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考纲
2024年福建专升本语文大纲

2024年福建专升本语文大纲一、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相应地,专升本考试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才选拔方式,也备受关注。
专升本考试是指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和积累的社会人员通过考试选拔进入专科院校学习,对于专升本考试的学科大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作为专升本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其大纲的制定和调整对考生的备考意义重大。
本文将围绕2024年福建专升本语文大纲展开讨论。
二、2024年福建专升本语文大纲的总体要求1. 整体目标:2024年福建专升本语文大纲的制定应当立足于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倡导综合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2. 知识要求:大纲应当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突出语文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性、整体性;注重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3. 能力要求:大纲应当明确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语言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4. 思想道德要求:大纲应当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强调语文教育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
三、2024年福建专升本语文大纲的主要内容1. 语文综合能力:语文综合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融会贯通语文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使之成为整体的语文综合能力的能力。
大纲应当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大纲应当重视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和写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够使用准确、得体、清晰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3. 阅读能力:大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字信息的获取、分析和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2024年专升本语文考纲

2024年专升本语文考纲2024年专升本语文考纲要来了!对于许多考生来说,这可是个“命运的转折点”,毕竟专升本考试对于很多人来说,不仅仅是升学那么简单,还是个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机会。
那么,2024年专升本语文的考纲有什么新变化呢?咱们不妨轻松聊聊,透过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儿,看看咱们该如何应对这个考试,顺利突破!先说说我一个朋友小李的故事吧。
他是个特别典型的“专升本”考生,原本在某个二本学校读大专,想着“既然有机会升本科,那干嘛不试一试呢?”结果,临近考试的前几天,小李才发现,语文考试的内容好像比他想象的还要多。
这就好比你到了一家新餐馆点了道菜,想着“就那么一份炒面吧”,结果端上来的却是满桌子的凉菜热菜,还有那个“霸王别姬”的特大份排骨。
你能不慌吗?那时候,小李就开始抓紧时间翻看专升本语文的历年考纲,结果翻着翻着发现了不少变化。
说实话,去年和前年,语文考纲的变化不大,主要就是那种“文学常识”啊,“古诗文默写”啊,考你基础的东西。
但是今年,重点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阅读理解和写作部分的比重似乎有点儿增加,尤其是对于现代文的理解,不仅仅是记忆,而是要通过文章的思路和情感来做分析。
讲真,这个变化让我想起了小李之前的一次考试经验。
他参加过一次关于语文的模拟考试,结果出乎意料的“惨不忍睹”。
因为他一直以为语文就是“死记硬背”,背古诗、默写成语就行,结果他发现考试出的题目根本不单单是让你背诵,而是要你分析背后的一些文化背景和作者意图。
就像他考过的那道阅读理解题,明明文章的内容挺简单,但让他写出作者在文中隐藏的情感表达,他根本没想到。
所以,今年的专升本语文考试,重视理解和思维的能力,比你单纯的记忆力要重要得多。
再说说我自己的一次语文考试吧。
那时我有点儿自信过头,觉得自己语文基础不错,就没怎么复习。
结果考场上,面对那些看似简单的题目,我竟然慌了神,尤其是那个古文翻译题。
古文翻译是我最怕的部分,不是因为我不喜欢古文,而是常常一看那些文言文,脑袋里就卡壳了。
2023年福建专升本大纲

2023年福建专升本大纲
2023年福建专升本考试大纲对各科目的参考教材进行了更新和调整。
以下是部分科目的参考教材:
1.语文:《现代汉语规范课本》、《中国古代文学经典选读》、《中国当代文学经典选读》、《考试大纲汉字词语解释与练习》。
2.数学:《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
3.英语:《新编大学英语》、《英语阅读与写作》。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专业的考生在考试科目和要求上会有所不同。
例如,文史哲法类、教育类、经管类、艺术类等4类考生的选考科目为大学语文,而理工类1、理工类2的考生则需选考高等数学。
同时,考试大纲还对各科目的考试内容、题型、分值等进行了规定。
考生需要认真研读考试大纲,了解各科目的考试要求和考试形式,以便更好地备考。
总之,2023年福建专升本考试大纲是考生备考的重要依据,考生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各科目的考试内容和要求,以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
建议考生及时查阅福建省教育考试院或相关高校官网,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福建专升本语文课后习题加大纲

庄子·养生主(1)“寓言十九”之称,说明《庄子》一书怎样的特点?答:《庄子》一书创作了大量的寓言故事,故有“寓言十九”之称。
这些寓言故事充满了瑰奇的想象,创造出奇特的形象世界,寄寓了作者丰富复杂的社会思想和人生态度,蕴涵着深刻的哲理。
(2)本文阐述了怎样的养生之道?文章用何种论据进行论证?答:阐明了作者“顺任自然”的养生之道。
文章用事实论据进行论证。
(3)“庖丁解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这则寓言包含了怎样的哲理?大纲(1)理解本文中心观点所具有的普遍意义(②)答:①人生态度:表现了作者顺任自然、委运随化、无为而治的思想。
②哲理:世上的事物错综复杂,但只要掌握事物的规律,顺任事物的自然之理,就能把事情办好。
大纲(3)分析本文所能概括出的“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等成语的含义庖丁解牛:比喻技术高超,出神入化。
游刃有余:形容技艺熟练、做事轻松利落。
踌躇满志:心满意足,从容自得的样子。
需要注意大纲(题目即是答案)大纲(2)标识本文以寓言故事为论据的喻证法的论证特点补充问题:1.“以目视”、“视而止”两句是否矛盾?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答:①这两句不矛盾。
“不以目视”强调技术的娴熟,已经抓住了事物的规律,在一般情况下,行事能游刃有余:“视而止”强调的是,在面对特殊情况时,要小心谨慎行事。
②它揭示了:做事不仅要掌握事物的普遍规律,同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懂得灵活变通。
2.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对中心论点起什么作用?答:文章首尾呼应,开头对庖丁娴熟技术的描写,篇末君王的赞叹,都对中心论点提供了有利的佐证。
谏太宗十思疏魏徽(1)“十思”与“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一中心论点形成怎样的关系?答: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为本文的中心,十思是针对中心论点提出,国君积累德义的具体措施,它是针对中心论点的具体解释和深入论证。
(2)试分析比喻论证和比较论证方法在本文的运用。
大纲(3)理解本文喻证法和对比法相结合的论证特点。
2024年福建省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2024年福建省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测试题一、单选题1、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著称的诗人,《山居秋暝》的作者是______。
A.孟浩然B.杜牧C.王维D.王之涣2、下列不属于巴金“激流三部曲”的是______A.《家》B.《春》C.《夏》D.《秋》3、曾国藩给儿子曾纪鸿的家书中,告诫儿子要______A.仁厚博爱,知廉耻B.读书明理,勤俭自持,严谨做人C.谨言慎行,凡事讲求合乎礼仪D.淡泊名利,忠厚做人4、《窦娥冤》是元代剧作家______的代表作。
A.白朴B.马致远C.关汉卿D.孔尚任5、《断魂枪》中,沙子龙不传“五虎断魂枪”的原因是______A.绝技不传B.淡出江湖C.清醒意识D.自私保守6、唐朝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仙”的是______。
A.王勃B.李贺C.岑参D.李白7、《诗经》句式灵活,变化多样,二言、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兼有,在这些句式中,最主要的句式是以______为主。
A.杂言B.四言C.五言D.七言8、《左传》的体例是______A.纪传体B.国别体C.断代体D.编年体9、“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运用了______的典故。
A.苏小小B.西施C.南子D.关盼盼10、被誉为“诗仙”的诗人是______A.李商隐B.白居易C.杜甫D.李白11、曹七巧是现代作家张爱玲的中篇小说______中的人物。
A.《金锁记》B.《沉香屑》C.《倾城之恋》D.《红玫瑰与白玫瑰》12、“新月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再别康桥》的作者是______。
A.戴望舒B.郭沫若C.闻一多D.徐志摩1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______”。
A.南方B.南林C.南面D.南枝14、议论文的“三要素”是______。
A.论点、论据、结论B.立论、驳论、正论C.论点、论据、论证D.引论、结论、论据15、法国作家莫泊桑一生创作中短篇小说三百余篇,长篇六篇,游记三篇。
以下属于他的作品的是______A.《套中人》B.《红与黑》C.《最后的常春藤叶》D.《项链》二、多选题16、“唐宋八大家”中属于唐代的文人有______A.韩愈B.王安石C.柳宗元D.欧阳修17、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被称为“改革文章的祖师”。
福建专升本语文考试大纲

福建专升本语文考试大纲
福建专升本语文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考试目的和要求:要求考生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阶段所学的语文学科基本知识,
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备基本的写作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
2.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常识、文学作品阅读、语言运用、作文等方面。
具体来说,
考生需要掌握古今中外的文学常识,包括作家、作品、流派等;能够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理解作品的主题、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能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包括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根据给定材料进行作文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阅读题、作文题等题型。
总的来说,福建专升本语文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备基本的写作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
考生需要认真复习语文学科的相关知识,多进行阅读和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2023年福建省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含解析

2023年福建省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一、单选题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言外之意是______。
A.故国宫殿,令人牵挂B.岁月流逝,青春不在C.江山易主,物是人非D.美景依旧,故人已老2、以反映市民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宋词作家是______。
A.柳永B.晏殊C.贺铸D.秦观3、下列作品中,不是屈原作品的是______A.《九辩》B.《九章》C.《离骚》D.《天问》4、写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名句的作者是______。
A.孟子B.孔子C.庄子D.老子5、以下与“孝”有关的言论中,非孔子所说的是______A.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B.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C.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D.事父母几谏。
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6、乐府原是秦代设立管理音乐的机构,汉武帝时恢复其制。
后来将这个机构采集和配乐演唱的歌辞称为“汉乐府”或“汉乐府诗”。
其中有部分关于情爱生活内容的作品,如“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表现了主人公对爱情的坚贞,它的篇名是______A.《上邪》B.《梁祝》C.《行行重行行》D.《有所思》7、《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的浪漫主义杰作,描写了杜丽娘和______的爱情波折。
A.柳梦梅B.柳湘莲C.柳毅D.柳树梢8、下列关于《西厢记》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作者是关汉卿B.演绎了崔莺莺、张生冲破门当户对的封建婚姻制度,追求婚姻自由的爱情故事C.选自“四书五经”D.崔莺莺的爱情观是为了追求权力和财富9、“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称赞的人是______ A.子路B.曾参C.公西华D.颜回10、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______泪,恨别鸟惊心。
”A.流B.洒C.溅D.掉11、“宋有富人,天雨墙坏”中的“雨”字是______A.名词作状语B.使动用法C.名词作动词D.意动用法12、曾国藩给儿子曾纪鸿的家书中,告诫儿子要______A.仁厚博爱,知廉耻B.读书明理,勤俭自持,严谨做人C.谨言慎行,凡事讲求合乎礼仪D.淡泊名利,忠厚做人1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专升本语文专升本语文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译文: 自从我成为罪人,居住在这永州,心中常常
忧惧不安。在那些空闲的时候,我就外出缓缓地散步, 不受拘束的游玩。
日与其徒上高山, 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 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
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日,每日。徒,随从。 穷回溪:穷,穷尽。回溪,萦回曲折的溪涧。 幽泉,幽深的泉水。怪石,奇特的石头。 披,用手拨开。 更,更换交替。相枕,互相紧靠着。 极,到 趣,通“趋”,往。
而不知其所穷
表转折,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却”、”但 是”
前后呼应
心情 前:“恒惴栗” 后:“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醉态 前:“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 后:“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归家 前:“觉而起,起而归”, 后:“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始游
前:“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后:“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莫得遁隐 dùn 萦青缭白 yíng liáo
不与培塿为类 pǒu lǒu 颢气 hào
引觞满酌 shāng zhuó
颓然就醉 tuí
与万化冥合 míng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 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lù 僇:僇,通“戮”。这里是刑辱的意思。 居是州:居,住。是,这。州,指永州。 恒惴栗:恒,常常。惴栗,恐惧。忧惧的样子。héng zhuì lì 隙 :公务之暇.
5、领会作者得出“心凝形释,与万化冥 合”感悟的过程
作者在表达对永州山水感到索然无味之后,重点突出“然后 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的欣喜和感悟。(欣喜源 于人山合一)从某种意义上说,西山就是柳宗元,柳宗元 就是西山。(原因)因为在作者的笔下,他赋予西山以生 命和魂魄。(总:特点和作用)西山横空出世,傲立苍穹 的高峻气势,才第一次让作者卸下“恒惴栗”的心头重负。 (分:回头讲其“不与培塿为类”对作者的启发)西山 “不与培塿为类”让作者意识到绝不能与打击诬陷自己的 那些卑劣小人为伍。另外,西山对作者找回自我,认识自 我给了他一个很明确无误的昭示。(带出含义)这也是这 篇文章中一再提醒“始得”二字的深刻含义。(始得之后 加渲染)所以作者的视野更加开阔,作者胸怀更加坦荡。 (总述启迪):“心凝形释,与万物冥合”道出了作者陶 醉于西山的启迪,领悟到物我同一,身心超然的意趣与哲 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高校专升本统一招生考试公共课考试大纲(语、数、英)(第二版)福建省教育厅组织编写目录福建省高职高专升本科统一招生考试《大学语文》考试大纲………………………………………………………………………()福建省高职高专升本科统一招生考试《高等数学》考试大纲………………………………………………………………………()福建省高校专升本统一招生考试英语水平测试大纲(非英语专业)………………………………………………………………()福建省高校专升本统一招生考试英语水平测试样题(1)(非英语专业)…………………………………………………………()福建省高校专升本统一招生考试英语水平测试样题(2)(非英语专业)…………………………………………………………()附录: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福建省高校专升本统一招生考试《大学语文》考试大纲一、考试的基本要求“大学语文”的考试范围和基本内容,限于本“考试大纲”规定的28篇精读课文,但泛读课文可用作阅读理解的例题材料。
具体考试内容包括:1、语言知识:考核文言文课文中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和句式。
现代文不考语言知识;2、文体知识:考核文言文课文所涉及的古代文体分类及其主要形式特征。
现代文不考文体知识;3、作家作品知识:考核与精读课文相关的古代与现代作家作品基本知识;4、课文阅读分析:考核精读课文的主要观点(或主旨、主题、主要感情倾向)、思想内容、写作特点、语言修辞等。
要求既能从整体上领会掌握课文,又能结合课文的有关段落进行分析论述。
5、文字表达:考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不限文体,但诗歌除外。
二、28篇精读课文的考核要求(一)课文阅读分析的总体考核要点:1、把握并归纳课文的主旨(议论文的中心论点,说明文的说明对象特征,记叙文的中心思想,诗词曲赋的基本思想感情,小说的主题),理解其思想认识意义;2、领会课文的主要写作特点或艺术表现手法,如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记叙文、小说中的叙事方法、景物和人物描写方法,诗文作品的情景交融、比兴象征等抒情方法,要求能联系课文有关段落进行具体分析;3、熟记课文中的关键词或富于艺术表现力的精彩词句,对其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给出简要说明;4、识记并理解课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反语、用典、借代、暗示、层递、设问、反诘等,并能具体说明其表达作用。
(二)28篇精读课文具体考核要点:1、《庄子·养生主(节选)》(1)理解本文中心观点所具有的普遍意义。
(2)识记本文以寓言故事为论据的喻证法的论证特点。
(3)分析本文所能概括出的“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等成语的含义。
2、《谏太宗十思疏》(1)理解本文三个论证层次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2)分析“十思”之论中所包含的君应自戒自谦,民可载舟覆舟的对应关系。
(3)理解本文喻证法和对比法相结合的论证特点。
3、《答司马谏议书》(1)理解驳论文章“破字当头,立在其中”的议论方式。
(2)分析作者辩驳论敌观点时分别采用的“据实反驳”和“据理反驳”的特点。
(3)理解本文虽语气平和,但态度坚决的寓刚于柔的特点。
4、《今》(1)认知本文的中心论点,理解本文这一论点的现实针对性。
(2)理解作者从“今”的时间意义和客观存在意义两个层面来论证中心观点的特点。
(3)理解本文中多种论据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4)理解演绎法的论证过程及其作用。
5、《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识记这是一篇驳论文章。
(2)理解本文确立的颂扬“民族脊梁”的坚强意志和自信心的中心论点。
(3)分析本文抓住论敌逻辑错误加以辩驳的论辩特征。
(4)理解本文最后一段话的深刻含义。
6、《裘》(1)掌握裘的定义、种类及其特点。
(2)理解本文所采用的多种说明方法。
(3)理解本文的结构方式及其表述特点。
(1)理解“桥的运动是桥的存在形式”这一抽象事理。
(2)掌握本文的结构层次与结构方式。
(3)理解桥的“动平衡说”。
(4)结合本文内容,理解科学小品的特点。
8、《垓下之围》(1)理解本文肯定项羽重大历史功绩,同时批评项羽缺乏政治远见的基本倾向。
(2)把握本文通过三个场面描写塑造项羽悲剧英雄形象的写作特点,分析项羽主要的个性特征。
(3)具体分析本文运用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特点。
9、《张中丞传后叙》(1)认识本文驳论与叙事并重的特点,并分析这两者内在联系。
(2)理解本文“以论传人”的写人方法在驳论部分的具体应用。
(3)分析本文细节描写在刻画张巡、南霁云性格特征所起的作用。
(4)分析本文三个主要英雄人物相互映衬的关系,以及通过反面人物来反衬他们的特点。
10、《始得西山宴游记》(1)理解本文反复出现“始得”二字在表情达意上的意义。
(2)理解本文第一层次成为第二层次铺垫的结构特点。
(3)理解本文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写西山的特点。
(4)领会作者得出“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感悟的过程。
11、《登西台恸哭记》(1)理解本文为民族英雄文天祥、为宋朝覆亡而恸哭的强烈爱国情感。
(2)领会本文“哭”字贯串全文的结构特点。
(3)具体分析本文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在表达主题、抒发情感、烘托气氛等方面的艺术表现功能。
12、《徐文长传》(1)理解徐文长独立一时、卓而不群的奇特个性,和忧愤成疾、颠狂自戕的悲惨命运。
(2)理解本文“文中有我”,感情强烈的总体特色。
(3)分析本文“以事传人”与“以论传人”相结合的写人方法。
13、《故乡的野菜》(1)理解本文运用比较、烘托方法所抒发的眷念故乡的情感。
(2)分析本文运用民歌、谚语来点染、抒发情感的作用。
14、《废园外》(1)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作者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情感。
(2)分析本文虚实结合、虚实相生,通过想像来展开叙事、抒情的艺术表达方式。
15、《国殇》(1)理解本诗题目《国殇》的含义,概括本诗的主要感情倾向。
(2)分析本诗场面描写与细节描写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3)背诵这首诗。
16、《短歌行》(1)体会诗中所表现的复杂、矛盾的情感,概括全诗的主旨。
(2)理清本诗的抒情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3)理解诗中用典、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所起的作用。
(4)背诵这首诗。
(1)划分本诗写景部分的层次,概括其各自侧重点。
(2)理解诗中以动写静、动静结合的写作特点。
18、《春望》(1)理解诗人通过望中所见、望中所感抒情的艺术特点。
(2)分析对本诗颔联两句含义的两种解释的各自特点。
(3)理解本诗中细节描写对深化主题的意义。
(4)背诵这首诗。
19、《泊秦淮》(1)理解诗人夜泊秦淮的感慨所包含的深刻主题。
(2)理解这首诗构思精巧,表达含蓄的写作特点。
(3)背诵这首诗。
20、《关山月》(1)分析这首诗感情层次,理解以“月”贯串全诗的结构特点。
(2)说明这首诗选取典型事物、典型场景来抒情言志的特点。
(3)背诵这首诗。
21、《再别康桥》(1)把握作者重游故地,与之再别时眷念、珍惜相交织的情怀。
(2)理解这首诗通过选择意象、运用比喻象征来丰富诗歌内涵的艺术特点。
22、《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体会诗人对祖国母亲的深沉挚爱之情,以及渴望祖国日益强盛的殷切情意。
(2)掌握本诗多重显、隐意象叠加的抒情手法。
(3)理解诗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过程,理清诗篇情感逻辑层次。
2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1)理解词人表达的身处特殊情景的特殊感受。
(2)理解这首词“触物兴感”的抒情手法。
(3)说明“雕栏玉砌”与“小楼”、“朱颜”所构成的双重对比关系。
(4)背诵这首词。
24、《雨霖铃(寒蝉凄切)》(1)理解这首词点染手法所起的作用。
(2)分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本词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3)背诵这首词。
2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理解这首词上片词人所点明的“无人会,登临意”深刻内涵。
(2)识记这首词下片三个典故的本事,以及词人用典的创作意图。
(3)背诵这首词。
26、《前赤壁赋》(1)体会苏轼写作此赋时的复杂心态和情感变化,把握作者忘怀得失、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2)理解并分析此篇赋文创造性地运用赋体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手法来表现内心矛盾的独特构思。
(3)具体分析此篇赋文写景、抒情、说理有机结合,具有理趣之美的特点。
27、《风波》(1)理解本篇小说题目《风波》的含义。
(2)分析七斤与赵七爷,九斤老太与六斤这两组人物分别对应的关系。
(3)理解人物对话对刻画人物、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4)指出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对突出七斤这个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
(5)分析小说开头、结尾两处场景描写在烘托、深化主题方面的作用。
28、《断魂枪》(1)理解本文时代背景的交代对表现人物的意义。
(2)概括主要人物沙子龙性格特征和复杂心态。
(3)分析次要人物王三胜、孙老者对沙子龙的塑造所起的对比、衬托的作用。
(4)理解本文肖像、语言、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的意义。
三、试卷题型和分数结构(1)选择题:20分(2)填空题:10分(3)语词解释题:10分(4)翻译题:10分(5)简答题:20分(6)简析题:30分(7)作文题:50分,命题作文,文体不限(但不能写成诗歌),字数要求800字。
四、考试命题用书《大学语文》,福建省教育厅组编,吴雄、邵良祺主编,陈庆元主审,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