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文言文古今异义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 文言文复习之 古今异义词

【高考语文】 文言文复习之  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知识点精讲】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4、惟君左右之5、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答案:1.行李:古义:指使者。

(使者的任务就是传达两国之间的意见)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和箱子等。

2.师徒: 古义:军队士兵。

今义:师傅与徒弟。

3.夫人:古义:那个人。

今义:妻子。

4.左右: 古义:动词,调遣。

今义: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致死:古义:效死命。

今义:导致死亡。

专题训练考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理解。

一、教学目标:1、明确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在高考中的题型。

2、指导解题方略,准确把握辨析古今异义词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把握古今异义词题型与解题方法。

2、学会知识积累,培养迁移能力。

1三、导入“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意思并不相同的现象。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专题解题思路指导(一)古今异义判断方法一个词经过历史演变,词义往往会发生变化。

词义古今的变化通常有六种情况:(1)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代只限指长江、黄河,现在则泛指所有比较大的水流;又如“诗”“书”,古代只指《诗经》和《尚书》,现在则指所有的诗歌和书籍。

这都是词义扩大的表现。

(2)词义缩小如“金”,古代泛指金属(“金就砺则利”),现专指黄金。

“谷”古代泛指庄稼(“始播百谷”),今北方指谷子(小米),南方指水稻。

“臭”古代指各种气味(“其臭如兰”“乳臭未干”),现在专指与“香”相反的气味。

这都是词义缩小的表现。

(3)词义转移/鼓励,今指规劝。

④“穷”古指政治上不得志,没有出路,今指经济上贫穷。

⑤“丈夫”古指成年男子,今指女子的配偶。

⑥“牺牲”古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牲畜,今指为正义而献出生命。

这些都属于词义转移。

初中文言文复习:古今异义

初中文言文复习:古今异义

初中文言文复习:古今异义第一组1. 与儿女..讲论文义(《咏雪》)古义:,今义:儿子和女儿2. 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与“来”相对3. 饭疏.食,饮水.(《〈论语〉十二章》)“疏”古义:,今义: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水”古义:,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4. 国人..道之(《穿井得一人》)古义:,今义:指一个国家的人民5. 亦不能有所中伤..(《杞人忧天》)古义:,今义:诬蔑别人使受损害6.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古义:,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7. 见往事..耳(《孙权劝学》)古义:,今义:过去的事情8. 牺牲..玉帛(《曹刿论战》)古义:,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9. 尔辈不能究物理..(《河中石兽》)古义:,今义:物理学10. 晓雾将歇.(《答谢中书书》)古义:,今义:休息第二组1. 夕日欲颓.(《答谢中书书》)古义:,今义:消沉,萎靡2.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古义:,今义:没有事情要做的人;与事无关的人3. 小大之狱.(《曹刿论战》)古义:,今义:监狱4. 管夷吾举于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义:,今义:军人5. 方.七百里(《愚公移山》)古义:,今义:方向;地方;方法6. 指.通豫南(《愚公移山》)古义:,今义:手指7.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古义:,今义:毛发8. 可以..一战(《曹刿论战》)古义:,今义:能,行9. 再.而衰(《曹刿论战》)古义:,今义:又一次10. 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今义:修理;整治第三组1. 使人称谢..(《周亚夫军细柳》)古义:,今义:道谢2.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北冥有鱼》)古义:,今义:即海洋运输,国际物流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3. 野马..也,尘埃也(《北冥有鱼》)古义:,今义:一种动物,马的一种4. 故曰:教学..相长也(《虽有嘉肴》)古义:,今义:指“教书”或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5. 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也》)古义:,今义:儿子6. 女有归.(《大道之行也》)古义:,今义:返回,归还7. 货.恶其弃于地也(《大道之行也》)古义:,今义:货物或商品8. 窥.镜(《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今义:暗中察看9. 越明年..(《岳阳楼记》)古义:,今义:今年的下一年10. 增其旧制.(《岳阳楼记》)古义:,今义:制度第四组1. 去国.怀乡(《岳阳楼记》)古义:,今义:国家2.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古义:,今义:心愿、意向;语言文字等的意义;意料、料想;思想、想法3. 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古义:,今义:散发4. 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古义:,今义:清秀,聪明5. 射.者中,弈者胜(《醉翁亭记》)古义:,今义:射击6. 一箪食,一豆.羹(《鱼我所欲也》)古义:,今义:豆类植物7.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古义:,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8.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古义:,今义:增加9.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今义:自私10.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唐雎不辱使命》)古义:,今义:布做的衣服第五组1.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今义:本地;当地2. 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古义:,今义:感谢3. 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古义:,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4.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古义:,今义:不真实的5. 尝趋.百里外(《送东阳马生序》)古义:,今义:趋向6. 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古义:,今义:食物煮熟后所得的汁水7. 主人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古义:,今义:表示再一次8. 右备容臭.(《送东阳马生序》)古义:,今义:气味9.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今义:尖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10. 肉食者鄙.(《曹刿论战》)古义:,今义:粗俗;低下参考答案第一组:1. 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2. 离开3. 粗;冷水4. 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5. 伤害6.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7. 指历史8. 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9. 事物的道理、规律10. 消散第二组:1. 坠落 2. 清闲的人 3. 指诉讼事件 4. 狱官 5. 古代计量面积用语 6. 直7. 指草木8. 可凭借9. 第二次10. 长,这里指身高第三组:1. 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2. 海水运动 3.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4. 教与学 5. 子女 6. 女子出嫁7. 财物8. 照9. 第二年10. 规模第四组:1. 指国都 2. 意趣,情趣 3. 开放 4. 茂盛 5. 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 第3讲 古今异义(1)教案

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 第3讲 古今异义(1)教案

第三讲古今词义的变化(古今异义)【教学目标】1.了解古今异义词的不同词义2.了解古今异义的形成及种类【知识梳理】古今词义的变化(古今异义)1. 词义扩大。

2.词义缩小。

3.词义转移。

4.词义弱化。

5.词义强化。

6.感情色彩变化。

7.名称说法改变。

语言是发展的,词义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同是一个词就有了古义和今义的差别。

注意区分古义和今义的不同,就成了我们准确理解古人语言的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当然也有些词的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没有什么变化,如“明日,徐公来”(《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来”,还有一小部分词语,文言文里常用,但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白话已经不用,如“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执事”,这部分词语,虽然我们比较生疏,但通过查字典就可以明了,不会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不能掉以轻心的是那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已经不同的词,尤其是差别细微,容易被忽略的词。

概括起来,古今词义的差别,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词义扩大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

如“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指黄河,而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

又如“是女子不好”(《西门豹治邺》)中的“好”,原来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这些都属于词义的扩大。

(1)原单指某事物的词,扩大到兼指特征、性质或功能相似的事物。

例如:雏(小鸡——幼小的动物或诱饵,以及未定型前的最初形式形状,雏鸟,雏形)①“雏”。

《说文》:“鸡子也。

”本义指小鸡。

现在指幼小的动物或幼儿,以及未定型前的最初形式、形状。

如“雏鸟”、“雏形”等等。

(2)由感觉性质相通,从原意扩大到其它感情相似的意义。

例如:甘(味甜——味甜乐意)苦(味苦——痛苦辛苦)①“甘”。

《说文》:“美也。

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古今异义词【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古今异义词【含答案】

古今异义词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别,甚至词义相差很远。

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发展变化造成的。

古今词义的变化有下列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

例如:①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②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愚公移山》)“江”、“河”在古文中专指长江、黄河;现泛指一般河流,比过去词义扩大了。

2.词义缩小。

例如: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④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例③中“妻子”,指老婆和孩子;今仅指老婆。

例④中“亲戚”,兼指同姓家族(血缘关系)、异性亲属(婚姻关系);今专指族外亲属。

二者词义都缩小了。

3.词义转移。

例如:⑤蒋氏大戚,汪然出涕。

(《捕蛇者说》)⑥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岳阳楼记》)例⑤中“涕”,指眼泪;今指鼻涕。

例⑥中“去”,指离开;现在的意思正好相反,去,是到某地去,而不是离开某地。

它们属词义转移。

4.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

例如:⑦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⑧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刿论战》)例⑦中“卑鄙”,古代的意思是身份低微,出身低下,是一个表示谦虚的中性词语;今天指品质恶劣,变成贬义词了。

例⑧中“牺牲”,古代指祭神的猪、牛、羊等祭品,属中性词;现常指为正义的事业而献身,变成了褒义词。

以上几种情况,很容易望文生义,歪曲文意。

因此,我们学习古文时,要认真阅读注释,比较每个词的古今差异,对照上述词义变化规律,深入理解,分类整理,牢固记忆。

B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卑鄙:(古:身份低微,出身低下。

今:道德品质十分恶劣。

)肉食者鄙(《曹刿论战》)鄙:(古: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今:轻视,看不起。

)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池:(古义:护城河。

今义:池水,池塘。

)曾不能魁父之丘(《愚公移山》)曾:(古义:并,尚且,连……都……今义:曾经。

)D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但:(古义:只。

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分类复习(古今异义词)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分类复习(古今异义词)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分类复习(古今异义词)21课1一百许里(许:古义表示约数,“上下,左右”;今指“应允”,“允许”,“或许”等。

)2鸢飞戾天者(戾:古义“到,到达”,今指“罪过”或“乖张”。

)3经纶世务者(经纶:古义为“筹划,治理国家大事”,今常指“比喻规划、管理国家大事的才能”。

4窥谷忘反(窥:古:看,观察,侦探,今义:从小孔、缝隙或隐藏处倫看)5蝉则千转不穷(穷:古:穷尽。

今义:贫穷)22课1或置酒而招之(或:古义为“有时”。

今义:用作连词,表选择关系)2造饮辄尽(造:古义为“往,到”。

今义:“创造,制作”等)3亦不详其姓字(字:古义:表字,另取的别名。

今义:认为)4因以为号焉(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它作为今义:认为)5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古义:为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今义:只6求懂个大概,不求常常深刻的了解<含义>)7每有会意(会意:古义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今义:领会到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8亲旧其如此(旧:古义指旧交旧友。

今义指过去的,过时的)9曾不吝情去留(曾:古义:用在“不”前,加强否定的语气。

今义:曾经)10颇示已志(颇:古义:略微。

今义:很)11赞曰:黔娄之妻有言(赞:古义: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今义:称颂,夸赞)23课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古义为“有时”。

今义:表选择关系连词,或者)2执策而临之(策:古义为“马鞭子”。

今常指“政策、决策”等)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然后:古义:助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4故虽有名马(虽:古义:即使,表假设。

今义:虽然,表转折)5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古义:这样的。

今义:表判断动词)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古义:同样。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或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7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古义:怎么。

文言文复习之古今异义

文言文复习之古今异义

今义:
谦让
古义:
谦让、责备
如惠语以让单于。
按照常惠说的话来责备单于。
城非不高也,池 非不深也……是地利 不如人和也。
古义:
护城河、池塘
今义:
池塘
古义:
亲属,包括 父母子女
今义:
亲属
亲戚为戮,不可以莫之报也。
亲人被杀戮,不能没有人报仇。
知识 讲解


(三)词义的转移
词义转移有时指由表示甲事物转移到表示乙事物,有时指 由表示甲动作转移为表示乙动作等。
狡猾的人和奸诈的官吏都会改变思想和行为,不改的人一定会受到惩罚。
A句的“指示”,词义转移,结构发生变化,正确。 B句的“鄙”,感情色彩发生变化,正确。 C句的“涕”,词义转移,没有望文生义,正确。 D句的“ 诛”,词义强化,应为“惩罚”。
积跬 致远
特别关注翻译中容易以今释古的重点词语
古今异义词是文言翻译中最重要的得分点。为 了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精准理解,命题者通常会选 用那些最容易让考生以今律古的词语来翻译。为 此,考生千万不要先入为主,“今为古用”,应 该紧紧结合语境确定其义。
知识 讲解
(五)词义的强化
“词义强化”,即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 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如“诛”,最初只是责备或惩罚之意, 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例如: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节妇吟 》)
古义:遗憾。今义:恼恨、怨恨。 译文:含泪将明珠还给您,遗憾的是我在未出嫁时没遇到您。
皇帝刚刚登基,还非常年轻。
知识 讲解
(四)词义的弱化
“词义弱化”,即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 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如“怨”,古义 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例如:吾羞,不忍为之下。 (《廉颇蔺相如列传 》)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20个常见古今异义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20个常见古今异义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20个常见古今异义词为大家提供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20个常见古今异义词,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的更新!1.行李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古义:出使的人。

2.夫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古义:那人。

3.爪牙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古义:兽类的脚爪和牙齿。

4.大夫今义:医生。

古义:官职名。

5.地方今义:指某一区域,空间的一局部,部位。

古义:土地方圆。

6.养生今义:保养身体。

古义:供养活着的人。

7.山东今义:山东省。

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8.婚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古义:儿女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9.从事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

古义:官名,泛指一般属官。

10.以为今义:认为。

古义:把……当作。

11.非常今义:十分,极。

古义:不平凡,意外的变故。

12.逢迎今义:说话和做事成心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古义:迎接。

13.上路今义:走上路程,动身。

古义:高高的道路。

14.学者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古义:求学的人。

15.所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义:用来……的,……的凭借;……的原因。

16.从而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义:跟从并且。

17.小学今义:学校教育的初级阶段。

古义:小的方面进行学习。

18.不必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古义:不一定。

19.经营今义:筹划并管理(企业等),古义:、保存的金玉珠宝等物。

20.颜色今义:颜料或燃料。

古义:容貌。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汇总高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之”的用法高考语文文言虚词“乎”的用法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必备多音字高考语文必会多音字和练习轻松记忆高考语文多音字(106个)。

文言实词古今异义辨析(答案)

文言实词古今异义辨析(答案)

高三文言文知识复习文言实词古今异义辨析一、知识要点:1、古今异义词即同一词随着社会的变化,古今词义也不相同。

2、古今词义变化包括下面几种情况:①词义扩大:有些词原来意义比较狭窄,后来就包括了很多意义,应用范围也扩大了。

如“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河流了。

②词义缩小:演变后的词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范围比原来小了。

如“金”,原来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

③词义转移:指一个词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

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现在指“品行恶劣”。

④感情色彩变化:指词义演变后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与原来的不同。

如“爪牙”,古代指“国王的武士猛将”,是褒义词,现在指“狗腿子”,变成了贬义词。

⑤词义弱化:如“很”,古义同“凶狠”的“狠”,表示程度很高,现在“很”字表示的程度低一些了。

⑥词义强化:如“恨”,古代多表示遗憾和不满意,现在则表示仇恨﹑怀恨的意思。

3、文言实词单音词和复音词辨析古代汉语以单音节为主,现代汉语以复音节为主,要注意区别:①不要把古代的两个单音节词理解成现代的一个双音节词:如“中间”“前进”“形成”“地方”。

②不要把古代的一个双音节词理解成现代的两个单音节词:如“窈窕”“望洋”“布衣”。

③注意理解同义复合词:如“和睦”,“和”与“睦”都是“和好”的意思。

④注意理解偏义复词:如“作息”“公姥”“存亡”“缓急”“异同”“出入”等。

【参考书目】《高一上语文课本·附录》二、练习(例句均出自高一高二课本)(一)、写出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古义和今义1、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孟子〉二章》(疲惫至极//生理或心理不正常状态)2、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孟子〉二章》(停止//与“歪”相对)3、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垓下之围》(山的东面//今山东省)4、操童子业,久不售。

《促织》(考取//卖)5、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苏武传》(批//行辈、辈分、辈子)6、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古:刚直侠义之士 今:为正义牺牲的人
9、恨私心有所不尽 古:自己的志愿、心愿 今:自私的心理
13
10、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古:1.意外的变故 2.不寻常,作形容词 今:程度副词 1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古:不能走路 今:可以
14
3、“莅中国而抚四夷” 古:中原地区
今:中华人民共和国
11
4、“兄弟妻子离散” 古:妻子和儿女 今:只指妻子,不指儿女。 5、牺牲玉帛,弗敢专也 古: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为正义而舍弃生命或其他利益。 6、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古:面容、脸色 今:色彩
12
7、“左右亲近不为一言” 古:皇帝亲近的侍从 今:亲密而周到
什么叫古今异义?
所谓“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 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 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 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 “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 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古今异义种类
1.词
义扩大 2.词 义 缩 小 3.词 义 转 移

6
3. 词义转移而形成的古今异义
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 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 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 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 “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 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例:“信”,古代指信使,现在指书信。

7
特殊现象:“词义弱化”

16
D




下列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 己 B、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C、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 水端 D、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E、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17
D
下列句中加线词语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 的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B.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 也 C、明日,徐公来 D.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27
D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 项是 A、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 耳 B、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 水端 C、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 D、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E、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
28
B




下列各项加线词语不全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A、国之父兄请曰 今寡人将助天灭 之 B、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不及黄泉, 无相见也 C、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吾长见笑于 大方之家 D、惟君左右之 泽覆三族,延及 交游
文言文 古 今 异 义
1
古今异义的情况 古今异义的情况




1.一种是古代有这个词,而现在不用了 如:“朕”、“妾”、“缙绅”等; 2.一种是古、今都有这个词,但字的形、音、 义方面有变化 如“履”现在说“鞋”,“冠”现在说 “帽”; 3.再一种是字形相同,字音也相同,但字义 却不同了 例如“去”古代是“离开”的意思,而现在 是“到”、“往”的意思,又如“访”古代 是“询问”的意思(“穆公访诸蹇叔”,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今天则偏重于 2 “拜访”的意思。

21
A


加线词演变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 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绝江河 ②寡人之于国 ③谷不可胜食也 ④弃甲曳兵而走 ⑤斧斤以时入山林 A. ①/②③⑤/④ B. 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⑤/②/④ D. ①/②④⑤/③
22
A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 相同的一句是( )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养生丧 死无憾 C、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D、地方百 里而可以王
D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是( ) A、至于赵之为赵 B、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C.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D.封之以膏腴之地

20
D再,古义,数词,两次,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再一次,多次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 相同的一项是( ) A、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B、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如寡人者,安与知耻

23
B
加点词的意义古今基本没有变化的一项 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4
D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 相同的一项是( ) A、蟹六跪而二螯 B、如今人方为 刀俎,我为鱼肉 C、金石可镂 D、闻道百,以 为莫己若者
练习
1 、下列句中加线词语不是古今异义的 是( ) A、今齐地方千里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D15C源自下列各句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是 ( ) A、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B、敢以烦执事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 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 深 “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 示埋怨、责备。

8
特殊现象:“词义强化”
“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 今天表示仇恨、怀恨。 “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 为“杀戮”的意思。

9
特殊现象:“感情色彩变化”
4
1. 词义扩大而形成的古今异义
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 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 “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 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5
2. 词义缩小而形成的古今异义
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 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 小了。 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 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 “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 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 意义了。 “谷”,古代指谷类的总名,现在专指小 米或稻子.

25
B
下列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 相同的一项是( ) A、生丈夫,二壶酒,一犬 B、故以为其爱不如燕后 C、 断 头 至 城 上 , 颜 色 不 少 变 D.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

26
C




下列各项加线词语不全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A、虽然,何以报我? 财用于是乎出, 衣食于是乎生 B、晋楚治兵,遇于中原 口之宣言也, 善败于是乎兴 C、亲戚补察,百工谏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D、终再拜而辞 其所以阜财用、衣 食者也

18
A果然,吃饱的样子






⑤绝境,古义:与外界 隔绝之地,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加线词语古今意义同否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②以其无 礼于晋 ③填然鼓之 ④是亦走也 ⑤率妻子邑 人来此绝境 ⑥用心一也 ⑦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⑧腹犹果然 ⑨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 求之 A.①③④⑤⑥⑧不同,其余相同 B.②④⑤⑨不同,其余相同 C. 全相同 D. 全不同 19
“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 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 “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 现在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 “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 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 现在是褒义词。

10
古今异义词例释
1、“郎君言及,足见同志耳”; 古:形容意见相同, 今:为共同的理想,事业而共同奋斗的 人,或人们惯用的彼此之间的称呼 2、“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古:官府, 今:县里的最高行政长官
29
C



加线词语古今意义同否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形貌昳丽 ②进取于君,退得罪于 士 ③吾祖死于是 ④圣人论世之事,因为 之备 ⑤窃爱怜之 ⑥用兵之法,全国为上 ⑦没死以闻 ⑧而挟重器多也 ⑨广运百里 ⑩备匈奴,以便宜置吏 A.①②③⑤⑦⑧⑨⑩不同,其余相同 B.②④⑤⑨不同,其余相同 C. ②相同,其余不相同 30 D. ②④⑥相同,其余不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