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样例

教学设计样例
教学设计样例

第五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康建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说明呼吸作用的过程和实质。

2.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能力方面

1.通过检测植物周围气体成分及热量是否改变,探究有机物分解时需要氧、产生二氧化碳、释放能量等内在变化,增进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2.以实验为依托,以生活与环境事件为载体,创设多重问题情境,初步形成科学思辨与表达能力,初步学会推理与归纳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碳-氧平衡为出发点,关注和反思人类活动对生物圈产生的重大影响。

2.基于实验与问题的探究,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呼吸作用的过程与实质。

(二)教学难点:对呼吸作用三组实验现象的准确分析;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三、教学设计思路

引导学生从分析实验现象入手,结合人类已有的科学认识,推测出植物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以及分解有机物和释放能量的实质。在教学设计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思想,紧紧围绕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揭示呼吸作用的实质与普适性。其普适性是指两个方面,一是发生于所有的活细胞中,二是生物的共同特征。然后结合此前所学的光合作用,从生物圈的角度探讨碳—氧平衡。

总之,本课以实验为依托,以生活与环境事件为载体,创设问题情境与探讨契机,力促学生加强对“呼吸作用的过程与实质”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重要影响”这两个核心概念的理解。总体教学进程设计为:从探讨绿色植物存在呼吸作用到认识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再上升到生物圈的高度认识碳—氧平衡,最后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反思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一)教学器材:实验所需仪器和材料,并按要求设置完毕。如果用豆苗或玉米苗做生物材料,宜提前2~3周萌发相应的种子。

(二)教学课件:用PowerPoint制作和呈现与教学有关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以及动画等。

五、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教学导入[引言]王先生酷爱花卉,因此在他

的居室内,无论是客厅还是卧室

内都布置了各色花卉,有平台摆

放的,还有空中垂吊的,一眼望

去,一片绿意中花色纷繁,真是

好不惬意。王先生认为,这些植

物可以吸附灰尘,释放氧气,既

更新了空气,又美化了室内环境,

可谓两全其美。同学们,你们认

为王先生的想法和做法对不对

呢?

[提问]要想正确解决这个问题,需

要再学习一些知识才可以。其实,

植物除了能进行光合作用,还存

在另外一种作用,即呼吸作用。

那么,呼吸作用在植物体上是怎联系刚刚学过的光

合作用的知识,结合

实际生活,思考新的

问题。

学生的观点可能不

一致,也有的同学可

能未置可否,感到疑

惑。

将教材中的

篇首内容具

体化,更有利

于创设问题

情境。如果有

条件,可向学

生展示居室

布满花卉情

景的幻灯片。

通过进一步

的提问,激发

学生探究问

题的欲望,并

由此引出实

么表现的呢?呼吸作用与我们平

常所说的呼吸是相同的吗?植物

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有什么不

同呢?

验。

探究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

实验一:有机物分解时释放能量。[解释]说明实验一的对照装置。实

验材料分别于上课前一、两天放

到两个暖水瓶中(先在暖瓶的下

半部装入泡沫碎块,既节约生物

材料,又可延缓发酵),记录初始

温度值。经过了一昼夜以上时间

的放置,请同学们观察温度计目

前所显示的温度。

[演示]由学生代表配合,以巡视方

式向学生们展示。

[提问]两种温度的对比说明了什

么?

[概括]科学实验证明,这些热量来

自有机物,更具体地说,萌发种

子中的有机物发生了变化,释放

出能量,一部分能量用于萌发,

另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向外

观察并记录两支温

度计的读数。分析实

验结果,思考后讨

论。

学生得出实验结论:

说明萌发的种子释

放了热量,而死的种

子不能释放出热量。

每组实验所

用的生物材

料均为“活

的”与“死的”

进行对照。引

导学生辨析

实验过程。

实验二在教

材的基础上

设置成对照

实验,使之逻

辑严谨,易于

学生理解。

实验二: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散发,由于这些热量聚集在暖水

瓶中,被我们用温度计给测量出

来了。

[提问]伴随着这种能量的产生,细

胞中的有机物发生怎样的变化

呢?

[解释]说明实验二的对照装置。实

验材料(准备新鲜的菜叶两份,

其中一份烘干或沸水处理后用作

对照)于一昼夜前放到广口瓶中,

塞上双孔胶塞,放置于遮光处,

石灰水也一并配制好。上课时用

澄清的石灰水检验瓶中的气体。

[演示]检验实验结果,将实验后的

两支含石灰水的试管并排,以巡

视方式向学生们展示。

[讲述]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是

二氧化碳的特殊性质。因此,可

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是否有足

量的二氧化碳存在。

[提问]通过这组实验,我们发现两

带着新问题,进一步

探究。

观察教师的操作和

实验现象。

分析实验结果,

个试管中的石灰水状态有明显的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概括]二氧化碳在种子中怎么产生的呢?科学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来自种子中的有机物,有机物在分解时,不仅产生了二氧化碳,而且还产生了水。

[提问]为什么这套实验装置在上课前要一直放在遮光处呢?

[提问]既然植物在这种情况下,能产生二氧化碳,那么,它们是否也存在着类似动物呼吸那样要吸收氧气呢?

[解释]实验材料(用新鲜的菜叶两份,其中一份烘干或用沸点处理用作对照)在上课的前一天放到甲、乙广口瓶中,然后放置于遮光处。上课时分别把点燃的蜡烛先思考后讨论。

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种子萌发产生了二氧化碳。

联系光合作用的知识,结合本次实验的目的,达成共识:是为了排除光合作用对本实验结果的干扰。

针对新问题,继续探究。

实验三:有机物分解需要氧的参与。

归纳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其实质。

列举人类利用植物呼吸作用的活动。伸入每组的广口瓶中,观察实验

现象并进行分析。

[演示]由学生代表配合,托住瓶底

举至适宜高度,教师作演示实验。

[提问]为什么蜡烛在两个瓶中的

燃烧情况不一样?这种对比说明

了什么?

[提问]根据三组实验的分析结果,

大家能不能归纳出呼吸作用的过

程?

[概括]细胞通过呼吸作用获得了

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这是呼

吸作用的重要意义,因此呼吸作

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

能量。生命活动每时每刻都需要

能量,因此,呼吸作用停止,就

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此外,在特

殊情况下,比如说短时间的缺氧,

细胞中的有机物也能分解并释放

能量,但是分解得不彻底,释放

的能量也比较少,因此这种有机

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实验结果,先思

考,后讨论。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用语言描述和“公

式”两种形式表达呼

吸作用的过程。

介绍有机物

另一种分解

形式,使学生

了解相对完

整的生物学

知识,但最好

点到为止,不

宜提出“无氧

呼吸”的概

念。

物的分解形式通常是一种临时的能量补充方式。

[提问]请大家回忆一下细胞中“能

量转换器”的知识,并考虑,呼吸作用主要在细胞的什么部位进行?

[提问]植物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都要进行呼吸作用吗?

[提问]植物在白天是否进行呼吸作用?在夜晚呢?

[提问]植物在白天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为什么总的结果依然表现为向外释放氧气呢?

[回顾]既然我们已经懂得植物也存在呼吸作用,那么在刚上课时,老师提的关于王先生居室内养花的问题,大家说一说,应该给他怎样的科学建议?答出呼吸作用主要

在线粒体内发生。

答出呼吸作用能发

生在所有的活细胞

中。

答出呼吸作用的发

生与光线无关。

答出植物光合作用

的效率显著高于自

身的呼吸作用。

经探讨达成共识:居

室内,只能适量养

花。其中卧室若要养

花,摆放1-2盆花卉

通过这些提

问,使学生从

多个角度正

确认识呼吸

作用。

与授课导入

相呼应。

[讲述]由于连日大雨,有块地处低洼地带的玉米田被水浸泡了,浸泡的高度约有40厘米左右,而玉米植株已经长了1米高了,整体看上去,这些玉米植株就像长在水田里。农田主人认为,反正庄稼生长需要水,被浸泡也没关系,因此没有采取排水措施。但是,过了一周后,人们发现这些玉米植株的叶子却在萎蔫……这是为什么?

[提问]在农业生产、果蔬保鲜、花卉栽培等方面,请说出人类利用植物呼吸作用的例子。即可(仙人掌科、石

蒜科等花卉可适量

放宽)。

思考和探讨后找出

原因:玉米植物的根

也要进行呼吸作用,

如果它们的根长期

浸在水中,就会导致

氧气缺乏,无法进行

呼吸作用,最终根部

开始溃烂,严重影响

水分和无机盐的吸

收,从而导致玉米植

株出现病症,甚至死

亡。

列举相关事例。

创设问题情

境。

用所学的生

物学知识联

系生活、生产

实际。

呼吸作用[提问]回忆“食物链中有机物和能启发学生得出:这些此处不宜说

是生物的共同特征。量的传递”知识,想一想,除了

植物,食物链上的其他生物是如

何获得能量的。

生物体内有机物的

分解及提供能量的

方式与绿色植物在

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即都是通过细胞的

呼吸作用,获得生命

活动所必需的能量。

所以呼吸作用是生

物的共同特征。

成“呼吸作用

是所有生物

的共同特

征”,这是因

为,病毒这类

特殊生物自

身没有呼吸

作用,其生活

能量由宿主

细胞提供。

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讲述]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绿

色植物的重要生理功能,对生物

圈的二氧化碳与氧气保持相对平

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

自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伊始,大量

燃料的使用,使空气中的二氧化

碳浓度逐渐增多,导致温室效应

愈演愈烈,表现为气候异常、自

然灾害频发、北极冰川融化等

等……

这种情况如果不引起我们人类的

警觉,那么最终大自然送给我们

表达自己的观点与

情感。综合地说,可

“人类活动

对生物圈的

重要影响”是

初中生物学

的一个核心

概念,本课从

维护碳—氧

平衡的角度

出发,帮助学

生深入理解

这一概念。

的“礼物”是全人类的葬礼。作为最有智慧的物种,我们有没有能力解决这种巨大的危机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护绿与低碳方面应该怎么做呢?

[评价]对学生们表现出的正确观点与科学价值观予以肯定。

[讲述]鉴于环境变化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世界各国包括中国都正在为人类明天的环境做出积极的努力。在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此次会议有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其中仅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就超过100人,集中体现了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是全人以从以下两方面入

手:

个人行为:节水节

电,节省用纸,拒绝

使用一次性筷子,爱

护花草树木,义务植

树等等。

宣传活动:每人办一

份与环境保护相关

的手抄报进行展览;

举办“倡导低碳生

活,争做护绿天使”

主题班会;通过学生

会向全校师生发出

“低碳、护绿”的倡

使学生认同

低碳生活的

重要价值,形

成保护环境

的迫切感与

使命感。

宣传主题可

根据实际自

拟,要求鲜明

灵动,感召力

强,例如“北

极的呼唤”,

“拯救地球

村”等。

类的共同诉求。虽然世界各国在

低碳、减排方面还不能完全达成

一致,但是一场“低碳革命”正

在悄然发生,逐步成为全球经济

新的增长点。

议。

授课总结[回顾]请简要总结本课的主要内

容,同时可以表达你要强调的知

识点或价值观。

[评价]结合学生实际,从知识、能

力、情感态度与价值三方面给予

评价,评价思想重在鼓励与引导。

[结语]美国五星级上将艾森豪威

尔曾经说过,“科学就像空气一

样无处不存”,因此只要我们保

持着不懈的探索精神,善于发现

和总结,那么生命科学在我们面

前必将会展现一番新的天地。关

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

早在一百多年前,伟大的生物学

家达尔文就已回答了这个问题,

那就是“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

战胜大自然。”对本课的主要内容

进行回顾和分享收

获。

通过回顾与

评价,梳理课

堂达成的教

学目标。

利用名人名

言作课堂结

语,鼓舞和激

励学生。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

二、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实质都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 三、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

实验一推论:植物中有机物的分解能释放能量 实验二推论:植物中的有机物通过分解产生二氧化碳 实验三推论:植物中有机物的分解会消耗氧气

有机物(含能量)+ 氧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线粒体

教学设计(模板及范例)

要求: 1.必须是原创,抄袭将被判定为“不合格”。 2.内容和格式必须与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要求相符合。 注意事项: 1.将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表格从网页上复制到word中,在word中进行填写,注意要删除内容说明(蓝色部分)。再上传到网上,为了方便辅导老师批阅 大家的作业,请大家将内容全部粘到页面上,不要以单一附件形式上传。 2.如教学设计与反思中用到图片,上传到编辑器时不能直接粘贴,必须用插入的方式,如图: 教学设计模板 注:填写表格时,请您删除蓝色部分 课题:心声 科目:语文教学对象:九(5)班课时:1课时提供者:王福军单位:江西省池江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心声》是一篇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学习这篇小说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品味小说的语言。 2.学习本文,学会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 二、教学目标

(一、文学常识:(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查阅) 了解作者,介绍作者;了解文体。 二、整体感知:1、指导学生掌握生字词,并给重要的字词注音释义。 2、阅读课文,复述小说故事情节: ⑴、按时间顺序:⑵、按情节结构: ⑶、用第一人称“我”复述 三、解读欣赏文本: 1、读了课文以后,想想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主要描写了哪几个人? 2、你最喜欢哪个人物?结合小说内容,简述你的看法、理由。 3、文中李京京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为什么特别渴望在公开课上读一读课文? 4、由李京京读课文这件事,你认为朗读课文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5、本文在塑造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请大家举例说说。这些描写刻画细腻、真实,让人感到亲切自然。特别是文中的心理描写,更让人觉得真切,请同学们找出来认真体会,分析它们的作用。 6、《心声》这篇小说所反映的校园生活,让我们感到似曾相识,你对程老师的这节公开课有什么看法?如果你做老师,你将怎样上公开课? 7、你怎样理解文章标题“心声”的含义。 四、质疑: 请把你预习时的疑惑和想考考同学们的问题写下来。 五、小结: 谈谈你学习这篇文章后的收获(知识、内容、写法、感情等) 六、布置作业: 请用上心理描写,写一段自己的“童年趣事”。 。 一、文学常识:(课前预习查阅) 了解作者,介绍作者;了解文体。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课上交流 2、学生阅读课文,复述小说故事情节, 明确: ⑴、按时间顺序:公开课前→回家路 上→次日放学→公开课上 ⑵、按情节结构:想读课文→偷读 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 ⑶、用第一人称“我”复述 三、解读欣赏文本:学生发言 1、读了课文以后,想想文中出现了哪 些人物?主要描写了哪几个人? 2、你最喜欢哪个人物?结合小说内 容,简述你的看法、理由。 3、文中李京京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 为什么特别渴望在公开课上读一读课 文? 4、由李京京读课文这件事,你认为朗 读课文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5、本文在塑造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 时,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语 言、动作、神态、心理),请大家举 例说说。这些描写刻画细腻、真实, 让人感到亲切自然。特别是文中 的心理描写,更让人觉得真切, 请同学们找出来认真体会,分析它们 的作用。 6、《心声》这篇小说所反映的校园生 活,让我们感到似曾相识,你对程老 师的这节公开课有什么看法?如果你 做老师,你将怎样上公开课? 7、你怎样理解文章标题“心声”的含 义。 四、质疑: 学生圈点勾画。 五、小结: 学生从知识、内容、写法、感情 等方面来谈。 提高学生自主 思考与探究的能力

(完整word版)化学教学设计范例

湖南省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参赛模板及范例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标题(化学课程标准主题或教材中规定的内容) 一、基本说明 ⒈教学内容所属模块:(注明: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基础》) ⒉年级: ⒊所用教材出版单位: ⒌所属的章节: ⒍教学时间: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针对本堂课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2.内容分析:(根据自己对化学课程标准理解和教材中有关内容的把握,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本班学生水平,分析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简要说明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 3.学情分析:(简要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及能力水平、对教学内容的了解程度等,预设教学情景) 4.设计思路:(说明教学设计者是如何根据本教学内容及其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指导思想、设立教学程序和设计教学方法的) 三、教学过程 (采用下述的表格式描述,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描述教学过程的真实情景,尽量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某些值得注意与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

四、教学反思 注意事项: 1.反思不仅要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和成功之处,同时要注意指出本次教学活动中的值得研究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特别关注在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生成性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自己的分析与思考,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改进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2.反思要突出重点,不一定面面俱到,建议采用小标题的方式提点反思的几个方面,不宜太多。要注意在事实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提升,不要单纯罗列事实和现象。但理论的总结又要注意语言通俗简明,并利用本次教学活动的具体证据来论证,不要长篇大论地引用他人文章,或脱离具体教学活动做笼统的理论阐述。 附:教学资源、学生学习过程及典型成果(可选) 教学资源包括:学案、课件及其他教学相关资源。 学习成果包括:学生课前、课上或课后搜集的资料;学生活动过程的图片等;学生的典型作业或制作的各种作品。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62951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模板(参考)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案例课程名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

学院及系: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育技术系 班级:06级教本二班 姓名:赵国杰 提交日期:2008年11月20日 题目:自己选择一节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依据系统的教学设计理论和过程模式对其进行教学设计。 《计算机硬件组成》教学设计 一、前端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基础知识中的一节,在教材中这一节叫“微型计算机系统”。是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介绍,它是针对高中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对计算机的本质进行介绍,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以便在学习后续知识时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本节课是其中的硬件系统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由哪些硬件组成,及其各部件的功能。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但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计算机内部结构认识不是很清晰,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差距,水平高的学生和一般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学生通过交流互相学习。教学实施规划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观察实物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有直观的认识,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并简单的了解其功能。? ? ? ? ?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观察、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概念和实物的对接。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范例

第一章网络的组建与运行 1.1 认识计算机网络 一、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与拓扑结构 2.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知道网络服务器的主要作用与基本原理;能说出代理服务器的概念并知道其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与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提高分析信息的能,增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认识的神秘感,提高学习网络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全局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习惯。 三、学生分析 在开始高中选修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网络技术有所应用,并初步了解一些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过程,对于应用中碰到的很多问题存在疑惑,同时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网络应用带来的方便性以及网络技术的神秘性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学生对网络技术具有天生的兴趣,充分培育和利用好学生的这些兴趣,将使教学更轻松。课程的开展一方面是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概括而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在教学组织中安排学生参观网络中心,注意到学生好奇心比较大,而一般学校的网络中心设备比较多,可能网络中心本身的空间也比较小,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减少意外的发生,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在组织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注意焦点。本课设计了一个课堂任务,就是根据对网络中心的观察和管理员的讲解,画出一个校园网络拓扑结构图来,拓扑图对学生来说也是首次接触,怎样去表达网络的拓扑结构,应当要给与适当的引导,这里可以适当的演示一些简单的网络拓扑效果图,以便学生轻松上手。 四、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分别从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结构和应用的角度看待到底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与通信网络的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作为本书的开首节,一方面是对学生从前已有的计算机网络经验和知识作一次归纳总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来学习需要打下基础。 2.本节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涉及到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计算机网络对信息社会中的活动.个人发展等方面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课首先通过“交流讨论”对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这个概念进行探讨。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激发其感知,加深对计算机网络概念的感性认知。通过“归纳概括与设计拓扑图”,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概括,为学生对感念的理解搭起一个支架。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概括出技术网络的基本

教案基本格式及范例

教案基本格式及范例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教案基本格式及范例 一、教案基本格式: 1、首页主要包括课程名称,授课对象(年级、专业、层次),课型,学时,授课题目,基本教材或参考书,教学目的与要求,授课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教研室审阅意见等。 2、续页主要包括具体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教学内容的补充等。 3、末页主要包括小结,复习思考题、作业题,下次课复习要点,实施情况及分析等。 二、编写要求 1、以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基本教材为依据。 2、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 3、将课程内容及其结构与教学对象的认识结构有机对应,构架教学内容的逻辑路线,设计讲述策略。 4、科学安排进度,突出重点,讲清难点,注重启发。 5、精心选用教学手段,注明其使用时机。 6、详略得当,书写工整,项目齐全。 教案 20 ~ 20 学年第学期 系教研室 课程名称 教材 专业、年级、班级

教师姓名 教师职称 教案编写说明 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教案可以按每堂课(指同一主题连续1~4节课)设计编写。教案编写说明如下: 1、编号:按施教的顺序标明序号。 2、教学课型表示所授课程的类型,请在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及其它栏内选择打“√”。 3、题目:标明章、节或主题。 4、教学内容:是授课的核心。将授课的内容按逻辑层次,有序设计编排,必要时标以“*”、“#”“”符号分别表示重点、难点或疑点。 5、教学方式、手段既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示教、指导等。教学媒介指教科书、板书、多媒体、模型、标本、挂图、音像等教学工具。 6、讨论、思考题和作业:提出若干问题以供讨论,或作为课后复习时思考,亦可要求学生作为作业来完成,以供考核之用。 7、参考书目:列出参考书籍、有关资料。 8、日期的填写系指本堂课授课的时间。 教案

一份完整的教案示例

一份完整的教案示例 【篇一:教案示例】 教案示例 教学目的 1、认识“邓、植”等13个生字,会写“爷、节”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3、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颜”的认识和“绿”字的书写;分角色朗读。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教学用具 媒体资源:视频《邓小平爷爷植树——范读》、视频《邓小平在深 圳(1992)》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春天来了,柳树绿了,桃花红了。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是植树 的好日子。 2、请了解植树节来历的同学作简单介绍。 3、1985年的植树节,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为什么呢?请大家 看这段视频。(播放媒体资源:视频《邓小平爷爷植树——范读》) 二、自主学习,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了解课文大意。教师注意巡视,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给学习困难学生适当 点拨。 2、同桌互查:生字会认没有,课文是否读通。 3、开火车认读生字。 三、朗读感悟,展示交流 1、出示讨论题

⑴你知道邓小平爷爷哪些情况?他为什么要来植树? ⑵读了课文后,你觉得邓小平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课文的 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全班交流反馈: ⑴相机播放视频《邓小平在深圳(1992)》,并适当作以补充,激 发孩子们对邓爷爷的敬仰之情。 ⑵相机讲述邓小平同志与人民一起植树的场面。 ⑶抓住文中的长句子及关键词句进行品读。如: a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 不肯休息。 b邓爷爷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填入树坑,又挥锹填了 几锹土。 c他站到几步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 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 四、写字指导 1、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 2、请学生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演示生字的书写,教师相机指导或示范,重点指导双人旁的写法。 3、学生独立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指名读。教师了解学生读长句子的情况, 及认读生字的情况。 2、读生字,给生字扩词。 3、小组互相帮助,牢记生字。 你还有哪些字不太认识吗?快和小组同学交流,看看别人有什么好 办法记住它。 二、朗读质疑 1、自由读全文,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小组内提出不懂的词句或问题,互助解决。 3、全班交流讨论各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 4、齐读课文。 三、扩展延伸 如果条件允许,和爸爸妈妈一起种一棵小树,定期为它浇水,并作 观察记录。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模版及案例

教学情境一:(问题引入)在ABC中,已知两边a,b和夹角C,作出三角形。 联系已学知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对应问题1. 第三边c 是确定的,如何利用条件求之 首先用正弦定理试求,发现因A 、B 均未知,所以较难求边c 。 由于涉及边长问题,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来研究这个问题。 A 如图,设CB a =,CA b =,AB c =,那么c a b =-,则 b c ()() 222 2 2c c c a b a b a a b b a b a b a b =?=--=?+?-?=+-? C a 从而2222cos c a b ab C =+-,同理可证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 于是得到以下定理 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2222cos c a b ab C =+- 教学情境二 对余弦定理的理解、定理的推论 对应问题2 公式有什么特点能够解决什么问题 等式为二次齐次形式,左边的边对应右边的角。主要作用是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求对边。 对应问题3 从方程的角度看已知其中三个量,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能否由三边求出一角 从余弦定理,又可得到以下推论:(由学生推出) 222cos 2+-=b c a A bc ; 222cos 2+-=a c b B ac ; 222 cos 2+-=b a c C ba [理解定理]余弦定理及其推论的基本作用为: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及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 ②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求三个角。 思考:勾股定理指出了直角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余弦定理则指出了一般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如何看这两个定理之间的关系 (由学生总结)若?ABC 中,C=90,则cos 0=C ,这时222=+c a b 由此可知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教学情境三 例题与课堂练习 例题.在?ABC 中,已知=a c 060=B ,求b 及A ⑴解:2222cos =+-b a c ac B =222+-?cos 045=2121)+-=8 ∴=b 求A 可以利用余弦定理,也可以利用正弦定理: ⑵解法一:∵cos 2221,22+-==b c a A bc ∴060.=A 解法二:∵0sin sin sin45a A B b = 又 a <c ,即00<A <090, ∴060.=A 评述:解法二应注意确定A 的取值范围。

小学语文教案范例

《乌鸦喝水》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第一课时所学字词。 2、通过多种方式朗读、感悟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3、懂得遇到困难要认真观察,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教学重难点: 朗读、感悟课文;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教具准备: 小矿泉水瓶子多个,小石子若干,小剪刀一把(用于分组实验);动画课件一组(协助学生理解、朗读感悟课文)各色五角星多个(用于随机激励学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上节课我们理解的生字你们还记得吗?让我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出示幻灯片,复习生字) 2.读词语。 3.练习:猜一猜,连一连。 二、出示第一幅图 1.看图:小朋友看这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2.小朋友请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找出来认真读一读。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4.出示幻灯片(第一自然段),谁能读出乌鸦十分口渴、非常着急的语气? 5.指名读。 6.自由读。 7.齐读。 过渡语:这只乌鸦确实非常着急,可光着急也没有什么用啊,得想想办法呀,乌鸦想出了什么办法呢? 三、出示第二幅图 1.谁来说一说乌鸦想到什么办法呢? 2.指名读。 3.看图体会乌鸦喝水时的高兴的心情。 4.出示字幕(第2、3自然段),谁能用高兴的语气来读? 5.指名读。 6.谁愿意做这个只快乐的乌鸦,说说你用了什么好的办法呢? 7.老师演示,同学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8.哪位同学说说老师是怎么做的呢?(指名回答) 四、读整篇课文 五、拓展 1.讨论乌鸦喝水办法的优缺点? 2.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做呢?小组内讨论,看哪个小组的办法最好。

片段教学设计范例

xx课堂教学片断设计范例 称呼的背后——关于《祝福》中“祥林嫂”的称呼的讨论 人教版xx设计者: 开开心心xxxx第九中学 【导言】 《祝福》是鲁迅先生一篇深刻揭示中国妇女悲剧命运的短篇名著。除了四婶、四叔、婆家人思想行动上对祥林嫂直接迫害外,周围的人对她的态度也是她终遭遗弃,无人问津的原因。 当祥林嫂以再嫁再丧的身份再次来到鲁镇时,鲁镇的人没有叫她“贺六嫂”,而是依旧叫她“祥林嫂”。其声调的阴阳怪气表明世人对她再嫁的身份的否定和非难,并用“祥林嫂”这一永久的称谓对她进行精神鞭笞。本课试图以“对祥林嫂的称呼”作为突破口,挖掘作品表现的时代观念。 【实录】 师: 我有个小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和名,“祥林嫂”叫什么名字?小说中有没有写到鲁镇的人们对她的称呼?请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生(寻找片刻): “大家都叫她祥林嫂”“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 师: 找得很好,看到这三句话你们有什么想法或者疑问吗? 生: 为什么人们不叫她自己的名字呢?

她没有名字,就叫“xx”。 生: 她的丈夫叫“祥林”,她就叫“祥林嫂”了。 师: 为什么她的丈夫叫“祥林”,她就得叫“祥林嫂”? (课堂稍有沉默。) 生: 中国古代对女人有“三从四德”的要求,出嫁从夫,自然不能继续保留自己的名字。 师: 说得很好。鲁镇的人们是按习惯以丈夫的名字来称呼“祥林嫂”,至于她没出嫁之前姓甚名何,人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你们说,隐藏在这个称呼背后,鲁迅先生想表达什么些什么呢? 生: 旧时女子地位低下。 师: 对,“祥林嫂”的称呼正揭示了旧时女子地位的低下。关于“祥林嫂”的称呼,你们还有没有别的疑问? 生: 既然人们习惯按丈夫的名字来称呼女人,为什么“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的时候,大家还叫她“祥林嫂”呢?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

教学设计模板(参考)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计算机硬件组成》教学设计 一、前端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基础知识中的一节,在教材中这一节叫“微型计算机系统”。是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介绍,它是针对高中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对计算机的本质进行介绍,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以便在学习后续知识时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本节课是其中的硬件系统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由哪些硬件组成,及其各部件的功能。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但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计算机内部结构认识不是很清晰,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差距,水平高的学生和一般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学生通过交流互相学习。教学实施规划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观察实物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有直观的认识,了解计算机的硬

件组成,并简单的了解其功能。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观察、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概念和实物的对接。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通过小组协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竞争参与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几大部分组成,分别包括哪些硬件,基本功能是什么? 确定依据:根据高中生现有的接受能力以及应考要求,当给出硬件实物或图片时学生能指出名称和它们的基本作用。 教学难点:存储设备和运算设备都包括那些硬件以及它们的功能。 确定依据:这两大部件包括的硬件较多,又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但由于这些部件大多集中于主机箱内部,学生平时很难见到学生主机箱内部部件,所以不太容易掌握,故为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学方法 1. 任务驱动法 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应掌握的知识点。本节课的教

优 秀 教 案 示 例

优秀教案示例 Unit 5 It must belong to Carla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拟定者:姜通辉)Ⅰ.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 Knowledge Objects (1) Key Vocabulary band, hair band (2)Target Language Whose notebook is this? It must be Ning’s. It has her name on it. Whose French book is this? It could be Ali’s. She studies French. Whose guitar is this? It might belong to Alice. She plays the guitar. Whose T-shirt is this? It can’t be John’s. It’s much too small for him. 2. Ability Objects (1) Train students’ listening skill. (2) Train students’ writing skill. (3) Train students’ ability to deduce. 3. Moral Object Use your mind, then make inferences correctly. Ⅱ. Teaching Key Points 1. Listening and writing practice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2. Make inferences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Ⅲ.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 Make inferences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Ⅳ. Teaching Methods 1. Practice method 2. A game Ⅴ. Teaching Aids 1. A tape recorder 2. Real objects Ⅵ.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I Revision

教学案例模板,例文

如何撰写教学案例 一、什么是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 教学案例是事件: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它是对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 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正因为这一点,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 案例与故事之间的根本区别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袭的,它所反映的是真是发生的事件,是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是对“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它不能用“摇摆椅子上杜撰的事实来替代”,也不能从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 二、案例与其他体例的区别 1、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达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 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教案、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选择的。选择什么内容,取决于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 三、案例的基本组成元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组成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教案模板范文(精选多篇)

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第一篇:教案模板 课堂基本信息: 师范生学号姓名性别教材版本 [课题名称]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重点与难点 4.1教学重点 4.2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三、教法分析 四、学法指导 五、教辅手段 六、教学过程

1.教学环节(1)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2.教学环节(2)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 备注:常见的教学环节(不同的课有不同,仅供参考):问题引入,创设情境,探究新知,精讲范例,即时训练,扩展变式,课堂评价,归纳总结,布置作业等. 七、板书设计 八、教后反思 1.你认为本节课讲得最好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 2.你认为本节课有哪些不足之处?为什么? 九、其它需要补充说明的事项 第二篇:教案模板 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三、教学对象:高一年级

四、教学课时:1课时(45分钟) 五、教学方法 六、教学设计(这里只是一个例子) (一)课前自主学习过程 (1)确定主题: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面对高三紧张的复习,学生凸现出这样或那样的情绪波动,如静不下心,听不进去课,焦躁不安,心烦意乱,严重地影响了学习进度的正常推进,出现备考危机(请关注)。那么怎样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学生自身的心理问题呢?基于上述内容我将本节课的主题定为《驾驭情绪主宰自我》,希望能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 (2)搜集资料:学生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自学情绪的相关知识,设计情境题目,创作并编排短剧,调查分析,搜集、积累、筛选、整合资料与数据。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陶冶了情操,丰富了课内外生活。 (3)形成成果:通过本节课,立足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的亲身经历来突破中学生在遭遇困难时应如何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进而让学生形成共识: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二)课堂互动实践过程 感悟生活导入新课

最新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复习进程

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 设计者单位姓名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 2.教材编写特点 本节课内容在单元中的地位,本节课教材编写的意图及特点等。 3.教材内容的核心教学思想 4.我的思考 下面的学习目标、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是如何落实对教学内容分析的理解,特别是核心数学思想的落实。 说明:教学内容分析应该建立在教师良好的数学素养之上。可以在教学组内或学区中心集体研讨,或专家的指导下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应体现在学习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上。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包括知识技能,也包括方法)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4.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5.我的思考: 下面的学习目标、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是如何落实对学生分析的理解。 说明:学生分析应该通过学生调研,以作为科学依据,不能仅凭经验判断。学生分析是个性化的工作,不能由他人的结果简单代替自己的学生分析。 已有知识基础的调研可以通过设计几个指向明确的小问题实现,对这方面的数据统计及分析是更为重要的,这种分析是教师设计和修正“学习目标”的重要依

据。 学生经验、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兴趣等的调研可以通过访谈实现,可以是抽样,也可以是有针对性的,如对于学困生做特别的访谈,可能会发现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学习要素。 调研中可以将学生测验、访谈、小组观察等结合起来。 三、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语)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说明: 1.教学内容分析和学生分析是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和前提。因此,如果对教学内容分析的要求越透彻,对学生分析的要求越科学和规范,学习目标的设计就越不是一件简单而迅速的工作。

教案样例(批注版)

(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中高年级(阅读课型) Book 7Unit 6 The story of rain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实验小学范巧凌 【概述】 The story of rain是PEP Primary English Book 7 Unit 6的教学内容…… 【设计理念】 本课以北师大何克抗教授的《小学英语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实验的理论基础-语觉论》为指导思想,抓住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Children are able to describe the water cycle in English. ●Four skills: Where does the rain come from? ●It comes from the clouds.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简单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学生会唱歌曲“Little water drop”。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和节约用水的良好生活习惯,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是人教版第七册(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用英语表达水循环的 过程,在此之前,学生并没有学过用英语表达自然现象,但在自然课上已经了解过 水循环的知识。 ●六年级学生已进行了三年多的英语跨越式学习,对英语跨越式的各种课型都比较熟 悉。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加强和语言能力的加强,学生开始进行非网络环境下的英 语跨越式学习,学习英语的兴趣依然很浓,学习的效果也比较显著。 【策略选择】 本课根据上述目标和学生的情况,本节课采用了任务型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任务型活动。学生通过体验、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运用观察、发现、归纳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水循环的自然现象。本节课采用了图片、道具和教学课件等教学辅助材料,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学习工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资源准备】 ●相关的网络型课件。 ●供学生阅读的文字材料。 ●制作相关的教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案格式范例

教案格式 学科: 所用教材: 授课年级及学生特点: 课题名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 识记: 理解: 应用: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 二.教学重点、实施方案 重点: 实施方案: 三.教学难点、突破策略 难点: 突破策略: 四.教学准备 1.知识经验的准备 2.教学物品的准备 五.教学方法 六.学法指导 七.教学安排 八.教学过程 九.板书设计

参考教案 学科:语文 所用教材: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试用课本﹒语文 (第3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授课年级:二年级 课题名称:秋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识记:秋天的特点 理解:(1)秋天的美 (2)理解词语“渐渐” 应用:(1)用语言描绘大自然 (2)用“渐渐”写一句话 2.能力目标 (1)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读出长句子的停顿和自然段间的停顿。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喜欢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实施方案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够读出长句中的停顿和自然段间的停顿。 实施方案: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整体感知,以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新课,通过朗读、评读,掌握读句方式,感悟秋天的美。 三.教学难点、突破策略 难点:理解两个比喻句的意思;启发学生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保护环境。 突破策略:学生一边朗读,一边用手演示叶子飘落的过程;教师提问,小组讨论。 四.教学准备 1.知识经验的准备 学生收集了一些环保资料,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环保知识;课前阅读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2.教学物品的准备 各种颜色、不同形状的落叶、手工叶画 五.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学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

教学设计模板(参考)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计算机硬件组成》教学设计 一、前端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基础知识中的一节,在教材中这一节叫“微型计算机系统”。是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介绍,它是针对高中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对计算机的本质进行介绍,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以便在学习后续知识时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本节课是其中的硬件系统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由哪些硬件组成,及其各部件的功能。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但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计算机内部结构认识不是很清晰,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差距,水平高的学生和一般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学生通过交流互相学习。教学实施规划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观察实物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有直观的认识,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并简单的了解其功能。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观察、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概念和实物的对接。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小组协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竞争参与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几大部分组成,分别包括哪些硬件,基本功能是什么? 确定依据:根据高中生现有的接受能力以及应考要求,当给出硬件实物或图片时学生能指出名称和它们的基本作用。 教学难点:存储设备和运算设备都包括那些硬件以及它们的功能。 确定依据:这两大部件包括的硬件较多,又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但由于这些部件大多集中于主机箱内部,学生平时很难见到学生主机箱内部部件,所以不太容易掌握,故为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学方法 1. 任务驱动法 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应掌握的知识点。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拆机、装机并通过交流、讨论来识别各个部件的名称与简单功能。 2.协作学习法 把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组的成员互相协作来完成任务。 3.讨论交流学习法 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每个小组选出代表总结组成,在此过程中,各个小组间得到交流。 (二)教学手段 多媒体网络教室、相关教学课件、可供拆装的计算机。 1.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总结巩固”。 (1)自主学习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小组协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大家集思广益则事半功倍,由于这部分要认识的硬件多而杂,各小组的每个成员仔细研究一、两个部件,然后大家综合到一起,就可以组成完整的硬件系统。 (3)互帮互助法 由于学生计算机水平有差异,基础好的学生可以给基础差的学生讲解,学生之间传递的知识往往比老师传授的更容易接受,这样基础差的学生有了初步的认识,基础好的学生得到

小学英语教案范例

小学英语教案范例 范例一:Unit 3 Let's talk (第一课时小学三年级) 教学重点: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等问候语的学习。 教学难点: 1、How are you? 的得体运用。 2、Fine, thank you.中 fine 一词字母 i 的发音不容易到位。 教具准备:1、本课 Let's talk/A 部分的教学课件。 2、教师为学生准备3—4个扩音器。 3、本课时教学配套的录音带,以及歌曲“Hello” “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的录音带。 4、Mr. Black, Miss White, Miss Green 的头饰 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 (Warming-up/Revision) (1)师生共同唱歌曲 Sing an English together.“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复习人体部位的单词,并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游戏 Do a game. “SIMON SAYS”指令可以是一二单元Let's do (A/B) 的内容。 (3)师生同唱歌曲“Hello”。教师可以边唱边用手势示意学生,将歌曲中的人名改为同班同学的名字。 (4)教师用头饰介绍人物。例如:教师举起Mr. Black的头饰说:This is Mr. Black. 然后戴上Mr. Black的头饰说: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I'm Mr. Black. Nice to meet you . 让学生回答:Nice to meet you ,too. 用同样的方法介绍Miss White, Miss Green? ,并要求学生和这些人物打招呼。(5)请三个学生扮演 Mr. Black, Miss White, Miss Green,用唱歌的形式互相问候: “Hello”。 2、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师生观看教学课件。课件内容为Let's talk/A 的内容。教师利用与教材内容相同的教学课件,使学生一目了然,既了解了句型的含义,又了解句型运用的情景。 (2)再次观看课件,教师提问: T: What are they doing? 他们在干什么? S: 在打招呼。 (3)教师演示 Let's talk/A 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对话。方法为:教师左手举起Miss White 的头饰,右手举起Miss Green 的头饰时,用不同声调引出对话内容。在此次演示活动中,教师强调 Nice to meet you . Nice to meet you, too. 两句话。 (4)教师提问:Mr. Black 和Miss Green 是怎样用英语打招呼的。能力强的学生或学过英语的学生尝试性的说 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5)听本课时 Let's talk/A 教学配套的录音带,学生跟读并模仿发音。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