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二单元试题yong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哪种说法的哲学思想一致B.谋事在人、成事在天、C.存有就是被感知D.天不变、道亦不变2.世界万物形态各异,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特性是A.看得见、摸得着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D.多样性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客观实在 B.发展 C.运动 D.规律4.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有很多关于月亮的名言佳句,如“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而动物只能在月光下从事它们的本能活动。
这说明A.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B.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它和动物的心理有本质区别C.人能反映事物,而动物则不能 D.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5.36年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点,改变了人们对人对事的态度,对政府的政务由“不知”到“求知”,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①物质决定意识②实践是理解的来源和动力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④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6.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A.意识决定存有的变化 B.意识反作用于存有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存有决定意识7. 唯物主义的发展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都认为A.物质可归结为某种具体事物 B.物质与运动不可分C.先有物质后有意识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8.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
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期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
”自居易的这—理解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想问题办事情要:A.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发挥意识对事物的促动作用 D.从主观出发9.古希腊哲学家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
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他们的观点属于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科学的物质观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10. 某地几年前耗资上百万元修建的喷灌工程因为脱离当地实际,几乎成了摆设,当地群众称之为“废品工程”。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班别:姓名:学号:成绩: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每题2分,共40分)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从()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D.万事万物的总和2.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本质角度看的是一()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3.人们对未来的预测,应该这样认识一()①它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②它是根源于现阶段的客观事物③它有正确和错误的区别④它属于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式.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4.就其根源讲,意识是.()A人脑的机能,来源于人脑 B.物质的反映,来源于物质C自然界的产物,来源于自然界 D.社会的产物,来源于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据此回答5^-7题。
5.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后,已经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
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6.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不断发展,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这说明()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一成不变的事物是存在的C.静止是永恒的、无条件的D.事物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有存在着相对静止7.上述事实说明()A.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C.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D.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我国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在回答发展科学、做学问的主要经验时,经常讲:“敢于好高鹜远,善于实事求是。
据此回答题。
哲学第二单元单元测试

第二单元检测试卷一、单选题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曾经作出过暗能量的假设。
2008年8月23日,一个科学小组在研究中借助美国“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拍摄到了宇宙婴儿时期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证实了一个神奇得让人无法置信的图景:用以构成恒星、树木、人类的普通物质只占4%,另有23%的是诡异的暗物质,余下的73%则是暗能量。
另外,中国和意大利的科学家也正在借助粒子加速器实验合作寻找暗物质的粒子。
这些成就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物质基本结构的道路上无疑是一个光辉的里程碑。
据此回答l、2题。
1.从哲学上看,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发现表明了( )A.自然界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宇宙问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B.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的C.世界的本质只有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才能得以被证实D.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2.从爱因斯坦的假设到现代科学的证实,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发现过程表明( )A.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D.科学实验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3.2004年8月,中国浙江沿海受到“云娜”台风的侵袭,在当地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战下,台风给当地造成的损失被降到最小;一个月后,风暴“珍妮”经过海地,造成600多名海地人丧生。
海地是美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对森林的长期滥砍滥伐使海地承受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脆弱。
中央气象台准确地预报了这次台风,在台风来临之前,浙江全省共转移40多万人.这说明( )A.人们能认识和改变规律B.规律具有客观性C.人们能限制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减少损失D.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
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
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
哲学第二单元测试

哲学第二单元试卷满分100分时间70分钟一、客观题(共60分,每小题2分)1、2010年9月27日,由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隆重举行。
我们学习和研究儒学文化的目的是A.追求真理B.使人全面发展C.指导实践D.给人智慧2、下列选项中对哲学的认识正确的是(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B.哲学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方法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3、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显然,哲学就可以被认为是全科学研究之母。
“这说明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汇集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和升华4、近代学者王国维把诗歌的意境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有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据此,下列诗句中属于“有我之境”的是()A.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B.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C.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5、下列观点属于唯心主义的有()①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天者,理也②天下无心外之物,心包万物,心包万理,万物皆在我心中③人为天命所主宰④理在物先,理在事先,理是万物之本⑤画饼充饥⑥削足适履⑦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A.①②⑤⑦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⑦6、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下列能体现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是()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②是非难辨③气者,理之依也④心外无理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7、“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
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A.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8、“人是一部机器,所以人对自然界的反映是一种照相式活动。
哲学第二单元练习题

27.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
造客观世界。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的
A.客观物质性
B.无限上升性
4、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 可想象的。”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辩证法观点
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即含静。”
回答5—7题:
5、《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
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
土里的沙粒。这一事实说明
A、当今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推动认识的发展 C、实践中的新问题会推动实践的发展 D、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22、“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 不能伐林以作屋,采草以和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造成上述 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 映。图例11—14题: 11、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有许多 关于月亮的名言佳句,如“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而动物只 能在月光下从事它们的本能活动。这说明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1.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A.具体的物质形态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D.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2.近年来,由于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天文学家发现的许多宇宙间的物质新形态,比如像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等,在地球上有的已经有局部的发现,有的并没有普遍的存在。
这些发现表明()A.现象世界并没有统一的本质 B.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人们认识水平的进步C.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自然科学的证明D.那些未经证实的新发现往往成为科学进步的干扰因素3.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这提醒我们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C.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D.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4.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
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
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
之所以强调要尊重劳动,从唯物论角度看,是因为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生产力发展是客观的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D.劳动创造了人本身5.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说明()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据此回答7—8题。
6.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后,已经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
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7.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不断发展,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检测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2×30=60)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所有有形的物体C.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D.高山、河流等自然事物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这是因为( )①地理环境是客观的②人口因素是客观的③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完全自发的④生产方式是客观的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3.“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C.自然物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D.物质就是指树、风等自然物4.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 )A.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总和 B.意识以外的所有变化C.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D.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5.正确表述运动、静止、条件之间关系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即特殊的运动状态B.对某一事物来说,运动并不一定是无条件的C.对某一事物来说,静止并不一定是有条件的D.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状态6.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我国唐代著名僧人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
《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 D.神创论观点7.下列选项中不能称之为规律的是( )A.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 B.日出东方C.新陈代谢 D.万有引力8.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流行用语不断丰富。
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B、物质不能离开意识而单独存在C、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9.哈佛商学院的教授曾经将一张图片分给两组学生(图片中的女性既似少妇又像老妇)。
2024届高考《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2024届高考《哲学生活》其次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共40题,60分)1、(2024·山东卷).图7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
这表明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人们的相识结果是由相识的主题确定的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D.人们的相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2、(2024·北京卷)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
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3、(2024·新课标卷)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溢无限遐想。
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料于2024年8月放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
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①人类的新奇、爱好和遐想是推动有关木星相识的干脆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相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须要是推动有关木星相识的根本动力④严密的逻辑和细心的打算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4、(2024·全国卷)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谛视困难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
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①不同的相识主体对困难历史问题的相识总是不同的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③困难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呈现必定须要一个较长的过程④人们对困难历史问题的相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A.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5、(2024·江苏卷)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相识过程中被驾驭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干脆接着。
”这说明真理①在相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③是详细的、有条件的④在相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 (2024·全国卷)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敏捷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宠爱“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职教部《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2.孟子说:“天使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物质决定意识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3.“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行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
”这种说法()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
4.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实行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深林!专家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
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5.“君子之交淡如水”,说明人际交往要()
A.适度
B.互惠互利
C.因人而异的
D.主动热情
6.“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新食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不可避免的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
7.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
A.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B.强大和完善的
C.吸取了旧事物的精华
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
8.“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①它揭示了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
②它肯定了新事物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
③它不懂得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④它看不到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某中学召开“关于京剧的前途和命运”的讨论会,会上同学们各抒己见,争论激烈。
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京剧太古老了,已失去了观众,应当淘汰
B.京剧是国粹,应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
C.京剧节奏太慢,跟不上时代节奏,应任其自生自灭
D.京剧是传统文化精华,没有必要进行改革
10.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
A.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C.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11.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
朵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大海,那么失意则是一片漂浮的白云。
运用辩证观点看这首小诗,我们领悟到()
A.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相反相成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C.部分影响着整体,制约着整体功能的发挥
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12.塑料袋出现百年以后,被人们称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
”目前,我国每天要用掉各种塑料袋20亿个以上,塑料带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成为“白色污染”的祸首,严重危害了自然环境。
这表明()
①任何事情都有好有坏②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⑶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④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A.①②
B.②⑶④
C.②③
D.②④
13.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很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
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好友。
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A.事物具有两面性
B.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
14.哲学上所说的对立是指()
A.矛盾双方互相依存 B矛盾双方互相对抗
C. 矛盾双方互相分离
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
C.因人而异的
D.主动热情
15.不能把政治用语的斗争等同于哲学意义上的斗争。
这主要是因为()
A.政治上讲的斗争和哲学上讲的斗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B.政治用语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哲学意义上的斗争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C.政治上讲的斗争仅仅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具体表现,而不能概括事物矛盾斗争的全部内容
D.政治用语的斗争是看得见的,哲学意义上的斗争是看不见的
二理解说明题(30分)
1. 据《人民日报》报道,天津市蓟港铁路在铁路在征地拆迁补偿中,由于蓟县有关部门在评估中不讲原则,弄虚作假,慷国家之慨,使大笔拆迁补偿费落入了个人腰包,使国家和集体的财产蒙受了不小了损失,严重损害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后该部门有关人员受到党纪国法的处罚,断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
运用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分析上述材料中的错误做法,并说明对我们的人生成长有何启示?
2. 各抒己见
有人说:“只要你有一颗不屈的灵魂,脚下总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的确,人们最容易放下的是斗志,人们最难挫败的恰恰是精神,只要斗志不消,壮心不移,我们应该相信,逆境和挫折不过是对弱者的挑衅,对强者而言,逆境和挫折只是砾石。
你同意此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有些人认为,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有些人则认为,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不健康的内容,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消极影响。
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中,严重影响了学业和身心健康。
(1)运用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分析。
(2)对互联网存在的弊端,你认为应该如何治理?
三:简答题:(25分)
1.有人说“人多力量大”。
也有人说“人多力量未必大”。
(8分)
2.为什么有的人说,“机遇总是擦肩而过”。
我们应怎样正确对待机遇?(9分)
3. 如何正确处理内因与外因的关系,促进人生发展?(8分)。