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心理学期末总复习

合集下载

情绪心理学复习提纲

情绪心理学复习提纲

情绪心理学复习提纲核心内容1. 情绪维度理论的内容与国际情绪图片系统的制作方法。

The dimensional theory of emotion assumes that emotion can be defined by a coincidence of values on three discrete dimensions. This view is founded in Osgood's (Osgood, Suci, &Tanenbaum, 1957) seminal work where factor analyses conducted on a wide variety of verbal judgments indicated that the variance in emotional assessments were accounted for by three majordimensions: The two primary dimensions were one of affectivevalence (ranging from pleasant to unpleasant) and one of arousal (ranging from calm to excited). A third, less strongly-relateddimension was variously called 'dominance' or 'control'.The International Affective Picture System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dimensional theory of emotion. The developers used the Self- Assessment Manikin (SAM) procedure to rate affective valence, arousal and dominance for each picture. This procedure used a graphic figure depicting values along each of the 3dimensions on a continuously varying scale (see Lang, Bradley, & Cuthbert, International Affective Picture System (IAPS): Technical Manual and Affective Ratings, 1997)2. 基本情绪理论的内容与基本面部表情刺激的制作方法。

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及答案

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及答案

各位同学,这份资料结合了老师在2班划的重点和我们班划的重点(因为我们2个班的重点稍微有点不同),是我们2个班的新旧学委根据自己的理解从课本上整理的答案,所以,难免会出现错误,请大家谅解,谢谢!第一章1、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也可以说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事实、机制、规律和本性的科学。

2、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哪些?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者的外部表现(如语言、表情和行为等)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

实验法:是按照研究的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问卷调查法:是一种将要调查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设计成问题,让调查对象回答,以此来搜集研究资料的方法。

3、科学心理学是那年诞生的,创始人是谁?1879年诞生,创始人是冯特4、什么是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心理现象的一种,是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发展的过程。

第二章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物质器官。

2、一切心理现象不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从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反射。

3、反射的种类有哪些?反射按照产生的条件不同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放射。

非条件反射是在种族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先天反射活动,如眨眼、吸吮,膝眺等都是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

4、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有哪些?①兴奋和抑制过程的扩散和集中;②兴奋和抑制过程的相互诱导;5、安慰剂效应(参考《心理学与生活》)又名伪药效应、代设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安慰剂效应并不是由所服用的药物引起的,而是基于病人心理上对康复的期望。

第三章1、什么是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基本特征。

情绪心理学期末总复习

情绪心理学期末总复习

1、情绪的特性:情绪是多成分的复合过程(情绪成分包括:内在体验、外显表情和生理激活)、情绪具有多维量结构、情绪是生理和心理多水平整合的产物。

2、情绪的定义:情绪是多成分组成、多维量结构、多水平整合,并为有机体生存适应和人际交往而同认知交互作用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动机力量。

3、情绪在人的心理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原因:情绪作为适应的手段,起着驱动有机体采取行动的作用,成为支配有机体随意或不随意的,本能或认知的行为的重要心理能力;情绪作为一种状态,经常存在于脑的活动过程中。

给有机体提供注意保持的力量,使有机体专注于外界一定事物,成为有机体认知加工时有利或不利的脑的背景;情绪作为一种特质,为构筑人格的框架增添重要的成分;情绪作为一种主观体验,为意识提供最初的来源。

4、情绪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行为经济学提出,领导要注重员工的情绪;某些特定的活动领域存在着特殊的情绪问题;艺术形式中角色的塑造典型的再现了生活中人的感情体验;人生发展个阶段必会经历各种感情波澜;精神疾病给人带来痛苦。

5、情绪的性质和功能: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是唤起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是人际通讯交流的手段。

6、达尔文、詹姆士、弗洛伊德三位伟大的学者是生物学、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开创者,也是情绪心理学的创始人。

7、最早的情绪理论是詹姆士-兰格情绪外周学说,其中詹姆士首先提出了情绪的发生与身体变化相联系的论点。

8、阿诺德的评价-兴奋理论:被誉为第二代情绪学说,知觉和认知是刺激事件与发生情绪反应之间必不可少的中介物。

她认为情绪的整个神经通路是大脑皮层兴奋的作用和结果。

她的理论被标定为“情绪评价-兴奋理论”,它实际上包含着环境的、认知的、行为的和生理的多种因素。

他把环境影响引向认知,把生理激活从自主系统推向大脑皮层。

9、初评价有三种类型:无关、有益、紧张。

10、情绪体验的性质:情绪体验是脑的感受状态;情绪体验具有检测功能;情绪体验具有不变性。

心理学期末复习

心理学期末复习

心理学期末复习导言:期末考试是学生们展示所学知识的重要时刻,而心理学课程的期末复习更是需要充分准备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套高效的心理学期末复习方法,帮助大家巩固知识、提升成绩。

一、复习规划1. 制定复习计划:根据课程安排和个人时间情况,制定一份详尽的复习计划,合理分配各个考点的学习时间。

要保持合理的休息,避免长时间的单一学习,可采用番茄钟法或类似的学习方式。

2. 审视课程大纲:仔细阅读课程大纲,了解课程的重点、难点和各个章节的内容安排。

可以根据大纲来调整复习的重点和学习的深度。

二、知识概念的复习1. 复习课堂笔记:温习已经做好的课堂笔记,回顾教师讲解的重点内容和重要概念。

2. 教材复习:按照章节顺序,重新阅读教材内容,将重要概念和知识点标注出来,加深理解和记忆。

3. 制作概念图: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或类似的工具,将不同概念联系起来,形成层次清晰的概念图。

这样可以帮助整理知识框架,加深记忆。

4. 做练习题:对于每个章节的重要知识点,要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以检验自己的掌握情况,并加深记忆。

三、实验方法与数据分析的复习1. 温习实验设计:针对课程中涉及的实验设计,例如受试者选择、因变量与自变量的控制等,回顾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可以通过阅读实验教材或参考相关学术文章来加深理解。

2. 复习统计学知识:心理学研究需要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因此要复习常用的统计学知识,例如 t 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3. 分析实验数据:根据课程要求或老师提供的实验数据,独立完成实验数据的分析,熟悉数据处理和结果解读。

四、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的复习1. 温习经典理论:回顾心理学的经典理论,例如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对每个理论的核心概念、实验研究和应用进行复习。

2. 材料分析与解决问题:针对心理学案例、论文摘录或真实事件,进行材料分析,理解事件涉及的心理学理论和概念,并提出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3. 文献阅读与批判性思考:在心理学领域找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学术文章进行阅读,并进行批判性思考。

心理健康期末考试复习重点DOC

心理健康期末考试复习重点DOC

(2) (3) (4)
学会称赞别人 学会微笑 寻找最佳新观念
(5) 培养一种奉献的精神
(6) 培养乐观精神 (7) 经常使用自动的提示语 (二) 调控丰富我们的生活: (1) 读书 (2) 幽默 (3) 赏花 (4) 散步 (5) 运动 (6) 旅游 (7) 写日记 (8) 放慢速度 (9) 登高远眺 6 理性情绪调节法: ABC 理论 事件 A ——事件 B——情绪与行为的结果 C
( 2)温奇的需要互补理论
( 3)社会交换理论
( 4)同质性理论
( 5)墨斯登的刺激——价值——角色理论
( 6)克尔霍夫和戴维斯的“过滤”理论
5 性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1 异性疏远期 -——异性接近期——恋爱期
6 青春期的性心理的表现:对性知识的追求——对异性的爱慕——产生性欲望和性冲动 7 青年的性行为:性自慰行为——爱抚——婚前性行为
四、社会资本的概念: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 这些资源与自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 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
五、如何在大学中积累社会资本 1 增加自己的曝光率 2 发现自己的“优势“ 3 建立守信用的形象 4 增加自己被利用的价值 5 零存整取建立“关系网“ 6 社会资本的经营与整合
4 大学生主要的压力源:学业压力、经济压力、情感压力 最后一章
1 职业生涯的概述 2 如何进行职业规划
和优点的欣赏、感激、希望、幽默、虔诚
第五章 爱情与性心理
1 爱情三因论:动机成分、情绪成分、认知成分
2 恋爱的发展与持续:热情度先升后降
亲密感呈上升趋势 承诺上升并近乎持平
3 失恋心理及调适: ( 1)构建理性的认识
( 2)行为转移法,冲淡痛苦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情绪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情绪

心理学导论复习要点之情绪第十章 :情绪一、情绪和感情的概括(一 )情绪和感情的含义1.情绪和感情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主观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响,它反应的是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情绪和感情的定义中包含了以下四个内容:①情绪和感情是以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绪和感情是个体的主观体验或感觉;③情绪和感情都有其外面的表现(即表情都伴有生理上的变化。

;②情); ④情绪和感情主观体验是个体对不一样情绪状态的自我感觉。

每种情绪有不一样的主观体验,它们代表了人的不一样感觉,如快乐仍是难过等,构成了情绪的心理内容。

表情是在情绪状态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答动作量化形式,包含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

生理唤醒是指情绪产生的生理反响。

它波及宽泛的神经构造,如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干、中央灰质、丘脑、杏仁核、下丘脑、蓝斑、松果体、前额皮层,及外周神经系统和内、外分泌腺等。

人们在情绪状态下,能自我觉知,可是不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主控情绪的植物性神经系一致般不受个人意志所控制。

测谎仪就是依据情绪状态下个人不可以控制其生理变化的原理来设计的。

测谎仪主要丈量呼吸、汗腺及心跳等个体不可以自行控制的反响。

2.情绪的维度及其两级性情绪的维度是求情绪所拥有的特征,即它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

这些特征的变化都体现出两极对峙的状态,比若有爱就有恨,有喜就有悲等等,这就是情绪的两极对峙的特征。

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 (提升人的活力 ) 和减力 (降低人的活力 )的两极 ;激动度有激动与沉静的两极 ;强度有强和弱的两极 ; 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的两极。

(二 )情绪和感情的功能1.适应功能:情绪和感情是有机体生计、发展和适应环境的手段,如动物碰到危险时产惟恐的呼救,就是动物求生的一种手段。

2.动机功能:情绪和感情构成一个基本的动机系统,它能够驱动有机体从事活动,提升人的活动的效率。

赫布以为唤醒水平易绩效之间存在着倒U 型曲线的关系。

3.组织功能:情绪和感情对其余心理活动拥有组织的作用,表此刻,踊跃的情绪和感情活动起着协调解促使的作用,悲观的情绪和感情对活动起着崩溃和损坏的作用;4.信号功能:情绪和感情在人际间拥有传达信息,交流思想的功能。

心理学期末重点复习题

心理学期末重点复习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心理现象的分类: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心理变化的过程中个性心理: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心理状态:在心理活动的进程中,或从心理过程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过渡阶段,常常会出现一种相对持续的状态3.心理学的基本观点:(1)心理对物质载体的依存性(论点:脑是心理的器官)(2)心理与环境的相互制约性(论点: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3)个体心理活动的主体性(论点: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依附于人脑这个器官,不仅决定于人的社会生活环境,同时也依存于作为反映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4.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科学的诞生和独立5.心理学的任务:描述、解释、预测、控制、提升6.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个案法7.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的环境作用下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有哪些:(1)遗传和环境的关系: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生理成熟影响心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3)主动性和被动性的关系(4)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个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比较容易或其心理的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8.意识:是指能为人所察觉到的个体心理活动无意识:也称潜意识,就是不能为人所察觉到的个体心理活动的总和9.注意:是指个体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的心理活动。

注意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基本特征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一心二用”),注意的转移10.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的觉察感觉的种类:视觉人类对颜色的视觉具有色调、明度、饱和度三种特性听觉人类的听觉具有音高、音响、音色三种特性其他感觉11.知觉:是个体将感觉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知觉的特征:知觉的意义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恒常性(结合书本)12.信息的提取:有再认和回忆两种形式13.内隐记忆是指个体在无意识情况下的记忆,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14.记忆的信息加工系统:感觉记忆短时记忆:信息保存时间为5s~2min,容量为7+2个组块长时记忆:主要采用语义的形式编码记忆的规律:(1)遗忘的进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2)遗忘的机制: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3)遗忘的影响因素:记忆材料的性质、记忆材料的长度、个体的心理状态当学习重复的次数达到能刚好完全背诵的150%,对阻止遗忘的效果最好记忆的策略:注意策略、复述策略、精细阐述策略、组织策略、提取策略15.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内部联系及规律性的反映思维的种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动机与情绪、对问题情景的知觉、定势、功能固着、原型启发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结合书本)16.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想象:是个体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考试重点汇总一、名词解释1.思维定势也称心向,是指由先前心理活动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并影响着后继同类心理活动的趋向.2.心理的年龄特征是指个体的心理在某个年龄阶段具有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点。

3.记忆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4.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5.能力就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所必备的心理特征.6.性格是个人对待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7.从众是指个体不知不觉地受到群体的压力,在认知或行为上倾向于与群体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8.现代心理学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它们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人类为了认识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学科”。

9.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10.观察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有目的、计划和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11.个体心理指个人所具有的心理活动或发生在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

12.行为是有机体对所处情景的反应,它是由一系列运动、活动和动作构成的。

13.心理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4.感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过程15.记忆就是人脑对过去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的过程.或记忆就是人脑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1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17.创造性思维是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18.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以需要为中介,是人对客观事物与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19.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背景.20.挫折是一个人的目的性行为受到阻碍或中断时所感受到的情绪体验..21.青少年是指11、12岁~18、19岁这个年龄阶段,相当于我国初中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22.心理发展的动力是指在青少年主体和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需要和青少年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 23.心理健康是指个人生活、适应上所表现的和谐状态,或者说是指一个人没有困扰足以妨碍其心理效能和心理发展的状态.24.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个性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影响学生心理成长的教育.二、选择、填空1.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情绪的特性:情绪是多成分的复合过程(情绪成分包括:内在体验、外显表情和生理激活)、情绪具有多维量结构、情绪是生理和心理多水平整合的产物。

2、情绪的定义:情绪是多成分组成、多维量结构、多水平整合,并为有机体生存适应和人际交往而同认知交互作用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动机力量。

3、情绪在人的心理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原因:情绪作为适应的手段,起着驱动有机体采取行动的作用,成为支配有机体随意或不随意的,本能或认知的行为的重要心理能力;情绪作为一种状态,经常存在于脑的活动过程中。

给有机体提供注意保持的力量,使有机体专注于外界一定事物,成为有机体认知加工时有利或不利的脑的背景;情绪作为一种特质,为构筑人格的框架增添重要的成分;情绪作为一种主观体验,为意识提供最初的来源。

4、情绪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行为经济学提出,领导要注重员工的情绪;某些特定的活动领域存在着特殊的情绪问题;艺术形式中角色的塑造典型的再现了生活中人的感情体验;人生发展个阶段必会经历各种感情波澜;精神疾病给人带来痛苦。

5、情绪的性质和功能: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是唤起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是人际通讯交流的手段。

6、达尔文、詹姆士、弗洛伊德三位伟大的学者是生物学、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开创者,也是情绪心理学的创始人。

7、最早的情绪理论是詹姆士-兰格情绪外周学说,其中詹姆士首先提出了情绪的发生与身体变化相联系的论点。

8、阿诺德的评价-兴奋理论:被誉为第二代情绪学说,知觉和认知是刺激事件与发生情绪反应之间必不可少的中介物。

她认为情绪的整个神经通路是大脑皮层兴奋的作用和结果。

她的理论被标定为“情绪评价-兴奋理论”,它实际上包含着环境的、认知的、行为的和生理的多种因素。

他把环境影响引向认知,把生理激活从自主系统推向大脑皮层。

9、初评价有三种类型:无关、有益、紧张。

10、情绪体验的性质:情绪体验是脑的感受状态;情绪体验具有检测功能;情绪体验具有不变性。

11、情绪内在体验与外显表情关系:情绪体验和外显表情的先天一致性;内在体验与外显表情在社会交往中整合:(表情是情绪信息的携带者、体验由环境影响通过表情动作的复合内导刺激所引起,体验在情绪系统中起核心作用,是情绪的心理实体、体验的自我觉知使人脑内的感情性信息与认知的高级功能相联系。

这种联系是情绪受环境,文化因素制约从而实现情绪社会化的机制);
12、人际交往中的情绪通讯可以有三种表现形式:可直接受个体的需要和愿望所驱使;可溶合于人格结构之中;在个体情景与社会情境之间,可能有一定的差距或发生冲突。

13、基本情绪面部表情—先天的程序化模式:先天盲婴的案例证明,先天盲婴可以显露同正常视觉婴儿同样的面部表情;跨文化的研究证明前文化民族同文化民族的基本情绪表情是一致的;婴儿前语言发育阶段的基本情绪表情是不学而能的。

14、面部表情的社会化:面部表情的复杂性、随意性、文化差异影响情绪表达。

15、情绪在认知加工中的影响:(一)情绪对信息加工的整体影响:1、情绪影响信息加工的发动干扰和结束2、情绪影响信息的选择性加工3、充予情绪图式的形成(二)情绪与注意:1、信息加工的选择性与注意2、情绪与注意(三)情绪与记忆:1、记忆的不准确性2、影响记忆准确性的条件:情绪的影响、事件独特性的影响、心境的影响(四)情绪与决策:1、正性情绪与认知加工2、正性情绪与问题解决的灵活性16、情绪在儿童生存和生长中的意义:a、情绪是早期儿童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b、情绪儿童应对社会生活情境的能力来源c、情绪是组织儿童认知活动的心理激发者
17、人类婴儿具有6种基本情绪:快乐、兴趣、厌恶、恐惧、痛苦(悲伤)和愤怒
18、婴儿兴趣的早期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先天反射性反映阶段(0~3个月)(2)相似性再认知觉阶段(4~9个月)(3)新异性探索阶段(9个月以后)
19、从笑的发展中反映出快乐的不同阶段:自发性的笑(0~5周)、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5周至3个月)、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个月以后)
20、大量研究表明,导致儿童痛苦的第一个诱因是与亲近的人的分离;第二个原因是失败;第三个是遗弃
21、移情和同情的产生及发展:(移情和同情是伴随儿童理解他人情绪的水平提高而发展的)最初发展阶段、自我中心性的移情水平、对他人感受的移情水平、对他人境遇的移情水平
22、幼儿情绪交往技能的发展包括多方面情绪能力的提高:a、对自己情绪状态的意识b、对他人情绪状态的意识c、对所处文化环境的情境概念和语言理解d、对他人痛苦情绪的移情反应e、对表达情绪策略的认知
23、儿童-影响情绪调节的因素:气质和一脸类型
24、婴儿情绪社会化的基本过程:a、无分化社会性反应阶段(出生至2个月)b、分化性社会化能力发展阶段(1~2个月至6~7个月)c、依恋特定对象的持久感情联结发展阶段(7~24个月)d、伙伴关系发展阶段(24~30个月以后)
25、社会性参照的概念:社会性参照的特异性是指成人发出的情绪信号成为儿童理解和行动的参照系。

26、鲍尔拜其后的研究发现,6~8个月的婴儿和母亲通过抚育已经开始建立依恋连结
27、安斯沃斯(1978年)提出依恋的意义:依恋给儿童提供一种安全感,儿童将依恋对象视为“安全基地”依恋安全感对儿童人格完善有着重要作用。

28、母婴依恋大致分为三种类型:a、安全型依恋,属于这种依恋的儿童约占70% b、不安全-反抗型依恋,约占10%的婴儿c、不安全-回避型依恋,约占20%
29、情绪分化理论,以伊扎德为代表,从情绪的适应性出发,把神经系统和脑的进化、骨骼肌肉系统的进化和分化以及情绪的进化和分化联系起来。

30、愉快和快乐的源泉:a、本能和感觉水平上的愉快b、真正的快乐来源
31、快乐的功能:快乐增进人际间的社会联结b、快乐增强人的自信c、快乐使人在紧张中得到松弛
32、快乐的表情辨认和体验意识:a快乐表情辨认b快乐的体验意识(1)快乐在体验里呈现为有信心和有意义的意识状态,使人能自觉处理问题和享受生活乐趣(2)快乐伴随着满足感,使人更容易理解周围世界中让人紧张和满意的各种问题,在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时也就更容易些(3)快乐人体验到自身与外界和他人的联系,并产生一种亲切感(4)快乐体验中还具有一种超越感和自由感,使人觉得在现实中的存在是轻快的、活跃的和主动的,似乎自身处在最优的、摆脱束缚的状态中。

33、快乐的调节机制:设定目标、设定目标的策略、个人自我效能感、个人条件与客观标准之间的差距、社会供给。

34、痛苦是最普遍、最一般的负性情绪35、痛苦的诱因:分离、失败
36、痛苦的功能:a、痛苦表情能引发他人的同情和帮助b、痛苦是一种可以忍受的情绪c、痛苦有利于群体的联结37、情绪社会化的过程:a、婴儿的工具性模仿b、幼儿的情绪变式c社会情境关系的内化
38、情绪社会化的途径:直接教导、间接教导、期望交流
39、情绪社会化发展模型:惟我型、行为型、社交中心型40、爱分为激情爱和陪伴爱
41、激情爱的发生条件:失去安全感、失去自尊感、焦虑、剥夺
42、陪伴爱的方式:母婴陪伴爱、夫妻间的伴侣爱、陪伴爱的升华
43、焦虑与恐惧的联系与区别:联系-焦虑是人处于负性情境中的消极适应现象,这种消极适应现象不但体现在人的心理和行为上,而且发生在人的体验感受中;焦虑属于情绪范畴,焦虑与恐惧都是人受到威胁和处于危险情境中的退缩或逃避的体验和行为。

区别-a、恐惧是进化中形成的、单一的基本情绪,焦虑则是社会化复合情绪;尽管恐惧在个体发展中也进入社会化过程;b、恐惧的产生有可确定的引发刺激源,焦虑则常常是“前刺激”现象,如对威胁刺激的预期;依次,恐惧可被称为“后刺激”现象,即被某个具体的恐惧刺激所引起的;c、恐惧的更重要的症结点在于:恐惧与应付行为相联系,特别是与逃避或回避行为相联系
44、导致焦虑的情境条件:创伤刺激、潜在的恐怖情境、恐慌刺激
45、情绪调节:是对情绪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情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

46、格鲁斯的情绪调节过程模型:a情境选择b情境修正c注意分配d认知改变e反应调整
47、在情绪调节的形式中,最常用和有价值的降低情绪反应的策略有两种:认知重评(认知改变)和表达抑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