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日商务交际礼仪的异同
中日间商务礼仪文化的差异

中日间商务礼仪文化的差异作者:宋赵榛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4年第20期摘要: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间贸易往来频繁。
虽然两国间文化交流历史已久,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但是随着中日间商务活动中贸易摩擦的不断增加,更说明了中日两国商务礼仪文化的差异对商务活动的影响,文本从几个方面来阐述中日间商务礼仪文化的差异,希望能给从事中日间贸易人士一些帮助。
关键词:中日文化;商务礼仪;文化禁忌;差异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007-02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文化相通,互有影响。
日本的文化、历史、政治等方面不仅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而且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岛国文化。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中日间国际商务活动不断增加,商务礼仪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虽然中国和日本两国之间文化背景有很大的相似点,但是各自也持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差异。
与日本人交往时,了解一些对方的的商务礼仪和禁忌是有助于商务谈判的成功。
反之,按照我们的思维方式则会产生文化冲突,让他们感觉不尊重自己,进而会对商务谈判带来巨大损失。
本文,通过列举中国和日本两国在商务礼仪的不同点进行比较,了解两国商务礼仪的差异。
一、中国商务活动礼仪1、宴会在中国宴会一般是大家围坐着圆桌一边品尝着美味佳肴,一边畅谈着工作、生活等话题。
通常情况是面朝入口处的座位为主人座位;主人对面是副主人位置;主人的右边为主宾,左边为第二副主宾;副主人位置的右边为第一副主宾;其余按先右后左顺序依次类推。
宴会当中,通常是饮用白酒的。
把白酒倒入小些的杯子里,然后大家举杯,高呼“为了××大家来一起干杯”一饮而尽。
最近,宴会当中饮用红酒来代替白酒的例子也不少。
刚开始的时候,与会者大家一起干杯,之后参加宴会的每一个人都会和其他人边交谈边相互敬酒。
不仅是主办方向客人敬酒,而且与会者也会说“借此美酒之际”,向主办方频频敬酒致敬。
日本和中国的人际关系文化有何不同?

日本和中国的人际关系文化有何不同?人际关系在日本和中国文化中都扮演着核心的角色。
然而,两国之间的人际关系行为却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
在此,我们将探讨日本和中国的人际关系文化的不同之处。
1. 礼仪的差异在中华文化中,重视礼仪和尊重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人认为,过于亲密的交往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尴尬和损失。
例如,只要和长辈、上司等有关系的人见面,中国人必须要表达尊重,这种尊敬被体现在使用特定的称呼、行为方式和回答的语气等方面。
而日本社会则更加看重规范行为,保持距离和礼仪是相当重要的。
因此,尊重和谨慎是日本社会的重要价值观,表现在使用敬语、礼物、鞠躬等行为上。
2. 群体中的角色扮演在中国人际圈中,个人的行为主要通过其所处的社会角色加以确定。
另一方面,日本人则在大部分时候会观察周围的态度,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与他人保持良好关系,这种行为被称为“空気読み”,意为感受周围环境来掌握气氛和情况。
这种行为对于日本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相信在集体中保持和谐是最重要的。
3. 沟通方式的不同日本和中国之间的沟通方式有许多不同之处。
在中国文化里,以间接方式传递信息非常普遍,通过暗示、暗示以及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反映在交际过程中,中国人经常使用象征、说谎和夸大的比喻手法来表达含糊的信息。
而日本人往往显得更加直接,注重以表达者的真实态度传达出来,他们对沟通的主张是“简洁明了”。
4. 程序化的方式在中国的人际交往中,情感和关系比较复杂,常常使用“君子交朋友,慎言语,重诺信”等格言。
中国人在人际交往方面重视人情,更多的是交换人之间的情感和信任,特别是一些礼节性的行为,如请客、送礼等。
而日本人则采用一种被认为是系统化的方式处理社交关系问题。
例如,升值、降职等人际关系处理问题会被支付特别的注意;同时还涉及到应该赠送多少礼物、如何选择合适的礼物等方面。
然而,这种行为对于日本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在日本文化中存在一种承诺行为,即他们相信约定必须被遵守,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持关系。
中日间商务礼仪文化的差异

中日间商务礼仪文化的差异中日间商务礼仪文化的差异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文化相通,互有影响。
日本的文化、历史、政治等方面不仅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而且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岛国文化。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中日间国际商务活动不断增加,商务礼仪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虽然中国和日本两国之间文化背景有很大的相似点,但是各自也持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差异。
与日本人交往时,了解一些对方的的商务礼仪和禁忌是有助于商务谈判的成功。
反之,按照我们的思维方式则会产生文化冲突,让他们感觉不尊重自己,进而会对商务谈判带来巨大损失。
一、中国商务活动礼仪1、宴会在中国宴会一般是大家围坐着圆桌一边品尝着美味佳肴,一边畅谈着工作、生活等话题。
通常情况是面朝入口处的座位为主人座位;主人对面是副主人位置;主人的右边为主宾,左边为第二副主宾;副主人位置的右边为第一副主宾;其余按先右后左顺序依次类推。
宴会当中,通常是饮用白酒的。
把白酒倒入小些的杯子里,然后大家举杯,高呼“为了××大家来一起干杯”一饮而尽。
最近,宴会当中饮用红酒来代替白酒的例子也不少。
刚开始的时候,与会者大家一起干杯,之后参加宴会的每一个人都会和其他人边交谈边相互敬酒。
不仅是主办方向客人敬酒,而且与会者也会说“借此美酒之际”,向主办方频频敬酒致敬。
2、人名的称呼在中国,一般称呼对方的时候只是在姓的前面加个“先生”,比如“李先生”“王先生”等。
但是对于女性来说称呼“某某先生”也是没有关系的。
如果对方有头衔或职务等,在称呼他们的时候可以在姓名后面加上头衔或职务,称为“陈总经理”“李董事长”等。
(注1)如何称呼政府官员等地位较高的人时,最好加上对方的职务、头衔等一起称呼。
这样的话,让对方听起来也比较舒服,更容易增进双方的感情。
3、馈赠礼物中国人一向重交情,赠送礼品是表达友情的一种方式。
在中国,你要去拜访贸易伙伴企业或机构的时候,有馈赠礼物的习惯。
如果把受礼人的单位或姓名刻在礼品上的`某个位置,注明赠礼的理由,会使礼品具有更大的珍藏价值。
浅析中日商务交际礼仪的异同

关 键词 : 商务往来 交际礼仪 合作 顺利 中图 分类 号 : G 4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9 7 9 5 ( 2 0 1 4 ) 0 3 ( a ) - O 1 4 1 - 0 2
商 务礼 仪是 人们 在商 务活动 中 , 用 以
人 的关 系本 来没 有很 亲密的 , 但 是 只 要 围在 餐 桌 上 吃 一 顿 饭 就 可 以 拉 进 关 系 。 任 何 商务 社 交 可能 都 离 不 开 “ 餐桌” , 因此 , 了解 中 日餐 桌 礼 仪 的 异 同 , 可 以 促 进 更 多 中 日两 国 的 商 务 合 作 , 与 日本人 的 交 流 更
C、 上弓 L ,< 扫 颇 【 L ,圭 于 ” , 一 边
还有就 是夹菜 的时候要就近 原则 , 不 要 越 向 前 鞠 躬 3 0 度或 4 5 度。 男 士 的 鞠 躬 方 式 是
1从 “ 餐桌礼 仪”看 中 日商务交际礼 洋 过 海 的 翻 拣 挑 选 。 仪 的异 同
加密切 。
双 手 自然 下 垂 , 同样 是 一 边 说 着 “ 法
L ,( 、 j
圭
上6 L , <描 颗 L L ,主 寸 ” , 一
0 度或4 5 度等等 。 除 了 鞠 躬 之 2从 “ 着装礼仪”看中 日商务交际礼 边 向 前 鞠 躬3 仪 的异 同 外, 日本 人 在社 交 中通 常要 互 相 交 换 名 片 , 穿着 得体 是一种 礼貌 , 体 现 了一 个 人 否 则 会 被 理 解 为 是 不 愿 与对 方 交 往 。 在 双
中 国 人 在 社 交 中 最 常 见 的 礼 仪 就 是 “ 握手 ” , 还有交 换名 片 , 相 互 自 我 介 绍 等
日本和中国文化中的礼节有何异同?

日本和中国文化中的礼节有何异同?在东亚文化中,礼仪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交行为。
尽管日本和中国的文化有很多共同之处,但是在表达尊重和社交礼节方面,两国还是有不同之处的。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日本和中国文化中的礼节有哪些异同。
一、日本文化中的礼节1. 谦虚在日本文化中,谦虚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人们会避免在公共场合炫耀或吹嘘自己的优点,而是注重表达自己的谦虚态度。
例如,在日本人之间,你当面夸奖别人通常会被对方视为不合适或过分恭维。
2. 礼物在日本,送礼是非常重要的社交礼仪。
人们会在特定情况下互相送礼,例如在新年、结婚或搬家时。
这些礼物往往是小的、精心包装和定价的东西,用于表示对接收者的感谢和尊重。
3. 空间在日本,人们注重维护个人和社交空间。
例如,在地铁或公共汽车上,人们通常保持安静,不会大声嬉闹或过分吵闹。
在室内环境中,人们通常会给予其他人更多的空间和隐私,尤其是在与陌生人交往时。
二、中国文化中的礼节1. 尊敬在中国文化中,尊重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人们通常会向他人表达敬意,例如在见到长辈或在工作场所中尊重上级。
人们也会使用婉转低调的言辞来表达自己的尊重和敬意。
2. 客人待遇在中国文化中,宾客文化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通常会特别款待他们的宾客,并提供优质的食物和住宿条件。
这被视作表达主人的尊重和好客的文化方式。
3. 礼物在中国,送礼也是非常重要的社交礼仪。
然而,与日本不同的是,中国人通常会送更昂贵的礼物,例如珠宝、酒等。
另外,他们还注重以对方希望的方式向对方送礼。
4. 合理用餐在中国,人们通常会注意自己在应酬饮食时的行为。
这意味着他们通常会注意吃饮料、菜肴的适当数量以及吃速。
当然,这是为了表达对宾客的尊重,而不是为了吹嘘自己的健康饮食习惯。
结论尽管有很多共性,不同的文化可能有不同的社交习惯和礼节方式。
在日本和中国,人们注重的社交规则和礼仪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
无论如何,学会尊重这些文化的差异,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和理解别人的文化,是我们每个人对这个多元化、多样性世界的应有之义。
有趣的中日文化差异总结

有趣的中日文化差异总结中日两国是亚洲两个重要的文化大国,两国文化有着相似之处,但也存在许多差异。
本文将通过有趣的中日文化差异总结来探究这些差异。
一、交际礼仪差异中日两国在交际礼仪上的差异是比较明显的。
在日本,人们习惯于鞠躬表示敬意。
鞠躬的深浅和角度也有所不同,表示不同的含义。
而在中国,人们则更多地使用握手、拥抱等方式表示敬意。
此外,日本人还有“名刺”文化,即在交际时向对方递交名片。
而在中国,人们更多地使用微信、QQ等方式进行交流。
二、饮食文化差异中日两国的饮食文化也有很大的差异。
在日本,人们喜欢吃海鲜、寿司等轻食,而在中国,人们则更喜欢吃热食,如火锅、热干面等。
此外,日本人还有“饭团”文化,即将米饭和其他食材捏成球状。
而在中国,人们则更多地吃米饭和面食。
三、礼仪差异在礼仪方面,中日两国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日本,人们非常注重礼仪,如在开会时要先鞠躬致意,吃饭时要用筷子,喝汤时不能发出声音等。
而在中国,人们则更注重亲热和自由,如见面时要互相拥抱,开会时可以随意发言。
四、节日文化差异中日两国的节日文化也有很大的差异。
在日本,人们非常注重春节和新年,会在这两个节日里进行大规模的庆祝活动。
而在中国,人们则更喜欢庆祝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
此外,日本还有一些特别的节日,如“樱花节”、“盂兰盆节”等,而中国则更多地庆祝春节和中秋节等传统节日。
五、娱乐文化差异中日两国的娱乐文化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日本,人们非常喜欢动漫、游戏等,而在中国,则更喜欢看电影、听音乐会等。
此外,日本人还有“秋叶原”文化,即喜欢去电器城购买电子产品和动漫周边产品。
而在中国,人们则更多地去商场购物、逛街等。
六、工作文化差异中日两国的工作文化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日本,人们非常注重劳动纪律和效率,一般会在公司里加班完成工作。
而在中国,人们则更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一般不会在公司里加班。
此外,在日本,人们还有“一生一世”的工作观念,即要一直在同一家公司工作;而在中国,人们则更多地追求个人发展,不断跳槽来提高自己的薪资和职位。
中日商务礼仪的比较

中日商务礼仪的比较商务礼仪的核心作用是为了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
由于不同国家间文化传统的差异世界上各个国家间的商务礼仪文化也是既有其国际性,又有其民族性。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文化背景不同的各国企业走到一起,而往往由于商务礼仪的细微之差,有的企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的却一败涂地。
因此,在与他国企业进行商务活动之前,就必须了解跨国商务礼仪的差异。
以下是一些中国和日本商务礼仪的不同之处。
一、中国的主要商务礼仪在用餐过程中,谈话焦点应该集中于对厨师的大力恭维;社会交往一般要比约定时间稍微早到一些;在餐馆用餐,避免谈到疾病、死亡或者不幸事件,因为这被认为是不吉利的;中国人在讲话过程中不做夸张的动作或者面部表情,而且不欣赏别人做出类似动作;送礼很重要,而且要仪式化,礼物的价值不要太高,否则会使中国人尴尬甚至拒绝礼物;中国人收礼之前先要拒绝若干次,所以送礼的人一定要坚持,直到中国人接受为止;接受邀请去中国人家里做客时一般要带礼物,可以是水果、糖或者从本国带来的纪念品;互相介绍相当正式,中国人一般是用点头或者轻微的鞠躬作为打招呼的方式,不过握手还是最常见和恰当的;如果受到意外的鼓掌欢迎最好是以鼓掌来回敬;约会必须提前确定; 在商务和社交中必须准时, 准备好足够数量的名片, 最好一面是英文,一面是中文;在正式文件和谈话中提到中国时,应该使用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 ;你在访问中会被邀请参加宴会,但在用餐中一般不谈商务,如果可能,最好回请;商务着装偏保守,男士应穿西装、打领带,女士应穿套装、裙子或裤子也可。
二、日本的主要商务礼仪进日本人家的时候,一般来说要脱鞋,将鞋尖对着门口的方向,可模仿主人的动作;大部分日本人在谈话时避免与对方目光对视;使用筷子吃饭时,不要用筷子指人,也不要把筷子插在米饭碗里;在与日本人交谈时,只有你确认对方已经结婚并有孩子的情况下,才可问及对方的配偶和孩子,如果向没有结婚或没有生育的人问候配偶和孩子,会让日本人感到尴尬; 如果被邀请到日本人家做客,一般可以带巧克力、饼干或者糕点作为礼物,最好在大超市购买礼物,并且包装;给日本人送礼时,日本人一般不会当面拆开礼物;鞠躬是日本人见面打招呼的传统习惯,但也习惯握手,如果对方向你鞠躬,你也要向对方鞠躬,深度应与对方相当或稍微深一些;与日本人见面时使用敬语,比如与山田先生见面时应该称对方为“山田桑”;在第一次见面时递上名片,名片最好是用日语和英语双语。
中日商务礼仪文化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日商务礼仪文化篇一:中日商务礼仪的比较(:中日商务礼仪文化)中日商务礼仪的比较商务礼仪的核心作用是为了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
由于不同国家间文化传统的差异,世界上各个国家间的商务礼仪文化也是既有其国际性,又有其民族性。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文化背景不同的各国企业走到一起,而往往由于商务礼仪的细微之差,有的企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的却一败涂地。
因此,在与他国企业进行商务活动之前,就必须了解跨国商务礼仪的差异。
以下是一些中国和日本商务礼仪的不同之处。
一、中国的主要商务礼仪在用餐过程中,谈话焦点应该集中于对厨师的大力恭维;社会交往一般要比约定时间稍微早到一些;在餐馆用餐,避免谈到疾病、死亡或者不幸事件,因为这被认为是不吉利的;中国人在讲话过程中不做夸张的动作或者面部表情,而且不欣赏别人做出类似动作;送礼很重要,而且要仪式化,礼物的价值不要太高,否则会使中国人尴尬甚至拒绝礼物;中国人收礼之前先要拒绝若干次,所以送礼的人一定要坚持,直到中国人接受为止;接受邀请去中国人家里做客时一般要带礼物,可以是水果、糖或者从本国带来的纪念品;互相介绍相当正式,中国人一般是用点头或者轻微的鞠躬作为打招呼的方式,不过握手还是最常见和恰当的;如果受到意外的鼓掌欢迎,最好是以鼓掌来回敬;约会必须提前确定;在商务和社交中必须准时,准备好足够数量的名片,最好一面是英文,一面是中文;在正式文件和谈话中提到中国时,应该使用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你在访问中会被邀请参加宴会,但在用餐中一般不谈商务,如果可能,最好回请;商务着装偏保守,男士应穿西装、打领带,女士应穿套装、裙子或裤子也可。
二、日本的主要商务礼仪进日本人家的时候,一般来说要脱鞋,将鞋尖对着门口的方向,可模仿主人的动作;大部分日本人在谈话时避免与对方目光对视;使用筷子吃饭时,不要用筷子指人,也不要把筷子插在米饭碗里;在与日本人交谈时,只有你确认对方已经结婚并有孩子的情况下,才可问及对方的配偶和孩子,如果向没有结婚或没有生育的人问候配偶和孩子,会让日本人感到尴尬;如果被邀请到日本人家做客,一般可以带巧克力、饼干或者糕点作为礼物,最好在大超市购买礼物,并且包装;给日本人送礼时,日本人一般不会当面拆开礼物;鞠躬是日本人见面打招呼的传统习惯,但也习惯握手,如果对方向你鞠躬,你也要向对方鞠躬,深度应与对方相当或稍微深一些;与日本人见面时使用敬语,比如与山田先生见面时应该称对方为“山田桑”;在第一次见面时递上名片,名片最好是用日语和英语双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日商务交际礼仪的异同
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商务礼仪的学习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商务礼仪在交际过程中的重要性,还有感受到商务礼仪微妙之处。
商务礼仪是一门广结人缘的学问,更是一种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
说到技巧,在商务交际中需要很多各种各样的交际技巧,这些商务交际技巧影响着我们的工作是否顺利、是否妥当。
我们都知道,日本是一个很注重礼仪的国家,而中国又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世界的国家。
那么,这两个国家在商务交际礼仪上有什么异同之处呢或者说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妙能使它们闻名中外呢下面,就几个方面来对比中日商务交际礼仪的异同。
俗话说:人靠衣装。
一个人的着装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品味、气质。
在办公室里,商务套装是必不可少的。
而TPO原则是服装策划时必须遵守的礼仪规范,也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衣着标准。
其中的“T”、“P”、“O”三个字母分别是英语中的time、place、object的字母缩写。
TPO原则要求人们在选择服装、考虑款式时应力求使自己的着装及其款式与着装的时间、地点、目的协调一致。
只有遵循了这个原则,才能给对方以可敬、可信、可亲的感觉。
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自然条件、开放程度、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各有差异,人们的着装也不同。
中国和日本两个是不同国家性质的国家,文化习俗也是有着差异,所以着装是有所不同的。
日本人在交际应酬中对穿着打扮十分精心。
在商务政务以及对外的场合,通常要穿西式服装。
而在民间交往中,他们有时也会穿和服,配布袜、木屐或草屐。
历史上日本曾等级森严,和服的色彩、图案、款式、面料乃至穿着方法,无一不与穿着者的地位、身份相关。
而在中国,在普通的写字楼和办公室工作,只要是商务套装就可以了,并没有过多的要求,但是需要整体美观。
而且,套装的色调也会比较单一,就是黑、白、灰三色为主色调。
日本人衣着观有四条:第一,日本人认为衣着不整齐便意味着没有教养,或不尊重交往对象。
第二,到日本人家里作客时,进门前要脱下大衣、风衣和鞋子。
第三,作客时,切勿未经主人许可,而自行脱去外衣。
第四,参加庆典或仪式时,不论天气多么热,都要穿套装或套裙。
但是我们通常可以看见,中国人喜欢自然美——素面朝天,而日本人外出的时候是一定要化妆的,因为他们觉得化妆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中日两国的着装礼仪的差异并没有太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传统服装礼仪上面,而相同的地方就是两国都注重着装礼仪。
商务活动中,社交礼仪是一个重点环节,也是与人沟通、商务交流的一门必修学问。
在商务活动中需要遵循的规范有很多,但它们的原则是相似的。
主要有以下几点:礼敬对方、互惠互利、讲究诚信、礼尚往来。
尊重他人是礼仪之本。
在日本,商务交际中最注重的一点是礼貌。
有些跟日本人打交道的人会常常抱怨,日本的礼仪很多、说话暧昧让人无法猜透······确实,日本的礼仪很多,例如:日本人通常以鞠躬作为见面礼节。
在鞠躬的度数、时的长短、次数等方面还有其特别的讲究。
行鞠躬礼时手中不得拿东西,头上不得戴帽子。
日本有时还一面握手一面鞠躬致敬。
日本人与他人初次见面时,通常都要互换名片,否则即被理解为是不愿与对方交往。
在交际场合,日本人的信条是“不给别人添麻烦”。
因此,忌讳高声谈笑。
但是在外人面前则大都要满脸笑容。
日本人认为这是礼貌。
再如:与日本人交谈的时候很注重敬语的使用。
寒暄用语“早上好”就是“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而“ございます”就是敬语;日本人觉得打搅对方了就会说“お失礼します”,这句话也是非常常用的;谢谢别人的帮忙的时候就要说“申し訳ございません”······这些敬语的使用都体现了日本人特有的礼仪和对礼仪的重视。
而在中国我们从小也已经懂得的敬语现在也还在使用,不过相对已经慢慢脱离了时代,使用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在中国最常见的会面礼仪就是握手了,还有交换名片,相互自我介绍。
这些会面礼仪在中日两国比较下也大同小异。
但是有一点特别需要注意的。
中国人在商务活动中非常注重礼尚往来。
我们习惯性思维就会觉得,礼品越贵重越好,越贵重就越显身份,送礼就代表事情比较好办了。
但是在日本
人眼中并不这样认为。
在日本,礼尚往来的意思就是你送我值多少钱的礼物,我就要送回给你值多少钱的礼物或者比这更贵的。
那么这样的话,按照中国的送礼方式来送礼的话,就会给日本人带来困扰了,他们会觉得你送那么贵重的礼物是他们的负担。
日本人收礼物比较注重心意——礼轻情意重那种,如果是亲手做的就更加好,他们会很乐意收到你们的礼物的。
这就是中国和日本在社交礼仪方面的差异。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曾经有一句话说,人的关系本来没有很亲密的,但是只要围在一桌上吃一顿饭就可以称兄道弟了。
我很认同这句话。
那么在中国,就餐的礼仪有哪些呢中餐的就餐礼仪:筷子的使用在中餐中很重要。
夹菜的时候要就近原则,不要越洋过海的翻拣挑选等等的礼仪,这些我们已经很熟悉了的。
令中国人头痛的是西餐的就餐礼仪了。
西餐的礼仪有分正餐和便餐礼仪。
中国人喜欢热闹,所以中餐的时候是大家相互交谈的时间,但是西餐的时候一般很少聊天,如果要说话也不能大声地说,大声说话会给人不礼貌的感觉。
而日本,日本饮食一般称之为和食或日本料理,可归纳为“五味”、“五色”与“五法”。
“五味”为:春苦、夏酸、秋滋、冬甜,涩味。
“五色”是:绿春,朱夏,白秋,玄冬,再就是黄色的广泛运用。
所谓“五法”指烹饪方法:蒸、烧、煮、炸、生吃五种。
日本人的饮食禁忌为:不吃肥猪肉和猪的内脏,也有一些人不喜欢吃羊肉和鸭肉。
日本人非常爱喝酒,人们普遍爱好饮茶。
日本人在用餐时,有“忌八筷”之说:其一,是忌舔筷;其二,是忌迷筷,即不准拿着筷子在饭菜上晃来晃去;其三,是忌移筷,即不准夹了一种菜又夹另一种菜,;其四,是忌扭筷,即不准将筷子头反过去,吞在口里;其五,是忌插筷,即不准将筷子插在饭菜里,或是把它当作叉子,叉起饭菜吃;其六,是忌掏筷,即不准用筷子在饭菜里扒来扒去;其七,是忌跨筷,即不准把筷子跨放在碗、盘之上;其八,是忌别筷,即不准用筷子当牙签用。
日本料理享用的时候,一般是不应该有剩食物的。
因为这样会给人感觉,他做的食物不好吃或者浪费。
虽然,日本是最浪费食物的一个国家(他们一年的厨余可以供那些有饥饿问题的国家吃上好几年)。
这些就是中国与日本在就餐礼仪方面的异同。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其实中国和日本都是名副其实的礼仪之邦,在商务交际礼仪中,很多礼仪都是大同小异的,但是又有很多细节有很重要的区别需要我们去注意的。
商务交际礼仪体现在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如果好好地处理,那么工作便会少碰壁。
李楚倩
10日语3班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