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济南的冬天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陕西省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济南的冬天课件新人教版

123456789
课文研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3. 阅读文章第一段,找到关于冬天天气特点的三处对比,填 写到表格中。
123456789
立足点 特点 其他城市 特点
作用
①内容上: 突出济南冬
济南 无风 北平
C. 刮 大风
天“温晴”的特点
②结构上:
引出下文对
“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的描绘
123456789
立足点 特点
济南
A.
响
晴
其他 城市
伦敦
特点 多雾
济南
B.
温
热带地
D.
日
晴
区
光毒
作用
①内容上: 突出济南冬
天“温晴”的特点
②结构上: 引出下文对
“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的描绘
123456789
4. 你和小秦、小萌就文中语言的品析展开了讨论。 小萌:“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这句 话里的“慈善”是什么意思? 你:① 这里是“温晴”(温暖、暖和)的意思 。
语句:雪学会调皮了,真冰雪聪明! 批注角度:从修辞的角度进行批注。 批注内容:(2)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表现了雪的
“调皮、聪明”,将雪赋予人的品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雪悄无声息地下在夜里,下在远离城市的地方(1分),但作
者并未有责备之意,表现了雪的顽皮可爱,表达了作者对
雪的偏爱(1分)。
123456789
(1)第①句中“结晶”一词的词性是 名词 。
(2)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到下面。 ③经典是我们汲取人生智慧的永不枯竭的。 答案:经典是我们汲取人生智慧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课文研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3. 阅读文章第一段,找到关于冬天天气特点的三处对比,填 写到表格中。
123456789
立足点 特点 其他城市 特点
作用
①内容上: 突出济南冬
济南 无风 北平
C. 刮 大风
天“温晴”的特点
②结构上:
引出下文对
“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的描绘
123456789
立足点 特点
济南
A.
响
晴
其他 城市
伦敦
特点 多雾
济南
B.
温
热带地
D.
日
晴
区
光毒
作用
①内容上: 突出济南冬
天“温晴”的特点
②结构上: 引出下文对
“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的描绘
123456789
4. 你和小秦、小萌就文中语言的品析展开了讨论。 小萌:“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这句 话里的“慈善”是什么意思? 你:① 这里是“温晴”(温暖、暖和)的意思 。
语句:雪学会调皮了,真冰雪聪明! 批注角度:从修辞的角度进行批注。 批注内容:(2)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表现了雪的
“调皮、聪明”,将雪赋予人的品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雪悄无声息地下在夜里,下在远离城市的地方(1分),但作
者并未有责备之意,表现了雪的顽皮可爱,表达了作者对
雪的偏爱(1分)。
123456789
(1)第①句中“结晶”一词的词性是 名词 。
(2)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到下面。 ③经典是我们汲取人生智慧的永不枯竭的。 答案:经典是我们汲取人生智慧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第2课《济南的冬天》习题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1)

小文: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真美!
返回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10.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在冬日带领游客来济南观光, 请你设计一段导游词。 ______示__例__:__大__家__好__!__今__天__我__向__大__家__介__绍__济__南___冬__天__ _的__景__色___。__济__南__的__冬__景__非__常__美__,__天__蓝__水__绿__。__这___里__的__ _天__越__晴___,__水__藻__越__绿__。__天__空__倒__映__在__水__里__,__显__得___更__蓝__ _了__;__白___云__倒__映__在__水__里__,__显__得__更__白__了__。__一__眼__望___去__,__ _一__片__蓝__、__绿__、__白__相__接__的__景__色__,___多__么__迷__人__啊__!_______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12. 作者所写的北平的夏天有着怎样的特点?他是怎样呈现这 一特点的? _____特__点__:__在___太__平__年__月__,__北__平__的__夏__天__是__很__可__爱__的__,__有__着__ _丰__富__而__美__味__的__瓜__果__等__吃__食___。__作__者__写__“__北__平__的__夏__天__”__将__视__ _点__聚__焦__在__应__季__的__瓜__果__等__吃__食___上__,__使__内__容__更__加__具__体__、__细__致__、 _独__特__;__按__照__时__间__顺__序__介__绍___了__不__同__时__间__段__的__瓜__果__,__又__重__点__ _介__绍__了__不__同__品__种__的__杏__子___,__略__写__其__他__的__瓜__果__,__详__略__得__当__,__ _富__有__层__次__;__用__细__腻__的__笔__触___、__生__动__的__语__言__、__形__象__的__修__辞__手__ _法__表__现__各__种__瓜__果__的__特__点__,__令__人__印__象__深__刻___。_____________返_ 回
返回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10.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在冬日带领游客来济南观光, 请你设计一段导游词。 ______示__例__:__大__家__好__!__今__天__我__向__大__家__介__绍__济__南___冬__天__ _的__景__色___。__济__南__的__冬__景__非__常__美__,__天__蓝__水__绿__。__这___里__的__ _天__越__晴___,__水__藻__越__绿__。__天__空__倒__映__在__水__里__,__显__得___更__蓝__ _了__;__白___云__倒__映__在__水__里__,__显__得__更__白__了__。__一__眼__望___去__,__ _一__片__蓝__、__绿__、__白__相__接__的__景__色__,___多__么__迷__人__啊__!_______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12. 作者所写的北平的夏天有着怎样的特点?他是怎样呈现这 一特点的? _____特__点__:__在___太__平__年__月__,__北__平__的__夏__天__是__很__可__爱__的__,__有__着__ _丰__富__而__美__味__的__瓜__果__等__吃__食___。__作__者__写__“__北__平__的__夏__天__”__将__视__ _点__聚__焦__在__应__季__的__瓜__果__等__吃__食___上__,__使__内__容__更__加__具__体__、__细__致__、 _独__特__;__按__照__时__间__顺__序__介__绍___了__不__同__时__间__段__的__瓜__果__,__又__重__点__ _介__绍__了__不__同__品__种__的__杏__子___,__略__写__其__他__的__瓜__果__,__详__略__得__当__,__ _富__有__层__次__;__用__细__腻__的__笔__触___、__生__动__的__语__言__、__形__象__的__修__辞__手__ _法__表__现__各__种__瓜__果__的__特__点__,__令__人__印__象__深__刻___。_____________返_ 回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济南的冬天》课件(共36张PPT)

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人说等起毒修 冬辞,日手尤法其相的是作中比用国。北较方的后寒冬,,脑给海中人浮现的的多感是朔受风怒是号、:冰封无雪飘风、天、寒地响冻的晴萧条和画面温。 晴,天气暖和
他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
镶(上1)安( 济南适) 冬天,美奇,三迹美(在面温晴环)的天山气,,没有山呼呼是的风温声,静没有、浓重隽惨淡秀的灰的雾,,水是绿色、澄澈的。
(2)济南冬天美,美在阳光朗照的小山温情可爱,像个小摇篮;
宽敞(
)
看护(
)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
并文且运用中了拟哪人的手一法,把个“色彩词写出了济南的冬天独具一格的风貌?
温晴
第一自然段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济南冬
天的总体特点?
异地之冬: 北平
伦敦( dūn ) 奇迹( jì ) 看护( kān ) 水藻( zǎo )
髻儿( jì )
预习与交流
2.解释下面词语。 (1)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2)温晴:指天气极为晴朗、明亮、温和。 (3)安适:安静而舒适。 (4)出奇:特别、不寻常。 (5)秀气:清秀、小巧玲珑。 (6)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出雪动人的形态; 第一课时
边”? 这与前文的“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的
描写相联系,紧紧连接、绵亘的山脉覆盖了
雪,远远看去自然就成了镶在蓝天上的一道
银边。
(4)全段写“小雪”之美妙,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描 写雪后的山景?
按照空间顺序 ,即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 写出了秀美的雪后山景。
(5)雪后山景“妙”在哪些地方?
着”,多么美妙的理想境界!
安徽专版2022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济南的冬天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2 济南的冬天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新知积累·基础练
(1)zǎo 贮 chéng 毯
1 (2)A
(3)空中 半空中 天上 (4)比喻
2A B
(1)将“明朗”和“清鲜”调换位置
4 (2)将“草原”和“回味着”调换位置 5
(3)示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3A
老舍 舒庆春 舍予 骆驼祥子 茶馆
6D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2.选择最恰当的词,将对应字母填在横线上。 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
很暖和安适地____A____(A.睡着 B.躺着 C.放 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____B____(A.吹绿 B.唤醒 C.摇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3.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绿茵茵的草地,踩在上面软软的,空气里弥漫着青
片段练笔
19. 《济南的冬天》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济南的小 山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请你也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一下家乡的冬景,来表现 你的家乡冬天的特点。(100字左右)
例文:
真是大雪纷飞啊!雪好像在为即将离去的冬天送行。天 空中无数的雪花,随风飘扬着,是那样洁白。她在空中尽情 地飞舞,尽情地扭动着她美丽的六角形身姿……洁白的雪花 轻轻降落在地上,把大地装扮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草味儿,置身其中,我们仿佛回到了童年。(比喻) B.我仿佛能看到富士山的雪峰,听到恒河的水声,闻
到牛津的花香。(排比)
C.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 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 吧,这儿准保暖和。”(比拟)
D.秋天的枯叶轻叹一声,从枝头飘落,投入大地的怀抱。 (拟人)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新知积累·基础练
(1)zǎo 贮 chéng 毯
1 (2)A
(3)空中 半空中 天上 (4)比喻
2A B
(1)将“明朗”和“清鲜”调换位置
4 (2)将“草原”和“回味着”调换位置 5
(3)示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3A
老舍 舒庆春 舍予 骆驼祥子 茶馆
6D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2.选择最恰当的词,将对应字母填在横线上。 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
很暖和安适地____A____(A.睡着 B.躺着 C.放 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____B____(A.吹绿 B.唤醒 C.摇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3.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绿茵茵的草地,踩在上面软软的,空气里弥漫着青
片段练笔
19. 《济南的冬天》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济南的小 山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请你也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一下家乡的冬景,来表现 你的家乡冬天的特点。(100字左右)
例文:
真是大雪纷飞啊!雪好像在为即将离去的冬天送行。天 空中无数的雪花,随风飘扬着,是那样洁白。她在空中尽情 地飞舞,尽情地扭动着她美丽的六角形身姿……洁白的雪花 轻轻降落在地上,把大地装扮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草味儿,置身其中,我们仿佛回到了童年。(比喻) B.我仿佛能看到富士山的雪峰,听到恒河的水声,闻
到牛津的花香。(排比)
C.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 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 吧,这儿准保暖和。”(比拟)
D.秋天的枯叶轻叹一声,从枝头飘落,投入大地的怀抱。 (拟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课件新人教版

花衣被吹动,山的肌肤
拟人,以动写静,写出 动人的情态。
山腰—露粉色
害羞
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 女,写出雪的情态。
比较下面几组语句的优劣,说说好在哪儿。
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 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 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运用了比喻、拟人,把山写得小巧秀丽, 充满温情。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 天也特别暖和
品味
• 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 • 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 •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 • 雪露了点粉色。
品味语言
• 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 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 枝的垂柳像日本看护妇
这句话含有两个比喻,一是将树尖的雪 比作“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 二是将树尖顶雪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 妇”。比喻贴切地表现了雪后树的秀美。
山尖—全白(镶银边)
如洗的蓝天与似银 的雪相映生辉;
山坡—白雪黄草(穿花衣) 比喻,白雪与暗黄的草
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澄清 ——清澈明亮。
讨论:本文该怎样朗读?
点拨:要读出喜爱的感情 语速较慢 语调要柔和 语气要亲切
听录音朗读,把握全文
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b.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c.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济南冬天总的特点 : 温晴
景物 阳光、山、雪、水…
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 表现出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 情。
小城:晒 睡 醒 —暖和舒适
小山:围 保暖 小摇篮 —可爱 充满温情
人们:含笑 不着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课件(共43张PPT)

2、二者的表达效果略有差别。虽然二者都具有使形象更 加生动、鲜明的修辞效果,但比喻重在“喻“,即通过甲乙 的相似来揭示事物的本质或特点,阐明事理;比拟重在 “拟”,即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
3、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仍是两种事物,比拟中的甲事物 和乙事物则彼此交融,浑然一体。
课文中多处用到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请从课 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
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 景色。“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 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 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 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描绘了雪色娇美 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 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 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 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 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 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阳光朗照下的山
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水
城外的远山
景
喜爱,赞美
速读2-5自然段,讨论: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好 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光,又写了水色,各突出 了什么特点?
阳光朗照下的山
睡
阳
老城 醒 暖和安适
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围
朗 小山
可爱 (比喻拟人)
照
像小摇篮
温暖
下
的 山
含笑
人们
侧面描写
不着急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 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 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对比
3、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仍是两种事物,比拟中的甲事物 和乙事物则彼此交融,浑然一体。
课文中多处用到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请从课 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
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 景色。“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 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 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 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描绘了雪色娇美 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 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 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 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 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 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阳光朗照下的山
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水
城外的远山
景
喜爱,赞美
速读2-5自然段,讨论: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好 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光,又写了水色,各突出 了什么特点?
阳光朗照下的山
睡
阳
老城 醒 暖和安适
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围
朗 小山
可爱 (比喻拟人)
照
像小摇篮
温暖
下
的 山
含笑
人们
侧面描写
不着急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 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 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对比
统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济南的冬天》课件

济济南南的的冬冬天天
老老 舍舍
检查预习
比一比,看谁记得牢。
老舍,原名( )字( )。 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著名
作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 “人民艺术 家”。著名作品有《 骆驼祥》子 《 龙须沟 》 《 茶馆 》《 四世同堂》 等。话剧《 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 方舞台上的奇迹” 。
❖ 老舍于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 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 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 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 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于 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 写成的。
1.请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济南 的冬天”的气候特点,试分析第1段 说说作者用了什么写法来表现这个特 点的。
2、老舍先生主要通过哪些景物来 描写 “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画卷 ? (温馨提示:请阅读2-5段进行分析)
品读知美之景美
❖ 文章紧紧围绕济南的冬天 “温情” 这一特点,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山”和“ 水”,呈现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 暖的动人图景。你能根据2-5段的描述,给
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服务的,那么作者把济 文古章人紧云紧:围“绕一济切南景的语冬皆天情“语温情””写这景一是特为点表,达描作绘者了济的南某冬种天思的想“感山情”服和务“水的”,,那呈么现作给者读把者济一南幅山冬清天水的秀山、水天写蓝得地如暖此的动之人美图,景是。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呢?
古北人京云人:,“老一 舍切 是景他语 最皆 常情用语 的” 笔写 名景 ,是 著为 名表 作达 家作 。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服务的,那么作者把济南冬天的山水写得如此之美,是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呢?
老(北可舍京从,人用原词,名或老(修舍辞方是)法他字角最(度分常析用))的。笔名,著名作家。
安徽省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济南的冬天课件新人教版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示例一:“晨光尽洒,蓝天白云下,芦花如雪肆意飞扬, 在水光中映出美丽的倒影”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 分)生动形象地写出芦花飘扬时的优美迷人,富有动态美 和画面感,(1分)表达了作者对芦花的喜爱之情。(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中考趋势·新考法】有同学认为本文可以作为类文阅 读编入本册第一单元,请结合单元导语,说说你的看 法。(4分)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 然生生不息,四时景物美不胜收。本单元课文描绘了多 姿多彩的四季美景,用文学语言营造了富有诗意的美的 情境,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5. [审美创造]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请按要求赏析下列 句子。 (1)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 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从修辞的 角度赏析)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 薄雪写成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表现了济南冬天 的无限生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我认为可以。(1分)因为本文主要描写了穆柯寨冬 日的芦苇荡,与“四时美景”的单元内容有关联。(1分) 同时语言优美生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描摹 了霞光漫照图、芦花纷飞图等迷人画面,表达了作者对 芦花的喜爱之情,(1分)抒发了作者向往宁静的心,符合 单元“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的人文主 题。(1分)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7-8页第6-10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小皖梳理作者的行踪时,发现文中蕴藏着景物美,请你帮 忙完善。(2分)
示例一:“晨光尽洒,蓝天白云下,芦花如雪肆意飞扬, 在水光中映出美丽的倒影”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 分)生动形象地写出芦花飘扬时的优美迷人,富有动态美 和画面感,(1分)表达了作者对芦花的喜爱之情。(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中考趋势·新考法】有同学认为本文可以作为类文阅 读编入本册第一单元,请结合单元导语,说说你的看 法。(4分)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 然生生不息,四时景物美不胜收。本单元课文描绘了多 姿多彩的四季美景,用文学语言营造了富有诗意的美的 情境,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5. [审美创造]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请按要求赏析下列 句子。 (1)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 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从修辞的 角度赏析)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 薄雪写成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表现了济南冬天 的无限生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我认为可以。(1分)因为本文主要描写了穆柯寨冬 日的芦苇荡,与“四时美景”的单元内容有关联。(1分) 同时语言优美生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描摹 了霞光漫照图、芦花纷飞图等迷人画面,表达了作者对 芦花的喜爱之情,(1分)抒发了作者向往宁静的心,符合 单元“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的人文主 题。(1分)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7-8页第6-10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小皖梳理作者的行踪时,发现文中蕴藏着景物美,请你帮 忙完善。(2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 人害怕。(晴朗无云) B.那些小山太秀.气.!(娇柔而秀美) C.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清澈明亮) D.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灵活而不可捉摸)
3.下文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C )
顺序,从________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各个山部的光、
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
色、态展现出来,有层次,有个性,突出了雪后小山秀美的景色和娇美的情
态。
9.选文写景的几个层次,全都把客观景物与作者的主观感受结合起来了。 结合原文填写下表。
客观景物
主观感受
矮松青黑,树尖上顶着
7.分析下列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1)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准确地表现出树尖上一髻白花的位置和形状。
(2)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用拟人的手法描绘出了夕阳照射下山腰小雪的情韵,写出了小雪的 神态。
8.本段在结构上采用了___总__—__分__—__总___,围绕一个“妙”字,依照空间
白雪
①好像日本看护妇
②山尖全白了
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③一道儿白, 一道儿暗黄
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 的花衣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 ④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的薄雪上
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10.下面这句话,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语气?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与天气商量的语气,好似在征求、恳请对方。是一种疼惜的口吻,流露出 作者对济南山水的爱怜和赞美之情。 11.本段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小雪”。这“下小雪”的“妙”处是什么? 妙在使小山更秀气。
17.【仿写点:拟人】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 思想情感。正确运用拟人,可以使读者对所描写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 且可以感受到描写者的感情,并产生情感的共鸣。同学们在运用拟人的修辞 手法时,要注意把物当作人来写要对事物有真情实感,并且不能违反事物本 身的特点。例如写月亮,就不能写它的光很热。
冬景 贾平凹 ①早晨起来,匆匆到河边去,一个人也没有,那些成了固定歇身的石凳儿, 空落着,连烫烟锅磕烟留下的残热也不存,手一摸,冷得像烙铁一样地生疼。 ②有人从河堤上走来,手一直捂着耳朵,四周的白光刺着眼睛,眯眯地睁 不开。天把石头当真冻硬了,瞅着一个小石块踢一脚,石块没有远去,脚被 弹了回来,痛得“哎哟”一声,俯下身去。
⑨这家老婆婆,穿得臃臃肿肿,手背上也戴了蹄形手套,在炕上摇纺车。 猫儿蜷在身边,头尾相接,赶也赶不走,孩子们却醒得早,扒在玻璃窗上往 外看。玻璃上一层水汽,擦开一块,看见院里的电线,差不多指头粗。
⑩“奶奶,电线肿了。” ⑪“那是落了雪。”奶奶说。 ⑫“那你在纺雪吗?线穗子也肿了。” ⑬他们就跑到屋外去,张着嘴,让雪花落进去,但那雪还未到嘴里,就总 是化了。他们不怕冷,尤其是孩子。互相抓着雪,丢在脖子里,大呼大叫。
14.第⑥段中的“最安静”反衬了下文中主要有哪些对象不安静? 小媳妇、老婆婆和孩子们。 15.品析文中第段语句之妙。 巧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摹出电线上的雪越积越厚的情景。 16.本文前后两部分写的都是人与自然,但侧重点不同,表现的内涵也不 同,试着说一说。 前一部分侧重写自然,表现大自然的威力;后一部分侧重写人,表现人的 活力。
③一只狗,白茸茸的毛团儿,从冰层上跑过对岸,又跑过来,它在冰面上 不再是白的,是灰黄的。后来就站在河边被砸开的一块冰前,冰里封冻了一 条小鱼,一个生命的标本,狗便惊奇地汪汪大叫。
④田野的小路上,驶过来一辆拉车。套辕的是头毛驴,样子很调皮,公羊 般大的身子,耳朵上、身肚上长长的一层毛。主人坐在车上,脖子深深地缩 在衣领里,不动也不响,一任毛驴跑着。落着厚霜的路上,驴蹄叩着,干而 脆地响,鼻孔里喷出的热气,向后飘去,立即化成水珠,亮晶晶的挂在长毛 上。
⑤有拾粪的人在路上踽踽(jǔ jǔ)地走,用铲子捡驴粪,驴粪却冻住了。他 立在那里,无声地笑笑,做出长久的沉默。有人在沙地里扫树叶,一个沙窝 一堆叶子,全都涂着霜,很容易抓起来。扫叶人的手已经僵硬,偶尔被树枝 碰了,就伸着手指在嘴边,笑不出来,哭不出来,一副不能言传的表情,原 地吸溜打转儿。
⑥最安静的,是天上的一朵云,和云下的那棵老树。 ⑦吃过早饭,雪又下起来了,没有风,雪落得很轻,很匀,很自由。在地 上也不消融,虚虚地积起来,什么都掩盖了,连现象都模糊了。天和地之间, 已经没有了空间。 ⑧只有村口的井,没有被埋住,远远看见往上喷着蒸气,小媳妇们都喜欢 来井边洗萝卜,手泡在水里,不忍提出来。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B.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C.这里春花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D.我们清晰地听到小溪里潺潺的水声和粼粼的波纹。
5.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绘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 人的美景。 B.文中描绘了如下几幅图画:阳光下济南全景;冬日山景;清亮的水色。 C.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时,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 的词语和贴切的比喻、拟人,描绘出济南冬天的景色,流露出自己的赞美之 情。 D.文章开头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三组对比,反衬出北平、伦敦、 热带地区三处令人讨厌的气候。
12.本文写冬景,根据时间转换可分为两部分。 (1)写出时间转换的词语:__早__晨__起__来__;__吃__过__早__饭________。 (2)第一部分以霜为背景,第二部分以雪为背景。 13.第②段写河堤的冬景。其中一个带有幽默味的镜头是:____________ __石__块__没__有__远__去__,__脚__被___弹__了__回__来__,__痛__得__“__哎__哟__”__一__声__,__俯__下__身__去_________。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 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 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 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 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 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 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2 济南的冬天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单单.( dān )
澄.清( chénɡ )
宽敞.( chanɡ ) 安适.( shì )
秀.气( xiù ) 镶.边( xiānɡ ) 空灵.( línɡ ) 肌肤.( fū )
暖和.( huo ) 着.落( zhuó ) 贮.蓄( zhù ) 地毯.( tǎn )
(3)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观光,请追随老舍的足迹, 设计一段导游词。
示例:大家好!今天由我来向大家介绍济南冬天的景色。济南的冬景非常 美,天蓝水清。这里的水不但不结冰,反而能看到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 藻很绿,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边还有许多柳树,柳枝倒映在河水里,显 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河水里,显得更蓝了;白云倒映在河水里,显得更白 了。这里的景色多么迷人啊!希望大家能玩得愉快。
如文中作者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 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 呢”,这些都表现出了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请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写你印象中的冬天吧。(不少于100字)
春天的雨,(
)而温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
(
)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雪,(
)而温厚,为庄稼带来多情的
呵护。
A.细腻 凉爽 迅疾 慈祥
B.凉爽 迅疾 慈祥 细腻
C.细腻 迅疾 凉爽 慈祥
D.凉爽 细腻 慈祥 迅疾
【解析】细腻:①细致光滑;②(描写、表演等)细致入微。凉爽:凉快。 迅疾:指迅速;疾速;快速。慈祥:和蔼安详。根据语意描写春雨只能用 “细腻”,排除BD。形容夏天的雷迅速只能选“迅疾”,排除A。结合描 写秋天的风用“凉爽”比较好,形容冬天的雪多情只能用“慈祥”。
6.学习了《春》和《济南的冬天》后,七年级(3)班同学开展“感受名家 笔下大自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感悟填空。 朱自清的《春》描绘了一幅___生__机___勃__勃___________的春景,老舍的《济 南的冬天》描绘了_____温__暖__晴__朗________的冬天。
(2)请列举描写四季的诗词,在横线上对应填写。 春天:_乱__花__渐__欲__迷__人__眼__,__浅__草__才__能__没__马__蹄__。___ 夏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冬天:__孤__舟__蓑__笠__翁__,__独__钓__寒__江__雪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