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色谱基本理论习题解答

合集下载

仪器分析习题(色谱)

仪器分析习题(色谱)

仪器分析习题(色谱)一、问答题1、简述气相色谱(气—固;气—液)分析法的分离原理答:色谱分离法是一种物理分析方法,其分离原理是将被分离的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进行多次分配,由于被分离组分之间物理化学性质之间存在微小差异,在固定相上的滞留时间不同,经过多次分配之后,其滞留时间差异被拉大,经过一定长度的色谱柱后,组分即按期与固定相之间作用强弱顺序流出色谱柱。

由试验看出,实现色谱分离的必要条件是分离体系必须具有两相,即固定相与流动相,被分离组分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差异。

在分离过程中,固定相可以是固体吸附剂也可以是涂渍在惰性担体表面上的液态薄膜,在色谱分析中,此液膜称为固定液。

流动相可以是惰性气体、液体或超临界流体。

其惰性是指流动相与固定相和被分离组分之间无相互作用。

色谱分离之所以能够实现,其内因是由于组分与固定相之间的吸附或分配性质的差异。

其宏观表现是吸附与分配的差异。

其微观解释是固定相与组分之间作用力的差别。

分子间作用力的差异大小用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来表示。

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分配系数越大,说明组分在固定相上滞留的越强,组分流出色谱柱越晚;反之,分配系数越,组分在固定相上滞留的越弱,组分流出色谱柱的时间越短。

而气相色谱的流动相为气体。

2、保留时间和调整保留时间;答:保留时间t R(retention time)试样从进样到柱后出现峰极大点时所经过的时间,称为保留时间,如图2~3中O’B。

调整保留时间tR(adjusted retention time)某组分的保留时间扣除死时间后,称为该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即tR=t R-t0由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保留时间t r包含了组分随流动相通过柱子所需的时间和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所需的时间,所以t r实际上是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的总时间。

保留时间是色谱法定性的基本依据,但同一组分的保留时间常受到流动相流速的影响,因此色谱3、区域宽度;答:区域宽度(peak width)色谱峰的区域宽度是色谱流出曲线的重要多数之一,用于衡量柱效率及反映色谱操作条件的动力学因素。

色谱复习题答案整理

色谱复习题答案整理

色谱复习题答案整理一.名词解释1capacity fact:容量因子,也称分配容量或容量比,用k′表示。

其定义为:一定温度与压力下两相达平衡后,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分配量(质量或摩尔数)之比.2分配系数:K,一定温度与压力下两相达平衡后,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浓度的比值;3extra-column effect:柱外效应,即除柱内多种因素产生的色谱峰扩张外,其它产生峰扩张的因素之和:进样系统,系统连接管,检测器及其它柱外因素引起的峰扩张。

4gradient elution:梯度洗脱,在HPLC分析中,控制流动相组成或洗脱强度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以使极性差异较大的多个组分均能分离,同时谱峰间隔较均匀,分析时间尽量短。

5HPSEC:高效体积排阻色谱法,即以多孔性填料为固定相,依据样品组分分子体积大小的差别进行分离的液相色谱方法。

常用于肽和蛋白质的分子量分布测定及多步分离纯化程序中。

其填料一般有硅胶基质和合成高聚物基质以及高交联多糖型凝胶三种。

6ODS:十八烷基键合硅胶,又称C18. 典型的反相色谱柱,表面键和的基团为非极性羟基,适于分离弱极性,中等极性,较强极性及可电离的酸碱性有机物。

7基线:在正常操作条件下,仅有流动相通过检测器系统时所产生的连续的响应信号,一般是一条直线;8峰面积:色谱曲线与基线间所包围的面积;9半峰宽:亦称半宽度,半峰宽度,指色谱峰高一半处的宽度10标准偏差σ:正态分布曲线x=±1时(拐点)的峰宽之半。

正常峰宽的拐点在峰高的0.607倍处。

标准偏差的大小说明组分在流出色谱柱过程中的分散程度。

σ小,分散程度小、峰形瘦、柱效高;反之,σ大,峰形胖、柱效低。

11死时间t0:流动相流过色谱柱所需时间(不保留组分流过色谱柱所需时间)12调整保留时间:tR ’=tR-t,指扣除死时间后的保留时间。

13保留时间tR—进样开始到某个组分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值的时间。

14相对保留值:(用γ或α表示,也称分离因子)两个组分调整保留值之比=tR2’/tR1’=VR2’/VR2’;15分离度:相邻两峰的保留时间之差与平均峰宽的比值,也叫分辨率,表示相邻两峰的分离程度。

色谱习题答案

色谱习题答案

色谱习题答案色谱习题答案色谱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药物等领域。

通过色谱分离可以获得纯净的化合物,从而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在学习色谱的过程中,习题是检验理解和应用的重要方式。

下面将给出一些常见的色谱习题及其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什么是色谱分离的原理?答:色谱分离的原理是基于化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不同相互作用力而实现的。

固定相是一种固体或涂在固体上的液体,而流动相是一种液体或气体。

当化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相互作用力不同的时候,就会出现不同的保留时间,从而实现分离。

2. 什么是薄层色谱?它有什么特点?答:薄层色谱是一种基于固定相涂覆在薄层平板上的色谱技术。

它的特点是操作简单、分离时间短、分离效果好。

薄层色谱可以用于分离和鉴定各种化合物,尤其适用于对小样品进行分析。

3. 请简要介绍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的区别。

答: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是两种常见的色谱技术。

气相色谱是基于气体流动相的色谱分离技术,适用于易挥发性和热稳定性好的化合物。

液相色谱是基于液体流动相的色谱分离技术,适用于疏水性和热稳定性差的化合物。

气相色谱分离速度快,但对样品的要求较高;液相色谱分离效果好,适用范围广。

4. 在气相色谱中,什么是保留时间?答:保留时间是指化合物从进样口到检测器出现峰的时间。

保留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化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化合物的保留时间不同,可以用来鉴定和定量分析。

5. 请简要介绍高效液相色谱(HPLC)。

答:高效液相色谱是一种基于液体流动相的色谱分离技术。

它具有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HPLC可以用于分离和鉴定各种化合物,尤其适用于对非挥发性和热稳定性差的化合物进行分析。

6. 在色谱分离中,什么是峰面积?答:峰面积是色谱图中峰的面积大小,反映了化合物的相对含量。

峰面积可以用来定量分析,通常与内标法或外标法结合使用。

7. 什么是色谱图?如何解读色谱图?答:色谱图是色谱分离结果的图形表示。

(完整版)色谱试题及答案分析

(完整版)色谱试题及答案分析

色谱试题一 . 选择题 :1. 在液相色谱中,梯度洗脱用于分别(4)(1)几何异构体(2) 沸点邻近 ,官能团同样的试样(3)沸点相差大的试样 (4) 分派比变化范围宽的试样2. 在色谱剖析中往常可经过以下何种方式来提升理论塔板数( 1 )(1) 加长色谱柱(2) 流速加速(3) 增大色谱柱的直径(4) 进样量增添3. 一般气相色谱法合用于( 4 )(1)任何气体的测定(2)任何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分别、测定(3)无腐化性气体与在汽化温度下能够汽化的液体的分别与测定(4)任何无腐化性气体与易挥发的液体、固体的分别与判定4.关于一对较难分别的组分现分别不理想 ,为了提升它们的分别效率 ,最好采纳的举措为( 2 )(1) 改变载气速度(2) 改变固定液(3) 改变担体(4) 改变载气性质5. 为测定某组分的保存指数,气相色谱法一般采纳的基准物是( 3 )(1) 苯(2) 正庚烷(3) 正构烷烃(4) 正丁烷和丁二烯6. 选出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时,与相对校订因子相关的要素是( 4 )(1) 固定液的极性(2) 载气的种类(3) 载气的流速(4) 标准物的采纳7.欲使色谱峰宽减小 ,能够采纳(2, 3 )(1) 降低柱温(2) 减少固定液含量(3) 增添柱长(4) 增添载体粒度8.在用低固定液含量色谱柱的状况下,为了使柱效能提升 ,可采纳( 4 )(1) 提升柱温(2) 增添固定液含量(3)增大载体颗粒直径(4) 增添柱长9.在柱温一准时,要使相对保存值增添,能够采纳(3)(1)更细的载体(2) 最正确线速(3)高选择性固定相 (4) 增添柱长10. 在气相色谱剖析中 ,要使分派比增添 ,能够采纳( 1 )(1) 增添柱长(2) 减小流动相速度(3) 降低柱温(4) 增添柱温11. 波及色谱过程热力学和动力学双方面的要素是( 2 )(1)保存值 (2) 分别度 (3) 理论塔板数 (4) 峰面积12. 在色谱流出曲线上 ,两峰间距离决定于相应两组分在两相间的( 1 )(1) 分派比(2) 分派系数(3) 扩散速度(4) 理论塔板数13.气液色谱中 ,保存值实质上反应以下 ( 3)物质分子间相互作使劲(1)组分和载气 (2) 载气和固定液(3) 组分和固定液(4) 组分和载气、固定液14. 在以下要素中 ,不属动力学要素的是( 2 )(1) 液膜厚度(2) 分派系数(3) 扩散速度(4) 载体粒度15. 依据范第姆特方程式,在高流速状况下 ,影响柱效的要素是 ( 1 )(1) 传质阻力(2) 纵向扩散(3) 涡流扩散(4) 柱曲折因子16.在气相色谱法中,调整保存值实质上反应出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2 )(1)组分与载气 (2) 组分与固定相(3)组分与组分 (4) 载气与固定相17. 若是一个溶质的分派比为0.1,它分派在色谱柱的流动相中的百分率是( 3 ) (1) 10% (2) 90% (3) 91% (4) 99%18. 在色谱法中 ,被分别组分的保存值小于死时间的方法是( 3 )(1) 气固色谱(2) 气液色谱(3) 空间排挤色谱(4) 离子互换色谱19. 气液色谱中 ,对溶质相对保存体积几乎没有影响的要素是( 4 )(1) 改变载气速度(2) 增添柱温(3) 改变固定液的化学性质(4) 增添固定液的量20. 以下气相色谱操作条件,正确的选项是( 2)(1)载气的热导系数应尽可能与被测组分的热导系数凑近(2)使最难分别的物质对在能很好分别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纳较低的柱温(3)载体的粒度越细越好(4)气化温度越高越好21. 气相色谱剖析影响组分之间分别程度的最大要素是( 2 ) (1) 进样量(2) 柱温(3) 载体粒度(4) 汽化室温度22. 对色谱柱的柱效最有影响的是( 4 )(1) 柱温(2) 载气的种类(3) 柱压(4) 柱的长度23. 在以下要素中,属热力学要素的是( 1 )(1) 分派系数(2) 扩散速度(3) 柱长(4) 理论塔板数24. 在液相色谱中,提升色谱柱柱效最有效的门路是( 1 )(1) 减小填料粒度(2) 合适高升柱温(3)降低流动相的流速 (4) 降低流动相的粘度25. 气液色谱中 ,与二个溶质的分别度没关的要素是( 4 )(1) 增添柱长(2) 改用更敏捷的检测器(3) 改变固定液的化学性质(4) 改变载气性质26.使用气相色谱仪时 ,有以下步骤 : ( 3 )(1)翻开桥电流开关 ; (2) 翻开记录仪开关 ; (3) 通载气(4)升柱温度及检测室温 ; (5) 启动色谱仪开关以下哪个序次是正确的 :(1) 12345 (2) 23451 (3) 35412 (4) 5143227.在气相色谱法中 ,合用于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剖析的组分是( 3 ) (1) 二硫化碳(2) 二氧化碳(3) 甲烷(4) 氨气28. 以下检测器剖析甜菜萃取液中痕量的含氯农药宜采纳( 3 ) (1)热导检测器(2)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3)电子捕捉检测器 (4) 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29.测定有机溶剂中的微量水,以下四种检测器宜采纳(2)(1)热导检测器(2)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3)电子捕捉检测器 (4) 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30. 分解有机胺时,最好采纳的色谱柱为( 4 )(1) 非极性固定液(2) 高沸点固定液(3) 混淆固定液(4) 氢键型固定液31. 相对保存值用作定性剖析的依照是( 1,3, 4 )(1) 与柱温没关(2) 与所用固定相没关(3)同汽化温度没关 (4) 与柱填补状况及流速没关32. 在气相色谱中,实验室之间能够通用的定性参数是( 4 )(1) 保存时间(2) 调整保存时间(3) 保存体积(4) 相对保存值33.在法庭上 ,波及到判定一种非法的药品起诉表示该非法药品经气相色谱剖析测得的保存时间在同样条件下 ,恰好与已知非法药品的保存时间相一致,而辩白证明有几个无毒的化合物与该非法药品拥有同样的保存值,最宜采纳的定性方法为( 3 )(1) 用加入已知物增添峰高的方法(2) 利用相对保存值定性(3) 用保存值双柱法定性(4) 利用保存值定性34. 假如样品比较复杂 ,相邻两峰间距离太近或操作条件不易控制稳固,要正确丈量保存值有必定困难时 ,可采纳何种方法定性( 4 )(1) 利用相对保存值定性(2) 用加入已知物增添峰高的方法定性(3) 利用文件保存值数据定性(4) 与化学方法配合进行定性35.指出以下状况下 ,色谱出峰序次的大概规律 :混淆物性质固定液性质出峰大概规律非极性非极性( 1 )强极性强极性( 2 )(1)按组分沸点次序分别 ,沸点低的组分先流出(2)按组分极性大小分别 ,极性小先流出36.在色谱剖析中,柱长从1m 增添到 4m,其余条件不变,则分别度增添( 3 )(1) 4 倍(2) 1 倍(3) 2 倍(4)10 倍37. 在色谱定量剖析中,若 A 组分的相对重量校订因子为 1.20 就能够计算出它的相对重量敏捷度为( 2 )(1)2×(2)(3)× A的相对分子质量(4) A 的相对分子质量38.某组分在色谱柱中分派到固定相中的量为W A( g),分派到流动相中的量为W B(g),而该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为C A( g/mL ),在流动相中的浓度为C B( g/mL ),则此组分分配系数为:(1)(2)(3)(4)二 .填空题 : ( 1)W A /W BW A /(W A +W B)C A /C BC B/C A1. 权衡色谱柱的柱效能的指标是( n H 理论塔板数 ).2.用气相色谱归一化定量测定方法计算某组分的百分含量的公式是(Pi%=Ai/(A1+A2+.....An)× 100%).3. 在用归一法进行色谱定量剖析时,进样量重现性差将不影响(剖析结果 ).4.理论塔板数反应了 (柱效 ).5.在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 ,一般用 (氢气 )作载气 .6.在色谱剖析中 ,被分别组分与固定液分子性质越近似,其保存值 ( 越大 ).7. 一般而言 ,在固定液选定后 ,载体颗粒越细 ,色谱柱效(越高) .8. 当载气线速越小 ,范式方程中的分子扩散项越大,用(分子量大的气体)作载气有益 .9.在气相色谱剖析中 ,被测组分分子与固定液分子之间的作使劲有(色散力.引诱力.定向力.和氢键力)等四种.10.色谱柱长从 1.0m 增添到 2.0m,其余操作条件均不变 ,则 1.0m 柱的分派比 (K ) ( == )(<,>,=) 2.0m 柱的分派比。

第二章 色谱基本理论

第二章 色谱基本理论
第二章 色谱基本理论
例题
例1 X、Y、Z三组分混合物,经色谱柱分离后,其保留时间分别为: 5min;7min;12min,不滞留组分的洗脱时间为1.5min ,试求:
(1) X对Y的相对保留值是多少?
(2) Z对y的相对保留值是多少?
(3) Y组分在色谱柱中的容量因子是多少?
(1) 柱长增加一倍;
(2) 固定相颗粒变粗;
(3) 载气流速增加;
(4) 柱温降低;
(5) 相比率减少;
(6) 分子量较小的载气在低流速区工作
(7) 采用粘度较小的固定液。
27.按制作H-U曲线的方法,分别以N2和H2作载气绘出两条Van Deemter方程曲线:AB线为I线(N2);A'B'线为Ⅱ线(H2)。试回答下列问题:
(4) B组分柱中两相间的分配系数是A组分的几倍?
(5) B组分停留在固定相中时所流过的流动相体积,是A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时所流过流动相体积的几倍?
[答;(1)1.13 (2)6.2 (3)1.16 (4)1.16 (5)1.16]
34在3 m长的PEG-400柱上测得甲烷的保留时间为1.83min,戊酮-2的保留时间为6.83min,半高峰宽为3.5mm,记录纸速度为10mm/min,求该柱理论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
(4) X对Z的容量因子之比是多少?
解 (1) 1.57
(2) 1.90
(3) 3.67
(4) 0.63
例2 采用3m色谱柱对A、B二组分进行分离,此时测得非滞留组分的tM值为0.9min,A组分的保留时间为15.1 min,B组分的保留时间为18.0 min,要使二组分达到基线分离(R=1.5),问最短柱长应选择多少米(设B组分的峰宽为1.1 min)?

色谱考试习题及答案1

色谱考试习题及答案1

色谱思考题与习题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1.在色谱分析中,用于定量的参数是()A 保留时间B 调整保留值C 峰面积D 半峰宽2.塔板理论不能用于()A 塔板数计算B 塔板高度计算C 解释色谱流出曲线的形状D 解释色谱流出曲线的宽度与哪些因素有关3.在气-固色谱分析中,色谱柱内装入的固定相为( )A 一般固体物质B 载体C 载体+固定液D 固体吸附剂4.当载气线速越小,范式方程中,分子扩散项B越大,所以应选下列气体中哪一种作载气最有利?( )A H2B HeC ArD N25.试指出下述说法中, 哪一种是错误的?( )A 根据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可以进行定性分析B 根据色谱峰的面积可以进行定量分析C 色谱图上峰的个数一定等于试样中的组分数D 色谱峰的区域宽度体现了组分在柱中的运动情况6.为测定某组分的保留指数,气相色谱法一般采取的基准物是:( )A 苯B 正庚烷C 正构烷烃D 正丁烷和丁二烯7.试指出下列说法中,哪一个不正确?气相色谱法常用的载气是()A N2B H2C O2D He8.试指出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错误的?()A 固定液是气相色谱法固定相B N2、H2等是气相色谱流动相C 气相色谱法主要用来分离沸点低,热稳定性好的物质D 气相色谱法是一个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的分析方法9.在气—液色谱法中, 首先流出色谱柱的组分是()A 溶解能力小B吸附能力小C 溶解能力大D 吸附能力大10.根据范第姆特方程式,指出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最佳流速时,塔板高度最小B 最佳流速时,塔板高度最大C 最佳塔板高度时,流速最小D 最佳塔板高度时,流速最大11、在气相色谱中,调整保留值实际上反映了哪些部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A 组分与载气B 组分与固定相C 组分与组分D 载气与固定相12、恒量色谱柱柱效能的指标是:A 分离度B 容量因子C 塔板数D 分配系数13、在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中,如果采用热导池检测器,测定相对校正因子,应选用下列哪种物质为基准?A 苯B 正己烷C 正庚烷D 丙烷14、在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中,如果采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相对校正因子,应选用下列哪种物质为基准?A 苯B 正己烷C 正庚烷D 丙烷15、用色谱法进行定量分析时,要求混合物中每一个组分都出峰的是A 外标法B 内标法C 内加法D 归一化法二、填空题1.按流动相的物态可将色谱法分为和。

第6章 色谱复习习题答案

第6章 色谱复习习题答案

例题:1.色谱柱长增加,其他条件不变时,会发生变化的参数有(A )(A)保留时间(B)分配系数(C)分配比(柱长增加,在流动相速度不变情况下,死时间和保留时间按照柱长增加以相同的比例增加。

分配系数只是与组分、两相的热力学性质有关的参数,不受柱长的影响。

分配比只与色谱柱两相的体积比及分配系数有关,增加柱长不改变相比和分配系数,因此分配比不发生变化。

)2.色谱柱柱长增加,其他条件不变时,会发生变化的参数有(B)(A)选择性(B)分离度(c)塔板高度(选择性即相对保留值,只是与组分和两相的热力学性质有关的参数,不受柱长的影响。

根据范第姆特方程,塔板高度与填料粒度以及填充情况、液膜厚度、组分扩散系数、流动相流速和分配比等因素有关。

由于分配比不受柱长的影响,其他因素又不变,因此塔板高度不变。

根据基本分离方程,柱长增加,虽然相对保留值、分配比不变,但理论塔板数增加,因此分离度相应增加。

)3.某色谱柱理论塔板数为1600,组分A 、B 的保留时间分别为90s 和100s ,两峰能够完全分离吗?(R >1.5)解:根据:2)(16Yt n R =nt Y R×=4sY Y B A 1016001004s91600904=×==×=05.1109)90100(2)(2=+−×=+−×=B A R R Y Y t t R A B R<1.5,可见不能完全分离4.植物学家茨维持在研究植物色素的成分时采用的色谱方法属于(C )(A)气—固色谱(B)液—液色谱(c)液—固色谱5.只要柱温、固定相及流动相性质不变,即使柱子内径、柱长、填充情况以及流动相流速有所变化,衡量色谱校对被分离组分保留能力的参数可以保持不变的是(C )(A)分配比(B)保留时间(c)分配系数6.能够使分配系数发生变化的因素是(C )(A)增加流动相流速(B)增大相比(c)改变固定相7.能够使分配比发生变化的因素是(C )(A)增加柱长(B)增加流动相流速(c )增大相比8.能够增加相对保留值的因素是(A)(A)降低柱温(B)增加流动相流速9.其他条件相同,理论塔板数增加1倍,则两相邻峰的分离度将(C )(A)减少为原来的21(B)增加l 倍(c)增加到2倍10.同时涉及色谱过程热力学和动力学因素的参数是(B )(A)分配比(B)分离度(c)相对保留值11.衡量固定相选择性的参数是(A )(A)相对保留值(B)分配系数(C)分离度12.某色谱柱,组分A 、B 保留时间分别为360s 、390s ,死时间为60s ,计算A 、B 的相对保留值为多少?13.2m 长的色谱柱,其范氏方程参数分别为A =0.06cm ,B =0.01cm 2﹒s -1,C=0.04s ,则这根柱子最大的塔板数为多少?解:5.004.001.0===C B U 最佳20001.02001.05.004.05.001.006.0H ====×++=++=H L n Cu u B A 最佳最佳15.两个组分A 、B 刚好完全分离,保留时间分别为235s 、250s ,假设两色谱峰蜂宽相同,则色谱柱对B 组分的塔板数为多少?解:两组分刚好分离,R=1.5,设峰底宽度为Y5.12)235250(2)(2=−×=+−=Y Y Y t t R BA R R AB Y=10s 1000010250(16(1622=×==Y t n BR B 16.一色谱柱长1.5m ,死时间、两个组分A 、B 的保留时间分别为0.9min 、3.22min 和3.46min ,组分A 、B 的峰底宽为0.2min ,计算分离度达到1.5时的柱长?17.测定某食品样品中的含水量。

(完整版)色谱考试习题及答案1

(完整版)色谱考试习题及答案1

色谱思考题与习题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1.在色谱分析中,用于定量的参数是( )A 保留时间B 调整保留值C 峰面积D 半峰宽2.塔板理论不能用于( )A 塔板数计算B 塔板高度计算C 解释色谱流出曲线的形状D 解释色谱流出曲线的宽度与哪些因素有关3.在气-固色谱分析中, 色谱柱内装入的固定相为( )A 一般固体物质B 载体C 载体+固定液D 固体吸附剂4.当载气线速越小,范式方程中,分子扩散项B越大,所以应选下列气体中哪一种作载气最有利?( )A H2B HeC ArD N25.试指出下述说法中, 哪一种是错误的? ( )A 根据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可以进行定性分析B 根据色谱峰的面积可以进行定量分析C 色谱图上峰的个数一定等于试样中的组分数D 色谱峰的区域宽度体现了组分在柱中的运动情况6.为测定某组分的保留指数,气相色谱法一般采取的基准物是:( )A 苯B 正庚烷C 正构烷烃D 正丁烷和丁二烯7.试指出下列说法中,哪一个不正确?气相色谱法常用的载气是()A N2B H2C O2D He8.试指出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错误的?()A 固定液是气相色谱法固定相B N2、H2等是气相色谱流动相C 气相色谱法主要用来分离沸点低,热稳定性好的物质D 气相色谱法是一个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的分析方法9.在气-液色谱法中, 首先流出色谱柱的组分是( )A 溶解能力小B吸附能力小C 溶解能力大D 吸附能力大10.根据范第姆特方程式,指出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最佳流速时,塔板高度最小B 最佳流速时,塔板高度最大C 最佳塔板高度时,流速最小D 最佳塔板高度时,流速最大11、在气相色谱中,调整保留值实际上反映了哪些部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A 组分与载气B 组分与固定相C 组分与组分D 载气与固定相12、恒量色谱柱柱效能的指标是:A 分离度B 容量因子C 塔板数D 分配系数13、在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中,如果采用热导池检测器,测定相对校正因子,应选用下列哪种物质为基准?A 苯B 正己烷C 正庚烷D 丙烷14、在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中,如果采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相对校正因子,应选用下列哪种物质为基准?A 苯B 正己烷C 正庚烷D 丙烷15、用色谱法进行定量分析时,要求混合物中每一个组分都出峰的是A 外标法B 内标法C 内加法D 归一化法二、填空题1.按流动相的物态可将色谱法分为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色谱流出曲线上,两峰之间的距离取决于相应两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 系数还是扩散速度?为什么?
答:在色谱流出曲线上,两峰之间的距离取决于相应两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 系数。
这是因为色谱法的分离原理是基于组分在两相中热力学性质的差异,两峰之 间距离的距离的大小是与待分离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密切相关, 分配系数不同,固定相对组分的作用力则不同,组分流出色谱柱的时间也不同, 从而达到彼此分离的目的。而扩散速度是研究物质在色谱柱内运动的情况,反映 在色谱曲线上表现为色谱峰宽,这是色谱动力学研究的内容。
8、怎样理解范弟姆特方程式中各项的基本物理意义? 速率理论是由荷兰学者范弟姆特等提出的。他结合塔板理论的概念,把影响 塔板高度的动力学因素考虑进去,导出了塔板高度 H 与载气线速度 u 的关系: H=A+B/u+Cu 其中:A 为涡流扩散项,B 为分子扩散项, C 为传质阻力项。该 式从动力学角度很好地解释了影响板高(柱效)的各种因素,任何减少方程右边 三项数值的方法,都可降低 H,从而提高柱效。 涡流扩散项 A:当组分随流动相向柱出口迁移时,流动相由于受到固定相颗 粒障碍,不断改变流动方向,使组分分子在前进中形成紊乱的类似“涡流” 的 流动,因而引起色谱的扩张。由于 A=2λdp ,表明 A 与填充物的平均颗粒直 径 dp 的大小和填充的不均匀性 λ 有关,而与载气性质、线速度和组分无关, 因此,使用适当细粒度和颗粒均匀的担体,并尽量填充均匀,是减少涡流扩散, 提高柱效的有效途径。 分子扩散项 B/u:由于试样组分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后,是以“塞子”的形式 存在于柱的很小一段空间中,在“塞子”的前后 ( 纵向 ) 存在着浓度差而形成 浓度梯度,“塞子”必然自发地向前和向后扩散,使运动着的分子产生纵向扩散。 而 B=2rDg,分子扩散项与 D g 的大小成正比,而 D g 与组分及载气的性质有 关: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组分,其 D g 小, 反比于载气密度的平方根或载气相对 分子质量的平方根,所以采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载气 ( 如氮气 ) ,可使 B 项 降低,D g 随柱温增高而增加,但反比于柱压。弯曲因子 r 为与填充物有关的因 素。分子扩散项与流速有关,流速减小,滞留时间延长,分子扩散增大。 传质项系数 Cu:C 包括气相传质阻力系数 Cg 和液相传质阻力系数 C1 两项。 气相传质阻力系数与固定相的平均颗粒直径平方成正比,与组分在其中的扩散系 数成反比。在实际色谱操作过程中,应采用细颗粒固定相和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气 体(如 H2、He)作载气,可降低气相传质阻力,提高柱效率。Cl 与固定相的液 膜厚度的平方成正比,与组分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成反比。在实际工作中减小 Cl 的主要方法为:(i)降低液膜厚度,在能完全均匀覆盖载体表面的前提下,适 当减少固定液的用量,使液膜薄而均匀;(ii)通过提高柱温的方法,增大组分在 液相中的扩散系数。这样就可降低液相传质阻力,提高柱效。 9、为什么可用分离度 R 作为色谱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
答:a、b、c、d、e 和 f 流出色谱柱的先后顺序依次为:e、a、c、d、f、b。 因为:按照色谱分离原理,分配系数越大的物质在固定相中停留的时间越长,越 靠后流出色谱柱,反之亦然。
6、能否根据理论塔板数来判断分离的可能性?为什么? 答:不能。理论塔板数仅表示柱效能的高低,是柱分离能力发挥程度的标志。 而分离的可能性取决于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差异,也就是看固 定相与混合物各组分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大小是否有区别。 7、塔板理论的成功和不足是什么? 答:塔板理论的成功之处:(1)推导出了色谱流出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并利 用表达式可表征色谱柱的分离能力,解释了流出曲线的形状和浓度极大点的位 置;(2)导出了评价色谱柱柱效能的指标 n 和 H,而且塔板数作为衡量色谱柱效 能的指标是有效的;(3)能够解释一些色谱现象,如:色谱流出曲线符合正态分 布函数。 塔板理论的不足之处:(1)塔板理论是在一些假设条件下提出的,假设与实 际情况有差距,因而所描述的色谱分配过程定量关系不太准确;(2)不能解释哪 些因素影响板高;(3)不能解释载气流速为什么会影响板高和柱效;(4)忽略了 纵向扩散,说明不了色谱流出曲线峰展宽的本质及曲线形状变化的影响因素。 塔板理论是一种半经验性理论,它用热力学的观点定量说明了溶质在色谱柱 中移动的速率,解释了流出曲线的形状,并提出了计算和评价柱效高低的参数。 但是,色谱过程不仅受热力学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与分子的扩散、传质等动力学 因素有关,因此,塔板理论只能定性地给出板高的概念,却不能解释板高受哪些 因素影响,也不能说明为什么在不同的流速下,可以测得不同的理论塔板数,因 而限制了它的应用。
2、对于某一组分来说,色谱峰的宽或窄主要取决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1) 保留值;(2)扩散速度;(3)分配比;(4)塔板理论
答:扩散速度。 试样组分碰到填充物颗粒时会不断的改变流动方向,使得试样组分在固定相 中形成类似“涡流”的流动,从而引起色谱峰的扩张,即涡流扩散。 由于试样组分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后,是以“塞子”的形式存在于柱的很小一 段空间,在塞子的前后存在浓度差而形成浓度梯度,因此使运动中的分子产生纵 向扩散。纵向扩散对组分在色谱柱内色谱峰扩张的影响与保留时间有关,扩散速 度越小,保留时间越长,分子扩散项对显著。 3、当下述参数改变时,(1)柱长缩短,(2)固定相改变,(3)流动相流速 增大,(4)相比减小,是否会引起分配系数的变化,为什么? 答:(1)柱长缩短,(3)流动相流速增大,(4)相比减小均不会引起分配系 数的改变,而(2)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 因为分配系数是当分配达到平衡时,组分在两相间的浓度之比。分配系数只 决定于组分和两相的热力学性质,而与两相的体积无关。分配比不仅与组分和两 相的热力学性质有关,而且与两相的体积有关。 4、当下述参数改变时:(1)柱长增加;(2)固定相量增加;(3)流动相流 速减少;(4)相比增大,是否会引起分配比的变化?为什么? 答:(1)柱长增加对分配比无影响;(2)固定相量增加分配比增加;(3)流 动相流速减小,分配比不变;(4)相比增大分配比减小。
因为:分配比是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总量之比,它与组分及固定相、流动相 的热力学性质有关,并随柱温,柱压的变化而变化。分配比不仅取决于组分和两 相的性质,而且与相比β有关,亦即组分的分配比随固定相的量而改变。 k '= m动相流速、柱长无关。
5、样品中有 a、b、c、d、e 和 f 6 个组分,它们在同一色谱柱上的分配系数 分别为 370、516、386、475、356 和 490,请排出它们流出色谱柱的先后顺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