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曾国藩论文1500字

合集下载

近代史论文关于曾国藩

近代史论文关于曾国藩

近代史论文关于曾国藩篇一《立体的曾国藩》【摘要】在我眼中立体的曾国藩是这样一个人:正直又不乏圆通、清廉却也有挣扎、笨拙却又精明。

正直、清廉是正人君子的题中之义,但是圆通、挣扎、笨拙、精明则给他增添人性的质感。

郭嵩焘说:“楚人只带三分蠢气,盖孔子所谓其愚不可及”。

在我看来,这句话是对曾国藩的“成功”最好的阐释。

在那样一个无望的时代,昏庸的统治,肮脏的官场,黑暗的社会,曾国藩还在奋发图强,期冀重振清廷,只是最后他也只能哀叹“天命”不可违。

曾国藩一生就是一本教科书,他给我们树立起为人处世的榜样,他的思想,他的品质值得我们不断的研究和学习。

【关键词】曾国藩;为人;处事本书的目录分为三大块,讲述了曾国藩传奇的一生。

首先是曾国藩的正面:从“愤青”到“老奸巨猾”。

一生坎坷不断的曾国藩在时代的大背景下由一个血气方刚、黑白分明的人被迫放下身段,与自己痛恨的“软熟和同”之人把臂周旋。

其次是曾国藩的左侧面:曾国藩的收入和支出。

一生追求成为圣人的曾国藩面对清政府的昏暗与腐败,在世俗的冲击下他保持着“既清又浊”的为官生涯,他不能阻止他人靠做官发财,但是他在这个黑暗的王朝中要求自己“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分钱寄家用”。

最后是曾国藩的右侧面:迷信和天命。

这一部分讲述了曾国藩从不信风水到信风水再到信天命。

一生的坎坷经历,跌宕起伏使得他对人生,对命运有了深入的思考。

“天命”之说在曾国藩的心中投下了浓重的阴影。

曾国藩晚年的心境常常陷入灰心落寞之中。

这既有个人家庭因素,也有对国家前途的悲观,在垂暮之年,他猛然发现用尽一生精力换来的“同治中兴”不过是一片虚假繁荣。

一、和曾国藩学做人一君子慎独在修身方面,曾国藩一生始终践行着五个字。

首先要“诚”:为人表里如一,坦坦荡荡,待人真诚。

二要“敬”:内心充满敬畏不存邪念,不害人。

三是“恒”:生活工作读书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并持之以恒的长期坚持。

四是“谨”:说话做事讲求严谨、求实,不说大话、空话、假话。

晚清名臣曾国藩一生功勋卓著成就非凡作文

晚清名臣曾国藩一生功勋卓著成就非凡作文

晚清名臣曾国藩一生功勋卓著成就非凡作文第一篇:《曾国藩的那些事儿》说起曾国藩,很多人可能只知道他是晚清的一位大官儿,但其实这老爷子的故事多了去了。

他小时候也不是什么神童,相反还因为背书慢被小偷笑话过。

可就是这么个不起眼的小伙子,后来成了朝廷里的顶梁柱。

曾国藩这个人啊,特别能吃苦耐劳,干起活来就跟不知疲倦似的。

他年轻时在京城当个小官,每天除了处理公事外,还要花大量时间学习、读书,提升自己。

那时候的他,就像现在我们说的那种“拼命三郎”,啥都难不倒他。

后来太平天国起义闹得风生水起,清朝政府焦头烂额之际,曾国藩临危受命组建湘军,硬生生把局势给扭转了回来。

这段经历要是拍成电影,绝对比现在的武侠片精彩得多。

而且他还不是那种只会打仗的人,治理地方也有一套,比如提倡节俭、整顿吏治等措施,让老百姓日子过得更好了点。

最让人佩服的是,即便身居高位,曾国藩依旧保持着谦逊低调的态度。

据说他家门前挂了个牌子,上书“求阙斋”三个字,意思是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

这种精神,在今天看来仍旧十分宝贵。

总之吧,曾国藩这辈子干了不少大事儿,但他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份坚持到底的决心以及始终如一的品格。

这样的人物,无论是在哪个时代都能发光发热,成为人们心中的榜样。

第二篇:《曾国藩:从平凡到非凡》咱们聊聊曾国藩,这位历史上的牛人,起初不过是个普通的湖南农村孩子,谁也没想到他会成为影响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故事,就像是励志小说里的情节,充满了奋斗与坚持。

曾国藩的成长之路并不平坦。

小时候家里条件一般,但他从小就展现出了对知识的渴望。

为了能够继续上学,小小年纪就开始帮家里干农活挣学费。

这份努力没有白费,最终让他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并且一步步走向了仕途。

进入官场后,曾国藩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不断地自我挑战。

面对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他总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特别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展现了非凡的领导才能和军事智慧。

但更重要的是,他在胜利之后没有迷失方向,反而更加注重培养人才、改善民生。

我眼中的曾国藩

我眼中的曾国藩

我眼中的曾国藩院系:管理学院专业:公共管理学号:L01214001 姓名:王洁星期三上午三四两节课老师叫我们写一个关于近代史人物的评论,我的脑海中迅速出现了曾国藩的身影,最近看了曾国藩传记,内心很受震撼。

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曾公身上的浩然正气,看到了为人处世的智慧。

后人对曾国藩的评价毁誉参半。

就我个人来说,我对曾国藩的评价是很高的。

我想曾国藩不愧为一代枭雄,人中豪杰,他的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

书上介绍了曾国藩的身世,他是一个生在贫寒之家,却靠着自己的实力和奋斗登上了权利的巅峰,这正是我所渴望的,因此对曾国藩的经历内心充满了羡慕与敬佩,我想那是付出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才一步步完成的。

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

紧接着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

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发现很多人对曾国藩的评价很高,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毕业的前一年写道:“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

”曾国藩极力推崇儒家文化,特别注重自我内心的修炼,曾国藩曾被人推许为继孔子,朱子以后再度复兴孔学的圣哲:建功树业,转移世运的伟大贤者,清朝咸同中兴第一名臣。

在中国历史上,曾国藩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关键人物。

他平定太平天国,维护了清朝的统治,同时他善于识拔人才,引用之能,更时时以转移社会风气建立廉能政治为己任。

曾国藩论文

曾国藩论文

多方面看曾国藩摘要:曾国藩是个复杂的历史人物,近百年来对他的评价有褒有贬,毁誉兼之,然而如果把他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从不同的方面去评价他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本文从洋务运动、金田起义、“治人术”、道德教育观等多方面看曾国藩。

【关键词】曾国藩多方面评价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

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谥曰文正。

曾国藩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曾是一个在一般人眼里看起来很平常的人,他一生对自己苛刻无比,在自己的一生中一直进行着“一个人的战争”,他在这场战争中一直试图不断超越自己,挑战自己。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晚清绚丽多彩的历史中抹下了重重的一笔,不灭的一笔,给世人留下了一个独特的曾国藩,让世人去评判,去议论。

他是那样出众,那样独特,他始终都在做着一个真正的自己,从不去刻意模仿别人,他只是他!也正是他,为晚清付出了一切。

所以,客观的说,没有他——曾国藩,也可能就没有洪秀全起义后的晚清了,是他带领湘军打败了洪秀全的太平军,挽救了后来的晚清,他当之无愧为晚清第一人。

我为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伟人而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曾国藩曾屡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也曾多次面临险境,可他与别人不同,他顽强,他不屈,他拼搏。

他就是凭着这种精神,凭着自己的毅力打败了洪秀全,剿灭了太平军。

他这种精神,怎么不值的我们去学习,去领悟呢?所以,我们要学习他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如果把这种伟大的精神用在学习上,我相信,我们的学习一定会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事实上,一位历史人物,他的活动总是多方面的,有政治方面的,经济方面的,军事方面的,文化教育方面的;一位历史人物,他的造诣也是多方面的,有科学技术方面的,有伦理道德方面的,有文化艺术方面的。

因此,看一个人也要从多方面去考虑。

曾国藩近代史论文

曾国藩近代史论文

曾国藩近代史论文下面是为大家推荐的曾国藩近代史论文,供大家参考。

曾国藩近代史论文范文一:评析中国近现代史人物——曾国藩摘要: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的风云人物,是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同时,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又是颇有争议的人物。

本文通过对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发起洋务运动这两件事,从正反两面总结评价了曾国藩的历史功过和历史作用。

关键词:曾国藩;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历史功过曾国藩在世时就兼有“中兴第一名臣的桂冠和“曾剃头、“增屠户、“卖国贼的徽号。

然而,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主要是看它对社会的发展是起推动作用或阻滞作用。

评价曾国藩,亦如此。

首先,我们可以从太平天国运动中对曾国藩进行评析。

太平天国极大地冲击了整个封建统治秩序。

第二,太平天国虽然在形式上没有超出旧式农民起义的框框,却显露出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趋向,洪仁歼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近代工商业和交通业。

虽然它只是部分人心中的蓝图,但至少也反映一种趋向,而且太平军在吴淞、苏州等地建立了工厂。

世界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历史潮流冲击着中国,在太平天国里也激起了资本主义近代化趋向的涟漪。

太平天国的近代化趋向对当时兴起的洋务运动是有影响的第三,太平军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太平天国不仅敢于反抗清王朝,也敢于反抗船坚炮利的外国侵略者,一百多年来,这种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志。

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曾国藩镇压了作出这些功绩的太平天国,当然是有罪的。

但也不能把曾国藩的罪过扩大化。

曾国藩作为清政府的督抚不能自主,这同林则徐、左宗棠等镇压农民起义无区别。

再者,太平天国运动有其本质的致命弱点。

第一,太平天国没有给农民带来解放,只是换了某种名义把农民仍旧束缚在封建剥削制度下。

第二,太平天国也没有使农民得到政治上的自由,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农民政权。

第三,太平天国也没代表或建立新的生产关系第四,太平天国不加分析地反对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当时和后世社会都产生了不良影响而正是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实现了中国重新统一与重建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历史任务。

(15篇)读曾国藩有感

(15篇)读曾国藩有感

(15篇)读曾国藩有感读曾国藩有感之一:坚持奋斗精神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一生充满奋斗和拼搏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

曾国藩不仅是一位精通经世致用的智者,更是一位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的实干家。

他的奋斗精神启示了我,只有持之以恒地努力奋斗,才能取得成功。

曾国藩的一生充满了各种困难和挫折,但他从不气馁,永远保持着对未来的信心。

他在求学时勤奋好学,为了弥补自己的短处,他每天起早贪黑地读书,不畏劳苦。

在进入官场后,他也是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努力为国家服务。

他的奋斗和拼搏精神成为了我生活中的榜样,激励我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言放弃,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读曾国藩有感之二:追求儒学之道曾国藩是明末清初儒学思想的杰出代表,他通过勤学苦读,精通儒学经典,掌握了解释世界和指导社会治理的核心思想,成为一位儒者典范。

曾国藩深知儒学的价值和意义,将其运用于官场实践,为国家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将儒学的精髓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真正成为一位有道德,有学识,有智慧的政治家。

曾国藩的追求儒学之道让我深受启发。

儒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强调的仁爱、正直等价值观念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和践行儒学精神,我相信可以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有责任感的人。

读曾国藩的故事,让我真正领悟到儒学的价值,也激励我努力追求儒学之道。

读曾国藩有感之三:积极面对困难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一生充满波折和困难。

然而,面对困境,曾国藩从不气馁,反而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

曾国藩的乐观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

他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困难,但他从不轻易放弃,总能找到方法克服困难。

在面对失败时,他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自己。

这种乐观积极的心态让他在官场崎岖时能坚守原则,不受外界干扰。

读曾国藩有感之四:勤奋与担当曾国藩是一位非常勤奋的人,他不惧劳苦,勇于担当。

对近现代史 曾国藩 认识

对近现代史 曾国藩 认识

我对曾国藩的认识曾国藩,对于他,大多是从书本上知晓,并且可以体会到他对我们当今现代的影响。

曾国藩对中国近代文化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近代外交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毛泽东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其中有对曾国藩的两层折服,一是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表露出青年毛泽东受杨昌济、康有为等人的影响,有一种反对暴力革命,提倡渐进改良的保守主义倾向。

一是毛泽东十分重视心力的作用,认为“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动其心者,当具有大本大源”,“夫大本大源者,宇宙之真理”,掌握了大本大源,就可以成为传教之人。

中国近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虽有对立的一面,也还有相通之处。

处在这个文化转型时期的历史人物,多有通融两种文化的品格。

曾国藩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

有的论者指出,曾国藩是引进西方科技的带头人,是引进西方近代文化的倡导者。

“第一个上奏提出‘师夷智以制船造炮’者是他;第一个造出轮船者是他;第一个派人出洋购买成套‘制器之器’者是他;第一个提出‘官督商办’者是他”。

第一个上奏促成容闳实现派遣留学生计划的,也是他。

曾国藩完全按照儒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做人之路,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他恪守“三纲五常”之道,认为“君虽不仁,臣不可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

”他本身的“以礼自治,以礼治人”,“执两用中”,“持盈保泰”,“刚柔相济”,“勤、俭、谨、信”的自我修养,其家训的“八本”、“八字”、“四条”、“四败”等等,均反映了曾国藩地道是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成。

对于“三纲五常”的评论,论者之间是有分歧的。

再者,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多借洋器之器,洋人之力,亦取得成效,并使得他尝到了甜头,增强了师夷之长的自信心。

有的论者同意上述主客观方面的分析,但强调说,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对立之外还有同一的方面,正是同一性才能使两种对立的文化调和融汇,产生出具有中国历史和国情特色的中国近代文化。

近代史人物曾国藩论文(2)

近代史人物曾国藩论文(2)

近代史人物曾国藩论文(2)近代史人物曾国藩论文篇二《曾国藩理学思想探析》摘要:曾国藩在理学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突破传统理学的束缚,体现出了新的特点。

一、提倡汉宋交融,调和二者矛盾;二、“义理经世之学”;三、阐发礼学与理学的关系。

曾国藩的努力为理学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曾国藩理学汉学经世礼学湖南湘乡曾国藩(1811~1872年),字涤生。

他生活在中国清朝的中后期,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4个朝代。

当时正处于清朝从强盛逐渐衰落的拐角点,这个昔日不可一世的帝国正面临着轰然倒塌的危险。

在这种艰难的岁月中,也不乏曾国藩这样的仁人志士。

“时势造英雄”,苦难中曾国藩不忘修身养性、以求上进。

他27岁中进士,之后,就如芝麻开花一样连连晋级,历任翰林院检讨、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礼部右侍郎,又通兼兵、工、刑、吏各部侍郎、两江总督等职。

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清皇帝给他的谥号为“曾文正公”。

曾国藩曾经被人推许为继孔子、朱熹之后再度复兴儒学的圣哲。

在儒学诸多方面的学术趋向,他毕生研究和服膺的是理学,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的理学名儒,有“一代儒宗”的美名。

曾国藩的理学突破了传统理学狭窄范围,开创了理学新篇章。

以下是关于曾国藩理学的特点的浅析。

一、提倡汉宋交融,调和二者矛盾汉学又称为朴学,指汉儒考据训诂的学问,是与宋学相对的儒学流派。

汉学以儒家经典作为说经者的对象,为经书中的名物、制度作注释,它与以星、理解经的宋学迥然不同。

清代中叶之后,汉学和宋学各铸壁垒,长期对峙并相互攻讦,“党同妒真,判若水火”。

曾国藩以理学为自己言行的依归和标准,但是却“不废汉学”,对于汉宋之争采取超然态度。

他反复指出:宋学在孔门为德行之科,汉学在孔门为文学之科。

“言道则宋师为大”“言艺则汉师为勤”,各有短长[1](P250)在平息汉学与宋学争论的基础上,曾国藩力图求得二者的融会贯通。

比如他对“实事求是”的阐释:关于“实事求是”,较早见于《汉书•景十三王传》,说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眼中的曾国藩
土木124班 08070312409 李德智
摘要:
《清史稿·曾国藩传》: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

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

天性好文,治之终身不厌,有家法而不囿於一师。

其论学兼综汉、宋,以谓先王治世之道,经纬万端,一贯之以礼。

惜秦蕙田五礼通考阙食货,乃辑补盐课、海运、钱法、河堤为六卷;又慨古礼残阙无军礼,军礼要自有专篇,如戚敬元所纪者。

论者谓国藩所订营制、营规,其於军礼庶几近之。

晚年颇以清静化民,俸入悉以养士。

老儒宿学,群归依之。

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

一见辄品目其材,悉当。

时举先世耕读之训,教诫其家。

遇将卒僚吏若子弟然,故虽严惮之,而乐为之用。

居江南久,功德最盛。

关键字:
生平事迹功过影响评价
参考文献:
《清史稿·曾国藩传》纪录片《百家讲坛之曾国藩》
说实话,我对曾国藩的认识并不是很多,在我的印象中,每次提及这个历史人物,听到的是大家对他不同的看法,有说他是成功的,也有说他是个坏人,卖国贼之类的:直到后来上了历史课,对历史的认识越来越多,对曾国藩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才渐渐了解他的事迹,能正确的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他。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也在网上搜了不少节目讲诉曾国藩历史的,了解他的一生,了解他在当政时所做的事,以使自己能正确的看待这个人物。

历史对曾国藩的评价不一,就我所看到的,是赞扬他的的居多,众所周知,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近代化运动。

而洋务运动的发起人、倡导者、最早的实践者正是曾国藩。

不仅如此,“第一个上奏提出‘师夷智以制船造炮’的人是他;还是第一个派人出洋购买成套‘制器之器’者的人;
在当时,太平天国起义是清朝由胜及衰的必然结果。

太平军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太平天国不仅敢于反抗清王朝,也敢于反抗船坚炮利的外国侵略者,一百多年来,这种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志。

曾国藩镇压了作出这些功绩的太平天国,当然是有罪的。

但也不能把曾国藩的罪过扩大化。

曾国藩作为清政府的督抚不能自主,这同林则徐、左宗棠等镇压农民起义无区别。

太平天国除了有上述功绩之外,也有它的过失。

仔细想想,我觉得他们对曾国藩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下面的几件事情上:第一是对待罪犯方面,开就地正法之先河.第二是对待太平天国的俘虏方面,有人说他太过严酷,所以获名"刽子手";第三就是所谓的天津教案,其后遂得卖国贼之名.
细细想来,曾国藩所创造的就地正法.以现在的眼光看来,就地正法当然是不对的,是不可取的.即使在古代,对罪犯的行刑也是有着一套严格的程序的。

然后是对太平天国的俘虏问题,记得一次战役之后,曾国荃获得为数不少的太平天国
俘虏,他奏请曾国藩将这些俘虏收归到自己的队伍中,曾国藩明确指示,这些俘虏必须统统杀掉.后来曾国荃也是含着眼泪看着这些俘虏被一个个杀掉。

当时的人们在此之前一直评价曾国藩太过残忍,说曾国藩软弱有余,刚强不足.现在想来曾国藩不是软弱,是屈伸自如,关于曾国藩当时处死这些战俘的理由他没有在家书中提及太多,只是一直以恳求同时也是不容商议的语气要求曾国荃按照自己的指令行事.我想曾国藩当时这样做是出于速战速决的考虑,战争的时间越长,人民的伤亡就越大,国家的消耗也就越大,两害相权取其轻,国藩应是不得已而为之。

最后是天津教案,尽管我现在还是无神论者,但是我知道,戕害教堂育婴堂婴儿做药材严重违背天主教教义,其次所谓用婴儿做药材,所谓人血馒头,这些观念在当时的西方是不存在的,这些概念本是我们民族糟粕的显现,现在却拿自己的丑处去指责别人,我深感不齿。

这大概是曾国藩的被后人评好评坏的事迹,其实对我个人来说,我认为曾国藩是属于褒大于贬的,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同时又是中国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和洋务运动的开山人物。

曾国藩虽然镇压过太平天国起义,犯有一定的历史罪过,但是从他的整个一生来看,可以说是功大于过,太平天国在后期已经转化成为一个封建制的神权主义政权,曾国藩镇压了它,结束了两个封建政权长期对峙的局面,有利于中国的重新统一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在客观上减轻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干涉,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关于开展洋务运动问题。

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发起者,他创立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设立翻译馆,奏派幼童出国留学等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近代化的进程,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曾国藩的一生可谓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一生的事迹都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在我看来,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曾国藩所做的一切已成为历史,或好或坏,那只是每个人不同的看法,而在我眼里,我认为他是成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