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开题报告:古代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古代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古代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浅谈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关汉卿是元代剧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关汉卿创作了大量的妇女题材的杂剧,他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是受压迫的但又具有反抗意识的,性格是刚强的,善良的,有个性的,有活力的。

关汉卿在塑造女性人物形象时,下意识地把女性分为悲剧和喜剧两大类,悲剧中又包含歌妓和寡妇形象。

无论是悲剧人物还是喜剧人物,她们都处于社会的最低层,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辱和迫害。

但是我们从她们的悲惨遭遇中看到的不是她们的懦弱与妥协,而看到的是她们的正直、忠诚、聪明、机智,对爱情从一而终,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反抗的精神。

我的论文就将从悲剧、喜剧两个方面来分析他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二、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戏曲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论戏剧性》谭霈生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戏剧史讲座》周贻中国戏剧出版社《宋元戏曲考》王国维中国戏曲出版社《学习关汉卿》郭沫若人民日报《关汉卿女性群像的典型意义》乔志慧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学院《元杂剧故事集》凌嘉霨江苏人民出版社《浅析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苟莹莹重庆技术学院学报三、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关汉卿是中国戏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韵•序》中即推举他为元曲四大家之首,明代的贾仲明称他“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韩邦奇更将他与司马迁比肩。

然而古代的关汉卿研究只存在于一些吉光片羽的记载中,从这些零散的资料中,我们很难全面把握一个真实的关汉卿。

20世纪关汉卿研究也正是在此时逐渐活跃起来。

在王国维、吴梅等第一批学者的努力下,以考据学方法为主导的关汉卿研究初具雏形。

建国后,胡适、王季思等第二批学者力图从杜会学的角度研究关汉卿,为当时的学界注入一股新鲜的空气。

特别是1958年关汉卿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名为世界文化名人,学界以此为契机展开了大规模的研讨活动。

古代文学开题报告

古代文学开题报告

古代文学开题报告古代文学开题报告范文论文题目:论曹禺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及女性观的形成一、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课题的目的和意义: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仅要注重经济发展,而且还应当注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的发展,尊重女性,人人平等。

改革开放以来,女性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一股新兴的奋斗集团,正如曹禺笔下的女性,敢于与封建礼教做抗争,敢于反对一切就得,过时的,束缚人思想的文化。

研究的基本内容:本论文主要分两个部分论述曹禺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及女性观的研究:第一部分从女性形象的塑造来说,繁漪,金子,愫芳是作者正面歌颂,肯定的人物,她们大胆,叛逆,想自己主宰和控制自己的命运。

体现了现代女性的不畏净胜。

第二部分从曹禺的`女性观的形成及其成因来说,又可分为两小点。

一是观点形成的社会原因。

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文化束缚禁锢了女性的性意识,压抑了性观念,女性尤其丧失了作为人的自我价值,她们只是男人的附庸,生儿育女的工具。

二是个人的原因。

曹禺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其家庭本身就是一个集专制,黑暗,虚伪,丑陋于一体的恶之网。

在这个网中,曹禺早就目睹了人欲横流道德的沦丧。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本论文主要通过从曹禺笔下先进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对曹禺女性观形成的原因分析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希望能唤起现代人重新认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残骸,以此来警示人们,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更应该尊重女权,提倡人人平等。

二、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研究步骤:1、确定论文题目:介于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及个人的兴趣爱好,初步选定了研究方向;并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初步确定论文题目,经导师指导研究,最终确定论文题目。

2、制定研究计划:搜集相关资料、确定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3、撰写论文初稿:对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构思论文提纲,开始撰写论文。

硕士古代文学开题报告

硕士古代文学开题报告

硕士古代文学开题报告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内涵。

作为一个热爱古代文学的学生,我决定在我的硕士研究中深入探讨古代文学的某个方面。

本文将介绍我对古代文学研究的开题报告,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背景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还承载了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然而,由于历史的长河和时代的变迁,古代文学的研究一直存在着许多争议和未解之谜。

因此,我希望通过我的研究,能够对古代文学做出一些新的贡献,揭示其中的奥秘。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古代文学的深入研究,探讨其在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具体而言,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 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分析,我将探讨作品创作的背景和历史意义,以及它们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2. 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风格:我将研究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风格,探索其中的美学价值和表达方式。

3. 文学作品中的思想与情感:古代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我将深入挖掘其中的哲学思考和情感表达。

三、研究方法为了实现以上的研究目的,我将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通过阅读大量的古代文学作品和相关研究文献,我将对古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进行深入了解,并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2. 专家访谈:我计划与一些古代文学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古代文学的看法和观点,从中获得一些有价值的研究启示。

3. 比较研究:通过对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我将探讨其共同之处和差异之处,以及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

4. 文本分析:我将对选定的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揭示其中的内涵和意义,从而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做出一些新的贡献。

四、研究意义我的研究对于推动古代文学的研究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分析和研究,我将揭示其中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和人民的生活。

有关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精选多篇

有关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精选多篇

有关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精选多篇有关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精选多篇我国古代文学辉煌灿烂,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精选多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摘要:中国是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在历史的演变过程当中,中国先民留下了十分丰富的文化成果。

古代文学作品的种类繁多,类型也多种多样,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学作品中对于人物的描写以及文化形象的塑造都有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本文将结合古代文学各个时段的作品分析人物以及文学形象。

关键词:古代文学;人物形象;文学形象1引言在人类的生活当中,由于人们的身份、社会地位、性格和命运存在着不同,使得人们在文学表现手法上存在着差异,可能会运用不同的文学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个十分鲜活的人物形象。

中国的古代文学非常具有研究的价值,通过对历代文学作品的研究可以很好地了解到古代先民的文化修养,并且能够对现在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更多借鉴。

2古代文中各个时期作品中人物以及文学形象研究人类是生活的主角,文学作品更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因此文学作品如果离开了人物,就如同水离开了源泉,树木离开了其根本。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创作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物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一个中心,是整个文学作品的灵魂所在,在诸多的文学作品中,对于人物肖像的描绘、人物文学形象的塑造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

这些差异的存在或是由于作者个人的思想,作者不同的命运以及不同的时代背景所导致的。

纵观中国文学几千年的历史,由最开始的几百字的短文,到上千字的著作,无一不重视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刻画出来的人物形象存在着差异。

中国文学作品的起源是《诗经》,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契机所在。

在《诗经.魏风》有一篇佳作名字叫做《硕鼠》,在这个小故事中,刻画了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一个是勤劳劳动的奴隶,一个是贪得无厌的大老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导读:本文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论文题目:吴兴三沈诗歌研究一、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三沈指的是生活在北宋中期的沈括以及其从侄沈遘、沈辽。

宋代文化兴盛,各种文体蓬勃发展,尤其是宋代诗歌,追求“自成一家”,遂于唐诗之外,别辟一家,形成以筋骨思理取胜的“宋调”。

在宋调的形成过程中,除了主导文坛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以及黄庭坚等作出巨大贡献的大家之外,还有一些作家在宋诗的演进过程中也做出了具有开拓性的探索。

其中,三沈就是北宋诗坛比较有特色的代表诗人。

选择三沈这一家族文学团体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是因为他们处于北宋文学承前启后的阶段,各有特色,能够比较全面地展示此阶段宋代士大夫阶层或重经世致用,或崇尚隐逸超脱等突出的特点。

其次,是因为他们出生于历史文化胜地钱塘,诗歌或多或少地受到钱塘地域文化的影响。

将其三人置于钱塘地域文化中,可以深入考察地域这一因素对古代文人诗歌创作的影响。

此外,三沈在北宋中期文坛上颇负盛名,诗歌风格各异,沈括清丽自然,沈遘清隽豪放,沈辽雄奇生峭。

目前涉及三沈诗歌的研究,除沈辽已有专门的研究论著,如林阳华《北宋诗人沈辽研究》以外,对沈括多集中于与王安石关系以及《梦溪笔谈》一书的研究,对其诗歌研究尚不充分,而沈遘的研究多集中于创作考证以及综合叙述等方面,对其诗歌风格没有明确的把握。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文献资料及研究现状(一) 作品存佚与生平资料1、《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十七记载沈括著有文集《长兴集》四十一卷,南宋时收入《沈氏三先生文集》,今已有阙佚,现存十九卷(或为十六卷),有明覆宋刊本,清康熙间吴允嘉校补、光绪丙申浙江书局重刊本,《四库全书》本。

《梦溪笔谈》二十六卷、《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现存元刻本、明弘治刻本、崇祯刻本,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75年出版有胡道静校点本,上海古籍出版社有胡道静校点本。

古代文学的开题报告范文

古代文学的开题报告范文

古代文学的开题报告范文一、引言古代文学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创作内容与形式,对于了解古代社会、思想、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探讨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主要创作流派及其特点,以及对后世文学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二、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1. 先秦文学时期先秦文学时期主要以诗经、楚辞等为代表,体现出对自然、生活、爱情等主题的情感表达,形式上注重韵律和音韵的演绎。

2. 魏晋南北朝文学时期魏晋南北朝文学时期以乐府诗、曲子为主要形式,充分发展了音乐与文学的结合。

此时期的文学作品多以描写社会动荡与人情世态为主题,表现了时代变迁对人们情感与生活的影响。

3. 唐宋文学时期唐宋文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时期,以诗歌为主要表现形式。

唐代的诗人李白、杜甫等以豪迈的气质和对人生的思考而闻名,宋代的文人陆游、杨万里等则注重以细腻、含蓄的笔触表达内心感受。

4. 元明清文学时期元明清文学时期,戏曲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元代的杂剧。

其创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表现出社会风貌与人性的真实揭示。

三、古代文学的主要创作流派1. 诗歌流派诗歌流派包括乐府、古体诗、绝句、律诗等。

不同的流派表现出不同的创作风格,乐府以豪放为主,古体诗注重对古代文学传统的延续与发展。

2. 词都流派词都流派主要有南宋苏洵、苏轼、辛弃疾等以豪放派为代表,以及晚明杨慎、杨慎、张石等以豪放抒情派为代表。

这些流派注重对爱情、人生的表达,具有音乐性强、情感丰富的特点。

3. 戏曲流派戏曲流派主要有元曲、京剧等,元曲以其多样性、多元化的表现手法而著名,京剧则是中国传统戏曲形式的代表,注重音乐、唱词与表演的结合。

四、古代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 文学题材与创作风格古代文学中的题材与创作风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世的文人学士们不仅承袭了古代文学的题材,如对历史、爱情、自然的描绘,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延续的基础。

古代文学的开题报告范文_开题报告_

古代文学的开题报告范文_开题报告_

古代文学的开题报告范文一、网络穿越小说的写作与研究现状、选题依据20xx年和20xx年在网络中被称为“穿越年”,这两年中层出不穷的穿越小说涌入人们的视线。

而这些穿越的作者大都是80,90后的年轻人。

穿越小说在网络上大行其道的现象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

中国最早的穿越小说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中“刘阮遇仙”就是一例。

此外,齐梁时期吴均《续齐谐记》“刘阮洞记”、南朝.齐祖冲之《述异记》“王质烂柯”都是讲穿越的故事。

近代此类小说有吴研人的《新石头记》和陈冷的《新西游记》也是穿越类型的小说。

叙述古代人穿越到现代,并引发的一系列故事。

但是,现在网络流行的穿越小说大都是现代人穿越到了古代,引发的一连串悲喜交加的故事。

当代中国台湾作家席绢19xx年出版的《交错时光的爱恋》对当今网络穿越小说的创作影响极大。

在她的启发下,穿越小说就如雨后春笋包围着我们。

其中知名的如:《宫》、《步步惊心》、《绾青丝》、《跨越见年来爱你》、《若相惜》、《潇然梦》、《歌尽桃花》等。

在文学研究中,穿越小说并不是热点,但也有不少研究问世。

如:《网络穿越小说的流行及价值局限》、《网络穿越小说的审美特色》、《网络穿越小说热潮原因解析》、《欲望的伪装——架空历史小说欲望叙事》、《捧喝穿越小说:谁在扼杀历史写作》、《穿越时空编制现代女性白日梦》、《穿越小说及其社会文化心理》、《从穿越小说看网络类小说的传播动力要素》等。

这些研究分别从网穿小说的流行价值、审美特色、热潮原因、作者欲望、模式特点、传播要素等发面对穿越小说蹿红原因、未来发展、社会心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提出了穿越小说在当代网络文学中是一朵奇葩,绽放着属于它自己的光辉。

以独特的写作模式,大胆创新,满足了很多女性读者的理想爱情向往。

同时,在网络上闯出一片天地的穿越小说,开始进军大荧幕,不断出现在电视和电影中等观点。

为人们认识穿越小说作了很好的铺垫。

对于穿越小说大量饮用的现象也有研究,如《从古典诗词中看古代闺阁女性的娱乐活动》、《网络时代诗意如何栖居》,但集中针对宋词频现与穿越小说进行探讨的并不多见。

开题报告古代文学的开题报告范文_045

开题报告古代文学的开题报告范文_045

2020开题报告古代文学的开题报告范文_045EDUCATION WORD开题报告古代文学的开题报告范文_045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20xx年和20xx年在网络中被称为“穿越年”,这两年中层出不穷的穿越小说涌入人们的视线。

而这些穿越的作者大都是80,90后的年轻人。

穿越小说在网络上大行其道的现象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

中国最早的穿越小说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中“刘阮遇仙”就是一例。

此外,齐梁时期吴均《续齐谐记》“刘阮洞记”、南朝.齐祖冲之《述异记》“王质烂柯”都是讲穿越的故事。

近代此类小说有吴研人的《新石头记》和陈冷的《新西游记》也是穿越类型的小说。

叙述古代人穿越到现代,并引发的一系列故事。

但是,现在网络流行的穿越小说大都是现代人穿越到了古代,引发的一连串悲喜交加的故事。

当代台湾作家席绢19xx年出版的《交错时光的爱恋》对当今网络穿越小说的创作影响极大。

在她的启发下,穿越小说就如雨后春笋包围着我们。

其中知名的如:《宫》、《步步惊心》、《绾青丝》、《跨越见年来爱你》、《若相惜》、《潇然梦》、《歌尽桃花》等。

在文学研究中,穿越小说并不是热点,但也有不少研究问世。

如:《网络穿越小说的流行及价值局限》、《网络穿越小说的审美特色》、《网络穿越小说热潮原因解析》、《欲望的伪装――架空历史小说欲望叙事》、《捧喝穿越小说:谁在扼杀历史写作》、《穿越时空编制现代女性白日梦》、《穿越小说及其社会文化心理》、《从穿越小说看网络类小说的传播动力要素》等。

这些研究分别从网穿小说的流行价值、审美特色、热潮原因、作者欲望、模式特点、传播要素等发面对穿越小说蹿红原因、未来发展、社会心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文选题依据中华书局,20xx年
1 4.扬天字:《周礼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年。

1 6.金良年:《孟子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 xx年
1 8.扬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xx年。

2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xx年。

2.栾调甫:《墨子研究文集》人民出版社19 xx年。

4.方授楚:《墨学源流》中华书局1 xx年。

6.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上海古籍出版社1 xx年。

8 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xx年10.刘杰文:《中国墨学通史》人民出版社20xx年。

胡适:《墨家哲学》,《太平洋》第1卷11期,20xx年4月。

李毅忠:《墨学衰微的原故》,《学灯》上海《时事新报》副刊,20xx年9月。

彭国栋:《墨学之渊源》,《甲寅周刊》第1卷31期,20xx 年2月。

胡怀琛:《关于墨翟问题的研究》,《知难周刊》第80、81期,20xx年10月。

王德生:《儒墨关于仁爱的研究》《东北大学周刊》第103期,20xx年10月。

姚秀龄:《论儒墨言爱之异同》,《朝华月刊》第2卷3期,20xx年12月。

白寿彝:《老孔墨以前的思想》,《晨星》第4卷8期,20xx 年。

董慧敏:《论孔子泛爱与墨子兼爱之异点》,《女师学院季刊》第1卷1、2期合刊,20xx年12月。

冯友兰:《墨家之起源》,《华北口报》20xx年。

蒙文通:《墨子之流变及其原始》,《重光》6期,20xx年6月。

任继愈:《介绍墨子的思想》,《语文学习》20xx年1期
杨建刚:《谈谈墨子的阶级成分》,《光明日报》20xx年11月。

李昆:《墨翟和柳下拓—兼记“显学”墨家的没落》《四川大学学报》20xx年2期。

周富美:《墨学的兴衰及其影响》,《国科会论文摘要》20xx 年。

周勤:《从儒墨的兴衰看中国社会结构的特征》,《社会科学战绩》20xx年3期。

邢兆良:《墨家科学思想的兴和衰》,《厦门大学学报》20xx 年3期。

王世达:《墨学为什么衰落》,《新时代论坛》20xx年1期。

黄世瑞:《墨学衰微原因绉议》,《学术月刊》20xx年2期。

陈厚忠:《墨子“兴天下之利”的社会功利价值观》,《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xx年2期。

余卫国:《墨学衰微原因辨析》,《宝鸡师范学院学报》20xx 年4期。

任重:《墨学中绝原因浅探》,《社会科学辑刊》20xx年3期。

姜建设:《墨家学派的社会思想和墨学的邃然湮灭》,《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20xx年2版。

郑宝琦:《析墨学中衰之原因》,《墨子研究论丛》二,山东大学出版社xx年版。

李元、庆余:《墨学从“显学”到“绝学”原委探析》,《北方论丛》20xx年5期。

魏洪峰:《墨学何以成为绝学》,《船山学刊》xx年2期。

高建立:《儒墨学说的不同特征及其兴衰结局》,《蒲裕学刊》xx年3期。

唐迅、顾玉平:《墨学衰微原因新探》,《南通师专学报社科版》xx年1期。

张科:《墨学衰微原因探析》,《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xx年17卷2期。

董淑靖:《试析墨子思想的困境》,《空大人文学报》8期,xx年6月。

曹胜高:《墨学衰微考辩》,《社科纵横》xx年4期。

赵小雷:《论墨家学说的理论形态及其成因》,《广东社会科
学》xx年5期。

张剑平:《“墨学”中衰原因探索》,《延安大学学报社科版》20xx年1期。

管爱华:《显学能够重光——论墨子的“义利统一”观》,《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xx年4期。

丁宏武:《墨学中衰原因探微》,《殷都学刊》20xx年3期。

杨建平:《试论墨学中绝的原因》,《甘肃社会科学》20xx年5期。

徐晓敏:《墨学初兴探源》第5卷1期20xx年1月,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郑杰文:《新书》《淮南子》等所见西汉前期的墨学流传———“墨学中绝”说的再检讨
江秀玲、沈正军:《墨学兴衰略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xx年4期。

桑东辉:《墨学“中绝"的五大原因探析》,《泰山学院学报》第28卷第5期20xx年9月。

张艳荣:《汪中的墨子观》,《巢湖学院学报》总第76期2006 年第8卷第1期。

陈玉婷:《绝而后兴——墨学现当代研究》,《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大陆的研究现状
(二)港澳台的研究现状
三、选题的意义及研究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