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中的实验设计方法
药剂学实验报告

药剂学实验报告北京大学药学院药剂学系2002年11月实验一溶液型和胶体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日期姓名合作者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内容与操作(写清处方与处方分析、关键操作步骤、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四、实验结果(一)薄荷油增溶相图的制作:根据所得实验数据计算出各组分的百分组成,填入表1-1绘制薄荷油-吐温20-水的增溶相图。
表1-1称重记录及各组分百分组成计算图1-1薄荷油增溶相图(二)薄荷水:比较三种处方不同方法制备的异同记录于表1-2中,并说明各自特点与其适用性。
表1-2不同方法制得薄荷水的性状处方pH 澄清度嗅味I滑石粉轻质碳酸镁活性炭II吐温80III吐温80与90%乙醇(三)复方碘溶液:描述成品外观性状,观察碘化钾溶解的水量与加入碘的溶解速度。
(四)胃蛋白酶合剂:描述成品的外观性状(五)甲酚皂溶液:描述成品的外观性状,所制得的成品能否加水任意稀释而得澄明溶液?五、讨论六、思考题实验二混悬剂的制备日期姓名合作者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内容与操作(写清处方与处方分析,关键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四、实验结果(一)记录亲水药物与疏水药物的实验结果1、亲水性药物:2、疏水性药物:(二)炉甘石洗剂1、制备炉甘石洗剂,比较不同稳定剂的作用,将实验结果填于表2-3。
表2-3 沉降体积比与时间的关系沉降体积比F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炉甘2、据表2-3数据,以H/ H石洗剂各处方的沉降曲线,得出结论。
(三)复方硫磺洗剂记录硫磺洗剂各处方样品质量情况,讨论不同润湿剂的作用,制定复方硫磺洗剂的制备工艺,并选择稳定剂,制成稳定的复方硫磺洗剂。
五、讨论六、思考题实验三乳剂的制备日期姓名合作者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内容与操作(写清处方与处方分析,关键的操作与注意事项)四、实验结果1、记录不同乳剂的性状2、乳剂类型的鉴别(1)稀释法(2)染色镜检法3、用司盘-80(HLB值为4.3)和吐温-80(HLB值为15.0)配成6种混合乳化剂各5g,它们的HLB值分别为4.3、5.5、7.5、9.5、12.0及14.0。
药剂学实验:栓剂的制备(含现象结论及讨论)

栓剂的制备(含现象结论及讨论)实验日期:202X年X月X日 T:24℃ RH:40%一、实验目的1.掌握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
2.掌握置换值的测定及在栓剂制备中的应用。
3.了解各类栓剂基质的特点及使用情况。
二、实验原理栓剂的制备方法有热熔法、冷压法、搓捏法,按基质不同性质选择制备方法。
本次实验热熔法制栓剂的艺流程为:基质→熔化→加入药物粉末→注入模具→完全凝固→消削去溢出部分→脱模→质检→包装在栓剂处方设计及制备中,需预测药物的置换价,即主药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的比值。
当基质和药物的密度未知时,用下式计算:式中:X %为药栓中药物的含量; G为含药栓的平均栓重;E为纯基质栓的平均栓重。
求出最换值,以下式算出每粒栓剂所需基质的理论用量(M):栓剂的质量评定包括如下内容:主药含量、外形、重量差异、融变时限、硬度、变形温度及体外溶出度等。
三、仪路与材料仪器:栓剂模具、蒸发皿、研钵、水浴锅、冰浴、电炉、分析天平,融变时限检查仪等。
材料:吲哚美辛、半合成脂肪酸脂、甘油、明胶、硬脂酸、碳酸钠、聚山梨酯-80、冰片、乙醇、纯化水等。
四、实验内容(一)吲哚美辛栓的制备处方:吲哚美辛0.6 g 主药丙二醇硬脂酸脂适量非离子型乳化剂制成肛门栓12枚制法:(1)纯基质栓的制备:取丙二醇硬脂酸脂10 g置蒸发皿,加热融化,冷却,注入栓模,冷却削去溢出部分,脱模,擦去润滑剂后称量,每板栓剂平均重量(G)(2)吲哚美辛栓的制备:取吲哚美辛→过100目筛→称取丙二醇硬脂酸脂在水浴熔化→将吲哚美辛加入已熔化的基质中搅拌→注入栓模→冷却→去除多余基质→脱模→擦润滑剂→称量→得每枚药栓平均重量(M)(3)置换值(DV)=W/G-(M-W) ,W:每个栓剂平均含药重量(二)甘油栓的制备处方:甘油24.0 g 主药干燥碳酸钠0.6 g 与硬脂酸皂化为主药与基质硬脂酸 2.4 g 硬化剂纯化水 3.0 g 溶剂制成肛门栓9枚制法:取干燥碳酸钠与纯水置于蒸发皿内→搅拌溶解→加甘油后加热→缓缓分次加入硬脂酸细粉→搅拌待泡沸停止及溶液澄明→注入模具→冷却→削去溢出部分→脱模→擦干后称量五、实验数据分析表1-1 栓剂质量检查结果名称外观重量(g)平均重量(g)重量差异(%)吲哚美辛栓完整光滑,呈白色,表面亮度、色泽一致,无斑点和气泡2.2518 2.2601 -0.37% 2.1727 -3.89% 2.0989 -7.13% 2.4013 6.25% 2.3563 4.26% 2.3471 3.85% 2.2698 0.43% 2.1992 -2.69% 2.1980 -2.75% 2.2421 -0.80% 2.2594 -0.03% 2.3246 2.85%甘油栓完整光滑,呈透明状,表面亮度、色泽一致,无斑点和气泡2.1574 2.1956 -1.74% 2.2381 1.93% 2.1398 -2.54% 2.2672 3.26% 2.1780 -0.80% 2.1924 -0.15% 2.2052 0.44% 2.1849 -0.49% 2.1977 0.09%分析:本次制备栓剂粒重处于1.0~3.0 g,则重量差异限度为±7.5%;经检验,本次所制备栓剂重量差异符合要求。
《药剂学》 实验指导

湖北理工学院医学院《药剂学》实验指导书药学系教研室2010年10月前言药剂学实验是一门应用及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是学习药剂学重要的一环。
本着强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宗旨,使学生通过药剂学实验课进一步掌握主要剂型的理论知识、处方设计原理、制备方法;掌握主要剂型的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及考核方法;熟悉不同剂型在体外释药及其速度常数测定;了解常用制剂机械。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试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面向未来,面向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
在内容的总体安排上,包括普通剂型的制备,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最后安排了综合训练的设计性实验,以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
为了保证达到药剂学试验的预期目的,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一、实验前预习有关实验内容明确目的了解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二、实验时要勤于思考,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与结果,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中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做到安全操作,杜绝浪费,保证制品质量。
四、实验后做好仪器与环境的清洁,认真写好实验报告。
2010年10月目录实验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4-7实验二混悬剂的制备………………………………………………………8-10实验三乳剂的制备…………………………………………………………11-14实验四安瓿剂的灌封及注射剂的质量检查………………………………15-17实验五散剂与胶囊剂的制备………………………………………………18-21实验六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22-27实验七软膏剂的制备及体外释药试验……………………………………28-31实验八栓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32-35实验九酊剂与流浸膏的制备………………………………………………36-37实验十滴丸的制备…………………………………………………………38-40实验十一微囊的制备………………………………………………………41-44实验十二设计性实验…………………………………………………………45-46实验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目的】1. 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药剂中的实验设计方法

药剂中的实验设计方法——by countrywolf2005前言:本文总结了药剂学处方工艺研究中经常用到的实验设计方法,包括析因设计,正交设计,均匀设计以及星点设计。
本文着重于对各设计方法在药剂学中的应用,而不是对设计方法基本知识、原理的解释。
特别介绍了用于各实验设计方法结果分析、数据处理的软件,以及提供软件或使用说明的下载(本人的网盘,有效期永久)。
内容:一.实验设计基本概念介绍:1.因素和水平q 因素:完成一项研究的条件q 水平:因素所处的不同状态2.交互作用:指两个或多个因素相互依赖发生作用而产生的一种效应。
若交互作用存在时,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子共同作用于某一事件时,其效应大于或小于两因子或多因子单独作用的效应。
进一步来理解交互作用的概念。
首先,设有两个因素A 和B 它们各取两个水平21,A A 和21,B B 。
这时共有四种不同的水平组合,其试验结果列于图1。
当1B B =时,1A 变到2A 使Y 增加30-10=20;类似地,当2B B =时,1A 变到2A 使Y 也增加40-20=20。
这就是说A 对Y 的影响与B 取什么水平无关。
类似地,当B 从1B 变到2B 时,Y 增加20-10(或40-30=10),与A 取的水平无关。
这时,我们称A 和B 之间没有交互作用。
判断和之间有没有交互作用,选用图2的作图方法更为直观。
当图中的两条线平行时(或接近平行时),判断A 和B 之间没有交互作用.图3和图4给出了一个有交互作用的例子,它们的含意和作图方法与图1和图2是一样的。
二.实验设计方法1.析因试验:又称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a.特点:是一种多因素的交叉分组试验,不仅可以检验每个因素各水平间的差异,更主要的是检验各因素之间有无交互作用。
优点:考察全面缺点:实验次数太多Eg:3×4析因设计的组合方式BAB1 B2 B3 B4A1A1 B1A1 B2A1 B3A1 B4A2A2 B1A2 B2A2 B3A2 B4A3A3 B1A3 B2A3 B3A3 B4b.结果分析2.正交试验法(正交设计)a. 正交试验表的介绍正交试验法这是目前最流行,效果相当好的方法。
中药学中药学实验设计教学设计

实验方法: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实验总结:总结实验的收获和体会,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
实验数据的收集:准确、完整、及时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
实验数据的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剔除无效数据,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实验数据的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的解释: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实验结果:中药化学成分的鉴定和药效评价结果
实验结论:对中药化学成分和药效的理解和认识
实验改进:对实验方法、材料和步骤的改进建议
中药鉴定学实验设计案例
实验目的: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实验材料:中药样品、显微镜、试剂等
实验步骤:样品采集、样品处理、样品观察、结果分析等
实验结果:鉴定中药品种、质量、真伪等
实验设计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
实验设计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实验设计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实验设计在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确定实验目标:明确实验的目的和预期结果
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材料、仪器、操作步骤等
实施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分析实验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解决方法:遵循科学实验原则,确保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重复性
解决方法: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确保其质量、纯度和稳定性
解决方法: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确保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解决方法:详细记录实验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实验设计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遵守伦理原则:尊重受试者,保护隐私,确保实验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评估实验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药剂学实验指导-长沙医学院

药剂学实验指导主编:徐雄波主审:马宁副主编:唐靖张青松参编:王建芬王磊方敏肖志勇刘卫平吴柱魏丹丹邱玲玲冷一平高元峰长沙医学院药学系药剂学教研室目录药剂学实验须知 ................................................................................................. - 1 -实验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 - 4 -实验二胶体溶液剂的制备 ............................................................................. - 10 -实验三混悬剂的制备 .................................................................................... - 15 -实验四乳剂的制备........................................................................................ - 21 -实验五散剂、胶囊剂的制备.......................................................................... - 27 -实验六颗粒剂的制备 .................................................................................... - 36 -实验七滴丸剂的制备 .................................................................................... - 41 -实验八注射剂的制备 .................................................................................... - 46 -实验九软膏剂的制备 .................................................................................... - 54 -实验十滴眼液的制备 .................................................................................... - 61 -实验十一栓剂的制备 .................................................................................... - 66 -实验十二片剂的制备 .................................................................................... - 71 -实验十三片剂薄膜包衣及质量评价............................................................... - 78 -实验十四微型胶囊的制备 ............................................................................... - 81 -附录 ............................................................................................................... - 87 -药剂学实验须知一、实验任务《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质量控制、制备工艺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药剂学实验4(片剂与溶出度)

实验12 片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过程和技术。
2.了解单冲压片机的调试,能正确使用单冲压片机。
3.会分析片剂处方的组成和各种辅料在压片过程中的作用。
4.掌握片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二、实验指导片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均匀混合,通过制剂技术压制而成片状的固体制剂。
片剂由药物和辅料二部分组成。
辅料是指片剂中除主药外一切物质的总称,亦称赋形剂,为非治疗性物质。
加入辅料的目的是使药物在制备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压性;有一定的黏结性;遇体液能迅速崩解、溶解、吸收而产生疗效。
辅料应为“惰性物质”,性质稳定,不与主药发生反应,无生理活性,不影响主药的含量测定,对药物的溶出和吸收无不良影响。
但是,实际上完全惰性的辅料很少,辅料对片剂的性质甚至药效有时可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要重视辅料的选择。
片剂中常用的辅料包括填充剂、润湿剂、黏合剂、崩解剂及润滑剂等。
通常片剂的制备包括制粒压片法和直接压片法二种,前者根据制颗粒方法不同,又可分为湿法制粒压片和干法制粒压片,其中湿法制粒压片较为常用。
湿法制粒压片适用于对湿热稳定的药物。
其一般工艺流程如下:三、实验内容(一)片剂成品的制备1.阿咖酚片的制备[处方] 每片用量(g)制100片乙酰水杨酸 0.230咖啡因 0.030对乙酰氨基酚 0.126淀粉 0.03g10%PVP乙醇溶液适量滑石粉 0.01g[制法]混合――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压片取乙酰水杨酸、咖啡因、对乙酰氨基酚混合均匀,加入10%PVP乙醇溶液拌和制成软材,将软材通过20-24目筛制湿颗粒,湿颗粒于60-700C烘干30分钟,得到干颗粒通过24-28目筛整粒,然后加入淀粉、滑石粉混合均匀,压片。
[附注](1)粘合剂用量要适当,使软材达到以手握之可成团,手指轻压又能分裂但不成粉状为度,即“团而不粘,裂而不散”。
湿颗粒以无长条、块状和细粉为宜。
(2)本品采用湿法制粒,但乙酰水杨酸易水解,所以采用PVP乙醇溶液,防止主药水解。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设计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设计一、实验目的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药物制剂的基本操作、实验设计、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实验设计旨在通过对制药工程实验的设置,以及实现目标的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
同时,也通过教学设计,使学生们深入了解实验原理,加深对制药工程专业知识的掌握,为日后的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内容1.常用制药工艺基本操作实验2.药剂学基本操作实验3.质量控制技术基本操作实验三、实验要求1.学生应事先学习相关理论,并准备充足。
2.学生应严格遵循实验规程,注意实验安全。
3.学生应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四、实验步骤1. 常用制药工艺基本操作实验烘干实验1.取适量豆粕,均匀地倒在石英坩埚中,将坩埚放入烤箱中进行烘干。
2.每隔10分钟进行一次称重,并记录下数据。
3.计算出样品重量的变化规律,绘制烘干曲线图。
2. 药剂学基本操作实验金银花冲剂实验1.取适量金银花干品,放在药剂杯中。
2.加入热水,冲泡5分钟。
3.过滤,取得滤液。
4.取小空瓶一只,放入细砂和活性炭,并灌入冲泡好的金银花液体。
5.测定液体的密度和pH值,并进行保存。
3. 质量控制技术基本操作实验压片机压片实验1.取得适量的药粉样品,进行筛分。
2.用压粉机进行制粉和压片。
3.测定压片后得到的饱和溶解度和均匀度。
五、实验设备1.烤箱2.石英坩埚3.药剂杯4.过滤器5.小空瓶6.细砂和活性炭7.压片机六、实验结果分析1.烘干曲线图的绘制。
2.金银花冲剂液体的密度和pH值测定。
3.压片机压片后得到的饱和溶解度和均匀度。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习者深入了解到了制药工程专业中与常用制药工艺、药剂学、质量控制技术相关的基本操作实验的方法和技巧,并在实验中掌握了相关的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进一步巩固了学生们对制药工程专业知识的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验证试验
试验号 1 2 3 A 80% 80% 80% 因 素 B 12倍 倍 12倍 倍 12倍 倍 C 1.5h 1.5h 1.5h 盐酸小檗碱 ) (mg/g) 28.76 30.59 30.92
课堂练习
对某混悬剂的处方进行筛选
考察指标? 考察指标?
• 颗粒沉降的速度; 颗粒沉降的速度;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药剂学中的实验设计方法
前 言
例: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
1.以提取率为考察指标 以提取率为考察指标
• 有效成分越多,而杂质及无效成分越少; 有效成分越多,而杂质及无效成分越少; • 而实际上,对于常规提取方法而言:有效成 而实际上,对于常规提取方法而言: 分的溶出,杂质性成分也必然溶出。 分的溶出,杂质性成分也必然溶出。
专业知识+试验设计方案+统计分析. 一个成功的试验设计=专业知识+试验设计方案+统计分析
药剂学中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
1.析因实验(析因设计 Factorial design) 析因实验( 析因实验
是一种多因素的交叉分组试验, 特 点:是一种多因素的交叉分组试验,不仅可 以检验每个因素各水平间的差异,更主要可检 以检验每个因素各水平间的差异, 查各因素之间有无交互作用。 查各因素之间有无交互作用。 考察全面; 试验次数太多. 优 点:考察全面; 缺 点:试验次数太多 如:3×4析因设计的组合方式 × 析因设计的组合方式
正交试验设计
试验次数
L8(27)
正交表
因素数
·7因素,2水平,8 7因素, 水平, 次试验的正交设计
水平数
L18(2×37) ×
·1因素2水平,7因素3 1因素2水平, 因素3 水平,18次试验的混 水平,18次试验的混 合正交设计
正交试验设计
如:黄连乙醇回流提取
考察指标: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含量; 考察指标: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含量; 影响因素:乙醇浓度、用量及回流时间; 影响因素:乙醇浓度、用量及回流时间; 采用:采用L 采用:采用 9(34)正交设计 L9(34)正交设计表头 因 素 水 平
药剂学中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 2.正交设计 正交设计
是目前比较好的筛选试验方法,分辨力为Ⅲ 是目前比较好的筛选试验方法,分辨力为Ⅲ级; 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均匀分散,整齐可比; 特点:均匀分散,整齐可比;
在这9个水平组合中, 因素各水平下包括了 因素各水平下包括了B、 因素的 因素的3 在这 个水平组合中,A因素各水平下包括了 、C因素的 个水平组合中 皆处于同等地位, 个水平,虽然搭配方式不同, 、 皆处于同等地位 个水平,虽然搭配方式不同,但B、C皆处于同等地位,当比 因素不同水平时, 因素不同水平的效应相互抵消 因素不同水平的效应相互抵消, 因素 较A因素不同水平时,B因素不同水平的效应相互抵消,C因素 因素不同水平时 不同水平的效应也相互抵消。所以A因素 因素3个水平间具有综合可 不同水平的效应也相互抵消。所以 因素 个水平间具有综合可 比性。同样, 、 因素 个水平间亦具有综合可比性。 因素3个水平间亦具有综合可比性 比性。同样,B、C因素 个水平间亦具有综合可比性。
表头 列号 1 2 3 4 5 6 7 8 9 Ⅰj Ⅱj Ⅲj Rj SSj A B C D 空白 乙醇浓度 乙醇用量 回流时间 60% 1h 8倍 倍 60% 1.5h 10倍 倍 60% 2h 12倍 倍 70% 70% 70% 80% 80% 80% 55.91 68.97 79.61 7.90 93.94 8倍 倍 10倍 倍 12倍 12倍 8倍 倍 10倍 倍 12倍 倍 65.26 68.50 70.73 1.83 5.04 1.5h 2h 1h 2h 1h 1.5h 66.47 71.68 66.34 1.78 6.19 70.13 65.82 68.54 1.44 3.17 影响程度A>C>B 影响程度 最佳工艺A 最佳工艺 3B3C2 评价指标 盐酸小檗碱( 盐酸小檗碱(mg/g) ) 17.76 19.14 19.01 23.32 23.15 22.50 24.18 26.21 29.22
药剂学中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
4. 中心组合设计
缺 点:
• 1.试验次数相对多; 试验次数相对多; 试验次数相对多
因子数 试验次数 2 22 3 23 4 24 5 25-1或25 6 26-1或26
• 2.要求因素最好为连续变量(即可以带小数点) 要求因素最好为连续变量( 要求因素最好为连续变量 即可以带小数点) – 某些因素(如提取次数)就不适合试验 某些因素(如提取次数)就不适合试验.
• Ⅴ级分辨力的试验设计分析能力最好; 级分辨力的试验设计分析能力最好; • Ⅱ级以下分辨力的试验设计不能分析效应值 级以下分辨力的试验设计不能分析效应值.
药剂学中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
试验设计法的选择
1.比较设计 比较设计
主效应只有1个 所考察的因素有若干, 主效应只有 个,所考察的因素有若干, 但因素间不存在交互作用。 但因素间不存在交互作用。 煎煮法、回流法、 如:煎煮法、回流法、超声法等对黄 连有效成分提取的影响。 连有效成分提取的影响。 效应和因素有若干,且效应和/或因素 效应和因素有若干,且效应和 或因素 2.筛选设计 筛选设计 间有交互作用。 间有交互作用。 煎煮法中,加水量、 如:煎煮法中,加水量、药材粉碎程 度、提取次数及时间等都影响有效成 分的浸出,有效成分越多, 分的浸出,有效成分越多,杂质可能 3.响应面设计 也越多。 响应面设计 也越多。 在筛选设计的基础上,对结果的更好表现。 在筛选设计的基础上,对结果的更好表现。 如在煎煮法中,通过筛选设计,可以得到1h煎煮的效果要 如在煎煮法中,通过筛选设计,可以得到 煎煮的效果要 煎煮好; 的效果是否更好? 比0.5h煎煮好;但往往涉及到 煎煮好 但往往涉及到45min的效果是否更好? 的效果是否更好
这时就要考虑: 这时就要考虑:有效成分与杂质性成分 的平衡问题。 的平衡问题。
前 言
例: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
2.影响有效成分提取率的因素有: 影响有效成分提取率的因素有: 影响有效成分提取率的因素有
• 提取的方法、溶剂、药材粉碎度、次数、时 提取的方法、溶剂、药材粉碎度、次数、 压力等等; 间、压力等等; • 各影响因素间有一定 “此消彼长”的关联。 此消彼长”的关联。
1 2 3 乙醇浓度 A (%) 60 70 80 乙醇倍量 B (倍) 倍 8 10 12 回流时间 C (h) 1 1.5 2 空白 D
L9(34)正交表头
No. 1 2 3 4 5 6 7 8 9 A 1 1 1 2 2 2 3 3 3 B 1 2 3 1 2 3 1 2 3 C 1 2 3 2 3 1 3 1 2 D 1 2 3 3 1 2 2 3 1 No. 1 2 3 4 5 6 7 8 9
药剂学中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
5. 均匀设计
属于优化设计, 属于优化设计,分辨力为Ⅴ.
• 与中心组合设计类似,可通过二次回归,优 与中心组合设计类似,可通过二次回归, 化处方和工艺,预测结果; 化处方和工艺,预测结果; • 放弃正交设计的“整齐可比”特性,而是 放弃正交设计的“整齐可比”特性, 均匀分散” “均匀分散”,试验次数不随水平的增加而 剧增; 剧增; – 如:12因子,37水平的均匀设计 因子, 水平的均匀设计 因子 仅需要37次试验; 仅需要 次试验; 次试验 – 适合于药物合成、投药量等的设计。 适合于药物合成、投药量等的设计。
2.交互作用 交互作用
• 系指两个或多个因素相互依赖发生作用而产 生的一种效应,如提取溶媒量与次数。 生的一种效应,如提取溶媒量与次数。
前 言
试验设计
Design of Experiments ,DOE
• 通过较少的试验次数、较短的试验周期、最 通过较少的试验次数、较短的试验周期、 经济简便的方案,考察各种影响因素、 经济简便的方案,考察各种影响因素、试验 条件、试验环境及相互作用,达到预期目的. 条件、试验环境及相互作用,达到预期目的
药剂学中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
分辨力
所谓的试验设计就是用有限次的试验来分 所谓的试验设计就是用有限次的试验来分 试验设计就是用有限次的试验 主效应及交互作用。 析主效应及交互作用。 分辨力系指某种试验设计对主效应及交互 分辨力系指某种试验设计对主效应及交互 作用的分析能力和程度 分析能力和程度. 作用的分析能力和程度 分辨力一般分为五级( 分辨力一般分为五级(Ⅰ~Ⅴ)级.
粒子的大小
2r ( ρ1 − ρ 2 ) V= g 9η
2
颗粒与介质密度差
介质的黏度
药剂学中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
总 结
“每一种试验设计方法都有其局限性” 每一种试验设计方法都有其局限性”
• 试验设计应遵循 – “比较 →筛选 →优化”的过程; 比较→ 筛选 筛选→ 优化 的过程; 优化” – 试验设计需要“重复”; 试验设计需要“重复” – 试验结论需要“明确”。 试验结论需要“明确”
提取L 提取 9(34)试验表
浓度 60% 60% 60% 70% 70% 70% 80% 80% 80% 用量 8倍 倍 10倍 倍 12倍 倍 8倍 倍 10倍 倍 12倍 倍 8倍 倍 10倍 倍 12倍 倍 时间 1h 1.5h 2h 1.5h 2h 1h 2h 1h 1.5h 空白
提取L 提取 9(34)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
药剂学中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
2.正交设计 正交设计
3因素 水平有 个交互排列 因素3水平有 因素 水平有27个交互排列
正交试验只需要9次排列。 正交试验只需要 次排列。 次排列
药剂学中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
3. Plackett-Burman设计 设计
简称P-B设计 设计 简称
• 属于多因素、2水平的筛选设计,分辨力为Ⅲ; 属于多因素、 水平的筛选设计 水平的筛选设计, • 试验次数 =因子数+1 试验次数N=因子数+ 是筛选设计中最经济的一种设计方案. 是筛选设计中最经济的一种设计方案 适合于从多因素中筛选主要影响的因素. 适合于从多因素中筛选主要影响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