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哲学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辩证唯物主义重要知识点

高中政治辩证唯物主义重要知识点高中政治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点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管符合客观。
【运用】:①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制定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②青少年要学习历史,了解我国的现实,把立足点放在中国国情上。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破坏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运用】:①我国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我国正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③反对封建迷信和各种形式的邪教。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4、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高中政治唯物论知识点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方法论】:⑴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⑵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因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高中政 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高中政治哲学是一门富有深度和智慧的学科,对于我们理解世界、认识人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哲学必背的详细知识点。
一、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还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这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但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二、认识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这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这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辩证法1、联系的观点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政治必修一高三总结知识点

政治必修一高三总结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的指导思想,具体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和文艺理论等七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包括辨证法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辨证法唯物主义是指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是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是指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辨证法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物质辩证法,包括辩证思维、辩证认识和辩证是非等。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政治经济学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新的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经济学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新的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主要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政治学思想。
列宁和斯大林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是新的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
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主要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学思想。
列宁和斯大林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是新的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
文艺理论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新的科学社会主义文艺理论。
以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的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和文艺理论等七个方面。
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经济学思想。
列宁和斯大林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新的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政治学思想。
列宁和斯大林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是新的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
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学思想。
列宁和斯大林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是新的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6篇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6篇篇1一、唯物论唯物论是探讨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哲学派别。
在唯物论中,物质被视为宇宙间一切存在的基础,意识则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
1.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2. 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规律具有客观性,人应该尊重规律,同时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3. 联系与发展: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发展是物质世界运动的本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探讨事物内部矛盾及其发展的哲学方法。
在辩证法中,矛盾被视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1. 矛盾的概念:矛盾是事物内部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
2. 矛盾的发展:矛盾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 矛盾的解决:矛盾的解决通常是通过矛盾双方的斗争和转化来实现的,矛盾解决的形式包括矛盾的消失和矛盾的克服。
三、认识论认识论是探讨人类如何认识世界和如何获得知识的哲学理论。
在认识论中,知识被视为人类对世界的正确反映。
1. 认识的基础:认识的基础是感觉经验,感觉经验是认识的起点。
2. 认识的发展: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
3. 真理与价值: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价值是人们所追求的对于自身有意义、有作用的事物和属性。
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面。
四、人生观与价值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生目的和价值的探讨。
在人生观中,人被视为宇宙间的贵者,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尊严。
在价值观中,价值被视为人类行为的导向和标准。
1. 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和自我实现,意义在于通过对社会的贡献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2.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引导人走向光明未来,错误的价值观则可能导致人的堕落和失败。
高三哲学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三哲学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三学习是学生们人生道路中的一次重要考验,对于文科生而言,哲学政治是必选科目之一。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本文将对高三哲学政治必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哲学知识点1. 哲学的定义与特点:哲学是对宇宙、人生以及知识的最一般最根本的问题进行探讨的学科,具有理论性、系统性、历史渊源性等特点。
2.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史观的核心,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 实践观念: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实现目标的途径,包括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等。
4. 价值观念:价值是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和选择,包括客观价值和主观价值,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体。
5.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中国的哲学基础,包括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论等基本原理。
二、政治知识点1. 国家与政治:国家是一个社会的组织形式,政治是国家管理与治理的手段和方法。
2. 国家权力组织与运行: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3. 国家的属性和职能:国家的属性是人民的国家,职能包括立法、行政、司法、军事、外交等。
4. 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机关、组织和制度的总和,政治体制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5. 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是指一国社会对政治问题的认识和态度,政治社会化是将个人纳入政治体系的过程。
三、哲学政治知识点的复习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哲学政治是理论性学科,要注重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与思考理论。
2. 深入理解核心概念:理解和掌握哲学政治中的核心概念是学习的基础,要通过例子和实践运用来加深理解。
3. 多种形式的学习: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加讨论、做题演练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4. 制定专项学习计划:要根据时间和个人情况,制定相应的哲学政治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总结。
高考政治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主干知识表

要正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以德治国(诚信);
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1、两者地位、作用不同;2、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①抓重点、关键、中心、突破口;P107
②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P108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忽视民主法制、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是主题;经济建设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
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1、两者地位、作用(性质)不同;2、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P104—105
运用
矛盾的观点
对立统一原理:事物自身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P93矛盾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同一性和斗争性。P94—95
①两点论;②全面看问题,不仅要看到矛盾的对立,还要看到矛盾的统一
一系列“两手抓”;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
事物发展的原因(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P96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起加速或延缓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P96—97
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美国的单边外交;台独的本质;
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
人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特征、基本形式,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高中政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

中学政治哲学学问点总结《哲学常识》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原理】物质是不依靠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动身,反对从主观动身,反对“上帝创世说”。
2、物质确定意识【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其次性,物质确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动身。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原理】物质确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确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且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又是可以相识和利用的。
敬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需以敬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敬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敬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详细的历史的统一。
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1、事物是普遍联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靠于四周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详细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汇总【超经典】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汇总【超经典】哲学一、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以为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的本原。
例:“乾坤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荀子“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范缜“气者,理之依也。
”——王夫之(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以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算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例:“天别变,道亦别变。
”(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
2、唯心主义(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受、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以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靠于人的主观精神。
例:“存在算是被感知”、“心外无物”、“物是观念的集合”“我思故我在”、“万物皆备于我”“宇宙便是吾心”、“万物是我们的表象”(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以为现实的物质世界不过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例:“理生万物”、“未有这事,先有这理”、“理在事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
”“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二、(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质(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进展的,都有自个儿的起源和进展史,基本上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世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进展的产物。
劳动制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具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日子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这三者基本上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认识运动(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政治哲学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点总结高三政治哲学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起着重大阻碍作用。
【方法论】从客观存在的社会实际情况出发,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应用范围】①结合我国当前形势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等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开拓进取精神大大加强。
③“以德治国”。
诚信是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黄金规则,信用机制是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基础。
④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⑤坚持“八荣八耻”的荣辱观。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会阻碍以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方法论】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甚至阻碍生产力发展,就必须变革生产关系,调整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又适合生产力状况时,要保持上层建筑的相对稳定性。
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
【方法论】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并阻碍生产力发展时,要适时地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合经济基础的变革和生产力的发展。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1要求我们树立唯物主义群众史观,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实践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观点,并同群众实践相结合,自觉投身到当前的经济建设中和改革中去,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2这一原理还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实践中要正确处理个人和群众的关系,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相信和依靠群众,为人民谋利和服务,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反对】忽视甚至否认群众对实践的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英雄史观。
【应用范围】用这一原理分析“以民为本”执政理念的正确性;结合这一原理分析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群众利益无小事,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群众观念,走群众路线。
5、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1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价值观,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①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不同;②价值观不同,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向不同;③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3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应用范围】①人是自然的朋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的生态价值观。
②正确对待网络。
③按照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正确的价值选择。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最高的价值观。
⑤党的基本路线是现阶段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