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腰痛指南
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及康复

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与康复非特异性下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是一类临床找不到确切的组织病理结构改变,又不能通过客观检查确诊病因的下腰痛总称。
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是指下腰、腰骶、骶髂、臀部或腿部一组疼痛的的主观感觉,伴有腿部疼痛、麻木和无力就称为坐骨神经痛。
有60%-80%的成年人在生活中有过LBP的经历,是仅次于上呼吸道疾患儿就诊的第二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45岁以下人群最常见的致残原因英美政府相继颁发的LBP联邦指南把LBP分为三类1.潜在的严重的脊柱疾患:脊柱肿瘤、感染、骨折或马尾综合征等“红牌”性LBP;2.坐骨神经痛:腰痛伴有下肢症状,提示有神经根受累的LBP;3.非特异性下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始发于腰部的症状,既没有神经根受累也没有严重的潜在疾患的LBP。
一、非特异性下腰痛特点和病因(一)特点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恢复一般较快。
发病3天以内的病人90%在2周内恢复。
多样化样本的断面研究预后不理想。
这与初级保健的指导水平有关。
大多数急性和慢性疼痛问题不管治疗还是不治疗都以其自然的方式缓解。
1/3的病人在1周内、2/3的病人在7周内充分地改善。
复发很常见,6周内约有40%的病人复发。
大多数的复发不致残,但呈现出慢性反复进行性加重。
(二)病因到目前为止,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病因还不清楚,主要危险因素如下:1.年龄的增长对椎间盘的直接血供在15-20岁之间丧失,此后椎间盘成为人体中最大的无血供组织,因而椎间盘容易发生退行性改变,从而导致纤维环脆性增加,纤维环容易撕裂。
20岁出现纤维环撕裂的人占7%,30岁20%,40岁41%,50岁53%,60岁85%,70岁以上92%。
随年龄的增加患腰痛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但老年人的其他高危因素(如骨质疏松)增加,导致NLBP最终有转化成特异性LBP(压缩性骨折、椎骨滑脱)的趋势。
中国慢性腰背痛诊疗指南(2024版)

如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重复神经电刺激等。 三 、实 验 室 检 查
如血常规、C 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沉)、 免疫学等检查。
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 、c N S L B P
具体病因尚不明确,且没有显著的病理解剖学 改变,可能与下列因素相关。
1. 机械性因素:如脊柱稳定性降低、姿势控制不良等。
2. 炎性因素:与促炎因子和氧化应激作用有关。 cNSLBP 患者血液中 C 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β
、
白 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等促炎细胞因子显著升高,白细胞介素-10 等抗炎细
胞因子显著降低, 表明炎症细胞因子与 cNSLBP 相关,cNSLBP 病理 改变可能发生在分子水平。
3. 社会心理因素:主要与工作满意度、劳动负荷 强度、教育程度等相关。
4. 其他因素:如遗传、大脑结构功能改变等。遗 传因素和大脑的改变在 cNSLBP 发生和发展中起重
要作用。cNSLBP 患者大脑结构发生重构,累及的 脑区包括背外侧前额叶、海马、丘脑、颞叶、
二 、体 征 疼痛部位存在肌张力增高或明显局限性压痛点(扳机点)。临床上
检查神经根性体征多为阴性。
三、诱发因素 疼痛症状多于卧床休息后减轻或消失,弯腰、久坐、久站后加重
,经保守治疗后疼痛症状多可暂时缓解。
05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
一、影像学检查 如 X 片、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磁共振成
治疗
中国非特异性腰背痛临床诊疗指南(2022年)

中国非特异性腰背痛临床诊疗指南(2022年)腰背痛(low back pain,LBP)是骨科常见疾病,其中非特异性腰背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SLBP)占90%左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鉴于 NSLBP 诊疗理念和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有必要制定符合中国临床实际的NSLBP诊疗标准。
本指南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参照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2016 年制定的《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诊疗专家共识》和2020 年北美脊柱外科学会制订的《腰背痛诊疗指南》,经过指南注册、组建指南制订专家工作组及确定临床问题,参照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工作组相关方法进行检索文献的证据等级和推荐等级评定,形成初稿和推荐意见;经专家工作组三轮讨论,最终定稿。
本指南从 NSLBP 的定义、病程分期、流行病学、自然病程、病因及发病机制、诊断、病情评估、预后影响因素、治疗、预防等方面对NSLBP 的诊疗措施进行阐述,以期为NSLBP 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规范诊疗流程、改善预后。
文献纳入过程:略。
文献纳入截止时间为 2020 年 12 月,共检索到英文文献7952 篇,中文文献3255篇。
专家组通过阅读文献标题、摘要和原文的方式进行筛选,除2019 年日本骨科学会发布的《腰背痛诊疗指南(第 2 版)》之外,最终纳入文献 140 篇,其中中文文献14 篇、英文文献 126 篇。
2 定义LBP:LBP 是一种以症状命名的疾病,临床上对于腰背部的疼痛、不适等症状统称为腰背痛,该症状可能和多种病理情况及疾病相关,或找不到明确的致病因素。
NSLBP:NSLBP 是指病因不明的、除脊柱特异性疾病及神经根性疼痛以外原因所引起的肋缘以下、臀横纹以上及两侧腋中线之间区域内的疼痛与不适,持续至少 1d 的疼痛,单侧或双侧,伴或不伴有大腿牵涉痛(膝以上)。
3 病程分期根据症状持续的时间,NSLBP 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其中急性 NSLBP 的病程<6 周,亚急性 NSLBP 的病程在 6~12 周以内,慢性 NSLBP 的病程持续 12 周以上。
腰痛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2018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发布的《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1]。
(1)常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居多。
(2)慢性腰痛,多为痠痛、胀痛或有沉重感,久坐、久站后症状明显,躺下休息后减轻,可有双下肢麻痹,痠痛无力,或大小便障碍。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2009年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2]。
(1)病史:常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居多,长期劳累或腰部有扭伤史(2)症状:腰腿痛、间歇性跛行,可能伴马尾神经症状。
(3)体征:腰部后正中处呈“阶梯”样改变,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阴性;无下肢缺血的阳性体征。
(4)辅助检查:腰椎X线检查可见腰椎曲度异常,相应节段椎弓峡部退变或断裂,椎体移位、神经受压的表现。
(二)诊断分型[3]根据腰椎X光片表现,结合临床,将腰椎滑脱症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前滑脱型:由腰椎椎弓峡部不连续,或退变、断裂,导致小关节不稳,可见腰椎椎曲加大,上位腰椎椎体相对下位腰椎椎体向前方滑动移位。
2、后滑脱型:由于腰椎退行性改变,椎曲变直或反弓,椎弓峡部多无断裂,上位腰椎椎体相对下位腰椎椎体向后方滑动移位。
(三)证候诊断1、风湿痹阻证:腰腿痹痛重着,转侧不利,反复发作,阴雨天加重。
舌质淡红或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迟缓。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小便利,大便溏。
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或沉紧。
3、气滞血瘀证: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板硬,俯仰艰难,痛处拒按。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迟。
4、湿热痹阻证:腰腿痛,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小便短赤,或大便里急后重。
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5、肾阳虚衰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腰腿发凉,喜暖怕冷,遇劳加重,少气懒言,面色晄白,小便频数。
舌质淡胖嫩,苔白滑,脉沉细。
下腰痛指南

下腰痛指南下腰痛指南1、引言下腰痛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对个人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本指南旨在提供关于下腰痛的详细信息和指导,以帮助患者和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该病症。
2、下腰痛的定义下腰痛是指腰部以下的背部疼痛感觉,通常涉及到腰椎和骨盆区域。
下腰痛可以是急性的,持续时间少于12周;也可以是慢性的,持续时间超过12周。
3、下腰痛的分类下腰痛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机械性下腰痛:由于肌肉和韧带的损伤或应力引起,常见于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过度或姿势不当。
- 非特异性下腰痛:病因不明的下腰痛。
- 特异性下腰痛:由特定疾病或结构性损伤引起,例如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
4、下腰痛的症状下腰痛的常见症状包括:- 腰部或臀部疼痛,可以向下蔓延至大腿背侧或小腿;- 运动时加重的疼痛;- 晨僵现象:早上起床或休息后,腰部感到僵硬;- 肌力减退或感觉异常;- 排尿困难、排便障碍或会阴区感觉异常。
5、诊断和评估下腰痛的诊断和评估应包括以下方面:- 详细的病史收集,包括症状的起源、持续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等;- 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的评估;- 影像学检查,如X光、MRI等,以寻找结构性异常或病变;- 若有必要,可以进行其他特殊检查,如电生理检查、骨密度测定等。
6、下腰痛的治疗下腰痛的治疗应根据病因和症状的严重程度而定,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 休息和限制活动,以减轻症状;- 物理疗法,如热敷、冷敷、按摩等,以缓解疼痛和促进康复;- 药物治疗,如非处方的止痛药、抗炎药等,以减轻症状;- 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和运动疗法,以增强肌肉力量和改善姿势;- 外科手术,对于持续严重的下腰痛且无法通过保守治疗改善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7、预防和自我管理下腰痛的预防和自我管理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保持良好的体位和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加强腰部和核心肌肉的锻炼;- 避免过度使用背部肌肉;- 避免重体力劳动和过度运动;- 合理控制体重;- 停止吸烟。
下腰痛的评估及治疗

韧带、关节囊退变 椎间盘退变
脊柱可以借助韧带、关节囊、椎间盘的张力很好地完成其 运动功能,此时人体可以表现一些肌肉酸痛、关节活动度 末端疼痛,也可以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
病理改变已经悄然发生,体格检查可以发现肌肉的痉挛、压痛 等,影像学检查可以看到肌肉萎缩、韧带钙化、黄韧带肥厚、 椎间隙变窄、椎间盘膨出或突出等病理表现
骨骼肌力量
50-60岁尚可以维持最大肌力(jī lì)。 60-70岁时肌力每年下降15%,绝对力量将降低30-40% 。 70岁以上,肌力将每年下降30% 。
第九页,共五十四页。
软组织退变期
软组织的退变按解剖学顺序从体表向体内(tǐ nèi)发展,临床症
状可有可无,脊柱运动功能是可以完全代偿的。
第五页,共五十四页。
问题 的提出 (wèntí)
影像学与临床症状的不同步? 同样方法(fāngfǎ)治疗同种疾病疗效的不确定性?
第六页,共五十四页。
二、病因(bìngyīn)病理----生物力学
平衡失调学说(xué shuō)
静力平衡
椎体、附件、椎间盘和相连韧带构成脊柱的内平衡系 统
动力平衡
发达国家下腰痛的患病率也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而位居第二位, 其治疗费用及误工所致的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7%。
该病具有病因复杂、症状多样、治疗周期长、复发率高等特点, 复发率高达85%。
第二页,共五十四页。
分类(fēn lèi)
美英政府相继颁布的LBP联邦指南把LBP分为: ①潜在的严重(yánzhòng)的脊柱疾患:脊柱肿瘤,感染,骨 折或马尾综合征等“红牌”性LBP ②坐骨神经痛:腰痛伴有下肢症状,提示有神经根受 累的LBP ③非特异性下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NLBP): 始发于腰部的症状,既没有神经根受累也没有严重的 潜在疾患的LBP
整骨疗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解读2016年美国骨科协会的指南

整骨疗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解读2016年美国骨科协会的指南
·指南解读
谢 瑞,朱立国,于 杰,李凯明,庄明辉,常晓娟,戴文康(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市 100102)
DOI:10.3969/j.issn.2095-4344.2613
Interpretation of American Osteopathic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osteopathic manipulative treatment of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Xie Rui, Zhu Liguo, Yu Jie, Li Kaiming, Zhuang Minghui, Chang Xiaojuan, Dai Wenkang (Wangjing Hospital 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102, China)
(2)根据下腰痛种类分为了急、慢性、妊娠期 妇女及产后妇女非特异性下腰痛 4 组;
(3)通过科学的循证医学方法系统综述整骨手 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治疗中的作用。
谢瑞,男,1987 年生,山 东省济南市人,中国中医 科学院望京医院在读博 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关节退 行性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 究。
ORCID: 0000-0001-6897-1581(谢瑞)
文章快速阅读:
文章描述— (1)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经过整骨手法治疗后在疼痛及功能状态等方面都有极大的改善; (2)美国骨科协会最终建议骨科医生可使用整骨手法治疗下腰痛患者。
骨科常见疼痛管理临床实践指南(全文版)

骨科常见疼痛管理临床实践指南(全文版)摘要规范化的疼痛管理可以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节约医疗成本,降低患者的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维度的痛苦体验。
但是目前尚无适合于中国国情的高质量骨科常见疼痛管理指南。
通过收集临床常见问题,查阅文献,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针对骨科常见疼痛的管理达成共识,供广大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应用。
本指南主要内容包括:疼痛的分类、疼痛的评估、疼痛的管理目标以及药物及非药物治疗。
前言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维度的痛苦体验(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IASP)[1],是机体对损伤或潜在损伤的重要反射信号和不愉快体验,同时也是骨科医生进行临床诊疗工作的重要依据。
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现代医疗模式从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种转变要求在治疗患者原发疾病的同时,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社会功能需求。
因疼痛对患者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为提高全球医学界对疼痛的重视,1995年美国疼痛医学会提出将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以提高全球医学界对疼痛的重视程度。
疼痛会引起患者的不良情绪,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活动参与度,甚至造成患者抑郁[2-6]。
疼痛是骨科患者的重要主诉之一,根据持续时间不同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急性疼痛通常与骨骼肌肉系统、神经系统的外力或其他损伤相关,如术后疼痛或创伤性疼痛、感染源性疼痛等。
骨科手术治疗或运动系统创伤所造成的急性疼痛,发生率近乎100%,因损伤程度和个体感受的差异,疼痛程度存在个体差异。
而慢性疼痛主要受慢性退行性病变的影响或由神经损伤造成,如骨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脊柱源性疼痛、术后慢性持续性疼痛和癌性疼痛等。
这类慢性疼痛发生率虽然低于急性疼痛,但会长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缓减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碍都是有用的。 (基于强证据建议)
干 预 -身 体 协 调 性 、 力 量 及 耐 力 训 练 : 对于患有亚急性或慢性的下腰痛伴随有 运动协调性受损的患者以及腰椎微创手 术后的患者,临床医生应该考虑应用身体 的协调性、力量及耐力练习以减轻患者的 下背部疼痛和功能障碍。(基于强证据建 议)
引言
指南目的
针对世界卫生组织(WHO) 的国 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325 中所描述的肌肉骨骼损伤患者,美国 物理治疗协会(APTA)骨科分会长期
以来不懈努力,致力于创建以循证为 基础的骨科物理治疗管理的实践指 南。
临床指南的目的是: · 描述以循证为基础的物理治疗实
鉴 别 诊 当有以下情况时 应向专科转诊:1.临床检查提示患者有严 重的内科疾病或存在心理问题,2.提示的 活动受限或身体功能和结构的损伤与诊 断/分类指南是不一致的,3.使用恢复患者 身体功能受损的干预方法并不能缓解患 者症状。(基于强证据建议)
干 预 -牵 引 : 对下腰痛患者使用间歇性腰 椎牵引是否有疗效的证据是矛盾的。初步
的证据显示:对一组有神经根受压症状伴 外周症状直抬腿测试阳性的患者进行俯 卧位腰椎间歇性牵引是有利的。中等证据 显示对于急性、亚急性、非神经根性下腰 痛的患者或慢性下腰痛的患者临床师不 应该使用间歇性或静力性腰椎牵引。(基 于相互矛盾的证据建议)
检 查 -疗 效 测 量 : 临床师应该采用有效的 自我报告调查问卷,比如:Oswestry 残疾指 数和 Roland-Morris 残疾问卷。这些问卷 对于确定患者的疼痛、功能和残疾的基本 状态以及在治疗过程中监控患者状态是 有否改变是非常有用的。(基于强证据建 议)
检 查 -活 动 受 限 和 参 与 限 制 测 量 : 临床 师应使用,经验证有效的方法,定期评估 活动受限和参与限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 将通过以上相同的方法,监控患者的活动 受限和参与限制水平的改变。(基于专家 意见建议)
此系列临床实践指南均为美国物理治疗协会骨科分会(Orthopaedic Section of the American Physical Therapy Association(APTA), Inc)和美国骨 科和运动物理治疗杂志(Journal of Orthopaedic & Sports Physical Therapy)版权所有。美国物理治疗协会骨科分会和美国骨科和运动物理治疗杂志 同意出于教育目的地对本指南的复制与传播。英文版联系人:Joseph J. Godges, DPT, ICF Practice Guidelines Coordinator, Orthopaedic Section, APTA Inc, 2920 East Avenue South, Suite 200, La Crosse, WI 54601. E-mail: icf@ 中文版联系人:Lilian Chen-Fortanasce(陈月), DPT, Chinese Translation Coordinator, E-mail: icf-Chinese@
· 急性或亚急性下背痛伴随活动受 限(b7101 几个关节的活动度)
· 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下腰痛伴协 调性运动障碍(b7601 控制复 杂的自主运动)
· 急性的下腰痛伴发相关(牵涉性) 下肢疼痛(b28015 下肢疼痛)
· 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下腰痛伴 随放射痛(b2804 节段性或区 域性的放射痛)
ANTHONY DELITTO, PT, PhD·STEVEN Z. GEORGE, PT, PhD·LINDA VAN DILLEN, PT, PhD·JULIE M. WHITMAN, PT, DSc GWENDOLYN SOWA, MD, PhD·PAUL SHEKELLE, MD, PhD·THOMAS R. DENNINGER, DPT·JOSEPH J. GODGES, DPT, MA
干 预 -渐 进 的 耐 力 练 习 和 健 身 活 动 临床师应该考虑:1.对没有全身疼痛的下 背痛患者,采用中、高强度的练习,2.对于 有全身疼痛的下腰痛患者,采用渐进的、 低频率、亚最大强度的运动和耐力练习来 控制疼痛和增进健康。(基于强证据建议)
*这些建议和临床实践指南基于 2011 年 1 月之前发表的科学文献。
CONTRIBUTORS: Jason M. Beneciuk, DPT • Mark D. Bishop, PT, PhD•Christopher D. Kramer, DPT • William Koch, DPT • Mark Shepherd, DPT REVIEWERS: J. Haxby Abbott, MScPT, PhD • Roy D. Altman, MD • Matthew Briggs, DPT • David Butler, BPhty, GDAMT, MAppSc, EdD • Joseph P Farrell, DPT, MAppSci • Amanda Ferland, DPT • Helene Fearon, PT • Julie M. Fritz, PT, PhD • Joy MacDermid, PT, PhD • James W. Matheson, DPT • Philip McClure, PT, PhD • Stuart M. McGill, PhD • Leslie Torburn, DPT • Mark Werneke, PT, MS COORDINATOR:Joseph J. Godges(乔·高杰斯) CHINESE COORDINATOR:Lilian Chen-Fortanasce(陈月), DPT CHINESE REVIEWERS: 韩云峰(Yunfeng Han)·侯妍姝(Yanshu Hou)·Weiwei Guan,DPT CHINESE TRANSLATORS:毛雨生(Yusheng Mao)·普江艳(Jiangyan Pu)·鲁智勇(Zhiyong Lu)·李伟(Wei Li)·白震民(Zhenmin Bai)
干 预 -伸 展 练 习 : 对于患有慢性下腰痛伴 放射痛的老年患者,临床师可以考虑伸展 练习,及联合其他干预措施,如手法、力 量练习、神经松动术、步行,来缓解疼痛 和功能障碍。(基于弱证据建议)
干 预 -下 肢 神 经 松 动 术 :对于患有亚急性 和慢性的下腰痛和放射痛的患者,临床师 可以考虑使用下肢神经松动术以缓解疼 痛和功能障碍。(基于弱证据建议)
建议
风 险 因 素 : 下腰痛初次发作的明确诱因, 目前没有文献明确支持。这些风险因素是 多样的、有人群特异性的,并且与下腰痛 的发病关系不大。(基于弱证据建议)
临 床 病 程 : 下腰痛的临床病程可以描述 为:急性、亚急性、复发性、慢性。鉴于 复发性、慢性的下背痛的发病率高和治疗 成本高,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干预措施, 来预防下腰痛的复发和转化成慢性下背 痛。(基于理论/基础证据建议)
For author, coordinator, and reviewer affiliations see end of text. ©2010 Orthopaedic Section American Physical Therapy Association (APTA), Inc, and the Journal of Orthopaedic & Sports Physical Therapy. The Orthopaedic Section, APTA, Inc, and the Journal of Orthopaedic & Sports Physical Therapy consent to the reproducing and distributing this guideline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Address correspondence to Joseph J. Godges, DPT, ICF Practice Guidelines Coordinator, Orthopaedic Section, APTA Inc, 2920 East Avenue South, Suite 200, La Crosse, WI 54601. E-mail: icf@
干 预 -患 者 的 教 育 与 咨 询 临床师不应该使用直接或间接的会增加 下腰痛患者威胁感和恐惧感的方法进行 患者的教育与咨询。应用以下教育与咨询 方法:1.延长卧床休息,2.对患者下腰痛 的明确原因提供深入的病理解剖学解释。 下腰痛患者的教育与咨询方法应强调:1. 加强对人类脊柱固有力量的解剖结构理 解,2.解释对疼痛认知的神经科学,3.下 腰痛总体的预后较好,4.使用积极的策略 应对疼痛,来缓解担心和恐惧感,5.尽早 恢复正常生活和职业活动,甚至仍遗留有 疼痛时,6.最重要的是改善运动的水平而 不仅仅是缓解疼痛。(基于中等证据建议)
· 急性或亚急性下腰痛伴随相关感 觉障碍(b2703 对刺激物的敏 感度,b1522 关节活动度,
b1608 思维功能,特指把身体 症状关联到认知/设想方面的 原因,b1528 情感功能,特指 把身体症状关联到情感方面 的原因。) · 慢性下腰痛伴随有相关的广泛性 疼痛。(b2800 广泛性疼痛, b1520 情感适当性,b1602 思 想内容)
诊 断 /分 类 : 下腰痛没有严重的医学或心 理学疾病的症状和体征,相关的临床阳性 体征有:(1)胸椎、腰椎及骶髂关节区域 的活动损伤,(2)下肢的牵涉痛或放射痛, (3)广泛性疼痛,这些可用于下腰痛患 者的 ICD(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国际统计 分类)分类方法下腰痛、腰痛、腰骶段/躯 干功能障碍、下背部劳损、脊柱不稳、平 腰综合征、椎间盘源性的腰痛、伴坐骨神 经疼痛的腰痛,、以及按相关的国际功能分 类、功能障碍与健康损害分类(ICF)定 义的下腰痛损伤基础类别(b28013 背痛; b28018 躯体的疼痛;特指臀部、腹股沟、 大腿的疼痛)以及以下相关的躯体功能损 伤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