育处理,以确保材质性能要求。
3.4.12电炉熔炼结束后,采用风扇对炉衬进行强制冷却,炉体冷却循环水泵要一直运行到使炉衬冷却到室温才能关闭。
3.5 感应电炉熔炼工安全操作规程
3.5.1检查炉体冷却系统、电气控制装置、感应器铜管、机械传动装置和吊运设备,确认完好、正常。
3.5.2 炉瞠熔损超过规定(炉衬厚度小于65-80mm)时,应及时修补,方能开炉。
3.5.3 检查有无裂缝,3mm以上的裂缝,要填入炉衬材料进行修补;确保冷却水畅通。
3.5.4 检查熔炼所使用的工具,确保齐备、干燥。
3.5.5检查各种金属材料,其品种、块度、水分和清洁度要符合规定,严禁混入密封盒子,箱子和管子之类物件及易爆品,熔化过程中,不准加潮湿炉料。
3.5.6 切屑料要尽量放在出铁后的残留铁液上。
一次投入量不要超过炉子量的1/10,而且必须均匀投入。
3.5.7 不管炉料质量如何,都要在前一次投入的炉料没有熔化完前,投入下一次炉料。
3.5.8 在满足材质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出铁温度,缩短高温铁液在炉内的保温时间。
3.5.9 认真烘干炉体和铁水包。
3.5.10 熔炼过程中,必须经常检查冷却水,保证水箱处于充满状态,水箱缺水时应立即断电,停止熔炼。
3.5.11 熔炼过程中,经常检查炉底和功率表,若发现有漏炉迹象,应立即切断电源停止熔炼,以免烧坏感应圈,引起爆炸事故,同时,尽快将炉内铁液倒出来。
3.5.12 调换电炉时,应先断电后调整,禁止带电倒闸。
3.5.13 倾侧炉体倒金属液前,必须清除回转台上异物,以免滑落伤人。
3.5.14 发生停电、停水时,应作如下处理:
a) 若停电时间小于10min,则可不动用备用水;
b) 若停电时间超过10min,则需要接通备用水
c) 若停电时间在1小时之内,则可用木炭或保温剂盖在铁液表面保温,等待继续通电。
d) 若停电时间在1小时以上,则应将铁液倒出。
发现冻结密封“棚炉”现象时,应及时把炉体倾倒一定角度,使冻结部分熔化,禁止用铁棍捅开。
e) 如果在冷料起熔时停电,炉料还没有完全熔化,则不必倾炉,保持原样并继续通水,等待下次通电时再起熔。
3.5.15 变压器室、电容器室内严禁堆放杂物,保持室内干燥和良好的通风。
3.5.16 感应炉修炉应断电进行,工作人员在进出炉膛及操作时,要注意自身和周围人员安全,防止被砸伤、碰伤。
3.5.17 工作场地及炉前地坑内不准积水,不准堆放杂物,保持场地整洁,道路通畅。
4 记录
4.1 中频炉加料(铸铁)记录XQJY4.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