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神奇的远古传说》(第二课时)教案 岳麓版
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精品教案

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主要讲述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以及尧、舜、禹的治水功绩。
详细内容如下:1. 炎帝与黄帝的传说炎帝的农耕文明黄帝的发明创造2. 尧、舜、禹的治水故事尧的德政舜的孝行禹的治水成就二、教学目标1. 了解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认识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2. 掌握尧、舜、禹的治水功绩,体会他们为人民造福的精神品质。
3.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尧、舜、禹的治水功绩。
难点:理解炎帝、黄帝传说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体会尧、舜、禹的德政与治水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远古传说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炎帝与黄帝的传说a. 炎帝的农耕文明b. 黄帝的发明创造(2)尧、舜、禹的治水故事a. 尧的德政b. 舜的孝行c. 禹的治水成就3.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插图,解读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复述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炎帝与黄帝炎帝:农耕文明黄帝:发明创造2. 尧、舜、禹尧:德政舜:孝行禹:治水成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
(2)分析尧、舜、禹的治水方法,谈谈你的认识。
2. 答案:(1)炎帝:传说中,炎帝教民农耕,尝百草,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
黄帝:传说中,黄帝发明了宫室、车船、兵器等,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尧:以德治水,注重民生。
舜:以孝治水,关爱百姓。
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成功治理洪水,为人民造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以及尧、舜、禹的治水功绩,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其他远古传说的资料,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历史:第3课 神奇的远古传说教案(岳麓版七年级上)

第3课神奇的远古传说学习目标(明确目标,事半功倍)1.掌握炎帝、黄帝和蚩尤的传说,尧舜的禅让制。
2.了解史实与传说的区别。
预习导航(走进去,眼前一道亮丽的风景)炎帝、黄帝和蚩尤时间:距今约①战役:②之战结果:③和④结成联盟,形成⑤族。
后人尊奉⑥和⑦为该族的祖先。
称⑧为人文初祖禅让制1.尧和①是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2.②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
研学互动课堂(教师点拨,帮你驶进互动学习的快车道)探究一“炎帝和黄帝”一目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黄帝是传说中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我们尊称他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那么为什么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建议同学们从炎帝和黄帝部落的联合,打败蚩尤部落联盟。
之后炎帝和黄帝部落又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是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因此也可以说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
例 1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华夏子孙的共同的祖先是()①黄帝②女娲③蚩尤④炎帝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大家对远古远古传说记忆的准确程度。
这些内容要熟记。
也可通过学过的炎帝、黄帝和蚩尤的战争后的影响推断出正确选项。
答案:D 实战演练1 在交流学习中华民族的文化时,宝宝和贝贝因意见不同发生了争执:宝宝:中华民族就是华夏族,华夏族就是汉族,所以说是我们汉族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贝贝:不对,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是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以华夏族为中心的文化共同体,它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新-课-标-第-一-网提示:我们首先要清楚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以华夏族为中心的文化共同体,它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把握了这一点,你就能正确的判断了。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重要的政治制度,把握这一制度可以从两个方面:1.掌握其含义,2.认识其实质。
例2在交流学习禅让制时,小王和小李进行了如下对话:小王:黄帝以后,黄河流域出现了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分别是尧、舜、禹。
2024年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2024年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3课《远古的传说》。
详细内容包括:对黄帝、炎帝等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及其贡献进行学习;探讨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分析远古传说中反映出的社会形态及文化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及其贡献,掌握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
2. 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远古社会形态及文化特点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黄帝、炎帝等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及其贡献,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
难点:远古传说中反映出的社会形态及文化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黄帝、炎帝的壁画,引发学生对远古传说的好奇心。
2. 新课内容:结合教材,讲解黄帝、炎帝等人物的事迹及其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出的贡献。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远古传说中反映出的社会形态及文化特点。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黄帝、炎帝的题目,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远古传说。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远古的传说》2. 内容:远古传说人物:黄帝、炎帝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社会形态及文化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黄帝、炎帝的认识。
2. 答案要求:要点包括黄帝、炎帝的事迹、贡献以及他们的形象在华夏族形成中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与远古传说相关的书籍,了解更多关于黄帝、炎帝的故事,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教材,突出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及其贡献,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等核心知识。
初一历史上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初一历史上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4.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教学重点1.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贵的品行3.“禅让”的含义和实质教学难点1.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战争与融合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教师准备炎、黄帝的肖像挂图、对二人陵墓的简介课件、祭奠活动的图片、禹治理水的幻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历史上的传说学生准备了解、收集我国古代的传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疑导入1.同学们都应该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你们知道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吗?2.肯定补充学生的回答,在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占了九成还要多一些,而你们知道汉族的由来吗?3.根据学生的表现引出内容:简要叙述汉族的由来(重点抱握几个转换: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而华夏族是由炎黄部落的组合发展而来的。
告诉学生,在历史发展、人类演进的进程中,华夏族不断融合周边的民族,逐步发展壮大,才形成了今天的民族局面,因此,汉族和其她少数民族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二、炎黄的斗争与融合1.谈话转承:刚才我们将到了汉族的由来,下面就让我们具体去了解一下缘故时期的部落是这样一步一步融合成今天的汉族的。
大家都知道,在远古时代,人类是以部落为单位群居的,而由于生存等方面的需要,部落与部落之间结成联盟,联盟中会推举出一位德才兼备的人作领导。
大约四千多年前,我国黄河流域出现了两位著名的部落首领,这就是炎帝和黄帝。
(积极叫学生思考炎帝和黄帝就是古代的皇帝吗?)2.答疑:炎帝和黄帝不是古代的皇帝,至于原因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了解。
2024年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教案

2024年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远古传说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事迹,如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了解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关系;探讨远古传说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远古传说时期的主要人物和事迹,理解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的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文明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对远古传说的分析、概括。
教学重点:远古传说时期的主要人物和事迹,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引出本节课主题《远古传说》。
2. 新课内容学习:(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远古传说时期的主要人物和事迹。
(2)小组合作:分组讨论,探讨远古传说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影响。
(3)例题讲解:教师针对重难点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4)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人物画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这些人物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1. 远古传说2. 主要人物和事迹:黄帝:华夏之祖,发明舟车、养蚕、文字等。
炎帝:农业始祖,教民耕种、尝百草、制琴瑟等。
尧:仁德之君,实行禅让制,治理水患。
舜:孝感动天,推行禅让制,选拔贤能。
禹:治水英雄,建立夏朝,开创家天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黄帝、炎帝、尧、舜、禹的主要事迹。
(2)谈谈你对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的认识。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远古传说时期的主要人物和事迹,了解了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
岳麓初中历史七上《第3课 神奇的远古传说》word教案 (6)

第3课神奇的远古传说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炎帝、黄帝、蚩尤的传说;华夏族的形成;“人文初祖”黄帝;尧、舜的传说;禅让;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将黄帝的发明与前课出土文物进行印证,从而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使学生初步掌握比较法和情感体验法等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意识。
通过讨论“什么样的人才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使学生从小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素质和健全人格。
学习体验:【自主学习】(详细阅读教材,完成1、2、3、4题并加以识记,然后思考5、6题,为课堂合作交流做准备。
)1、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三位杰出首领是:,姓姜,号神农氏;,姓姬,号轩辕氏;还有一位九黎族的首领。
2、炎帝和黄帝结成部落联盟,在涿鹿同蚩尤决战,大败蚩尤。
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以后的。
3、后人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称他是“人文初祖”。
4、尧舜时期,用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办法选举继承人,历史上称“”。
学习小结:(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你们有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合作探究】(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讨论5题,对不懂之处互相帮助,对新发现的疑问进行探究,并做好分工,准备展示。
)5、为什么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展示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展示,其他各组认真听取,可以质疑,也可进行补充。
)【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6、尧舜的禅让为什么会受到后人的高度赞扬?【归纳总结,构建提升】(学生画知识系统树。
)【达标练习,反馈迁移】一.填空题1.炎帝和黄帝生活在距今约多年的黄河流域。
蚩尤部落生活在我国地区,相传他们以铜做兵器,勇猛异常。
黄帝部落联合部落,在之战中打败蚩尤。
以后,炎帝、黄帝部落走向破裂。
后来,黄帝和炎帝又结成联盟,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日后的。
2.被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远古的传说》,主要内容包括:黄帝和炎帝的传说故事,尧、舜、禹的治水及禅让制,以及华夏族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黄帝和炎帝的传说故事,掌握尧、舜、禹的治水及禅让制。
2. 通过分析远古传说的史料,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
3. 感受华夏族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黄帝和炎帝的传说故事,尧、舜、禹的治水及禅让制。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对华夏族的认同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材、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炎帝和黄帝的画像,引导学生猜测这两位历史人物,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故事,分析他们的贡献。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们扮演尧、舜、禹,讨论如何治理洪水。
4. 例题讲解:讲解尧、舜、禹的治水及禅让制,强调禅让制在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地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黄帝、炎帝、尧、舜、禹的传说故事及其贡献。
7. 课堂拓展:讨论黄帝、炎帝、尧、舜、禹在我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六、板书设计1. 《远古的传说》2. 内容:黄帝和炎帝的传说故事尧、舜、禹的治水及禅让制华夏族的形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举黄帝、炎帝、尧、舜、禹的传说故事及其贡献。
简述尧、舜、禹的治水及禅让制。
2. 答案:黄帝:发明衣裳、舟车、宮室、挖井等,被称为“人文始祖”。
炎帝:教民种植农作物,被称为“神农氏”。
尧:推行禅让制,将帝位传给舜。
舜:继承尧的治水事业,将帝位传给禹。
禹:治理洪水,划定九州,建立夏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更多关于黄帝、炎帝、尧、舜、禹的传说故事,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历史:第3课《神奇的远古传说》(岳麓版七上)(共31张PPT)

练习
知识巩固 畅想天地 活动园地
填空题
1、传说4000多年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有三
位杰出的部落首领,即_炎__帝__、_黄_帝__、_蚩_尤__ 。
2、炎、黄两族和部分九黎族结成一体定居中
原后,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_华__夏__族。 3、后人尊奉__炎__帝和__黄_为帝华夏族的祖先,认
为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称他是“_人__文__初_祖”。
4、传说中尧舜禹时代,采用民主推选部落联
盟首领的制度,叫“_禅__让____”。
畅想天地
传说黄帝和他的部属有许多发明 创造。上课介绍的出土文物,哪些 能印证这些传说?并谈谈传说与史 实的区别。
活
动
将你知道的其
园 他远古神话传说,
地 在小组内交流。
炎帝部落
黄海
神农尝百草图
炎帝
炎帝姓姜,号神农氏。
他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 的创始人。同时还是医药 之神,“尝百草之滋味, 一日而遇七十毒” 。
炎帝陵(今湖南炎陵县)
黄帝部落 河
涿鹿 X
渤海
发祥于陕
水 西北部,后 向东迁徙。
黄海
炎帝部落
水 淮
黄帝
黄帝,姓姬,号 轩辕氏。著名的 部落首领,被后 人尊为华夏族的 祖先,是中华文 明的创始者。
尧帝,黄河流 域著名的部落 联盟首领,后 让位于舜。
尧庙广运殿及尧井庙(位于山西临汾市)
舜帝
舜帝,黄河流域 著名的部落联盟 首领,后传位于 禹。
舜帝陵(位于湖南宁远县的九嶷山)什么是禅让制?舜为 什么受到后人的高度赞扬?
炎帝、黄帝、蚩尤和 尧、舜、禹的传说,反映 了我国原始时代末期社会 的情况。
九黎部落 黄 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体作法:
1、教师进行引导,及时点拨、纠错。
2、对各组回答的问题进行点拨和分析。
3、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4、对小组进行恰当的评价。
5、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及时贯彻情感教育,巩固深化知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中诗歌的内容请你猜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
(2)你能举出“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吗?
(3)“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⑷郭沫若参观此遗址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 D 2 D3 C4 C5B
二、材料分析题:
(1)半坡(2)半坡人面鱼纹盆(3)粟⑷没有文字记载。
1、多媒体展示本课测试题。
2、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1、学生自主、独立完成本课检测题。
2、组长批改,课代表给各组做好评比。
教学反思: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学生讲述的历史传说故事,使学生感受到黄帝对华夏族形成的贡献以及炎黄子孙对黄帝的崇敬,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
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
教学难点
“禅让制”的含义。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 辅助多媒体教学。
学习流程
“三环五步”教学模式。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习导引 明确目标】
4、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和区别: 远古传说: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 的记述。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者其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
历史事实: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5、归纳小结:炎帝、黄帝、蚩尤与华夏族的形成的关系,炎帝、黄帝和蚩尤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尤其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人文初祖”黄帝是本课重点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框架图示如下:
C.住干栏式房屋D.住半地穴式房屋
4.下列哪一考古遗址能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
A.元谋人遗址B.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C.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
5.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优劣B.原始农业的发展
C.氏族公社的形成D.学会建造房屋技
二、材料分析题
下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 “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 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1、掌握远古时代尧、舜、禹三位杰出的部落首领、“人文初祖”的黄帝。
2、认识华夏族的形成。
3、理解什么是禅让制。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或手写。
学生根据目标自主学习。
【展示提升】
1、导语:我们中国人,无论在祖国还是在海外,每当提到炎黄子孙这个充满感情的词的时候,总是心情激动。那么,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尧舜禅让又是怎么一回事?远古时代的一个个传说将帮助我们揭开一个又一个谜底。下面站我们一起来感受远古祖先在适应和改造自然过程中的艰难历程。
第3课 《神奇的远古传说》(第二课时)教案
年级:____ 班级: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
主备人
授课时间
第2课时
审核人
课 型
新 授
课 题
第3课 《神奇的远古传说》(展示课)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黄帝其人以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作的贡献,尧舜禹时期的禅让。
2、方法与过程:
通过学生讲故事和短评的形式,培养学生表述能力以及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
1、学生分六大组进行。
2、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学案,对不懂之处互相帮助,对新发现的疑问进行探究,并做好分工,准备展示。
【穿插巩固】
对学生小组讨论学习进行反馈,交流,探讨。学生标记各组重点,帮扶对子互相检查,系统积累本课知识系统,教师个别抽查。
教师来回巡视,注重培优扶差。
学生做好本课学习笔记,帮扶对子互相检查。
活动一:你能讲一讲涿鹿之战的故事吗?①蚩尤打败炎帝,又大举进攻黄帝部落,黄帝和炎帝结成部落联盟,在涿鹿同蚩尤决战,蚩尤战败南逃,被黄帝擒杀。②炎帝、黄帝之战,黄炎联盟在打败蚩尤后,也走向破裂,结果炎帝被黄帝打败。
2、被尊为人文初祖的黄帝。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拓展:“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算起的。黄帝发明了衣裳、舟车、宫室、挖井 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还把其他一系列发明创造都归于黄帝名下,认为他对 中华早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缔造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称他为华夏的“人文初祖”
3、尧、舜、禹的“禅让。学生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了解历史。提问:你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禅让”的含义吗?这种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引领:禅让制在实质上仍是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禅让盟首领的制度。预设:教师设问:“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教师简要总结说明。(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引领:争对目前社会上贪官污吏和营私舞弊不良习气,作为中学生要坚决抵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达标测评】
一、选择题京人③河姆渡部落④半坡部落
A①B②C①②D③④
2.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
A.大豆和小麦 B.花生和高粱 C.甘薯、玉米 D.水稻、粟
3.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
A.饲养猪狗家畜B.种植粟等农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