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_基于分位数回归的方法
库兹涅茨倒U曲线: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的中国检验—论文

图 4-3
7
பைடு நூலகம்
五、库兹涅茨倒 U 曲线模型构造
库兹涅茨倒 U 曲线并没有对横中坐标作出指标的确定, 本文通过构造模型的方式, 进一步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之间的现状与关系。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 1978 年到 2012 年的国民收入总值、基尼系数作为样本选取范围,数据 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 (二)数量研究法 1、时间窗口的选择 本文选取 1978 年改革开放开始到 2012 年作为研究的时间窗口选择。 2、纵坐标数据选择 本文分析国民收入总量与基尼系数对应的关系。 (三)模型假设 本文模型假设在未来现行政策不做大修改的情况下,对国民收入总值与基尼系数 的运行轨迹进行预测。 (四)建立模型 1、时间区间的选择说明 本文选取 1978 年至 2012 年作为时间区间,研究自改革开放以来基尼系数与国民 收入之间的内在关系。时间跨度为 35 年。 选择 1978 年至 2012 年作为模型的时间区间理由如下:(1)1978 年作为中国改 革开放的第一年,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选取 1978 年作为事件的起 始年有利于让时间区间都处在改革开放期间。(2)选取 2012 年作为模型的结束年是 因为国家统计局官方公布的基尼系数截止至 2012 年,选取的数据截止至 2012 年,以 保持数据的真实性,权威性,从而保证模型的真实性。 2、数据的选择说明 本文的模型纵坐标选择了基尼系数作为指标用以衡量收入分配状况。基尼系数由
五、库兹涅茨倒 U 曲线模型构造与检验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二)数据研究法 (三)模型假设 (四)建立模型 六、实证检验 .......................................8 ................................................8 ....................................................8 .....................................................8 ....................................................10 ....................................................13 .......................................................15 ...................................................16
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研究一一基于面板门限回归分析

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研究一一基于面板门限回归分析作者:李永刚王硕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20期摘要:目前关于研究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大多数文献都存在同质性的假定,但是这不能够很好地解释个体间的经济结构或资源禀赋差异,所以本文利用1995年到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首先按照非参数估计得到函数形式;其次按照面板门限回归对各省份进行划分,从而解决异质性的问题。
基本结论是:(1)EKC的3次曲线形式要比2次曲线的更好;(2)从各省份的情况来看,除了上海和北京处在“双重红利”局面,其他省份处于“双增”的不利形势;(3)影响CO2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能源因素(EI、ES)、人口因素(PD)、工业化(IP)、城市化(UL)。
关键词:二氧化碳排放;面板门限回归;非参数估计中图分类号:X2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30-00-03一、引言当前政府部门主要采取的是以经济增长减缓为代价的减排方式,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研究我国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系,在减排目标下如何保证经济增长给出一些建议。
Grossman和Krueger(1991)[1]提出污染和收入间不是一般的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近年来学者对于EKC假设存在几种观点:1.认为EKC是成立的,如Jalil (2009)[2]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对碳排放与能源消费、收入、对外贸易关系分析,验证了EKC;2.认为EKC不存在的,Du et al(2012)[3]运用国内省级面板分析到二氧化碳排放重要的因素是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但“倒U型”没有得到验证;3.其他结论:如许广月和宋德勇(2010)[4]发现中东部存在EKC,而西部地区不存在EKC,杜婷婷(2007)[5]在研究EKC时发现利用三次方程更能反映关系,陆旸(2012)[6]认为采用一般的省级面板分析EKC时容易产生同质性的问题。
二、数据来源(1)二氧化碳排放量(CO2):计算CO2排放量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爱享文献_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验证_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

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验证———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安虎森王雷雷吴浩波摘要本文根据2000-2012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检验建立面板空间误差模型,分别以二氧化硫排放量、烟(粉)尘排放量、废水排放总量和固体废物产生量衡量环境污染程度,对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了实证检验。
本文研究表明:“倒N”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确实存在,而且还验证单位生产总值的污染排放量(产生量)随地区经济发展的提高而下降;四种污染排放物都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这意味着各地区的节能降耗减排政策不能孤立地实施,应在较大空间范围内同时实施,这需要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加强协调;过分强调第二产业的发展不利于环境改善,要么是通过技术革新降低污染排放量,要么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关键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面板空间误差模型;空间自相关性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63(2014)09-0001-08作者简介安虎森,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导天津300071;王雷雷、吴浩波,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士生天津300071一、引言Grossman和Krueger(1991)发现,二氧化硫和烟尘两种污染物会随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上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即二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并于1995提出“环境库茨涅茨曲线假说”(Hypothesis of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即在经济发展初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环境质量会恶化,但是经过一个临界值以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反而伴随着环境质量的改善。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污染排放物不断增加。
以大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例(表1),2000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3968.7万吨,而到2012年该数值增加到4129.6万吨,增幅为4%。
中美能源库兹涅茨曲线研究——基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

经 济增 长 与能源 消 费之 间 的关 系是 当前世 界 各
国面 临 的 主要 问题 之 一 , 如 果 说 环境 污 染 问 题 用 l 9 8 2 一l 9 9 4年 3 0个 发 达 国家 的历 史数据 , 其 分析 结论 是 : 库兹 涅 茨所提 出的 经 济 增 长 与 收 入 差 异 之 间 存 在 的 倒 U形 曲 线 关 系
中国能否进入“ 库兹涅茨” 下降阶段?为实现这个 目 标 究 竟 如何 实施 宏观 调控 ?这 是本 文要 探讨 和 解决
的 主要 问题 。
库 兹涅 茨 曲线 最早 源 于 美 国 经济 学 家 西 蒙 ・ 史 密斯 ・ 库兹涅茨( S i mo n S i mi t h K u z n e t s , 1 9 5 5 ) , 他 依 据推 测 和经 验提 出 了经济 发展 与 收入 差距 变化 关 系
中 图分 类号 : F 0 6 2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3 — 3 8 9 0 ( 2 0 1 3 ) 0 3 — 0 0 6 9 — 0 6
一
、
引 言
测 政府 开始 向环 境保 护政 策施 压 的时 间点— — 即环 境 库兹 涅茨 曲线 的 拐点[ 2 1 。1 9 9 3年 , 哈 佛大 学终 身教
能较好地模拟可能存在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 之 间的关系 , 并将这条 曲线命名为环境库兹涅茨 曲
线(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K u z n e t s C u r v e , 简称 E K C) 【 3 J o 库 兹 涅 茨 曲线 在 经 济 发 展 与 环 境 中 的应 用 已经 十 分 成 熟, : 并且 在各 个领 域得 到验 证 。 目前 , 由于 能 源消费 与环 境 污染有 直 接 的因果 关 系 ,因此 学者 们对 于能 源 消费 与经 济增 长变 动 的 研 究主要 是 从二 者 相互 变动关 系 角度 进行 的 ,对 于
中国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_基于省域面板数据_许广月

中国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许广月,宋德勇(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的基础上,选用1990—2007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检验方法,研究了中国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及其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存在人均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但是西部地区不存在该曲线。
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及其东部和中部地区各省域达到人均碳排放拐点的时间进行了情景分析,并刻画出具体的时间路径。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面板数据[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80X (2010)05-0037-11一、引言从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的签署到2005年《京都议定书》的生效,从2007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气候变化被认为是超过恐怖主义、阿以冲突、伊拉克问题成为压倒一切的首要问题(庄贵阳,2007),再到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一个由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
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呼吁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其目标就是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的脱钩发展。
因此,如何处理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关系成为低碳经济研究领域中的十分重要的问题。
特别是对于已宣布到2020年碳强度下降40%—45%的我国而言,深入研究该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为此,国内外学者用Grossman and Krueger (1991)开创性提出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研究了两者间的关系。
例如,Selden and Song (1994)、Galeottia and Lanza (2005)认为存在CO 2的Kuznets 曲线(简写为CKC ),但是Agras and Chapman (1999),Richmond and Kaufmann (2006)、Roca and Hntara (2001)、Azomahou ,Laisney and Van (2006)、He and Richard (2009)等均发现并不存在CKC ;而Marzio Galeotti et.al.(2006)对CKC 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发现OECD 国家存在CKC 。
实证库兹涅茨倒U曲线中国实现

实证库兹涅茨倒U曲线中国实现发布时间:2011-07-20 来源:应届毕业生求职网实证库兹涅茨倒U曲线中国实现内容提要:中国的经济发展,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圆,随之遇到了“青春的烦恼”:基尼系数的升高造成了我们面临新的发展障碍,其实这是我们没有处理好分配不均的问题,我们的发展要解决好持有资产不均等;以及在社会经济团体中,储蓄以及从农业到制造业及服务业的生产和就业的转化的不均等问题。
关键词:库兹涅茨速水佑次郎倒U曲线基尼系数平等本文以实证的方式用各国的1990年横截面数据和中国的1981-2003年的时序数据验证了西蒙·库兹涅茨的倒U假设,通过实证的方式我们不仅通过我们的视角重新认识了倒U假设。
也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有了自己的思考,文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希望批评指正。
首先我们使用的是实证的方式,因为我们的理论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我们从库兹涅茨的理论提出开始,然后到发展经济学家速水佑次郎的理论建议,联系到他的验证过程,我们进行了验证,同时我们不满足只是问题的提出:自从1954年,库兹涅茨在美国经济协会作的题为"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均"的会长致辞中提出了有创意的结论(Simon Kuznets,1954)后,每单位资本收入和收入不均的关系问题便成了许多实证研究的一个课题。
库兹涅茨提出了加剧收入不均的两个主要因素:持有资产不均等;在社会经济团体中,储蓄以及从农业到制造业及服务业的生产和就业的转化的不均等。
几乎所有这些研究都是用以下因素测定即根据库兹涅茨的倒U型假说。
这个公式指出,在早期发展阶段收入分配不均是增加的,后来,许多发达国家都朝着较为平均分配发展。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倒U理论,关于库茨涅茨的倒U理论的评论很多,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很多的经济学家都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并且提出了很多更好的建议,其中持支持态度的以美国的经济学家阿德尔曼和印度的阿鲁瓦利亚的影响力最大.阿德尔曼在他1973年出版的<<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平等>>中,将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分为5%的高收入阶层,20%的中等收入阶层和60%的低收入阶层三类,然后发现: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尤其是当外资引入后,收入分配不均等更加恶化.当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后,高收入的5%人口的收入分配基本维持原状,而中等收入阶层的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开始上升.同时,最穷的60%的人口的收入比重由于政府在教育、就业机会等方面对他们的帮助,他们的收入份额有所增加,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二元结构趋于消失时,他们的收入比重才较大幅度的上升.另外,阿鲁瓦利亚在他1976年出版的<<不均等、贫困和发展>>中从国家的角度来对倒U理论做了阐述.他说,大约有3/10的低收入国家,3/15的中等收入国家和3/20的高收入国家存在着严重的收入不均等情况.可见,收入不均等的分布顺序是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所以,经济发展水平越低,收入分配越不平等,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收入分配越趋于平等.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陈宗胜在1991年出版的<<经济发展中的收入与分配>>中提出,库茨涅茨的倒U假设是以私有经济制度为严格假设条件的,其基本内容都只适用于私有经济,如关于资本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关于城市内部差别大于乡村内部差别的假定等,不能简单运用于公有经济制度等条件.他严格依据于公有制经济条件建立假设,提出并论证了同库茨涅茨关于私有经济的到U假设相对应的“公有经济收入差别倒U假设”.另外,持反对意见的也不少.艾希瓦尼就曾写过一篇文章<<发展与分配:对国际间的收入分配U字型假说的批判>>,另外,安纳德和凯恩伯写过一篇叫做<<库茨涅茨过程和不均等发展的关系>>的文章来批判库茨涅茨的倒U理论.他们都认为如果加入政府的干预或者其他的一些属性因素的话,库茨涅茨的倒U理论就不成立了.数据的搜集:为了进行验证,数据收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过程,我们在搜集过程中发现基尼系数的两种算法的数据。
基于库兹涅茨曲线我国收入不平等现象的趋势解读

基于库兹涅茨曲线我国收入不平等现象的趋势解读作者:姚鸽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6年第19期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开始了飞速增长,使得是国家实力显著提升。
同时也带来了居民收入差距的逐渐扩大的社会问题。
自2009年以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开始持续下降,预示着收入不平等的现象得到改善。
本文通过搜集1978-2014年的全国人均GDP和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并建立二次项回归模型,验证了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存在,且拐点已经到来,并预测基尼系数将会继续下降。
回归结果表明,库兹涅茨曲线可以解释中国的收入不平等现象,拐点位于人均GDP到达39000元左右(2014年不变价)时收入不平等最为严重,然后将缓慢得到改善。
本文对我国未来收入不平等的问题提供了有意义的政策基础。
关键词:库兹涅茨曲线收入不平等基尼系数一、引言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开始了飞速增长,使得是国家实力显著提升,经济总量已达到世界第二位。
同时,经济的增长也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而居民收入差距的逐渐扩大则是其中之一。
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愈加剧烈不仅对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负面影响,也不利于社会的长期和谐与稳定。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经济步入慢速增长的新常态,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也随之变化。
本文通过收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的相关数据,构建库兹涅茨曲线,并探讨中国收入不平等现象的未来发展与变化趋势。
二、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现状库兹涅茨曲线是以提出该曲线的学者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的姓氏命名的,该曲线用于解释经济发展水平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
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收入不平等现象并不明显,而当经济发展到达一定阶段时,收入不平等的现象会扩大,但是这种扩大的趋势并不是持续的。
在过了拐点之后,经济增长会导致收入不平等的现象减少。
由于收入不平等现象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先增大后减小,两者的关系呈“倒U型”,这也是库兹涅茨曲线的特征。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论文: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Kuznets曲线特征研究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论文: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Kuznets曲线特征研究【中文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取得瞩成就,但在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已成为突出问题,并日趋严重。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大大降低了广大人民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因此,本文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角度研究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情况,检验库兹涅茨曲线在我国是否存在,明确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现状,有助于两者的共同发展,这也将推进“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是导言,本章首先表明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然后回顾了中西方经济学家在两者关系领域上的研究情况。
第二部分,概念界定和理论回顾。
理论回顾部分简要地阐述了西方经济学中的外部经济理论、产权定理、公共物品理论以及环境库兹涅茨理论。
第三、四、五部分是文章的主题部分。
第三章是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现状分析。
在这一部分,先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评述,同时运用大量的数据和图表对我国各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详细的统计描述和比较分析。
第四章是我国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影响的总体特征分析。
选用了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设定为固定效应模型,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检验中国环境质量的影响演变是否符合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理论,得出结论:2000-2008年间中国人均工业烟尘排放量随着人均收入呈现显著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U形特征,从环境综合污染度看,中国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增长而先恶化后改善。
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这五个污染物指标均不呈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U形特征。
第五章是我国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影响关系的地区特征分析。
首先对东、中、西部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阐述,然后对我国三大区域的环境污染指标与各自的人均实际收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得知:对于工业烟尘排放量而言,我国东部呈现显著的单调上升特征,西部则呈现显著的倒N形下降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εi ~N
0,
2
σε
为随机扰动项。当 β2 显著且 β2 <0,由模型 (2) 描述的 Kuznets 曲线就呈现出“倒 U 型”
特征,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上升,收入差距起初会加剧,达到一定水平后会下降。
已有的关于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关系的经验研究,大都采用了上述参数均值回归模型,但经常会
近年来,运用非参数和半参数计量理论和方法对 Kuznets 倒 U 假说在中国的适应性进行经验研究 受到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如许冰等 (2010) 利用非参数局部多项式估计方法 研究了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目前处于“倒 U 型”曲线的 上升阶段,而省际面板数据收入差距已经超越“倒 U 型”曲线的上升阶段,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之 间存在“过山车”模式。[8] 许启发等 (2010) 采用半参数方式考察经济增长对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 研究表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曲线呈近似“倒 U 型”曲线且处于上升阶段,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曲线 呈现弱的“U 型”曲线关系,拒绝了倒 U 假说。[9]
标准差 0.094 0.181 0.057 1.738 0.480 0.099 0.185 0.166
最小值 0.244 0.117 0.683 0.405 0.000 0.008 0.125 0.204
最大值 0.648 0.816 0.907 9.191 1.000 0.394 0.910 0.981
二、指标选取与统计描述
(一) 指标选取
为刻画 Kuznets 曲线特征,需要两类指标:一类为收入差距指标。主要包括,Gini 系数、Theil 指
数等,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状况;另一类为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主要包括,GDP、人均
GDP 等,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所处阶段。
对于收入差距类指标,本文主要选取 Gini 系数、Theil 指数和 50%富裕人口所占全部人口总收入
份额这三个指标。其中,后两个指标用于稳健性检验。Kashinath (2006) 指出 Gini 系数是目前国际上
常用的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它可以较客观反映并直观地测度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12]康璞等 (2009)
和王艳明 (2010) 指出基于分组数据计算的 Gini 系数都是对真实 Gini 系数的一个估计,而运用微观
摘 要:运用参数和半参数分位数回归分析方法,以中国 80 个直辖市和地级市为研究对象, 对库兹涅茨曲线形状进行实证研究,揭示中国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参 数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在中低分位点上呈现“U 型”曲线关系,拒绝了倒 U 假说;而半参数分 位数回归结果表明,在中低分位点,库兹涅茨曲线呈现“U 型”特征,而在高分位点,呈现“W 型” 特征,表现为两个“U 型”曲线的连接。另外,选择 Theil 指数和最富裕的 50%人口所占收入份额 这两个收入差距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这两个收入差距指标的分析结果与以 Gini 系数为 收入差距指标的分析结果一致。
关 键 词:库兹涅茨曲线;收入差距;分位数回归 中图分类号: F0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2972 (2013) 03-0054-09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更是提出了“实现国 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的宏伟目标,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居民收 入差距日益扩大。根据尹虹潘等 (2011) 的测算,基尼系数 (Gini 系数) 在 2000 年为 0.418,已超过 国际警戒线,到 2005 年上升到 0.479,2009 年进一步达到了 0.482。[1]如何缓解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的趋势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但是,在什么时间节点上调节居民收入差距,取决于对中国居民 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准确判断。
54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Journ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方法
小鲁等 (2005)、刘生龙等 (2009);[3-4] 另一类拒绝倒 U 假说,如杨俊等 (2003)、胡浩志等 (2008)、 刘兴赛 (2011) 等。[5-7]
此外,由于各省份经济成分和体制上的差异,将全部省份合在一起难以准确度量收入差距随着经 济发展水平变动的规律,所以本文设置区域性控制变量,其中东部取值为 1,中西部取值为 0。②
(二) 统计描述 表 1 是各变量的描述统计结果。Gini 系数统计结果表明,Gini 系数的最大值为 0.648,均值也达 到 0.453,超过了国际上 0.4 的警戒线,意味着中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非常严重,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的成果未能完全被社会各阶层共享。Theil 指数和最富裕 50%人口所占收入份额这两个收入差距指标 也证实了这一点。人均 GDP 统计结果表明,各直辖市和地级市经济呈现出非均衡发展态势,如人均 GDP 的最小值只有 0.405 万元,而人均 GDP 的最大值却高达 9.191 万元,后者是前者的 23 倍左右, 即先进与落后地区的经济差距至少是 20 ̄30 年。在 80 个直辖市和地级市中,28 个属于东部地区,占 样本量的 35%。经济增长等变量统计结果表明,各直辖市和地级市经济增长并不一致,如经济结构 的最小值为 0.008,而最大值为 0.394;城市化率的最小值为 0.125,而最大值为 0.910;投资率的最小 值为 0.204,而最大值为 0.981。
发现参数均值回归模型有时候并不足以刻画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之间的潜在关系,而这往往会导致预
然而,上述文献关于 Kuznets 曲线特征的讨论,都是基于均值回归范式研究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 之间的关系。当作为被解释变量的收入差距不服从正态分布或者数据散布较大时,均值回归方法提供 的回归曲线很难具有代表性,存在明显的局限。Koenker 等 (1978) 提出的分位数回归克服了均值回 归的局限,[10] 能够描述被解释变量整个条件分布特征,给出多条回归曲线,从而揭示解释变量对被解 释变量在各个分位点处的影响,提供比均值回归更多的有用信息。Huang 等 (2007) 最早运用分位数 回归方法,分别以 75 个国家的截面数据和 82 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对 Kuznets 曲线特征进行定量研 究,[11]发现收入差距与人均生产总值 (人均 GDP) 之间存在多重关系。本文以中国 80 个直辖市和地级 市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中国 Kuznets 曲线特征。首先,采用参数分位数回归模型,考察在不同分位 点处收入差距随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动规律;其次,为解决参数模型形式误设问题和非参数模型“维数 灾难”问题,设计了半参数分位数回归模型,得到了参数分位数回归模型无法捕捉的潜在、复杂分位 数结构。实证结果表明,半参数分位数回归模型更加细致、准确地描述了中国 Kuznets 曲线特征。
表 1 变量的统计描述
变量名称 Gini 系数 Theil 指数 50%富裕人口所占收入份额 人均 GDP (万元) 地区 经济结构 城市化率 投资率
符号 Gini Theil ratio pcgdp region structure urban invest
均值 0.453 0.424 0.797 2.320 0.350 0.148 0.429 0.530
(2)
56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Journ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方法
其中,i (i=1, 2, L, 80) 分别代表 80 个直辖市和地级市;β0 ,β1 ,β2 ,β3 ,β4 ,β5 ,β6 为回归系数;
2013年第3期 总第87期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JOURN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O.3, 2013 Serial NO.87
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
——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方法
蔡 超 1,王艳明 1,许启发 2
(1. 山东工商学院 统计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5; 2. 合肥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9)
收稿日期:2013-02-10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自回归条件密度建模及其在金融领域应用研究” (20098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分位数协整理论、方法与应用” (2011HGRJ0006);山东省自然科 学基金项目“分位数误差校正模型理论、方法与应用” (ZR2010GM005) 作者简介:蔡 超,山东工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经济计量分析研究;王艳明,山东工商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经济统 计分析研究;许启发,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数量经济理论与方法、金融计量研究。
三、计量模型设计
(一) 均值回归模型 常用于描述 Kuznets 曲线特征的模型为一元二次回归模型,如模型 (2)。
2
Ginii =β0 +β1 gpcgdpi +β2 gpcgdpi +β3 gregioni +β4 gstructurei +β5 gurbani +β6 ginvesti +εi
≤y2
≤L≤yn
,μ=
1 n
yi 为样本均值。
i
本文使用的微观数据来源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 (CGSS2008) 中 2007 年居民收入抽样调查数
பைடு நூலகம்
据。①该数据采用分层四阶段不等概率抽样方法,以个人为样本单位进行调查,共调查了全国 27 个
55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Journ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