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做事的才气,更要有“混事”的和气
人生养五气:大气、和气、志气、底气、书卷气

人生养五气:大气、和气、志气、底气、书卷气眼界当高远,浩然显大气“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站得高,看得远,局促于一片小天地,不利于提高人生的格局。
做人智商不高没关系,情商不高也问题不大,但做人的格局一定要大。
说白了,你可以不聪明,可以不懂交际,但是一定要大气。
如果一点点挫折就让你爬不起来,如果一两句坏话就让你不能释怀,如果动不动就讨厌人憎恨人,那格局就太小了。
做人有多大气,就会有多成功。
清代林则徐有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
”大气,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经过生活的历练慢慢培养出来的,是一种浑厚有力的浩然正气。
大气,会让一个人举手投足间散发出幽兰般的清雅,竹子般的气节,寒梅般的品味。
明代冯梦龙在《增广智囊补》里说:“能容小人,方成君子。
”大气,会让一个人在为人处世上稳健持重,挥洒自如。
一个大气的人,不是没有七情六欲,而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知进退,懂人心,自求多福,宽容是金;不管多么大的不愉快,也能够做到一笑了之,不让污浊之气在自己的心里驻足,内心永远保存新鲜的空气,让它们滋润自己的心田。
处事宜平易,不争添和气明代洪应明说:“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
”处事平和,为人一团和气,不为无谓的争论浪费时间,少了闲气,有更好的人缘和人脉,自然事事顺利,容易成功。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和气是一种包容的胸怀,是一种协作的精神,是一种团队的意识,是一种和谐的氛围。
和气既是一种外在的形态,更是一种内在的修养。
和气的人才能与人相处,和气的人才能合作共事,和气的人才能事业有成。
和气的人厚德载物,雅量容人,推功揽过,能屈能伸。
“原谅失败者之心,注意成功者之路”,处事方圆得体,待人宽严得宜。
和气的人,热情而不做作,忠诚而不虚伪。
内不见己,外不见人,施恩于人是出于真诚,而不是利用别人来沽名钓誉,信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光明磊落,纯心做人。
困中善负重,忍辱蓄志气人无志不立。
脾气与本事的名言

脾气与本事的名言1.1要永远宽恕一切人,要无数次地宽恕别人,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无罪的,没有一个人不需要宽恕,因此也就没有一个人有权力去惩罚或者纠正别人。
——托尔斯泰《复活》2西方人讲能力,中国人不讲能力。
我们讲本事不讲能力。
有能力没有本事的人迟早是个问题人物。
什么叫本事?有能力还要加上受到大家的欢迎才叫本事。
有能力到处标新立异,处处让人家看不顺眼,这个人迟早是个闯祸的人。
有能力还要尊重别人,让别人有面子,他就会支持你。
——曾仕强3我已经厌倦了嫌恶别人、憎恨别人的生活,厌倦了无法爱任何人的生活。
我连一个朋友也没有,哪怕是一个。
最重要的是,我甚至连自己都爱不起来。
为什么不能爱自己呢?是因为无法爱别人。
一个人需要爱某个人,并且被某个人所爱,通过这些来学习爱自己的方法。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不会爱别人的人,不可能正确地爱自己。
——村上春树《1Q84》4一个人能够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够资格,还因为他有着别人没有的能够让他成为有资格之人的野心,书面化就是所谓的梦想。
——《TA恋爱联盟》5我渐渐了解,我正爱着的人,是一个很难让我了解的人。
他会忘掉我在等待他,却为我写一首歌。
听到那首歌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他对我那样情深。
他有本事令我快乐,也最有本事令我流泪。
他爱上一个人,说不出原因。
不爱一个人,也不会说原因。
他原来是一个不值得依赖的男人。
——张小娴《面包树上的女人》6一个人,并不能因为承受了足够多的苦难,就可以无视,藐视别人的苦难;至少,它还可以让你记住:你没有资格把你的所谓苦难经历当成个人的人生资本,因为付代价的绝不只是你一个人,甚至不只是你的亲朋好友,还有许多完全与你无关的人。
——徐晓《半生为人》7光与影,抉择每个人都是双面的,无一例外。
重要的是抉择,你选择把光鲜亮丽的一面给别人,还是凉薄成性的一面给别人。
有人说前者虚伪,不,他们只是不想对你展现出自己坏的一面。
人人都希望别人喜欢,他们又何尝不是。
有人说后者讨厌,不,总有那么几个人,能让他死心塌地的对那几个人好,只是那几个人中没有你。
能干事要有文化内涵的名言

能干事要有文化内涵的名言1、哪里没有相互间的和睦,哪里就没有生活的富裕。
2、做人不图虚名,讥讽随之消失;做人多干实事,荣誉不期而至。
做人要自由、自主、自立,做人不要自我、自大、自负!3、不要老叹息过去,它是不再回来的;要明智地改善现在。
要以不忧不惧的坚决意志投入扑朔迷离的未来。
4、知耻近乎勇。
5、喜欢纠正别人,其实是掩饰自己弱点。
6、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师婆跳假神。
7、温柔不懦弱,文静不造作,靓丽不妖艳,求异不求怪,贤惠不胆怯,热情不轻浮,自爱不自恋,机敏不多疑!8、“经验”很多时候是人们对“错误”的称呼。
9、做人要靠“二礼”治天下,“三法”定江山。
所谓“二礼”是:彬彬有礼、讲话讲理;所谓“三法”是:想法、看法、做法。
10、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11、不随便拒绝人,也不随便答应人。
不许愿,不吊人家胃口,不在无谓的事情上炫耀自己的'实力。
12、贪睡、困倦、恐惧、愤怒、懒惰、拖延是人性中六种祸患。
节制、静默、秩序、决断、俭朴、勤劳、诚挚、正直、涵养、整洁、宁静、贞洁、谦逊、谨慎、敏捷是做人的三十字方针。
13、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
14、暗中劝戒你的朋友,一定要在大庭广众中称赞你的朋友。
15、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
16、做事宁可慢些,不要太急而错误;做人宁可笨些,不要太巧而败事。
做事可失败,做人不能失败;过去可失败,未来不能失败!17、一个人应养成信赖自己的习惯,即使在最危急的时候,也要相信自己的勇敢与毅力。
18、尊重不喜欢你的人。
19、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20、不诚则有累,诚则无累。
21、做人应自强自立,不因他人言行而动摇初衷;做人应自主自尊,不因遇到困难而灰心丧气。
面对挫折要有自信,面对失败要有傲骨!22、友谊往往是由一种两个人比一个人更容易实现的共同利益结成的,只有在相互满足时这种关系才是纯洁的。
成大器者须气鼓鼓

成大器者须气鼓鼓成大器者须气鼓鼓写,这句话传达的是一个深刻的道理,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必须要有强烈的决心和意志,充满斗志,勇往直前。
成为一个强大的个体是一个充满艰辛和挑战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奋斗,同时坚守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应对失败和挫折,从而不断地在这条路上前进。
首先,成为大器者需要有强烈的决心和意志。
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起起伏伏,挫折和困难是常态,如果没有强烈的决心和意志支撑,很容易就会迷失在困难中,失去前进的勇气。
只有拥有强大的决心和意志,才能在面对困难和压力的时候保持清醒,以积极的态度应对问题,并且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因此,成为大器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坚韧的意志力,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从而逐渐成为无所不能的人。
其次,成为大器者需要充满斗志。
斗志是每个成功人士都不可或缺的品质,只有拥有强烈的斗志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充满斗志的人可以更加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并且不轻易被失败击垮。
斗志可以激励一个人不断进取,充满创造力,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
因此,成为大器者需要时刻保持充满斗志的状态,不抛弃、不放弃、不妥协,坚定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第三,成为大器者需要勇往直前。
勇气是成为大器者的重要品质之一。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会面对种种障碍,包括人生的重大决策、职业的选择、人际关系的处理等等,没有足够的勇气和胆识,我们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
勇敢的人不会轻易退缩,不会屈服于困境,而是勇往直前,勇敢面对挑战。
他们会敢于尝试,敢于冒险,从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因此,成为大器者需要敢于跳出舒适区,去面对挑战,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最后,成为大器者需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
信仰和价值观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他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商业社会中,人们喜欢追求利益,追求更多的财富和地位,但是如果不能坚守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这些追求最终也只是空想。
赢在和气,败在脾气,成在大气

赢在和气,败在脾气,成在大气处事平易添和气,遇事不急磨脾气,能屈能伸养大气。
人生恰如一条河,和气是船,脾气是浪,大气是岸。
无船难过河,浪大水流湍,彼岸是终点。
人活一世,不过是一场修行,把硌人的脾气磨成一团和气,放进生活的炉子里,炼成一粒大气。
1. 赢在和气莎士比亚有句名言,对人要和气,可是不要过分狎昵。
和气不单指脾气温和,也指要有团队精神,能够营造和谐氛围。
和气不是要你做老好人,而是以一颗宽容体谅之心处事待人。
和气致祥,乖气致戾。
曾国藩治理湘军靠的就是“诚”“和”,对待部下宽厚仁慈,作为曾国藩门生的李鸿章在描述曾国藩的日常时称:在营中曾国藩总会等他们一起吃饭。
吃完饭后,大家围坐在一起聊天,这时曾国藩总喜欢讲个小笑话,大家笑的东倒西歪。
咸丰十一年(1861年)李秀成率兵进逼曾国藩大营,祁门危困,有人收拾细软准备逃跑,曾国藩知道后,传令下去说:“贼势如此,有欲暂归着,支给三月薪水,事平仍来营无不介意。
”面对打算弃战而逃的士兵,曾国藩并未痛下狠手,而是宽以待人,体谅他人的难处。
听到这则号令后,士兵们都感到惭愧不已,再也不肯走了。
有人这样评价曾国藩:左帅(左宗棠)严,人不敢欺;李帅(李鸿章)明,人不能欺;曾公(曾国藩)仁,人不忍欺。
和气对人才能得到别人和气相对,针尖对麦芒,两头都是伤。
我们常说“春风和气”,和气就像是拂面的春风,遇上柔柔的风,山会绿,冰会融。
与人相交不是打仗,不用非得分个高下论个输赢,用和气求和谐才能取得双赢。
和则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
2. 输在脾气脾气人人都有,但有脾气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时发脾气。
如果你是对的,你没必要发脾气,如果你是错的,你没资格发脾气。
脾气大不仅伤身,而且也会给自己的生活添绊子。
如果说和气是在为人生路拔荆棘,那坏脾气就是往道路上扔砖头、撒石子,乍一看似乎无所谓,但走在路上难免会被绊个趔趄。
曾国藩早年脾气并不好,其在京任职期间与不少人发生过争执,也得罪过不少人。
曾国藩与他的两位同乡郑小珊、金藻都曾发生过口角,所为的也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结果是,“肆口谩骂,忿戾不顾,几于忘身及亲”。
南怀瑾:有德无才难成事,有才无德办坏事

南怀瑾:有德无才难成事,有才无德办坏事一个能够成道的人,能够升华的人,或者要在这个世界做一番大事业的人,必须具备两个东西,就是全才与全德。
全才已经很难了,再加上全德就更难;有才无德也不行,有德无才也不可以。
有德无才可以修道,但不能入世;有才无德入世很危险,不但危险了自己,也危险了世界,所以要才德两全才能入世。
——《庄子諵譁》东方出版社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论语》以前政治上有个大秘密,历史上聪明的帝王,喜欢用贪而能者。
即使明知其品德不大好而才高的,派出来做官,有时还睁只眼闭只眼,上面不大管,但这种人真能替国家社会做好事。
有的人非常廉洁,品格非常好,学问也好,可是笨得要死,不能做事。
那就派到翰林院去,地位高高的,可是搞了半天,在那里喝西北风。
再举一个例子。
宋太祖赵匡胤平定天下当了皇帝以后,有一个年轻时的同学赵普,他自己说没有读过多少书,后来当了宰相,自称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他抽屉里放的也是《论语》,有政治问题解决不了,就翻翻《论语》,好像现在信宗教的人查经一样。
宋太祖喜欢晚上穿了便衣到大臣的家中走走,因为以前与赵普的家人都认识,所以尤其喜欢到他家中。
有一个冬天下大雪的晚上,赵普夫妻俩以为这样冷的天气,大概皇帝不会来,不料后来有人敲门,皇帝还是来了。
这一下可把赵普夫妇吓坏了,因为当时南方还没有平定,当天下午进贡送来一批东西,他还没有向上报,赶快跪下来接驾,奏明原因。
宋太祖安慰他说没有关系,公事明天早上再说。
他仍在客厅转来转去。
突然看见贡品中有一个大瓶子,上面写好送赵普的,宋太祖大感希奇,打开来看看,连赵普在内谁也没料到里面都是瓜子金。
赵普夫妇吓死了,立刻又跪下来奏明实在还没有仔细看过,并不知道是黄金。
宋太祖说:“你身为一个宰相,别人不知道,以为天下事决定在你书生之手。
外邦既要送你这么一点东西,算得了什么?你收了,照收不误!”不论宋太祖的动机是什么,都是了不起的。
但另外一个人曹彬,原来与赵匡胤是同僚,也是好朋友,他是五代时周朝的外戚。
学问好不如做事好,做事好不如做人好

学问好不如做事好,做事好不如做人好
学习与做事都是重要的,在以上两句话中清楚表达了学习与做事的重要性。
学习是探索知识,拓宽视野,拓展思维,增长知识的过程;而做事指的是,利用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洗练能力的过程。
一个人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学习了更多的知识,再及时将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才能真正提升自我。
学习知识型积极主动,要不断发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量及质上都达到理想水平;做事则要多加实践,不断经验,把学习学到的知识投入到实际操作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发挥知识的效用。
而做人是学习和做事的重要补充,它促使学习及做事更加有效,从而帮助我们更好的实现目标,充实精彩的人生。
要做好人的第一步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要学会宽容、包容、体谅他人,有了高雅的精神文明。
与他人相处要尊重对方,让你、我、他获得幸福快乐。
田东说:“仁者无敌,爱者无敌。
”懂得宽容和体谅可以使人生变得无忧无虑。
综上所述,学习、做事、做人这三者都是重要的,它们可以彼此促进,内在的联结贯穿学习、做事与做人,都旨在让我们更加健康、快乐、成熟地生活在这个世上!。
做好学而明事理、辨是非的人

做好学而明事理、辨是非的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语出《论语·学而》,是《论语》的第一句话。
两千多年来,中华民族一直受这句话的影响,重教育、爱学习。
“说”音义都同“悦”。
孔子自己学而不厌,也教人好学。
他说人有四等,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学之、困而不学。
生而知之的当然是天才上等人,遇到困难仍不学习的,就是下等人了。
多数人还是应该通过学习来提高的。
(《季氏》)他还说人可以有仁、智、信、直、勇、刚六种美德,但都必须辅以学习才能拥有。
好仁不好学的人愚笨,易被愚弄;好智慧不好学的人容易放荡不稳;讲诚信不好学的人容易重然诺而不明是非;好直不好学的人易急切不通情理;好勇不好学,易作乱闯祸;好刚不好学的人易胆大妄为。
(《阳货》)对“习”的解释,有温习、练习、实习数种。
这句话中含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好学;二是要巩固提高(时习之),孔子还说学习应“温故而知新”,要学而能思,这些都是学之后的后续行为。
三是快乐,要以学习和获得巩固提高为乐。
学习的观念反映了孔子具有正确的知识论,也反映孔子对知识与智慧具有非常辩证的看法。
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后,以学习为乐,更应成为全民族的风尚。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语出《论语·颜渊》,意谓君子通过学问、文章来结交、聚会朋友,通过朋友来帮助仁德的成长和发展。
此言是孔子倡导的一种学习良方,其中包含了文、友、仁三个要素及其良性互动。
文既可以是学习的内容,也可以是写作的成果,无论是哪种,都与人的思想有关,所以以文会友实际上也是很好的思想交流。
而通过交流交到朋友,再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态度来学习别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那么这样的朋友就可帮助自己成为仁者,提高道德修养和做仁义之事的能力。
《礼记·学记》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英国的培根也说:“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交谈)使人机敏”,都指出了“以文会友”的重要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有做事的才气,更要有“混事”的和气
一、
有这样一段话很好:
“人要有“三气”:才气,大气,灵气,所谓才气是指一个人的专业技能,在知识领域所获得的成就;所谓大气是指一个人的格局,胸怀;灵气是指一个人对某一领域的天赋,灵感等等。
”
其实除了这三者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气”,叫做:和气。
如果只有才气、大气、灵气之外,一个人很容易陷入孤芳自赏,冷静有余,却温暖不足的状态中,而和气就是化解这一份冰冷最好的状态。
在生活中不过度居功自傲,当自身具备才气,也能够用温和化解自己冰冷寡情一般的脾性,才能补其不足。
在咸丰八年之后,曾国藩在苦苦等来御旨之后重新出山,他早就希望自己能够借助湘军这一块势力,打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事业,正如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功高事业,这也是曾国藩的终身理想。
现在千盼万盼,总算等来了消息,这一次得到御旨重新出山,那自然是一派生龙活虎之气象,而这一次重新出山的曾国藩,却与往日有极大的区别,就是放下了自己昔日倔强蛮横的性格。
《菜根谭》:人有做事的才气,更要有“混事”的和气
曾国藩在最初建立湘军时,那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所有对建立湘军可能存在的威胁,都以针锋相对的态度对待,但是结果总是差强人意,越对着干阻碍就越多。
后来经高人指点之后,以黄老之术修身,懂得以柔克刚,先隐忍再发力,效果立马不同。
当再次出山的曾国藩站在众人面前的时候,他的一系列表现都给众人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因为曾国藩放下了曾经锋芒的状态,以之前未有的低姿态处事,陡然间,居然让身边的人有些许不习惯,但是这样的“不习惯”,最后带来的却是一个极好的效果,那就是在仕途中更加顺畅。
《菜根谭》有一句话叫:燥性者火炽,遇物则焚;寡恩者冰清,逢物必杀;凝滞固执者,如死水腐木,生机已绝。
俱难建功业而延福祉。
性情急躁的人如同烈火一般,凡是跟他接触的人都会被他的热情灼伤;而性情刻薄而缺乏人情味的人如同冰雪一般,任何人和他接触都会遭到残害;性情古板而不能变通的人,如同死水枯木一般,已经完全没有了生机。
这些人都难以建立功业,造福他人。
其实说直接一点,就是一个人有才华是一件好事,但是拿着自己的才华,总觉得自己比别人
强,这个就不好,也会造成让自己孤立的后果,甚至伤害别人。
在你发光的时候,不要吹灭别人的蜡烛,你可以保持自身的优秀,但是你不要拿自身的优秀当做自以为是的资本,甚至以孤芳自赏的态度对自己。
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你的才气反而会伤害自己,成为一个冷静有余而温暖不足的人,有才气很重要,但是有和气也同样重要。
《菜根谭》:人有做事的才气,更要有“混事”的和气
二、
王小波说过一句话:我国知识分子在讨论社会问题时,常说的一件事就是别人太无知。
这是“知识分子”的通病,某一些有知识和条件的人,当发觉自身有具备高于别人的优势时,这种优势就会给他提供一种自信,这种自信往往是不理智的,当一个人处在不理智的情况下批判别人的时候,这本身就产生了另一个问题。
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当然是认清自己,但是在一个人没有找到核心之前,用和气来冲淡这一份高傲,就显得尤其重要。
要不然就会像曾国藩一样,可以“修身、齐家”,但是唯独不能“平天下”,因为“修身、齐家”是自己的事,用自己的主观力量就可以达到目的,但是“平天下”却不是一个人能做的,而是需要结合团队力量才能达到的目的。
这样的人能把事情做好,但是混事就混不好,一个人做事和混事之间的能力,是有区别的。
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那就是项羽和刘邦,他们两个比起来,项羽显然更有才气一些,不仅有才气,而且有灵气,关于打仗的灵气,特别有勇有谋,但是唯独少了一些和气,这个和气刘邦身上有。
刘邦不仅善于做事,相比之下更善于做人,他不仅有和气,他还有一份“痞气”,这个得益于刘邦曾经是个“小混混”养出来的特殊秉性,所以最后项羽兵败于乌江水边,而刘邦叱咤风云。
《菜根谭》:人有做事的才气,更要有“混事”的和气
其实不光是对于“知识分子”,也不光是对于创立“平天下”的事业,就拿简单的生活来说,和气都是一份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性格孤傲、高冷的人,在生活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阻碍,因为你太过于清高。
人是一个群体动物,个人的能力重要,但是在群体中与人群相处的能力同样重要,一个过于高冷的人怎么能生活得更好呢,而且在你高冷的同时,也会伤害身边的人,这种人不仅是伤害别人的自尊,当他有一些小小的权利时,还会抹杀别人的潜能,这是更大的伤害。
所以遇事要知变通,多一些“混事”的和气,放下自以为是,这对一个人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