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心理学复习题

合集下载

心理学题情绪管理的练习题

心理学题情绪管理的练习题

心理学题情绪管理的练习题情绪管理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针对情绪的产生、表达和调节进行研究,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各类情绪困扰,提高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情绪管理练习题,帮助读者加强情绪控制能力。

练习题一:情绪记录情绪记录是情绪管理的基本练习之一。

每天花几分钟记录自己当天所处的情绪状态及情绪变化,包括情绪名称、起因、持续时间和程度等方面。

通过记录与回顾,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绪模式,找到情绪波动的规律,并考虑如何应对不同的情绪。

练习题二:情绪识别情绪识别是一种训练,目的是帮助人们更准确地辨别和认识自己的情绪。

在这个练习中,你可以利用一些心理学的工具,如情绪图谱、情绪标签等,将你的情绪分类,并学会判断其他人的情绪状态。

这样,你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并提高自己的情绪理解能力。

练习题三:情绪放松情绪放松是一种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

通过身体放松训练、呼吸练习、冥想等方式,你可以在面对压力、焦虑和愤怒等负面情绪时,迅速平静下来。

尝试每天进行一次情绪放松练习,并逐渐形成习惯,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反应。

练习题四:情绪倾诉情绪倾诉是情绪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

找到一个可以信任的对象,与其分享自己的情绪,倾诉自己的烦恼和困扰。

这样做不仅能减轻情绪的负荷,还可以获得理解和支持。

同时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情绪倾诉,提供支持和鼓励。

练习题五:情绪重塑情绪重塑是一种积极的情绪管理策略,通过改变思维方式和认知,调整自己对情绪事件的解读和反应。

比如,当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尝试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情绪重塑可以帮助我们更积极地应对困境,减少消极情绪的影响。

练习题六:情绪表达情绪表达是情绪管理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传达自己的情绪需求和期望,减少沟通障碍。

练习时,可以选择适当的方式和语言来表达情绪,避免过分情绪化和冲动行为。

同时,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情绪表达,提高互相理解和共情的能力。

练习题七:情绪调节情绪调节是情绪管理的核心技巧,它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冷静和自我调整等多个方面。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情绪和情感)-试卷2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情绪和情感)-试卷2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情绪和情感)-试卷2(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在情绪的认知理论中强调对刺激情景的评估作用的理论是( )(分数:2.00)A.拉扎鲁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B.沙赫特的二因素情绪理论C.阿诺德的评定一兴奋理论√D.伊扎德的动机一分化理论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几种情绪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早期的理论强调情绪和神经系统的关系。

有詹姆斯一兰格情绪理论和坎农一巴德学说。

詹姆士认为情绪是内脏器官和骨骼肌活动在脑内引起的感觉,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在他看来,悲伤由哭泣引起,而愤怒由打斗而致。

兰格特别强调情绪与血管变化的关系。

詹姆斯一兰格理论看到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坎农认为情绪产生的中心不在外周系统,而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晚期的情绪理论是情绪的认知理论。

包括阿诺德的评定一兴奋学说、沙赫特的二因素情绪理论和拉扎鲁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

“评定一兴奋学说”强调情绪的来源是大脑皮层对刺激情境的评估。

沙赫特的二因素情绪理论认为情绪来源于两个必要因’素生理唤醒和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拉扎鲁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认为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

因此,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

具体来讲,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

3.下列属于情绪而不属于情感的是( )(分数:2.00)A.对艺术作品的欣赏B.对祖国的热爱C.助人为乐的幸福感D.高考被录取带来的喜悦√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的掌握。

情绪多跟个体的生理需要、机体本身的活动、感知觉相联系,具有情境性和表浅性,有更多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而情感则更多地跟社会性需要、社会认知和理性观念相联系,情感基于对主观和客观的概括而深入的认知和一贯的态度,不仅具有情境性,更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显得更加深沉,它经常以内隐形式或微妙的方式流露出来。

完整版情绪心理学复习题

完整版情绪心理学复习题

情绪心理学复习题第一章1.情绪的传统的研究方法损伤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2.自我报告法(了解)自我报告只是搜集简单的数据,不需要解释。

在这个方法中,研究者只是要求人们描述他们当前的、过去的或典型的情绪。

1.自我报告不可能是精确的,因为每个人的标准是不同的。

2.研究者的自我报告的有效性有时也值得怀疑。

3.研究婴儿、脑损伤病人、动物和其他不能说话者的情绪,对于说不同语言的人,语言翻译有时候是不确定的,尤其是对于细微的差异。

如果研究者对情绪随时间的变化,或者对不同情绪的相关体验感兴趣,那么自我报告就可能是有效的。

4.伊扎德编制了两个的量表:一个是测量各情绪维量的等级量表,另一个是测量各情绪成分的分化情绪等级量表。

第二章1.詹姆斯-兰格的外周理论对于刺激的事物的知觉立即引起身体上的变化,而正当这些变化发生时候我们对这些变化的感觉就是情绪。

坎农-巴德的丘脑学说坎农的丘脑学说比詹姆斯-兰格的情绪论前进了一步,强调了中枢神经系统在情绪活动中的作用。

他认为丘脑是情绪活动的中枢。

对某种刺激习得的情绪反应是通过皮质实现的,刺激先传到大脑皮质,根据记忆被认识,然后解除了对丘脑的情绪机制的抑制,使之发动情绪反应。

沙赫特-辛格理论与詹姆斯一兰格理论不同,沙赫特一辛格理论主要论及了如何把人的一种情绪同另一种情绪区分开来。

他认为,作为任何情绪一部分的唤起和其他行为对于决定该情绪的强烈程度是很关键的,但是,它们不会识别情绪。

一种情绪和另一种情绪之间的差异在于认知评估方面,不在感受方面。

2.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初评价,是指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及其程度。

次评价是初评价的继续,经常发生在面对威胁或挑战时,用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反应行为,在作出反应之前需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做出合适的反应。

次评价主要涉及人们能否控制刺激事件以及控制的程度,也就是一种控制和判断。

再评价是指人们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反馈性评价。

(含答案)《普通心理学》情绪章节真题演练

(含答案)《普通心理学》情绪章节真题演练

《普通心理学》情绪章节真题演练1、(统考2010)(统考2010)“狂喜时手舞足蹈,悲痛时号啕大哭”所体现的情绪状态是()A.心境B.激情C.应激D.热情2、(统考20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理智感的是()A.探求新事物的好奇心B.百思不得其解时的困惑C.对教师观点的质疑D.欣赏自然景色时的心旷神怡3、(统考2011)针对同一事件或现象,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

如在极度缺水的情况下,对于半杯水,甲觉得“还有半杯水,很高兴”;乙觉得“只有半杯水了,真痛苦”。

这一现象反映的情绪特征是()A.主观性B.感染性C.情境性D.两极性4、(统考2011)在情绪研究中,研究者长期以来争论的主要问题是()A.情绪的产生是否与生理活动有关B.情绪是否具有动机功能C.情绪和认知是否相互独立D.基本面部表情是否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5、(统考2012)在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唤醒模型中,对情绪产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是()A.注意B.认知C.生理变化D.情境6、(统考2015)小王开车行驶在路上,突然从路边窜出一条狗,此时他顾不上多想,迅速转动方向盘并急刹车。

停车之后他才感到自己的心怦怦乱跳,呼吸急促,觉得害怕。

能够较好地解释该现象的情绪理论是()A.詹姆斯—兰格理论B.坎农—巴德学说C.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D.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多选7、(统考2010)普拉切克(R.Plutchik)将情绪的维度分为()A.紧张度B.相似性C.两极性D.强度8、(统考2012)表情主要包括()A.面部表情B.躯体表情C.手势表情D.言语表情9、(统考2014)用测谎仪测谎通常使用的生理指标有()A.血压B.心率C.皮肤电D.呼吸频率答案解析1、(统考2010)(统考2010)“狂喜时手舞足蹈,悲痛时号啕大哭”所体现的情绪状态是()A.心境B.激情C.应激D.热情【答案解析】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通常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如,重大成功后的喜悦,亲人突然亡故的悲痛。

心理学-第七章 情绪和情感

心理学-第七章 情绪和情感

第七章情绪和情感一、单项选择题1.情绪和情感所反映的是()。

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2.情绪、情感的外在行为表现是()。

A.热情 B.表情 C.激情 D.心情3.渴求知识的人得到一本好书会感到满意,无端遭到攻击会感到愤怒。

这说明情绪的产生是以个体的愿望或()为中介的。

A.认知 B.意志 C.思维 D.需要4.小明即将上考场,感觉心跳加速,有点微微出汗,这属于情绪情感的()。

A.主观体验 B.外部表现 C.生理唤醒 D.认知活动5.“知之深,爱之切”说明了()对情感的影响。

A.认知 B.意志 C.需要 D.个性6.下列不属于基本情绪的是()。

A.快乐 B.焦虑 C.悲哀 D.愤怒7.“易感情用事”一般发生在()情绪状态下。

A.心境 B.紧张 C.激情 D.应激8.“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理智9.由于缺乏准备,不能处理,不能驾驭或摆脱某种可怕或危险情景时所表现的情绪体验是()。

A.快乐 B.悲哀 C.愤怒 D.恐惧10.()是幼儿两种最基本的肯定情绪。

A.高兴和喜悦 B.高兴和快乐 C.喜悅和兴趣 D.快乐和兴趣11.中等程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而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这体现了情绪的()功能。

A.适应功能 B.动机功能 C.信号功能 D.组织功能12.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13.学生临考的怯场属于()。

A.心境 B.理智感 C.应激 D.激情14.车祸、地震、水灾等突如其来的灾难引起的情绪体验是()。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热情15.“灰心丧气”、“见花落泪”、“对月伤神”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抑郁 D.焦虑16.“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是()。

心理学(情感篇)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情感篇)试题及答案

情感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明情绪、情感具有( B )特征。

A 感染性B 情境性C 两极性D 移情性2、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种事物是否满足或符合自己的( C )为中介的。

A 动机B 态度C 需要D 感觉3、情绪和情感过程是伴随人的(A)产生的,它们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反映。

A、认识过程B、意志过程C、个性的心理特征D、以上几个都不是4、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 D )。

A、气质B、性格C、意志D、情绪5、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C )。

A、激情B、应激C、心境D、热情6、(D)是情绪的基本形式。

A、激情、心境、应激B、理智感、道德感、美感C、热情D、快乐、愤怒、悲哀、恐惧7、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主观体验是( A )。

A、理智感B、美感C、激情D、道德感8、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B )A. 热情B. 心境C. 激情D.应激9、“只有知之深,才有爱之切”,这是( A)的影响。

A、认知对情感B、情感对认知C、需要对情感D、情感对需要。

10、“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B)影响所致。

A、激情B、心境C、应激D、前三个都不是。

11、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叫( C )。

A、需要B、情绪C、情绪和情感D、情感12、情绪和情感是(D )。

A、对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规律性的反映B、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C、对过去经验过的、体验过的事物的反映D、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13、维持有机体生存的条件,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需要叫做( B )。

A、情绪和情感B、社会性需要C、生理性需要D、需要14、在有机体的生理必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 C )。

A、态度B、需要C、情绪D、情感15、在人的社会性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B )。

A、情绪B、情感C、态度D、需要16、一个人盼望或追求的目的达到后,继之而来的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叫( A )A 快乐 B、愤怒 C、恐惧 D、悲哀17、个体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所中产生的情感叫做( B )。

(情绪管理)基础心理学知识选择题

(情绪管理)基础心理学知识选择题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既不是自然科学也不是社会科学 D.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0.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冯特 B.韦伯 C.费希纳 D.艾宾浩斯
2 / 34
11.1879 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 A.心理学的研究开始运用实验的方法 B.构造心理学派的诞生 C.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D.机能主义心理学的诞生
4 / 34
C.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D.额叶、顶叶、枕叶和旁叶 37.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包括()。 A.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和躯体感觉中枢 B.中央前回、中央后回、颈上回和枕极 C.言语听觉中枢、言语视觉中枢和躯体感觉中枢 D.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嗅觉中枢、味觉中枢和言语中枢 38.中央后回是()。 A.躯体感觉中枢 B.躯体运动中枢 C.视觉中枢 D.听觉中枢 39.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位于()。 A.中央前回 B.中央后回 C.颞上回 D.枕极 40.中央前回是大脑皮层()。 A.躯体感觉中枢 B.躯体运动中枢 C.视觉中枢 D.听觉中枢 41.对一般人来说,大脑两半球的效用左右是()。 A.对称的 B.不对称的 C.左半球优于右半球 D.右半球优于左半球 42.大脑两半球()。 A.解剖结构对称,效用也对称 B.解剖结构对称的效用就对称,解剖结构不对称的效用就不对称 C.解剖结构对称,但效用不对称 D.解剖结构不对称,所以效用也不对称 43.对一般人来说,大脑两半球的效用表现为()。 A.左半球空间知觉占优势 B.右半球言语效用占优势 C.左半球形象思维占优势 D.左半球言语效用占优势 44.对一般人来说,言语效用占优势的半球在()。 A.左半球 B.右半球 C.左右半球没有区别 D.有人在左半球,有人在右半球 45.1860 年()发现右利手的人左半球言语效用占优势。 A.布洛卡 B.罗杰·斯佩里 C.巴甫洛夫 D.艾宾浩斯 46.1860 年法国医生布洛卡发现了()。 A.运动性言语中枢 B.听觉性言语中枢 C.视觉性言语中枢 D.书写性言语中枢 *47.用“割裂脑”实验证明了,对右利手的人来说左半球言语效用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 觉和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神经生理学家是()。 A.布洛卡 B.罗杰·斯佩里 C.巴甫洛夫 D.艾宾浩斯 *48.罗杰·斯佩里所做的“割裂脑”实验证明了()。 A.右利手的人的左半球能形成经典条件反射,右半球能形成操作条件反射 B.右利手的人的左半球能形成操作条件反射,右半球能形成经典条件反射 C.对右利手的人来说,他的左半球言语效用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占优势

心理学考题精讲情绪情感与意志

心理学考题精讲情绪情感与意志

13.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消极的情绪会引起人的各种疾病。 这指的是情绪情感的 A.动机功能 B.健康功能 C.调控功能 D.信号功能 1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热爱感 15.荣誉感、友谊感、革命人道主义情感属于 A.理智感 B.热爱感 C.审美感 D.道德感 16.美感属于 A.情绪 B.情感 C.心境 D.激情 17.好奇心属于 A.美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心境 18. 具有较大的肤浅性、表浅性 A.情绪 B.情感 C.感情 D.心情 19. 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 A.感情 B.情感 C.情绪 D.心情
6.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 。 A.黏液质 B.抑郁质 C.多血质 D.胆汁质 7.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 A.意志 B.动机 C.情感 D.注意力 8.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 。 A.加涅 B.推孟 C.韦克斯勒 D.加德纳 9.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 A.意志力 B.记忆力 C.观察力 D.思维力 10.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 A.实践活动 B.遗传素质 C.早期营养 D.环境 11.直接表现为对事物的倾心和迷恋是 。 A.兴趣 B.目的 C.动机 D.需要 12.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 。 A.直接兴趣 B.广阔兴趣 C.中心兴趣 D.间接兴趣
2.中小学生意志的培养 1加强目的性教育、科学世界观和正确人生观教育"培养健康的情感 2充分发挥集体和榜样的作用 3针对意志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4加强自我锻炼"增强毅力和容忍力
一、填空题 1.需要按起源分"可分为生理需要和 ______。 2.______ 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特 别是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神经系统的活泼型与____"安静型与____气质类型相对应。 4.韦克斯勒革新了智商的计算方法"将____智商改成____智商。 5.按能力所涉及的领域不同"可把能力分为认知能力、 ________和 社会交往能力。 6.______ 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 " 即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 稳定的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 7.王芳多愁善感、聪颖多疑、孤僻清高"这种气质类型属于 _____ 。 8.有些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和耐心细致的帮助下"由懒惰变为勤奋 "由粗心变为细心"由自卑变为自信。这说明人的 _______ 具有可塑 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绪心理学复习题第一章1.情绪的传统的研究方法损伤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2.自我报告法(了解)自我报告只是搜集简单的数据,不需要解释。

在这个方法中,研究者只是要求人们描述他们当前的、过去的或典型的情绪。

1.自我报告不可能是精确的,因为每个人的标准是不同的。

2.研究者的自我报告的有效性有时也值得怀疑。

3.研究婴儿、脑损伤病人、动物和其他不能说话者的情绪,对于说不同语言的人,语言翻译有时候是不确定的,尤其是对于细微的差异。

如果研究者对情绪随时间的变化,或者对不同情绪的相关体验感兴趣,那么自我报告就可能是有效的。

3.伊扎德编制了两个的量表:一个是测量各情绪维量的等级量表,另一个是测量各情绪成分的分化情绪等级量表。

第二章1.詹姆斯-兰格的外周理论对于刺激的事物的知觉立即引起身体上的变化,而正当这些变化发生时候我们对这些变化的感觉就是情绪。

坎农-巴德的丘脑学说坎农的丘脑学说比詹姆斯 - 兰格的情绪论前进了一步,强调了中枢神经系统在情绪活动中的作用。

他认为丘脑是情绪活动的中枢。

对某种刺激习得的情绪反应是通过皮质实现的,刺激先传到大脑皮质,根据记忆被认识,然后解除了对丘脑的情绪机制的抑制,使之发动情绪反应。

沙赫特—辛格理论与詹姆斯—兰格理论不同,沙赫特—辛格理论主要论及了如何把人的一种情绪同另一种情绪区分开来。

他认为,作为任何情绪一部分的唤起和其他行为对于决定该情绪的强烈程度是很关键的,但是,它们不会识别情绪。

一种情绪和另一种情绪之间的差异在于认知评估方面,不在感受方面。

2.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初评价,是指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及其程度。

次评价是初评价的继续,经常发生在面对威胁或挑战时,用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反应行为,在作出反应之前需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做出合适的反应。

次评价主要涉及人们能否控制刺激事件以及控制的程度,也就是一种控制和判断。

再评价是指人们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反馈性评价。

再评价的结果:忧郁、挑战、愤怒。

主要存在三种再评价:与责备或信任有关的评价、应对潜能的评价、对未来期望的评价。

3.情绪分化理论伊扎德为情绪提出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

包括情绪成分,情绪的动机性质,情绪的分类和功能,情绪的过程和面部反馈假说。

分化理论把情绪规定为具有生理的,表情的和体验的三成分,把情绪分为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

每种情绪的原始形式都在进化中有其发生的渊源和适应价值,都有特定的意识体验品性和各自的适应功能。

基本情绪的相互作用,情绪与内驱力的相互结合,情绪与认知,以及与认知结构等多种形式的结合,构成情绪系统。

这些心理和生理的多因素间的动力结合,赋予现实的情绪过程以独特的属性或品质如下:(1)某些情绪可排列为强度系统等级。

(2)多数情绪有明显的极性关系。

(3)情绪之间可互相转化或互相叠加。

(4)情绪的自由度。

(5)情绪的局限性。

第三章1.“基本情绪”的标准(1)基本情绪必须是在人类之中是普遍存在的。

(2)一种基本情绪必须能够促进对特定的、典型的生活事件——或者叫做“先行事件”的功能性反应。

(3)基本情绪应该在生命早期就明显表现出来。

(4)如果一种情绪是基本的,那么人们应该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方式来表达它,如通过面部表情或声音语调。

(5)每种情绪都有它自己的生理机制,被假定为脑或自主神经系统的某些特定活动。

2.华生的情绪种类划分(X、Y、Z反应)华生认为情绪的基础色即基本情绪,包括恐惧、愤怒和爱,华生分别称之为X、Y、Z反应。

X反应(恐惧)由以下原因引起:①婴儿的支撑物被突然移开;②大声音;③在婴儿刚刚入睡或醒来时受到温和但突然的刺激。

X反应的典型表现是屏息、抓手、闭眼、皱眉和哭喊。

Y反应(愤怒)由“阻碍婴儿的活动”引起,其表现包括哭泣、尖叫、身体僵硬、双手乱动和屏气。

Z反应(爱)来自任何温柔的抚摸,特别是对身体性感区的抚摸,外部表现有微笑、咯咯笑和窃窃私语。

3.现代心理学情绪的划分现代心理学把快乐、悲伤、恐惧、愤怒看做是单纯的情绪,称为基本情绪或原始情绪。

4.施洛伯格情绪三维理论普拉奇克情绪三维理论(选择题)施洛伯格将情绪划分为三个维度:愉快——不愉快(愉快度),关注——拒绝(注意度)以及唤醒水平(激活度)。

普拉奇克认为情绪是多维度的,其维度包括强度、相似性和极性第四章1.高兴的跨文化一致性在几乎每一种文化中,当人们所期望的、令人愉快的、与他们的目标一致且公平的事件发生时,他们就能够体验到高兴,并且让他们自我感觉良好。

2.情绪表达上的文化差异(1)情绪表达强度上的文化差异(2)情绪表达规则的差异(3)消极情绪表达的适度性(4)儿童情绪伪装的文化差异3.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纵向社会与横向社会(选择、辨析)个体主义:他们强调个体的唯一性,强调人权,强调要做真实的自己,并独立于其他人。

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重视集体的身份,顺从集体的意愿,强调社会和谐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每一个都有自己的职责,人们尽力去履行职责而不是同他人竞争。

纵向社会:强调等级差异的社会,并对有助于宣传和增强地位差异的情绪和行为给予鼓励。

横向社会:不注重社会等级差异,很少公开承认这种差异存在的社会。

4.跨文化情绪研究的局限(1)心理学家将研究对象与自己的国家进行了对比。

(2)文化没有明确的国界。

(3)心理学家通过比较语言或种族背景的差异,间接地对文化进行研究5.进化和文化方法的整合艾克曼:情绪的神经-文化理论克特纳:分析的水平罗素:情绪情境剧本6.Whorf假说Whorf假说:人类需要用语言进行思考,因此,我们只有能用语言来形容的经验、思想和知觉。

7.高认知情绪与低认知情绪文化对一些情绪具有高认知,从而创建了一种联系和区别的精确网络,增加了这些情绪词汇的数量。

文化中的另一些情绪可能是低认知的,缺少了认知的精确和细节。

第五章1.婴儿最早呈现的情绪方面的行为(1)哭泣(2)微笑(3)对危险的反应2.情绪是如何发展的(1)生理的成熟情绪表达能力对生理成熟度有一定的要求。

(2)认知的成熟认知发展的关键是自豪、羞愧和内疚等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也就是要求个体将自己的行为与内部行为标准做比较。

(3)社会相互影响人类从社会环境中学到大量的情绪3.依恋的类型(1)安全型依恋(2)抗拒型依恋(3)回避型依恋(4)混乱型依恋4.婴儿是否经历了独立的情绪三假说假说一:即使在新生儿期,新生儿已经具有了所有的基本情绪,或者已经有了潜在的情绪。

假说二:新生儿的悲伤混合了愤怒、恐惧、伤心、厌恶等情绪。

随着婴儿逐渐成熟,这些情绪开始分化。

假说三:某些情绪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5.为什么年长者很少报告负性情绪(辨析)中年以后的人对充分利用剩余时间的动机不断增强,因此,年长者更倾向于社会交往和其他活动中情绪的质量。

这意味着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们会尝试去增强愉快的情绪体验,而弱化不愉快的情绪。

年长者评价自己的情绪表现力较低,冲动情绪较少,与年轻人相比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第六章1.恐惧与悲伤情景的对比恐惧:不被期待的、令人不悦的、外因的以及不可控制的悲伤:不被期待的、令人不悦的、外因的恐惧:不好的事可能要发生但还未发生悲伤:不好的事已经发生或者必然发生2.恐惧的面部表情扬起内侧和外侧的眉毛,两道眉毛拧到一起;眼皮上扬、收紧;眼睛瞪大;嘴角下的肌肉皱结,脸颊下部的皮肤往下、往边上拉。

一般来说,嘴巴张得不大。

3.对注意及信息加工的影响(了解实验结论)实验一:研究者要求青年被试集中注意电脑屏幕上的中心点,然后播放幻灯片,在每个测试中,要求被试注意上方与下方的图片,或者左边与右边的图片,并指出两张图片是相同还是不同。

对被试的问卷调查显示,有些人可以毫不困难的按照指示集中注意力。

然而,那些感到强烈恐惧与焦虑的被试,即使在指导语要求他们注意房屋图片时,也会高度注意恐惧面孔。

实验二:两个单词同时呈现在屏幕上,其中一个词在另一个词上方,持续时间一秒钟,然后一个注视点出现在屏幕的上方或下方:观察者的任务是通过按键指出注视点是出现在上方还是下方。

当一个与焦虑相关的单词出现在与注视点相同的位置时,那些报告说感到强烈恐惧的被试反应会更快。

实验三:一张图片在屏幕上只显示10毫秒,然后被另一张图片掩蔽。

在这种条件下,没有人可以有意识地辨认出任何图片。

如果被问及的话,被试会坚称他们什么也没看见,顶多只是一片模糊。

其中蛇的图片呈现后,被试会被电击。

而显示蜘蛛的图片则不伴随电击。

上述流程会持续一段时间。

然而,你大脑的某部分却注意到了蜘蛛与蛇的区别,而且会逐渐形成条件反射。

当屏幕呈现蜘蛛的图片时,你会平静坐在那里;如果呈现蛇的图片,你的心率与呼吸频率会骤然提高。

研究者要求被试报告自己感到的心率变化,并预测自己何时会被电击。

在报告心率突然上升的任务中表现最好的被试,在“猜测”自己即将被电击的任务中的成绩也是最好的。

4.辨析焦虑与恐惧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

恐惧是一种有机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

恐惧的时候心里感到非常的害怕,心跳加速;焦虑时心里感到急躁、不安,大脑一片混乱第七章1.多维愤怒量表一维:愤怒的程度二维:愤怒时所处的情境三维:敌意态度四维:你如何处理愤怒2.特质愤怒表达量表特质愤怒表达量表(STAXI)由状态愤怒量表(SAS)、特质愤怒量表(TAS)和愤怒表达量表(AX)三部分构成。

状态愤怒量表包含愤怒感觉、愤怒言语和愤怒动作3个因子。

特质愤怒量表包含气质型愤怒和反应性愤怒2个因子。

愤怒表达量表包含愤怒内部表达、愤怒外部表达、控制内部表达和控制外部表达4个因子。

3.愤怒与身体攻击辨析(1)不是所有的愤怒都导致身体攻击(2)不是所有的攻击都包含愤怒。

4.愤怒产生的情景(1)敌意归因倾向(2)没有控制感第八章1.抑郁的特点(1)长久持续(2)低活动性(3)愉快感和对愉快信息的注意丧失(最重要原因)2.悲伤三个假说(辨析)假说一:悲伤=病痛假说二:悲伤=回避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产生的悲伤情绪具有一个特殊的社会功能:当其他人想将你从社会活动中排除出去时,悲伤能帮助你回避这些社会联系。

假说三:悲伤=求助悲伤具有相反的功能:悲伤的情绪和行为能引起他人对你面临的压力的注意,让你显得像孩童那样无助,因此提高了他人关注和帮助你的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