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
环境学概论复习提纲

环境学概论复习提纲环境学一、绪论1、环境科学的概念和特点?(1)概念:环境科学就是在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过程中,为了解决环境问题而诞生的一门新兴科学。
(2)环境科学的特点:环境科学研究的中心事物是人,而客观事物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
(环境是与中心事物对应发生的,环绕于某个中心事物周围的客观事物,中心事物的不同,则其环境不同。
)2、环境与人之间的辩证关系?诞生条件、生存条件、生产生活空间、生活生产资源环境人废弃物“三废”:物质污染(化学性污染,具有累积性、滞后性)“两噪”、“一磁”:能量污染(物理污染,具有瞬时性危害可能会变成永久性。
)3、不同时期的环境问题?(1 )人类诞生S “第一次浪潮”之前的环境问题人类只是自然食物的采集者和捕食者,居住在中低纬的洞穴中,其活动目的是获得食物,维持生存和繁殖。
通过生理代谢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能量,对自然环境是只利用环境,但生存受到威胁。
(2)“第一次浪潮”的环境问题生态平衡失调①标志:新石器时期,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磨制石器如石犁、石锄的使用,产生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3)“第二次浪潮”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①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4)“第三次浪潮”的环境问题污染转移① 标志:以电子工程和遗传工程等新兴产业的出现(20世纪60年代)4、污染转嫁的方式?(1)产业转移(2)固体废弃物的越域转移①危险性废物的越境转移②工业废渣的越境转移③生活垃圾的越境转移(3)战争强加污染转移:如贫铀炸弹5、自然环境的结构?(1)无机环境(非生物):大气、太阳、水、矿产(矿藏)、地貌(2)有机环境(生物):植物(生产者;自养型生物)、动物(消费者;异养型生物)、微生物(分解者;异养型生物)(3)营养级:第I营养级、第U营养级、第川营养级……(4)食物链:草牧食物链(捕食链)和腐屑食物链。
二者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6、食物网的成因:(1)消费者和分解者的食性复杂(食草性、食肉性、杂食性)(2 )资源共享(被捕食者)7、金字塔型:随着营养级的增加,生物量减少,呈数量级递减,称十分之一法则,所以生物量呈金字塔型。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一、基本概念环境、环境问题、环境质量、环境容量、环境污染、环境标准、水体自净作用、水质、水质指标、土壤背景值、固体废物处理、固体废物处置、噪声、环境评价、环境监测、环境规划。
环境标准分级: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
地方标准包括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国家环境标准包括(分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和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六大类。
3、固体废物处理固体废物处理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方法使固体废物转化为便于运输、储存、资源化利用及最终处置的一种过程。
4、固体废物处置固体废物处置是将已无回收价值或确定不能再利用的固体废物长期置于与生物圈隔离地带的技术措施。
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噪声是指声波频率和强弱变化毫无规则,杂乱无章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人们不需要的、使人烦躁的声音。
噪声污染的定义:噪声污染是指噪声对人和周围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主要知识点1、环境的分类、环境问题的分类;自然环境可分为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
2、环境的特性;多样性,整体性,区域性,相对稳定性,变化滞后性,脆弱性3、污染源类型;大气污染源、水污染源、固体废物污染源、噪声污染源、辐射污染源等。
4、大气污染物分类、大气污染源分类、大气污染分类;(1)大气污染物分类(2-0:29)①据来源分为天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②据污染物存在的形态分为颗粒污染物与气态污染物;③根据污染物形成过程的不同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2)大气污染源分类(2-0:17、28)天然污染源:如:火山喷发的有害物质、尘埃、气体等。
人为污染源1)据产生类型: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2)按形状特点:固定污染源、移动污染源3)按排放方式:高架源、线源、面源4)按排放时间:连续源、间断源、瞬间源(3)大气污染分类(P15/2-0:60)1)按污染物的性质:还原型大气污染(条件:煤炭为主,SO2、CO颗粒物,低温、高湿度的阴天静风:伦敦烟雾)、氧化型大气污染(条件:石油为主,CO、氮氧化物、碳氢化物,阳光普照:洛杉矶光化学烟雾)2)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煤炭型、石油型、混合型、特殊型3)按大气污染范围大小:局部地区大气污染、区域性大气污染、广域性大气污染、全球性大气污染5、大气污染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1)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硫、硫化氢等(2)二次污染: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作用或与大气原有成分作用,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及答疑重点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及答疑重点《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考试大纲的性质环境科学概论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考试内容第一章环境与环境科学及环境学环境及其组成;近代环境科学及环境学。
第二章当代世界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当前世界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我国的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经。
第三章生态学基础生态学的含义及其发展;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功能;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第四章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全面考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解决近代城市中的环境问题;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在环境保护其他方面的应用。
第五章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任务与方向;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
第六章人口的增长与控制人类人口的增长;未来一百年的世界人口;环境保护与人口控制;我国人口的控制问题。
第七章粮食问题粮食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目前世界粮食的供应情况;农药污染的防治与发展方向;利用生态学原理提高粮食产量。
能源与环境当前世界能源的消耗情况;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未来的能源供应利用生态学原理解决能源供应问题;太阳能的利用;未来的核能;地热能。
我国的能源供应与环境保护问题我国能源的现状;如何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
第十一章水资源及其利用与保护关于水资源的一些基本概念;世界水资源的利用情况;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十二章海洋污染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海洋污染的现状;海洋污染的特点;海洋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海洋污染的控制。
第十三章大气的污染大气的组成;大气污染的形成和污染源;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各论;空气污染和人体健康。
第十四章大气污染气象学地球大气圈的结构;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空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
第十五章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与其防治对策全球变暖与防治对策;臭氧层破坏与防治对策;酸沉降与防治对策。
环境科学概论提纲

第一章绪论1、环境的概念广义的概念: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作为某一中心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
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狭义的概念:中心事物是人类,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须的相适应的环境,或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质量与要素1环境要素Ø环境要素: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环境要素,也称环境基质。
——包括水、大气、阳光、岩石、土壤等非生物环境要素以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结构单元,环境结构单元又组成环境整体或环境系统。
例如:由水组成水体,全部水体总称为水圈;由大气组成大气层,整个大气层总称为大气圈;由生物体组成生物群落,全部生物群落构成生物圈……2环境质量Ø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ü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ü环境状况的形成有来自自然的原因,也有来自人为的原因,而且从某种意义来说,人为原因是更重要的原因;ü人群的文化状态也影响着环境质量。
3、环境的分类人类环境是由若干规模大小不同、复杂程度有别、等级高低有序、彼此交错重叠、彼此互相转化变换的子系统所组成,是一个具有程序性和层次结构的网络。
如按照人类环境的范围来分:4、环境的功能人类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有时、空、量、序变化的动态系统和开放系统。
由于存在连续不断的、巨大的和高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表现出对人类活动的干扰和压力。
环境有以下特性:(1)整体性、(2)有限性、(3)不可逆性、(4)隐显性、(5)持续反应性、(6)灾害放大性。
5、环境问题及其分类环境问题的定义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环境科学导论期末复习提纲

环境科学导论期末复习提纲环境科学导论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一、什么是环境: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及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环境属性:整体性、有限性、不可逆性、隐显性、可持续性、灾害放大性三、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素质好坏的一种描述四、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2、第一环境问题: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第二环境问题: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分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环境干扰3、环境问题的阶段:(1)“第一次浪潮”的环境问题:又被称为早期生态环境问题,时间在人类出现到200多年前的产业革命之间,主要以土地破坏为主(2)“第二次浪潮”的环境问题:又被称为近代城市环境问题,时间在产业革命到1984年南极发现臭氧层空洞,主要特征为工业化促使城市化与城市问题(3)“第三次浪潮”的环境问题:又被称为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时间从1984年至今,主要特征为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五、环境问题产生的实质:经济、社会与发展问题1、环境问题是人类经济活动直接与间接的结果2、治理与控制环境污染必须要有一定经济实力六、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1、控制人口2、发展经济实力,长期付出巨大财力物力治理3、科学进步发展,用科技解决环境问题七、环境科学研究的任务: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环境;任务就是抓住人类活动与环境质量这一矛盾的实质,研究期间对立统一的关系,充分认知二者之间的坐用与反作用,掌握发展规律,促使环境质量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的演化。
第二章一、什么是水循环作用是什么1、在太阳能和地球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被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
水蒸气遇冷又凝聚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2、作用:(1)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更新(2)水循环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衡(3)水循环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4)通过各种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二、我国水资源的特征与利用情况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2、人均水资源极度贫乏3、水资源普遍受到污染4、水土资源流失严重5、水分利用效率不高三、什么是水体水体是指包括水体本身与其中的悬浮物质、溶解物质、底泥、水生生物构成的完整的生态系统或综合自然体的总称。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1、什么是环境及环境的组成?对于环境科学而言“环境”的定义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称.这里所说的外部世界主要指:人类已认识到,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周围事物。
它既包括未经人类改进的自然界众多要素,如阳光,空气,陆地(山地,平原等),土壤,水体(河流,湖泊,海洋等),天然森林和草原,野生生物等;又包括经过人类社会加工改造过的自然界,如城市,村落,水库,港口,公路,铁路,空港,园林等.它既包括这些物质性的要素,又包括由这些要素所构成的系统及其所呈现出的状态。
2.什么是环境要素及其特征。
环境要素: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要素,亦称为环境基质,环境要素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目前研究较多的是自然环境要素,故环境要素同城是指自然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的属性:最差(小)限制律:整体环境的质量,不能由环境诸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而是受环境诸要素中那个与最优状态差距最大的要素所控制;等值性:是指各个环境要素,无论它们本身在规模上或数量上如何的不相同,但只要是一个独立的要素,那么对于环境质量的限制作用并无质的差别;整体性大于个体和:是指环境诸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产生的集体效应,是个体效应基础上质的飞跃;出现先后,互相联系,互相依赖:是指环境诸要素在地球演化史上的出现,具有先后之别,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3、什么是环境问题及环境问题发展过程。
环境问题: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发展过程:1、根据环境问题发生的先后和轻重程度,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生态环境早期破坏。
包括人类出现以后直至产业革命的漫长时期,又称早期环境问题.(2)城市环境问题突出和“公害"加剧。
环境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亲自整理].doc
![环境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亲自整理].doc](https://img.taocdn.com/s3/m/7744401ce53a580216fcfef2.png)
环境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1.大气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
2.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要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3.光化学烟雾由汽车和工厂烟囱排出的氮氧化物和碳化氢,经太阳光紫外线照射而生成的一种毒性很大而且不同于一般煤烟废气的浅蓝色烟雾4.环境:环境科学中研究的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扌舌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5.环境标准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改善环境质量、有效地控制污染源排放,以获得最佳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由政府所制订的强制性的环境保护技术法规。
6.环境规划环境规划是人们为使坏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的开发活动和对坏境的影响所做的合理安排。
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
7.环境问题是指环境中出现的各种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8.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指环境的优劣程度,是环境要素及其系统呈现出的、对人类和社会发展的适宜程度,是环境素质好坏的表征。
9.农药残留量残留量是指还未被降解而继续存在于土壤中的农药10.生物入侵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口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11•污染物的环境容量污染物的环境容量是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它是一-种重要环境资源。
12 •污染源污染源是指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通常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装置或人体13・固体废弃物处理的原则。
(1)含有有害重金属的少量废物和不含重金属的大量废物,或者少量的高放射性废物与大量的低放射性废物不宜相混和进行综合处理。
环境保护概复习大纲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环境科学是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这一系统的发生、发展和调控的科学。
2.环境科学是介于社会科学、技术科学、及自然科学之间的边际科学。
它的核心是环境学。
3.在《我们的共同未来》报告中,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公平性原则,包括本代人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及公平分配有限资源。
(2)持续性原则: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3)共同性原则:是全球发展的总目标,必须是全球人民的共同行动。
5.人类生存环境可分为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环境质和星际环境第二章生态学基础1.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研究的中心,它是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
2.生态系统的组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另一类是非生物成分,即各种环境要素包括温度、光照、大气、水、土壤、气候、矿物质和非生物成分的有机质。
3.生态平衡应包括三个方面结构上平衡、功能上平衡及输入、输出物质数量上的平衡。
4.食物链: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形成以食物联接起链锁关系种类:捕食性,腐食性,寄生性第三章可持续发展战略1.中国21世纪议程可分为4个部分(1)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2)经济可持续发展;(3)社会可持续发展;(4)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第四章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1.自然资源可分为三类:(1)可更新资源,如水资源、生物资源;(2)不可更新资源,如矿藏;(3)恒定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
2.造成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原因是:(1)耕地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
(2)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3)土地污染。
(4)土壤次生盐渍化。
(5)管理不善,重用轻养,土地肥力下降。
3.生物多样性是指:植物、动物、微生物和生态系统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环境的概念(以环境科学的概念为主)
2、环境的分类(按主体分类和按成因分类)
3、自然环境的要素包括哪些?
4、环境的特性有哪些?
5、如何理解环境的整体性?
6、如何理解环境的隐蔽性和滞后性?
7、什么是环境问题?
8、环境问题分类?
9、两次环境问题高潮出现的时间是什么?
10、两次环境问题高潮时期各具有什么特点?引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1、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
12、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13、环境科学诞生于什么时间?
第二章大气环境
1、大气的垂直分层?
2、大气的组成分类?
3、大气污染的分类?
4、大气污染物的分类
5、温室气体
6、酸雨的定义?
第三章水体环境
1、水体污染的类型?
2、水质指标COD,BOD的含义?
3、城市污水处理分级?
第四章土壤环境
1、土壤背景值和土壤环境容量的概念?
2、土壤污染具有什么特点?
3、土壤污染物的分类?
4、土壤污染的类型?
第五章固体废物与环境
1、什么是固体废物?
2、固体废物处理和固体废物处置各是什么意思?
3、固体废物的分类?
4、固体废物污染的特点?
5、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技术政策?
第六章物理环境
1、噪声污染?
2、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明确规定的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分别是多少?
3、噪声控制的原则?
4、光污染?
第七章生物环境
1、生态系统的功能?
2、生物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
4、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八章环境管理
1、“三同步、三统一”方针?
2、我国环境管理的三大基本政策是什么?
3、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有哪些?
第九章环境科学技术与方法
1、环境监测分类?
2、什么是环境监测?
3、环境评价?
4、环境影响评价应遵循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