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科抗菌药物
我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般 资 料 :采 用 回顾 性 的调 查 方法 ,在 2 0 07 年 (3 8 病例 )至 2 0 16 份 0 8年 ( 7 9份病 例 )呼吸 10 内科 3 8 0 7份 病例 按 1 % 的 比例 随机抽 取 3 7份进 0 0 行 了调查 ,病人 年 龄 1 7~8 9岁 。男 性 16人 ,占 7 5 . % ,女 性 1 1 , 占 4 . % 。平 均 住 院天 数 73 3人 27 1 . 2 1 ,抗 菌 药 用 药 时 间 最 长 达 2 d 0 4± . d 4 ,最 短 1 ,平 均用 药 天数 9 9± . d d . 4 3 。主要 临 床诊 断 为 : 肺部 感染 合并 支气 管哮 喘 、肺 气肿 、呼衰 、慢 性支 气 管炎 、肺炎 、慢性 阻塞 性肺 病 、哮喘及 侵袭性 真 菌感 染等 。 方 法 :详 细 统 计 每 例 患 者 抗 菌 药 物 的应 用 情 况 ,内容 包括 患者 的年龄 、性 别 、临床诊 断 、人 出 院时 间、药 品名称 、用法 用量 、用 药时 间 ,联 合用 药情 况 、细菌 培养及 药敏 实验 ,用 药前后 的体 温及 患 者过 敏等情 况 ,按 预先 设计 的表 格完成 各项 调查
包 头 医学 2 1 第 3 0 0年 4卷第 3期
我 院呼 吸 内科 抗 菌 药物 使 用情 况 分析
于美玲 ,万春梅 ,于 欣 ,杨 英 。
检 验 系;
喵 物 床・ 临
(.宁夏 医科 大学附属 医院 药剂科 ;2 1 .宁夏 医科 大学
3 .宁夏 医科 大学
0 5级 ;宁夏
1 资料与 方法
用或 重复使 用 ;⑤盲 目使用 高档 次的抗 菌药物 。
240份呼吸科住院病历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逐年 下降 , 主要 由于在 我 国应用 十 分普 遍 , 菌对 其 耐 药率 细 高[ 。氨基糖 苷类药物毒副作用较大 , 5 ] 为二线抗 菌药物 , 而其
销 售 金 额 却 逐 年 上 升 , 种 现 象 提 示 目 前 国 内 医 药 市 场 经 济 这 体 制 下 的 宣传 促 销 手 段 对 医 院 追 求 经 济 效 益 的 部 分 影 响 。抗
[] 纪沙 , 雯 玲.6 2 胡 7 8例 老 年 患 者 应 用 抗 感 染 药 物 的 合 理 性 评 价 [] 中国 药 房 ,0 6 1 (5 :10 J. 2 0 ,7 1 ) 1 5 .
[ ] 国家药典委员会. 3 中国药典 临床 用药须知——化学 药和 生物制品卷 I ] 北京 : s. 人民卫生出版社 ,0 5 4 760 2 0 :5—0 .
菌药物使 用构成 比的变化 , 原来 不常用的药物使 用逐渐增 多 ,
如 磷 霉 素 类 、 他 』 内 酰 胺 类 , 物 选 择 范 围 越 来 越 大 , 理 其 9 一 药 从 论 上 讲 , 同种 类 药 物 的抑 ( ) 机 制 不 同 , 药 种 类 的 增 多 不 杀 菌 用 有 可 能在 一定 程 度 上 避 免 或 延 缓 病 原 菌 耐 药 性 的产 生 [ 。 6 ] 由表 3可 知 , 中销 售 金 额 排 序 列 前 1 3年 O位 的 药 品 均 为 注 射 剂 , 多 数 为 限制 性 应 用 抗 菌 药 物 , 明部 分 医 生 在 抗 菌 大 说
由本 次 调 查 可 知 , 院 在 应 用 抗 菌 药 物 方 面存 在 不 合 理 、 我
呼吸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呼吸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引言:呼吸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是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手段之一,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过度和不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并增加医疗成本。
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呼吸科临床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一、背景:呼吸科感染是临床常见病,抗菌药物的有效使用对于治疗呼吸道感染至关重要。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包括患者和医生之间的不正确观念,呼吸科抗菌药物的使用过度和不合理。
最近,有研究发现呼吸道感染的细菌耐药性逐渐增加,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
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1.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过度和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导致耐药菌株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抗菌药物的滥用会导致对药物的耐受性,使得一些常见的细菌感染无法有效治疗,并增加医疗成本和治疗难度。
2.减少不良反应:抗菌药物的使用不仅会对病原菌产生影响,还会对人体自身机能产生不良反应。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负担。
3.降低医疗成本:抗菌药物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合理使用会增加医疗成本。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药物费用,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病患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策略:1.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综合因素,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避免过度和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2.应用防治原则: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优先选择对致病菌有特异性、耐药性低和副作用小的药物。
对于一些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如普通感冒等,应使用对症治疗,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3.加强药物监测和评估:医生应对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4.提高医护人员的抗菌药物知识和技能:医生和护士应通过持续教育和培训,提高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用药指导的能力。
加强团队合作和交流,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
呼吸科合理用药记录本抗菌药物使用记录

口罩的普及让人们对呼吸系统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呼吸科合理用药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呼吸科领域,抗菌药物的使用记录尤为重要,因为不当使用抗菌药物不仅容易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也会增加患者的治疗负担和不良反应的风险。
建立呼吸科合理用药记录本成为一项必要的工作。
在笔者看来,呼吸科合理用药记录本应该包含以下内容:对于患者个人信息的记录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尊称、芳龄、性别、过敏史、基础疾病等。
对于每次就诊时的主诉、体格检查结果、辅助检查结果和诊断结果也要有详细的记录,以便医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
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要有详尽的记录,包括药名、剂量、频次、疗程等内容,这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从而进行更为科学的治疗方案制定。
当然,建立呼吸科合理用药记录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
对此,笔者认为,应该建立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对于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给予相应的使用指南,让医护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何种情况下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以及如何进行合理的使用。
也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于抗菌药物使用记录的重视程度和准确性。
还可以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让呼吸科合理用药记录本能够更加便捷地进行管理和查询。
建立呼吸科合理用药记录本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也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情况。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呼吸科合理用药记录本能够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质量。
呼吸科合理用药记录本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疗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建立电子化的呼吸科合理用药记录系统将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管理和查询,也更能够减少因人为因素带来的错误记录或信息丢失的情况。
呼吸科合理用药记录本的建立不仅涉及到医护人员的工作规范和标准,更是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更好的管理和运用,以达到更好地治疗效果。
在电子化的呼吸科合理用药记录系统中,可以建立患者的个人档案,包括基本信息、病史、过敏史等,以及将患者每次就诊的主诉、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诊断结果等记录进行电子化保存,实现多次就诊的信息共享和历史病历的追溯。
呼吸科常用药物的使用及管理

2.提倡联合用药——至少应同时使用3种药物。
3.采用全程督导服药——彻底治疗,避免病程迁延,诱发耐药性。
(四)常用抗结核剂量与用法 利福平3片 qd(早晨空腹、顿服) 异烟肼 3片 qd 乙胺丁醇 3片 qd 吡嗪酰胺 2片 Tid
真菌性肺炎:由于真菌感染所引起的肺部炎症称为真菌性肺炎。
窄谱,仅对需氧G-菌——肠杆菌 3.单酰胺菌素类 氨曲南——氨基糖苷类的替代品科及。铜淋绿球菌假、单大胞肠菌埃、希流菌感、嗜沙血雷杆菌菌、
克氏杆菌
4.氧头孢烯类
拉氧头孢(噻吗灵/赛美杰) 氟氧头孢
抗菌谱广——多种G-菌及厌氧菌。 对β-内酰胺酶稳定。
用药观察及护理
头孢类常用药物观察及护理
1. 常规进行皮试,按医嘱执行 2. 皮试液的配制方法:
头孢吡肟 头孢噻利 头孢唑肟
头孢洛林酯 头孢托罗 头孢吡普
特点与应用
①G+菌:较第二代略强,显著超过第三代; ②G-杆菌:较第二、三代弱; ③对青霉素酶稳定,但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较差; ④肾毒性:有。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或强利尿剂合用毒性增加;血清半 衰期短,脑脊液中浓度低; ⑤适用于轻、中度感染。 ①G+菌:较第一代略差或相仿; ②G-菌:较第一代强。对多数肠杆菌有相当活性,对厌氧菌有一定作用, 但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③对多种β-内酰胺酶:较稳定; ④肾毒性:较小。 ①对G+菌较第一、二代弱; ②对G-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及厌氧菌均有较强菌作用; ③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④血浆半衰期长,体内分布广,组织穿透力强,有一定量渗入脑脊液中; ⑤肾毒性:基本无; ⑥适用于:严重感染、病原未明感染的经验性治疗及院内感染。 ①G+菌、G-菌、厌氧菌——广谱,增强了抗G+菌活性; ②抗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属的作用增强; ③对β-内酰胺酶稳定; ④半衰期长; ⑤无肾脏毒性; ⑥用于对第三代耐药的G-杆菌引起的重症感染。 ①超广谱,对大多数耐药G+、G-厌氧菌有效; ②对β-内酰胺酶尤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稳定; ③无肾毒性。
呼吸科120例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1 . 1 一般资料
2 0 1 0年 8~l 2月 医院 呼吸科 出院患 者病 历
中随机抽 取 1 2 0例使用抗 菌药物 的病历 进行 了调查 。患者年
龄2 3—8 2岁 , 中位 年 龄 5 7岁 , 男7 6例 占 6 3 %, 女4 4例 占 3 7 % 。平均住 院天 数 ( 9±1 . 2 ) d 。 主要 临床 诊 断 为 : 肺 部感 染、 自发性 气 胸 、 支气 管 哮 喘、 阻塞 性 肺 炎 、 胸腔积液、 肺 结
头孢 菌素类 。联用 药物 中以左 氧氟沙星注射液 + 头孢菌素 最多用 。抗菌 药使用平 均天数 为 ( 9± 1 . 2 ) d , 抗菌 药物不 合理 使用 情况分析以联合用药不恰当或重 复用药最 多见 。结 论 医 院的呼 吸 内科 的抗 菌药 物使用 情况基 本遵 循安 全、 有效 、 经济 、 合理的原则 。
价( 参 照卫生 部 、 国家 中医药管 理局 和 总后卫 生部 于 2 0 0 4年
疗。以头孢地尼分散片及头孢丙烯片 为主。
2 . 6 病原 学检 查及 药敏 试 验 1 2 0例使 用抗 菌 药物 的病 例 中, 有1 0 2例进行 病原学检查 , 检查率 8 5 %, 检出率 7 3 %; 药敏 试验 率 9 5 %。
本次调查 中发现患者普遍老 龄化 , 医师大多未按照老年 人
2 . 1 抗菌药物应 用情 况
药物见表 1 。
1 2 0例 中, 应用 抗 菌药 物 1 6种 , 其
中使 用最 多的是头孢菌 素类 。抗菌 药物使用 率位 居前 6位 的 表 1 抗 菌药物使用率前 6位
药动学特点调整用药剂量 和给药 的次数 , 需要 医师按照老年 人
药动学特点科学合理 的用药 , 推行个体化 的给药方案 。经验 型
呼吸系统感染抗菌药物治疗

素类、氯霉素、四环素等; 4、 影响核酸代谢,阻碍遗传信息的复制:利福霉素类、氟胞嘧啶、喹诺酮类、甲硝唑等; 5、 其他:(1)抑制细菌叶酸代谢:磺胺类、甲氧嘧啶;(2)抑制结核环脂酸的合成:异烟肼。 (二) 抗菌药物在呼吸道的分布 抗菌药物治疗肺部感染的疗效与药物渗入支气管、肺组织的量密切相
关。正常人全身用药后,支气管、肺组织中的药浓度往往远较血浓度为低,约为血浓度的 1/30-1/40。脂溶 性药物渗透力很大,脂溶性良好的制剂大环内酯类及氯霉素、林可霉素、利福平等较易渗入支气管、肺组织 中,在痰液及支气管分泌物中可达有效浓度。青霉素类和头孢霉素类是通过弥散进入支气管肺组织中,其在 痰中浓度仅为血液中的 1%-10%,因此用于治疗肺部感染时宜给予较大剂量。氟喹诺酮类对大多数呼吸道的 病原菌均有强大的作用,在支气管分泌物中浓度为同期血浓度的 53%-111%,提示有蓄积;肺组织浓度可达 血浓度的 3-4 倍。氨基糖甙类在支气管分泌物中的浓度可血浓度的 5%-40%,可抑制 50%-90%的肠杆菌科 细菌和绿脓杆菌,但是炎性分泌物中的酸性及厌氧环境可影响其抗菌活性,故单独使用时疗效常不满意。
六、 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 1、 尽早明确病原学诊断,经验性用药与针对性用药结合。
3
2、 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的适应症。可用窄谱则不应用广谱,单一用药能控制感染时不应联合用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熟悉抗生素的抗菌活性、抗菌谱、药代动力学特性及不良反应等。
4、 个体化用药,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功能状态及血药浓度等调整用药。
1
需要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衡量操作的利弊、考虑病人的基础疾病和预后等情况才慎重选用。 (三)检测结果诊断意义的判断:(1)确定:①血或胸液培养到病原菌;②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
某院呼吸科门诊抗菌药使用情况

表 1 使用前 10 位的抗菌药物 DDDs 排序
药品名称
规格(g) 数量(g) DDD(g) DDDs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头孢他啶 头孢氨苄 阿奇霉素 莫西沙星 头孢泊肟酯 哌拉西林舒巴坦 青霉素 左氧氟沙星 诺氟沙星
0.228 5 1.000 0 0.250 0 0.250 0 0.400 0 0.050 0 1.000 0 2.400 0 0.100 0 0.100 0
某院呼吸科门诊抗菌药使用情况分析
胡 芳(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药剂科,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摘 要】 目的 了解医院呼吸科门诊抗菌药使用情况,为促进抗菌药合理、经济、有效地使用提供依据。 方法 采 用限定日剂量(DDD)对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合理使用情况进行统计。 结果 呼吸 科 抗 菌 药使 用 率 为 60.25%,青 霉素和头孢菌素使用率最高,其中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他啶、头孢氨苄 DDDs 排名前 3 位 。 结论 该院呼吸科门诊 抗菌药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690.0 189.5 159.0 23.0
7.0 36.0 27.0 2.0 2.0 0.0
1.0 157.665
4.0 47.380
2.0 19.88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科临床用药手册: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法超说明书用法也称未注册用法,其内容包括超适应证、超剂量、超疗程、超适应人群及改变说明书中规定的用药途径与用药间隔时间等。
药品说明书是临床医师处方的最重要依据,但因药物在临床应用中不断有新的发现与经验积累,因此,超说明书用药有其科学性与合理性。
β- 内酰胺类1. 头孢西丁:对偶发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等快速生长的分枝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推荐用于治疗快速生长型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2. 亚胺培南 / 西司他丁:延长静脉输注时间。
(1)治疗 MIC = 4 mg/L 致病菌引起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1 g,1 次 /6 小时,延长滴注时间至 2 小时可增加疗效(B 级);(2)治疗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1g,1 次 /8 小时,静脉滴注 3 小时。
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亚胺培南可用于治疗广泛耐药(XDR)革兰阴性菌感染,对于一些敏感性下降的菌株(MIC 4 ~ 16 mg/L),延长亚胺培南的静脉滴注时间,如每次静脉滴注时间延长至 2 ~ 3 h,可使 T > MIC 延长(B 级)。
3. 美罗培南(1)增加剂量:对于非脑膜炎患者亦可加大给药剂量,如对医院获得性肺炎、中性粒细胞降低患者感染及败血症可增加至 2 g,1 次 /8 小时;(2)延长静脉输注时间:延长或持续输注美罗培南,推荐每次输注持续 3 小时以上(C 级)。
对一些敏感度下降的菌株(MIC 4~16 ms/L),如每次静脉滴注时间延长至 2 ~ 3 小时可使 T > MIC 延长(C 级)。
特别是美罗培南和多尼培南需持续静脉输注 1 ~ 4 小时,以保证给药间隔时血药浓度维持在 MIC 以上(C 级)。
4. 氨曲南:推荐吸入治疗囊性肺纤维化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但不推荐用于其他下呼吸道感染(A 级)。
吸入治疗呼吸道感染因为容易引起过敏和诱导耐药,通常不推荐应用。
但囊性纤维化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清除困难,局部吸入治疗可能有一定疗效。
5. 舒巴坦(1)推荐使用舒巴坦及含舒巴坦的 B-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复合制剂治疗不动杆菌属感染,对于一般感染,舒巴坦的常用剂量不超过 4.0 g/d,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感染参照国外资料推荐可增加至 6.0 g/d,甚至 8.0g/d,分 3 ~ 4 次给药(C 级);(2)建议对于 MDR-AB 引起的肺部及血流感染,舒巴坦的使用剂量必须达到 6 ~ 9 g/d,该治疗剂量的临床有效率为 46% ~ 75%(C 级);(3)高剂量的氨苄西彬舒巴坦(舒巴坦 3 g,1 次 /8 小时,9 g/d),每次持续 1 小时静脉滴注,对控制 MDR-AB 所致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具有与多黏菌素相当的疗效(C 级)。
舒巴坦主要用于耐多药不动杆菌属感染的联合治疗,国外建议剂量可高达9 g/d,但其安全性特别是对肾功能不全者的研究尚不充分。
6. 哌拉西林 / 他唑巴坦:延长滴注时间。
(1)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延长给药时间方案(3.375 g/ 次,1 次 /8 小时,每次滴注 4 小时 ),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并缩短住院时间(C 级)。
(2)延长输注时间(4.5 g/ 次,1 次 /6 小时,使用输液泵延长给药时间至3 小时)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的临床疗效,对较高 MIC 值的革兰阴性菌所致 HAP 的血药浓度更加稳定,临床疗效确切(C 级)。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1. 链霉素: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推荐可选用链霉素 25 mg·kg-1·次 -1,肌内注射,每周 2 次或每周 3 次,联合其他抗菌药物治疗鸟型分枝杆菌及利福平耐药的堪萨斯分枝杆菌感染(A 级)。
2. 阿米卡星: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推荐阿米卡星(10 ~ 15 ms/kg,1 次/d,静脉滴注)联合其他抗菌药物,治疗 HIV 患者播散性鸟分枝杆菌复合群感染(C 级)。
推荐对于严重脓肿分枝杆菌播散性感染,在应用克拉霉素 6 个月的基础上,可在初始 2 ~ 6 周内加用阿米卡星(7.5 ~ 10.0 ms/kg,1 次 /d,静脉滴注)及亚胺培南或头孢西丁治疗(C 级);偶然分枝杆菌感染可选用阿米卡星(7.5 ~ 10.0 ms/kg,1 次 /d,静脉滴注)联合头孢西丁及丙磺舒治疗 2 ~ 6 周,然后口服 TMP-SMX 或多西环素 2 ~ 6 个月(C 级)。
3. 奈替米星抗菌谱与庆大霉素相似:观察了奈替米星日剂量单次给药和 3 次给药方案在严重系统感染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表明,日剂量单次用药的临床疗效要优于日剂量 3 次给药(C 级)。
喹诺酮类抗菌药1. 氧氟沙星:对于耐多药结核(MDR-TB)患者,推荐联合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氧氟沙星(A 级)。
2. 左氧氟沙星:推荐 MDR-TB 患者联合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氧氟沙星(A 级)。
推荐 MDR-TB 患者使用新一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750 mg/d 或更高剂量)(A 级)。
对于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风险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推荐治疗方案为抗假单胞菌的头孢类药物、含 B- 内酰胺酶抑制剂的青霉素族药物和碳青霉烯类药物其中之一,联合环丙沙星治疗。
而环丙沙星的替代药物可选用高剂量左氧氟沙星,750 mg/d 或 500 mg/ 次,2 次 /d(A 级)。
3. 莫西沙星:对于 MDR-TB 患者,推荐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及氧氟沙星(A 级)。
评估强化期采用高剂量利福平(600 mg·kg-1·次 -1)和高剂量莫西沙星(800 mg·kg-1·次 -1)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价值。
经过14d 强化治疗后继续标准抗结核治疗(常规剂量、四联疗法)。
结果显示,高剂量利福平改善了患者存活率,而高剂量莫西沙星虽然对存活率无影响,但血浆和脑脊液药物浓度成比例增加,提高了疗效,同时并未观察到高剂量利福平和高剂量莫西沙星增加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C 级)。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 红霉素:长期应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患者存活率较给予常规抗生素及抗假单胞菌抗生素者明显提高(B 级);长期应用红霉素可以减少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急性发作次数,改善肺功能;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降低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频率,最佳剂量和疗程目前并不确定。
红霉素与后面提到的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类似,除抗菌作用外,还具有非特异性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可长期服用治疗 DPB。
长期应用用于预防慢阻肺、支气管扩张急性发作的安全性基本得到证实,但对下呼吸道细菌微生态平衡有何影响尚不清楚。
2. 阿奇霉素(1)长期应用阿奇霉素可能改善囊性肺纤维化(CF)患者的肺功能,减少急性发作。
将阿奇霉素作为治疗的推荐药物之一 (A 级);(2)使用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反复发作的支气管扩张症有一定效果;(3)长期应用阿奇霉素可减少慢阻肺急性发作的次数及住院次数;(4)可改善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者的肺功能;(5)可用于弥散性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
3. 克拉霉素:长期小剂量使用克拉霉素,可有效改善慢性鼻 - 鼻窦炎的临床症状;可改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临床症状及活动耐力;作为红霉素的替代药物治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疗程与红霉素类似。
4. 罗红霉素:长期小剂量服用罗红霉素,可以改善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可改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临床症状、活动耐力及生命质量;可有效改善慢性鼻 - 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多肽类及脂肽类抗生素1. 多黏菌素包括多黏菌素 B 和多黏菌素 E(黏菌素):吸入治疗:多黏菌素 E(干粉剂型、喷雾剂型、注射剂)单药或联合其他抗生素吸入治疗慢性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1)采用多黏菌素 E 粉剂 25 ~ 160 mg/d,分 2 次吸入,可显著降低囊性纤维化(CF)患者痰菌负荷,且不影响患者的肺功能。
(2)多黏菌素 E 单药或联合妥布霉素吸入治疗可显著缩短非 CF 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住院时间和静脉抗生素的使用量,且两药联合吸人疗效较单药更好。
(3)泛耐药革兰阴性菌所致医院获得性肺炎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HAP/VAP):多黏菌素 E 吸入联合静脉多黏菌素或其他敏感抗生素治疗可显著提高细菌的清除率、缩短抗生素疗程和住院时间。
不推荐单独使用多黏菌素吸入治疗泛耐药革兰阴性菌所致 HAP/VAP。
超剂量:众多回顾性研究发现多黏菌素的疗效与其剂量密切相关。
评论: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已成为我国院内感染的最主要致病原,可供选择的抗菌药物又十分有限,多黏菌素将是重要的选择之一。
但由于其较强的毒副作用,临床应用受到限制,不主张单独应用多黏菌素治疗,建议联合其他敏感抗生素。
2. 万古霉素:为了提高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菌血症、医院获得性肺炎等复杂性感染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推荐万古霉素的血药谷浓度需达 15 ~ 20 mg/L。
为了迅速达到以上目标血药浓度,重症患者可考虑应用 25 ~ 30 mg/kg 的负荷剂量(A 级)。
其他抗菌药物1. 利奈唑胺(1)社区获得性 MRSA(CA-MRSA)肺炎和健康护理相关性 MRSA (HCA-MRSA)肺炎:推荐利奈唑胺为成人和儿童 CA-MRSA 肺炎和 HCA-MRSA 肺炎的治疗用药(A 级)。
(2)持续性 MRSA 菌血症:当致病菌对万古霉素和达托霉素的敏感性降低,可考虑利奈唑胺单药或与其他药物联合作为成人万古霉素治疗失败及持续性 MRSA 菌血症的治疗用药。
(3)治疗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获得理想的临床治愈率和结核菌转阴率。
但目前利奈唑胺治疗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尚无统一的推荐剂量和疗程。
2. 磷霉素:磷霉素 / 妥布霉素联合雾化吸入治疗革兰阴性菌所致慢性下呼吸道感染。
3. 克林霉素:肺孢子菌肺炎(PCP):磺胺甲嗯唑 / 甲氧苄啶(TMP-SMX)是治疗 PCP 的首选药物,但部分患者因 TMP-SMX 的副作用出现不耐受或过敏时,可以选择克林霉素联合伯氨喹啉治疗。
克林霉素联合伯氨喹啉作为治疗 PCP 的备选方案,推荐剂量为 300 ~ 450 mg/ 次,1 次 /6h。
参考文献1.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 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法专家共识 [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