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kla Structures模板属性参考指南2015版

Tekla Structures模板属性参考指南2015版
Tekla Structures模板属性参考指南2015版

Tekla Structures 模板属性参考指南

产品版本 21.0

3 月 2015

?2015 Tekla Corporation

内容

1 模板属性参考指南 (11)

1.1 A (11)

ACN (11)

ACTIVE_DESIGN_CODE (11)

ADDRESS (11)

ALIAS_NAME1 ... 3 (11)

ANG_S、ANG_T、ANG_U 和 ANG_V (12)

ANG_U_MAX、ANG_U_MIN、ANG_V_MAX 和 ANG_V_MIN (12)

APPROVED_BY (12)

AREA (12)

AREA_FORM_TOP、AREA_FORM_BOTTOM 和 AREA_FORM_SIDE (13)

AREA_GROSS (13)

AREA_NET (13)

AREA_PER_TONS (14)

AREA_PGX、AREA_NGX、AREA_PGY、AREA_NGYAREA_PGZ 和 AREA_NGZ (14)

AREA_PLAN (14)

AREA_PROJECTION_GXY_GROSS、AREA_PROJECTION_GXZ_GROSS 和

AREA_PROJECTION_GYZ_GROSS (14)

AREA_PROJECTION_GXY_NET、AREA_PROJECTION_GXZ_NET 和 AREA_PROJECTION_GYZ_NET..15 AREA_PROJECTION_XY_GROSS、AREA_PROJECTION_XZ_GROSS 和

AREA_PROJECTION_YZ_GROSS (15)

AREA_PROJECTION_XY_NET、AREA_PROJECTION_XZ_NET 和 AREA_PROJECTION_YZ_NET (15)

AREA_PX、AREA_NX、AREA_PY、AREA_NY、AREA_PZ 和 AREA_NZ (15)

ASSEMBLY_BOTTOM_LEVEL (16)

ASSEMBLY_BOTTOM_LEVEL_GLOBAL (16)

ASSEMBLY_BOTTOM_LEVEL_GLOBAL_UNFORMATTED (16)

ASSEMBLY_BOTTOM_LEVEL_UNFORMATTED (16)

ASSEMBLY_DEFAULT_PREFIX (17)

ASSEMBLY_PLWEIGHT (17)

ASSEMBLY_POS (17)

ASSEMBLY_POSITION_CODE (17)

ASSEMBLY_PREFIX (19)

ASSEMBLY_SERIAL_NUMBER (19)

ASSEMBLY_START_NUMBER (19)

ASSEMBLY_TOP_LEVEL (19)

ASSEMBLY_TOP_LEVEL_GLOBAL (19)

ASSEMBLY_TOP_LEVEL_GLOBAL_UNFORMATTED (20)

ASSEMBLY_TOP_LEVEL_UNFORMATTED (20)

axial1、axial2 (20)

1.2 B (20)

BOLT_EDGE_DISTANCE (20)

BOLT_EDGE_DISTANCE_MIN (20)

BOLT_FULL_NAME (21)

BOLT_MATERIAL_LENGTH (21)

BOLT_NPARTS (21)

BOLT_SHORT_NAME (22)

2

BOTTOM_LEVEL (22)

BOTTOM_LEVEL_GLOBAL (22)

BOTTOM_LEVEL_GLOBAL_UNFORMATTED (22)

BOTTOM_LEVEL_UNFORMATTED (23)

BOUNDING_BOX_xxx (23)

BUILDER (23)

1.3 C (23)

cambering (24)

CANTILEVER (24)

CAST_UNIT_BOTTOM_LEVEL (24)

CAST_UNIT_HEIGHT_ONLY_CONCRETE_PARTS (24)

CAST_UNIT_HEIGHT_ONLY_PARTS (24)

CAST_UNIT_HEIGHT_TOTAL (24)

CAST_UNIT_LENGTH_ONLY_CONCRETE_PARTS (25)

CAST_UNIT_LENGTH_ONLY_PARTS (25)

CAST_UNIT_LENGTH_TOTAL (25)

CAST_UNIT_POS (25)

CAST_UNIT_POSITION_CODE (25)

CAST_UNIT_PREFIX (25)

CAST_UNIT_REBAR_WEIGHT (25)

CAST_UNIT_SERIAL_NUMBER (26)

CAST_UNIT_TOP_LEVEL (26)

CAST_UNIT_TYPE (26)

CAST_UNIT_VERTICAL_POSITION_CODE (26)

CAST_UNIT_WIDTH_ONLY_CONCRETE_PARTS (26)

CAST_UNIT_WIDTH_ONLY_PARTS (26)

CAST_UNIT_WIDTH_TOTAL (27)

CATALOG_NAME (27)

CC (27)

CC_CROSS (27)

CC_EXACT (27)

CC_EXACT_CROSS (27)

CC_EXACT_LONG (27)

CC_LONG (27)

CC_MAX (28)

CC_MAX_CROSS (28)

CC_MAX_LONG (28)

CC_MIN (28)

CC_MIN_CROSS (28)

CC_MIN_LONG (28)

CHECKED_BY (28)

CHECKED_DATE (28)

CLASS (29)

CLASS_ATTR (29)

CODE (29)

COG_X, COG_Y, COG_Z (29)

comment (评注) (29)

CONN_CODE_END1、CONN_CODE_END2 (29)

CONNECTED_ASSEMBLIES (29)

CONNECTED_PARTS (30)

CONNECTION_CODE (30)

CONNECTION_DSTV (30)

CONNECTION_ERROR (30)

CONNECTION_GROUP (30)

3

CONNECTION_RUNNING_NUMBER (31)

CONTENTTYPE (31)

COVER_AREA (31)

CREATED_BY (31)

CROSS_SECTION_AREA (31)

CURRENT_PHASE (31)

CURVED_SEGMENTS (31)

CUSTOM.HC_xxx (32)

CUSTOM.WALL_xxx (32)

1.4 D (32)

DATE (33)

DATE_APPROVED (33)

DATE_CHECKED (33)

DATE_CREATE (33)

DATE_END (33)

DATE_ISSUE (33)

DATE_LAST (34)

DATE_MODIFY (34)

DATE_PLOT (34)

DATE_START (34)

DELIVERY (34)

DESCRIPTION (34)

DESIGNER (35)

DesignGroup (35)

DIAMETER (35)

DIAMETER_1,DIAMETER_2 (35)

DIAMETER_X (36)

DIAMETER_Y (36)

DIM_A ... DIM_G、DIM_H1、DIM_H2、DIM_I、DIM_J、DIM_K1、DIM_K2、DIM_O、

DIM_R、DIM_R_ALL、DIM_TD、DIM_X、DIM_Y (36)

DIM_A_MAX ...DIM_G_MAX、DIM_H1_MAX、DIM_H2_MAX、DIM_I_MAX、DIM_J_MAX、

DIM_K1_MAX、DIM_K2_MAX、DIM_O_MAX、DIM_R_MAX、DIM_TD_MAX、DIM_X_MAX 和

DIM_Y_MAX (36)

DIM_A_MIN ...DIM_G_MIN、DIM_H1_MIN、DIM_H2_MIN、DIM_I_MIN、DIM_J_MIN、

DIM_K1_MIN、DIM_K2_MIN、DIM_O_MIN、DIM_R_MIN、DIM_TD_MIN、DIM_X_MIN 和

DIM_Y_MIN (37)

DRAWING_USERFIELD_1 ... _8 (37)

DR_DEFAULT_HOLE_SIZE (37)

DR_DEFAULT_WELD_SIZE (37)

DR_PART_POS (37)

1.5 E (37)

ECCENTRICITY_X 和 ECCENTRICITY_Y (38)

EDGE_FOLD、EDGE_FOLD_1 和 EDGE_FOLD_2 (38)

END_X, END_Y, END_Z (38)

END1_ANGLE_Z (38)

END1_ANGLE_Y (39)

END2_ANGLE_Z (39)

END2_ANGLE_Y (39)

END1_CODE, END2_CODE (39)

END1_SKEW, END2_SKEW (39)

ERECTIONSTATUS (39)

EXTRA_LENGTH (39)

1.6 F (40)

4

fabricator (40)

FATHER_ID (40)

FINISH (40)

FLANGE_LENGTH_B (40)

FLANGE_LENGTH_U (40)

FLANGE_SLOPE_RATIO (40)

FLANGE_THICKNESS (40)

FLANGE_THICKNESS_1 和 FLANGE_THICKNESS_2 (41)

FLANGE_THICKNESS_B (41)

FLANGE_THICKNESS_U (41)

FLANGE_WIDTH (41)

FLANGE_WIDTH_1 和 FLANGE_WIDTH_2 (41)

FLANGE_WIDTH_B (41)

FLANGE_WIDTH_U (42)

FOLD_ANGLE (42)

1.7 G (42)

GRADE (42)

GROUP_TYPE (42)

GUID (42)

1.8 H (43)

HAS_CONNECTIONS (43)

HAS_HOLES (43)

HEAD_DIAMETER (43)

HEAD_THICKNESS (43)

HEIGHT (43)

HEIGHT_1 ... 4 (44)

HIERARCHY_LEVEL (44)

HISTORY (44)

HOLE_TOLERANCE (45)

HOOK_START, HOOK_END (45)

HOOK_START_ANGLE, HOOK_END_ANGLE (45)

HOOK_START_LENGTH, HOOK_END_LENGTH (45)

HOOK_START_RADIUS, HOOK_END_RADIUS (45)

1.9 I (45)

ID (45)

IFC_BUILDING (46)

IFC_BUILDING_STOREY (46)

IFC_ENTITY (46)

IFC_SITE (46)

INFO1, INFO2 (46)

INNER_DIAMETER (46)

INSTALL_ACTUAL (47)

INSTALL_PLAN (47)

IS_CONCEPTUAL (47)

IS_ITEM (47)

IS_POLYBEAM (47)

IS_POUR_BREAK_VALID (47)

1.10 L (47)

LAST (48)

LAST_APPROVED_BY (48)

LAST_CHECKED_BY (48)

LAST_CREATED_BY (48)

LAST_DATE_APPROVED (48)

LAST_DATE_CHECKED (48)

5

LAST_DESCRIPTION (49)

LAST_INFO1 (49)

LAST_INFO2 (49)

LAST_MARK (49)

LAST_TEXT1...3 (49)

LENGTH (49)

LENGTH_GROSS (49)

LENGTH_MAX (49)

LENGTH_MIN (50)

LONG_HOLE_X (50)

LONG_HOLE_Y (50)

LOT_NUMBER (50)

LOT_NAME (50)

1.11 M (50)

MAIN_PART (50)

MAJOR_AXIS_LENGTH_1 ... 2. (51)

MARK (51)

MATERIAL (51)

MATERIAL_TYPE (51)

MESH_POS (51)

MINOR_AXIS_LENGTH_1 ... 2. (51)

MODEL (52)

MODEL_TOTAL (52)

MODULUS_OF_ELASTICITY (52)

MOMENT_OF_INERTIA_X (52)

MOMENT_OF_INERTIA_Y (52)

moment1、moment2 (52)

MORTAR_VOLUME (52)

1.12 N (53)

NAME (53)

NAME_BASE (54)

NEUTRAL_AXIS_LOCATION_ELASTIC_X (54)

NEUTRAL_AXIS_LOCATION_ELASTIC_Y (54)

NEUTRAL_AXIS_LOCATION_PLASTIC_X (54)

NEUTRAL_AXIS_LOCATION_PLASTIC_Y (54)

NORMALIZED_WARPING_CONSTANT (54)

NUMBER、NUMBER#1、NUMBER #2 (55)

NUMBER_IN_PHASE(X) (55)

NUMBER_OF_TILE_TYPES (55)

NUMBER_VISIBLE (55)

1.13 O (55)

OBJECT (55)

OBJECT_DESCRIPTION (56)

OBJECT_LOCKED (56)

ORIGIN_X、ORIGIN_Y、ORIGIN_Z (56)

OBJECT_TYPE (57)

OWNER (57)

1.14 P (57)

PAGE (57)

PART_POS (57)

PART_PREFIX (58)

PART_SERIAL_NUMBER (58)

6

PHASE (58)

PLASTIC_MODULUS_X (58)

PLASTIC_MODULUS_Y (58)

PLATE_DENSITY (59)

PLATE_THICKNESS (59)

PLOTFILE (59)

POISSONS_RATIO (59)

POLAR_RADIUS_OF_GYRATION (59)

PRELIM_MARK (59)

PROFILE (59)

PROFILE_DENSITY (60)

PROFILE_TYPE (61)

PROFILE_WEIGHT (61)

PROFILE_WEIGHT_NET (61)

PROJECT_COMMENT (62)

PROJECT_USERFIELD_1 ... 8. (62)

1.15 R (62)

RADIUS (62)

RADIUS_OF_GYRATION_X (62)

RADIUS_OF_GYRATION_Y (62)

REBAR_MESH_LEFT_OVERHANG_CROSS (62)

REBAR_MESH_LEFT_OVERHANG_LONG (63)

REBAR_MESH_RIGHT_OVERHANG_CROSS (63)

REBAR_MESH_RIGHT_OVERHANG_LONG (63)

REBAR_POS (63)

REFERENCE_ASSEMBLY (63)

REFERENCE_MODEL (65)

REFERENCE_MODEL_OBJECT (65)

ROUNDING_RADIUS, ROUNDING_RADIUS_1 ... 2. (66)

ROW_IN_PAGE (66)

1.16 S (66)

SCALE1...5. (66)

SCHED_FAB_DATE (66)

SCREW_HOLE_DIAMETER_X (66)

SCREW_HOLE_DIAMETER_Y (67)

SECTION_MODULUS_X 和 SECTION_MODULUS_Y (67)

SHAPE (67)

SHAPE_INTERNAL (67)

SHEAR_CENTER_LOCATION (67)

shear1、shear2 (67)

SHOP_ISSUE (67)

SHOPSTATUS (68)

SIMILAR_TO_MAIN_PART (68)

SITE_WORKSHOP (68)

SIZE (68)

SORT_OF_E_x_Cw_PER_G_x_J (68)

SUPPLEMENT_PART_WEIGHT (68)

START_X (69)

START_Y (69)

START_Z (69)

STATICAL_MOMENT_Qf (69)

STATICAL_MOMENT_Qw (69)

STIFFENER_DIMENSION (69)

7

STIFFENER_DIMENSION_1 ... 3.. (70)

STRAND_DEBONDED_STRANDS_1...5 (70)

STRAND_DEBOND_LEN_FROM_END_1...5 (70)

STRAND_DEBOND_LEN_FROM_START_1...5. (70)

STRAND_DEBOND_LEN_MIDDLE_TO_END_1...5. (71)

STRAND_DEBOND_LEN_MIDDLE_TO_START_1...5.. (71)

STRAND_N_PATTERN (71)

STRAND_N_STRAND (71)

STRAND_POS (71)

STRAND_PULL_FORCE (71)

STRAND_UNBONDED (71)

SUBTYPE (72)

SURFACING_NAME (72)

1.17 T (72)

TANGENT_OF_PRINCIPAL_AXIS_ANGLE (72)

TEXT1...3.. (72)

THERMAL_DILATATION (72)

THICKNESS (72)

THREAD_IN_MATERIAL (73)

TILE_NUMBER (73)

TILE_VOLUME (73)

TIME (73)

TITLE (73)

TITLE1...3. (73)

TOP_LEVEL (73)

TOP_LEVEL_GLOBAL (74)

TOP_LEVEL_GLOBAL_UNFORMATTED (74)

TOP_LEVEL_UNFORMATTED (74)

TORSIONAL_CONSTANT (74)

TYPE (75)

TYPE1 (75)

TYPE2 (75)

TYPE3 (75)

TYPE4 (75)

1.18 U (76)

USER_PHASE (76)

USERFIELD_1 ... _8 (76)

1.19 V (76)

VOLUME (76)

VOLUME_GROSS (76)

VOLUME_NET (76)

VOLUME_NET_ONLY_CONCRETE_PARTS (76)

VOLUME_ONLY_CONCRETE_PARTS (77)

1.20 W (77)

WARPING_CONSTANT (77)

WARPING_STATICAL_MOMENT (77)

WEB_HEIGHT (77)

WEB_LENGTH (77)

WEB_THICKNESS (77)

WEB_THICKNESS_1,WEB_THICKNESS_2 (77)

WEB_WIDTH (78)

WEIGHT (78)

WEIGHT_GROSS (78)

WEIGHT_M (78)

8

WEIGHT_MAX (79)

WEIGHT_MIN (79)

WEIGHT_NET (79)

WEIGHT_NET_ONLY_CONCRETE_PARTS (80)

WEIGHT_ONLY_CONCRETE_PARTS (80)

WEIGHT_PER_UNIT_LENGTH (80)

WEIGHT_TOTAL (80)

WELD_ACTUAL_LENGTH1、WELD_ACTUAL_LENGTH2 (80)

WELD_ANGLE1,WELD_ANGLE2 (80)

WELD_ASSEMBLYTYPE (80)

WELD_DEFAULT (81)

WELD_CROSSSECTION_AREA1、WELD_CROSSSECTION_AREA2 (81)

WELD_EDGE_AROUND (81)

WELD_EFFECTIVE_THROAT、WELD_EFFECTIVE_THROAT2 (81)

WELD_ELECTRODE_CLASSIFICATION (81)

WELD_ELECTRODE_COEFFICIENT (81)

WELD_ELECTRODE_STRENGTH (81)

WELD_ERRORLIST (82)

WELD_FATHER_CODE (82)

WELD_FATHER_NUMBER (82)

WELD_FILLTYPE1, WELD_FILLTYPE2 (82)

WELD_FINISH1,WELD_FINISH2 (82)

WELD_INCREMENT_AMOUNT1、WELD_INCREMENT_AMOUNT2 (82)

WELD_INTERMITTENT_TYPE (83)

WELD_LENGTH1 ... 2.. (83)

WELD_NDT_INSPECTION (83)

WELD_NUMBER (83)

WELD_PERIOD1 ... 2.. (83)

WELD_POSITION (83)

WELD_POSITION_X (84)

WELD_POSITION_Y (84)

WELD_POSITION_Z (84)

WELD_PROCESS_TYPE (84)

WELD_ROOT_FACE_THICKNESS、WELD_ROOT_FACE_THICKNESS2 (84)

WELD_ROOT_OPENING、WELD_ROOT_OPENING2 (84)

WELD_SIZE1,WELD_SIZE2 (84)

WELD_SIZE_PREFIX_ABOVE (85)

WELD_SIZE_PREFIX_BELOW (85)

WELD_TEXT (85)

WELD_TYPE1, WELD_TYPE2 (85)

WELD_VOLUME (85)

WIDTH (85)

WIDTH_1,WIDTH_2 (86)

1.21 X (86)

xs_shorten (86)

2 免责声明 (87)

9

10

1模板属性参考指南

您可以在图纸和报告模板中使用模板域。 在打开图纸或创建报告时,Tekla

Structures 将使用属性和公式来计算和显示模型数据库中的信息。 例如,计算构件

重量或表面积。

模板属性说明按字母表顺序列出。展开内容表格以浏览模板属性。

参看

1.1A

ACN

显示控制编号。

有关控制编号的更多信息,请参见和。

ACTIVE_DESIGN_CODE

显示材料的活动设计代码。

ADDRESS

显示工程属性对话框中输入的地址。

ALIAS_NAME1 (3)

材质的别名。

用于 ASSEMBLY 和 PART 内容类型中的零件和主零件材料属性。

模板属性参考指南11A

ANG_S、ANG_T、ANG_U 和 ANG_V

基于 rebar_schedule_config.inp 文件中的映射显示钢筋的弯曲角度(该文件位于 ..\ProgramData\Tekla Structures\<版本号>\environments

\\system 文件夹中)。 这些映射默认情况下是特定于环境的。

您可以修改这些映射以适合您的公司或工程需要。

参看

Creating a template for bending schedules or pull-outs

Hard-coded bending type identifiers in reinforcement shape recognition

ANG_U_MAX、ANG_U_MIN、ANG_V_MAX 和 ANG_V_MIN 网页 12

DIM_A ... DIM_G、DIM_H1、DIM_H2、DIM_I、DIM_J、DIM_K1、DIM_K2、DIM_O、

DIM_R、DIM_R_ALL、DIM_TD、DIM_X、DIM_Y 网页 36

ANG_U_MAX、ANG_U_MIN、ANG_V_MAX 和 ANG_V_MIN

显示楔形横截面中钢筋或钢筋网的最小和最大弯折角。如下面的例子所示:Array

APPROVED_BY

修订操作对话框中的修订审核者信息。

AREA

显示下列信息:

?对于板类型目录截面、任何参数化截面和任何没有定义覆盖面积属性的目录截面,显示所有表面的全部净面积。

?对于定义了覆盖面积属性的其他类型的目录截面,显示总表面面积。

面积是使用最外侧长度和每平米截面覆盖面积(在截面目录中定义的值)计算

的。 未考虑截面末端、切割和接合上的横截面面积。

模板属性参考指南12A

AREA_GROSS 网页 13

AREA_NET 网页 13

AREA_FORM_TOP、AREA_FORM_BOTTOM 和 AREA_FORM_SIDE

显示正常矢量指向以下方向的各个面的面积:?形状顶部 (AREA_FORM_TOP )?形状底部 (AREA_FORM_BOTTOM )?

形状各面 (AREA_FORM_SIDE )

对于构件,主零件的局部向上方向指定形状的顶部/底部/各面方向。 倾斜度小于 5度的面计算其顶部和底部面积。 倾斜度大于等于 85 度的面计算其各面的面积。

对于与全局或局部轴刚好呈 45 度角的面,不按任何方向进行计算。

AREA_FORM_TOP =42 平方英尺AREA_FORM_BOTTOM = 42 平方英尺AREA_FORM_SIDE =2*(2*7 + 3*6) +2*(2*6 + 2*6) =64 + 48 = 112sq.ft.

AREA_GROSS

对于截面,此字段显示与 AREA 网页 12 相同的结果。 对于板,它显示用以包括整个板的方形区域(最外侧长度乘以最外侧宽度)。 对于其他对象,该字段显示零。

AREA_NET

对于零件,此域显示构成所制作零件的实际面积的净表面积。 对于其它对象,该域显示零。

参看模板属性参考指南13A

AREA_PER_TONS

显示 AREA/WEIGHT x 1000。

AREA_PGX、AREA_NGX、AREA_PGY、AREA_NGYAREA_PGZ 和 AREA_NGZ

显示其正常矢量指向以下全局轴正向或负向的各面的面积:

另外,其正常矢量与全局轴之间的角度小于 45 度的面也包含在面积内。角度刚好为

45 度的面不包含在任何全局方向内。

AREA_PLAN

对于零件,此域显示总的上表面积(与全局 Z 轴垂直)。

ASSEMBLY 内容类型

?显示构件中包括的零件的总上表面积(与全局 Z 轴垂直)。

AREA_PROJECTION_GXY_GROSS、AREA_PROJECTION_GXZ_GROSS 和

AREA_PROJECTION_GYZ_GROSS

显示零件、构件或浇筑体的“阴影”在以下全局平面上的面积:

?XY 平面

?XZ 平面

?YZ 平面

限制

?计算出的面积始终为净面积(它除去了孔的面积),即使要求计算毛面积时也如此。

?重叠的面计算两次。

模板属性参考指南14A

AREA_PROJECTION_GXY_NET、AREA_PROJECTION_GXZ_NET 和AREA_PROJECTION_GYZ_NET

显示零件、构件或浇筑体的“阴影”在以下全局平面上的净面积:

?XY 平面

?XZ 平面

?YZ 平面

AREA_PROJECTION_XY_GROSS、AREA_PROJECTION_XZ_GROSS 和AREA_PROJECTION_YZ_GROSS

显示零件、构件或浇筑体的“阴影”在其自己的局部平面上的面积:

?XY 平面

?XZ 平面

?YZ 平面

AREA_PROJECTION_XY_NET、AREA_PROJECTION_XZ_NET 和AREA_PROJECTION_YZ_NET

显示零件、构件或浇筑体的“阴影”在其自己的局部平面上的净面积:?XY 平面

?XZ 平面

?YZ 平面

AREA_PX、AREA_NX、AREA_PY、AREA_NY、AREA_PZ 和 AREA_NZ 显示其正常矢量指向以下局部轴正向或负向的各面的面积:

模板属性参考指南15A

ASSEMBLY_BOTTOM_LEVEL

显示装配件中主部件的底部水平高度。

底面标高采用 MarkDimensionFormat.dim 文件中的单位和精度。

您还可以在零件标记和关联注释中将此属性用作用户定义属性。

此属性以文本形式返回值,因此不能对此属性使用公式。请改用ASSEMBLY_BOTTOM_LEVEL_UNFORMATTED 网页 16。

ASSEMBLY_BOTTOM_LEVEL_GLOBAL

通过全局轴显示构件主零件的底面标高。底面标高采用MarkDimensionFormat.dim 文件中的单位和精度。

可以在零件标记和关联注释中以及报告和模板中将此属性用作用户定义属性。ASSEMBLY_BOTTOM_LEVEL_GLOBAL_UNFORMATTED

按全局坐标轴显示构件的底面标高。未设格式的标高会将底面标高返回为长度值(以mm 为单位),使您可以为其设置格式并将其包含在模板中的公式。您也可以使用此属性作为用户定义的属性用于零件标记和关联注释中。

ASSEMBLY_BOTTOM_LEVEL_UNFORMATTED

显示构件的主零件未设格式的底面标高。 未设格式的标高将顶面标高返回为长度值(以 mm 为单位),使您可以为其设置格式并将其包含在模板公式中。

您还可以在零件标记和关联注释中将此属性用作用户定义属性。

与 BOTTOM_LEVEL 属性不同,BOTTOM_LEVEL_UNFORMATTED 属性无

法通过 MarkDimensionFormat.dim 文件设置格式。

另请参见

参看

参看

模板属性参考指南16A

ASSEMBLY_DEFAULT_PREFIX

显示零件属性对话框中定义的构件前缀默认值。

ASSEMBLY_PLWEIGHT

显示附加到装配件的板的重量。对于其他对象,该字段显示零。

ASSEMBLY_POS

显示装配件的位置编号。对于部件,显示包含该部件的装配件的位置编号。对于螺栓,该字段显示空白。

ASSEMBLY_POSITION_CODE

显示装配件的位置代码。该代码标识栅格位置。

模板属性参考指南17A

容许误差线

位置代码由 x 和 y 方向(可能包含 z 方向)上的栅格线标签组成。如果装配件的起始端或末端位于第一条或最后一条栅格线的外侧,则位置代码中将包含一个 < 或> 字符。例如,如果装配件起始于栅格线 A 的外侧,则显示下面的字段:

如果装配件完全位于栅格线 A 的公差距离的之内(默认为 500 毫米),则位置代码为该栅格线的标签:A。

如果装配件部分或完全位于公差距离以外,代码为栅格标签的组合:A-B。

要更改默认公差距离,请设置高级选项

XS_ASSEMBLY_POSITION_CODE_TOLERANCE=750(例如)。

要在代码中包含 Z 方向,请将高级选项 XS_ASSEMBLY_POSITION_CODE_3D 设置为 TRUE。代码形如:

Tekla Structures 按以下方式选择轴线:

1.Tekla Structures 检查构件的位置。

2.如果构件位于多个轴线内,Tekla Structures 检查它是否平行于轴线或平面。

3.如果有多个平行的轴线,Tekla Structures 选择最小的一个。

模板属性参考指南18A

ASSEMBLY_PREFIX

显示在部件署性对话框中定义的装配件前缀。

ASSEMBLY_SERIAL_NUMBER

显示不带前缀和分隔符的构件编号。

ASSEMBLY_START_NUMBER

显示构件开始编号。ASSEMBLY_TOP_LEVEL

显示装配件的主部件的顶部水平高度。

顶面标高采用 MarkDimensionFormat.dim 文件中的单位和精度。

您还可以在零件标记和关联注释中将此属性用作用户定义属性。

此属性以文本形式返回值,因此不能对此属性使用公式。请改用ASSEMBLY_TOP_LEVEL_UNFORMATTED 网页 20。

ASSEMBLY_TOP_LEVEL_GLOBAL

通过全局轴显示构建的顶面标高。顶面标高采用 MarkDimensionFormat.dim 文件中的单位和精度。

可以在零件标记和关联注释中以及报告和模板中将此属性用作用户定义属性。参看

另请参见

参看

模板属性参考指南19A

ASSEMBLY_TOP_LEVEL_GLOBAL_UNFORMATTED

按全局坐标轴显示构件的顶面标高。未设格式的标高将顶面标高返回为长度值(以

mm 为单位),使您可以为其设置格式并将其包含在模板公式中。

您也可以使用此属性作为用户定义的属性用于零件标记和关联注释中。

ASSEMBLY_TOP_LEVEL_UNFORMATTED

显示构件的主零件未设格式的顶面标高。 未设格式的标高将顶面标高返回为长度值(以 mm 为单位),使您可以为其设置格式并将其包含在模板公式中。

您还可以在零件标记和关联注释中将此属性用作用户定义属性。

与 ASSEMBLY_TOP_LEVEL 属性不同,ASSEMBLY_TOP_LEVEL_UNFORMATTED

属性无法通过 MarkDimensionFormat.dim 文件设置格式。

axial1、axial2

显示零件的用户定义属性对话框的端部规范选项卡上的拉力,T 框中输入的值。

axial1 显示开始框中的值,axial2 显示结束框中的值。

1.2B

BOLT_EDGE_DISTANCE

显示螺栓的边距。

BOLT_EDGE_DISTANCE_MIN

显示边距与使用工具 --> 选项 --> 选项... --> 组件命令在建模首选项中设置的

系数的乘积。

模板属性参考指南20B

课程设计模板参考

附件2:课程设计模板参考 《******》 (课程名称) 整体教学设计 (XXXX~XXXX学年第X学期) (第X学年第X学期) 课程名称: 所属系部: 制定人: 合作人: 制定时间: ××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定位 (尽可能用图形、表格表述) 1. 岗位分析: 本专业毕业生的(技术、管理)岗位分析:初次就业、二次晋升、未来发展。 指出本课程面向的主要岗位。画出其典型工作流程图。 写出该岗位的主要能力需求、知识需求和素质需求。 2. 课程分析:

标出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前导课、后续课)。 说明本课程与普通高校、中职(高职)、培训班相关课程的异同。 二、课程目标设计 总体目标: (这是课程的第一层目标,须与课程标准中相关表述一致,对于尚未制定课程标准的课程,由指定教师写出初稿,课程组教师集体研讨商定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能力目标:((学生)能根据××(标准、规范),运用××(知识),做××(事情))知识目标:(知道...;了解…;理解…;掌握…。) 素质目标:(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规范在本课中的具体表现) 其它目标:(有则写,无则不写) 三、课程内容设计:

四、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五、项目情境设计 每个项目的多个情境。即该项目的由来、约束条件和工作环境。 用情境引出项目任务。情境类型尽可能齐全,情境展示尽可能生动。

六、课程进程表 注1:“第×次”指的是该次课在整个课程中的排序,也就是在“单元设计”中的标号,不是在本周内的次序。 注2.:“师生活动”指的是师生“做什么(项目、任务中的)事情;学什么内容”。此项内容在这里只是个标题,具体化为“单元设计”后,就要详细展开为“怎样做?怎样学?”。 六、第一次课设计(面向全课,力争体验)。 最后一次课设计(面向全课,高水平总结)。 七、考核方案(考核方案先由指定教师写出,然后由课程组成员集体研讨商定) 八、教学材料(指教材或讲义、参考资料、所需仪器、设备、教学软件等) 九、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十、本课程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 附:课程整体设计体会

流程图作业指导书

文件代码: 拟制: 发布日期: 审核: 矩阵式流程图制作指导书 版本: 页次: 批准: 1 目的 本规定旨在阐明矩阵式流程图的制作方法及流程图排版格式,确保公司制作流程图标准化。 2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流程图的制作。 3 定义 3.1 矩阵式流程图:它包括横坐标和纵坐标,横坐标表示工作任务,纵坐 标表示角色。 3.2 逻辑流程图: 它基于业务的角度,不考虑约束条件只表示业务的流程 方向,一般用于高端的流程。 3.3 物理流程图: 它基于流程的角度,要考虑细节性的约束条件,如由谁 来做,做什么,都有明确的说明,一般用来详细描述子流程。 4 职责 无。 5 流程图的制作方法 5.1 矩阵式流程图常用符号 椭圆符号表示终端。它表示一个过程的开始(输入)或结束(输出)。 角色间的分隔线。虚线表示外部角色与内部角色的分隔,实 线表示内部角色间的分隔。 表示流程中的角色,它在流程图的左侧。它包含外部的顾客、 供应商,内部的部门、部门中的角色;一个角色可以在流程 中执行多个活动,一个活动也可由几个角色共同承担。 表示活动框,它在流程图的右侧。每个活动用一个活动框, 上方为它的编号(居中),下方用动词词组来描述活动。活 动框按活动发生的时间顺序来排列。同时进行的活动并列排 列。 菱形符号表示判断。它表示过程中的一项判定或一个分岔 点。判定或分岔的说明写在菱形上框内,一般以问题的形式 出现。对该问题的回答判定于菱角引出路线。每条路线标上 相应的回答。 流线符号表示进展,它表示过程的流程方向(流线箭头指 向)。 返工符号,表示循环的活动。箭头向外表示返工的输出点, 箭头指向的步骤表示返工的输入/起始点。 圆圈符号表示延续。它表示在相互联系的流程图内,圈内使 用同样的字母或数字,以表示各个过程间是如何连接的。或 直接标示该过程要转入的下道流程/流程的名称。 需放置于执行者/主责角色栏中。 总裁办

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工作手册(参考样本-以钟思敏为例的)教案资料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工作手册 工作单位:上海立深化工有限公司 工作岗位:(你实习单位联系人的岗位)指导教师:(实习单位联系人名字) 2011 -2012学年第二学期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校外实习教学管理规定 毕业实习教学是实现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目标的主体教学之一,也是高职高专教育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为了建立正常的毕业实习教学秩序,实现实训实习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我院实训实习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特制订本规定。 第一条、毕业实习教学是学生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到校外实习基地参加专业实习。目的是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所有应届毕业生均必须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进行毕业实习;不能按要求完成毕业实习任务、获得相应学分的学生,不能毕业。 第二条、毕业实习教学实行计划管理。教学计划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培养专门人才和组织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它体现了学校培养人才的模式和基本要求。各系各专业必须制定毕业实习实施计划,上报校企合作管理中心,并按计划实施。 第三条、加强毕业实习教学工作的管理和领导是提高毕业实习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特制定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工作手册加强校企合作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岗位职责校外实习指导教师是学生校外实习工作的具体指导者,为保证实习的质量,提高学生校外实习效果,特制定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岗位职责如下: 1、制订学生实习岗位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学生实习岗位工作计划表) 2、负责对学生实时进行岗位工作安全、职业道德教育。 3、帮助学生对所从事行业进行具体认识和了解。 4、掌握学生在岗学习期间的表现。 5、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能力,责任心和表现给出综合评价。(填写学生《毕业实习鉴定表》此表见学生手上《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实习报告》) 6、及时处理学生在实习工作岗位中出现的问题或与学院相关部门取得联系。 7、通过兼任校外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敬请对学院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学生素质培养教学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作者: ————————————————————————————————日期: ?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软件学院软件+电商专业09级(2)班 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自2011年6月 20 日起至2011年 6月 24日止。 三、课程设计(论文) 地点: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5#301) 四、课程设计(论文)内容要求: 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的综合训练,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整机 概念。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最终目标是想通过课程设计的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1)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前必须根据课程设计题目认真查阅资料; (2)实验前准备好实验程序及调试时所需的输入数据; (3)实验独立认真完成; (4)对实验结果认真记录,并进行总结和讨论。 2)课程设计论文编写要求 (1)按照书稿的规格撰写打印课设论文 (2)论文包括目录、绪论、正文、小结、参考文献、附录等 (3)正文中要有问题描述、实验原理、设计思路、实验步骤、调试过程与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总结和讨论等 (4)课设论文装订按学校的统一要求完成 3)课设考核 从以下几方面来考查:

(1)出勤情况和课设态度; (2)设计思路; (3)代码实现; (4)动手调试能力; (5)论文的层次性、条理性、格式的规范性。 4)参考文献 [1]王爱英.计算机组成与结构[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 王爱英.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习题详解与实验指导[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5)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内容天数地点 构思及收集资料1图书馆 实验与调试 3 实验室 撰写论文 1 图书馆 6)任务及具体要求 设计实现一个简单的模型机,该模型机包含若干条简单的计算机指令,其中至少包括输入、输出指令,存储器读写指令,寄存器访问指令,运算指令,程序控制指令。学生须根据要求自行设计出这些机器指令对应的微指令代码,并将其存放于控制存储器,并利用机器指令设计一段简单机器指令程序。将实验设备通过串口连接计算机,通过联机软件将机器指令程序和编写的微指令程序存入主存中,并运行此段程序,通过联机软件显示和观察该段程序的运行,验证编写的指令和微指令的执行情况是否符 合设计要求,并对程序运行结果的正、误分析其原因。 学生签名: 亲笔签名 2011年6月20 日 课程设计(论文)评审意见 (1)设计思路:优( )、良()、中( )、一般()、差( ); (2)代码实现:优()、良()、中()、一般()、差();

流程描述方法手册范本

业务流程描述操作手册

在进行的BPR/ERP实施项目中,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对现有工作流程的描述,这涉及到企业大部分的工作岗位,也涉及到绝大部分的职能部门的人员。我们所要做的是使用一套科学的方法,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描述,在此有必要对XX 的业务流程描述方法进行介绍。 第一章流程概述 一、流程概念 我们要对流程的定义有个清醒的认识。以下是几种有关流程的定义: M.哈默:企业流程是把一个或多个输入转化为对顾客有用的输出的活动。 T.H.达文波特:企业流程是一系列结构化的可测量的活动集合,并为特定 的市场或特定的顾客产生特定的输出。 A.L.斯切尔:企业流程是在特定时间产生特定输出的一系列客户、供应商 关系。 H.J.约瀚逊:企业流程是把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系列相关活动的结合,它 增加输入的价值并创造出对接受者更为有效的输出。 用比较通俗的话来将,流程就是多个人员、多个活动有序的组合。它关心的是谁做了什么事,产生了什么结果,传递了什么信息给谁。这些活动一定是体现企业价值的。 二、流程的特点: 目标性:有明确的输出(目标或任务) 在性:包含于任何事物或行为中 整体性:至少两个活动组成 动态性:由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 层次性:组成流程的活动本身也可以是一个流程 结构性:串联、并联、反馈

三、流程的功能: 展示活动间的关系; 实现分工的一体化; 标明任务完成的时间与阶段; 界定活动的执行者和接受者及其相互关系。 四、流程构成的要素 活动:对组织整体价值有贡献,或核心、关键的、有增值性的动作及动作的集合; 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 活动的承担者:哪个岗位实施这项活动; 活动的实现方式。 复杂的活动本身同时就是一个流程。 流程对于活动是相对的。 工作: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流程而形成的一定的结果。 工作是可以分解的。 动作:单个运动或运动方式。 动作不可分;动作有时有终;动作不完整性;主体明确。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电信092 学号 200916022230 学生姓名夏惜 指导教师王瑞 设计时间2010-2011学年上学期 教师评分 2010年月日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1.概述 (2)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2)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2) 2.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的内容 (4) 2.1变压电路设计 (4) 2.2整流电路设计 (4) 2.3滤波电路设计 (8) 2.4稳压电路设计 (9) 2.5总电路设计 (10) 3.总结 (12) 3.1所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12 3.3体会收获及建议 (12) 3.4参考资料(书、论文、网络资料) (13) 4.教师评语 (13) 5.成绩 (13)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1.概述 电源是各种电子、电器设备工作的动力,是自动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流稳压电源是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电源。直流稳压电源是常用的电子设备,它能保证在电网电压波动或负载发生变化时,输出稳定的电压。一个低纹波、高精度的稳压源在仪器仪表、工业控制及测量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直流稳压电源通常由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控制电路所组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可等优点,电压从零起连续可调,可串联或关联使用,直流输出纹波小,稳定度高,稳压稳流自动转换、限流式过短路保护和自动恢复功能,是大专院校、工业企业、科研单位及电子维修人员理想的直流稳压电源。适用于电子仪器设备、电器维修、实验室、电解电镀、测试、测量设备、工厂电器设备配套使用。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需要有稳压的电压供给,才能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家用电器中的电视机、音响、电脑尤其是这样。电网电压时高时低,电子设备本身耗供电造成不稳定因家。解决这个不稳定因素的办法是在电子设备的前端进行稳压。 直流稳压电源广泛应用于国防、科研、大专院校、实验室、工矿企业、电解、电镀、充电设备等的直流供电。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1)、学习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法; (2)、研究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案; (3)、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稳压系数和内阻测试方法。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1.2.1 设计原理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模板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要求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模板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一、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批准人:课程代码:所属学院:制定人:制定时间: 二、基本信息 学分:课程类型:学时:先修课: 授课对象:后续课: 三、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素质目标

5.第一节课设计梗概 四、考核方案设计 五、教材、资料 二、基本要求 1.教学设计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要体现:工学结合、职业行动导向;突出能力目标;项目任务载体;能力实训;学生主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 2.公共基础课要体现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课程教学设计要有针对性,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特色。 3.对于学生素质培养,如自学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要渗透到所有的课程教学活动中。 4.课程的能力目标不是来自课本,而是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准。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准确描述课程的能力目标:“能用××做××”。 5.课程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的实例、实训和主要的课堂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以此改造课程的内容和顺序,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 6.以项目为课程能力训练载体。项目选择要综合考虑实用性、典型性、覆盖性、综合性、趣味性、挑战性、可行性。 7.知识、理论、能力训练和实践应当尽可能一体化进行:时间、地点、教师尽可能不是分离的。 8.课程考核设计要突出突出能力目标,考核要全面和综合评价,

要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考核项目涵盖学生能力、知识、态度。各考核项目分值合理,比例适当。在能力考核中体现单项能力与综合能力考核。知识考核以对知识运用的考核为主。 三、说明 1.批准人一般为教研室主任,制定人一般为课程负责人。 2.课程类型。表述为**专业的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或公共课。 3.授课对象应表述为**专业*年级学生。公共课可表述某大类专业的*年级学生,也可为全院*年级学生。 注:此标准仅适用专业课,公共基础课供参考。

课程设计报告参考模板

课程设计报告参考模板 河海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专业、学号授课班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 课程设计任务书 Ⅰ、课程设计题目: Ⅱ、课程设计工作内容 一、课程设计目标1、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和独立开展实践创新的能力; 2、…… 二、研究方法及手段应用 1、将任务分成若干模块,查阅相关论文资料,分模块调试和完成任务; 2、…… 三、课程设计预期效果 1、完成实验环境搭建; 2、…… 学生姓名:专业年级: 目录空一行。空一个中文字符行。“目录”,分页,居中,加黑宋体二号。前言………………………………………………………………………………………………1 第一章系统设计………………………………………………………………

…………………2 第一节课题目标及总体方案…………………………………………………………………..2 ……………… 目录正文,宋体小四号,倍行距。第二节…………………………….. ………………… 第二章实验结果及讨论 (5) ……………… 第三章结论 (10) ……………… 心得体会 (42) 河海大学本科课程设计报告 1、移动台 MS 二级标题“1、”,左对齐,加黑宋体小三号。移动台是公用GSM移动通信网中用户使用的设备,……………… NMCDPPSPCSSEMC OSSOMCMBTSSBTSBSCHLR/ MSC/VLRAUC BSSEIR NSSPSTNISDNPDN 图 GSM系统

组成 2、基站子系统 BSS 图编号及图名“图”,位于图下,居中。基站子系统BSS是GSM系统实现无线通信的关键组成部分。它通过无线接口直接与移动台通信,进行无线发送、无线接收及无线资源管理。另一方面,它通过与网络子系统NSS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⑴、基站收发信台 BTS 三级标题“⑴、”,左对齐,加黑宋体四号。基站收发信台BTS属于基站子系统BSS的无线部分,………………。①收发信台组成四级标题“①”,左对齐,加黑宋体小四号。 BTS包含有若干个收发信息单元TRX,而一个TRX有八个时隙,………………。●收发信息单元 五级标题“●”,左对齐,加黑宋体小四号。收发信息单元是………………。●其它辅助单元 辅助单元包括………………。②收发信台作用 收发信台的主要作用有………………。 ⑵、基站控制器 BSC 基站控制器BSC是基站子系统BSS的控制部分,………………。 3、网络交换子系统 NSS - 4 - 河海大学本科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参考模板6)

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4至2015学年第一学期会计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报告班级学号1140403211 姓名刘璐成绩 库存管理模块 1、数据库分析(配合图形作简要说明) 1.1数据流图 ●顶层数据流程图 说明: (1)库存基础数据管理只要管理仓库部门所发的文件,通过物品代码文件对屋子进行管理。 (2)库存处理是物资管理的核心,一切的文件都汇总到库存处理。 (3)计划部门通过计划单的形式将需求送达库存处理。 (4)其他部门将物品进出库的文件送达库存处理 (5)库存处理结合业务办理,库存台账汇总出业务单据,传递到财务部门。 ●第一层数据流程图 采购部门 售后部门生产部门 入库处 理财务部门 销售部门 出库处 理 制作报 表 损毁处 理 库存操作文件库存台账 客 户 退 货 单 销售出货单 产 品 入 库 单 领 料 单 出库单据 入库单据 材料入库单

说明: (1)入库处理,由采购部门、售后部门、生产部门分别将材料入库单、客户退货单、产品入库单送入库处理。 (2)入库处理后将入库单据送达财务部门。 (3)销售部门将销售出货单送至出库处理。 (4)出库处理将出库单据、领料单分别送至财务部门、生产部门。 (5)最后根据入库处理、财务部门、出库处理、制作报表、损毁处理制作出库存操作文件和库存台账 (6)入库和出库由生产部门和财务部门组成一个循环,不断生产销售。 1.2E-R图 说明: (1)数据库个表之间都是通过一对多,一对一的关系进行连接的,通过主索引设立主表,候选索引设立字表,个表之间的关系连接不断。 (2)表之间的各种关系都是连接的。 (3)此E-R图是库存系统中个表的关系,由领料单文件,物资,入库单文件,客户,工程,部门,建立主索引。其余分别连接各种表的普通索引

《售后服务管理流程作业指导书》

售后服务(保期外)管理流程 一、目的 规范售后服务工作流程,通过提升售后服务的响应速度和故障问题的解决质量,加强客户与企业的联系,增强客户对企业的依赖感和信任感。通过流程规范售后服务标准,使售后服务常态化,使售后服务变成企业的赢利点。 二、适用范围 质保期外的收费服务。 三、职责分工 1、客服部:客服部是企业售后服务的责任主体,售后服务包括主动服务和被动服务两种类型。客服部制定客户售后回访标准(频次标准、内容标准、话术标准)和售后服务价格,制定电话排查问题的故障排查问题树,培训内部客服人员。定期对客户进行拜访(电话、短信、面访),做好客户拜访的记录工作,对客户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响应,通过专业的服务提升公司品牌在客户心目中的价值,达到二次营销、老客户带新客户的目的。接受客户方的投诉电话、故障电话等,做好故障定位,故障解决方案及售后服务报价,委派合适的售后服务人员。 2、营销部:协助客服部做好客户售后服务工作。当售后服务需要与客户进行价格深度洽谈,客服人员无法通过电话方式进行处理时可转销售人员协助处理,销售人员在与客户进行售后服务价格洽谈时应尽可能遵循售后服务报价体系,如出现报价负偏差超过10%的情况应由总经理审批。 3、工艺设备部/电气部:在售后服务环节扮演售后服务技术人员角色,接受客服部售后服务委派,前往客户处进行故障与问题的排除,对整个售后服务全过程

进行记录,服务结束后应由客户方签字,将所有文字性资料、图片资料、数据资料等带回公司交客服部存档。 4、财务部:负责与售后服务相关的成本、费用的核算、审批等工作。 四、流程节点、节点性质说明

五、流程附表单 《售后服务台账》 《售后服务材料费用清单》《售后服务单》

课程设计报告模版

课程设计报告模版

《城市排水处理》 课程设计报告 系别:城市建设系 专业班级:给水排水0601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段泽琪 (课程设计时间: 6月15日—— 6月19日)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目录 1.课程设计目的 (1)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1) 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3) 3.1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比较 (3) 3.2主要污水处理构筑物选型 (6) 3.3污水处理构筑物的主要设计参数 (7) 3.4污水处理辅助构筑物设计 (8) 3.5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设计 (8) 3.6 污水处理厂高程布置设计 (9) 3.7 设计计算………………………………………………………………………

10 4.总结……………………………………………………………………………页码 参考文献…………………………………………………………………………页码 (要求:目录题头用三号黑体字居中书写,隔行书写目录内容。目录中各级题序及标题用小四号黑体)

1. 课程设计目的 (1) 经过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巩固学习成果,加深对《水污染控制》课程内容的学习与理解,使学生学习使用规范、手册与文献资料,进一步掌握设计原则、方法等步骤,达到巩固、消化课程的主要内容; (2) 锻炼独立工作能力,对污水处理厂的主体构筑物、辅助设施、计量设备及污水厂总体规划、管道系统做到一般的技术设计深度,培养和提高计算能力、设计和绘图水平; (3) 在教师指导下,基本能独立完成一个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2.1 设计题目描述 (1) 设计题目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初步设计。 (2) 设计内容 根据任务书所给定的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设计一个中小型污水处理厂。 ①确定污水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 ②选择各种处理构筑物形式,并进行工艺设计计算(计算书中要附计算草图); ③估算各辅助构筑物的平面尺寸; ④进行污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新编涂料营销工作指导手册模板

新编涂料营销工作 指导手册模板 海南佳业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营 销 指 导 手 册 1 2020 年4 JJ 19 日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勺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二零一二年七月 目录 2 2020 年4 19 日

第一部分销售渠道技巧 第二部分开发家庭装修公司的网络技巧 第三部分开发工程公司的技巧 第四部分如何开发地县级—级分销专卖店 第五部分开发总经销自营店.加盟店的技瓦 第六部分开发小区的技巧 第七部分开发油工.涂料工网络的技巧 第八部分导购技巧 第九部分装修公司客户开发流程 第十部分如何帮经销商做工程市场? 第一部分销售渠道技巧 —、装修漆的渠道分类与建设 产品如何有效的从家流通到最终消费者使用,即渠道,装修漆的 渠道分类,即六大二级分销网络。 1、总经销所在的城市自营店,加盟店的开发。 2、地县级市二级店的开发。 3 2020 年4 JJ 19 日

3、油工.木工的开发。 4、小区用户的开发。 5、板材店辅货的开发。 二、涂料行业的现状与渠道建设的意义 当前的涂料行业,市场总量年平均增长在30%以上,综观当前行业竞争的现状,渠道的争夺已显得日趋重要,如何建立一个洁 2020 年4 19 日

净、优化、高效的渠道,杲公司能否做大,做强的关键,六大二级分销网络的建设,杲公司能否迅速、有效的占领市场的重中之重, 所有营销 中心人员,都必须围绕着如何使用网络健康化而努力实干。 第二部分开发家庭装修公司的网络技巧 一?开发家庭装修公司的意义 1、随着装修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和消费者的日渐成熟,装修公司在装修市场中所占的比例将越来越大,这一资源利用得好坏,将直接影响我们的市场占有率。 2、装修公司如同家具厂,对油漆是重复使用的,而且使用习惯后和经过恰当维护,不会轻易更换。因此,开发好这一网络,公司将获得长期的收益。 3、装修公司是销售油漆的一个成熟的渠道,对技术及服务的要求不高,为公司节省了相当的财力、人力、精力。 4、经过装修公司,进入大中型工程,能有效地扩大公司品牌的知名度,并成为促销导购时颇具说明力的依据。 4.装修公司是装修行业的正规军,随着回扣被暴光的次数越来越多,施工质量事故屡屡见诸于媒体,油工、木工等游击队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正规的家装公司以其专业、正规、信誉好、一条龙服务等无可比拟的优势,迅速成为家装市场的主力军,与她们进行广泛密切的合作,我们才能更深刻地了解装修行业,我们才算 5 2020 年4 19 日

C语言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c语言程序设计 姓名 学号 专业统计学 所在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指导老师江俊君 日期 2016/6/11

目录 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1.课程论文题目 ........................................... 错误!未定义书签。2.程序设计思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3.功能模块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4.数据结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5.算法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6.程序代码............................................... 错误!未定义书签。7.程序运行结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8.编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9.总结心得及良好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10.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程设计模板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基于手机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班级:??嵌入式?班 组长: 组员姓名:

说明 一、设计题目:基于手机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二、小组成员及任务分配情况 姓名学号任务分配 软件工程课程总体设计报告、???? 系统可行性分析文档、???? 系统需求分析文档、???? 系统详细设计文档、???? 系统测试文档、????

目录 1. 开发目的和意义 (3) 1.1 开发背景和意义 (3) 1.2 完成情况 (3) 2. 开发相关技术及方法 (2) 2.1 开发环境 (2) 2.2 相关技术及方法 (2) 3. 系统分析 (3) 3.1 可行性分析 (3) 3.2 需求分析 (3) 3.2.1 性能需求 (3) 3.2.2 功能分析 (3) 3.2.3 行为模型 (4) 4. 系统设计 (6) 4.1 总体设计 (6) 4.2 详细设计 (6) 4.2.1 用户登录控制模块的设计 (6) 4.2.2 网络管理模块的设计 (7) 4.2.3 温度控制模块的设计 (7) 4.3 数据库设计 (8) 4.3.1 概念结构设计 (8) 4.3.2 逻辑结构设计 (8) 4.3.3 数据表设计 (8) 5. 系统实现 (10) 5.1 用户注册界面 (10) 5.2 用户登录界面 (10) 5.3 手机端远程桌面控制实现界面 (10) 6. 系统测试 (11) 6.1 测试方法 (11) 6.2 测试用例及结果 (11) 6.3 测试记录和结果反馈 (11) 7.实践总结 (13) 7.1 小结 (13) 7.2 实践感想 (13) 附录1 系统可行性分析文档 (15) 附录2 系统需求分析文档 (20) 附录3 系统详细设计文档 (24)

专业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Your school brand here(学校图标) 专业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系别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2011年?月??日

目录 一、设计目的(一级标题,用黑体小三) (1) 二、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 (1) 三、设计内容 (1) 3.1 变频电路工作原理(二级标题,用黑体四号) (1) 3.1.1 ... (三级标题,用黑体小四) (1) 3.1.2 (1) 3.2 仿真结果与分析 (1) 四、本设计改进和建议 (2) 五、总结(感想和心得等) (2) 六、主要参考文献 (2) 附录 (2)

一、设计目的(一级标题,用黑体小三,1.5倍行距,段前、段后0行) 可以围绕为了熟悉××课程,学习××软件的使用,以及锻炼××能力、掌握××知识等方面展开讲述。 (正文:宋体小四,1.5倍行距) 二、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 (对你所设计课题应该达到什么效果,结合设计任务书中内容阐述,你所做设计有什么意义,用到哪些主要参数指标) 三、设计内容 主要包含的内容: 1、变频电路的结构设计(例如:PWM交-直-交变频电路结构),对变频电路的原理进行说明,按照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 2、仿真结果分析,按照任务书中对仿真结果分析的要求进行。 3.1 变频电路工作原理(二级标题,用黑体四号,1.5倍行距,段前、段后0行) 3.1.1 … (三级标题,用黑体小四,1.5倍行距,段前、段后0行) 3.3.2 … 3.2仿真结果与分析

四、本设计改进建议 五、总结(感想和心得等) 六、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格式是按照毕业论文对参考文献的标准列出)例: [1]易跃春. 风力发电现状发展前景以及市场分析[J]. 国际电力,2004,(10):54-59 [2]迟永宁. 大型风电场接入电网的稳定性问题研究[D]. 北京: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6 [3]Global wind energy council (GWEC). Global wind 2006 report. Brussels,Belgium:2007 [4]欧洲风能协会/国际绿色和平,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绿色和平,中国.风力12:关于2020年风电达到世界电力总量的12%的蓝图[M]. 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04 附录

课程设计模板

《生产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黑体,三号,居中,段前段后0,1.5倍行距) (课程基本信息:黑体,五号,左对齐,段前段后0,1.5倍行距) 课程名称:生产实习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分:2 学时:40 (其中:理论学时: 0 实践学时:40 ) 课程性质:必修 先修课程: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版本:2016.0 一、课程简介(一级标题:黑体,五号,首行缩进2个汉字,段前段后0,1.5倍行距)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具体目标(二级标题:黑体,五号,首行缩进2个汉字,段前段后0,1.5倍行距) 1.(三级及以下标题:宋体,五号,首行缩进2个汉字,段前段后0,1.5倍行距)(正文:宋体,五号,首行缩进2个汉字,段前段后0,1.5倍行距) 2. …… 说明:1. 课程目标是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在本课程上的具体体现,将相应指标点结合本课程具体情况进行一对一描述; 2.除了本课程强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之外,也可适当增加本课程能够(弱)支撑的指标点对应的课程目标,尤其是强支撑指标点较少的课程应适当增加,并在表1的“达成度”栏备注“弱支撑”。弱支撑的课程目标在教学大纲第五部分“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方法”中可以不体现。 (二)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系 说明:需描述出本课程支撑所属专业“毕业要求”的指标点和达成度,参考表格如表1

所示。 表1 本课程对培养目标(或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的支撑(样表)(表头:黑体,五号,居中,段前段后0,1.5倍行距) (表体:宋体,五号,左对齐,段前段后0,单倍行距)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实习教学 (说明:实践类课程描述实践教学内容。) 1. 单元1: XXXXX (1)教学目标 (说明:描述该单元教学目标,明确该单元支撑的课程目标。) (2)教学内容及要求 (说明:描述该单元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2. 单元2: XXXXX (二)其他要求(可选) 四、教学安排与方法 (一)教学方法 (说明: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设计等提出的其他要求。) 表2 课程目标与教学环节

销售工作流程指导书模板

销售工作流程指导 书

销售工作流程指导书 瑞斯康达华南大区内部管理文件

目录 《技术交流会》指南 ............................................... 错误!未定义书签。《屏蔽竞争对手》指南 ............................................ 错误!未定义书签。《公司总部或样板工程参观》指南 ............................. 错误!未定义书签。《样机测试/试用》指南 ................................................ 错误!未定义书签。《应标答疑会会前拜访》指南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安排公司高层拜访客户》指南 ................................. 错误!未定义书签。《合作伙伴( 代理商) 》策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待续!

一。目的 1) 充分了解用户网络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以及未来的网 络需求。 2) 挖掘、引导用户的需求 3) 答疑解惑 4) 建立与技术主管和技术人员的信任关系 3) 传递我司独特的商业价值 适用阶段: 成功概率: 25%――80% 二。步骤: 1。交流会前的安排 1) 前期必须做好客户关系的铺垫工作, 至少客户对技术交流有 意愿。当客户中有支持 者或导师时, 是技术交流的最佳时机。 2) 了解项目背景和竞争对手的前期交流情况, 对于用户可能提 出的问题, 提前做好回答的准备。不打无准备之战。 3) 对于本次技术交流会的目的, 在公司内部达成共识。 4) 技术交流会的邀请对象: 拍板者、决策者、主要评估者。2。交流会中的安排 1) 全程积极参与技术交流会, 了解技术人员的思路, 把握会议 的议题、进度、局面。

数学建模课程设计汇本参考模板

2015-2016第1学期数学建模课程设计题目:医疗保障基金额度的分配 : 学号: 班级: 时间: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制度的发展,医疗保险事业显得越来越重要,各企业也随之越来越注重员工的福利措施,医疗保障基金额度的分配也成为了人们的关注热点。扩大医疗保障受益人口也是政府和企业面临的难题,因而根据历史统计数据,合理的构造出拟合曲线,分析拟合函数的拟合程度,从而为基金的调配以及各种分配方案做方向上的指导。 本文针对A,B两个公司关于医疗保障基金额度的合理分配问题,根据两公司从1980-2003年统计的医疗费用支出数据,科学地运用了MATLAB软件并基于最小二乘法则进行了多项式曲线拟合,成功建立了医疗保障基金额度的分配模型。最后,对不同阶数的多项式拟合曲线的拟合程度进行了残差分析,并输出相关结果,得出拟合程度与多项式阶数的关联。 此问题建立在收集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以及利用了MATLAB编程拟合曲线,使问题更加简单,清晰。该模型经过适当的改造,可以推广到股票预测,市场销售额统计等相关领域。

关键字:matlab,最小二乘多项式拟合,阶数,残差分析 一.问题重述 某集团下设两个子公司:子公司A、子公司B。各子公司财务分别独立核算。每个子公司都实施了对雇员的医疗保障计划,由各子公司自行承担雇员的全部医疗费用。过去的统计数据表明,每个子公司的雇员人数以及每一年龄段的雇员比例,在各年度都保持相对稳定。各子公司各年度的医疗费用支出见下表(附录1)。 试利用多项式数据拟合,得到每个公司医疗费用变化函数,并绘出标出原始数据的拟合函数曲线。需给出三种不同阶数的多项式数据拟合,并分析拟合曲线与原始数据的拟合程度。 二.模型假设 1.假设A,B两公司在1980年底才发放医疗保障基金。

教师指导手册教师工作指导手册(相关表格)

教师指导手册教师工作指导手册(相关表格) 一、教师职业技能 二、教学流程 三、教学计划 专业教学计划是根据一定专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文件。它具体规定了该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分配以及各种教学活动安排等。 四、课程教学大纲 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文件。包括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实习、实验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等。 五、学期授课计划 教师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结合学校实际教学任务,制定课程授课内容讲授、实习、实验、练习、测验和作业等的时数分配计划,用以指导教师的学期授课工作。具体见附录1。

六、课堂教学方案 教师对一次课的设计,即对准备如何上,上过之后又如何修改和反思的教学过程的设计。只要认真做好课堂教学方案设计,就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加速教师成长。 八、教学总结与分析 教学总结是教师个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回顾和分析,为的是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九、常见教学方法介绍 1、四阶段教学法 在实践技能培训中,对于简单的、具有单一而明确目的教学内容,如工具、量具的正确使用等,常采用四阶段教学法。

(1)准备阶段准备实习用的工量具,问题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教师示范阶段教师示范动作并详细讲解对动作程度的把握及练习时应注意的事项,不仅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还必须让学生知道操作程序的唯一性。 (3)学生模仿阶段学生对教师示范动作模仿练习,加深理解,不断熟练。在学生第一次尝试失败时,教师重复示范整个过程,并着重强调引起学生失败的动作步骤,加深印象;肯定学生在练习中取得的成绩。在不断的练习中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以达到教学目的。 (4)练习总结教师布置练习任务。观察学生整个练习过程,并检查练习结果,指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归纳总结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练习后取得的成绩。 2、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行动,是综合能力培养的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法。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题目: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计算机学院班级: 组长: 其他成员: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完成起止日期:1-16

目录 目录 .......................................................................................................................................................... I 一、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1) 1.引言 (1) 2 现行系统调查 (1) 3 新系统概述 (1) 4 可行性综合评述 (1) 5.方案选择 (2) 6.项目进度计划(Software Project Schedule) (2) 二、需求规格说明书 (3) 1、用例模型(用例图) (3) 2、用例文档描述(10个) (3) 3、用例实现(时序图+类图) (3) 三、设计规格说明书 (4) 系统实现 (5) 四、测试设计 (5) 1、测试范围 (5) 2、测试覆盖设计 (5) 3、测试用例 (6) 五、工作总结 (8) 1、本人在项目实现中的分工 (8) 2、个人遇到的困难与获得的主要成果 (8) 3、课程设计完成结果分析与个人小结 (8) 课程设计评价(教师) (8) 六、附录 (9) 1、软件配置 (9) 2、个人完成的程序模块 (9) 3、文档清单 (9)

一、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1.引言 编写目的 说明可行性分析的必要性。 背景 简述项目的来源、现状,要求,目标等。 术语定义 将该可行性分析中的术语、缩写词进行定义。 2 现行系统调查 组织机构与业务范围 2.1.1组织概况 2.1.2 各部门业务范围及职能说明 组织信息处理流程 现行信息处理办法与流程,可用业务流程图表示。 现行系统存在问题 3 新系统概述 目标 新系统功能范围及划分说明 划分子系统,画出系统总体结构图。 4 可行性综合评述 经济可行性 对需要的资金与其他资源进行估计,并分析可能的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